PTT鄉民大推:看完長知識!
認真系粉絲專頁「銀幕之外-電影冷知識」內容首度集結出書
帶你從觀眾角度出發,一窺電影工作的手法、技巧與內幕!
一部電影要讓人深深著迷,
除了好劇本、好演技之外,
其實還需要解決各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技術性問題。
試想
◎以前一捲底片只能夠拍10分鐘,如何看起來是全片「一鏡到底」?
◎每一鏡錄出來的顏色都有點不一樣,怎麼解決這項問題?
◎搞定畫面後,還要怎麼弄出清楚明確的關門聲與腳步聲?
◎數位化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何又有那麼多導演堅持底片拍攝?
想要吸住觀眾的眼球,電影可說是用上了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製造方法」,不斷有從事這行的人們嘗試打破攝影機運動與剪接方式,甚至將腦筋動到畫格捲動速度和銀幕寬度上!
而這些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技術發展」,背後又有什麼有趣的來歷?
有沒有可能,用更淺顯好讀的白話文,讓電影愛好者們更容易理解它?
▼閱讀這本書,你還可以知道……
「IMAX」是什麼?
「杜比」到底厲害在哪?
所謂的「爽片」是如何來的?
原來「O.S.」並不是「內心話」?
拍攝時如何指引演員往左或往右移動?
常聽到的「16:9」是電影銀幕的長寬比例嗎?
片尾字幕那麼長,其中有什麼業界才看得懂的秘密?
為什麼戲院跟爆米花總脫不了關係?而且全世界皆然?
全球指標性的年度佳片到底是哪些神秘人物來評選?
……更多勾人好奇心的冷學問,
一本書讓你秒懂業界術語、軼聞與內行知識!
本書特色
★全書分五個章節,分別切入發想、拍攝、後製、發行宣傳、戲院文化等面向
★共提及159部電影、133項專有名詞與概念、132名電影相關人士、37間電影片廠與工作室、19種拍攝器材或軟體
作者簡介:
許立衡
台藝大電影系畢業,現於英國Falmouth大學電視電影研究所就讀中。寫作故事、影片、論述、程式。Cyberpunk愛好者,主攻認同論述。參與過多次業界與學生的影片製作,對不同的製片文化也相當有興趣。
張凱淯
1987年生,生命科學系畢業,現職為電影工作者(filmmaker)。喜愛各式電影,期待透過分享自學得到的知識,來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Facebook
銀幕之外-電影冷知識|https://www.facebook.com/outofscreen/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影評人、編劇、台藝大電影系兼任講師|李達義
「上窮碧落下黃泉,本書作者為你窮盡心力地彙整影迷級的電影常識,甚至包括爆米花!是最熱血的電影冷知識!」
電影字幕譯者、台大兼任助理教授|陳家倩
「除了能讓一般影迷獲得電影製作的入門知識,一窺電影幕後的作業和生態,也很適合重度影痴回味,像是我很有興趣的『假血的配方』!收錄業界較常用的專有說法,以及內行又實用的資訊,是一本讀起來易懂又有收穫的書,會讓愛電影的你更懂得看電影的門道。」
金馬影展執委會影展部總監|陳曉珮
「從一般人較難窺探的技術層面,到影史上的趣聞軼事,作者以流暢輕快的文字,帶領讀者穿梭幕前幕後。身為電影迷,都該擁有本書裡的冷知識!」
迷你劇集《通靈少女》製片|劉瑜萱
「龐大的電影團隊到底都在忙什麼?『看電影』這件事怎麼發展成人手一桶爆米花進戲院看IMAX的樣貌?究竟是誰決定了關於電影的這些那些戲裡戲外的一切?專業級影癡必須了解的趣味冷知識,即使是拍片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內容。方便你在火熱的電影排隊買票等開場人潮中跟朋友分享,冷熱中和一下!」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影評人、編劇、台藝大電影系兼任講師|李達義
「上窮碧落下黃泉,本書作者為你窮盡心力地彙整影迷級的電影常識,甚至包括爆米花!是最熱血的電影冷知識!」
電影字幕譯者、台大兼任助理教授|陳家倩
「除了能讓一般影迷獲得電影製作的入門知識,一窺電影幕後的作業和生態,也很適合重度影痴回味,像是我很有興趣的『假血的配方』!收錄業界較常用的專有說法,以及內行又實用的資訊,是一本讀起來易懂又有收穫的書,會讓愛電影的你更懂得看電影的門道。」
金馬影展執委會影展部總監|陳曉...
章節試閱
關於電影,我們還可以談什麼?
電影有太多東西可以談了!導演風格、演員技術、劇本結構,乃至票房、政治等等,無論電影內外的東西都是眾人熱愛討論的事情,大概是由於電影本身就是夢的一種形式。人們是喜歡作夢的,電影的一切彷彿都蒙上一層夢幻的面紗;談論電影,就像回到那間熟悉的電影院,坐在絨毛椅上吃爆米花、喝可樂,跟百多個人一起作夢似的。於是我們經常談論起電影,任何與電影相關的事情——但,也不盡然。
電影除了是一個故事、一個藝術品、一種娛樂之外,他也同時是成千上萬的從業人員賴以為生的工作。不管是拍片的,負責行銷、放映的,還是寫評論的,電影對他們來說都不只是週末可以讓他放鬆的兩小時活動,更是佔據了他一週幾十個小時的工作內容。電影供養這些人,而這當中也有許多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有趣故事,但他們的故事卻往往都被電影本身所掩蓋。或者,被明星的各種八卦所掩蓋。
另一方面,我們也鮮少認真的去細看「電影是怎麼生產的」這件事。當我們在選擇生鮮食品的時候,我們逐漸地會仔細檢查它的生產來源;買電子用品或衣服的時候,我們也會去注意這些東西的生產地。不過當我們在買電影票的時候,我們卻常只會注意到這是誰的作品?誰出演?是什麼類型的片?故事是什麼?而較少去問說:這部片的出資方有誰?片頭列出的幾間公司是怎麼分工合作的?片尾字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去電影院要吃爆米花?因為這些事情已經被我們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會想要去提問。
但當你開始尋找答案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人們不會去質問的東西,背後竟然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說,電影院曾禁止爆米花、片尾字幕是近五十年才有的東西,或者腳步聲居然是由專門的配音師配出來的!你會驚訝於看電影的方式原來有這麼多種可能性,而銀幕上沒注意過的細節背後竟然是用了這樣的手法去呈現。透過問這些問題,你也會發現一個更貼近現實的電影產業,也會理解原來造出兩小時的夢是需要這麼複雜的造夢機器。這機器也跟所有的公司一樣,是由一個個的勞工所組成的。他們可以像變魔術一樣,讓觀眾沈浸在某個時空當中流連忘返,但他們同時也要不斷地爭取自己所值的報酬,否則他們就無以為繼。
電影本身就充滿魔力,但我們認為,要把電影組裝起來、送到電影院,並把觀眾都拉進來看,這個過程也是一種魔法。銀幕前的東西是眾人目光聚焦之處,已經夠多人關注了,所以我們轉變方向,開始去關注銀幕背後發生的事,集結成這本書。這只是個開始,而我們希望這樣的討論更可以持續下去。
常常被誤用的編劇術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把內心想講卻沒有講出來的話稱之為「內心的 OS」,或者直接簡稱作「OS」。像是你很討厭一個人,但又不想跟他撕破臉,對他擠出不情願的微笑的時候,你的內心可能正在狂罵他髒話。這些髒話,就可以說是你內心的OS。但你知道,其實這個「OS」最初指的並不是內心話嗎?
什麼是O.S.?
「O.S.」最初是一個電影製作的術語,英文原文是off-screen,縮寫為O.S.,意思是在銀幕之外的。它主要是用來描述有在場的角色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所說的對白。假設有一個角色在廁所裡面說話,但畫面上只能看到關起來的廁所門,看不到裡面說話的角色,那我們便可以用O.S.來描述廁所內的人所發出的任何聲音。或例如台上有人在講話,我們卻只能在畫面中看到台下的觀眾興奮的拍手尖叫,我們也可以用O.S.來強調我們雖然聽得到台上的人說話,但卻沒看見他的身影。在影片中看不到說話的人或發聲的物件,但他卻同在我們所見畫面的場景中,這個對白或聲音,就可以用O.S.來表示,同時也被稱作「畫外音」(off-screen sound)。
然而,如果我們要表達的是角色沒有說出來的內心話,卻不能寫成O.S.。為什麼呢?因為畫外音必須是在場的,它只是沒被看見而已。由於沒有說出來的話並不是在場的,所以一般所說的「內心OS」反而不能用O.S.來表示(這句話好繞口)。想要表示內心話時,到底要怎麼辦?借用一般英語來說,可以用「內心獨白」(inner monologue)來表示。然而在電影製作上,還有另一個術語,那就是「V.O.」。
什麼是V.O.?
「V.O.」是voice-over的縮寫,直譯是「覆蓋人聲上去」的意思。V.O.跟O.S.相同的地方是觀眾都不會在畫面上看到發聲體,但V.O.卻專指那些「說話者不在場」所說出的對白,例如旁白、電話彼端的應答、廣播電台、電視聲音,以及內心獨白等等。旁白很好理解,因為他自始至終都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個場景裡面,或者至少像紀錄片或電視節目常看到的受訪者旁白一樣,他們所在的時空背景跟畫面中的時空並不相同。不過電話、廣播或電視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一點,因為即便說話者不在現場,但發聲體(話筒、收音機、電視機)卻在場,甚至是直接出現在畫面中。因此也有些編劇就乾脆把這類的對白標成「電話」或者「廣播」,讓它更好理解一點。
至於內心獨白,雖然說話者本身在場,甚至也在畫面上出現,但獨白的聲音並不是在現場發出來的,就必須標為 V.O.。也就是說,我們常用的「內心OS」,其實是搞錯電影術語了。然而約定俗成,這樣一個有趣的詞,也就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用法。
那麼,又是為了什麼要分得這麼細呢?反正銀幕上都一樣看不到,統稱為O.S.,不就不會有混淆的情況了嗎?
不不,對電影的聲音部門來說,O.S.對白跟V.O.對白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因為對白並不只是把聲音錄清楚就好,還要考慮到說話的環境,用以製造出適當的殘響(reverb)與回音(echo),好配合畫面上場景的空間感。要是如果搞錯O.S.跟 V.O.,做出來的對白軌聽起來就會完全不一樣。
而對拍攝團隊而言,O.S.通常是可以隨時變成正常對白的。畢竟在劇本中,O.S.本來就是在場的人所說的話。假設導演想多給說O.S.的人一個畫面,那這段O.S.對白馬上就會變成正常對白,對敘事來說通常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V.O.可就不能隨意變成正常對白了!V.O.經常是劇中角色聽不到的話。要是劇中的角色突然可以聽到旁白,那這部片就會變成《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若角色更進一步可以聽到其他人的內心話,那這部片大概會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LOTR)這樣的奇幻片,或者《攻殼機動隊》這樣的科幻片了。
所以說,V.O. 跟O.S.在敘事上來說,還是有很明顯的輕重差異的。或許平日聊天時我們還是可以用「內心 OS」這樣的俗語,大家也都聽得懂,不會有什麼問題;但真的在創作劇本、製作電影的時候,如果能分清楚O.S.與V.O.的話,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關於電影,我們還可以談什麼?
電影有太多東西可以談了!導演風格、演員技術、劇本結構,乃至票房、政治等等,無論電影內外的東西都是眾人熱愛討論的事情,大概是由於電影本身就是夢的一種形式。人們是喜歡作夢的,電影的一切彷彿都蒙上一層夢幻的面紗;談論電影,就像回到那間熟悉的電影院,坐在絨毛椅上吃爆米花、喝可樂,跟百多個人一起作夢似的。於是我們經常談論起電影,任何與電影相關的事情——但,也不盡然。
電影除了是一個故事、一個藝術品、一種娛樂之外,他也同時是成千上萬的從業人員賴以為生的工作。不管是拍片的,負...
目錄
關於電影,我們還能談什麼?
Chapter 1紙上談電影
一部片子是怎麼製造的?
先有競爭,才有電影
電影劇本其實不只一種
「劇情公式」是怎麼來的?
把劇本圖像化
常常被誤用的編劇術語
膠卷跟數位到底差在哪裡?
Chapter 2直擊拍攝現場
拍板的用處是什麼?
容易混淆的「長鏡頭」
電影畫面的錯覺魔術
由希區考克發揚光大的「眩暈鏡頭」是?
攝影,你的水平歪掉了
光斑學問大
如何指引演員的視線?
不被看見的人
假血的配方
為什麼需要「第二團隊」?
錄不到的現場聲音
Chapter 3所謂的後期製作
剪輯的演變史
影片為什麼要調光?
大家都愛用的電影色調
什麼是「立體聲」?
片尾字幕的祕密
Chapter 4電影公司的生存秘辛
為何電影是一秒24格?
「爽片」是怎麼來的?
3D電影是新概念嗎?
越來越寬的大銀幕
「電影配樂」是標準配備嗎?
以前的人如何看懂外國片
Chapter 5歡迎來到電影院
先來點爆米花
電影院有中場休息時間嗎?
中西方的節日電影
電影中的死亡統計學
從虛構反攻回現實的宗教
動物演員的明星生涯
是誰決定了電影排名?
關於電影,我們還能談什麼?
Chapter 1紙上談電影
一部片子是怎麼製造的?
先有競爭,才有電影
電影劇本其實不只一種
「劇情公式」是怎麼來的?
把劇本圖像化
常常被誤用的編劇術語
膠卷跟數位到底差在哪裡?
Chapter 2直擊拍攝現場
拍板的用處是什麼?
容易混淆的「長鏡頭」
電影畫面的錯覺魔術
由希區考克發揚光大的「眩暈鏡頭」是?
攝影,你的水平歪掉了
光斑學問大
如何指引演員的視線?
不被看見的人
假血的配方
為什麼需要「第二團隊」?
錄不到的現場聲音
Chapter 3所謂的後期製作
剪輯的演變史
影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