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名 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
你的一生是為了履歷表的成就,還是為了追悼文中的讚美而活?
追求成功之際,你要如何回應內心抉擇,無愧人生?
終其一生,我們都被要求同時具備兩種自我,
學會在這兩種對抗中自處、修練高尚品格,是每個人的生命必修課題。
★比爾.蓋茲推薦人生必讀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經濟學人》首選好書
★Amazon年度百大暢銷書
★TED演講超過2,686,000次點擊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出版者週刊》《英國時代雜誌》《衛報》《英國觀點雜誌》等主流媒體一致盛讚
TED演說影片:https://reurl.cc/YlNpka
你應該為哪個奮鬥——履歷表與追悼文?
成為更好的你,就從展開自我對抗的那一刻起。
我們多半都知道如何追求職場成就,卻不十分明瞭如何健全自己的人格。而這個世界也多半鼓勵人發展較有企圖心、外顯在履歷表的那一面,忽略了內心深處追求平靜、貢獻世界的渴望。
而人的一生,就在這兩種矛盾中互相拉扯;如何在兩種相互對抗的張力中雍容自處,成為人生的必修課題。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以犀利新穎的論述和TED高人氣演講撼動全世界。他在TED著名演說「你應該為哪個奮鬥——履歷表與追悼文?」讓我們重新思索,那個渴望成功、亟欲征服世界的自我,以及另一個以愛為先、以包容和寬恕為主軸的自我,該如何達到平衡?傾盡全力想征服世界的同時,如何回應內心深處良善的召喚?
馬歇爾將軍戰功彪炳、舉世聞名,仍能保持虛懷若谷;戰勝自我弱點的艾森豪總統、服膺召喚的作家喬治.艾略特,以及走過蔭谷找回救贖、將生命全然投入服務眾人的社會運動家,他們都以謙卑的內在力量找回更好的自己,並逐步影響了世界。
在這個以我為先、注重個人利益的時代,我們不該只為了享樂而活。每個人都要努力戰勝自我,找到人生的真義,成為更好的人。
專文推薦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人不只是追求享樂,還要追求使命。人生有二本帳:私人小帳與社會大帳。人不能只有私人帳上財富累積,社會帳上卻出現赤字。這就是小我與大我的平衡。──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沒有人是完美的,當面對自己時,我們無所遁形;一旦面對社會責任時,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必須要「自視甚渺」。──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各界讚詞
值得你離開臉書、靜下心來好好閱讀的首選佳作。──《經濟學人》
本書告訴我們如何腳踏實地,逐步建立一個充滿意義的人生。──《華盛頓人》雜誌
擲地有聲,潛移默化、讓人再三回味。──《衛報》
布魯克斯剴切力陳謙遜與德行的重要,又不時穿插字字珠璣的幽默見解,帶給讀者一場暢快淋漓的閱讀饗宴。──《出版者週刊》
本書選錄許多發揮道德韌性、走過人生低谷的精采故事,告誡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只是追求幸福而已,須認清人性的光輝才是最終的救贖。──《書單》
在這個盛行自拍、以自我為中心的年代,布魯克斯勸誡我們重拾克制欲念、放下我執並隨時自我警惕的古典情懷。──艾爾(Pico Iyer),《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傳遞出平靜、中庸之道與人性光輝,字裡行間透露作者在道德與精神層面的平衡論點,難能可貴。──格爾森(Michael Gerson),《華盛頓郵報》
對道德的渴求,並帶著哲學氣息的優雅,交織成這本刻劃深入,深具說服力的作品。──所羅門(Andrew Solomon),心理學者、《背離親緣》作者
以優雅易懂的文字、發自人性的深層呼喚,試圖喚醒人生當中最值得珍藏的寶藏。──波波娃(Maria Popova),蒐奇網Brain Pickings創辦人
作者簡介:
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固定在公共電視網節目「新聞時刻」(NewsHour)和「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擔任來賓。曾任教於耶魯大學。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與《天堂路:我們是如何以未來式在當下過活》(On Paradise Drive)等。
譯者簡介:
廖建容
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外商公司,也曾於大學任教,目前專職從事翻譯。近年譯作有《第二座山》、《孩子的簡單正念》、《為自己發聲》、《欲罷不能》、《5個選擇》、《成功哪有那麼難》、《召喚勇氣》等書。
郭貞伶
畢業於政治大學心理系與哲學研究所,曾任職出版社多年,喜歡閱讀、文字、故事與探索真理,著有《回家》,譯有《駭客迷宮》、《誰說人是理性的!》、《生命的自主權》等。
章節試閱
戰勝自我
艾森豪在一九三三年達成戰爭學院史上最年輕畢業軍官的成就,旋即被派任為麥克阿瑟將軍的特別助理,隨後幾年都一直跟著麥克阿瑟將軍。
艾森豪在工作上認真盡責,會以上司的想法為念,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並且在期限內有效率地達成任務,因此所有上司──包括麥克阿瑟在內──到了最後都讓艾森豪順利晉升。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艾森豪一生當中最大的挑戰,他壓抑自我情緒的能力讓他充分發揮專長,他從來不用英雄的浪漫情懷看待戰爭,而是把戰爭看成一項艱困卻必須承擔的責任。多年來的學習過程,讓艾森豪較不在意成為戰爭英雄的刺激感與魔幻魅力,反而更注重平凡無奇卻能確保戰爭勝果的關鍵事務,例如和不易共處的人維繫聯盟關係、打造充分的登陸艦艇實現兩棲搶灘的可能、確立後勤物流的體系運作順暢。
他會把戰勝的功勞歸給下屬,而在史上最受人矚目卻沒機會發表的演說中,也可以看出艾森豪早就準備好要將失敗的責任一肩扛起──艾森豪預計在諾曼第登陸作戰計畫失敗後發表的聲明稿上寫著:「我們發動的登陸作戰……失敗了。我必須把投入的軍力撤離戰場。會在此時此地發動攻擊,是我根據所有可取得的最充分資訊而做出的判斷,我方將士,包括空軍和海軍在內,都已經英勇地投入這場戰役,如果有任何關於登陸作戰的責難或是失誤之處,全都是我一個人該負起的責任。」
有時候,生命本身就是一間完美的課堂。艾森豪從來就不是個機靈的人,但我們可以從兩個特質看出他成熟的一面,其一是他創造另一個自我的能力。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傾向呼應真實的自我,我們比較相信一個「真實的自我」才是最自然、最純正的自我,而且我們應該用誠實的態度呈現這個自我,而不是屈從外在壓力,替自己戴上面具。
艾森豪抱持不一樣的處世哲學,反倒認為改造精進才符合人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原始狀態出發,有些人性善,有些人性惡,這些本性都應該被修飾、被約束、被整建、被抑制、被塑造並經常被局限,而不是大剌剌地暴露在公眾面前。換句話說,個性是教養後的成果,真正的自我必須建立在本性之上,而不是每個人最初開始的原始狀態。
在公開場合,艾森豪總是展現出和藹可親、樂觀向上,甚至來自農村純樸男孩的樣貌。擔任總統時,只要有需要,他毫不介意用笨拙的演出讓外界低估他的智商,如果有利於推動心目中的計畫,他也會樂於展現拙於言辭的那一面。
艾森豪的簡樸是一種策略。
自持節度是建立在衝突無可避免的意識上。一方面帶有堅定的信念,另一方面卻又帶有最深層的懷疑,可以同時是亞當一號和亞當二號。
艾森豪天生就懂得這個道理,他說:「或許我真的就像風雨飄搖中的一艘船,但起碼還能夠在不停變換航道和大轉彎中穩住舵而不擱淺,並大致上依照原本設定的路線緩步向前,儘管中間過程既耗時又費力。」
自持節度的人知道自己沒辦法面面俱到。不同信念之間總會有相互對抗的張力,我們必須接受人生沒有單純又完美的事實,只能信奉某一種真理或價值。自持節度的人知道在公領域可達成的理想有限,不同情境下相互衝突的矛盾會讓我們無法擁有一個清澈透明的終極解決方案。
紀律能幫他們整合出一個完整的靈魂,既有熾烈的熱情,也要有冷靜的判斷力。他們對狂熱的行為採取懷疑的態度,一如他們知道不能放縱自己;他們不相信有勇無謀的直率,因為他們知道在政治的場域裡,失敗的損失往往比成功的效益來得嚴重,領導人做錯事的代價往往高於他們做對事帶來的效益,戒慎恐懼,知道無法全知才是智慧的基礎。
戰勝自我
艾森豪在一九三三年達成戰爭學院史上最年輕畢業軍官的成就,旋即被派任為麥克阿瑟將軍的特別助理,隨後幾年都一直跟著麥克阿瑟將軍。
艾森豪在工作上認真盡責,會以上司的想法為念,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並且在期限內有效率地達成任務,因此所有上司──包括麥克阿瑟在內──到了最後都讓艾森豪順利晉升。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艾森豪一生當中最大的挑戰,他壓抑自我情緒的能力讓他充分發揮專長,他從來不用英雄的浪漫情懷看待戰爭,而是把戰爭看成一項艱困卻必須承擔的責任。多年來的學習過程,讓艾森豪較不在意成為戰爭英...
推薦序
【出版者的話】品格:永不貶值的資產 /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人生」三書
在西方社會,討論品格(Character)的書,當然不會比討論財富(Wealth)的書多;但是,每隔幾年,總有討論道德、人品、修養的書出現,受到士林推崇:如英國管理思想家韓第教授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天下文化,二○○七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天下文化,二○一二年),此刻我們又出版了布魯克斯談論「品格」的新著:《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這三本剛好可以在價值迷失的年代中,視為「人生三書」,引導讀者走向心靈的康莊大道。
近年來閱讀《紐約時報》,我最喜歡的專欄作家,正是比較保守派(Conservative)論點的布魯克斯與比較自由派(Liberal)論點的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所謂「保守」與「自由」(有時被稱右派與左派),是泛指市場、政府與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布魯克斯在芝加哥大學讀歷史與經濟,又追隨過保守派大師巴克利(William F. Buckley, Jr.),文章散見於美國重要的人文與社會思潮的雜誌,也是公共電視長期的評論家;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他的才思,一直受到很多人推崇。
面對二條路
閱讀這本新著,「天下文化」的責任編輯首先摘要地告訴讀者:
.讓我們不要「虛度此生」,就從展開「自我對抗」的那一刻起。
.人生有兩大追求,一是「履歷成績」,如事業、財富;二是「悼文成績」,在親人好友心中,你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履歷」要你以成就征服世界,「悼文」是以你的美德感動別人。
.在人生道路上,必須不斷問自己:追求成功之際,我該如何回應內心抉擇,無愧於人生?
就如大家熟知的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留下了一首當代傳誦的詩:The Road Not Taken,最後兩行是:
「我選擇人跡較少的一條路,
自此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十餘年來,我也寫過類似的話:人生有二本帳:私人小帳與社會大帳。人不能只有私人帳上財富累積,社會帳上則出現赤字。這就是小我與大我的平衡。
我也對企業家說:你們要攀登二座大山:前山是「利潤」之山;後者是「責任」之山。成功的登山者,在選擇上有先後,但是最後的目標,是要在後山山巔,向大家大聲宣布:我到達了責任之峰。
西方品格之路
布魯克斯引述猶太牧師在《孤獨的信仰之人》一書中區分人類有二種人性中極端的本質──
亞當一號:成功是座右銘,追求「履歷表」的輝煌。
亞當二號:道德、慈善、關愛、救贖為主,令人懷念的「追悼文」自然會出現。
作者是在鼓吹亞當二號,人生應當要追求謙遜(Humility)。在最後一章作者歸納了十五項對謙遜的論述,為全書的精華,總結了發展高尚品格的方法。歸納來說:人首先要放棄「以我為先」(Big Me),確立道德生態:人生的目標為何?我是誰?本性是什麼?有哪些美德要培養?為什麼而活?
人不只是追求享樂,還要追求使命。人生的本質是道德,非享樂。人的本身有眾多缺陷,如:過度自信、對失敗合理化、所知不多、向欲望低頭等。
人即使有缺陷,但也有反省能力,也能辨識罪惡與羞愧,最後戰勝它;過程中常需外在力量:包括親友、傳統、制度、典範。對付缺陷,謙遜是最大美德。
一旦生活需求滿足,追求美德與對抗罪惡,就成為人生的主軸。人格(Character)在內心對抗過程中形成。人格者擁有穩定的承諾。
戰勝缺陷與罪惡的人,不一定會變得富有或出名,但會變得成熟(Mature)。唯有比昨日之我更好,才會成熟。成熟之人會向許多事情說「不」;而且不再迷惑,有原則、有堅持。
作者自謙地形容自己:生來就跟「膚淺」結緣,常因不斷拋出一些看法,顯得權威,使自己產生驕傲,甚至失去道德的約束。作者寫這本書,也正是提醒自己要如何擁有高尚的品格。
在當前充滿競爭的高科技世界中,能找到事業成功、品格高尚兼具的企業家嗎?大家都會想到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兼有亞當一號與二號,不僅有「履歷表」的輝煌,日後更會有令人尊敬的「追悼文」。台灣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是我立刻想到的另一個典範。
東方君子之道
自中世紀以來,在西方的宗教與文化中,出現了不同的名稱來描述人的氣質與行為:聖徒人格、紳士人格、騎士人格、靈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人格、品格、風格、美德、道德……就是學習如何做人做事的規範。
余秋雨在《君子之道》(天下文化,二○一五年)一書的「前論」中,說明了這些精闢的道理:
.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模式,是「君子」。它是一個龐大民族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約數」;中國文化的鑰匙也在這裡。
.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儒家對後世的遺囑:做君子。
不論是選擇中國式或美國式孕育品格之路,這二條路不是反方向,也不是單行道;它們都會在「品格」那一站交集。
「品格」超越國界,同時也超越時間。不論身在何處,「品格」在全球化中,是一個永不貶值的資產。
【推薦序】 沒有完美之人,我們都要自視甚渺 /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我們的一生,會遇上許多選擇的時刻。當生命經驗愈豐富,與真實世界有更多不同面向的接觸,就會產生異於平常的體會及感動。
大衛.布魯克斯在《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一書中描繪的主角生來並非十全十美,每個人的品格亦非完美無缺。可貴的是,我們在生命歷程中總有機會發掘自己,並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呼應自己心靈的召喚,更能靠著個人修為達成新的使命。這就是書中所闡述的亞當二號──為了別人而非自己──被激發的過程。
書中舉出美國前勞工部長珀金斯(Frances Perkins)的例子:珀金斯出身良好,更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她人生的轉捩點發生在她與熱中慈善的貴婦人共進下午茶之時,遭遇附近「三角女裝襯衫成衣廠」的火災事件,就此改變了她的志向,終生為勞工權益奮戰。而有些人窮其一生不斷面對內心掙扎,如書中所述,為了黑人權益挑戰當局權威的魯斯丁(Bayard Rustin)。他個性極為矛盾,內心總為了自己不可控制的一面痛苦不已。當他的處事態度漸漸走向成熟之後,才發現自己或許不適合擔任社會運動的第一線工作,反而退居幕後,轉為成就他人的重要推手(如後來的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
這讓我非常有感觸。當我們從事公益活動之時,我也時常提醒同仁──「慈善與傲慢是一對雙胞胎」、「服務的人必須自視卑微,時時刻刻檢視自己是否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當我們做任何事情,謙遜應是最重要的美德。我們知道,公益平台不只是一個幫助弱勢的場所,更是讓有能力的人可以付出和奉獻的地方。
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中,我曾提出,每個人都該自我約束、明辨是非,尤其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要更小心的為自己所說的話及行為負責,如本書作者意識到「以我為先」的高姿態已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的社會常常會不自覺的造神,往往忽略了每個人內心都有亞當一號(履歷表的成績)和亞當二號(追悼文中的美德),一個是只想成就自己、讓生活更優渥的私心,另一種卻可能放棄自己的欲望,甚至願意投入有生之年未必能完成的事業當中。
沒有人是完美的,當面對自己時,我們無所遁形;一旦面對社會責任時,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提醒別人,我們更必須要「自視甚渺」。
【出版者的話】品格:永不貶值的資產 /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人生」三書
在西方社會,討論品格(Character)的書,當然不會比討論財富(Wealth)的書多;但是,每隔幾年,總有討論道德、人品、修養的書出現,受到士林推崇:如英國管理思想家韓第教授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天下文化,二○○七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天下文化,二○一二年),此刻我們又出版了布魯克斯談論「品格」的新著:《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這三本剛好可以...
作者序
【前言】亞當二號
我這陣子一直在思考履歷跟悼文的差異。履歷是你一生的簡歷,上面包括你在職場運用的技能,對自身之外的成就能做出哪些貢獻等;悼文的意涵就更深刻了,是你在喪禮時會讓人感念、只存在於你內心深處的德行─不論你是仁慈、勇敢、誠實或是意志堅定的人,也不論你和其他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口頭上表示悼文比履歷來得重要,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在我人生的大半歲月裡,我花在履歷上的時間,遠比悼文來得多。教育體系顯然也是履歷導向多過悼文導向,就連一般公眾談論的話題也不例外。看看雜誌上教你如何自我提升的小撇步,或是非文學類暢銷書籍的榜單就能略知一二。我們多半都清楚知道要如何追求職場成就,卻不十分明瞭該如何健全自己的人格。
其中一本促使我思考上述兩種德行差異的作品,是斯洛維奇克(Joseph Soloveitchik)一九六五年所著《孤獨的信仰之人》(The Lonely Man of Faith)。他注意到〈創世記〉當中二元對立的起源,認為這反應出人類同時具有兩種互斥的本質,並稱之為亞當一號與亞當二號。
如果用比較現代化的方式詮釋斯洛維奇克的說法,亞當一號代表職涯導向,人類本質具有企圖心的那一面。亞當一號是外顯在履歷上的亞當,渴望建造、開創、發現新的事物,追求擁有更高的地位,贏得光榮的勝利。
亞當二號則是內在的亞當,希望能更明確的充實道德情操。亞當二號追求內心平靜的境界,對於是非對錯有不用多加說明的堅定信念─他不只渴望能做好事,更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個好人。亞當二號希望擁有親密的情感,願意為他人自我犧牲,身體力行不驗自明的真理;他希望內心豐富的靈魂能夠掌握好生命的方向盤,無愧於人生一場。
亞當一號想要征服世界,亞當二號想要聽從為世界奉獻的呼喚;亞當一號充滿創意,會對自己的成就志得意滿,亞當二號卻有可能為了奉獻,放棄世俗的功名利祿。亞當一號關心事情運作的原理,亞當二號在意事物存在的緣由,以及人生在世到底所為何來。亞當一號一心想要勇往直前,亞當二號卻想要回歸根本,品味一家和樂的溫馨。「成功」是亞當一號的座右銘,亞當二號卻把人生當成一場以道德為主題的實驗劇場,奉「慈善、關愛與救贖」為一生的圭臬。
斯洛維奇克認為人的一生就是在這兩種矛盾型態的亞當中進行拉扯,外在、盛氣凌人的亞當與內在謙遜的亞當沒辦法水乳交融。人一生都會處在自我對抗的局面裡,被要求同時具備兩種性格,而學會如何在兩種特質對抗的張力中雍容自處,也就成為人生的必修課題。
在這樣的自我對抗當中,最困難的癥結在於亞當一號與亞當二號活在不同的邏輯思維中。亞當一號(喜歡開創與發現的亞當)依靠功利主義直截了當的邏輯過活;那是一種經濟思考的邏輯,有投入就有產出,努力就能有回報,用心練習就會熟能生巧,追求的是自我利益,設法極大化個人效用,希望在世上印下自己的足跡。
亞當二號的生活邏輯正好相反,採取道德而非經濟觀的邏輯。先要付出才能有所得,必須認清自我渺小才能了解自己的力量,必須先克服欲望才會感到滿足。成功會帶來最嚴重的失敗,那就是傲慢,失敗反而是成功之母,也就是放下身段學習的謙遜。為了實現自我,你必須先放下自己,為了明心見性,你必須先自我放逐。
為了讓職場上的亞當一號能獨當一面,你當然要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但是為了充實亞當二號的道德精髓,就必須正視自己的缺陷。
【前言】亞當二號
我這陣子一直在思考履歷跟悼文的差異。履歷是你一生的簡歷,上面包括你在職場運用的技能,對自身之外的成就能做出哪些貢獻等;悼文的意涵就更深刻了,是你在喪禮時會讓人感念、只存在於你內心深處的德行─不論你是仁慈、勇敢、誠實或是意志堅定的人,也不論你和其他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口頭上表示悼文比履歷來得重要,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在我人生的大半歲月裡,我花在履歷上的時間,遠比悼文來得多。教育體系顯然也是履歷導向多過悼文導向,就連一般公眾談論的話題也不例外。看看雜誌上教你...
目錄
出版者的話 品格:永不貶值的資產/高希均
推薦序 沒有完美之人,我們都要自視甚渺/嚴長壽
前 言 亞當二號
亞當一號代表職涯導向,人類本質具有企圖心的那一面。亞當二號則是內在的亞當,追求內心平靜的境界,對於是非對錯有不用多加說明的堅定信念。
第1章 轉變
在追尋品格的道路上,經常需要面對道德危機、自我衝突後再療癒的轉折過程,也就是在面對嚴酷考驗時,更能頓悟明心見性的道理。
第2章 服膺使命
我們可以在擁抱志業的人身上看到致力於工作的特質,和他們全神貫注的神情,只要其所作所為符合自己所追求的價值觀,便足以讓他們感到雀躍。
第3章 戰勝自我
自持節度的人希望紀律能幫他們整合出一副完整的靈魂,既要有熾烈的熱情,也要有冷靜的判斷力──抱持熱情追求目標,同時謹慎判斷什麼才是實現目標的適當手段。
第4章 行經蔭谷
她的熱情很容易從內心中引爆,熱切追求一個沒有止境、不會懷憂喪志的目標,因為超越生命局限的快感足以克服所有讓人感到絕望的時刻。
第5章 精益求精
我們身處的社會大力強調個人幸福的重要,認為個人幸福就是實現自己想要的事物,沒有受到外界阻礙。但道德傳統不會消逝。它們穿越數個世紀,在新的情況鼓舞了新的人。
第6章 尊嚴
我們從不像自己所想的那麼有德性,我們的動機也不會如自以為的那麼純粹。即使我們認知到自己的脆弱與腐敗,還是有必要採取積極的行動,對抗邪惡與不公正。
第7章 愛
愛是歸順,而非決定。愛要你不計成本,帶著詩意,臣服於一股無法解釋的力量。愛要求你放棄有條件的思考,全心全意去愛,而非斤斤計較。
第8章 有序之愛
我的靈魂被一種無邊無際的光照亮,那裡有一種超越時空的聲音,有一種和風吹不散的香氣,有一種再多麼滿足也拆不散的情感。當我愛我的神,我愛上的就是這些。
第9章 自我檢視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幾乎沒有人真正享受自己的成就,因人的欲望總是望向前方,眼巴巴的看著那些還沒得到的好東西,並因此深受折磨。
第10章 以我為先
唯有當你變得比過去的自己更好,你才會變得更成熟。唯有當你在面臨考驗時,成為值得倚賴的人,在面對誘惑時展現正直的人格,你才會變得更成熟。
謝辭
出版者的話 品格:永不貶值的資產/高希均
推薦序 沒有完美之人,我們都要自視甚渺/嚴長壽
前 言 亞當二號
亞當一號代表職涯導向,人類本質具有企圖心的那一面。亞當二號則是內在的亞當,追求內心平靜的境界,對於是非對錯有不用多加說明的堅定信念。
第1章 轉變
在追尋品格的道路上,經常需要面對道德危機、自我衝突後再療癒的轉折過程,也就是在面對嚴酷考驗時,更能頓悟明心見性的道理。
第2章 服膺使命
我們可以在擁抱志業的人身上看到致力於工作的特質,和他們全神貫注的神情,只要其所作所為符合自己所追求的價值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