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孩子閱讀一篇文章、聽一場音樂、看一次畫展,
或陪他們說說故事,靜聽他們談談心得,給他們拍手鼓勵
讓孩子們享受跟父母一起分享的溫暖,
為家裡的小朋友溫柔扎根,
這世界就從各處美麗起來了。
──廖玉蕙
本書是文學博士廖玉蕙運用自己在中國文學的造詣,以及這些年累積的人生智慧,分享她如何領著兩孫女品味生活、浸淫文學藝術裡。全書分為「生活裡的獨立作業訓練」、「帶領孩子浸淫文學藝術」兩輯,從日常生活說起,包括怎樣隨時機會教育、刷牙、洗頭……無一不是學習的展開;而陪著兩孫閱讀繪本、說故事、欣賞音樂會……她更是能就近取譬、信手拈來都是學問,也看得出對孩子的用心與用情。透過「延伸思考」,讀者也能吸收到她的「撇步」,找到帶領孩子如何親近藝術、培養生活美感的訣竅。
【同世代推薦】
她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幽默感,不管是聊天、演講或是寫作,她的幽默來自原來的個性和她對於世事的洞察力和包容力。當她有了兩個孫女後,對於教養有了更新、更深的領悟,從重視美學、文學、藝術的角度陪伴兩個個性不同的小孫女們成長。我想有一個會畫樹的阿公和一個會帶領她們享受文學、藝術、音樂的阿嬤的孩子,未來也一定會是一個懂得美、享受藝術,追求一個更豐盛的人生的大人吧? ──小野 作家
◎本書特色
★教養絕招大放送:無論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祖孫之間,皆能以書學習,人人有功練。
★教養無所不在:說得多不如說得巧,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帶領孩子親近文學,古典其實並不遠;落花水面皆文章,日日都過藝術生活。
作者簡介:
作者|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目前專事寫作、演講。曾獲吳三連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著有:《愛的排行榜──孩子表情達意的練習》、《讀出太陽的心情──孩子生活美感的練習》、《穿一隻靴子的老虎》、《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像蝴蝶一樣款款飛走以後》、《送給妹妹的彩虹》、《教授別急!──廖玉蕙幽默散文選》、《老花眼公主的青春花園》、《寫作其實並不難》、《古典其實並不遠》、《汽車冒煙之必要》、《在碧綠的夏色裡》、《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後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走訪捕蝶人》等;也曾編寫《文字編織:讓寫作變容易的六章策略》、《廖玉蕙老師的經典文學》、《晨讀十分鐘:親情篇》等語文教材多種。
章節試閱
自序 常民美學的濡染
我們常常帶著孫女見識些新鮮事,更常陪伴她們度過些尋常日。
新鮮的事譬如:看戲劇、聽音樂演奏、觀賞美展,甚至去做陶藝、竹筷;採草莓、到鄉下老家附近拔蘿蔔、看農夫插秧或收割、製作卡片、讓她們拿手機錄影,然後將影片送給家人慶生、去旅行……
尋常日的活動如:閱讀、散步、嚐美食、做運動、玩桌遊、畫畫、拼圖、唱歌、跳舞……生活就是這樣徐徐展開,新鮮和尋常交迭,串聯其間的,是無止盡的學習、對美的鑑賞,連帶引發對愛的嚮往、叩問與應答。
前些天,七歲的大孫女海蒂在夜裡將上床之際,情詞懇切跟阿嬤說:「阿嬤,你能跟我一起上床嗎?我有重要的問題要請問你。」通常只在阿嬤提問時回答或回問的孩子,忽然鄭重其事要開問了。阿嬤立刻放下工作,把電腦關掉,跳上床。
「什麼問題?請說。」阿嬤問。
「阿嬤,你有好朋友嗎?」「有啊!」
「是誰?」「就是我常提起的那四位作家姨婆啊!」
「你們在一起都在做什麼?」「就是偶爾會約著一起吃飯;或分別打電話聊天;或在臉書私訊對話框裡一起聊心事;或看到好文章,相互傳告;或轉好文章的連結並交換閱讀心得。」
「那在日本帶我們去迪士尼樂園的姨婆呢?她是你的好朋友嗎?」「當然也是。但她住得遠,我們比較沒經常聯絡,她是阿嬤的學妹。」
「那今天請我們去看燈展的拉大提琴的C伯伯是你的好朋友嗎?」「也是啊!」
「是最要好的嗎?」「喔喔……不算『最』要好,他算是最新的朋友。」
「最新就不能算是最要好嗎?」「也不是這樣,但那幾位作家姨婆都跟阿嬤交往了幾十年。朋友的交情有時需要時間累積,交往那麼久,沒吵架,很投機,很不容易,就一定是好朋友啊!」
因為拉大提琴的C伯伯剛剛才在台中燈展中見過,海蒂印象深刻,因此繞著伯伯開問:「作家姨婆們跟你同樣是寫文章的,日本姨婆是你的學妹,那你跟C伯伯是怎樣認識的?」
阿嬤不防有這一問,沉吟一下,細說從頭:「我們都是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在一起參加政府標案的評選時認識的。」
海蒂問「標案」是什麼?阿嬤簡單解釋:「政府要選擇廠商來幫忙辦活動,就邀請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五個人去聽廠商做簡報。譬如有三家廠商來投標(就是寫計畫書投過來),資格如果符合,就會被要求來做簡報。我們五人聽完簡報後,決定給哪一家承辦,這些人就叫『評選委員』,我們有一回一起當評選委員。」
沒想到海蒂大表興趣,問:「那評選委員怎麼決定選擇哪一家呢?如果每個委員喜歡的廠商都不一樣,是要商量嗎?」阿嬤沒料到七歲小孩會對此事有興趣。決定趁機給她培養一些公民素養。於是很當一回事地回答:「一般是不能商量的。每個委員都會有一張分數表,表上列了幾個項目,各自保密評分,還排名次。」
海蒂真好問,馬上問:「項目是那些?」阿嬤只好鉅細靡遺回答:「項目包括:計畫可行嗎?內容精彩嗎?預算編列合理嗎?以前有經驗嗎?簡報講得夠清楚嗎?聽完簡報,每人各自給分後,拿給主辦單位計算名次,名次最前面的,就算得標。」
海蒂很認真聽到這裡,好奇地問:「那時候,C伯伯跟你都選同一家嗎?」阿嬤說:「打分數不能偷看別人選誰,是匿名的。但那次好像廠商的好壞程度差很多,全部的人都選同一家。」
海蒂不死心,繼續問:「那後來呢?」「什麼後來?」「就是後來怎麼變成朋友的?選完之後,你們有一起去吃飯嗎?」「喔!後來阿嬤在會議結束後,看到C伯伯背起一個大提琴,關心他提琴很重嗎?他說:『不重,但有點貴』。你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我知道,是提琴重量不重,但買起來要花很多錢嗎?」阿嬤誇她聰明,繼續說:「後來,C伯伯可能上阿嬤臉書,看你們可愛,就邀請我們一起去聽他主持的親子音樂會,你記得嗎?那次在國家音樂廳。」
海蒂點頭,又問:「聽完音樂會,你們就變成好朋友了?」「沒那麼快,再後來,他又邀請阿嬤去他的學校演講。去演講那天,因為學校比較遠,伯伯開車來接我去學校,演講前還請阿嬤吃了一頓飯。」
「因為路遠,他開車來接?還是因為吃飯,讓你們變成好朋友?」這樣的提問,讓阿嬤瞬間愣住。「不是來接或吃飯變成好朋友的,是因為路遠加上吃飯,有比較多的時間聊天,互相了解較多,才變成朋友。」
「阿嬤去演講給什麼樣的人聽?」「講給大學生聽。」
「你去講什麼?」「去講怎樣愛自己跟愛別人。去年演講一次後,今年他又邀我去講第二次,你知道為什麼嗎?」
「是啊,為什麼要聽第二次?」海蒂覺得奇怪。阿嬤講得口沫橫飛,開始吹牛:「不是給去年的聽眾聽,是他們的學弟妹。學校請人去演講,一般會在事後請聽講的學生填問卷,問喜歡這個演講嗎?有從演講中得到收穫嗎?或你會推薦這位講者給學弟妹們嗎?如果講得不錯,可能就會繼續邀請。」
「阿嬤的意思是你講得不錯?」「應該是吧!講得不好,誰會再邀請?」阿嬤趁機繼續吐苦水:「你看,你們每次舒舒服服睡覺了,阿嬤都還在電腦前工作,就是在準備演講內容。」阿嬤好為人師的毛病犯了,開始傳道:「以後你長大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準備,做個受歡迎的人。」
次日早餐時間,阿嬤跟大家轉述和海蒂的夜談,大家都稱讚海蒂好會問問題。五歲的妹妹諾諾不示弱,隨即提出她的疑問:「阿嬤,那麼,你的那四個好朋友當中,你跟哪一位最要好?」阿嬤說:「四位都很好啊!」諾諾堅持要說出排行榜中之「最要好」。阿嬤被迫表態,只好挑一位聯繫最密切的L。諾諾很快問:「為什麼是她?」「因為……因為我們兩個常常交換作品,互相挑錯字,給對方建議。就像你常常給我建議:『阿嬤,我建議你換那雙藍色的鞋子,比較能搭配你今天的衣服。』一樣,你希望我穿得更美麗,我們也希望對方寫出來的文章更好看,而且沒錯字。」
午後聊天。阿嬤問:「我們談了我的好朋友,現在阿嬤很好奇你們有沒有好朋友?」兩個小朋友爭相說出好幾個朋友的名單。
阿嬤問:「為什麼這些人變成你們的好朋友?」海蒂說:「我們中午一起在學校吃飯,常常聊天,下課一起玩。」諾諾說:「我們也是。上課不能講話,我們下課會一起聊天。」
阿嬤說:「你們都聊些什麼?」海蒂好會盤整,她說:「我們最常在星期一聊天,聊星期六、日去哪裡玩?買了什麼玩具?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我們什麼都聊。」諾諾這時也加以補充:「我們會一起看書、唱歌、跳舞、賽跑,但是……」她有點遺憾地說:「但是,我們沒有像你們一樣互相改錯字,我們還沒學會寫字哪。」
阿嬤好興奮,孩子開始關心親人的人際網絡了。她們想知道好朋友的定義,好朋友都是怎麼認識的?因為聽了幾場音樂會,她們對音樂著迷後,想多理解大提琴背後的邂逅緣會,相關的知識便像連環套般環環相扣著被拉著出來。單純的一個好奇的發問,帶出海闊天空的漫談,世界就變得無限廣闊。……我們談到許多連一般大人都不一定知曉的公民素養,她們才七歲跟五歲,卻興味盎然地凡事問,感性的愛憎跟理性的知識交雜,煞有介事。
孩子睡了以後,我看著她們憨睡的臉孔,如此寧靜安詳,似乎帶著滿足的微笑。我對自己說:「來吧!看來新的挑戰才要開始,好希望她們將來能在常民美學的濡染下,成為一個勤於思考、敏於感受,不吝示愛、勇於質疑,並且有美好品味的好國民。」
你拿錯牙刷了
前方的洗手間有人在使用,嬤孫兩人擠在後方洗手間的一個洗臉檯前刷牙。
小諾已經不再需要阿嬤幫忙檢查有沒有刷乾淨,阿嬤只需要叮嚀她:「不要刷太用力,牙齒上面的琺瑯質都被刷光了。」
諾看到阿嬤拿起一枝綠色的牙刷,立刻指正阿嬤:「阿嬤,你拿錯牙刷了,那枝是阿公的。」
阿嬤說:「這枝是我的啊,綠色的沒錯。」
諾皺眉說:「女生怎麼用綠色的?綠色應該是阿公的,你是女生,女生應該用那枝紅色的才對啊!」
阿嬤反駁:「誰說女生只能用紅色?」
諾糾正自己說:「女生還可以用粉紅色。」
阿嬤拿起阿公丟在洗衣籃內的一件阿公的粉紅色T恤給她看,問:「這是誰的衣服?」
她猶豫了一下答:「好像是阿公的。」「是嘛!阿公也穿粉紅色的,諾諾也穿藍色的。」她低頭看了自己的衣服,笑了。
雖然看起來是細事,阿嬤可不想她被傳統概念制約,兩性教育從小開始。告訴她,粉紅、紅色不是女性的專利,芭比娃娃也不是,男生也可以玩芭比,女生要玩推土機也是都OK。
阿嬤開始幫孫女打預防針,希望孫女有正確觀念,不要執守不知變通的刻板老想法而無意中去傷害到別人。
延伸思考
傳統的制式概念,有些儘管已經不合時宜,也還是難免頑固存留在社會大眾的腦海中。譬如:男生就該剛強威武,女人合當柔弱纖細;男孩的玩具是槍砲車子,女孩只能玩芭比娃娃;男人進廚房是沒出息,女人不諳家事是嚴重汙點,甚至正常人就該用右手執筆拿筷,左手寫字是必須矯治的異類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無稽的的設限。在自由開放的年代,只要當事人喜歡且不妨礙別人,就沒有理由被視為異端。
讀出太陽的心情
午後,和阿公帶著兩位分別是四歲及兩歲多的孫女搭高鐵回台中。
我們買了兩大一小的車票,讓位置稍稍寬鬆些。下午兩點,陽光從車廂窗口直射進來,坐在中間位置的妹妹較敏感,用手遮陽,老氣橫秋皺著眉指揮坐窗邊的姊姊拉下簾子。
姊姊拉下簾子後,跟我說:「這裡是哪裡?天空好亮,跟台北很不一樣。」阿嬤問:「這裡是苗栗,怎麼不一樣?」姊姊說:「台北的太陽公公心情比較不好,很不開心,每天都灰灰的,一點都不亮。」
她掀開一個角落,跟阿嬤說:「阿嬤,你看!外面的太陽是不是很開心?」阿嬤低下身子仰頭看,果然陽光璀璨,太陽公公一派開朗模樣。阿嬤趕緊稱讚她:「姊姊好會觀察,這裡的太陽公公真的很開心。」
下了高鐵,轉搭計程車。已三點多,妹妹進入昏聵狀態,不回阿嬤的話。姊姊說:「阿嬤,你現在不要跟妹妹說話啦,她心情不好。」阿嬤順口回:「是啊,還是別跟她說話,她心情壞,想睡覺。」
姊姊糾正阿嬤:「她是心情不好,不是心情壞。」阿嬤好奇問:「心情不好不就是心情壞,有什麼不一樣?」姊姊解釋:「心情不好只是不想理你,不跟你講話;心情壞,會找人吵架、打架,當然不一樣。」
她說得好像還滿有道理的,阿嬤只好說:「確實不一樣,你真是觀察入微。」幸好她沒有往下問:「什麼是觀察入微?」
小孫女逐漸長大,語言進度如光速,突飛猛進,且開始注意細節變化,阿嬤說話時,老被她糾正。晚間,看《櫻桃小丸子》,她跟阿嬤解說前情:「這個小玉的爸拔很喜歡攝影。」阿嬤為表示自己沒有被時代所拋棄,附和著說:「我知道啊!小玉的爸拔跟你爸拔一樣,都很會攝影。」
孫女不隨便附和,她糾正阿嬤:「小玉的爸拔不算是很會攝影的,她只是很喜歡攝影而已。」好啦,阿嬤承認「很會」跟「很喜歡」的確是不同的。但孫女的爸拔是很會的嗎?孫女顯然對她的爸拔的攝影技術深具信心,很驕傲地回覆:「當然,我爸拔是很會攝影的,跟小玉的爸拔是不一樣的。」
這樣一位非常注意細節的小女孩,凡事好奇,凡事問。儘管只是一張紙,也能問得津津有味。
在高鐵上,她看到一張緊急按鈕的圖表說明,很好學地將所有圖片看過並問個分明。說實話,頻繁搭乘高鐵應該不下兩三百回合,阿嬤從來沒把那張說明好好閱讀,有緊急逃生窗及破窗槌、手動開門把手、列車滅火器、無障礙求助鈴等,她問了名稱,又問功用,再問使用方式。
阿嬤答得明顯有些吃力,因為以一個四歲多小童而言,她的問題似乎犀利了點,阿嬤幾乎招架不住。譬如:
「什麼時候需用到手動開門把手?」阿嬤說車門故障的時候。
她接著問:「車門為什麼會故障?」阿嬤說:「東西用久了,難免會故障。」
她繼續追問:「那能不能按緊急求助鈴?」阿嬤說:「應該可以,但車子如果沒電了,電動門無法開,電鈴也不會響啊。」「為什麼會沒電呢?」「如果車子不幸相撞了,電可能會自動關閉,或線路斷了都可能沒電啊。」
阿嬤盡量不用「車子如果撞得稀巴爛怎會有電!」等太刺激性的語言,不想嚇壞孩子。
好不容易把那四張圖搞定,她又看到「禁止」的畫叉叉圖案,分別有三張火焰、槍和刀和飄揚的氣球。她又問:「為什麼不能帶氣球上高鐵?」阿嬤有限的物理化學知識盡展:「氣球裡有氫氣,氫氣爆炸會引起火花,車廂內怕產生火災。」
阿嬤大汗淋漓了,她還沒完:「那上面的一一○電話要幹什麼?」「報警時可以用。」
「什麼時候需要報警?」「發現有可疑人物或東西時都可以報警。」「怎樣的人可疑?」她鍥而不捨,阿嬤想起小時候畫的戴黑眼鏡鬼鬼祟祟的匪諜,不禁發笑;「可疑物品又指什麼?」阿嬤說:「譬如槍枝、火藥……唉啊! 很難講,等阿嬤發現可疑人物後,再偷偷指給你看好了。」以為總算功德圓滿,她忽然又問:「這個人拉著行李是要我們注意什麼?」阿嬤只好又解釋:「叫我們別忘了帶走行李,也要防止小偷把行李給偷了。」
謝謝天,妹妹乖乖一旁玩著她的玩具,沒參與混戰,台中站終於到了。誰知,回程時,小姊姊跟姑姑坐後方,兩歲半的妹妹跟阿公、阿嬤坐。一上高鐵,妹妹老里老氣將桌子放下來,抽出網籃內的同樣那張表,跟阿嬤說:「讓我們來看這張表吧。」阿嬤差點昏到,幸而妹妹不麻煩人,她主動要跟阿公、阿嬤介紹。她口齒伶俐這樣介紹:「這一張有兩面,兩面都一樣,只是這面是外國話,另外這面是台灣話。」
她學阿嬤的口氣,指著圖說:「這是求助鈴,腿壞了、眼睛看不見的人,可以按鈴請人幫忙……氣球會爆炸。」看來,她的吸收力很強,先前看似漫不經心,卻差不多都心領神會了。回答一個小娃提問,等於教了兩個,真不錯。
跟孩子一起閱讀,常有意外的發現。遇到一些對她而言的新字詞,阿嬤會問她懂不懂?譬如跟孫女一起看她很喜歡的《小火龍上學記》(親子天下),有「家庭旅遊」、「四周的景色越走越荒涼」……等敘述,阿嬤就設法讓她跟生活聯結,說上次跟姨婆、丈公、阿伯……一起去旅行,或她跟爸拔、媽媽、妹妹去山上露營,都是家庭旅行;景色荒涼就拿鄉下老家附近荒廢的宅院做例子。
故事裡,小火龍因拿錯地圖,以至有了一趟冒險的行程。阿嬤問她:「知道什麼是地圖嗎? 看過嗎?」她搖搖頭。
阿嬤忽然想起上回友人送了一本《地圖》(小天下)的書,當時,阿嬤瞄了一眼,覺得可能一時半刻還用不上,就擺在書架上。
這時,趕緊找出來,把偌大的書攤開,嬤孫兩人趴在床上翻閱起來。這本名
為《地圖》的書,沒有任何解說,打開就是世界各地的地圖而已,但豐富異常,除了方位,還在地圖上標示林林總總的當地特產、風俗、海洋、山林……圖畫簡淨可愛。孫女看啊看的,不識字的她居然能說出許多種殊異動物的名字或魚類的名字。
阿嬤問她:「各地的鸚鵡長相很不同,你怎知牠們都是鸚鵡?」她還認真跟阿嬤解說如何從羽毛與嘴形辨識,把阿嬤嚇了一大跳。阿嬤一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看著四歲小童興致勃勃指著上方的圖片侃侃而談,簡直驚詫極了。阿嬤問她從哪裡學那麼多的知識,她也說不上來。阿嬤只能說:「你好厲害,阿嬤以後要跟你多學習。」看到南美洲時,阿嬤告訴孫女:「你還沒出生前,你的爸拔曾去南美洲將近一年。」然後指著祕魯,告訴她,爸拔在這裡待過。她很仔細看吹排笛的小男孩、山絨鼠、瘦駝、黑凱門鱷,還有南美海獅…… 然後她要求看他爸拔也去過一個月的印度,還有電視上介紹過的非洲,接著看台灣。
看到亞洲地圖裡的台灣,她驚叫:「好小。」然後她問:「台北在哪裡?」「台中在哪裡?」地圖裡只標示了一個小紅點的台北,沒有台中,她有些失望。阿嬤安慰她:「明天早上起床,阿嬤們請阿公拿出他的地圖,就會有大大的台灣跟小小的台中了。」
次日醒來,孫女忘了找阿公要台灣地圖,阿嬤有些失落。但阿公聽了之後,相當振奮。立刻上街買了好大張的台灣地圖,張貼在牆上,還特別幫她們標出她們曾去過的台北、台中、澎湖,小孫女補充:「爸拔、媽媽還帶我們去過台南和高雄。」
於是高雄和台南也收入標示之列。藉著閱讀,小朋友已逐漸在台灣島上踏出她們認識土地的腳步。
延伸思考
認識世界的方法無數,觀賞天光雲影或所有的陰晴圓缺是一種;聽人講述人世的愛恨怨嗔也是一種;即使只是看一張高鐵上的緊急按鈕的圖表說明也都是。孩童的好奇心越強,求知慾越高,對世界的探求慾望就越深。就連在家裡的床鋪上翻看地圖,都是無極限的臥遊。小朋友在世界地圖上尋找父親年輕時壯遊的國家,各種蟲魚鳥獸的棲止重地,辨識圖中的各式特產,最後,卻茫茫尋找不到自己身處的國家,好不惆悵!幸而阿公及時出門找到了台灣地圖,也畫出了她們曾經踩踏過的台北、台中、高雄、台南……
自序 常民美學的濡染
我們常常帶著孫女見識些新鮮事,更常陪伴她們度過些尋常日。
新鮮的事譬如:看戲劇、聽音樂演奏、觀賞美展,甚至去做陶藝、竹筷;採草莓、到鄉下老家附近拔蘿蔔、看農夫插秧或收割、製作卡片、讓她們拿手機錄影,然後將影片送給家人慶生、去旅行……
尋常日的活動如:閱讀、散步、嚐美食、做運動、玩桌遊、畫畫、拼圖、唱歌、跳舞……生活就是這樣徐徐展開,新鮮和尋常交迭,串聯其間的,是無止盡的學習、對美的鑑賞,連帶引發對愛的嚮往、叩問與應答。
前些天,七歲的大孫女海蒂在夜裡將上床之際,情詞懇切跟...
目錄
推薦序 當嬰兒潮變成了阿公阿嬤潮——寫給有點老又不太老的我們 小野
自 序 常民美學的濡染
【輯一】不試一試怎麼知道──生活裡的獨立作業訓練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
眼淚會流成一條河
隨時可以機會教育
相互疼惜
幸與福
小孫女的建議
你拿錯牙刷了
遊戲中的學習
想知道這是什麼
比較聰明?還是比較膽小?
給阿嬤加冕
按「提示」!
幸運地擁有了信實的依靠
馬戲團的阿公跟阿嬤
海蒂的新獨立運動宣言
阿公不好玩
尋找父親節禮物
雖然血型不一樣
維持熱切投入生活的初心
搭車探病兼學地理
即使只是一塊梨
舒壓的切筍聲
關鍵字:自動自發
這才叫「神力女超人」
學會更衣、沐浴的全套獨立作業
衛生和不衛生
【輯二】讀出太陽的心情──帶領孩子浸淫文學藝術
學會了同理心
女力的呈現
「默默」在裡面走著
《紅樓夢》的魅力
讀出太陽的心情
月光下的迷離故事
一起來分享
光和影的關聯
洞悉大人心思
神祕的午後
兩位小孫女的首次木工作品
所有成長的痕跡經常就落在這些細微處
你們家跟我們家
由黑白轉為彩色的故事
讓世界更美麗的方法
首度國家音樂廳的風雅聆賞經驗
諾諾的肚臍功課
創意繪本書
後記 祝福的3.0版
推薦序 當嬰兒潮變成了阿公阿嬤潮——寫給有點老又不太老的我們 小野
自 序 常民美學的濡染
【輯一】不試一試怎麼知道──生活裡的獨立作業訓練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
眼淚會流成一條河
隨時可以機會教育
相互疼惜
幸與福
小孫女的建議
你拿錯牙刷了
遊戲中的學習
想知道這是什麼
比較聰明?還是比較膽小?
給阿嬤加冕
按「提示」!
幸運地擁有了信實的依靠
馬戲團的阿公跟阿嬤
海蒂的新獨立運動宣言
阿公不好玩
尋找父親節禮物
雖然血型不一樣
維持熱切投入生活的初心
搭車探病兼學地理
即使只是一塊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