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苦幹,只能成為打工仔;
讀懂老闆,升遷就比別人快!
能力不比別人差,卻總有懷才不遇之嘆?
善用利己不害人的小聰明,讓伯樂更容易找到你!
下班該接老闆電話嗎?
贏戰職場,先要搞定你與老闆的磁場
◎所有老闆都想聽的關鍵字
忙得晚,不如忙得巧。
如何畫龍點睛告訴老闆自己的功績,才是巧實力!
◎何時下班也是一門學問
千萬不要沒事耗在辦公室浪費資源,
讓上司看到你的勤奮,而不是在表演!
◎辦公桌的小心機!
其實,桌面可以稍亂一點點!
但重要檔案和資料請隨時收好,避免給人粗心大意的聯想
作者簡介:
徒步過客
日本知名保險公司中國區財務總監。工作十餘年,歷經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多家世界知名企業,深諳職場之道。
其部落格連載《我的面試生涯─外企十年招聘實錄》,以自身經驗指導網友求職應聘,總點閱率超過5,000,000,被譽為網路上最「火」的面試官。
諮詢信箱:duzhelaixin@sohu.com
章節試閱
老闆到底最關心啥
在這裡,我先說一個發生在我工作中的真實故事。
多年前,我主管的部門缺少人手,當時又恰逢公司總部凍結人力資源,所以只能申請一個實習生的職位。由於時間比較倉促,所以就錄用了其他部門的同事推薦的一位親戚家的小朋友。當時連面試都省了,我的下屬只看了一下這個人的履歷,問了一下專業,覺得情況差不多,就直接讓他來上班,做一些幫助整理文件和檔案歸檔的工作。
我們姑且稱這位實習生為小A。他是一位「三本」(學校我們都沒聽說過,但真實存在)的大四學生,相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給我們所有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個非常老實、非常願意吃苦的大學生。他住得很遠,所以為了每天不遲到,他總是來得很早。當時我們手頭的工作很忙,所以也沒有人專門負責帶他,他的上司就直接扔給他一堆活,大概解釋一下,讓他自行解決。
他談不上聰明,學習東西也不快,因為和公司曾經請過的一位實習生相比,他做事要慢很多。但是,不管做什麼事情,他都不打折扣,總是自己一個人想辦法解決,非常認真,而且裝訂整理和歸檔的資料成效也不錯。
後來,另一位同事臨時家裡有事,需要不時地休假,所以我們只能讓小A接手那個同事的一部分簡單的工作─給大老闆送簽字的檔案和整理好的報告。由於小A本來事情就不少,額外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再加上他又不是特別伶俐,所以小A此後經常加班,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9點多才下班。所以大家都看到的是,小A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他的上司對他的工作效率並不怎麼滿意,覺得他不是特別聰明,也沒什麼潛力,所以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快近年尾,申請的人力預算總算被總部批准了,不過老闆多了一個額外的批示「直接錄用小A」。我在老闆辦公室裡聽到這個決定的時候,說實話,當時我非常震驚。
我好奇地問老闆:「為什麼要錄用小A?」老闆的回答說:「小A不錯啊,我每天早上來得算比較早的,可是他比我更早;我要是某天下班晚,總能看見他在加班,當然,你們部門都很忙。平時,他來我辦公室送檔案也很小心,沒有出過什麼差錯。他人的確老實一點,年輕了一點,不過到我辦公室送檔案的時候,和我溝通也還是不錯的。他和你們專業相合,而且你要的那個職位要求也不高,我覺得他也可以勝任。我和HR也商量過了,綜合來看他還是適合這個職位的。所以就直接用他吧,省得你們和人事部費時間去找人,再說招個實習生會容易很多。」
就這樣,小A奇蹟般地被錄用了。事後,我特別証實過,他的確與老闆和HR毫無瓜葛,而且推薦他的同事早已跳槽去了別的公司,他在公司內部的確毫無背景。
小A的事情讓我思考了很久,為什麼小A就這麼容易地被老闆錄用了呢?和很多朋友探討和總結以後,我終於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因為小A滿足了老闆心中對下屬的要求。我總結了三點,按照老闆關心的重要程度排列如下:
第一,日常表現。老闆評價小A的第一句話是他每天來得早走得晚,做事很認真,送檔案很小心,沒出過差錯。這些都是小A日常的工作表現,是包括老闆在內的所有人都看得到的表現。這也是老外會經常講的一個詞─Exposure(表象)。小A贏得這份工作機會的真正原因,就在於包括老闆(具有決定權人)的所有人平時看到的小A的Exposure。
老闆們的思考方式很簡單,當要給下屬晉升機會的時候,第一考慮的因素往往不是他的能力或者潛力,而是他在團隊中的日常表現,往往會拿他的表現與其他同事的相比。畢竟,老闆做決定的時候,都會考慮平衡因素。
也就是說,一個員工就算再好、再出色,如果老是遲到、早退,也不會得到適當的關注和提拔。
第二,溝通能力。老闆說的第二句話是:「和我溝通也還是不錯的。」
這就是溝通的力量。老闆覺得他溝通能力還算不錯,至少符合日常工作的要求。溝通能力是大多數老闆評價下屬工作能力合格與否的重要因素,誰都願意和自己聊得來的人一起工作,這也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從古至今,為什麼會拍馬屁的人平步青雲的機會要比其他人多得多?因為這些人掌握了一種必要且有效的溝通技巧,但是記住,老闆提拔的不一定是拍他馬屁的人,但一定是與他談得來的人。
第三,工作能力。老闆在最後還是談到了小A的專業和能力,他認為小A是符合職位要求的。不管是什麼樣的老闆,他們都會考慮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廢物絕對不能要。因為事情總是要有人做的,總不能留給自己吧。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小A有他的特殊性。但是,我們從這個個案中,能夠看到老闆的共性。老闆們最看重什麼?一是日常表現,積極努力是所有老闆願意看到的 ;二是可以溝通交流,沒有老闆喜歡對著一面牆或者一頭牛說話 ;三是工作能力,在老闆看來,下屬不需要非常能幹,但是一定要有勝任其本職工作的能力。
說到這裡,我想有必要解釋一下,為什麼老闆最看重的是日常表現,而不是其他。因為一個人的日常表現足可以影響他周圍的工作氛圍,甚至可以成為其他同事的Benchmark(基準點)。小A符合以上的三個條件,而他表現最突顯的,恰恰也是老闆最想看到的─勤懇的工作表現,所以老闆才選擇了小A,換個老闆或許還是同樣的選擇。
老闆相處細節大盤點
我的一位朋友瑞克,原來在歐洲企業工作,後來經不住高薪的誘惑去了日本公司。一開始,一切看來非常完美,日本高層非常溫和,對瑞克的所有工作都非常支持。每當瑞克提出意見,對方也總是說「Fine」、「Good」,從來沒有像原來老闆那樣,指責他或者否定他。用瑞克自己的話來說,他總算找到了工作的方向,他要努力做出一番成績,攀登職業生涯的高峰。
幾個月後,我又碰到了瑞克,發現他垂頭喪氣的。我問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他的回答和上次完全不同,他說他完全受不了日本老闆。原來相處甚歡,怎麼短短幾個月後突然就受不了了呢?
我很好奇,繼續追問。他告訴我,日本老闆很客氣,很有禮貌,很懂得給下屬面子,所以不管下屬提什麼建議或者問題,他們首先的回答是「Fine」或者「Good」。哪怕他並不同意你的意見,他也絕對不會直接否定你。所以,他之前提到過被日本老闆支持的很多建議和主張,並非是真的得到了老闆的大力支援,只是老闆的習慣性口頭禪而已。他做的很多工作計劃實際上並不是日本老闆想要的,所以在真正實行的過程中,他根本沒有得到老闆的支援和理解,可以說,他在那邊舉步維艱。
一個小小的細節,導致了瑞克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所以想要在外企立足,並得以生根發芽,必須要懂得與這些洋老闆的相處之道,並瞭解彼此的文化差異。
和洋老闆相處,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是否瞭解他們。我在外企的時間不短,有幸認識了不少洋老闆。在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看法。
關於態度
一般來講,歐洲老闆工作中表現出的態度最為人性化,比較容易打交道和相處。其中,英國老闆比較「Gentle(溫和、文雅)」;德國、奧地利的老闆比較嚴肅和拘謹,甚至還有那麼點傲慢。總體來講,歐洲老闆平時還是比較尊重員工的,通常情況下,不太會強迫員工加班,對員工的態度也會比較溫和。
而美國老闆相對前者,更為熱情奔放,當然也會更為粗魯一點,偶爾還可以在言語中聽到一些「語助詞」,但一般並沒什麼惡意。我曾見到過一位「西部牛仔」式的老美老闆,又高又壯又粗魯,經常用到F開頭的字詞,不過這人還算蠻好相處的,只是脾氣比較急了點。和歐洲老闆相比,老美在壓搾員工方面,基本上沒什麼人性,往往會強迫員工「主動」加班,有必要的時候lay off(解雇)員工也是殘酷無情的。
大多數人對日韓老闆的印象很糟糕,認為他們粗魯、野蠻甚至卑鄙無恥。但實際上,多數日本老闆都表現得彬彬有禮和溫文儒雅,當然,你並不會清楚他們溫和的背後到底在想些什麼。至於那些毆打、辱罵甚至騷擾下屬的情況也只是個案,多發生於一些中小企業、工廠的下層日本管理人員身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老闆對於看不慣的人事物永遠是保持沉默,容忍程度屬於世界一流。
和其他的洋老闆相比,最粗魯的要屬韓國老闆。我曾聽一位在韓國知名會社上班的同學說起過,他們那邊的韓國上司訓斥下屬時非常粗魯和野蠻,甚至還會動手,血腥程度超過一般恐怖片。
從平時的工作和待人態度來看,不同地域的老闆差別非常明顯,所以必須區別對待。
歐美老闆往往會與你主動溝通交流,如果你正面和積極地應對,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日本老闆往往需要被禮貌和謙和地對待,你多說並不會有太多的幫助,因為他往往已經有了決定,所以用心聆聽就已經是完美的做法了;至於韓國老闆,我們就把他們忘了吧,這樣可以輕鬆愉快很多。
關於表現
歐美老闆一般本身都有比較強的表現慾望,而老美這方面的慾望就更強一些,所以歐美老闆往往比較會喜歡主動一點的、擅長溝通的、善於展示自己和表現自己的員工。因為在歐美老闆的眼裡,這樣才會得到更多的出頭機會,才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和關注。
日本老闆恰恰相反,他們比較保守和中庸,並不喜歡特別出挑的人才,覺得這樣的人好出風頭,且不夠穩重,所以他們一般不會重用這些人,反而那些默默無聞、誠實勤勞、懂得團結和諧的員工更容易得到他們的青睞。
做個簡單的比較,在歐美公司,一般老闆們經常強調的是team player(團隊成員)的團隊精神,但實際上,老闆在工作中,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他自己的team leadership(團隊主管才能)。日本公司並不會經常把團隊精神掛在嘴邊,往往強調的是服從和尊重上級。事實上,日本公司倒是真正做到了團隊參與和團隊決定,日本老闆並非是想像當中的那麼專制,他們很講團隊原則,任何問題或者決議,只要團隊成員有不同意見的,往往可以一拖再拖,很關照團隊成員的意見,所以「你」的力量不可小覷。
關於決定
歐美老闆很衝動,往往很願意做決定。決定對他們來說,是行使老闆權力的象徵,很爽很愉悅,所以歐美老闆的回答一般都很直接,他覺得對的、可以接受的,就說「OK」或者「Yes」;反對的或者否定的,就直接說「No」。作為下屬的你來說,轉身出了辦公室照辦就好。
日本老闆則表現得相當有禮貌和謙和,當被問及「Yes or No」的時候,日本老闆總是會說「Yes」、「Fine」或者「Good」,而且絕對不會說出「No」來。但你把這些「Yes」、 「Fine」、 「Good」當真就糟了,因為他心裡真正想的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這些在日本老闆看來只是語氣詞而已,就好比「嗯」,沒有任何意義。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日本老闆是很少當場做決定的,他們往往會在一兩天後,把他自己的最終決定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告訴你。所以請等到日本老闆給你最終的決定時,再正式行動吧,才是萬無一失的做法。
關於開會
歐美老闆開會一般都是有目的性的,是為了解決或理解問題,他們一般並不願意聽冗長的彙報。當然,報告也是會議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做好事前準備,積極地發言和應對,積極表現,盡可能讓老闆在會議上解決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或接受你的建議。
而日本老闆開會往往就是聽取工作彙報,他們一般不會在會議上解決任何問題。所以你開會的目的就是彙報工作,不要提出問題,更不要大膽發言和表現。
歐美公司和日本公司開會時最大的區別在於,歐美公司開會可能更像菜市場,爭執和討價還價之聲不絕於耳,氣氛熱鬧非凡 ;而日本公司開會時則鴉雀無聲,除了發言的人講話,周圍的人無需表態和發聲,帶雙耳朵聽就可以了。
會議既定的進程結束,歐美老闆會問上一句:「Any question else?」(還有什麼問題嗎?)如果你還有問題,可以大膽提出,繼續討論 ;日本老闆也會問一句「大家還有問題嗎?」,而他的意思則是會議結束。
關於聚餐
在國內的公司,和老闆一起出去吃飯,多數是老闆掏錢買單,除非特別小氣的老闆,或者大家事先已經有過約定。而歐美老闆則不同,如果沒有明確說明這一餐是他請大家吃飯,往往這一餐就是大家各付各的。千萬別指望他會格外開恩,吃完了會把帳單給付了,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
我曾碰到過一位很嚴謹的德國老闆。有一次,他請我們去酒吧,他事先申明他請大家喝啤酒。結果,在結帳的時候,他真的只付啤酒的費用,而其他的飲料和小吃的錢都要我們自掏腰包。
這就是典型的老外,所以千萬別認為歐美老闆非常慷慨,他們對自己腰包裡的錢,其實算得非常清楚。如果他們很慷慨,用的一定是公司的錢。
以上是我平日工作中所聽到的、看到的洋老闆的表現和特點,或許有些片面,不過,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借鑒和參考的。
最後建議兩點:工作中,面對歐美老闆,應當盡量表現得積極主動一些,盡可能為自己創造機會,展示自己,讓老闆知道你的存在和重要性,這樣才能快速地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開啟通道;而面對日本老闆應該盡量地保持禮貌和謙和,誠懇和努力地工作,默默地成為他們最青睞的成員。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對於歐美老闆在下班後或者聚會時的承諾,盡量不要輕信,因為這可能是老闆酒後的胡扯,事後他可能就拋在腦後 ;日本老闆不同,雖然日本老闆謹慎、穩重,但是他們也喜歡在下班後和下屬們喝一杯小酒,輕鬆一下。這個時候,是和日本老闆溝通、訴苦甚至投訴的良機,你千萬不要錯過,一般情況下,他明天早上會和你商談細節。
老闆到底最關心啥
在這裡,我先說一個發生在我工作中的真實故事。
多年前,我主管的部門缺少人手,當時又恰逢公司總部凍結人力資源,所以只能申請一個實習生的職位。由於時間比較倉促,所以就錄用了其他部門的同事推薦的一位親戚家的小朋友。當時連面試都省了,我的下屬只看了一下這個人的履歷,問了一下專業,覺得情況差不多,就直接讓他來上班,做一些幫助整理文件和檔案歸檔的工作。
我們姑且稱這位實習生為小A。他是一位「三本」(學校我們都沒聽說過,但真實存在)的大四學生,相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給我們所有人留下的印...
作者序
前言
「一面是牆,一面是出路。」─題記
下完暴雨,又見陽光,很想出去走走,但恐怕外面現在酷熱難當,只能下樓買杯咖啡提個神。神沒有碰到,正巧碰到一位老友,老友問我最近在忙什麼。這或許是句長久未見的客套話,但的確問到了重點:我在忙什麼?
2007 年,我第一次接觸天涯,連載了《我的面試生涯─外企十年招聘實錄》,2009 年,出了第一本書《一個外企面試官的面經》,到後來又幫朋友的雜誌和報紙寫職場專欄,我從一個從來不喜歡寫字甚至寫字很難看的人,到現在每天寫很多字講很多故事,實在是件奇妙的事情。
在過去的三年中,我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來和網友溝通,也透過天涯和雜誌報紙認識了很多朋友,讓我著實覺得寫作是件可以幫助自己和幫助朋友的事情。
有很多朋友曾向我抱怨,說自己待在現在這個公司沒有發展前途,老闆為人卑鄙無恥,薪資太低,連談個戀愛都無法維持,甚至還有人抱怨每天上班的心情比上墳更沉重。當然,也有朋友跟我分享他成功的經驗,對付老闆的小技巧以及探討升職加薪的秘籍。我則樂於
做個認真的聽眾,把聽到的、看到的記錄下來,和善於抱怨的朋友分享一下成功的經驗,和樂於分享的朋友探討職業發展的密碼,因此也慢慢地累積了很多有趣和有用的故事。正好趁跳槽間隙難得的閒暇時間,我把之前寫下的故事好好地整理了一下,與更多的朋友分享和探討。
小時候,我一直不懂為什麼老爸每天下班回家都是一副很辛苦的樣子,等我上班以後,才明白什麼是「心」苦。上班那點事,聽起來輕鬆容易,但實際上很多事情比工作本身要難得多。所以,我在這裡所探討的不只是工作本身─ What,更多的是如何工作─ How。
我分享和探討的只是一些個人的看法和經驗,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也沒有絕對的原則問題,僅供參考,並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在和老友閒談中,我們還談到了職業發展。發展好比世界盃比賽,我們都很努力,但哪裡是牆,哪裡是路,我們並不預先知道。
我們看到過也可能曾經做過野蠻生長的新生代,好比朝鮮隊,不過當被寄予厚望的時候,卻遭遇徹底毀滅;也見到過一路領跑種子球隊,始終在你面前,你再怎麼趕,也趕不上。當然,我們見過更多的是,應該進的都沒進,應該守住的沒守住。
我們生命中出現過太多的預測王,好比貝利,當他拍你肩膀說你前途無量的時候,仔細想想好像前途無限。然而上帝恰恰從來沒有賜予過一個章魚哥,就像我老友的感歎─早知道應該相信章魚哥的預測,那晚也許就會因此贏上不小的一筆─過去的終究不可以改變,未來或許可以有所借鑒。
這次來當章魚哥,不是預測,是分享,分享一些職場上的故事和經歷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徒步過客
前言
「一面是牆,一面是出路。」─題記
下完暴雨,又見陽光,很想出去走走,但恐怕外面現在酷熱難當,只能下樓買杯咖啡提個神。神沒有碰到,正巧碰到一位老友,老友問我最近在忙什麼。這或許是句長久未見的客套話,但的確問到了重點:我在忙什麼?
2007 年,我第一次接觸天涯,連載了《我的面試生涯─外企十年招聘實錄》,2009 年,出了第一本書《一個外企面試官的面經》,到後來又幫朋友的雜誌和報紙寫職場專欄,我從一個從來不喜歡寫字甚至寫字很難看的人,到現在每天寫很多字講很多故事,實在是件奇妙的事情。
...
目錄
序言 做喜歡分享的章魚哥
第一章 別告訴我,你懂得老闆
第一節 老闆到底是什麼
第二節 你聽懂老闆說的話了嗎
第三節 老闆真的可以溝通嗎
第四節 朋友Eric的故事
第五節 老員工遭遇新老闆的「三把火」
第二章 老闆這個人
第一節 解剖老闆的陰暗面
第二節 壞老闆們的通病
第三節 碰到這樣的老闆切莫錯過
第四節 再討厭的老闆也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第三章 如何得到老闆的賞識
第一節 初入職場的困惑
第二節 「開口」談不了加薪
第三節 不開口也能找到晉升的機會
第四節 老闆到底最關心啥
第五節 如何讓老闆越看你越美
第六節 遭遇老闆的干涉
第七節 老闆相處細節大盤點
第四章 適應是一種智慧
第一節 「TO DO」 or 「NOT TO DO」
第二節 辦公室裡知進退
第三節 說「不」太難
第四節 適應才是硬道理
第五章 表現、表現還是表現
第一節 該如何表現自己?
第二節 何時下班也是一門學問
第三節 加班?真的要加班嗎?
第六章 為什麼升職的不是我?
第一節 細節決定了升職的不是你
第二節 哪一類人更容易獲得提升?
第三節 輕鬆搞定年終考評
第七章 真的要跳槽嗎?
第一節 到了該跳槽的時間了嗎?
第二節 關於「好馬」和「回頭草」
第三節 「職場跳蚤」真人秀
第四節 跨界跳槽/179
第八章 面試面的是什麼?
第一節 為什麼老被外企拒之門外?
第二節 如何打動面試官?
第三節 履歷─人生的名片
第四節 面試必殺技
第九章 後跳槽時代
第一節 面對背景調查
第二節 平安度過試用期
第三節 跳槽就是終點嗎?
序言 做喜歡分享的章魚哥
第一章 別告訴我,你懂得老闆
第一節 老闆到底是什麼
第二節 你聽懂老闆說的話了嗎
第三節 老闆真的可以溝通嗎
第四節 朋友Eric的故事
第五節 老員工遭遇新老闆的「三把火」
第二章 老闆這個人
第一節 解剖老闆的陰暗面
第二節 壞老闆們的通病
第三節 碰到這樣的老闆切莫錯過
第四節 再討厭的老闆也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第三章 如何得到老闆的賞識
第一節 初入職場的困惑
第二節 「開口」談不了加薪
第三節 不開口也能找到晉升的機會
第四節 老闆到底最關心啥
第五節 如何讓老闆越看你...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