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討論「幸福」主題包括有:
愛,這件事
勇氣
讓人發光發熱之物
神的贈禮
造就我者
再細分,從「生存的喜悅‧真正的愛‧幸福‧對方的立場‧打招呼‧心的火把‧微不足道之事‧勇氣‧人生的畢業証書‧自信‧和平的道具‧進步‧忍耐‧溫柔‧目標‧希望‧光輝‧謙虛之心‧神之呼籲‧尊崇…」等等小品文,帶出作者數十年間對人生的領悟
《書籍重點》
有人說:「請讓我獲得幸福。」諷刺的是,幸福不是別人給予,而是自己追求後獲得,且同時身負賦予別人幸福的義務。
作者透過簡短的散文方式,讓讀者細細從話語中找出幸福的定義與真意。
曾野綾子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用每一篇小品文,帶領讀者領略如何了解幸福。聽她娓娓道來世間日常的點點滴滴,跨越人間分際、平常思考,解說幸福。
作者簡介:
曾野綾子
1931年在東京出生,1954年,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系畢業。1979年,榮獲羅馬梵諦岡頒贈聖十字勳章。1993年,獲頒日本藝術學院恩賜獎。1997年,身為海外日本人傳教士活動援助會後援會代表,接受吉川英治文化獎及讀賣國家協助獎。1998年,榮獲財界獎。自1995年12月至2005年6月擔任日本財團理事長。現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海外日本人傳教士活動援助會後援會代表、日本文藝家協會理事。
著作有:『無名碑』、『神之污髒的手』、『湖水誕生』、『神啊,那是您所願嗎』、『天上之青』、『殉夢』、『不見陸影』、『哀歌』、『晚年的美學』、『貧困的光景』、『Abano之再會』、『遺留的話』、『私人日記』(系列)、『三秒鐘的感謝』等。
譯者簡介:
姚巧梅
目前從事翻譯。譯作有:《中年以後》、《晚年的美學》、《後五十歲的選擇》、《為誰而愛》、《日本溫泉BEST 96》、《熟年的才情》(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三十餘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幸福不能外求
薇薇夫人
常在電視上看記者訪問滿嘴食物的顧客,很多人笑咪咪地說:「嗯,很有幸福的滋味…」但人對人生要感到幸福,似乎不像食物那麼容易,因為要求太多了。
日本長青且常銷的女作家曾野綾子新書《幸福的才能》中,極有智慧的探討了幸福的真諦,以及幸福包含了哪些要素,和怎樣能得到(或感到)幸福。用她不算短的人生中所見、所聞、所思、所學,輕鬆自在從容的寫來,就像一個睿智的朋友和我們促膝長談。每一個小短篇就是一個人生課題,可以細細咀嚼。
首先,「幸福」是什麼?她說「有人把幸福的定義弄錯了,以為幸福來自外部客觀具備的條件…一般人認為有錢,是幸福,缺錢,是不幸…然而,是否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端視個人的才能,且這種才能,無需具備天才的素質或學歷,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平凡、且能自己開發的資質。」
怎樣開發這種才能呢?
她認為「愛,這件事」很重要,「愛不是情緒,是義務」,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有義務要愛大自然,我們生活在人群中,有義務要愛人。能愛就能感受幸福,因為他能體會「生存的喜悅」,體會人與人相處的寬恕,付出,得到的溫暖。其中她提到一個今天社會幾乎消失的「小事」,就是「打招呼」。她認為「打招呼是人際關係中的基本禮儀…打招呼足以表現人的完整的人格與哲學…否則就不算是成熟的人。」而不成熟的人就不懂得如何感受幸福。
事實上大部分人生的幸福來源就是生活的小事,但是小事處理得不好就是大事。譬如人和人的衝突,可以化解於無形,也可以變成凶殺事件。因此她從很多小事中探討人要如何面對,像面對誘惑,「很多女性想無限制的擁有服裝與手提包,」但她知道人穿不了那麼多衣服,用不了那麼多手提包,她認為「會思考物品大致擁有多少就足夠,或希望喜歡的對象能成為自己的妻子就好。具備這種知足常樂思想的人,通常對自己的行為也會有所約束。」而「知足常樂」就是幸福,這好像也是快要消失的智慧。
另外勇氣、自信、進步、忍耐、溫柔、目標、希望、謙虛等等,也都是「開發能感受幸福的能力」的重要條件。幸福不能外求,求婚的男人說:「嫁給我吧,我會給你幸福。」女人說:「你要給我幸福啊!」曾野綾子不會相信,我也不會相信。
(本文作者為知名兩性作家)
推薦序:書寫幸福
陳怡蓁
閱讀曾野綾子的書是一件幸福的事,簡單的、柔軟的、溫潤的、寬恕的,淡淡的幸福。
出生於一九三一年的她,一生以寫作為職志,曾經榮獲多項文學殊榮,擅長以人之原罪和慾望做為小說主題,散文與廣播內容則常觸及信仰、教育、家庭、老年,愛與幸福感等主題。《為誰而愛》、《中年以後》、《晚年的美學》、《綠手指》等書歷久不衰、長銷,一如她的文章般,細水長流。
我相信一九五四年,二十來歲就以《遠來之客》榮獲芥川獎提名的她,必也曾鋒芒畢露,意氣風發。成長於美日戰爭時期的她,必也曾經歷種種困頓艱難,恐怕難免會有困惑,而早早成就的盛名,或許也曾帶給她壓力與困擾。
但是,步入中年之後的她,文章中呈現的是一片清明,無限溫暖。
我認為閱讀好的文學作品,最美的就是,能夠從表面的文字意涵,進入作家的內心世界;跟隨起伏的情緒與湧現的思潮,解讀字裡行間所含藏的蘊意;潛移默化中,汲取了作者的智慧與經驗。就像是經歷一場感性與理性的洗禮,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點推進的力量。
閱讀曾野綾子獲得的不是突飛猛進的力量,也不是當頭棒喝的重擊,而是一種緩慢的,輕微的,甚至無形的推力。她的文字簡潔樸實,沒有繁複的語法,也沒有美麗的辭藻,你甚至無須解讀就能直接進入她的內心世界,就像她所信仰的簡單而環保的生活,沒有累贅、沒有包裝。
正因為簡單而美麗,充滿了生活的詩意,短短的文句透出深深的含意。《幸福的才能》書中,每篇短文都是智慧的結晶。描述的也許只是身邊的人、事、物,甚或生活中的瑣事,不一定引人入勝,卻在平實中輕易地與讀者「邂逅」,帶領讀者一起走入平和安靜的境地。然而在短短的篇章中,又總會適時出現如暮鼓晨鐘般的警言,輕輕敲醒昏沈的心靈。
我最喜歡開宗明義的第一章:「愛,這件事」。啊!愛這件事不已被古來多少文章說爛了嗎?但曾野綾子仍然能以短短幾句話,就為我們帶來新的視野:「愛不是情緒,而是身為人根本的義務」,「雖然不愛他,但是行為要像愛他」「愛不是為了改變對方,而是在旁守護。」「讓對方如其所願的活著,就是愛的開始」「愛是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仍然要秉持理性,實踐自己該為對方所做的事」。
必定是曾經滄海的人,才能有如此透徹的、對於愛的體悟吧?懂得愛才能領會幸福。關於幸福,曾野綾子認為「每個人都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只要不把幸福的定義弄錯,「以為幸福來自外部客觀具備的條件」,其實「唯有具備能夠察覺雨後路旁野草是潤澤的能力,才具有懂得感受幸福的才能」。
幸福不在創造外在環境,而在營造內心風景。「人一生中最後的任務是寬恕」,能夠放下,心中的風景就更寬闊無邊,也就更能領會幸福。
《幸福的才能》這本書是作者活過八十多年的的幸福秘訣,她書寫幸福,而我們藉由閱讀,領略幸福的真義。於她於我們,都是幸福的相遇。
(本文作者為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兼資深執行副總裁 )
名人推薦:推薦序:幸福不能外求
薇薇夫人
常在電視上看記者訪問滿嘴食物的顧客,很多人笑咪咪地說:「嗯,很有幸福的滋味…」但人對人生要感到幸福,似乎不像食物那麼容易,因為要求太多了。
日本長青且常銷的女作家曾野綾子新書《幸福的才能》中,極有智慧的探討了幸福的真諦,以及幸福包含了哪些要素,和怎樣能得到(或感到)幸福。用她不算短的人生中所見、所聞、所思、所學,輕鬆自在從容的寫來,就像一個睿智的朋友和我們促膝長談。每一個小短篇就是一個人生課題,可以細細咀嚼。
首先,「幸福」是什麼?她說「有人把幸福...
章節試閱
愛,這件事
大自然與人-愛不是情緒,是義務
日本人認為大自然很溫柔,而生活也的確充滿了季節的色彩。
至少在體驗沙哈拉砂漠以南的非洲,及油田點綴其間中近東的砂漠生活以前,我是如此想的。我以為,大自然溫柔的接受了人,且願意與之共存。
但是,地球上有許多地方不允許如此天真的想法,主因是水資源不足。砂漠的遊牧民族至今仍將以下的想法視為理所當然,例如,未獲許可即飲用私人井水或綠洲中的水,就要有可能會因此而償命的心理準備。
日本人的溫柔,多半建立在有錢人的意識之上,即有多餘才分給其他人。無論對水或金錢,都一樣。日本人並不珍惜水資源,路過的行人要求給杯水喝,會毫不生氣的立刻供給,在支付得起的範圍內,會捐款給需要接濟的人。
但是,生活在砂漠裡的人,並非如此。
由於餵養家畜用的水極微少,所以,如果分給別人,自己一家的生活會不保。
雖然如此,仍賦有幫助別人的義務。就算是敵對的族人要求庇護,或者旅行者要求借宿,他們至少會減少自己的份量,然後提供水與麵包給需要的人。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很多。對伊斯蘭教徒或我們基督徒而言,這一點是一致的,亦即愛並非情緒,而是身為人根本的義務。
日本人不妨試著思考,當置身於嚴苛的大自然之際,該如何做較好?
生存的喜悅-在同一個時間裡,一起生活在寬廣地球的同儕
日前,有人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回答:「搭路線較熟的電車出遊,然後在第一次去的小鎮上閒逛。」
或者在小菜園裡種種萵苣;把冰箱的剩菜拿出來重新搭配後吃完。至於能夠享受搭車出遊,則是最近一年的事。
之前,我在某財團工作了九年半。當時,一週出勤二至三天,有時,由於必須攜帶有份量的文件,所以財團會派車來接。當時,自己雖然還能開車,但是心想,身負公職,萬一出了車禍,會帶給財團麻煩,所以就不開車了。
有人笑著告訴我:「在公司,坐到高位者都不想辭職,因為擔心附司機的專車沒得坐了,表示自己失勢了。」但是,我卸下公職的同時,又開始自己開車了。財團的工作原本就不支薪,所以,對收入毫無影響。
不久以後,我搭電車外出的機會增加了。
搭電車可以近距離眺望人與市街,無論街道上的時尚流行或年輕人的一舉一動。而且,為了節省車費而大動腦筋,也是樂趣之一。例如,要如何換車才能搭得輕鬆快速又省車錢。
讓我內心最為雀躍的是,下車後,緩慢的走到目的地那段路。邊走邊瀏覽,經常有新的發現。喔,原來這裡有這種店;嘿,那人從那間房子走出來…..,簡直像在閱讀短篇或長篇小說似的。
即使彼此不認識,但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在這個寬廣的地球上,在彼此能夠互視的近距離,且都受別人的關照而活著。如此想來,能與這種人邂逅的喜悅,亦深邃如有內涵的小說。
孝順-雖然沒有做到孝順父母,但是也沒有遺棄他們
仔細的回想,我並不算孝順。有種為人兒子、女兒或媳婦者,無論雙親如何為難他們,也絕對不反抗,還直說:「好啦,好啦!」但是,我對自己的母親,毫不留情的有話直說,所以常惹母親生氣。
好友的令堂樂於勞動。一有空,就跑到院子裡除草。後來竟把好友小心翼翼栽種的球根給拔了起來。好友快氣爆了,警告她母親:「別再給我拔草了啦!」數落了母親後,出家門、搭上電車,朋友與我一樣,在這種時候,總是充滿了悔意。
念及對方是老人,因此下定決心,下次絕不再對母親出言不遜。但是,從市中心下班返家,不到十分鐘,又與母親發生衝突。
朋有告訴我:
「後來,還是發飆了。」
我回應:
「我也是!」
圖畫裡所繪的孝親圖,看起來是做不到的。然而,朋友與我都是獨生女,不僅得與自己的母親同住,還必須照顧丈夫的雙親。
母女倆時而爭吵、時而適度的保持著距離。總之,母親健在時,我與母親住在同一塊地上,為她整修房子、購買熟食,收到饋贈之物,第一個就拿去給她。
雖不算盡了孝道,但是也沒有遺棄她。吵架歸吵架,同居的基本型態並未改變,這一點,算是我尚能做到的,以最自然的方式與母親達成交流。只不過,最低限度住一起的這種回憶,在母親往生後,讓我感到神清氣爽。
愛,這件事
大自然與人-愛不是情緒,是義務
日本人認為大自然很溫柔,而生活也的確充滿了季節的色彩。
至少在體驗沙哈拉砂漠以南的非洲,及油田點綴其間中近東的砂漠生活以前,我是如此想的。我以為,大自然溫柔的接受了人,且願意與之共存。
但是,地球上有許多地方不允許如此天真的想法,主因是水資源不足。砂漠的遊牧民族至今仍將以下的想法視為理所當然,例如,未獲許可即飲用私人井水或綠洲中的水,就要有可能會因此而償命的心理準備。
日本人的溫柔,多半建立在有錢人的意識之上,即有多餘才分給其他人。無論對水或金錢,都一...
目錄
幸福的才能
愛,這件事
大自然與人-愛不是情緒,是義務
生存的喜悅-在同一個時間裡,一起生活在寬廣地球上的同儕
孝順-雖然沒有做到孝順父母,但是也沒有遺棄他們
真正的愛-雖然不愛他,但是行為要像是愛他
幸福-每個人都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
基督誕生之日-耶蘇選擇在人生最惡劣的環境中誕生
對方的立場-只有人才懂額顧慮別人的立場
打招呼-表現人的人格與哲學
寬恕-人一生中最後的任務是,寬恕
樂觀主義-一半靠努力,一半靠運氣
心的火把-只要像一盞小燈,就已足夠
接受與給予-成人應懂得接受,且擁有付出的力量
懷念死者-將那孩子死後的幸福委託神以後,孩子死在雙親的懷抱中
勇氣
聖約瑟-為了守護母親與孩子的生命與存在
邂逅-敲碎內心堅硬的殼
美麗之物-不要失去各自該有的姿態與信念
微不足道之事-我們都很「卑微」
勇氣-在社會上,要有甘心於損失之意志
人生的畢業証書-一日不作則一日不餐
沉默之後-因為孤獨,所以珍惜與人之間的邂逅
誘惑-因為軟弱,所以積極地學習生存的方式
價值觀-不景氣是發現自己獨具之價值觀的好時機
溫潤感-無須得滿分。從自己與他人的生存方式中,發現人格特質,且謙虛地活
可能性-在做人生重大的決定之際,可能性,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父親-父親的存在,是為了與未來奮戰
和平的道具-對於可能遭殺害有所覺悟,就能為和平而死
讓人發光發熱之物
幼年期的聖誕節-聖誕節是為了犧牲的日子
人品-具備透視人品的眼光
進步-儘管結果不如所願,也能從中找到深刻的含意
毒麥的比喻-與其反省數次,不如實踐
寶物-光輝而貴重的私密邂逅
溫柔-因為溫柔,以至於每天享有淡淡的喜樂
目標-讓人活得發光發熱
活用機會-不幸,讓人堅韌,且安靜地發出光亮
老人的光輝-人必須持續地補充精神上的營養
平常心-確實地訓練自己,不得疏怠
光輝-感動於人生者之相遇
徬徨-磨鍊預知危險的動物性本能
新年之思-新年,是寬大的季節
神的贈禮
成長-深掘且擴大地鑽研人所具備之精神上的固有財產
謙虛之心-全因為幸運,以謙虛為佳
聖誕節-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之日
收穫-將接受之贈禮分予他人
自信-活著,就會遭遇失敗
希望-由自己創造
光明-走在星空的微光之下
忍耐-凡事皆須忍耐
清爽-人皆恰如其份,這一點,只有神才了解
託付-託付命運
神之呼籲-基於神的命令,才以不可思議的形式,開拓道路及賦予工作
尊崇-非對自己,而是尊敬他人的一種能力
打盹-做得到,就勤奮不懈;做不到,就休息
造就我者
空間的價值-給離開現世之人
關於寬恕-讓其隨心所欲
老人並沒有閒著-不指望、捨棄的幸福
老公離家-能夠防止癡呆的舉動
天底下之凡事-仍然有變化、有希望
還曆之年-歲月培育出好女性
機會之決定者-判斷的責任在自己
快樂的背叛-造就我者
一生的工作-雖然低調,卻是英雄式行為
幸福的才能
愛,這件事
大自然與人-愛不是情緒,是義務
生存的喜悅-在同一個時間裡,一起生活在寬廣地球上的同儕
孝順-雖然沒有做到孝順父母,但是也沒有遺棄他們
真正的愛-雖然不愛他,但是行為要像是愛他
幸福-每個人都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
基督誕生之日-耶蘇選擇在人生最惡劣的環境中誕生
對方的立場-只有人才懂額顧慮別人的立場
打招呼-表現人的人格與哲學
寬恕-人一生中最後的任務是,寬恕
樂觀主義-一半靠努力,一半靠運氣
心的火把-只要像一盞小燈,就已足夠
接受與給予-成人應懂得接受,且擁有付出的力量...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