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民來到曾經的源成農場,在風頭水尾扎根,成為彰化縣裡的客家「島」,與一顆葡萄命運般的相遇,逆天釀出23.90N的自慢滋味,近百年的勇氣與堅持,都寫在這裡了。
章節試閱
秋天豐收的季節,台灣中部的一個小鎮上,展開了2場盛事,
1場集高雅、歡語笑聲於一堂,
另1場則是截然相反的靜謐嚴肅,
那是在地風候土壤凝結的色、香與味,那是小鎮獨有的葡萄酒,
帶來的不同氛圍。
它勾動什麼樣的舌尖記憶?又發酵出什麼樣的印象?
2019年深秋,在彰化縣二林鎮西斗里火龍果園旁的一場夜宴,數十席的長桌上閃耀著如寶石般璀璨的酒色及酒香,一桌桌的饕客嘗著用火龍果設計的一道道特色料理,品著來自附近8 家酒莊的葡萄酒。其中有幾桌特別熱鬧歡樂,不時爆出起烘聲與笑聲,觥籌交錯間飄出客家口音,跟著酒杯一桌桌尋去,鵬群頂、清驛泉、金玉湖、戀戀、秉森、
蘭輝和金鴻勝、益長等酒莊莊主幾乎都出席了,即使人沒到,酒也不缺席,更有莊主額外帶著數箱自家的好酒款待賓客,讓大家喝到飽喝到滿,難怪這場夜宴如此歡快。
台上簡介著西斗里這個本土葡萄酒的重要產區,與這場夜宴的由來,席間還吐露「源成七界」這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名,究竟是何來歷?台灣並非適合釀酒葡萄生長的緯度,為何會有將近20甲的葡萄園?在這個閩南人為主的小鎮上,為何會有客家聚落?西斗里又如何成為台灣酒莊密度最高的區域?
一個又一個冒出的問題,以及村莊果園間傳
出的葡萄與酒香,帶我們走入二林,走入西斗里。
紫晶盃│鑽石酒色的流轉
葡萄酒故鄉的競賽
秋日是二林西斗里酒香特別濃郁的季節,與那一場夜宴相距不遠,有另一個美酒飄香的場合,卻是截然不同的氛圍──第14 屆葡萄酒評鑑競賽「紫晶盃」,為降低評酒的干擾,就在肅靜帶點緊張的氣氛中展開。
參賽者必須符合在地合法酒莊,酒品需百分之百使用鮮果釀製,酒品使用之葡萄品種及原料需為彰化在地生產。競賽邀聘10 位專業人士擔任評審,以盲飲的方式,從香氣、顏色與視覺、味道及喉韻,依強度、深度、平衡感、清晰度和在口中的持續時間來評分,依序品評以前一年的夏果釀製、參賽的紅干酒、紅甜酒及白葡萄酒。
釀出台灣的風味
得獎名單當天出爐,評審一一解說評酒意見與建議。此屆評審長何信緯為現任高雄餐旅大學酒學講師,過去曾擔任世界侍酒師競賽國家代表、前樂沐餐廳首席侍酒師,經驗豐富、身跨產學兩界的他被此屆的白酒所驚豔。
他認為,「台灣的酒莊剛起步不用急,需要的是時間以及視野,並且要知道往哪裡走」,釀酒與廚藝一樣,料理的本質是要美味,不該追求炫技卻失去好喝的根本。他看好台灣白酒的未來性,建議酒莊們先決定好方向再努力,期待台灣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風味的酒。
2種酒化劣勢為優勢
執筆「葡萄酒新手選」15 年,曾贏得中國2屆葡萄酒盲飲大賽季軍、今周刊「誰是盲飲王」
亞軍,曾任美國著名品牌傑克丹尼威士忌講師的林澧竣認為,甜酒、加烈酒是台灣具發展潛力的新出路,屬於亞熱帶氣候的台灣產出的葡萄酸度與甜度,適合做加烈酒,其中酒液泛綠的酒款帶有些微的氧化氣味,對加烈酒來說是加分的表現,在國際上是比較容易得獎的酒款。
另外,根據黑后葡萄的高酸與高單寧特性,其尖銳的味道不易保持均衡,他建議酒莊不妨嘗試將黑后葡萄做成白酒或粉紅酒,將原來高酸做紅酒的劣勢轉為優勢,更有機會獲得國際評審的青睞。
在地釀酒搭上國際趨勢
第14 屆評審之一的徐培芬,現任台灣酒研學院葡萄酒講師,經歷家樂福選酒顧問、GQ 雜誌網路葡萄酒作家、南非尼德堡酒莊代言人、各大企業講座講師等職,在評鑑中首次嘗到二林的白酒,很喜歡它酸甜的表現,認為整個酒體非常飽滿,具有國際風味及水準;部分的甜酒,甜度和酸度間的均衡感及香氣表現上也不錯;唯幾款干型紅酒,因為黑后葡萄的單寧和酸度強烈,掩蓋了其他風味。
從評鑑的眾多酒款中,她看到許多酒莊朝向國際水準發展的企圖心,建議在風味表現上,首要保留自己本土的個性,再加上國際主流口味及水準加以調合,將會是在地葡萄酒發展最有利的條件;此外,她也建議可以利用黑后葡萄做更多元的發展,例如做成氣泡酒,也許更符合亞洲人飲食文化搭配的習慣,這也是近年國際流行的趨勢。酒評意見大抵如此,可一窺在地酒莊的現況。
紫晶盃―每年10 月二林盛事
巧合的是,自2006 年開始舉辦的紫晶盃,正是2019 年第14 屆競賽的公證人、現任二林鎮鎮長蔡詩傑,當年擔任二林鎮農會總幹事時所催生,為了讓酒莊彼此切磋,釀酒技術持續提升而創辦,定下每年10 月的2 個周末,1 日評鑑,1 日頒獎,並舉辦冠軍酒的開瓶儀式,活動當天予民眾免費試飲與購買。
紫晶盃開辦之初,有許多行銷創舉,諸如國內第1 個專為葡萄酒舉辦的競賽;邀聘來自酒之國度的法國品酒師來擔任評審⋯⋯等。認真說來,這位法國品酒師艾德華(Edouard Flamans)是被二林的酒香勾來的。
近年,紫晶盃在現任農會總幹事邱士平的帶領下,持續舉辦每年一度的競賽,並將專家評審的建議彙整後,提供給各參賽酒莊,作為精進提升的參考;競賽與冠軍酒開瓶活動的布置也愈來愈講究,期望吸引更多喜愛葡萄酒的消費者。
法國品酒師的舌尖記憶
艾德華出身波爾多酒莊,從小在葡萄園、品飲葡萄酒長大,現經營文化藝術節目活動,兼任酒類顧問,推介獨立酒莊,並從事酒類貿易及旅遊參訪規劃。為了寫人類學論文來到台灣,2006年起在學學文創開設一系列的葡萄酒課,分成入門、中階、高階等班,從葡萄酒分類,到開瓶、年分和酒標等課程教起,其中入門班有位來自二林的學員,上課時帶來自家的紅酒給他品嘗,他嘗到天然、當地的味道,那類似「波爾多小baby的酒」至今仍記憶在舌尖。
當年的那一杯酒,讓他從此對台灣酒改觀,也勾動了他踏上尋訪台灣酒香之旅,想看一看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風土造就了這般葡萄酒。於是,他拜訪了二林各家酒莊,也接觸了二林鎮農會。當時台灣酒莊才剛起步未久,他因緣際會在農會的一座倉庫裡為酒莊莊主們授課,也為初辦的「紫晶盃」提供許多專業意見,例如建議並協助邀請具有酒類專業的評審,介紹一些台北酒商,建立比賽的水準。
那時候二林地區的酒與國際有不小的距離,為了讓參賽的酒莊知道自己現階段的水準,艾德華評分從嚴,以國際標準來給分,所以最初成績普遍評低,甚至打過0 分!有酒莊莊主明白他的用意,在比賽結束後過來跟他比讚,表示自己認同嚴格品評,才能刺激進步。
擔任過數屆評審的艾德華在每一次品評時,都鼓勵酒莊們在釀酒技術愈來愈成熟的同時,仍應保有自己的特色;他也對酒標做過建議,既然
那麼用心栽培、釀造,應該在酒標上標示年分;而台灣的環境條件適合做白葡萄酒的建議,他在10 多年前就已提出。
典型台灣精神 發展獨立酒莊
艾德華還記得,以藥劑師的角度、科學邏輯投入釀酒的鵬群頂酒莊,訴求自然的蘭輝酒莊,
讓他感受當地陽光、有台灣味道葡萄酒的金鴻勝酒莊⋯⋯「酒會講話,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他詢問過國外的酒莊,若以其專業,處在台灣相同的條件下,根本無法釀製葡萄酒。他認為二林具有典型的台灣精神,在困難的條件下,被認為沒有機會的環境中,生存得如此之好,並且持續前進。在地酒莊的規模小、產量少,他建議該做精緻化,朝「獨立酒莊」的方向走。
在二林酒莊走上軌道的過程中,從種植原料的葡農轉向釀酒、經營獨立酒莊時期,莊主們茫然、未知前路的時刻,艾德華給予他們重要的發展方向,以協助孩子成長的「爸爸」心態,協助大家轉型,透過葡萄酒的知識與鼓勵,讓他們產
生信心,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方向。
現任二林鎮農會總幹事邱士平透露,自政府開放民營酒莊設立起,至今全台已有345 家合法葡萄酒莊,過去二林地區酒莊曾有20 多家,經過市場的考驗與時間的淬鍊,如今挺立的12 家,有8 家都在二林西斗里,成為全台酒莊密度最高的產區,紫晶盃在此舉辦名副其實。
這個地方究竟有什麼樣的過往,造就今日酒
莊密度冠全台呢?讓我們循著酒香,回溯它的故事。
秋天豐收的季節,台灣中部的一個小鎮上,展開了2場盛事,
1場集高雅、歡語笑聲於一堂,
另1場則是截然相反的靜謐嚴肅,
那是在地風候土壤凝結的色、香與味,那是小鎮獨有的葡萄酒,
帶來的不同氛圍。
它勾動什麼樣的舌尖記憶?又發酵出什麼樣的印象?
2019年深秋,在彰化縣二林鎮西斗里火龍果園旁的一場夜宴,數十席的長桌上閃耀著如寶石般璀璨的酒色及酒香,一桌桌的饕客嘗著用火龍果設計的一道道特色料理,品著來自附近8 家酒莊的葡萄酒。其中有幾桌特別熱鬧歡樂,不時爆出起烘聲與笑聲,觥籌交錯間飄出客家口音,跟著酒杯一桌桌...
作者序
在南彰化舊濁水溪畔的沖積平原上,有個出現於日本時代的客家二次移民聚落被稱為「源成
七界」,也就是今天二林、竹塘、埤頭交界的地方。這片早年被稱為「風頭水尾」的土地,因位處圳路末梢水源不足、土壤鹽分高,風沙又大,導致一批批日本農場計畫性的移墾佃農先後離去,方而轉向來自當年新竹州即現今桃、竹、苗的客家佃農招手,他們勇往異鄉開墾,並堅持了下來,先後在不同時代種植稻米、甘蔗,而在偶然的契機開始為公賣局契作釀酒葡萄。
釀酒葡萄的種植條件這裡其實一項都不具備。因而,客家人的堅持至此有著另一層涵義,
巧與變,創造出在地特有農技與栽培方式,以「剃光頭」式剪枝、用棚架栽種減少颱風危害,竟讓二林的葡萄產量占全台百分之四十九。雖然世界貿易組織(WTO)大浪來襲,公賣局終結契作,但仍有一股勇闖未知的自信,讓二林「釀酒班」班班爆滿。除了時局、機遇等歷史脈絡的共相,本書也記錄了8 間酒莊如何應變的殊相,他們多年為鄰,有的是兄弟、親戚,有的是釀酒班的同學,面臨劇變的抉擇時,映照出不同的人生與經營哲學──有人選定甜味對準女性市場,有人堅守自然工法,有人看向國際,也有人結合客庄情懷。不同的風味,不同的堅持,從種植到釀造,看得到三代相傳的使命,也看得見投入新產業的篤定。
這是個客家「島」的故事,也是勇氣與堅持的故事。
在南彰化舊濁水溪畔的沖積平原上,有個出現於日本時代的客家二次移民聚落被稱為「源成
七界」,也就是今天二林、竹塘、埤頭交界的地方。這片早年被稱為「風頭水尾」的土地,因位處圳路末梢水源不足、土壤鹽分高,風沙又大,導致一批批日本農場計畫性的移墾佃農先後離去,方而轉向來自當年新竹州即現今桃、竹、苗的客家佃農招手,他們勇往異鄉開墾,並堅持了下來,先後在不同時代種植稻米、甘蔗,而在偶然的契機開始為公賣局契作釀酒葡萄。
釀酒葡萄的種植條件這裡其實一項都不具備。因而,客家人的堅持至此有著另一層涵義,
巧與變,...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