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就是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花錢、省錢、存錢、賺錢及投資。將正確的理財方式及金錢價值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培養正確的理財習慣,將來才不會受財務問題所困!
◎ 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如何給?
◎ 如何教導孩子存錢?
◎ 如何以遊戲引導孩子關於理財的概念?
◎ 如何教導孩子瞭解物價?
◎ 如何讓孩子對理財工具有簡單的認識?
別讓孩子的理財觀輸在起跑點!
2011年,理財教育將列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課程中
2014年,理財知識或將做為「基本學力測驗」的一部份
隨書附贈小富翁理財記帳本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理財教育
建立對金錢的正確價值觀是親子理財教育首要之務。
協助孩子養成良好及聰明的消費行為
用錢愛孩子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學不會經濟獨立。
訓練孩子擁有良好的儲蓄及用錢習慣
想讓孩子學習金錢管理,必須讓他們真正擁有自己可以運用的金錢。
教孩子了解錢的來源及賺錢的方式
直接用錢鼓勵孩子讀書或做家事,容易導致孩子唯利是圖。
帶領孩子認識金融機構及理財工具
教孩子如何保護金錢並以錢賺錢,也是重要的理財教育。」
教孩子認識及學習借貸
財務危機是僅次於健康,在人的一生中位居第二大的危機。」
奠定孩子的投資基礎
分散投資不同標的及時機,是最穩健的投資賺錢方法。
作者簡介:
楊偉凱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畢業,曾擔任瑞士銀行產品策略暨顧問服務部副總裁、匯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及英商渣打投資顧問總經理等職務。
一直以來身兼兩個身份,一是金融投資專家,另一是暢銷書作家,把工作及生活上所累積的心得及經驗,轉換成實用且淺顯易懂的文字,是作品的一貫風格。這次他以本身投資理財的專業,結合對子女理財教育的親身經驗,期昐能幫助有心做好親子理財教育的父母,跨出第一步。
目前是台灣及中國兩地專職的作家及講師,另有著作《富總裁的投資私房學》、《富總裁教你買基金》、《利用上班學好英文》、《利用上班學好英文2-職場菁英篇》、《殺戮職場66招》、《上班可以致富》、《投資股票的第一本書》、《投資共同基金的第一本書》。
請作者演講
Email:weikaiyang0814@yahoo.com.tw
作者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kevinwkyang
作者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fu-zong-cai-tou-zi-ju-le-bu/220317300946?created
章節試閱
【前言】 為什麼要教孩子學理財
人終其一生幾乎都和金錢脫離不了關係,包括賺錢、花錢、省錢、借錢、存錢及投資,再加上幾個人生的重大規畫,例如保險規劃、退休規畫、稅務規畫及遺產規畫等等,上述這些每個人都會遭遇的事情,通稱為「理財」。「理財」和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密不可分,但多數人在成年後,都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及知識,原因就在於成長過程中,缺乏完整的理財教育。
學校缺乏理財教育,社會理財教育參差不齊
每個人在其一生的學習中,最欠缺的就是「理財教育」,從幼稚園到大學,甚至讀到碩士或博士,完全沒有理財教育。畢業出社會工作後,理財知識也只能從書籍、媒體或親友那裡得知,所接受的理財教育亦是片斷的,甚至有不少是以訛傳訛的錯誤知識,以至於表面上好像學了不少理財知識,但實際上卻無法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由於中國文化傳統的關係,台灣的教育政策一向避談「金錢」,除了「儲蓄是美德」外,學校的課程也鮮少有教導學生如何處理相關的財務課題,但是,外在經濟環境愈來愈複雜,金融商品也愈來愈多元化,導致多數人根本沒有能力應付,也因而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
教育部有感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準備在2011年將理財教育列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課程中,甚至規劃於2014年將理財知識做為基測的一部份,基本上,這是值得鼓勵及讚賞。但是,以台灣目前的教育體制,十幾年的教改,也沒能讓我們的下一代被教育得更好,更諻論一個全新的教育課題,師資、內容及各種配套措施,是否能夠做得好,都有待觀察,暫時不要抱持太樂觀的態度。
在學校缺乏理財教育的情況下,很多父母就把這重責大任交給金融機構,送孩子去理財營或理財補習班,期待小孩能在那裡學到十八般武藝。我個人不太建議,父母把理財的責任交給金融機構,一方面是那些理財營都只是短期,有時太偏重在技術操作面及商品介紹,忽略了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理財教育。
再者,金融機構有時候和消費者的立場是不同的,因為它畢竟是營利的組織,現金卡、信用卡、連動債等等,不就都是銀行製造出來的,它們如果教小孩不要上銀行的當嗎?不是自打嘴巴嗎?講白了,金融機構舉辦這些理財營,還不是看中父母的荷包,打著幫孩子存教育基金的名號,背後的目的還不是要賣商品,賺點手續費。
就算是學校老師或金融機構可以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及灌輸專業的理財知識,但還是需要父母來執行,才能將所學的理財知識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理財教育最重要的角色還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最好的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對象,孩子從出生以後,就會隨時觀察父母在做什麼,然後複製大人的言行舉止,當然也包括父母的理財行為。
有位在金融業從事業務工作的女性同業,每天業績的壓力都很大,有幾次回家時,女兒吵著要媽媽陪她玩,她就會發飆地說:我上了一天的班很累,頭都快爆炸了,妳別再煩我了。有一次她休假在家,無意間聽到女兒和兒子的對話,當時姐姐剛從幼稚園放學回家,弟弟要求姐姐陪他玩,結果姐姐說:我上了一天的課很累,頭都快爆炸了,你別再煩我了。當她發現六歲的女兒,講話的口氣居然和她一模一樣,覺得又好笑又慚愧。
根據調查,父母吵架的原因中,第一名就是為了「錢」,或十次吵架中,有七、八次也都是為了錢,孩子看在眼裡也會很難過,因為只要談到錢,父母多半是愁眉苦臉或怒言相向,這樣無形中也會影響孩子對於金錢有莫明的恐懼及過度的期待。
因此,父母面對金錢的態度,其實深深影響著孩子如何看待金錢,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將正確的理財方式及金錢價值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培養正確的理財習慣,將來才不會受財務問題所困。反之,如果父母自身的財務都處理不好,也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理財教育,孩子將來也很可能會步上後塵。
在教育孩子理財觀念時,父母本身也必須先要有正確的理財態度,因為父母的身教,隨時都會影響孩子的思想與行為,如果父母本身很浪費,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夠節省及儲蓄呢?所以當父母的身教與言教不一致時,對於孩子的理財教育成效也會降低。
成年後的理財觀念決定於童年
根據研究發現,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並不都是因為好命,而是他們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雖然有部份是來自成年後的實戰經驗中獲得,但也有不少是來自幼年時間就開始的家庭教育。
有些專家學者並不贊同年紀太小就進行理財教育,我想這可能是誤以為「理財」就是「投資」,事實上,理財的範圍很廣泛,例如在小的時候,訓練消費時的選擇能力,也是一種理財訓練。從小打好基礎,具備抉擇的能力,孩子邁向成功人生的機會就愈大,更能自由選擇他所要的人生,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太小,不可能解理財,其實孩子的理解力及學習力遠超過大人的想像,尤其在這資訊犯濫的時代,孩子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吸收知識。再者,孩子是愈小愈好教,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原木,父母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只要循序漸進地教導,就會變成父母要的樣子。理財本身就是一種對錢的生活習慣及態度,因此,最好在幼年時期就開始建立。
金錢管理是人生的重要事項,必須由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教育、引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所以還是愈早開始愈好,從最簡單的對金錢的認識、避免浪費、延後滿足等等,到年紀較大時,再教導他們如何使用塑膠貨幣、投資及保險等等,透過不同的理財活動,有計畫的學習,讓孩子擁有立金錢管理的正確觀念及能力,孩子將一輩子受用無窮。
讓孩子成年後經濟獨立
老一輩的人扶養孩子,是抱著「養兒防老」的心態,但新生代的人卻不敢這麼想,
反而是擔心「養兒妨老」或「養老防兒」。
我曾經到一所大學演講,教他們投資理財,一開始教他們設定投資目標,告訴他們未來必須買房子、車子、退休金、奉養父母金等等,結果有一位舉手說:老師,最後一項可以拿掉,因為我們會是棄養父母的第一代。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怎麼教他的,雖然父母可能不寄望孩子成年後扶養他們,但子女也不應該講出這種話。
教導孩子理財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孩子將來長大後經濟可以獨立,自己能養活自己及和他的家庭。如果孩子沒有具備理財的能力,長大後,萬一因為財務漏洞回頭找父母,幫或不幫呢?但這很可能會吃掉你的退休老本。反之,如果父母在理財部份,把孩子教得很好,孩子長大後不但經濟能夠獨立,做父母的也有機會雨露均霑。
現代人生的少,再加上晚生,孩子出世時,父母的經濟能力通常不錯,因此,對於孩子的物質需求一律來者不拒,不論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父母把這樣的行為視為對孩子的愛,事實上,這樣的金錢教育方式,不僅容易造成孩子擁有錯誤的理財觀念,也是孩子長大後無法獨立的主因。
總之,教導孩子理財,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他長大後能獨立自主,把和錢相關的議題處理妥當,過著沒有經濟壓力的生活,早一點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父母過度保護是阻礙孩子經濟獨立的主因
曾在一個場合和老外聊天,談到我即將出版一本關於親子理財教育的書,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太好了,要告訴孩子花自己賺的錢,別再花父母的錢了。
在美國,理財教育早已是全民運動,從幼稚園開始的正規教育,也都將理財教育列入課程中,美國人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三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畫」。
在培養孩子將來長大能夠經濟獨立這個部份,西方的理財教育的確做得比我們好,有些家庭的孩子在上高中時,就必須藉由打工賺錢負擔部份學費,上了大學後,必須先貸款支付學費及保險費,等到畢業後自己再慢慢償還。
這樣的要求,看在台灣父母的眼裡,一定覺得太殘忍了,孩子還那麼小,就必須開始承受經濟壓力,書怎麼可能讀好呢?但事實上,台灣的父母就是想太多了,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天生就有求生的本能,在不同的環境及經濟支援下,總是有辦法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否則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為什麼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而且成就也不輸給那些有錢人家的小孩。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在高中時就得負擔自己的開銷,實在太早了,就延後到大學;上了大學後,還是覺得應該以功課為重,再延到大學畢業;出社會工作後,又覺得孩子剛開始賺的錢很少,應該繼續給予金錢支援,接著就是連結緍、生孩子、買房子、買車子,無止盡地一直支援下去,這樣一來,有那個孩子可以學會經濟獨立啊!
西方父母早已擁有這般觀念,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扶養到可以獨立的時候,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孩子成家立業後,父母也不會想和孩子同住,更不會要求孩子扶養父母,彼此不要給對方造成生活及經濟壓力。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台灣的下一代在潛移默化中,其實已經慢慢接受這種觀念,父母如果還存在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相信將來會很失望。當然,父母要繼續支助孩子金錢,孩子是不會不接受,但他們不見得會認為需要回饋父母。
教孩子面對複雜多變的金融世界
在民風淳樸的年代,父母只要教會孩子懂得儲蓄:賺一塊錢、要存五毛錢,以備不時之需;以及不要賭博:十賭九輸、久賭必輸,防止家財散盡,僅守上述這些理財家訓,孩子的財務狀況通常不會太離譜。
但是,現代的商業行為盛行,新式行銷手法推陳出新,單純教導儲蓄及不要賭博,早已不足以應付目前成熟且複雜的金融環境。信用卡「先享受後付費」的特質,以及銀行鼓吹「借錢是高尚的行為」種種觀念,讓年輕人價值觀混淆,產生不負責任的消費行為,入不敷出,又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信用,因而以卡養卡、以債養債的案例層出不窮。
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的六、七十萬的「卡奴」中,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就占了兩成以上,平均每人積欠銀行兩百萬元。這些「負翁」或「負婆」,往往全身上下穿戴名牌服飾及包包,使用最新款的手機和筆記型電腦。
除了年輕人因不懂理財而成為卡奴,事業有成、稍有積蓄的中老年人,也因為缺乏金融知識,面對五花八門的複雜投資商品,不知道如何選擇,也無法判別產品的風險,導致誤買不適合的金融產品而血本無歸。
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台灣買到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而導致血本無歸的個別投資人高達五萬人,總損失金額高達四百億台幣,其中不乏已經或屆臨時退休的民眾,一生積蓄付之一炬,有不少人因而輕生,但其中也有高級知識份子,甚大學教授及政府官員,由此可知,大家真的都太輕忽理財了。
不論是卡債風暴或連動債風暴,很多人把茅頭指向金融機構,認為它們應該負全部的責任。平心而論,金融機構的確有責任,例如過度發卡或把投資產品賣給不適當的人,但消費者就完全沒有責任嗎?
因此,我們還是得回到最基本的根源,那就是理財知識充不充足?為什麼有些人會受害,有些人卻不會呢?如果不好好教導孩子擁有正確的理財觀,金融機構是營利單位,從業人員一定要想盡辦法幫公司賺錢,自己才能生存,因此,未來一定還會有其他新的金融產品陸續出現,若缺乏判斷力的消費者,同樣會再次掉入陷阱而導致財務損失。既然如此,教導孩子認清這個日益複雜的金融環境,培養自主的判斷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藉由教孩子理財端正父母理財觀
教導孩子理財,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就是可以順便端正自己的理財觀,例如你要求孩子不要浪費,自己就得以身作則;或是你要教孩子正確挑股票的方法,就不敢亂聽明牌。孩子很單純,如果你的邏輯不通或講得結結巴巴,孩子就會表示聽不懂或認為父母說的不對,千萬不要把自己錯誤的理財方式,再傳到下一代。
許多父母辛苦工作存了一大筆錢,卻因為跟隨潮流買進熱門投資商品,沒搞清楚報酬與風險就輕率採取行動,結果損失慘重,當孩子問父母,當時為什麼要投資呢?父母也無從回答,因為說穿了就是「貪婪」和「無知」。
我經常到處演講,有時演講的題目是「親子理財」,但是,演講結束後,總是會有父母問我:我自己都不懂理財,如何教小孩啊!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因為父母在成長學習過程中,也沒有人教他們如何理財。雖然這是事實,但不能成為藉口,因為你已經為人父母,生活週遭都會與理財相關,不會就是得學啊!
事實上,理財的範疇,除了投資、保險等金融工具比較困難之外,其他的都不難,父母多半具有這般能力,千萬不必妄自匪薄,認為自己完全無法教孩子理財。理財不等於投資,理財的第一步是開源節流,透過記帳管理支出、增加存款,並非急著去買股票、買基金,如果你無法教孩子如何挑選股票或基金,恐怕連你自己也不完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投資,以免損失慘重。
當然,筆者出這本書的原因,也是希望以一個理財專家,同時是父親的角色,協助大家一起來教孩子理財。大家可以依照書中的方法及活動,帶領孩子一步一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同時在教育小孩理財的過程中,父母也等於重新檢視自己的各種理財行為,可以適時地端正自己過去錯誤的理財行為,也算是一舉兩得。
這本書和一般的教育書籍不同,沒有刻板的教條及原則,而是用輕鬆有趣的方法及故事,讓你直接可以和孩子進行各式各樣的理財教育,相信會對讀者有所幫助。
【摘文】
獎勵孩子的適當方式
■以金錢獎勵要三思
考試一百分,爸爸就給你一百元;把房間整理乾淨,爸爸就給你五十元,這種類似賄賂、收買的行為,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健康方法,這等於是在教孩子達成目標就能夠得到錢,而不是讓他們了解從自我實現中得到快樂。
孩子會誤以為讀書及做家事都是為了錢,誤導孩子陷入凡事「向錢看」的觀念,而且會和父母愈來愈斤斤計較,反而可能訓練孩子變成唯利是圖。
■以金錢獎勵的隱憂
有些父母喜歡以金錢鼓勵孩子做家事,我認為不太恰當,原因有二,其一是做家事本來就是全家人應該共同負擔,孩子也住在家裡,也使用所有的空間及設備,分擔一些家事來就是應該的,不能因此向父母要錢。其二是因為做家事而使父母和孩子有金錢的往來也不太恰當,若孩子從小就和父母算得很清楚,將來長大恐怕會算得更清楚。
不過有一種情況,孩子幫忙做事是可以給酬勞的,那就是父母本來就花錢請別人做,例如洗車、打字、發放傳單等等,孩子願意犧牲玩樂的時間幫忙,此時父母可以給點酬勞,也讓孩子體會付出勞力辛苦賺錢的經驗,但顧客(父母)是可以抱怨的,讓孩子知道錢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如果是孩子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就千萬不能給錢,例如有的父母為鼓勵孩子刷牙、整理床舖就給錢,這就非常不恰當。我曾看過朋友因為孩子不肯吃飯,就以吃完飯可以買玩具做為交換條件,這樣一來,當孩子想要錢或某個東西,就會故意以「不吃飯」要脅父母。
讀書或學習其他技能也相同,如果也都是用錢來鼓勵,孩子會誤以為他們是為了錢才唸書或學習其他技能,而不知道這些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並累積自己的競爭力。
■循序漸進的獎勵
利用記點或集貼紙的方式來獎勵小朋友,普遍運用在教育體制內,不論是學校內或校外安親班、才藝班,因為小朋友都超愛這種獎勵方式,而且會努力收集更多點及貼紙換取心目中最好的禮物。
在實行這種制度之前,父母得明確地告訴孩子,做哪些事可以記點及各記多少點,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集點可以兌換什麼,再者,集點卡也可以做為處罰的工具,例如孩子忘記帶功課回來,就扣三點,但不要經常使用,如果孩子覺得好不容易才能累積點數,很快地又被扣除,就會失去努力集點的動力。
這些獎勵可以運用於要求孩子做家事、獲得好成績、培養好習慣及學習技能等等,然後讓孩子可以兌換喜歡的東西,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孩子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除了必需品之外,都需要靠努力來換取,享受是要付出代價的。
對於孩子一開始沒興趣、不喜歡做的事,這種獎勵方式可以成為誘因,發揮激勵效果,等到孩子開始產生興趣,逐漸養成習慣後,就可以把獎賞慢慢拿掉,多用口頭鼓勵,讓他們在沒有實質獎勵的情況下也願意奮發向上。
讓孩子了解家中經濟狀況
現代父母為了讓孩子不會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再怎麼勒緊褲帶,也要提供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但這可能造成孩子誤以為家裡多有錢,不懂得幫父母節省家庭支出,因此,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狀況有其必要性。
此外,孩子若從小對家裡的收支瞭若指掌,將來成年後或自己組織家庭,對於家庭收支狀況也會有更高的掌握度。
首先,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收入有多少,不必是很精確的數字,再讓孩子了解家裡每月(水、電、瓦斯、電話費)及每年的支出(車子保養費、稅負、娛樂費、學費、醫療費)大約是多少?每個月支出占所得的比重為何?
接著再讓孩子知道家庭的資產(房屋及投資現值)及負債(房貸)狀況,每個月需要繳多少貸款?最後是保險,讓孩子知道所有的保單放在哪裡?主要的保險項目和理賠金額有多少?萬一父母發生什麼突發事件,才知道找親友協助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家庭支出猜猜看
製作一張家庭支出表,把想得到的支出項目列在表上,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請孩子憑感覺把表格填完,等孩子們填寫完後,再公布正確答案。透過這種方式,比父母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更有效,而且孩子對認知差距愈大的項目,印象會愈深刻。
帶領孩子認識股票
投資股票就等於你買了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假設你擁有這家公司百分之十的股票,就等於擁有這家公司的十分之一。當公司經營良好、有獲利時,你就可以依照擁有股票的比例獲得股利,再者,隨著公司價值的增加,別人願意用更高的價錢購買公司的股份,股票的價格也會上漲,可以賺取股票的價差(資本利得),因此股利和資本利得都是投資股票的獲利來源。
但是,公司經營也可能賠錢,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沒有賺錢,也就沒有股利可領,甚至股價還會下跌,再者,如果你投資的公司嚴重虧損因而倒閉,你就會血本無歸,這就是投資股票的風險。
父母想說服或教導孩子投資股票,就讓孩子選擇一家他聽過且認同的公司,等孩子存到一筆錢之後,就幫孩子買一檔股票,若錢不夠就先買零股,一百股、一百股地買,好處是還可以分散投資時機的風險。
■適合孩子的股票
和孩子一起挑出適合投資的股票:
父母可以藉由詢問孩子以下的問題,從中找出適合孩子投資的股票:
1.你最喜歡哪一家公司生產的運動鞋?
2.哪一種線上遊戲最受歡迎?
3.你常買哪家公司製造的玩具?
4.你最喜歡哪一家公司的手機?
5.你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家公司發行的?
6.你最喜歡吃的零食是哪一家公司生產的?
7.你最喜歡住哪一家飯店?
8.你最喜歡哪一家公司製造的汽車?
9.你最喜歡去哪一家便利超商或大賣場?
10.你最喜歡坐哪家航空的飛機或對哪家印象最好?
■帶孩子了解股利率
挑選股票的評價指標有很多,包括本益比、股價淨值比、股利率等等,其中最容易理解的,應該就是股票殖利率,簡稱股利率,計算方式為每股股利除以每股股價。
一般而言,一家獲利穩定的公司,每年配發的股利應該不會變動太大,因此影響股利率變動的因素,通常來自股價的變動。當股價上升、股利率就下跌;當股價下跌、股利率就上升,所以好的投資時點應該是股價相對便宜,股利率較高的時候。
利用股利率這個指標來挑選股票,通常是和存款利息做比較,因此只要股利率和銀行存款利率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百分之三到四以上,就可以考慮投資,尤其是配息穩定且股價變動幅度較小的傳統類股或大型績優股。
但是應該避開景氣循環股,例如營建股、原物料類股及電子股等等,因為這些公司每年配發的股利差異很大,若今年景氣很好,配股很高,讓你誤以為明年也會配這麼多,結果隔一年景氣變差,配股可能不到今年的一半。
〔理財小分享〕基金的獲利差異
孩子們對基金已具備基本的認識後,我就打算讓他們自己投資基金,於是帶他們到銀行辦理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剛開始孩子一定不會挑選基金,所以父母只要簡單地告訴他們挑選基金的邏輯,然後先幫他們做決定。
當時我幫孩子各挑選三種基金:全球資產配置基金、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及中國基金,挑選這三類基金都是著眼於中長期,第一檔是比較穩健且風險低,屬於防守型,第二、三檔是成長性比較高,屬於攻擊型,但價格波動大,所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降低風險。
雖然兩個孩子買的三種類型都相同,但挑選的基金不同,目的就是讓他們事後能比較,同一類的基金表現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投資以後,每個月都會收到對帳單,我就向孩子解釋對帳單上每個欄位的意義,然後和他們一起檢視投資績效,姐弟倆也會互相比較誰的基金績效比較好,同時也看出這三類基金中,哪一類基金表現的最好。
以這三類基金而言,在二○一○年,績效表現好壞依序為全球新興市場、全球平衡、中國基金,看到這種結果,孩子就會質疑:「為什麼不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在表現最好的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呢?」我就趁機提醒他們:「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過去表現最好的市場,未來不一定會表現最好,反倒是過去沒表現的,將來有機會補漲,例如中國股市,只要我們確認中國的經濟及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它終究會有表現的機會。投資是很難完全預測正確,因此還是要做到適當地分散會比較保險,基金也相同。
◆親子理財活動:了解通貨膨脹的殺傷力
想了解通貨膨脹如何侵蝕金錢的購買力,可以利用「七二法則」。以下表為例,如果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三,利用七十二除以三,得到二十四,表示二十四年後,
錢的價值只會剩下現在的一半。
總之,只要經濟持續成長,通貨膨脹就會存在,錢的實用價值就會愈來愈低,這就是為什麼提醒大家必須投資,把錢投入報酬率能打敗通膨的投資工具上。
註: 「七二法則」同樣可以運用投資上,例如投資在年報酬百分之
六的投資工具,表示十二年後,你的投資金額會變為本金的
【前言】 為什麼要教孩子學理財
人終其一生幾乎都和金錢脫離不了關係,包括賺錢、花錢、省錢、借錢、存錢及投資,再加上幾個人生的重大規畫,例如保險規劃、退休規畫、稅務規畫及遺產規畫等等,上述這些每個人都會遭遇的事情,通稱為「理財」。「理財」和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密不可分,但多數人在成年後,都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及知識,原因就在於成長過程中,缺乏完整的理財教育。
學校缺乏理財教育,社會理財教育參差不齊
每個人在其一生的學習中,最欠缺的就是「理財教育」,從幼稚園到大學,甚至讀到碩士或博士,完全沒有理財...
作者序
對於孩子的理財教育,原本我也沒有特別的規劃,只就我認為該教的或是在生活中碰巧遇上時"機會教育"一下,沒想到時間一久,就累積不少經驗及心得,因而心生念頭,想把它寫成書和大家分享。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小五、一個小三,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我也還在學習中,但根據我觀察職場的成功人士,歸納有五種能力或競爭力,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協助孩子培養,包括特定專長、自學能力、人際關係、語言能力及理財能力。
前面四項競爭力,已經有很多教育專家經常在談,為人父母多半也略知一二,但第五項的理財能力,卻是父母經常忽略的,一方面是自己也不具備理財能力,所以無從教起,另一方面,若想幫孩子像學英文那樣,花點錢找家補習班,也找不到,因而作罷。因此,無形中就忽略了理財能力的教育,但殊不知財務危機是僅次於健康,在人的一生中位居第二大的危機。若沒有具備妥善處理金錢的能力,就好像在身上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爆,將來可能面臨因為一個理財行為的致命錯誤,而把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的窘境。
坊間有很多談論親子教育的書或雜誌,偶爾也會專篇探討理財教育,但多半都是找幾位投資或教育專家,分享一些理財觀念及個別經歷,比較缺乏全面性完整架構的探討。如果父母本身不懂理財或沒有時間,就算看到別人的分享,覺得很有道理,也不知道如何付諸實行。
因此,我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協助有心做好親子理財教育的父母,讓他們有清楚的方向、架構可依循,和孩子分享書上的理財觀念及故事,並依照書上的範例,和孩子進行親子對話及理財活動,一步一步地帶領孩子認識理財,讓每一個理財觀念深植孩子的心中。
當我進入金融業時,就曾聽前輩說:學習理財應該從小開始,當時也是半信半疑,因為多數人都是到二、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理財,小朋友怎麼可能了解理財呢?但是,當我自己有小孩時,卻發現孩子對於金錢的理解力比我們想像地還高,所以我一逮到機會,就會利用各種方式教小孩理財。幾年下來,發現我的小孩,對於與金錢相關的事務,真的比同年紀的小孩還懂,甚至有時候會反過來質疑大人哪裡沒做好。
也許有些父母會說:我在求學階段,也沒接受理財教育,現在還不是過得很好!但這可能是因為運氣不錯,那些年紀輕輕就背負上百萬卡債的「卡奴」及年過半百因為連動債而賠光退休金的人,他們也沒有料到會因為理財不當而深陷財務危機。財務危機不會經常發生,但只要發生一次,可能就無法挽救。由賠錢的經驗中學習理財,那代價是很高的,因此,父母若能盡力教導孩子理財,相信對他們將來的幫助會很大。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並非金錢,而是理財教育,因為那才是一輩子別人都拿不走的資產!
個人從事投資理財工作逾二十年,要撰寫一般教大人理財的書可以信手捻來,但要撰寫一本以分享"父母如何教孩子理財"為主題的書,卻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時間,原因是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及方式,這可是一大學問啊!所以別以為那些教小朋友的老師工作很輕鬆,親自嘗試過就知道沒那麼簡單。
本書出版之際,「校園霸凌事件」在台灣社會閙得沸沸揚揚,但發生這麼嚴重的校園事件,也正突顯台灣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都出現嚴重的疏失。這一代的孩子都是在物質富裕的環境下長大,父母不捨得打駡,要什麼有什麼,學校老師更是動輒得就,稍微處罰學生,家長就找民意代表或媒體開記者會,導致學校老師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學校老師現在連一般行為教育都很難落實,還期待他們教孩子理財嗎?我想父母還是自己多費點心思比較實際。在教導孩子理財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藉此重新檢視自己的理財行為是否需要修正,無形中也能跟著受惠。
最後希望有緣閱讀本書的父母們,可以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發,也預祝你們也能教出會理財的小孩!
對於孩子的理財教育,原本我也沒有特別的規劃,只就我認為該教的或是在生活中碰巧遇上時"機會教育"一下,沒想到時間一久,就累積不少經驗及心得,因而心生念頭,想把它寫成書和大家分享。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小五、一個小三,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我也還在學習中,但根據我觀察職場的成功人士,歸納有五種能力或競爭力,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協助孩子培養,包括特定專長、自學能力、人際關係、語言能力及理財能力。
前面四項競爭力,已經有很多教育專家經常在談,為人父母多半也略知一二,但第五項的理財能力,卻是父母經...
目錄
自序 理財的基礎教育從現在開始
培養競爭力
孩子比你想像的聰明
跟著孩子一起學習
前言 為什麼要教孩子學理財
學校缺乏理財教育,社會理財教育參差不齊
父母是最好的身教
成年後的理財觀念決定於童年
讓孩子成年後經濟獨立
父母過度保護是阻礙孩子經濟獨立的主因
教孩子面對複雜多變的金融世界
藉由教孩子理財端正父母理財觀
PART1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理財教育
建立對金錢的正確價值觀是親子理財教育首要之務,只要父母能把持原則,循序漸進地教導孩子,自然就會看到成果。
先訓練生活獨立,再訓練經濟獨立
*訓練孩子自己動手
*訓練孩子的「自治力」
親子理財教育的範疇
*理財教育的目的
給予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導正孩子比較的心態
*延後滿足
*減半原則
*避免浪費
*不要成為名牌的奴隸
學習金錢交易
孩子理財分階段
從理財性格對症下藥
多方管道找尋理財教材
*從生活中找尋
*從名人故事中找啟發
*從理財書籍學習
*從遊戲中學習
*適合各年齡層的理財遊戲
有錯誤就有成長的空間
從經驗中學教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Part2養成良好及聰明的消費行為
愛孩心要用心對待,而不是用錢呵護;用錢愛孩子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學不會經濟獨立。
正確的消費概念和行為
*釐清需要和想要
從小培養的消費技巧
*懂得利用各種促銷活動
*實地考察促銷活動
*以相對價值認識商品價格
*實地了解消費物價
認識商品的合理價格
*猜猜看要多少錢?
*貨比三家有優勢
*通路不同價格有異
*適時適地的學習殺價
學會辨別廣告的真實性
逛大賣場學理財
*大賣場的精打細算
part3訓練孩子良好的儲蓄及消費習慣
想讓孩子學習金錢管理,必須讓他們真正擁有自己可以運用的金錢。」
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儲蓄的四大理由
培養孩子的存錢習慣
*買個撲滿給孩子存錢
*不同年齡的撲滿
從零用錢磨練金錢觀
零用錢的三二一支配原則
零用錢的發放標準
透過記帳掌握收支狀況
*記帳也能DIY
學習編列預算及執行
*收支預算表
學習設定及達成理財目標
*為自己的願望設進度
讓孩子分擔花費
了解分享的意義
節儉與吝嗇大不同
即時教育勝於日後補強
*以金錢幫助需要的人
PART4教孩子了解錢的來源及賺錢的方式
直接用錢鼓勵孩子讀書或做家事,容易導致孩子唯利是圖,建議採取給予點數兌換物品的方式,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有工作才有收入
*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
*實地了解父母的工作狀況
獎勵孩子的適當方式
*以金錢獎勵要三思
*以金錢獎勵的隱憂
*循序漸進的獎勵
*以獎勵點數鼓勵孩子
經濟狀況知多少
*家庭支出猜猜看
讓孩子了解如何賺錢
專業不同,收入就不同
練習謀生的方法
啟發賺錢的點子
從小培養孩子賺錢的潛力
*把興趣變成賺錢的工具
*以獎勵培養勇氣
*激發孩子賺錢的企圖心
Part5 教孩子認識金融機構及理財工具
如果口袋有個破洞,即使裝滿了錢又如何?教孩子如何保護金錢,也是重要的理財教育。
學習和銀行打交道
*到銀行實戰教學
*什麼是利息及利率?
*單利與複利
*看懂複利終值表
最常見的存款種類
認識提款卡及簽帳金融卡
認識不同國家的貨幣
保險也是理財的一環
該幫孩子保哪些保險?
了解基本的保險商品
教導孩子提防金錢的損失
*杜絕賭博行為
*從遊戲中學經驗
*提防金融詐騙陷阱
*常見的詐騙手法
PART6教孩子認識及學習借貸
財務危機是僅次於健康,在人的一生中位居第二大的危機。
培養借貸的正確觀念
*借錢管道面面觀
*借錢的代價
親子理財活動
*盡量避免與親友有借貸關係
認識舉債的威力
*舉債購屋是適當的理財行為
認識信用卡
*信用的重要性
*不要太早給小孩子信用卡
親子理財活動
認識現金卡
不要掉入分期付款的陷阱
納稅也是一種負債
CH7奠定孩子的投資基礎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分散投資不同標的及時機,是最穩健的投資賺錢方法。
貨幣價值的隱形殺手
*以投資抗通膨
*物價上漲原因
增加資產與減輕負債
*分辨資產與負產
*觀念不同結果不同
培養正確的投資觀
*學習投資以錢賺錢
帶領孩子認識股票
*適合孩子的股票
*帶孩子了解看股利率
認識共同基金
*如何挑選基金
*從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開始
認識投資風險
訓練孩子的投資EQ
分享父母的投資經驗
幫孩子籌措教育基金
後記:以「教練」的角色協助孩子
不要留給小孩太多的錢
向巴菲特學習
應該留給孩子什麼呢?
人生的真正目標
成功企業家的不同金錢觀
給孩子的一封信
【親子理財活動】
算算看省多少錢?
猜猜看多少錢?
培養孩子慣於分享
找出要有錢的原因
跟孩子一起估算利息
算算看哪份工作比較賺錢?
兒童保單的基本項目
了解貸款的種類與利息
投資報酬率算算看
教孩子認識房貸
了解現金卡的利息
如何計算分期付款的利息
中樂透該繳多少稅?
資產與負債大評比
以錢賺錢的威力
如何計算股利率
教孩子看懂基金對帳單
適合孩子投資的基金類型
讓孩子了解定期定額投資的原理
教導孩子認識期望值
如何訓練孩子的各類EQ
跟孩子分享過去的經驗
投資商品大評比
【理財小分享】
猶太人的理財教育
六歲偷藏私房錢
七歲體驗第一次殺價
孩子都愛的巴菲特爺爺
理財遊戲必知守則
討論消費的必要性
從「貨比三家」到「以量制價」
廣告的謊言
因小失大划不來
積少成多的力量
從「大富翁」學理財
銀行存摺的保障
從小培養記帳習慣
有付出才會珍惜
施比受更有福
提款機的作用
合宜與不合宜的獎賞
富翁的兒子
賺錢的經驗
上台的勇氣
有刺激才有進步
銀行的由來
小明的數學考卷
提款卡需知
防患於未然
作好準備最妥當
遊戲的啟示
龐氏騙局
借款的利息
別成「卡奴」
基礎稅賦入門
善用金錢的故事
金蛋的啟示
投資大師的建議
基金的概念
基金的獲利差異
牛頓的故事
降低風險的投資
愈早開始愈有成效
投資的一體兩面
教育基金的比例
自序 理財的基礎教育從現在開始
培養競爭力
孩子比你想像的聰明
跟著孩子一起學習
前言 為什麼要教孩子學理財
學校缺乏理財教育,社會理財教育參差不齊
父母是最好的身教
成年後的理財觀念決定於童年
讓孩子成年後經濟獨立
父母過度保護是阻礙孩子經濟獨立的主因
教孩子面對複雜多變的金融世界
藉由教孩子理財端正父母理財觀
PART1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理財教育
建立對金錢的正確價值觀是親子理財教育首要之務,只要父母能把持原則,循序漸進地教導孩子,自然就會看到成果。
先訓練生活獨立,再訓練經濟獨立
*訓練孩子...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