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曲最能展現真實的我。在我腦海中,總有偉大的管弦樂隊演奏美妙樂音。——貝多芬【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和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創作歷程,更能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加閱讀能力及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內容簡介
交響曲最能展現真實的我。在我腦海中,總有偉大的管弦樂隊演奏美妙樂音。——貝多芬
「我決心要超脫面臨的所有滯礙,勇敢前行。」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等同於半部鋼琴音樂史!
與貝多芬面對面:你能想像聽不見的人對於聲音的需要和渴望嗎?失聰的人有可能作曲嗎?一個失聰的作曲家又該如何克服這種障礙?聽不見,會如何影響他的人生?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一生遭逢許多窒礙,但他一一克服了。
貝多芬是偉大的創新者,擴展了19世紀古典樂原有的領域,更寫下超越時代的輝煌名曲,本書將如此傲世的天才生平及各種面向鮮明呈現給年輕讀者。讀者將透過此書一窺其童年、家庭生活,他在音樂展現出的天賦和熱情,以及他特殊的人格特質。
本書特色
★ 5年級以上適讀──人文藝術、繪畫、歷史文化等,STEM補充教材首選!
★ 收錄超過2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 21個實驗活動,對照國小及國中人文藝術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
★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5年級以上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結合人文與實作活動的跨領域學習!
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 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 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 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作者簡介:
海倫.包爾Helen Bauer
著有《給年輕人的古典音樂指南》;曾任鋼琴、音樂理論及閱讀教師,並曾與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國指揮家、作曲家)在卡內基音樂廳一起工作。
譯者簡介:
陳佳琳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曾任電視台編審,現為專職翻譯。譯有作者多部作品包括《阿卡拉先師古抄本》、《9288奇幻之旅》等,其他知名得獎作品包括《PS,我愛你》、《娥蘇拉的生生世世》、《騙徒》、《布魯克林》、《在我墳上起舞》、《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與《梵谷流浪一百年》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本系列《跟大師學創造力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跟大師學創造力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榮獲2017 OPENBOOK好書獎 最佳青少年圖書大獎
名人推薦: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跟大師學創造力】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音樂人格養成的必備好書。—— 學校圖書館周刊
給音樂教師和家長,讓孩子接觸偉大音樂家的實用好書,相當有趣。
——柯克斯書評
本書在音樂家生活、個性等各方面都有涉獵,你會透過本書與貝多芬面對面,了解他不只創作樂曲,更能真正欣賞音樂。——BookLoons
得獎紀錄:★★★本系列《跟大師學創造力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跟大師學創造力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榮獲2017 OPENBOOK好書獎 最佳青少年圖書大獎
名人推薦: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跟大師學創造力】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音樂人格養成的必備好書...
章節試閱
導論
「我決心要超脫面臨的所有滯礙,勇敢前行。」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一八〇一年的一封信中寫道
你能想像對於你完全無法聽見的聲音的需要和渴望嗎?失聰的人有可能作曲嗎?一個失聰的作曲家又該如何克服這種障礙?這樣的病症又會如何影響他的人生?他的音樂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嗎?失聰的作曲家又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一生遭逢許多窒礙,但他一一克服了。早年他必須面對貧窮、病痛,以及酗酒的父親,他的童年並不快樂,充斥著孤獨和恐懼。青少年時期的他,意識到自己得擔負起撫養母親與兩個弟弟的責任,可是他的身體狀況愈來愈不好,使他一生都遭受折磨。
此時的歐洲社會充滿動盪、革命風潮盛行,亟欲追求改革,這樣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貝多芬的想法,他鞭策自己躍上音樂舞台,展露他無與倫比的才華與強烈鮮明的個性。他的音樂成就使得他得以進入皇宮與音樂廳表演;他的理想與性格,讓他能夠為了自身的權利與全人類的公民自由挺身而出。
貝多芬二十七歲時開始喪失聽力,當時的科技和醫學均不發達,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再加上手語才剛起步,尚未建立一套能讓聾人溝通的方式,雖然有「助聽筒」這種能夠放大音量的圓錐筒,但是效果有限。貝多芬仰賴助聽筒協助他與外界溝通,直到他完全耳聾,再也聽不到助聽筒傳來的聲音為止。然而,他卻能夠在演奏時感受到樂器的振動,這對他來說大有助益。不過無論他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法扭轉聽力完全喪失的事實。
貝多芬從幼年時期就展露自己難纏複雜的性格,學者將他的某些行為歸咎於聽力喪失,而這樣的情形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日趨惡化。喪失聽力也使得他缺乏安全感且心生恐懼,有許多年他都竭力隱藏耳聾的事實。貝多芬對於是非的認知,以及他極高的道德標準,更展現在他的許多行為上。他不善社交,但是喜歡與人相處。此外,他對當時浮誇虛榮的社交禮節非常不以為然。
許多年來,貝多芬試圖向朋友與聽眾掩飾自己健康不佳以及益發嚴重的聽力問題,不了解他的病情的人,總認為他的行為古怪又奇特。確定雙耳全聾之後,貝多芬不再積極參加社交活動,他更覺得被孤立,也使得他變得猜忌多疑。
失聰的人難以與外界溝通。海倫.凱勒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她曾說過,看不見使我與外界事物隔絕,看不見卻使我與他人隔絕。貝多芬失去的不只是聽力,他還喪失了與其他人有所聯繫的能力,但這種缺陷卻是他成為作曲家的一大助力,因為他能不受外在世界干擾,專心傾聽內心創作出來的美妙樂音。
貝多芬的作品是真正的傑作,他的許多作品具有開創性,並為後世奠定了標準。他是絕佳的音樂建築師,總是不斷地追求完美。他的一些偉大作品在當時讓聽眾倍感震撼與震驚,由於過於繁複前衛,十九世紀的聽眾、音樂家與樂評家難以理解。貝多芬深知這一點,他提到這些作品「不是給你們聽的,是給後世的人們聽的」。他的創作仍持續激發提振世人的創作靈感。本書講述的是史上最偉大作曲家的真實故事,那些他所跨越的障礙,縱使讓他痛苦,使他深受折磨,卻無法阻止他繼續前進。
第一章 震慄之聲
「讓我們做對的事,竭盡全力達致不可能的目標,盡我們所能發揮上帝賦予的才華,且永遠不要停止學習。」——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寒冷的某一天,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出生了,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待在屋頂覆滿皚皚白雪的狹小閣樓房間裡休息。戶外悄然無聲,唯有風吹過層層積雪,再吹向平緩的山丘,新生兒要面臨的世界瞬息萬變。
貝多芬家族住在歐洲神聖羅馬帝國的波昂鎮(今為德國繁華熱鬧的城市)的波昂大街。他們租下一棟房子的庭院房間。當時,歐洲凜冽的冬日時能聽聞令人震慄的消息。客廳窗外,人們談論遠方國家獨裁政體的式微與民主自由風氣的興起;而房子後院,則有從小房間躍動而出的和諧節奏。
小貝多芬的父親約翰與同樣名為路德維希的祖父,皆在科隆選帝侯宮廷擔任樂師。科隆教區由大主教負責,為約瑟夫二世視事地方事務。祖父路德維希在多年前從比利時遷居波昂,如今他唯一的兒子約翰也是同一個宮廷的唱詩班成員。約翰也替有錢貴族的小孩上音樂課,儘管學生人數不多,但這筆多出來的錢,讓妻子瑪麗亞.瑪達琳娜以及小貝多芬的日子能夠好過一些。一七六七年,瑪麗亞.瑪達琳娜二十一歲生日的前幾天,約翰和年紀輕輕就守寡的她結婚了。她的前夫和與兒子都早逝。
雖然有額外收入,約翰的薪水依舊入不敷出,不過祖父路德維希經常資助他們,尤其在以他為名的孫子小路德維希出生且順利活下來之後。其實路德維希是約翰夫妻第二個取這個名字的孩子,一年前,他們讓大兒子以路德維希.馬利為名受洗,不過他才出生六天就夭折了。因此,貝多芬的父母和祖父衷心期盼新生的路德維希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
出身於音樂世家,並不代表就具有音樂天分,不過這個家庭的新成員確實天賦異稟。約翰在貝多芬三歲時開始教他小提琴與大鍵琴這種鍵盤弦樂器,他因為個頭太小,必須站在木凳子上才搆得到鍵盤。約翰注意到兒子學得很快,似乎天生就是要走音樂這條路。
瑪麗亞.瑪達琳娜溫柔、善良又有耐心,可是丈夫卻粗魯又嚴苛。約翰的脾氣很不好,經常流連當地酒吧,然後心情不好地醉醺醺回家。他會逼小路德維希練習好幾個小時,甚至在半夜把他叫醒上課。約翰知道十五年前年僅六歲的音樂神童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在歐洲進行巡迴演出,賺進大把鈔票,他非常篤定兒子也有這樣的天賦,希望能藉著兒子的才華,用同樣的方式大撈一筆,所以他非常嚴格地督促兒子。儘管父親吹毛求疵又這麼嚴厲地逼他練習,小路德維希依然熱愛音樂。
導論
「我決心要超脫面臨的所有滯礙,勇敢前行。」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一八〇一年的一封信中寫道
你能想像對於你完全無法聽見的聲音的需要和渴望嗎?失聰的人有可能作曲嗎?一個失聰的作曲家又該如何克服這種障礙?這樣的病症又會如何影響他的人生?他的音樂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嗎?失聰的作曲家又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一生遭逢許多窒礙,但他一一克服了。早年他必須面對貧窮、病痛,以及酗酒的父親,他的童年並不快樂,充斥著孤獨和恐懼。青少年時期的他,意識到自己得擔負起撫養母親與兩個弟弟的責任...
推薦序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教育方針,早被這個加速時代反噬。當人工智慧加上大數據,正在代理人類的記憶與決策,而手機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正在成為我們肢體的延伸,「深度學習」怎麼會只是機器的事,我們人類更需要「深度的學習力」來應對更快速變化的未來。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台灣學生雖然數理學科知識排名前列,但卻缺乏敘理、論證、思辯能力,閱讀素養普遍不足。這樣的偏食發展,導致文科理科隔閡更遠,大大影響了跨領域合作能力。
文科理科繼續隔離的危害,全世界都看見了,課綱也才需要一改再改。但這樣就能解決開頭問的兩個問題嗎?我發現的確有解法,而且非常簡單,那就是「讀寫科學史」,先讓孩子進入故事脈落,體驗科學知識與關鍵人物開展時到底在想什麼,接著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情況變了,你認為當時的XXX會怎麼做?」等問題,來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閱讀是 Input,寫作是 Output,孩子是否真的厲害,還得看他寫了什麼。炙手可熱的STEAM教育,如今也已經演變成了「STREAM」——其中的R指的就是閱讀與寫作能力(Reading & wRiting)。讓偏向文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追根溯源,才能真正體會其趣味,讓偏向理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更能加強閱讀與文字能力,不至於未來徒有專業而不曉溝通。
市面上科學家的故事版本眾多,各有優點。仔細閱讀過這系列,發現作者早就想到我尋覓許久才找到的解法。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
目錄
總導讀◎鄭國威
大事紀年表.導論
第一章
震慄之聲
製作角帖書與鵝毛筆
蒙眼抓鬼遊戲
第二章
新老師新氣象
製作剪影畫
第三章
機會與動盪
跳一支維也納華爾滋吧
製作奧地利蘋果鬆餅
第四章
在維也納闖出名聲
寫一封介紹信
製作貝多芬音樂CD的封面
第五章
海利根史塔特遺書
製作耳膜模型
學習樂評的思考模式
打造一台拇指琴
第六章
「英雄」創作
縫製自己的筆記本
創作音樂的靈感
發現「調」
第七章
費黛里奧
製作《費黛里奧》的地牢立體圖型
畫音樂
第八章
用心傾聽
製作石膏人面模型
助聽筒如何運作?
第九章
親愛的卡爾
學習手語
第十章
人生的巔峰
為貝多芬的音樂CD撰寫封套文字
看看你的肺是怎麼運作的
謝辭
參考資料來源
CD、DVD與網站推薦
專業語匯
參考書目
總導讀◎鄭國威
大事紀年表.導論
第一章
震慄之聲
製作角帖書與鵝毛筆
蒙眼抓鬼遊戲
第二章
新老師新氣象
製作剪影畫
第三章
機會與動盪
跳一支維也納華爾滋吧
製作奧地利蘋果鬆餅
第四章
在維也納闖出名聲
寫一封介紹信
製作貝多芬音樂CD的封面
第五章
海利根史塔特遺書
製作耳膜模型
學習樂評的思考模式
打造一台拇指琴
第六章
「英雄」創作
縫製自己的筆記本
創作音樂的靈感
發現「調」
第七章
費黛里奧
製作《費黛里奧》的地牢立體圖型
畫音樂
第八章
用心傾聽
製作石膏人面模型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