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海南嫁到臺灣……他車禍命危,她堅持一定要救;
他變成植物人,她努力將他喚醒;
他腦傷嚴重、十多年來狀況百出,
她像牽著孩子,陪著他一步一步慢慢走……
對於人生的種種遭遇,我打從骨髓裏認命!──王菊
爸爸昏迷三個月後醒了。因為媽媽,我的童年沒有任何缺憾,和看護玩耍、到復健科玩玩具、去慈濟環保站「尋寶」……甚至成為童年的樂趣來源。
──葉家均(葉明西、王菊的兒子)
腦傷讓葉先生退化到飲食不知飽、情緒起伏大、排泄出問題……對照顧者而言是相當大的考驗。但在王菊身上,看到的永遠是積極面對、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全家攜手向前行。
──朱淑卿(慈濟基金會社工)
復健活動重覆性高且容易厭煩,葉先生有時會因為辛苦而情緒不穩,但葉太太總是不厭其煩地在旁陪伴、加油。只要有他們夫妻在,病友們都深受感染,對復健更加積極努力。
──蔡沛潔(新光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姊夫腦傷後,動不動就握拳、砸東西,姊姊總是跟他說好話,溫柔規勸。這樣的生活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幾年、幾年長時間。姊姊做得到,換成我,我不行。
──王咸花(王菊的妹妹)
沒見過像王菊這麼笨的女人,心太軟,怎樣吃虧都可以。
──姚世游(王菊的事業夥伴)
沒見過像大姊這麼好的人,跟著她可以學到許多好東西。
──李迅(王菊的事業夥伴、司機兼管家)
我家老媽,是個律師講不過她、醫師佩服她、其他爸媽都膜拜她的傳奇人物;是的,老媽是個超人,不是凡人。
──葉湘宜(葉明西、王菊的女兒)
大家都說我太太「不是人」。沒錯,她是菩薩,是我的救命恩人。──葉明西
作者簡介:
陳美羿
一九四九年出生於花蓮,臺灣師範大學社教系畢業,任職國小教師二十五年,一九八六年加入慈濟當志工。自小愛閱讀、愛寫作、愛音樂、愛品味生活、探索人生。早年寫作散文、詩歌、小說、童話及報導。後以慈濟為題材,寫作不輟。
章節試閱
【楔子一】
無常
熟悉的摩托車和安全帽,靜靜躺在地上。
一片寂靜中,
它們彷彿正向她無聲述說著,
剛剛那個怵目驚心的瞬間……
臺北三月天,春寒料峭。
兩個孩子睡下了,王菊瞄了一眼壁上時鐘——十點十五分,「ABC(葉明西的暱稱)怎麼還不回來?」說好過幾天公司旅遊,要帶兒子家均同行日本,看著已經打包好的旅行箱,她心想:「怎麼,連一通電話也沒有?」
「鈴鈴鈴……」電話聲猛然響起,王菊嚇了一跳。
「喂!你是葉太太嗎?」一個陌生男子小心翼翼說著:「我是警察,有一件事要告訴你。你先不要緊張——你先生葉明西,出了車禍……」
「他有撞到頭嗎?」王菊腦筋一片空白,脫口而出。
「你先生已經送到臺北馬偕醫院急診室,你快來……」警察先生話沒說完,王菊便掛上電話、抓了錢包和鑰匙,飛奔下樓。
「我跑到承德路上攔計程車,才發現自己光著腳,連鞋都沒穿。」回憶那個慌亂的夜晚,王菊說:「到了醫院急診室,我看到ABC全身插滿管子,衣服都被剪破了。」
不知是冷還是害怕,王菊全身發抖,撥了電話給先生的二姊,再仔細端詳不醒人事的先生。醫師見家屬來了,指著X光片說明:「他全身的骨頭都還好,幾乎沒有骨折。」接著搖搖頭說,「可是頭骨撞裂,腦漿從耳朵流了出來,傷得很重。」
「他滿身是傷,鼻子、耳朵流出來的液體,有紅的、也有白的,好恐怖。」王菊說:「二姊從新莊趕來,也嚇壞了。」
葉明西送入加護病房觀察後,王菊請求警察先生帶她到事故現場。
冷冽的半夜,站在圓山、大直交界的北安路上,王菊顫抖著。見到熟悉的摩托車和安全帽,靜靜躺在地上;摩托車的車頭全毀,安全帽則滾到另一端。人呢?
一片寂靜中,眼前的畫面彷彿正向她無聲述說著,剛剛那個怵目驚心的瞬間——黯黑中,他衝過去,向鬼門關衝去……
「是附近軍營站崗的軍人聽到『碰』的一聲,出來查看,才報案的。」警察先生說:「救護車趕到,我們在他的公事包找到電話,立刻通知家屬。」
看過現場,警察先生又用警車把王菊送回家。走進家門,再瞄一眼客廳牆壁上的時鐘,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
葉明西出事這一天,是二○○五年三月七日。
【精彩內容 之一】
她「不是人」
硬是將一個等同「植物人」的先生給喚醒,
讓一個可能「終生臥床」的先生能站立、行走,
提到她的堅毅、勇氣, 許多人都說她「不是人」……
姊妹出資,整修老公寓
「媽!又漏水了!」孩子喊著。
葉家住在一幢三、四十年屋齡的三層樓老建築裏,頂樓加蓋的簡陋鐵皮屋,是葉明西的工作室兼倉庫。因為太過老舊,陽臺、窗戶都會滲水,壁癌很嚴重。下大雨時,雨水沿著牆壁漏下來;屋外下大雨,老公寓就下小雨。
「又漏水了?沒關係,拿抹布擦一擦。」王菊應著。
葉明西的二姊來照顧弟弟時,認為房子太過陰暗潮溼,對身體不好。「二姊主動找其他姊妹商量,大家同意出錢替我們修房子。」王菊告訴陳木蘭這個好消息:「大概過完年,我們就會搬走,把三樓和頂樓一起整修。」
過年時,四個姊妹都「回娘家」來,讓小小的空間更顯得熱鬧非凡。葉明西的復原狀況讓她們很感動,讚歎王菊不離不棄,把他照顧得那麼好。
房子施工期約兩個月,王菊在新光醫院後面租了一個「房間」,安頓一家人。房間內只有一張床,家均和湘宜得打地鋪;但巷口就是天文館、美崙公園,葉明西可以就近復健,孩子也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陳木蘭和張秋芳前去探訪,替葉明西和家均理了頭髮;屋主也趕快把午睡的兒子叫醒,父子二人理了個漂亮又免費的頭,直說感恩。
屋主姓謝,是臺灣人,個性和善;太太叫魏琴,雲南省西雙版納人。兩人育有一男一女,比家均和湘宜略小一點。魏琴和王菊因為帶孩子在公園玩而認識,同是大陸人,談起話來格外親切,加上四個小孩年齡差不多,玩在一起好熱鬧。
葉明西上午復健,下午又做電療,壓縮了王菊做手工的時間,但她還是不放棄,建議魏琴學著縫娃娃的頭,自己則負責繡眼睛。兩個人合作,工資各半,不但可以如期交件,魏琴也有額外收入,可謂兩全齊美。
房子整修非常順利,頂樓隔了兩個房間和一間小佛堂,三樓有客餐廳和兩個房間及廚房,三樓、頂樓都有衛浴。因為是連棟公寓,採光不佳,家具全都選用洗白的顏色,整個房子明亮許多。為了防止雨水滲漏,前陽臺還裝了氣密窗。
負責施工的師傅是海南姊妹陳金鳳先生的朋友,知道葉家情形,經常跟王菊仔細討論,選材用料好又便宜,施作嚴謹細膩,工程款也很優待。
頂樓整修好後,全家先搬回來,因為沒有廚房,三餐都吃「外面的」。家均受不了,向媽媽撒嬌:「能不能不再吃便當?我們要吃媽媽煮的飯菜。」
「等三樓全部完工,已經是六月下旬了。」王菊說:「姊妹們都回來了,慈濟師兄師姊也來祝賀我們『入厝』!太感恩了!」
老房子煥然一新,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窩,但是全家人在一起,就是最溫暖的窩,最大的幸福了。
自顧不暇,仍樂於助人
二○○六年六月,葉明西的勞保意外及退保給付撥款下來了!當年度所得若超過六十萬元,政府的低收入補助就會被取消,葉家因此被取消低收資格。償還了公司借款、支付修繕房屋和購買家具的費用,還剩下五、六十萬。
王菊堅持地告訴陳木蘭:「請將慈濟善款轉給更需要的人,我會努力做手工,省吃儉用,夠了。」
陳木蘭好笑地說:「之前她領到社會局的低收補助後,迫不及待請慈濟和家扶停濟,卻又怕完全結案後,我們不會再去關懷她,於是請求將一萬元的補助款降為兩千元。」
兩千元領了五個月,得知慈濟志工的關心,不會因為停濟而中止,王菊連兩千元也不肯再拿了。
從「照顧戶」改為「居家關懷」,陳木蘭依舊時時探訪,或是打電話關心,並經常把善心人士捐的結緣品帶去送給他們,每個月也都邀張秋芳前去為他們免費理髮。
這天,陳木蘭帶來兩包白米、王菊一家的捐款收據,以及新出版的《慈濟月刊》。葉明西打開月刊,一字字念出證嚴法師的「靜思晨語」,字正腔圓,令大家意外又高興。
王菊開心地說:「如果ABC能夠生活自理,我也要跟您們一起做慈濟。」眾人誠心祝福:「你發心立願,有願必成!」「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六月底,慈濟在關渡園區舉辦骨髓捐贈驗血活動,王菊帶葉明西做完復健,匆匆忙忙趕去,正好趕上最後名額。
「我要把握能救人的機會。」王菊慶幸地說:「先生出車禍這一年多,我幾乎以醫院為家。孩子小,又沒有經濟來源,感恩慈濟幫助我;最重要的是,慈濟給我依靠,讓我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不久之後,王菊拿到身分證,必須回海南一趟;考量葉明西不宜遠行,母子三人利用暑假飛回海南兩週,由二姊和她的女兒陪伴葉明西。
葉明西發生意外後,王菊每次打電話回海南,媽媽都會問:「ABC呢?」王菊總是假裝很輕快地回答:「他又被調到大陸了!」後來,葉明西可以講話,王菊打電話給媽媽,也讓葉明西跟岳母打招呼:「『阿買』!您好!」
「阿買」是海南話「媽媽」的意思,岳母跟女婿兩人語言不通,只喊了一聲「阿買」,不會「露餡」。這趟回去,王菊還是瞞著媽媽,說葉明西工作忙,不能一起來。媽媽看到家均和湘宜好高興,稱讚他們都長高了,又聰明又懂事。
老家村子裏有一位老伯伯,中風臥床兩年多,王菊知道後於心不忍,前去示範怎樣為病人復健,也教導他的家人如何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實務「教學」,契合病人需求
葉明西每週三天到新光醫院復健,王菊也認識了同時復健的病友及家屬,其中一位何先生和太太,讓她印象最深刻、互動也最多。
何先生年約五、六十歲,因心臟血管剝離導致中風,開刀後昏迷不醒已四年了。為了方便復健,何家搬到醫院附近租屋,並雇請外傭照顧。
外傭年限到期,必須返國,而新申請的外傭還沒到職。王菊見瘦弱的何太太搬不動先生,主動幫忙,並分享自己照顧葉明西的經驗,讓何太太很感動。
沒有外傭,何太太顯得手足無措。王菊鼓勵她自己照顧先生,何太太說:「我哪行?」王菊為她打氣:「你行的,而且你很重要!你看我,比你瘦、比你小,我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不要自我設限。」
王菊教她:「鼻胃管不能有空氣,空氣跑進去,胃會不舒服。」「氣管內管護理不當,容易感染、發燒;每發燒一次,對腦部就多一次傷害。」……
王菊有照顧先生的實務經驗,加上居家服務員的專業訓練,她的「教學」,真正能契合病人的需求,何太太感恩萬分。
「後來她把復健時間改到下午,要我去家裏幫忙推何先生到醫院。」王菊幫他做腳底按摩及關節活動。
「本來他都沒反應,但是一個星期後,好像會痛了。」王菊表示,只要按摩用力一點,何先生的腳就會縮起來,連復健師都發覺:「咦?有進步喔!有知覺了。」
何太太很高興,再三感謝王菊。
過去何先生幾乎每個月都要送急診,自從王菊從旁協助後,何先生送急診的次數漸漸減少。何太太很感激,堅持付鐘點費給王菊,並說她碰到天使了。
王菊用心聽她傾訴,彷彿看到從前的自己。她說:「我能體會那種無助和恐懼,但是我很幸運遇到慈濟,師兄師姊無私的愛,陪我走過黑暗、痛苦。我的心一直很健康,小孩也教得很正向。」
因為同病相憐,兩人成為忘年之交。至今十多年了,還是時有往來,相互關懷、相互鼓勵。
看到王菊在百般困難中完成居家服務員課程、取得執照,加上照顧先生的實務經驗,讓她練就了一身的真功夫,能隨時隨地幫助別人,陳木蘭也感動地說:「她,真是一個慈悲又有智慧的菩薩!」
廣播來訪,笑淚話當年
這一天,慈濟廣播部記者葉育鎏來採訪,主題是「外籍配偶在臺灣」,王菊約了陳金鳳一起受訪。幾個人用聊天方式,談當初結婚來臺的因緣和婚後生活。
「十幾年前,我在海南的大酒店當倉管,老闆和朋友在歌舞廳喝酒,叫『小姐』坐檯,小費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發。」王菊說:「一個晚上,幾十萬就飛了。」
當時看到許多臺灣人出手闊綽,撒錢不眨眼,唯獨葉明西是有名的小氣鬼。王菊還跟朋友說:「看誰以後嫁給他?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沒想到,幾年後王菊居然成了「葉太太」;更無法預知的是,無常隨時在身邊,一場車禍,差點要了葉明西的命……
面對一個幾乎被宣判「死刑」的先生,王菊獨排眾議,堅持不放棄;她用愛的呼喚,硬是將一個等同「植物人」的先生給喚醒,然後咬牙復健,讓一個可能「終生臥床」的先生能站立、行走。提到她的堅毅、勇氣,許多認識她的人,都說她「不是人」。
「這一路走來的辛酸血淚,無法用言語形容。」王菊談起來,又哭又笑。
「有一次……」葉明西突然插嘴進來:「我半夜發病,她把我從三樓揹下來……」
「啊?」大家都張大了嘴,不敢置信。
「你幾公斤?太太幾公斤?」葉育鎏問。
「我九十,她四十五。」
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許多不可能都化為可能。王菊也說:「那時不知哪來的力氣?只想救他,一個心念而已。」
「苦盡甘來了!」大家很替王菊高興。
「不堪回首啊!每回想一次,就會想起當時的無助、恐懼、那種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王菊再次飆淚:「為了他,我不知流了多少淚?」
葉明西出車禍時,王菊的代工老闆們都很震驚,也不斷關心;知道王菊堅持救夫、呼喚、陪著做復健,更是佩服。之後,葉明西的情況比較穩定,面對生活壓力,王菊又重操舊業、做起手工。
「常常看見媽媽扛著一大袋一大袋的手工材料進進出出。家裏滿是紅的、白的衣服,有時縫亮片、縫珠珠。」家均說:「我和妹妹也會拿針線,妹妹縫她的娃娃,我也自己搞創作。」
「新接的工作,經常是我不曾做的,但是我很勇敢,不會就學啊!」王菊笑說:「學了就會,就多練就一種『功夫』。」
裁剪好的布料,經過拷克(車布邊)和平車縫紉,做成一件衣服;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王菊說:「領子最難做,做不好拆掉重來。」
這時候,陳木蘭就是她的最佳顧問。陳木蘭和先生詹清榮都是裁縫師,在家裏做衣服、做旗袍,數十年的老經驗,什麼都難不倒他們。
王菊說,紗質的衣服很難車,但是經過陳木蘭指點,也就輕鬆過關;縫紉機故障,詹清榮就騎腳踏車過來修。「他們愛護我,就像父母愛女兒一般。」
車好一件衣服工錢六十元,王菊在四樓做到深夜,才剛躺下不久,又要起床料理先生和孩子。她說:「那段時間,我一天睡不到兩小時,不知是怎麼捱過來的。」
兼四份差,捨不得休息
二○○七年,王菊回到海南,在哥哥住的興隆購入一棟三層樓的房屋。當年房價便宜,只花了新臺幣五十多萬元。王菊說:「那是ABC退勞保的錢,我要想辦法保住它。」
王菊很努力要改善家計,手工做得很勤,經常做到三更半夜都還捨不得休息。葉明西進步得很快,走起路來步履平穩,王菊覺得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但是她真的需要增加收入——除了一家人日常生活開銷,她還帶葉明西看中醫,針灸、經絡按摩……希望透過中西醫並行,可以恢復得更好。
除了手邊有三家代工在做,不可思議的,她又接了一份清潔工作。
原來,是經常來為葉明西父子理髮的慈濟志工張秋芳,她開設的理髮廳清潔人員離職,想到王菊需要打工賺錢,就詢問她的意願,一天工資四百元。
「晚上九點多打烊後才去,要掃地、整理並清潔理髮器具、擦玻璃、櫥櫃。」王菊說:「還要洗毛巾,把晒乾的毛巾收好、摺好……」
每晚安頓好先生和孩子後,王菊便騎腳踏車去上班。她不以為苦,但總覺得不太放心,畢竟夫殘子幼,有時回到家都超過凌晨十二點了,萬一發生什麼意外,那不是得不償失?
在徵得張秋芳同意後,王菊找了對面鄰居林秋如一起,兩個人一個多小時就可做完,回家不致太晚。「我們一人兩百,一個月有六千塊收入,對生活開銷不無小補。」
家均有時也會跟著媽媽去,「拖把比我人還高,如果我要幫忙,那就是『搗蛋』。」他說:「所以我在那裏,看完全套的《老夫子》漫畫。」
「王姊,你可以幫我帶孩子嗎?」海南姊妹陳金鳳提出請求,把王菊嚇了一跳。她細數自己:「我要照顧ABC和兩個小孩,還要做手工;下午當看護工,晚上再去當清潔工,怎麼還有時間當保母?」
原來,陳金鳳在天母有機店上班,先生郭耀文做麵包,兒子冠成上幼稚園;夫妻倆團團轉,實在忙不過來。
「我五點把他送來和家均、妞妞一起吃早餐,你送他去幼稚園,傍晚下課再去接他;下班後,我就會帶他回家。」經不住陳金鳳的懇求,王菊在百忙中又兼了「保母」這個重責大任。
二○○七年母親節,陳木蘭邀王菊全家到位於臺北新店的慈濟醫院參加「慈母心、慈濟情」活動,也帶著冠成一起去。
這天王菊先做了免費的健檢,再到大廳觀賞影片。證嚴法師開示後,播出慈濟中小學良善孝親的影片,小小的冠成看了眼淚直流。
「師姑阿嬤!可不可以打電話給我爸媽,請他們來……」冠成向陳木蘭提出要求;陳木蘭將他抱起來:「你爸媽都在上班,冠成很乖、很孝順,想跟爸媽說:『我愛你。』對不對?」
冠成哭了起來,陳木蘭心疼地安撫他,不多久,冠成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接著,影片播出〈三十七道品〉中的「子過」篇,王菊和兩個孩子都哭了。
志工送來福慧珍粥,要子女一口一口餵父母吃。家均和湘宜分別餵父母,餵著餵著,一家人都淚流滿面。陳木蘭過去摟抱著孩子,稱讚他們最乖、最懂事,會幫媽媽照顧爸爸。孩子點點頭,依然泣不成聲。
活動結束前,王菊領到一個紅包,裏面居然是大獎兩千元,讓她很高興、很感動:「我要去請購兒童《靜思語》,給我的『三個孩子』看。」原來,她把冠成也看成是自己的兒子。
陳金鳳夫妻很感恩王菊幫忙照顧兒子一年多,直到冠成上了小學,王菊建議他們自己接送,才結束這段「保母」工作。
【楔子一】
無常
熟悉的摩托車和安全帽,靜靜躺在地上。
一片寂靜中,
它們彷彿正向她無聲述說著,
剛剛那個怵目驚心的瞬間……
臺北三月天,春寒料峭。
兩個孩子睡下了,王菊瞄了一眼壁上時鐘——十點十五分,「ABC(葉明西的暱稱)怎麼還不回來?」說好過幾天公司旅遊,要帶兒子家均同行日本,看著已經打包好的旅行箱,她心想:「怎麼,連一通電話也沒有?」
「鈴鈴鈴……」電話聲猛然響起,王菊嚇了一跳。
「喂!你是葉太太嗎?」一個陌生男子小心翼翼說著:「我是警察,有一件事要告訴你。你先不要緊張——你先生葉明西,...
作者序
哭過長夜之後
◎陳美羿
《牽你的手 慢慢走》一書得已出版,首先要感恩郭寶瑛師姊的力薦,以及陳木蘭師姊不厭其煩地接受訪談。
二○一五年,寶瑛跟我說:「有一位海南的王菊師姊,她的故事太感人了,拜託你,一定要幫她寫下來。」
聽她簡述王菊的故事,我依稀有印象——
在臺北關渡環保站見過他們夫妻,嬌小的太太陪著壯碩的先生,推著小推車運送回收物。聽說先生出了車禍,太太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硬是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來。
當時,我問他:「您叫什麼名字?」
他說:「我叫葉明西,東西南北的西,大家都叫我ABC。」
寶瑛告訴我,他們曾經是慈濟照顧戶,現在太太是慈濟委員。「王菊回海南創業有成,蓋了房子,把一層樓提供出來當作慈濟會所……」
這年十一月,十位海南志工來臺灣受證慈濟委員,我們見了面。大家對王菊又敬佩又心疼,直說她「根本不是人」。
隔年見到返臺復診的葉明西和王菊。我問葉明西:「人家說你太太『不是人』,那她是什麼?」葉明西不假思索地說:「她是菩薩,是我的救命恩人。」
頭殼凹陷一大塊、行動遲緩的葉明西,由妻子緊緊牽住他的手,走到哪裏都寸步不離。鶼鰈情深,令人讚歎——我決定要寫他們家的故事。
二○一七年二月,王菊夫妻再度返臺復診。王菊說:「我是很平凡的人,我們家的故事也是很平凡的故事,但如果能鼓勵到一些跟我有相同遭遇的人,我很樂意提供出來。」
四月下旬,我和郭寶瑛、鄭建福夫婦,還有上海的廖彗玲師姊飛去海南,在王菊居住的瓊海市待了十天。
王菊的家,天天高朋滿座,除了瓊海當地志工,還有來自海口的慈濟人。這期間,海南大學的學生、東平農場的會眾,一批批來訪。大家分享生活點滴、慈濟小故事以及證嚴法師的開示,沒有閒聊廢話,更沒有八卦,感覺此地即是道場,也是淨土。
除了訪談,我更仔細觀察王菊和ABC的互動。一開始,我實在不解:有必要那麼呵護備至?ABC是大人,還真把他當五歲小孩照顧?為什麼不「訓練」他生活自理?
王菊說:「他腦傷後,後遺症很多,我把他當成最小的兒子疼啊!」
在家裏,因是無障礙空間又是熟悉的地方,王菊就讓他「自由活動」;出了家門,王菊一定緊緊牽著「五歲么兒」的手,一刻也不敢放開。
「ABC的左眼看不見,右眼視野只有一半,所以他只有四分之一的視力。」王菊說:「外面障礙物多,地面高低不平,加上他的平衡感不好,很容易就會跌倒。」
有人看見ABC削掉一大塊的頭殼,難免投以異樣的眼光,或指指點點。這時王菊就會跟對方點點頭、微微笑,一點也不以為忤。
十幾年來,王菊就是這樣,牽著先生的手,慢慢走……
看王菊呵護他的「小三」,記不得有多少次,我看得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已。
回臺後,我五月中開始撰寫,透過微信,可以兩岸無障礙地視訊通話,或做補充採訪、或做交叉印證。
一場車禍的無常,在周遭親友,甚至醫師皆言「放棄」的當下,王菊獨排眾議,堅持要救。開刀之後,成為無意識的植物人,醫療加上親情呼喚,葉明西昏迷三個多月後醒了。甦醒的葉明西成為臥床的病人,王菊堅持陪他做復健,奇蹟真的出現,他能走了。
從先生瀕臨死亡到康復能走,瘦弱的王菊以醫院為家,還要照顧幼小的兒女。她堅強的毅力,正向、積極、樂觀的態度,讓訪談、撰寫的我,都覺得「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
救回來的葉明西已經不是原來的葉明西。因為嚴重的腦傷造成視野缺損,一眼失明、行動不穩、大小便失禁、沒有飽足感。脾氣易怒、暴躁,常會失控、暴力相向。
葉明西在「一直吃不飽」的情況下,摔椅子、摔電鍋、打破門、踹破牆,把兒女打哭了、妻子也打傷了……有時他的心智行為,退化到像五歲小孩,但身體卻依然是壯碩的中年人,孔武有力。
王菊也會害怕,也會生氣,但就是幾秒鐘,立刻轉念:「他是腦傷的人。」甚至想:「他現在很有力氣,比起之前一動也不能動,簡直太好了。」最後想的是:「慢慢來,他一定會更進步的。」
她為自己打氣:「王菊!加油!」告訴自己要冷靜,心要「安住」。她說:「跟他生氣有用嗎?沒用;安撫他有用嗎?有用。那就安撫他吧!」
在葉明西「抓狂」、「發飆」的時候,王菊總是抱緊他,輕聲細語說:「好,我知道了。來!深呼吸……」
一路走來,身邊有很多貴人,王菊非常感恩。尤其是慈濟的師兄師姊,從葉明西受傷不久,護理師將他們提報給慈濟,除了經濟上的救助,訪視組的關懷不曾間斷,住在附近的陳木蘭更是如母親般,一路呵護著他們。
「夫殘子幼,這樣的家庭怎麼救?」一開始,志工們都很擔心。但是王菊卻讓大家刮目相看—為了生活,她做手工、清潔工、看護工、保母,身兼數職,每天睡眠不到兩小時。百忙中,她更完成了「居家服務員」的受訓。
還在領慈濟救助金期間,她已經開始捐出少少的錢成為慈濟會員。核准了低收入補助後,她堅持停止慈濟和家扶濟助。她說:「我們夠了,請把善款轉給更需要的人。」
王菊帶著葉明西到慈濟做環保,發現「這裏是善人齊聚的地方,也是最好的復健場所。」他們參與許多慈濟志工服務,在陳木蘭的鼓勵下,王菊也開始見習、培訓,終於受證為慈濟委員。
王菊在證嚴法師面前發願:「若有因緣回到海南,將把慈濟這顆愛的種子帶回去,讓它生根、發芽、茁壯。」二○一○年舉家遷回故鄉後,她謹守諾言,分秒不空過地積極參與海南的慈濟活動,並在短短幾年中創業有成、蓋了大樓。她把二樓提供出來,成立慈濟會所,從事慈善、環保、教育、人文……
她接引志同道合的鄉親做慈善、做環保,已經有十多人到臺灣受證,也成為慈濟委員。她關懷貧病個案,不管路途再遠,都親自去撫慰、協助。她說:「我曾經受人幫助,現在我有能力,也要幫助需要的人。」
孩子大了,兒子就讀重慶醫科大學三年級,女兒高三,也馬上要上大學了。葉明西在她十三年如一日的陪伴復健,以及嚴格的飲食管控下,健康大有進步,各項檢查都在安全數值內,連醫師都嘖嘖稱奇。
雖然葉明西健康有進步,但還是挺折騰人的。他晚上尿量特別多,頻頻起來上廁所,王菊怕他跌倒,再累也要扶著他去。即使包了尿布或配戴成人尿袋,還是經常尿溼了床單、被單,王菊總是連夜更換,睡不安穩。
很多認識王菊的人都說她「簡直不是人」。在採訪、撰寫的過程中,我佩服王菊對先生的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她的柔軟、堅毅、正向,也是我自嘆弗如的。
王菊的母親與我同齡,王菊也和我兒年紀相仿,「陪」她一路走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辛苦……回過神來,問她怎麼做得到?她說:「我打從骨髓裏認命!」
這就是王菊。
哭過長夜之後,昂然綻放的一朵菊花。
哭過長夜之後
◎陳美羿
《牽你的手 慢慢走》一書得已出版,首先要感恩郭寶瑛師姊的力薦,以及陳木蘭師姊不厭其煩地接受訪談。
二○一五年,寶瑛跟我說:「有一位海南的王菊師姊,她的故事太感人了,拜託你,一定要幫她寫下來。」
聽她簡述王菊的故事,我依稀有印象——
在臺北關渡環保站見過他們夫妻,嬌小的太太陪著壯碩的先生,推著小推車運送回收物。聽說先生出了車禍,太太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硬是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來。
當時,我問他:「您叫什麼名字?」
他說:「我叫葉明西,東西南北的西,大家都叫我ABC。」
寶...
目錄
〔作者序〕哭過長夜之後 陳美羿
〔楔子一〕無常
〔楔子二〕三島姻緣
輯一 臺灣
生死抉擇
爸比醒來了
手牽手「走」出醫院
她「不是人」
他以前不是這樣
一念心,廣結好緣
輯二 海南
海南女兒回家
自行創業好辛苦
成立會所,美夢成真
有緣,不覺路遙
悲憐中,看見奇蹟
矢志永不移
【附錄】
我家故事還沒結束 葉家均
我的超人老媽 葉湘宜
有愛就有希望 陳木蘭
復健室的開心果 蔡沛潔
可敬可佩的典範 朱淑卿
創造一個個奇蹟 郭寶瑛
試問世間有幾人 林玉霞
堅持做對的事 林燕
篤定人生方向 謝暉
期待「囉唆」 段燕琴
莫忘初心 梁湘
不是親人勝親人 吳地榮
〔作者序〕哭過長夜之後 陳美羿
〔楔子一〕無常
〔楔子二〕三島姻緣
輯一 臺灣
生死抉擇
爸比醒來了
手牽手「走」出醫院
她「不是人」
他以前不是這樣
一念心,廣結好緣
輯二 海南
海南女兒回家
自行創業好辛苦
成立會所,美夢成真
有緣,不覺路遙
悲憐中,看見奇蹟
矢志永不移
【附錄】
我家故事還沒結束 葉家均
我的超人老媽 葉湘宜
有愛就有希望 陳木蘭
復健室的開心果 蔡沛潔
可敬可佩的典範 朱淑卿
創造一個個奇蹟 郭寶瑛
試問世間有幾人 林玉霞
堅持做對...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