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面對學齡前孩子往往有各種擔憂與疑惑
從日常的喝水、如廁至人際互動凡事都戰戰兢兢外
還深怕自己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如何擺脫孩子分離焦慮症?
孩子老愛摔東西?
面對孩子常分心,如何訓練專注力?
面對陌生人如何應對?
托嬰中心怎麼選才安心?
孩子口齒不清、發音不標準該如何是好?
父母到底該如何克服難關,讓孩子與自己都能擺脫焦慮的情緒?
身為兒童發展促進專家,同時擔任《媽媽經》、《媽咪拜》、《女人迷》等等親子或女性平台駐站作者的泰迪(周晉逸)職能治療師,依多年實際診療經驗,將新手爸爸媽媽正身處其中的難題分類並列舉出42項,再以「專業職能知識」與「實際舉例」處理搭配的形式,隨著寶寶的身心發展脈絡一步一步去做延伸,提供育兒各種有效建議與訓練方式。
請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洩氣!
你不是不夠努力,只是還沒用對方法!
此書不只提供育兒守則,更可以當作工具書、甚至說明書般的使用,希望多少幫助各爸媽疲憊與迷望的心情,發展與寶寶親密融洽的「心」關係。
【專文推薦】
李柏森 (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李元暉 (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
林鋐宇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莊孟宜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職能治療師)
陳威棠 (輔仁中學教務主任)
魏智偉 (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醫師)
【真情推薦】
王韋力 (新正薪醫院醫務副院長)
陳木榮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蒼藍鴿 (台大醫師、醫療Youtuber)
作者簡介: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
義大醫學院 職能治療學士
台大新竹分院實習治療師
中華民國高考職能治療師
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嘉義教區
茗亮復健科職能治療部
周晉逸整復所院長
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部組長
擔任兒童發展促進專家,《媽媽經》、《媽咪拜》、《女人迷》等親子平台及雜誌駐站專家。
章節試閱
10.培養孩子社交技巧與健康社交情緒能力
您家中的孩子是屬於害羞退縮型、熱情洋溢型,還是常起衝突的類型呢?由於現今的孩子們在成長階段中逐漸缺乏了在各種情境下多方嘗試及互動機會,例如:鄰居互動、家庭生日及過節聚會,手足與同儕間漸少亦是主因之一,因此當家中寶貝們進入學校後或在團體生活上,若仍然維持以自我為中心,便會造成相當大的問題。
孩子很難在學校交到朋友,對團體活動總是不感興趣,想要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多增加孩子與各式不同的人互動經驗與模式不可少,各位媽咪及爸爸們可以從以下這七個面向來著手:
1. 各位爸爸媽媽們的以身作則是孩子的最佳模範
爸爸及媽咪們一定要習慣先示範「自然且大方的打招呼方式」,再引導孩子來說出,可同時提醒孩子去觀察對方的笑臉和表情,理解到打招呼、有禮貌,這件事做起來是很愉悅的,同時也能得到回饋,從每日基本的打招呼是最佳切入點,例如:早安、再見、老師好、請幫忙、謝謝你、對不起。
◎小叮嚀:過程中可以提醒家中寶貝在與他人對話時盡量能夠保持與他人的目光接觸哦!
2. 面對別人的要求,要學習給予適當的回應
例如當孩子不喜歡、無法接受別人的邀請,抑或是和其他小朋友已經先有約定時,該如何用適當的方式拒絕呢。例如:「對不起,我已經先和小琪約定放學後要一起玩了。」而不是直接說:「我才不要和你玩呢。」當孩子語言表達尚未能很適切地傳達己意時,爸爸媽媽們其實也可以鼓勵孩子透過很多的表情、手勢與姿勢來做表達。
3.帶孩子們察覺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表達專屬於自己的酸甜苦辣
爸爸媽媽們不要輕忽這一點,帶家中孩子練習觀察與體會他人的情緒,並做出適切的處理,是生活及社交中相當重要的技能。例如:與同學爭執時,也要用適當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先冷靜下來或離開現場,而不是直接動手打人、破口大罵抑或是原地哭鬧。平時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爸爸媽媽們可教導孩子一起深呼吸,可以是坐著、站著或躺著,抑或是透過數數到30的方式。
4.藉由故事繪本及角色扮演來教導孩子們這些對他們而言有點艱澀的社交技巧
可藉由玩偶來練習說:「你今天好嗎?」、「你今天看起來很難過,怎麼了?」,利用各種遊戲及劇本互動來讓孩子學習與他人相處,從中來增進彼此間的人際關係。此外,透過扮家家酒,像是顧客至收銀台付錢、到餐廳吃飯、參加朋友生日派對等等,家長可多設定一些腳本,讓孩子日後能夠更愜意的掌控這類局面,有助於孩子日後減緩面對真實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情境所帶來的壓力。
5.孩子們是需要練習的,爸爸媽媽們請給予孩子多點等待與耐心
多點正面鼓勵加上協助,例如:「媽咪知道你今天很有禮貌的打招呼哦,很棒!」,減少一些批評責罵,孩子們才不會於互動上更趨於退縮、缺乏嘗試的勇氣。到了孩子年齡更大一些,尚要教導孩子學習聆聽別人把話說完,並多給予回應,而非都是自己在講,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也需要多聽聽別人的想法。
6.不過度保護孩子們,但別忘記可以事先預告
讓孩子能勇於嘗試自己主動交新朋友,但在孩子們尚未熟悉時可以事先預告孩子可能會遇到的人、小朋友抑或是情況,引導孩子可以如何應對,也是讓孩子能夠有心理準備,例如:「弟弟妹妹,我們等一下要回外公外婆家,會遇到阿泉叔叔、小文阿姨,等一下可以試著先打招呼!媽媽會在你們旁邊。」
◎小叮嚀:建議讓孩子從熟悉且較固定的人開始練習會更容易上手哦!
1. 面對愛告狀的孩子,爸爸媽媽們的態度該如何呢?
別當下太快地做處理或指責孩子的告狀行爲,首先要釐清孩子的動機,常見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規則與公平性,當孩子常跑去向您說,誰誰誰哪裡做錯了,其實正在告訴您他有確實遵守規則,以及為什麼別人可以而我卻不行的想法。
․爲了吸引家長與師長的目光注意力,有時候孩子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好像沒有太多人在意他與關心他,於是便會透過一直告狀的方式,期望讓大人注意到自己。
在面對這類情形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談謝謝你跟我說,那你覺得應該要怎麼處理比較好,聽聽孩子的想法再做進一步的處理,因為有時事情本身跟孩子無任何關聯,單純就是想抒發並引起您的注意而已,所以家長們的反應有時無須過於激烈,例如爸爸媽媽們常對孩子說的:跟你沒關係你不要管、媽媽跟你說你這樣當抓耙子會被同學討厭哦!這些都是相當NG的說法,應該盡可能避免。
23.輕鬆擺脫分離焦慮,培養良好的依附關係
您家中的孩子也是黏人精嗎、非常害怕與主要照顧者分離嗎?
「媽媽妳不要走!」
家中孩子是否每當媽咪及爸爸們一要離開視線時,就會急到哭,抑或是睡醒之後無時無刻要家長們在一旁陪伴、於煮飯及洗澡一刻不得閒,需要讓孩子隨時看得到,否則孩子動輒大哭崩潰及發怒。其實當孩子接觸陌生的人事物及環境不免會感到恐懼,對失去或被拋棄的恐懼、剛到新環境的不適應,分離焦慮是孩子情緒發展過程中之正常現象。
分離焦慮不是病,親子間培養良好的依附關係很重要,可以是媽媽、爸爸、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讓孩子能有一個依附的先後順位,家長們會有挫折感產生,通常都是因為一位的主要照顧者絕大多數時間顧星期一到星期天,當寶寶所有的安全感全依附在一位照顧者身上時,一要離開孩子,孩子自然會覺得世界末日降臨,接續提供家長們面對「分離焦慮」的四個重點:
1.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情感可以往其他物品或其他人身上分散建立
例如:爸爸媽媽們可以先帶著孩子一起玩玩具,慢慢地家長可以起身在附近走動,孩子的注意力會逐漸從家長起身離開這件事轉移到眼前的玩玩具之上,當孩子玩耍一段時間要找爸爸媽媽了,您此時再回來更靠近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們一定會再回來,隨著幾次下來孩子都能在需要的時候找得到、看得到爸爸媽媽們,孩子便會愈來愈安心。
2.分離焦慮常見出現時間點為何?
分離焦慮常見出現時間點大約落於孩子6至8個月大開始出現,1至1.5歲為高峰期,到了3歲左右開始逐漸減緩及消失,當孩子達上學年紀之後,過度強烈的焦慮及害怕情形便應該較少出現,倘若持續4至6週以上,家長們便需要多做留意。
3.平穩情緒及正面道別,家長們切忌不告而別
偷偷溜走不見,甚至是推開都容易造成孩子分離焦慮更嚴重,在分離時避免出現十八相送及猶豫不決的態度,您的不安及負向情緒很容易感染給孩子,較妥適的說法:「加油!放學後媽媽就會來接你」,以溫和且保證的態度道別與擁抱,藉此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基礎,部分家長們常會認為是否透過偷偷離開,孩子反應就不會過於激烈,其實這種方式反而容易讓孩子沒有心理準備的機會與空間,導致更難以與家長建立安全感、覺得外在環境不安全,此外創造孩子期待感很重要,時鐘走到哪裡媽媽就會來接你、吃完點心之後爸爸就會過來接妳、告知孩子你要去哪裡,上述這些會是較理想的做法。
4.「我不想上學!」,提早帶著孩子去熟悉新環境
找尋一天學校、幼稚園的下課時間,帶孩子到學校的戶外或附近玩耍,抑或是提前與校方溝通進到教室及日後學習環境進行參觀,藉此讓孩子逐漸有安全感,同時別忘了提前給予孩子心理建設,告知會有許多小朋友和你一起在這邊學習、玩耍、有很多好吃的點心和好玩的玩具,也能認識很多新朋友。
◎小叮嚀:起初可以讓孩子帶一些安撫小物在身邊,小玩偶、小手帕等等,藉此來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們亦可透過分派給孩子一個小任務,例如:準備一張小鼓勵卡請孩子幫您保管收藏好,爸爸媽媽來接送時再交還。
10.培養孩子社交技巧與健康社交情緒能力
您家中的孩子是屬於害羞退縮型、熱情洋溢型,還是常起衝突的類型呢?由於現今的孩子們在成長階段中逐漸缺乏了在各種情境下多方嘗試及互動機會,例如:鄰居互動、家庭生日及過節聚會,手足與同儕間漸少亦是主因之一,因此當家中寶貝們進入學校後或在團體生活上,若仍然維持以自我為中心,便會造成相當大的問題。
孩子很難在學校交到朋友,對團體活動總是不感興趣,想要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多增加孩子與各式不同的人互動經驗與模式不可少,各位媽咪及爸爸們可以從以下這七個面向來著手:
1....
推薦序
推薦序—
職能介入,育兒好法寶!
李柏森(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少子化」是目前現在先進國家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這樣的現象不只是直接影響到國家整體人口的下降,也造成教育體系陷入生源不足的窘境,未來更引致整體勞動力下降,或高齡化社會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以上這些問題固然反映了整體社會或國家共同的困境,但對需要生育教養下一代的爸爸媽媽們其實還有更切身更急迫更棘手的問題要處理----小孩怎麼養?小孩怎麼帶?小孩怎麼教?
過去大家庭的年代,為人父母的總有長輩的協助指導及經驗傳承各項育兒妙招,孩子們通常也有手足相伴成長及互相模仿學習,家長也能有機會從先前養育較長子女的經驗中學習及改進,之後類化應用其教養經驗到後來的小孩身上。面對「少子化」,只生養一或二個小孩,有限的教養經驗,讓育兒從過去的「照豬養」變成現在的「照書養」,大大小小諸多育兒疑難雜症的處理,大概就能靠爸爸媽媽們看書或上網爬文以獲取各項相關的育兒知識來應付。
晉逸在學時就是一個認真且表現優異的學生,畢業後從事兒童臨床實務工作之餘,也透過網路提供各項育兒知識及技巧,協助家長們解決各項育兒大小事,將小兒職能治療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親民且具應用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將職能治療專業的影響力帶入實際的生活中,也讓更多有小孩的家庭從中獲得幫助。如今,晉逸進一步將在職能治療所學所用整理出版,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正為育兒大小事所頭痛的家長們。
這本書裡分六個章節,歸納羅列了孩子常見的各項讓家長頭痛的問題。針對各個問題,書裡有實例的列舉、相關背景知識的說明及解釋、實際介入時的操作要領,且用字及說明皆淺顯易懂,舉例亦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實例現況,因此本書對家長而言,絕對是一本十分值得閱讀,以獲取育兒知識的寶典,或用來解決育兒疑難雜症的工具書。
讓父母們輕鬆育兒、健康育兒,養兒沒煩惱
莊孟宜(台大醫院附設新竹分院職能治療師)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傳家寶,更是國家的未來希望。從懷孕開始到呱呱墜地,甚至到長大成人前,父母無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照顧與教養。只要孩子一有狀況,新手父母戒慎恐懼、手忙腳亂,全家就如臨大敵一般。在孩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提供食衣住行、醫療、良好的學習環境及社會福利等保護,透過細心的照顧之下,讓孩童能在健康、溫暖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在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實習成人神經復健的晉逸,對於工作態度的堅持就如同其對於外表一樣的認真與自我要求,每日穿著西裝襯衫、打領帶、西裝褲與皮鞋的標準裝扮來上班。由於對職能治療充滿了專業素養與熱忱,在醫院裡頭一回有實習治療師被患者及照顧者們誤認為是資深經驗豐富的老師,讓晾在一旁配戴識別證卻乏人問津的治療師們無不折服、嘖嘖稱奇,從此周教授的稱號開始不脛而走。穿著牛仔褲的我調侃著晉逸之後在兒童復健領域可不能像個教授一樣嚴肅,而晉逸面露難色的回答著我:「衣櫃裡翻了翻除了西裝襯衫以及西裝褲,就只剩下了領帶。」數月後來到兒童職能治療臨床實習,晉逸開始改穿起了休閒襯衫與休閒褲,沒了領帶也解開一直以來襯衫上釦著的第一顆釦子,晉逸不改其學習熱忱,更讓我見到他溫暖細心大男孩的一面。面對著情緒障礙的孩子總回報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在個案衝動不專心滿場飛時,他更是一個箭步地保護好安全,學習方面閱讀新知也總是積極地拜讀最新的醫療期刊資訊。投入職場後從事於兒童醫療及兒童的健康照顧,屢屢見晉逸於親子網站分享育兒的正確觀念與知識。他具備了職能治療師的專業知能,更有著熱忱助人的特質,懷抱著兒童健康守護者的信念,執筆整理了這本《職能治療師泰迪的42道教養心法: 解決爸媽棘手育兒難題》既富含育兒知識又能回答家長在育兒難題上的好書。
生命會自己找尋出路。然而在孩童發展的過程,在動作、語言、社會情緒、學習及人際互動等領域,如能獲得適當的協助與指引,那麼必能幫助孩童得以更健全的發展。「育兒」及「教養」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本書內容對於兒童發展議題上提供了實用的策略與好方法,誠摯地推薦家長們閱讀這本育兒寶典,讓父母們輕鬆育兒、健康育兒,養兒沒煩惱。
前言—
讓您帶著愛與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周晉逸醫師(兒童發展促進專家、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從兩人的甜蜜世界到面對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是人生的一大轉變,相信爸爸媽媽們都滿懷期待,但當我們從別人的兒子、女兒轉變成孩子的爸爸媽媽,從被人照顧到要學會呵護別人,過往沒經驗、孩子出生又沒附上使用說明書,很多時候壓力就油然而生,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帶孩子真的心好累,如果能夠有人能告訴我將要面對的最真實情況,讓我在面對五花八門的育兒挑戰能夠做足準備那該會多美好。
「網路上的教養資訊琳琅滿目,會不會遺漏掉了什麼重點,而且到底什麼才是對的?」「長輩及別人分享的經驗,套用在我家的孩子身上合適嗎?」「孩子出現莫名舉止,還不能跟他溝通,只能一味地猜嗎?」「前一秒孩子在身邊討抱撒嬌,一轉眼卻又尖叫咆哮、放聲大哭,該如何是好?」「手足之間為了搶奪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遇到孩子在學校裡各式學習狀況,該怎麼解決?」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的內心就像是深不可測的未知領域,但其實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著其行為心理,找出每個行為背後的原因、讀懂孩子的心來取代斥責謾罵,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孩子情緒及習慣的養成與日常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爸爸媽媽在整個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會受到爸爸媽媽的情緒表達方式、互動型態及面對問題時的態度所影響,從今天開始在生活中養成影響孩子一輩子的關鍵能力,帶著孩子從每次互動過程中慢慢養成問題解決能力。
爸爸媽媽們不是不夠努力,只是還沒用對方法,閱讀完這本書後不再需要以直覺和孩子硬碰硬,而是有了有效引導孩子行為的方法,書中我將爸爸媽媽們最常見的問題做整理,列舉出孩子常見的疑難雜症,透過最淺顯易懂的文字進行剖析與說明,幫助爸爸媽媽們能夠快速找到最貼近生活的狀況劇,接著列舉出解決方法、實際的操作方式及遊戲活動,提供給爸爸媽媽們參考,希望在育兒教養路上伴您帶孩子跨越每個成長的關卡,和孩子建立更加親密融洽的「心」關係!
推薦序—
職能介入,育兒好法寶!
李柏森(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少子化」是目前現在先進國家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這樣的現象不只是直接影響到國家整體人口的下降,也造成教育體系陷入生源不足的窘境,未來更引致整體勞動力下降,或高齡化社會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以上這些問題固然反映了整體社會或國家共同的困境,但對需要生育教養下一代的爸爸媽媽們其實還有更切身更急迫更棘手的問題要處理----小孩怎麼養?小孩怎麼帶?小孩怎麼教?
過去大家庭的年代,為人父母的總有長輩的協助指...
目錄
第一章 ▍安心當爸媽,日常育兒重點一把抓
01.戒尿布與如廁訓練的七大關鍵
02.談夜驚、各年齡層孩子需要睡多久以及如何戒夜奶
03.輕鬆擺脫分離焦慮,培養良好的依附關係
04.面對兩三歲貓狗嫌,五訣竅助您見招拆招
05.孩子吃飯全身髒,碗筷使用教戰守則
06.八策略改善孩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07.面對孩子穿衣服日常好苦惱,四重點開心學
08.如何培養孩子正確坐姿以及挑選適合的桌椅?
第二章 ▍養成孩子好習慣,改變壞習慣
09.孩子老愛摔東西?五策略幫助家長聰明應對
10.孩子生氣就打人、咬人,爸媽該怎麼教?
11.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不再當吼爸吼媽
12.面對孩子耍賴及愛頂嘴,七策略教進心坎裡
13.凡事都說等一下,如何改善孩子拖拖拉拉的情形?
14.孩子沒耐性、不能等待該怎麼辦?
15.連續假期如何讓孩子在家開心玩以及主動收玩具?
16.鼓勵孩子們做家事大有益處
第三章 ▍讓孩子玩得有趣、玩出孩子的好能力
17.五個親子遊戲增進孩子「視覺記憶力」
18.教孩子使用剪刀不再心慌慌
19.四招帶孩子在家就能玩出「空間感」
20.面對孩子常分心,如何訓練專注力?
21.掌內肌力不足會影響寫字,握筆寫字又有哪些重點?
22.網路成癮和手機過度沉迷,教會孩子健康用3C
第四章 ▍譜出孩子人際互動的幸福練習曲
23.從孩子氣質9大向度帶爸媽來一一解析
24.培養孩子社交技巧與健康社交情緒能力
25.面對孩子老愛說謊,五大重點要知道
26.五秘訣教孩子如何打招呼
27.面對孩子常常情緒抓狂的解決六策略
28.面對陌生人如何應對?教懂孩子身體界線
29.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身教最有效
第五章 ▍打造孩子學習力,一同檢視孩子的學習現場
30.托嬰中心怎麼選才安心?四大指標不可輕忽
31.面對開學症候群,不再哭著上學
32.孩子考試粗心、問題多,用什麼態度面對孩子的成績單?
33.孩子零用錢該怎麼給?教育孩子正確金錢觀
34.書籍挑選大有學問,良好閱讀習慣如何養成?
35.四項重點教孩子該如何面對霸凌
36.放寬心讓孩子學獨立有七大重點
第六章 ▍破除家長常有迷思,爸媽請放心
37.左撇子到底改不改?左撇子、右撇子都好
38.孩子口齒不清、發音不標準該如何是好?
39.雙胞胎教養要點,如何讓兩個孩子都能夠適性發展
40.手足吵架,別陷入大讓小的迷思
41.與男孩溝通不得要領?五大重點不可不知
42.破除獨生子女的教養迷思
第一章 ▍安心當爸媽,日常育兒重點一把抓
01.戒尿布與如廁訓練的七大關鍵
02.談夜驚、各年齡層孩子需要睡多久以及如何戒夜奶
03.輕鬆擺脫分離焦慮,培養良好的依附關係
04.面對兩三歲貓狗嫌,五訣竅助您見招拆招
05.孩子吃飯全身髒,碗筷使用教戰守則
06.八策略改善孩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07.面對孩子穿衣服日常好苦惱,四重點開心學
08.如何培養孩子正確坐姿以及挑選適合的桌椅?
第二章 ▍養成孩子好習慣,改變壞習慣
09.孩子老愛摔東西?五策略幫助家長聰明應對
10.孩子生氣就打人、咬人,爸媽該怎麼教?
11.養成孩子自...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