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圖解,看了就懂。
說明配圖表,迅速了解主題,快速抓到重點!
診斷說明、生藥解說、處方選擇、疾病預防一本到位,把枯燥困難的內容簡單圖解化!並融入漢方醫學的歷史及觀念,將之集結成冊。
一本書就能搞懂漢方起源到應用。漢方醫學就是這麼簡單!
◎漢方醫學需藉由『四診』及『証』來判斷該怎麼診治,但『四診』與『証』又是什麼呢?
◎漢方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與肝心脾肺腎的關係是什麼?
◎漢方藥的效用與副作用又有哪些?
◎什麼是四診?八綱又是什麼?
◎漢方醫學講究氣血水平衡,但氣血水又是指什麼呢?
◎藥方不能一起吃!容易生藥過量有礙身體健康!
◎煎劑、丸劑、散劑差在哪?科學中醫跟一般劑型又有何不同?
更多相關疑問,都能在本書中一一找到解答!
●除了漢方醫學專業相關人員,本書亦可用為患者或患者家屬的入門書,看病不用怕聽不懂。
●圖解漢方.生藥原理與基礎運用方法,可讓病人快速理解,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作者簡介:
緒方千秋
日本北里大學東洋醫學總合研究所 漢方鍼灸治療中心 藥劑師
生於日本山形縣。1988年畢業於北里大學藥學部,同年就職於日本sigmax株式會社。1989年進入北里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總合研究所藥劑部任職。期間歷經副主任、主任、科長代理等職位後就任現職。現為漢方生藥認定藥劑師制度講師、日本東洋醫學會會員。北里大學藥學部兼任教員、明治藥科大學非常勤講師。
坂田幸治
日本北里大學東洋醫學總合研究所漢方鍼灸治療中心 藥劑師∕藥學修士
出生於日本熊本縣。1993年畢業於福山大學大學院醫療藥學專攻,後進入北里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總合研究所藥劑部,歷經副主任、主任職位後,就任現職。現任日本東洋醫學會、和漢醫藥學會、日本醫史學會會員。北里大學藥學部兼任教員、明治藥科大學非常勤講師。
譯者簡介:
簡毓棻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
對於事物總是抱持好奇心,喜歡問問題。
熱愛文字,希望藉由文字,將溫度傳遞給更多人。
章節試閱
1-01 漢方醫學及由來
名稱由來
現在的漢方醫學是由古代中國流傳而來。
漢方裡的「漢」據說是指中國古代的「漢」王朝,又一說是指中國的漢民族。中國傳統醫學的三大古典醫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據傳是在漢朝時期完成並系統化的。
漢方醫學的歷史
現在日本的漢方醫學歷史是早在約一千五百年前從朝鮮半島傳入。西元七世紀時,日本派遣許多遣隋使與遣唐使進入中國,使得往後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日漸頻繁,因為這一影響使得日本開始直接與中國學習醫學。直到日本的室町時代(1336∼1573年)起,日本開始研發屬出於自己的醫學體系。
當時代邁入江戶時代(1603∼1867年),即使幕府施行鎖國政策,卻仍與荷蘭頻繁交流,當時的人們能從長崎出國學習荷蘭醫學。
由於當時將荷蘭的文字表記為「阿蘭陀」,因此將荷蘭醫學稱為「蘭方」。相較於此,人們便將之前的主流醫學稱為「漢方」,藉此與「蘭方」區隔。
到了明治時代(1868∼1911年),歐洲各國的學問與知識相繼傳入日本,此時,醫學領域則轉為以德國醫學為主流。
明治十六年(1884年),政府正式施行「只稱學習德國醫學的人為醫師」的法律。雖然至此可以清楚看見漢方醫學的衰退軌跡,但由於和田啟十郎與其門人湯本求真強力主張漢方醫學的用處,因而逐漸改變人們對漢方醫學的看法。
後世不但研發醫療用漢方濃縮製劑,也努力讓臨床的漢方醫學能適用國家醫療保險給付,使得漢方醫學獲得推廣。時至今日,日本無論是醫學或是藥學教育,能學習漢方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1-02漢方醫學與東洋醫學
日本的東洋醫學
對於日本人來說,比起漢方醫學,或許有人會覺得「東洋醫學」聽起來比較熟悉。
「東洋醫學」這個名稱出現於明治時代後期。原本是用來區隔歐洲的西洋與亞洲的東洋的詞彙。
中國位於東洋,因此將歐洲的醫學稱為西洋醫學,而漢方醫學則稱為東洋醫學。也就是說,在日本,「東洋醫學」與「漢方醫學」都是指中國傳統醫學。因此,無論是「東洋醫學」還是「漢方醫學」,都是日本發明的詞彙。
以世界規模來看「東洋醫學」時的範圍
日本的東洋醫學是指漢方醫學,然而,如果是以全球觀點來看東洋,有時東洋醫學則是指亞洲圈所施行的所有傳統醫學。
其他的觀點還有,以中國的立場來看,日本是東洋;而從越南看中南半島也是東洋。總的來說,只要是位於自己國家東側海洋的國家都稱為東洋,要特別留意這點。
在亞洲圈所有的醫學中,中國有中醫學、韓國有韓醫學。中醫學、韓醫學、漢方醫學皆起源於中國,然後再與各個地域與環境、文化相結合後,各自發展成各區域獨自的醫學。
在印度則有「通往長壽的智慧」之稱的「阿育吠陀醫學」,自古延續至今,現在仍受後人重視。西藏醫學(蒙古醫學)則是喇嘛教僧侶學習與施行的醫學,其深受印度醫學與中國醫學的影響。
但是,外科醫學並不發達。現今已發展成為一門不限於喇嘛教僧侶也能學習的醫學。
阿拉伯伊斯蘭醫學是以希臘羅馬的古代醫學為基礎,後受埃及醫學與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的影響,在伊斯蘭文化下發展成為體系化的醫學(伊拉克、孟加拉)。
1-03漢方醫學的特徵
以身心一如應對的漢方醫學
漢方醫學的最大特徵就是認為人與自然是一體的,稱之為生體觀。而且,漢方醫學的核心理念是認為人體的各個組織是互相影響的,並認為心理與身體是所謂的「身心一如」,也就是一體的,心理的紊亂會顯現於身體上。
因此,只要改善了心理,身體病痛也能恢復。也就是說,調整心理與身體的平衡,提高自癒力,就是漢方醫學的治療基礎。
漢方醫學與西洋醫學的差異
一般來說,去醫院接受的都是西洋醫學的治療法。西洋醫學具有科學的特性。一旦罹患疾病,西洋醫學會分析原因,藉由藥劑或手術去除病灶。
而漢方醫學則不單察看致病原因,更進一步會從身心兩方來做綜合性診斷,讓病患取回身心平衡,維持人體健康。
因此,漢方醫學不像西洋醫學,對不同的人都只使用絕對性的治療方法,而是依據每個人相異的身心狀態,各別找出適合該病患的治療法,這點是西洋醫學與東洋醫學最大的異處。
舉例來說,面對高血壓患者,西洋醫學會先測量患者的血壓,然後開立降血壓藥物給患者服用,並督促患者要過正確生活。然而,漢方醫學之所以要求患者過正確的生活是基於養生,著眼點在於消除導致高血壓的根本原因。
因此,如果該病患是因緊張興奮而導致血壓升高,就會開立能安定神經的藥物給患者,但若患者是因為更年期障礙而導致高血壓,漢方醫師則會選用與婦科相關的漢方藥物。
面對食慾不振的患者,西洋醫學通常會對患者做胃部攝影,精確檢查可能有異常的部位,如果攝影結果沒有呈現異常,就不會將該病患視為治療對象。
另一方面,漢方醫學在面對同樣的患者時,會詢問患者是否因為壓力而導致食慾不振。
漢方醫學重視的是患者的主訴症狀,並由自覺症狀來開立處方。
另外,治療時不會只憑消化器官的症狀就決定治療方針,而是會從患者的身心靈來考量。
1-04漢方醫學中所說的健康
健康是指,身體能因應環境而變化的狀態
漢方醫學和西洋醫學對健康的看法大相逕庭。西洋醫學的認知是必須經由檢查得到正常值,也就是能恆常保持某個數值才算健康。
另一方面,漢方醫學則認為,身體要能因應環境變化才是健康。人的身心靈經常受到飲食、季節與人際關係等外界影響,也會受年齡增長、身體勞累與壓力的內在影響。
也就是說,只要有能應對內外環境影響的治癒力,就能維持健康。因此,漢方醫學將人體無法因應以上變化,導致心理或身體狀態崩潰所出現諸多異常症狀的狀態稱為疾病(病氣)。
為了維持健康,就要恢復失去平衡的身心,此時需要提升自然治癒力並增進體力。
漢方醫學將這裡所說的抵抗力與自然治癒力稱之為「正氣」;給予人體不好影響的力量稱為「邪氣」,也就是疾病的原因。漢方醫學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正氣遭遇邪氣攻擊,致使身體各處失去衡。
另外,漢方醫學還有個重要的概念叫做「未病」。未病是指,尚未罹病前的半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這個說法是基於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也就是把重點放在人尚未生病前,維持自然治癒力,提升體力,以防止疾病產生。
陰陽論
認為人與自然是緊密不分的生體觀,基本概念是「萬物如太陽與月亮般,可以區分為兩種相互對立的性質」,此即「陰陽論」,當陰陽能維持平衡狀態,就是漢方醫學所說的健康。舉例來說,人的睡眠屬於陰,起而活動則屬於陽。
1-05漢方醫學的適用範圍
使用漢方醫學的時機
即使健康檢查結果毫無異常,只要身體感到有不適症狀(自覺症狀),漢方醫學都可醫治。
另外,潮熱或是焦躁不安等這種在西洋醫學中認定為原因不明的不定愁訴症,漢方醫學也能不靠西藥取得治療效果。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是過敏等疾病,醫師必須長期管理患者狀態時,漢方醫學還能協助病患改善生活品質。
漢方醫學將身體與心理視為一體,所以心理的問題會呈現在身體的不適上,此時首要穩定患者的精神層面,如此,將能期待有助改善患者身體的不適。
運用漢方醫學與西洋醫學各自的長處
然而,也有不適用漢方治療的情況。若遇到非常緊急的疾病、大量出血、需要手術介入的情況,仍應以西洋醫學為優先。
舉例來說,雖然漢方醫學能幫助人們預防感冒,但實際上,當人因感冒發高燒到39度,喉嚨腫且發不出聲音,有時直接使用西洋醫學會比較好。
所以,應好好理解西洋醫學與漢方醫學各自的特徵,依據不同情況加以選擇使用,有時也可兩者並用。
可以說,依照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選擇適合的醫療方式,對於維持健康非常重要。
統合醫療是指,以西洋醫學為前提,再結合上替代療法及傳統醫學,以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的醫療方式。我相信,未來是統合醫療會越來越發達的時代。
專欄 鑑真和尚帶來的漢方藥
漢方醫學是以誕生於中國的中國傳統醫學為基礎,隨後在日本獨自發展而成的醫學,而這些中國傳統醫學的相關知識是經由當時的遣隋使及遣唐使帶回日本,或者是經由朝鮮傳入的。
八世紀時,鑑真和尚從中國唐朝來到日本,他精通醫學,將唐朝的醫學與草藥知識帶進了日本。當初,鑑真和尚來到日本時已經近乎全盲,但是卻能以嗅覺分辨藥物。據說,鑑真和尚後來在唐昭提寺的庭院中栽種了一座藥草花園,並將漢方藥草與香料的調和技術傳入日本。
據說,現在收藏了許多聖武天皇物品的京都東大寺的正倉院裡,栽種有許多的藥草植物。
2-01 掌握症狀「證」的流程
漢方醫學對症狀,即「證」的掌握方法
不像西洋醫學是依賴機器做檢查,漢方醫師會依據五感對病患進行診療。醫師們會透過觀察患者的外表(望診)、碰觸患者的身體(切診)、聆聽患者發出的聲音與味道(聞診)、詢問患者的自覺症狀、生活習慣與體質等資訊(問診)而得到五感的訊息。這種獨特、重視五感的診療方法稱為四診,並以四診所取得的資訊來全方位掌握患者在漢方醫學意義上的症狀(證),決定治療方針(開立何種漢方藥方劑)。
漢方醫學的生體觀
一般西洋醫學是從生理觀與病理觀來診斷。生理觀是指確認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態,病理觀則是確認身體各系統是否出現混亂,再從兩者的結果來決定治療方針。漢方醫學也同樣有生理觀與病理觀,除了有別於西洋醫學的獨特診療方法,基本上學問體系構成與西洋醫學幾乎相同。
人類由食物取得身體所需營養,透過呼吸獲得空氣中的氧氣,並使之循環全身,維持生命。漢方醫學將食物稱為「水穀」、將營養稱為「水穀的精微」、將氧氣稱為「清氣」,以上這些經由名為「五臟六腑」的臟器產生出「氣」「血」「水」這就是漢方醫學獨有的生體觀。
掌握「證」的流程
身體所產生的症狀,在漢方醫學中稱為「證」,為了判斷「證」,必須調查究竟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因為何種原因而產生不適。此時,醫師會使用漢方醫學的各種判斷方法,從各種角度來找出「證」。例如,「想要登上富士山,有許多條道路,無論從靜岡縣或是從山梨縣進入都能爬到山頂」般,找到患者「證」的方法也不單只有一種。
2-02 四診
掌握「證」的方法……四診
四診是依據人類與生俱來的五感所做的診療方法,有問診、望診、聞診、切診四種。
診療時,醫師透過四診,可全方位地判斷狀況,掌握患者的「證」,然後決定治療方針。
問診是詢問患者本身觀察自己身體狀態與症狀的診療方法。望診是觀察患者的表情、走路方式、臉色、肌膚顏色與滋潤度的診療方法,其中也包含觀察舌頭的狀態。
聞診則是仔細聽患者的呼吸與聲音,判斷患者是否有體臭或是口臭的診療方法。
切診是透過接觸患者身體來察知患者狀態的診療方法,具體的方法有脈診與腹診。其中,腹診是日本在江戶時代發展出來的獨特診療方法。
有時問診會請患者在問診單上作答,或是由醫師或是藥劑師詢問患者的狀況。但大多數看診時,這兩種方式都會使用。
漢方醫學相當重視患者的自覺症狀,所以問診非常重要。看診前,醫師會先察看問診單,大致掌握患者的「證」。
然而,如果只以這個問診單當做判斷依據是有欠周全的,實際上,醫師還要透過視覺、嗅覺、聽覺等對患者進行診療,才能比較全面性地掌握「證」。但是,如果要再進一步確定,就要進行問診與切診,至此才終於能決定最後的「證」。舉例來說,望診時,醫師會觀察病患的舌頭狀態,如果舌頭肥大,表示身體有水分停滯。
另外,切診時,如果發現患者的脈象是浮脈,則表示身體有熱,患者可能正處於感冒初期(浮脈是手指輕搭手腕的撓關節就能感受到跳動的狀態)。也就是說,如同見微知著般,藉由察知身體某部分異常。就能掌握全身症狀。
2-03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同病異治
漢方醫學中,醫師即使面對同樣的症狀,也會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來治療,這稱為同病異治。以濕疹患者來舉例,有人特別容易在冬天時下巴兩側皮膚乾燥,濕疹極度惡化,也有人月經前,額頭部位的濕疹就更加惡化。
同樣是濕疹惡化,原因卻有皮膚乾燥或月經來臨前這兩種,對此所需使用的治療方法、漢方藥方劑也會不同。想要改善皮膚乾燥,使皮膚重回滋潤狀況,就要使用當歸飲子;要改善月經狀況,則需要改善血流狀況,此時可使用桂枝茯苓丸。也就是說,即使是同樣症狀,也要依據患者的實際狀況,找出致病原因,再施以合適的治療方式。
異病同治
上一段說明了何謂同病異治,然而,漢方醫學也有所謂的異病同治。舉例來說,因為身體受寒而引起的頭痛或嘔吐,一般會使用吳茱萸湯這帖漢方藥。或許頭痛跟嘔吐表面上看來是不同症狀,但有時造成頭痛跟嘔吐的原因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身體受寒而引起頭痛,或是身體受寒而引起嘔吐都是由於身體受寒而引起的不同症狀。像這樣的狀況,只要好好活用問診單就能推測出致病原因。
身體受寒,在漢方醫學上的證是「寒證」,因此治療時重點要放在暖和身體上。像這樣,藉由從根本上治療疾病,即使身體出現多種複雜症狀,也能同時治療。
即使是相同的病狀,每個人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漢方醫學中,醫師必須仔細應對每位患者,藉由四診,判斷出綜合性的「證」。這是漢方醫學重視的。
1-01 漢方醫學及由來
名稱由來
現在的漢方醫學是由古代中國流傳而來。
漢方裡的「漢」據說是指中國古代的「漢」王朝,又一說是指中國的漢民族。中國傳統醫學的三大古典醫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據傳是在漢朝時期完成並系統化的。
漢方醫學的歷史
現在日本的漢方醫學歷史是早在約一千五百年前從朝鮮半島傳入。西元七世紀時,日本派遣許多遣隋使與遣唐使進入中國,使得往後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日漸頻繁,因為這一影響使得日本開始直接與中國學習醫學。直到日本的室町時代(1336∼1573年)起,日本開始研發屬出於自...
作者序
筆者從事漢方醫學的藥物治療,今年總算進入第三十年。最初,我所受的藥學教育中,在漢方醫學方面頗有不足,學生時代幾乎沒有機會好好學習。直到我進入日本北里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後,為了學習前輩們的知識與技術,每日精心鑽研。不知不覺中,也成了能指導後輩的人。
在這期間,我曾回首自己進入漢方醫學這一行的契機。我自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華道(花道)、茶道,可以說,童年時期都浸淫在日本傳統技藝的環境下。
漢方醫學是日本的傳統醫學,診斷患者病症的方法與選擇漢方藥的方法並不僅限於單一一種。即使是相同症狀,依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以及患病期間長短所選擇的藥方也各不相同,因而需要深入理解的要因非常多。因此,這本書期望以筆者曾在學習與教育的不同立場所得到的經驗,為各位讀者盡力解說關於我對漢方醫學的獨特思考。
漢方醫學是日本的傳統醫學,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醫療體系。我之所以能每日維持健康生活,是因為將漢方醫學的知識融入於生活,我對此相當自豪。另外,身為一名藥劑師,本書中也收錄了許多關於漢方藥的藥材,也就是生藥的資訊。請各位務必活用本書的各種資訊,如果能因此擁有健康生活,我將感到無比榮幸。
最後,本書得以編纂成書,要感謝各方人士的協助。株式會
社Beecom的拓植先生、負責插畫的沖元先生,謝謝你們不厭其煩
地與我開會,還有向我提案的株式會社JIHO的輿水先生,由衷感
謝各位。
緒方千秋
筆者從事漢方醫學的藥物治療,今年總算進入第三十年。最初,我所受的藥學教育中,在漢方醫學方面頗有不足,學生時代幾乎沒有機會好好學習。直到我進入日本北里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後,為了學習前輩們的知識與技術,每日精心鑽研。不知不覺中,也成了能指導後輩的人。
在這期間,我曾回首自己進入漢方醫學這一行的契機。我自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華道(花道)、茶道,可以說,童年時期都浸淫在日本傳統技藝的環境下。
漢方醫學是日本的傳統醫學,診斷患者病症的方法與選擇漢方藥的方法並不僅限於單一一種。即使是相同症狀,依據每個...
目錄
Introduction 歡迎來到漢方醫學的世界
第1章 漢方醫學
1-01 漢方醫學及由來
1-02 漢方醫學與東洋醫學
1-03 漢方醫學的特徵
1-04 漢方醫學中所說的健康
1-05 漢方醫學的適用範圍
專欄 鑑真和尚帶來的漢方藥
第2章 漢方醫學的症狀與診斷
2-01 掌握症狀「證」的流程
2-02 四診
2-03 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2-04 問診
2-05 望診
2-06 聞診
2-07 切診與脈診
2-08 氣血水
2-09 氣的失調
2-10 血的失調
2-11 水的失調
2-12 漢方醫學看疾病的成因
2-13 五行說
2-14 陰陽論
2-15 八綱
專欄 日本發展出的腹診
第3章 漢方藥的基本
3-01 何謂漢方藥
3-02 漢方藥的劑型
3-03 漢方藥的取得方式
3-04 煎劑與濃縮科學中藥
3-05 漢方藥的服用方法
3-06 漢方藥的藥效發生時間
3-07 安全性
專欄 藉由各種組合而改變內容的漢方藥
第4章 生藥
4-01 何謂生藥
4-02 生藥的發現
4-03 三品分類
4-04 性味
4-05 生產與流通
4-06 產地
4-07 日本藥局方
4-08 成分與安全性
4-09 生藥名稱的由來①
4-10 生藥名稱的由來②
專欄 生藥產地巡禮
第5章 學習養生、漢方醫學的知識
5-01 養生
5-02 漢方醫學中的飲食
5-03 本草與藥膳
5-04 飲食相關概念
5-05 藥膳的實踐①
5-06 藥膳的實踐②
專欄 生活周遭的生藥食材
第6章 從症狀別來看漢方醫學
6-01 虛證與實證
6-02 感冒
6-03 胃炎
6-04 失眠症
6-05 暈眩
6-06 過敏性皮膚炎
6-07 肥胖
6-08 糖尿病
6-09 唇口與肌膚的問題
6-10 更年期障礙
6-11 貧血
6-12 頭痛
6-13 月經異常
6-14 疲勞感
6-15 便祕
6-16 虛冷症
6-17 肩頸僵硬
專欄 腳氣戰爭
第7章 服用漢方藥時的注意事項
7-01 關於漢方藥的副作用
7-02 漢方藥的香氣與味道
7-03 漢方藥與西藥的併用
7-04 漢方藥間的合併使用
7-05 由食品與漢方藥構成的生藥
7-06 幼兒服用漢方藥時
7-07 高齡者服用漢方藥時
7-08 孕婦服用漢方藥時
專欄 在日本學習漢方須知
附錄1 代表性生藥一覽表
附錄2 代表性漢方藥一覽表
後記
索引
Introduction 歡迎來到漢方醫學的世界
第1章 漢方醫學
1-01 漢方醫學及由來
1-02 漢方醫學與東洋醫學
1-03 漢方醫學的特徵
1-04 漢方醫學中所說的健康
1-05 漢方醫學的適用範圍
專欄 鑑真和尚帶來的漢方藥
第2章 漢方醫學的症狀與診斷
2-01 掌握症狀「證」的流程
2-02 四診
2-03 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2-04 問診
2-05 望診
2-06 聞診
2-07 切診與脈診
2-08 氣血水
2-09 氣的失調
2-10 血的失調
2-11 水的失調
2-12 漢方醫學看疾病的成因
2-13 五行說
2-14 陰陽論
2-15 八綱
專欄 日本發展...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