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區塊鏈權威,寫給門外漢的區塊鏈完全指南!
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大部分的人都還搞不清楚的時候,區塊鏈已經改變我們的世界!
一場革命正在席捲全球,但卻很少人可以理解它。本書解釋區塊鏈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你將發現區塊鏈不僅是金融界和會計業的事,它還跟健康醫療系統、房地產市場,甚至與你如何投票有關。始自科技的變革,將引發一場影響全面的革命!
區塊鏈的雛型來自NASA發展出來的賽局理論,最早被毒販拿來當作洗錢招數,接著因一些企業家為了提升貧窮者的財務狀況而加速發展,接著是大型企業為了省下數十億美元成本的利益誘因而紛紛投身研究,現在區塊鏈已經標示著一個金融去中心化、更寬容的法律,以及對消費者提供更低廉價格的全新世界。簡而言之,它已經且正在全面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書中,麻省理工學院及牛津大學頂尖的未來學者大衛.史瑞爾(David L. Shrier)將為我們深入淺出解釋:
■區塊鏈的歷史:它神祕的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以及它的源起,和2008年金融危機有關的社會經濟背景。
■區塊鏈如何運作:以淺明易懂的方式說明其核心技術、如何加密與傳輸。
■區塊鏈的應用與潛力:包括對我們的工作、產業和社會的全面影響。
區塊鏈將會以徹底且深刻的方式改變我們的世界,本書針對一般大眾讀者所寫,並包含圖解和重點須知、重點回顧,加深讀者學習,對於想要了解下一波科技革命的人,這是一本重要的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大衛.史瑞爾(David L. Shrier)
未來學家以及全球公認的金融創新權威,他出版多本有關區塊鏈、金融科技、網路安全的書籍。目前任職的學術單位包括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副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講師,創設並主持牛津大學網路課程「牛津區塊鏈技術」,以革命性方式加速區塊鏈在分散式數位環境的發展。
譯者簡介:
鍾玉玨
臺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跑出全世界的人》、《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我的人生:柯林頓傳》、《活出歷史:希拉蕊回憶錄》等(以上為合譯);《如何縮時工作》、《從Q到Q+:精準提問打破偏見僵局》、《發掘你的微細領導力》、《用心休息》、《隱形牢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大衛是長期鑽研金融科技的專家,本書讓一般企業高管能輕鬆了解什麼是區塊鏈。他也預告了一些讓人興奮的可能發展,有朝一日這些可能性也許能創造數兆美元的產業。 ──克里斯.拉森(Chris Larsen),瑞波公司創辦人
任何一位想要了解區塊鏈這個破壞性創新技術的人,本書是必讀之作。它針對忙碌的高階主管與公職人員而寫,這些人清楚自己應該了解區塊鏈的技術及其應用,但苦於無法撥出時間透徹認識它……本書花不了你多少時間,從紐約飛往百慕達約三個半小時的航程絕對讀得完。幹得好,大衛。──愛德華.大衛.伯特(Edward David Burt),百慕達總理與國會議員
大衛讓區塊鏈變得鮮活有趣,讓讀者深入了解它的用途,改善作業的透明度與效能。我深思該如何管理並優化一千一百億美元的投資組合時,我發現本書幫助很大。 ──蘭迪.布朗(Randy Brown),永明金融集團投資長
區塊鏈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承諾重新定義信任,以及創造最佳治理系統,以利邁向數據經濟打造的美麗新世界,這是突破性的承諾。分散式帳本的功能是加強我們作為公民以及客戶的身分。大衛.史瑞爾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區隔哪些是資訊哪些是噪音……是決策者、監管單位、企業領導人可參考的一本完整而可靠的指南,能協助他們在一片喧囂聲中做出明智的決定。 ──伊娃.凱利(Eva Kaili),歐洲議會議員兼科技未來委員會主席
區塊鏈可以改造一切,從金融服務、貨幣、付款的作業方式、保險與醫療記錄,乃至政府、執法等等。史瑞爾清楚說明區塊鏈在各種日常活動與商業行為中具備改寫現況、讓現況脫胎換骨的影響力。本書對於未來提供卓越而富遠見的觀點。──海梅.貝穆德斯(Jaime Bermudez),哥倫比亞前外長,現為拉札德(MBA Lazard)投行的管理合夥人
名人推薦:大衛是長期鑽研金融科技的專家,本書讓一般企業高管能輕鬆了解什麼是區塊鏈。他也預告了一些讓人興奮的可能發展,有朝一日這些可能性也許能創造數兆美元的產業。 ──克里斯.拉森(Chris Larsen),瑞波公司創辦人
任何一位想要了解區塊鏈這個破壞性創新技術的人,本書是必讀之作。它針對忙碌的高階主管與公職人員而寫,這些人清楚自己應該了解區塊鏈的技術及其應用,但苦於無法撥出時間透徹認識它……本書花不了你多少時間,從紐約飛往百慕達約三個半小時的航程絕對讀得完。幹得好,大衛。──愛德華.大衛.伯特(Edward Da...
章節試閱
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Blockchain)、加密(Crypto)。近來,你連番被區塊鏈革命的訊息轟炸,一分鐘也不稍停。比特幣從沒沒無聞,現在成了被全球嘲諷、憎恨、推崇、承認的對象。區塊鏈被譽為解決世上所有問題的解方,也被嘲笑為不過是美化Excel報表的工具,甚至慘被詆毀,稱它是精心設計的騙局。當然這些都無法回答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區塊鏈技術?為何大家對它趨之若鶩?
從區塊鏈老手到最近才對區塊鏈好奇的人,大家之所以改而擁抱區塊鏈技術,主要是愈來愈憂心跨國公司大權在握,侵犯自由與隱私,造成政治不穩定與不平等。區塊鏈技術「恐」(could)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對諸多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這些問題係現有權力結構使然,包括貨幣、軟體,乃至政府等結構。
這裡的關鍵詞是「恐」。有很多工作待處理。
雖然比特幣一開始是為了貨幣革命,但是經過十年實驗下來,突顯這並非革命,其實是進化,而且可能是緩慢、斷斷續續的演化過程。
革命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團亂,也會破壞現狀。不幸地,我們對革命有這種預設偏見。改變讓人不安,對多數人而言,還會造成極大不便。回顧歷史,革命係因萬不得已才發生,社會已用盡了所有選擇,緊張態勢升高到臨界點。有些人主張,我們的社會已逼近這個引爆點;有些人認為,還遙遙無期。對我們這些站在第一線的人而言,感覺是一場革命,但對於站得遠遠觀察的人而言,可能更像進化。
區塊鏈技術結合其他創新技術,係對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等壓力,做出的進化式回應。比特幣在二○○八年金融危機中誕生一點也不足為奇,該幣是直接回應中央銀行與量化寬鬆造成的威脅。隨著更多更新的威脅,世界會繼續進化與調適。現有的系統與制度不足以解決各種新問題。我們還在建立相關新系統的初期階段,打造新型平台、產品與服務所需的大多數基建都還未問世。
更重要的是,建置區塊鏈所需的意識形態與心理框架,尚未能以大多數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加以普及化與社會化。我們現有世界架構造成的問題才開始浮現,因為我們才開始慢慢理解過去二十年來,網際網路問世後,我們所做的一系列選擇,如何讓我們受困於一條無法永續發展的道路,並對人類的未來深感不安。
你聽到關於區塊鏈的許多對話,以及本書詳述的諸多內容,其實都不是關於技術面。反之,針對區塊鏈的分析多半聚焦於想像這種新技術未來有哪些可能性,以及想像作為人類,會出現哪些思考、組織,與他人互動的新方式。還有,別忘了與機器的互動方式(也許機器人會成為我們未來的主人呢)。區塊鏈可重新定義技術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創造一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工具,以利保護隱私、主權、用戶的選擇權等等,同時提高連線程度、效率與數據存取。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領域,但頗具挑戰性,無法靠一家公司(或技術)獨力完成。
雖然網際網路催生了一波新經濟活動,也帶出嶄新的人類互動與連結模式,但網路也點出讓一小群人霸占廣袤數位領域的危險性。區塊鏈技術的一部分動力出自大家希望改變這個嶄新數位的權力結構,盡量避免由某個實體(不管是公司或政府)控制這個攸關世界成長與進化的載體。
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裡,守門人有十足的動機把我們排除在外。現在是年輕人的「文藝復興」,是傳統上被社會排擠人士的文藝復興,是堅持和別人完全不一樣異類的文藝復興。守門人雖然意識到,他們必須讓新現象發生,因為這是世界自然演化的過程,但是他們會對抗它,因為這會威脅他們的地位,然後他們會嘗試收編它。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我們如何讓改變成真,而不會沖淡我們一開始的理想與原則,以及我們對未來的信心?將來不該是過去的翻版。我擔心,今天「區塊鏈」的諸多應用不過是在既有架構上錦上添花,亦即只是些花拳繡腿的創新,對現狀不會造成實質改變。我們必須打破藩籬與孤島心態──技術、社會、政治、經濟障礙,讓我們渴望的未來成為可能。我們必須仰賴科學、數學、設計和理性,搭建橋樑、撰寫故事、建立緩衝區,順利從今天的世界轉型到我們覺得應該存在的未來。
當我們從現在邁向未來時,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出一系列選擇,包括選擇接受/拒絕什麼,選擇認為可能/不可能的事。希望那些激發過去維持十年創新的想法(首先是比特幣,然後進化至區塊鏈)能夠催化出一系列前所未見的新選項,打造一個新世界,在這世界裡,我們人類可以自主選擇、同意與行動。
我在麻省裡工學院唸研究所時,開始和本書作者大衛.史瑞爾合作。他當時在媒體實驗室,我則在史隆管理學院。我還在摸索自己的人生旅程,老問自己「為什麼」時,我會定期出現在大衛的辦公室,要求他應該開課教導學生認識什麼是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貨幣史、比特幣原理,以及世界各地創業家如何利用這技術,設法解決各式各樣問題,創造各種機會。
本書、大衛、我本人,加上其他人,過去多年來的努力與合作,無非是為了讓有關區塊鏈的學習能夠跨學科,同時能夠更上一層樓,從「怎麼做」的工具書(實用的技術性對話),進化到為什麼的層次,這才能夠激勵大家的熱情與想法。
所以,為什麼是區塊鏈技術?
請繼續讀下去,答案就在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五大洲,除了南極之外,每一洲都在進行一場革命。該革命並非由覬覦罌粟田這個「金礦」的武裝叛亂分子主導。也不是由一小群矽谷菁英指揮,他們深信在矽谷大街「沙丘路」(Sand Hill Road)十五分鐘車程之外,要創造資產價值猶如天方夜譚。也不受政府後勤部門老派作風的官僚掌控。亦非跨國民生消費品公司推出的吸睛新品(號稱可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讓臀部甩掉好幾磅肥肉)。上述這些團體都想控制、擁有、影響或善用這股革命性力量,但沒有一個可以獨占方向盤,獨力掌控這輛狂飆於午夜創新高速公路上的氮氣拉力賽車。
毋庸置疑,本書的主題圍繞區塊鏈打轉。區塊鏈誕生於一個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這個低調隱匿的機構專門研究名為拜占庭共識(Byzantine consensus)的賽局理論(博奕理論);擁護區塊鏈的支持者包括毒販、想辦法把不義之財漂白的罪犯,以及對於建制派各種言而無信的承諾感到失望的自由至上主義信徒(libertarians);希望改善窮人融貸途徑的實業家加速了區塊鏈的發展;企業巨擘被區塊鏈可望省下數十億美元成本的潛力所吸引,出資挹注區塊鏈研發;區塊鏈預告弱勢族群可享的金融普惠與法律普惠(legal inclusion)的新時代即將來臨,而消費大眾亦可受益於更低廉的產品與服務,但恐讓世界各地執法專業人士更為焦慮。
區塊鏈受到熱議,炒作一波接著一波,已至如火如荼的程度,相關現象沒有最荒誕,只有更荒誕。例如有次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招待會上,我發現一個廣為人知的詐騙高手,熱情地擁抱一位名聲赫赫的區塊鏈執行長。一群有抱負有野心的高管開發的加密貨幣,追捧者竟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瘋子。擅於諧仿的山寨高手,開發了成功的代幣系統(好吧,一個具備非同質交換價值的系統),天馬行空幻想著與炒蒜扯上關係。全球先進政府以及重要的非政府組織,積極打擊貪腐、浪費、詐欺,靠的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金融科技,以及記錄保存系統。
本書一開始將探討區塊鏈的歷史,介紹它可能的祖師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搞不好連這名字都是假的。區塊鏈的誕生是因應二○○八年金融風暴,及其後續的經濟與社會危機。由於大家已不再信任傳統的金融系統,讓第一個蔚為流行的區塊鏈產物──比特幣,有了受眾。我們也會檢視以太坊(Ethereum)和瑞波幣(Ripple)等其他區塊鏈產物,隨後是怎麼進展的。本書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驅動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包括靠哈希算法進行加密的技術(cryptographic hashes)以及網路理論,所有這些知識都是從一般讀者的角度出發,希望能讓大家對於區塊鏈的運作原理有足夠的認識,進而評賞區塊鏈可能的應用與發展。
我們將探討在區塊鏈達人之中,具備強烈意識形態的人士(ideologues)與技術官僚之間有哪些理念上的分歧。其實讓這些精通區塊鏈的達人爭論不休的是,到底貨幣該不該由政府、企業或一群匿名的個體掌控。本書也會探討區塊鏈本身固有的一些道德問題。亦會探討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如何將區塊鏈大規模應用於社會理念,包括在法治低落的國家保護智慧財產權,乃至野心勃勃提供地球上每一個人一個數位身分。有了非對稱權力中心,新版軍備競賽陸續浮出檯面;在現實政治(realpolitik)舞台,冰島小歸小,但實力不容小覷,就算和俄羅斯相比,也在伯仲之間。
區塊鏈目前面臨了一些挑戰,未來還會迎戰更多。近在眼前的關鍵難題包括規模化(scaling,區塊鏈的規模化進行得並不順利)、運算能力、速度(區塊鏈相當耗電,也占用大量的電腦週期,因此速度相對慢),而區塊鏈的管理人是分散在各地的個體。長遠而言,有些問題是因為比特幣的完整性(integrity)主要被位於中國大陸的六七家公司所控制,這和比特幣的精神相悖,畢竟比特幣是一種不被少數節點控制的貨幣。更多類似瑞波的「企業」區塊鏈,可能會受到政府施壓,要求導入所謂的「後門」,讓政府可以監看由這些企業負責維護與管理的網路,並取得網路上流動的數據。量子運算等新興技術可能打破區塊鏈賴以建立的加密技術。區塊鏈結合人工智慧,大大打亂了金融服務業的就業,也許多達三○至五○%現有銀行員工可能變成冗員。簡言之,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給社會以及道德倫理都造成了深刻影響。呼籲「負責任的創新」應運而生;例如,應用某個新技術卻造成大量人口失業,我們還該採用這個技術嗎?
當你發明了一種不可篡改的數據記錄方式時(如區塊鏈),另一個微妙的問題也會跟著出現:如果數據品質不好怎麼辦?萬一數據進入帳本(區塊鏈)前就被破壞了怎麼辦?或是如果有人故意將糟糕的數據混入不錯的記錄保存系統怎麼辦?現在你有了一筆刪不了的錯誤。假設這個數據保存系統係用來管理某國的公民身分,或是記錄誰擁有了什麼資產,那麼這類無形的數據毀損(data corruption)造成的具體衝擊很快會顯現出來。
監管機構正在傷腦筋如何管理這波激進的運動。無疑地,該運動的支持者奉技術至上的意識形態(techno-fetishism),迷信程度已超越單純地以技術為尊。一些國家,如南韓,已採取行動,對許多有趣的區塊鏈應用加以設限。但其他國家,如瑞士與新加坡,敞開大門歡迎。美國聯邦政府反應謹慎,至於各州反應不一,如懷俄明州、蒙大拿等放寬了規定,提供更友善的環境。反觀美國金融之都紐約卻頒布了不利創新的虛擬貨幣牌照(BitLicense)制度,與上述幾州形成鮮明對比。歐洲樂得填補紐約逼不得已讓出的空檔,歐盟議會針對區塊鏈提出新的法規,希望刺激創新,並成立歐盟區塊鏈觀察站與論壇,加快試行步調。
一個奇怪的趨勢正在成形。勇於創新的新創公司,獲得資金挹注的典型方式是找到金主,而金主多半是群聚在北加州某條街上的幾家創投公司,從第一家到最後一家總長度也不過短短幾英里。而今新創公司融資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完成民主化(democratized),程度之高是探索時代(又名海權時代,十五-十七世紀)阿姆斯特丹冒出大量咖啡廳之後首見。全新的融資載具(financing vehicles)紛紛冒出頭,統稱為「初次代幣發行」(ICO),靠眾籌(crowd capital)理論為支撐砥柱,而眾籌管道則是Telegram與Instagram等社群平台。在有些國家,這些募資活動統稱為「證券發行」(securities offerings),相關的規定、通報、投資人保護等,都與較傳統、受到更多監管規範的金融工具(如股票或債券發行等)類似。但在其他國家,或許看到了創造全新經濟價值的機會,增加稅收之餘不至對所在國的社會與環境造成負面衝擊,所以選擇了較寬鬆的監管方式。還有一些國家乾脆創造一個新的資產類別,名為「證券型代幣」(securities tokens)。有關這個衍生的風險,我們稍後將會細論。
同一時間,實業家也建立懷抱雄心的新平台,試圖改變我們在地球以及地球以外環境的工作、生活、娛樂方式。(的確,有數款「太空貨幣」正在研發中)。幾個大家想像不到的地方,諸如波多黎各的聖胡安、愛沙尼亞的塔林(Tallinn)、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等,匯聚了數位相連、網路互聯的先驅,試圖改寫大家與企業、社會相連的方式。
現在就加入我們的行列,踏上分散式帳本的野生叢林之旅……
(摘自前言、緒論)
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Blockchain)、加密(Crypto)。近來,你連番被區塊鏈革命的訊息轟炸,一分鐘也不稍停。比特幣從沒沒無聞,現在成了被全球嘲諷、憎恨、推崇、承認的對象。區塊鏈被譽為解決世上所有問題的解方,也被嘲笑為不過是美化Excel報表的工具,甚至慘被詆毀,稱它是精心設計的騙局。當然這些都無法回答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區塊鏈技術?為何大家對它趨之若鶩?
從區塊鏈老手到最近才對區塊鏈好奇的人,大家之所以改而擁抱區塊鏈技術,主要是愈來愈憂心跨國公司大權在握,侵犯自由與隱私,造成政治不穩定與不平等。區塊鏈...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部 基礎
第一章 比特幣的崛起
第二章 搭上區塊鏈大熱的列車
第三章 牛津區塊鏈架構
第二部 產業
第四章 金融服務業
第五章 保健醫療
第六章 能源與食品
第七章 不動產、環境與自然資源
第八章 組織與治理
第三部 社群與社會
第九章 教育
第十章 政府
第十一章 未來前景
結語
謝辭
辭彙表
參考資料
前言
緒論
第一部 基礎
第一章 比特幣的崛起
第二章 搭上區塊鏈大熱的列車
第三章 牛津區塊鏈架構
第二部 產業
第四章 金融服務業
第五章 保健醫療
第六章 能源與食品
第七章 不動產、環境與自然資源
第八章 組織與治理
第三部 社群與社會
第九章 教育
第十章 政府
第十一章 未來前景
結語
謝辭
辭彙表
參考資料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