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誠之情誼 愛滿醫療
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 林俊龍
一家醫院的團隊向心力,在危機發生期間,會自然而然展現!回顧2015年的夏天,八仙塵爆意外發生後第一時間,因為傷者數目不斷增加,讓遠在三、四十分鐘車程之外的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未雨綢繆,即刻準備全院動員,後來也順利接下十三位年輕的嚴重傷者之治療與搶救。感恩在醫療團隊辛苦的汗水、不捨的淚水交織下,除一位傷重不治,其他病人都健康平安出院,而醫療團隊與慈濟志工持續關懷,陪伴傷者復健朝向康復之路前行。
這段期間,臺北慈院全院展現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慈濟人文精神,互相支援,隨時補位,感動了家屬,激勵傷者有了奮鬥的勇氣,真正達成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慈濟醫療使命。
其實,臺北慈濟醫院自啟業以來,就朝向全人醫療的目標全力以赴,全院團結向上以進階升格「醫學中心」為目標。在專業精進不懈之餘,有著許多動人的醫病護病故事,每天都院區各個角落默默上演著。
感恩全院醫師在院長室主管們以身作則帶動下,積極參與北區慈濟人醫會義診活動,踏出院區,走入社區,關懷貧病身心狀況,評估後,或定期家訪往診,或是接回醫院治療照顧,與社區志工接力關懷愛不間斷。
一位黃先生因為僵直性脊椎炎,無法動彈,多年困在狹小樓梯的公寓樓上,無法就醫,慈濟社區志工租用吊車,將黃先生從陽台懸吊下樓,送來臺北慈院接受手術治療,擺脫疼痛,重新學習走路。慈濟志工深入山邊草叢,在沒有門牌的破爛違建中,找到腳部潰爛傷及骨髓的陳先生,溫顏軟語勸說害怕截肢的他來到臺北慈院就醫,醫師也依約定,盡力保住他的腳,出院後,志工補助陳先生搬新家方便回診,接引他走入環保站,展開新人生!換心的獨居張先生,在器捐者大愛捐心,醫療團隊與志工聯手照顧下,不僅康復出院,志工還陪伴他返家懇求九十歲老母原諒,從「心」出發重新做人的張先生,更回到臺北醫院擔任志工,見證醫療之愛也回饋社會。
這些動人的真實醫病故事,都收錄在這本新書《誠情之愛》其中,希望讀者閱讀了之後,能更理解到醫療救人不只是要醫病更要醫心,否則光救治了身體上的疾病,沒有顧好病人與家屬的心,很有可能讓醫療專業上的努力,因病人放棄自我或失去勇氣而前功盡棄。
慈濟醫療,志工作伴,臺北慈院之所以能夠實踐「全人醫療」和「以人為本」的理想,要感恩慈濟醫療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休息,穿梭醫院各個病房,成為醫病溝通的橋樑,讓慈濟醫院成為充滿愛與希望的所在!謹以感恩心為文推薦此書。
真誠真情 愛的醫療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趙有誠
對於「全人醫療」的境界,醫界的專家們及相關書籍各有詮釋,有人提出「以病人為中心」,有人說「身心靈照護」,也有人著重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五全照護」,雖然字面上不同,精神卻是一樣的。台北慈濟醫院的宗旨「人本醫療、尊重生命」,基本上就是推動「愛的醫療」;以誠情之愛,真誠、真情去愛病人,運用自己醫療的專業,號召團隊,也聯絡自己熟悉的管道,想盡各種妙法解除病人身心之苦,以最真誠、最真情的心,照護每一位病人,這就是我們對「全人醫療」的詮釋。
在慈濟世界,最令人感動的就是付出無所求的「志工精神」。這個志工精神,是主動去發現別人的需要,主動提供協助,而且「甘願做歡喜受」。在台北慈院愛的醫療裡,我希望帶領醫療團隊具備志工精神,主動關愛病人,不一定要病人求救才伸出援手,要主動發掘問題、主動協助。每位病人入院時,我們除了治療他們身體上的苦,也評估他們的心理與情緒、了解社經困難、防治自殺意念等,藉由資訊主動聯繫所有團隊,跨團隊的一起為病人拔除病苦,這是台北慈濟醫院推展全人醫療的方法之一。
傳遞「全人醫療」精神,除了身教、言教的機會教育之外,如何準備一份教材、誰來擔任教學任務?團隊裡有多少比例的成員,已領會全人醫療精神,並帶領實踐?是我一直思索的問題。這是一件需要持續精進的工作,更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所以在台北慈濟醫院,我們每年舉辦新人營,帶領新進同仁到慈濟長年關懷的弱勢家庭中膚慰、療傷、打掃清理,到環保站學習回收資源、愛護地球;辦理全人醫療分享競賽,讓同仁述說自己如何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彼此互相學習。也將過去醫院發生的故事集結成書,讓更多的同仁可以從這些醫病間美善的故事中得到啟發。
這本書中的許多故事,都有慈濟志工精神。希望大家不只看到故事的人與事,還要看到背後的意義。就如飯糰阿嬤,醫護團隊不只照顧她的心,也照顧她的家,阿嬤爛腳苦了三十多年,終於有人可以幫忙醫治,醫護幫他們是自發而真誠的,揪團買飯糰的舉動令人感動;還有因為僵直性脊椎炎無法就醫的黃先生,他關節僵硬無法來醫院,我們就走過去,想盡所有妙法,集合所有的人力來幫他,最後大家看到他重新站起來,都很歡喜。更歡喜的是,不少病人感受到愛,身體好了以後也想去幫助別人,這是更完美的結局,愛的循環,我們醫人、醫病,也醫了他們的心。
八仙塵爆發生時,所有人的心都很痛,都想把愛給受傷的孩子,在我們醫院更是如此。但一份更深的期待是,我們不要在發生重大事件、心情極度撼動時,才將全人醫療做到那樣的極致。希望承平時的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一個病人,都能得到最多、最好的關懷與照護,這樣就離全人醫療的理想目標更進一步。
「全人醫療」是醫院領航者的理想,我相信許多醫院的主管都有心帶領落實,但若未能獲多數同仁支持,推展就並不容易,宛若費力拉一列很重的車。在台北慈濟醫院,我們推動的歷程,相對順利,因為有很多同心同志的醫護行政同仁及志工,大家一起努力朝共同目標邁進。我雖然身為院長,但自覺並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而是參與在精進勤奮的隊伍中。一路上我見到很多值得學習的典範,這是台北慈濟醫院最令我著迷的地方。
在慈濟世界,我深切體認「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義。小時候只是單純背誦這句話,但在多年參與偏鄉義診、感恩戶的清掃、國際賑災等活動後,瞭解付出無所求的志工精神,才真正體會到那份助人的快樂。期望我們的醫學生、剛進入這個職場的各職類同仁,都能夠從全人醫療的實踐中,體會助人的快樂;那份人與人之間的誠情之愛,是人間最美的。
「全人醫療」要親身實踐,才能真心體會;唯有從實踐中得歡喜,才會真正成為醫護同仁的內修。全人醫療不是一個口號,是醫院裡的精神和氛圍。期待每位曾經在台北慈濟醫院服務過的家人,都能將人本醫療與尊重生命的種子深根於心,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