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Part 1-1 奉神之名救災抗瘟:名家點評
那種「神學觀」適合用在當代瘟疫?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張家麟
瘟疫來臨時,中、外的宗教教主或領袖幾乎都有對此反思。他們提出宗教神學或醫學的解釋、實踐,帶領門徒或信徒化解瘟疫。
早在西元2、3 世紀,西方羅馬帝國流行瘟疫,基督教領袖對此災難提出解釋。宣稱染疫而死的基督徒,是蒙主寵召,獲得永生。躲過瘟疫者,歸因於神的恩典。無論死亡或生存的論述,都來自於上帝的恩典,強化了異教徒對基督信仰的改宗,及主內兄弟對上帝的認同。
至今為止,這種「神恩觀」,仍是基督教徒面對瘟疫的主流信仰。除此之外,到14 世紀歐洲黑死病橫行,基督教領袖再提出「懺悔觀」。認為瘟疫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基督徒唯有自我鞭笞身體,或尋找代罪羔羊,向神表達懺悔,才能獲得拯救。
前者,類似於漢人送王船儀式中,信徒對王爺行懺悔書文,或用廷扙鞭打懺悔者,亦或是以舉枷遊街象徵向王爺、天神懺悔。西方基督教的鞭笞派已經絕跡,東方的送王船向瘟王懺悔依舊傳唱。至於尋找猶太人當作代罪羔羊,認為他們是瘟疫的淵藪,也被認為不符合人道精神,而加以拋棄。
基督教的神學觀發展到16 世紀,馬丁路德與喀爾文兩位新教領袖,面對瘟疫提出的「天職觀」。
他倆認為,鼠疫侵襲歐洲,傳教士應該承擔上帝賦予的使命,陪同政府官員、醫療團隊、治安人員留守在疫區,照顧染疫者。這種接受神的呼召,類似耶穌扛下十字架的作為,感動了災民。
發展到今天,教宗方濟各在瘟疫期間仍說,傳教士要在疫情期間,投入愛德的工作來彰顯人世間的正義與和平。如果各宗教領袖及其神職人員、信徒,有此情操、認知與作為,我估計將可感動諸多的百姓及染疫者。
「天職觀」是要求宗教神職人員將宗教當作一項志業。換言之,宗教人士在瘟疫期間如同在平時,皆要「代天宣化」、「代神行公義、好憐憫」、「與民同在」及「同體大悲」。
理解西方宗教的天職觀,至今歷久彌新。再回頭看東方宗教的「懲奸觀」與「驅瘟觀」。
這兩種神學,都把瘟疫當作非科學的宗教解釋。「懲奸觀」是認為,瘟疫源於人世間的男盜女娼,道德淪喪,因此,老天爺派遣瘟神,降瘟懲罰。「驅瘟觀」則以為,瘟疫來自於鬼祟,如果要去除瘟疫,就要運用法術,請下斬妖除魔的神明,來到人世間驅瘟。
以現在科學來看,瘟疫的根源在於細菌或病毒,可能與道德、鬼祟無關。但是,這兩種觀點,依舊存在於台灣漢人社會中的民間宗教信徒,對斬妖除瘟之神的崇拜及相關的暗訪、日巡、繞境等驅瘟儀式。對信徒而言,崇拜這些神祇,行這些儀式,會帶來內心的安定效果,但它們能否真正的驅瘟,令人懷疑?
在科學未昌明的年代中,東漢建安時期,二次大瘟疫,天師道派領袖張角就用「巫醫觀」對抗瘟疫。
當年,建安七子中五個才子,被瘟疫奪走性命。曹操南征途中,也因官士兵染瘟過多而北返。張角用「祝由」、「逐疫」、「禱解」、「避疾」、「辟除」等巫術,為染瘟者「治病」。
發展至今,道教、民間宗教與佛教,尚有部分領袖用靈符、持咒語,帶領信眾抗瘟。在我看來,這些作為頂多是把宗教當作「安慰劑」。能否驅趕瘟疫離境,也令人質疑?
到了當代,人間佛教的印順與太虛大師,主張去除了佛教中的巫術,而用在人世間修行、拯救蒼生、利國利民的角度,重新詮釋佛經、踐行佛法。兩位大師播下的種子,在台灣開出了慈濟山、佛光山及法鼓山等三座美麗的花朵「山頭」。
其領袖面對瘟疫,提出了「行善觀」的修行法則。用宗教力量購買疫苗,協助國家拯救災民及百姓,而使台灣佛教得到了新的生命及發展。我以為這種修行觀吻合宗教的理性情感,而且讓宗教可以和現代科學共融並存。
綜觀這些中外宗教家對瘟疫提出的神學觀,唯有神恩觀、天職觀、懺悔觀、修行觀,能與時俱進;可見之於當代及未來社會。相反地,鞭笞派、尋找代罪羔羊觀、懲奸觀、瘟疫鬼祟觀及用巫術來治療染瘟者觀,則已過氣。它們將被現代科學,及以理性見長的現代政府管理瘟疫政策,這兩種力量替代。
政治、科學防疫當道,宗教似乎完全插不上手?政府一聲令下,教會、清真寺、佛寺、宮廟全面關閉,信眾無法入內親近上帝、阿拉、佛祖或眾神,向祂們祈求。祂們既不能言語,也鮮見各宗教代言人說話,安慰忐忑不安的信眾。
更別說像日據時期,先民「勇敢的」請出斬殺瘟鬼的玄天上帝、關元帥、清水祖師、青山王、大眾爺、五瘟神或城隍爺,出來「暗訪」驅鬼魅,「日巡」安境保民。現在,「繞境」也全部在政府的管制之列。
當各宗教束手無策之際,日昨(5/28)國際佛光會以星雲法師為首,用「我佛慈悲」、「苦民所苦」、「救苦救難」的心情,向政府提出申請,從美國進口50 萬劑嬌生疫苗,拯救蒼生。
儘管劑量有限,其作為,已著實令我動容!考諸史實,這與16 世紀基督新教路德、喀爾文教派的「天職說」及牧師的作為,不謀而合。想當時,黑死病橫行歐洲,這兩基督新教的神職人員不畏死、犧牲自己的性命,深入疫區拯救染疫者。
這種代表上帝、耶穌,與百姓、災民同在,不離不棄的「天職」,感動了諸多信徒或非信徒;認定為他們是上帝差遣到人間的「天使」。他們的行逕既「榮神益人」;後來證實,也發展了自己的教派!
當瘟疫來到當代,宗教神職的「博愛」眾生之情,本質相似。此時此刻,災民、第一線醫生、護理師、消防、警察人員最須要的是各宗教神祇及其代言人的護衛。宗教團體領袖應該挺身而出,而非配合政府噤聲、宅在家、隱身。
神職人員可以苦民所苦,動員信徒的人力資源及鳩合物資,投入防疫。尤其當「自私自利」的醫護臨難請長假,可以用神之名,邀請、召喚信徒身份的醫師、護理師遞補。
現在,台灣百姓最缺乏的是疫苗;我們可以跟上佛光山的腳步,發動捐款購買救命的疫苗。以神愛世人之名,想辦法排除官僚體系的關卡,讓疫苗快速通關,以救燃眉之急。
宗教當與科學携手合作,對抗這場瘟疫。這是神的旨意,也是宗教神職人員的「天職」!
早期的天命政治思想當中宇宙的運行與天子有著關連性,天子無德會導致陰陽失調。這種災異觀在董仲舒以後更加系統化。《論衡‧ 譴告篇》已將這種觀念作類比,天出現災異就好比人身體出現疾病,而災異是天對國政的譴告;疾病則是天對個人的譴告。這裡明確將身體與國家類比,而將疾病與災異類比,這種類比也成為懺悔的基礎。從國家層面來看,天子的道德與天下的福禍有著密切關連性。《墨子‧ 天志篇》也論道:「若己不為天之所欲,而為天之所不欲,是率天下之萬民,以從是乎禍祟之中也。」而談到除災之法說:「天子為爆,天能罰之,天子有疾病禍祟,必齋戒沐浴,潔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則天能除去之。」在這種災異觀念與感應論的背景下,天子個人道德關係到天下的禍福,反過來看,天象成為天子道德之依據,天災或異象成了天子有罪的象徵。
早期天師道有深刻的罪咎意識,並有相對應的教戒禁忌與解罪儀式。並以「過」、「惡」或「罪」來指涉這種過失。這種「罪」有兩個層面,首先是會導致個人與家庭的疾病與災禍,其次是罪有擴展性,會殃及後代子孫。這背後有一套完整的天槽考校懲罰的宗教倫理系統。從災禍疾病與罪的關係來看,解除這種聯繫的就是透過懺悔。一般學者將首過追溯自五斗米道三官手書,以及張角黃老道的「跪拜首過」「以療病」。而天師道的儀式當中首過是重要的程序,其中與疾病醫療有重要的關聯性。《玄都律文》即清楚指出:「夫人有疾病者,坐過於惡,陰掩不見,故應以病。因緣非飲食風寒而起也。由其人犯法違戒,神魂拘謫。」病痛的療癒與懺悔及赦免有直接關係,而祭酒則是扮演療癒儀式的中介角色,透過編撰首過(懺悔)之辭並代為信徒傳遞正式章文。其中,「疾病災禍- 罪過- 懲罰」構成天師道罪感意識的解釋面,而「消解疾病- 首過- 祈請赦罪、解除考謫」構成天師道罪感意識的救贖面。首過有幾個層次,首先是將疾病原因認定為罪過;其次是有自我懲罰行為;其三是將自己認定為悔過者。從此來看,罪與疾病的聯繫性使信仰者能透過身體而意識到自己的罪感,透過罪感的認知再從事宗教式的首過與自我懲罰,因此首過除了上章與自搏,有時加上散髮叩頭,謝寫僭違罪過,最後達到祈請解罪的救贖目的。
當今的全球疫情,顯示的是人類對自然的無度破壞,對物質慾望的無限擴張,天地對人類所展開的反撲。人類應該虛心懺悔,重新拾回對天地的崇敬、對萬物的尊重,對神明的虔信。人類與萬物是相連結的,如果人類讓自然生態完全失衡,人類將會是最大的受害者。從宗教生態倫理學的觀點來看,唯有人能夠懺悔,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尊重生命、崇敬神靈,才能夠回歸正常健康的生活。
Part 1-1 奉神之名救災抗瘟:名家點評
那種「神學觀」適合用在當代瘟疫?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張家麟
瘟疫來臨時,中、外的宗教教主或領袖幾乎都有對此反思。他們提出宗教神學或醫學的解釋、實踐,帶領門徒或信徒化解瘟疫。
早在西元2、3 世紀,西方羅馬帝國流行瘟疫,基督教領袖對此災難提出解釋。宣稱染疫而死的基督徒,是蒙主寵召,獲得永生。躲過瘟疫者,歸因於神的恩典。無論死亡或生存的論述,都來自於上帝的恩典,強化了異教徒對基督信仰的改宗,及主內兄弟對上帝的認同。
至今為止,這種「神恩觀」,仍是基督教徒面對瘟疫...
推薦序
序1 因應疫情的精進修行與祈願祝禱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尊 陳桂興
今天學術論壇的主持人張家麟教授、線上的各位與談專家學者,及各宗教、宮院堂的主事宗長、宗教前輩,大家好:
2020年庚子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絕大多數國家對集會都頒佈了禁令。這對於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宗教、宮廟、寺院,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宗教、宮廟、寺院紛紛將慶典活動與聚會…等,宣佈延期或取消。
由於宗教集會的禁令,讓許多原本可以透過活動、聚會來教化眾生的宗教、宮廟、寺院,以及宗教人士們,感到憂心不已。不過,也因為面臨這樣的困境,才造就今天的我們,能夠藉由網路科技來宣揚宗教教義、濟世、儀軌…等。可見線上活動此一方式,已經蔚成風潮,是宗教界不能再輕忽的事情了。也就是說,過去單以實體方式的宗教活動,現在必須思考視情況需要,逐漸改採網路來進行。
今年在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聖壽籌備祝壽活動時,蒙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指示,必須符以疫情嚴峻的社會現況與祝壽的真實意義,規劃一系列能助益眾生在起伏動盪的困境中,獲得庇佑與轉機的慶典活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延請張家麟教授及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承辦規劃「大道向前行- 後疫情時期宗教的回應」為主題,廣邀宗教學者教授、各宮院堂主事、宗長、宗教前輩,一起上線來研討並發表論述。
未來,本教門也會將系列論壇內容、研討等出版專書,提供給各宗教前輩們,當作後疫情時代的建議參酌。
再者,要虔敬的邀請各宗教、各宮、院、堂主事、宗教前輩們,一起在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聖壽祝壽期間,再一次以點燈儀式,義結浩然正氣。祈願能得到諸天神聖仙佛,廣發神威庇佑眾生,化解台灣疫災,弭平台灣的疫情。並救贖受疫災的眾生免除苦難,安定人心,社會能無病無災,家庭生活正常,士、農、工、商都能恢復營運,經濟逐漸活絡,讓安康幸福和諧的社會早日運轉回來。
謝謝各宗教、各宮院堂的主事、宗長、宗教前輩們的支持,及宗教學者教授的協助,謝謝大家。
序2 祝聖.弘法.避瘟.精進
「大道向前行」線上系列講座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張家麟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為台灣地區第26 個在內政部合法立案的宗教,在彰化設立玄門真宗總教區─玄門山。於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道場, 是一個「現代型」的恩主公信仰、修行、弘法、度九玄宗教團體。
其教門領袖陳桂興教尊發願, 希望在台灣瘟疫期間內, 持續弘法佈施。在諸多寺廟院堂無法作為之際,走出一條生路來。以「廟學合作、神人對話」的線上講座, 慶祝關聖帝君聖誕1860 歲生日快樂。
我深深覺得陳桂興教尊具有宗教家「永不停歇」弘法、教化子民的情感和眼界,與教尊討論後,設定「2021大道向前行: 後瘟疫時期宗教的回應」主題。預計在農暦6/24( 國暦8/1)恩主公聖誕前夕,從7/26(週一)至7/30( 週五), 每天下午三至五時,作五場講座為帝君暖壽, 也饗閱聽大眾、信徒。希望此系列講座, 能帶來各位身心靈平安, 不斷精進法喜, 智慧增長、自度度人。
第一場, 以「宗教家如何運用「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題。
第二場討論:「宗教家如何運用眾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第三場從儀式的視角, 談「宗教家如何用宗教儀式化解瘟疫」。
第四場希望你我不停止修行, 論「瘟疫流行時, 我們要如何修行、養身、避瘟」第
第五場, 反思「疫情擴散, 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 各宗教的困境、回應、發展等問題。
我們邀請陣容堅強的、跨宗教、各大專院校知名的專家學者, 分別是: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尊陳桂興、高雄意誠堂主委洪榮豊、台中南天宮主委兼關聖帝君弘道協會總會長吳光雄、基隆代天宮常監藍德俊及屏東溪州代天府主委黃瑞吉、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林蓉芝、省道教會副理事長、宜蘭地母廟林明華、理教總執行長胡文中博士。
另外, 尚有全球和平聯盟副理事長陳拓環、三芝錫板智成堂正鸞華雲清、天德聖教台南市念字聖堂胡萬新董事長、天帝教總會副理事長沈明昌博士、中國真佛宗蓮歐上師、无極御令合發宫陳俞嫡宮主、大潭保安宫省修社天恩堂蘇榮利總幹事及中華道研究協會王祖森理事長等宗教領袖。
本地知名的學者: 中央研究院張殉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政治大學謝世維教授與高莉芬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副教授康韋金、逢甲大學王志宇教授、銘傳大學劉久清副教授、故宫劉國威研究員兼科長、真理大學王榮昌助理教授兼主任牧師等宗教學領域之教授。
由我專案負責,陳桂興教尊、各宮院堂領袖、專家學者等,分別在五場擔任講座、進行對話, 共同思考「阮的宗教過去、現在未来如何面對瘟疫及化解痘疫?」這個具跨宗教意義的熱點話題。
希望敬愛、崇拜帝君, 關心疫情的朋友, 能在7/26-30 日, 每天下午三至五點上線, 共同參與、學習、修行、精進。
最後, 本會及玄門真宗再度攜手, 誠摯祈求帝君一本疼惜蒼生救贖眾生的誓願,賜福各位, 願各行各業能脫離困境, 染疫者康復, 健康者免疫, 施打疫苗者安康, 全球疫情早日止息。
一切祝禱、弘法, 皆奉帝君聖名祈求; 也齊聲祝福视生日快樂!
序1 因應疫情的精進修行與祈願祝禱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尊 陳桂興
今天學術論壇的主持人張家麟教授、線上的各位與談專家學者,及各宗教、宮院堂的主事宗長、宗教前輩,大家好:
2020年庚子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絕大多數國家對集會都頒佈了禁令。這對於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宗教、宮廟、寺院,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宗教、宮廟、寺院紛紛將慶典活動與聚會…等,宣佈延期或取消。
由於宗教集會的禁令,讓許多原本可以透過活動、聚會來教化眾生的宗教、宮廟、寺院,以及宗教人士們,感到憂心不已。不過,也因為面臨這樣的困境,...
目錄
6 宗教領袖對談
8 名家點評
10 因應疫情的精進修行與祈願祝禱- 陳桂興
12 祝聖.弘法.避瘟.精進- 張家麟
Part 1-1 奉神之名救災抗瘟:名家點評 16
16 那種「神學觀」適合用在當代瘟疫? / 張家麟
20 宗教如何化解瘟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22 漢人宗教與道教的懺悔觀/ 謝世維
25 基督宗教的「天職觀」/ 王榮昌
30 對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的哲學反思/ 劉久清
34 那裏找「宗教倫理道德」? / 張家麟
36 宗教對抗瘟疫? /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39 從宗教組織管理與社會互動談防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1-2 宗教倫理生態.科學並重:線上座談 42
42 宗教家如何運用「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
43 養浩然正氣提升免疫力/ 黃國彰
45 環保生態.精神療養以因應疫災/ 胡萬新
47 宗教職責-救世.救贖.救劫.化瘟/ 陳桂興
50 反思基督教的天職觀與對話觀/ 王榮昌
52 再談宗教生態倫理學/ 謝世維
53 再論宗教對話與宗教理解/ 劉久清
54 實踐儒道思想來修行化瘟/ 王祖淼
Part 2-1 謙卑祈求神祇和瘟:名家點評 58
58 有那些驅瘟、和瘟之神? / 張家麟
63 佛教中的驅瘟之佛? / 劉國威
66 宗教家如何運用眾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 / 葉雲清
Part 2-2 神祇護國祐民避瘟:線上座談 72
72 宗教家如何運用眾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73 祈願關公佑民避災/ 吳光雄
74 祈求溫王爺帶走疫鬼/ 藍德俊
75 啟點浩然正氣燈,祈化解瘟疫,救贖眾生/ 陳桂興
76 醫瘟之神:孫真人、許真人、吳真人/ 胡萬新
77 恩主公是佛嗎? /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3-1 以儀式安心度亡:名家點評 82
82 有那些化瘟、安靈、安民之儀式? / 張家麟
85 瘟疫與鸞堂/ 王志宇
88 同島一命談防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3-2 配合政策作化瘟安民儀式:線上座談 90
90 宗教家如何用宗教儀式化解瘟疫
91 瘟疫期間宗教營運與救贖眾生之方式探討/ 陳桂興
93 因應疫情,廟宇進化/ 洪榮豊
95 祈求瘟王帶走瘟疫/ 黃瑞吉
97 瘟疫天劫唯靠「天心」化解/ 王祖淼
99 累世業障造成瘟疫;積德行善才能化瘟/ 蘇榮利
100 以懺悔.誦經.點燈.迴向化瘟/ 陳俞嬑
Part 4-1 疫期如平時修行不停止:名家點評 104
104 瘟疫流行,信徒如何自己修行? / 張家麟
108 打打「八段錦」/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111 禪修可以化瘟嗎?可以共修嗎?其意義為何? / 劉國威
114 疫情下的反思︰疫病與道醫養生/ 高莉芬
Part 4-2 閉關精進與線上弘法並重:線上座談 118
118 瘟疫流行時,我們要如何修行
118 數位產品.宗教儀式與化瘟/ 洪榮豊
121 踐修菩薩道,化解瘟疫/ 林蓉芝
125 閉關修行增進家人情感/ 陳拓環
128 落實五常德修行,以圓滿聖凡雙修人生/ 陳桂興
131 修行即修倫理道德 / 高莉芬
132 以心法治療瘟毒及網毒/ 王祖淼
Part 5-1 瘟疫中求生存:名家點評 136
136 宗教動彈不得? / 張家麟
139 COVID-19 對宗教的衝擊/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142 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1)/ 張珣
146 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2)/ 陳韋銓
150 反思「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 林明華
Part 5-2 防疫政策下謀出路:線上座談 154
154 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
155 疫情肆虐下的宗教經營與閉關修煉/ 陳桂興
157 討論
165 總結
172 天德聖教:疫情期間談疾病觀與精神療養的實踐/ 胡萬新
174 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談地上人與靈人的關係/ 陳拓環
180 中華儒道研究協會:對後疫情時代的回應與管見/ 王祖淼
187 無極御令合發宮:對疫情期間政府管制宗教的回應/ 陳俞嬑
189 天帝教:疫情與誦經、修持的關係/ 沈明昌
195 理教:以宗教宇宙觀、生命觀、科學觀因應疫情/ 胡文中
198 真佛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應疫情/ 蓮歐
200 關公文化與中華文明/ 吳光雄
202 基督宗教的「天職觀」與佛教、道教的「修行觀」/ 黃國彰
206 代天巡狩:驅瘟與降瘟/ 藍德俊
208 大道向前行 宗教精神永不朽/ 莊凱仲
210 瘟疫流行時,我們要如何修行/ 葉俊麟
214 瘟疫、政治與宗教:以台灣COVID -19 擴散後管制宗教為例
241 參與線上學術會議名單
244 跋:共識.功德.迴向.感恩
「大道向前行:後疫情時期宗教的回應」序列完結篇
6 宗教領袖對談
8 名家點評
10 因應疫情的精進修行與祈願祝禱- 陳桂興
12 祝聖.弘法.避瘟.精進- 張家麟
Part 1-1 奉神之名救災抗瘟:名家點評 16
16 那種「神學觀」適合用在當代瘟疫? / 張家麟
20 宗教如何化解瘟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22 漢人宗教與道教的懺悔觀/ 謝世維
25 基督宗教的「天職觀」/ 王榮昌
30 對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的哲學反思/ 劉久清
34 那裏找「宗教倫理道德」? / 張家麟
36 宗教對抗瘟疫? /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39 從宗教組織管理與社會互動談防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1-2 宗教倫理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