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洞裡,認識台灣最珍貴的寶物!
這天下午,黑熊在森林裡找尋蜂蜜時,發現了枯木的樹皮上有被爪子抓過的痕跡,牠再仔細看一看,四周竟然有好幾個洞,而且還留下一些奇怪的掌痕……好奇的黑熊於是展開偵查,想看看到底是誰在洞裡……
《是誰在洞裡啊?》以不會挖洞,但卻很會利用大自然裡的樹洞、岩洞做為自己家的黑熊為主角,藉由牠在自然中的探索,帶領讀者一步步認識書中其他生活在台灣的珍貴野生動物。
作者鄭潔文是一個熱愛生態的創作者,她曾說:「我想把居住在台灣的動物孩子介紹給大家。」在本書中的每一個動物生態,每一幅畫面的表現,她都仔細請教過相關的專家,書末更詳細的介紹很會挖洞與利用自然洞穴生活的生物們,讓讀者能更進一步的獲得相關知識。
全書以簡單輕快的文字,色彩優美又藏有豐富圖像的圖畫,讀來彷彿跟著黑熊的腳步,一同在森林裡經歷一場刺激的冒險,不僅看到這些生活在自然中的珍貴動物,也體會到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豐富的生物、精采的生態,值得我們共同來守護。
作者簡介:
鄭潔文
喜歡和故事裡的角色嘀嘀咕咕,
腦袋五顏六色的繪本創作者。
作品:
《是誰躲在草叢裡》 (第74梯次好書大家讀、文化部Books form Taiwan Issue 8 Summer 2018)
《看見》 (好書大家讀、斯洛伐克出版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及插畫家選集)
《地震牛》、《親愛的姐姐》等。
個人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iski42000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人
王怡鳳(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王嘯虎(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顧問)
孫敬閔(野生穿山甲研究員)
張東君(科普作家)
黃美秀(黑熊媽媽、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黃郁欽(繪本作家)
陶樂蒂(繪本作家)
裴家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名人推薦:推薦人
王怡鳳(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王嘯虎(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顧問)
孫敬閔(野生穿山甲研究員)
張東君(科普作家)
黃美秀(黑熊媽媽、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黃郁欽(繪本作家)
陶樂蒂(繪本作家)
裴家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
推薦文
走入林子裡,重拾赤子之心
文/黃美秀(黑熊媽媽、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位居亞熱帶的台灣,生物多樣性豐富,蓊鬱的森林是很多野生動物的家。相較於開放地區的環境,森林性的動物一般多隱密而羞怯,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是,看似安靜的森林卻從不會人們的忽略或未察覺而沉靜。俯身而視,瞧瞧那地上、樹上、草叢裡和空氣中,那麼多蛛絲馬跡和線索,因為動物走過必留下痕跡。舉凡腳印、排遺、食痕、巢穴、爪痕等等,都是追蹤動物出沒的線索。無怪乎有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ck)「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名句。
在台灣山林裡,最安靜的大型動物非穿山甲莫屬。台灣穿山甲又稱台灣鯪鯉,主要分布於較低海拔的淺山地區的森林、灌叢等環境。加上牠們主要夜行活動,偶或白日可見,善於挖掘洞穴覓食或休息,行蹤就更成謎了。直到近年來較多的野外研究和觀察,才逐漸為人所熟知。
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有角質鱗片的的哺乳動物。這看似強壯的保護盔甲下,牠們卻行蹤隱蔽而羞怯,行為獨特,不僅是天生的挖洞高手,也具有長而黏的舌頭,可輕鬆地舔食螞蟻或白蟻,並在受到威脅時蜷縮成球形避敵。
台灣穿山甲是屬於中華穿山甲,是全世界分布於亞洲在非洲各地的八種穿山甲之一。在保育上,穿山甲都是受威脅的動物,中華穿山甲在世界紅皮書名單上更是屬於極度瀕危的等級,需加強保護的必要自是不言而喻。
只不過這種非同尋常的動物,對於日益劣化和減少的棲息地的威脅,穿山甲不僅完全沒有任何招架之力,還面臨被廣泛獵殺的威脅。牠們是地球是受商業性非法狩獵威脅最嚴重的物種之一,也是目前最常被走私買賣的哺乳類動物,被人類作為食物及傳統藥物的使用,尤其是華人市場。
在生態環境日益崩解的今日,人與自然之間的連結和關係越來越薄弱,然而環境破壞的後果最終將由人類承擔。人類與自然的對話和和解顯然是必要的,也是化解這衝突的一把關鍵鑰匙。走入林子裡去感受去體驗,重拾並保有赤子之心,或許是最簡單的方法。林子裡有甚麼,又是誰在洞裡? 親自走入林一探究竟方知。
到底是誰在洞裡啊?
文/孫敬閔(野生穿山甲研究員)
身為穿山甲研究員,一看到潔文的作品感到十分佩服,插畫中的場景色調、筆觸、動物、特色、氣味、連穿山甲細長舌頭這樣的細節都可以在繪本中清楚見到,深深感受到潔文的獨特的觀點跟溫度,讓整本書充滿了神秘的探險與溫暖的氣息。
身為穿山甲「聞屎」工作者的我看完覺得感動到哭哭,因為研究過程難以完全擺脫紀實特質,洞穴、排遺、氣味、食性,在我手中只能是中性的寫實。但在潔文的筆下,一切居然一塌糊塗得可愛了起來,「是誰在洞裡啊?」「抓抓、抓抓」這些話還偷偷提醒我們,這個幸福的家園還有穿地鼠、白蟻、黑熊、食蟹獴好多好多動物的存在!到底「是誰在洞裡啊?」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動物們的安全庇護所──奇妙的洞穴
文/裴家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小時候在田間、海邊玩耍的時候,常看見地上有稀稀落落的泥土洞穴,小的連小拇指都塞不進去、大的洞口比手掌張開還大。除非很明確的知道是誰的洞,否則是不敢輕易把手伸進去的,因為大人總是說手臂粗以上的洞裡面會有蛇。其實,就算是小洞,裡面住的如果是螃蟹,手指伸進去也是會被大螯夾得痛不欲生。那時候,不確定的話就會到附近拔一根牛筋草,用長長的桿子戳進去探一探,以防萬一。小時候對自然界的洞穴是充滿好奇又害怕。
長大以後,知識多了一些,尤其是大學畢業後,因為專業上的需求,開始常常到山區進行研究和調查,見到的洞穴形式就更多了,有土洞、石穴、樹洞……,不一而足。也可能是專做野生動物研究的職業病作祟,會特別注意到的也都是比較大的洞穴。對動物而言,洞穴是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常常有學生問我,這些洞穴都是專屬的嗎?其實,大多數的洞穴都不是只有一種動物在用,尤其是尺寸很大的山洞。更常見的是,創造洞穴的動物不用了,其他動物跟著用,也算是一種回收再利用的概念,例如:啄木鳥開挖的樹洞,就常被其他鳥類和飛鼠再利用。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洞穴裡面都有動物住著?當然不是,事實上,空洞穴的數量是比較多的。舉例來說,穿山甲很會挖地洞,通常會深達好幾公尺,但大家在野外發現的穿山甲洞穴有95%以上都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為了要挖白蟻窩找食物。這麼多穿山甲的覓食洞穴,有時候會有烏龜住在裡面,但大部分都是空著的,直到土崩塌陷、不再成形。還一個有趣的現象,每隻穿山甲可能有好幾十個居住洞穴,就像一個人有好幾十棟房子一樣,常常換著住,夏天甚至每天都換房子睡覺;更有趣的是,居住在同一片樹林內的穿山甲,即使日常生活都是獨來獨往的,但有些洞穴會有好幾隻常去用,就像一棟房子有好幾位屋主,只不過同時有兩隻睡在一起的情形極為罕見。
自然界中很多洞穴是動物開挖出來的,但也有不少的洞穴是天然存在,動物只是稍微的去整理、修飾一下,就可以使用了。常見的天然洞穴有岩洞、石頭縫、枯立木、枯倒木和空心樹幹。當然,人類也在自然環境中增加了不少洞穴,例如,空心的水泥電線桿和路燈的圓管支架常被鳥類利用來做窩,在擋土牆上排水用的PVC水管也常被兩棲爬蟲類動物所佔用,而人類創造的山洞則是蝙蝠、金絲燕愛用的居所。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野生動物對環境中新物件的適應性有多高了,這也增加了野外觀察的趣味性。
你也想知道是誰在洞裡嗎?讓我們跟著小熊去看看吧!
認識我們的動物鄰居,與牠們在這塊土地上和諧生存
文/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野生動物為了在地球上的各種環境生存和繁衍後代,無所不用其極的尋找食物和適合居住的棲所。經過了千百萬年來的演化,造就了今天形形色色能夠飛天、遁地、爬樹、潛水的野生動物,各憑本事地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過日子。
其中,在地洞或土壤中生活的生物,非常不容易觀察,即便是野生動物的研究人員,對牠們的了解也有限。一般來說,這些動物多數時間在土壤中生活,在地表活動時,也常常是在漆黑的夜晚。我有一位研究過穿山甲的前輩,在翡翠水庫地區四處尋找穿山甲的洞穴、地下通道和活動痕跡,花費了不少時間心力,但是這兩年期間,卻也無緣與穿山甲見上一面。
《是誰在洞裡啊?》之所以值得一讀,在於作者用輕鬆有趣的故事與引人目光的圖畫,讓大家能對這些在地底下或洞穴中生活的動物有初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書中的動物都是臺灣原生野生動物,作者做了相當充分的功課,來為各位介紹我們生活的土地「裡」生活的野生動物,的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特色。
然而,也因為洞穴中的動物不容易觀察的關係,研究人員很難掌握牠們的數量變化。這些野生動物面臨土壤污染和土壤流失的威脅。另外,更嚴重的是,許多地表和河岸,都被水泥建築物和人工河岸覆蓋,讓這些在地下棲息的動物,生活變得更加艱辛。在資訊有限的狀況下,甚至可以在我們認識牠們之前,就默默地從自然環境中消失了。因此,多認識這些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動物鄰居,知道牠們的生活所需,更能有助於我們想辦法與牠們在這塊土地上和諧生存。
與自然美麗的相遇
文/黄郁欽(繪本作家)
「是誰在洞裡啊?」書名最後的那一個問號,對我來說,其實也代表著我們以為人類在地球上是最有智慧的生物,可是事實上,我們對於生存在周遭環境的生物,有太多的未知。可能因為他們離我們太遠,也可能因為離得太近,反而視而不見。
台灣有許多值得我們珍視與保護的原生動物,可是這些動物對我們,包括許多小朋友來說,卻都沒有卡通影片或動物園裡的動物來得熟悉,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此透過繪本裡美好的故事,和吸引人的圖像,對於認識台灣原生動物而言,將會是一個很棒的學習。
這裡的兩個主角,黑熊和穿山甲,就是屬於瀕臨絕種的台灣保育類動物。繪本裡作者用黑熊帶領著我們,一步一步走進穿山甲的世界。在頁面與頁面之間,我們從繽紛的畫面中看到了植物不同的葉子、果實,不同層次的綠構築了一大片美麗清爽的綠意,彷彿我們也真實的走進森林裡。
而隨著黑熊接近洞口,我們也見到了其他屬於台灣的原生動物,台灣獼猴、白鼻心、領角鶚、石虎、台灣藍鵲……,他們在之後的頁面重複出現,似乎提醒著我們,雖然他們在這本繪本裡不是主角,但這些美麗的動物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注。
黑熊最後和穿山甲終於見面了,不料卻造成了一點小小的災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裡不能爆雷,就讓讀者自己去看了。不過卻讓我想到,人類與動物的相遇,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往往會給動物帶來傷害。有心當然就是有意識的獵捕,把動物們當成食物或藥材;或是因為他們會造成農作物的損失而獵殺。無意的範圍就更大了,比如土地開發破壞他們的棲地,間接造成族群的消失;道路開發造成的許多路殺;捕鼠藥的泛濫造成其他動物的死亡,這些例子每天都在發生。而要改變這樣的結果,不是一兩個人的努力就辦得到,是需要許多人的共識,用群體的力量扭轉這樣的狀態。
繪本的最後,給了大家一個溫暖而美好的結局,事實上只要大家認同我們是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是生命共同體,給比我們弱勢的動物多一點喘息的空間,其實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各取所需,和平共存的。
繪本的本文結束之後,還附了彩蛋,作者不只讓我們看到了穿山甲的洞,還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棲息在洞裡的生物。有五色鳥、台北樹蛙、金蛇龜、翠鳥、食蟹獴……。裡面有許多我不曾見過,甚至不曾聽過的生物。作者的圖說引起了我的好奇,相信也會引起小朋友比我旺盛百倍的好奇心,讓他們想要學習更多這些生物的知識。
我們其實還有許多不懂的事,或許也有一個讓自己覺得舒適的洞。不過我們不該只是待在自己的洞裡,應該多出來看看,了解別人還有其他物種的世界,那麼將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吧。
《是誰在洞裡啊?》推薦文
文/張東君(科普作家)
有些人可能聽說過我和幾個學長學弟親朋好友在看書時很囉唆,會一直挑剔「這個生物的名字錯了、那個生物的圖畫錯了」。不過我們做這些事(目前)僅限於知識性讀物,因為「知識」就要對啊!推廣閱讀,卻又不審訂不檢查,給讀者看不正確的知識,讀得越多學得越錯,真的還不如不要看算了。
不過看鄭潔文的繪本就不需要擔心太多,因為她會做很多的功課。看她畫的畫,對我來說就像是在檯面下的勾心鬥角(誤),努力地想要在雞蛋裡挑骨頭,看看她有沒有像我有時會發生的鬼遮眼,在哪裡畫錯。只要找到一處,就會感覺很開心,覺得「耶!被我看到了呵」。等到全部翻完一遍,確認這次、這本書的「輸贏」是平手還是我輸,再來放心、專心的、好好的欣賞和享受她的作品。
這次的「自我挑戰」,從書名開始。《是誰住在洞裡》,讓我直接猜一種動物。當然,巫婆不是白叫的,沒猜錯。繪本的壞處,就是很難不爆雷。為了不減低大家閱讀的樂趣,以下全部用「這種動物」稱呼主題動物。
從我回臺灣的前不久起,我工作的地方便致力於研究這種動物。因為一直以來,不論是飼養的或是救傷的,這種動物都養不了太久,一來是由於食物不好準備,二來是大家對牠們的各種行為、習性、生理機制都不清楚。所以幾個公務機關、學術機構、研究單位便攜手合作,想要結合各方力量與專長,做出成果以便應用在保育這種動物上面。現在大家之所以對這種動物了解變深、能夠長期飼養並且進行保育繁殖,其實就是那時奠下的基礎。
當時我學姊有一個碩士班的研究生就選擇以這種動物當成論文題目,想要研究這種動物的洞穴利用。於是他就操縱遙控小汽車,每次找到這種動物的洞,就把遙控車放在洞口,讓車子開到洞裏面去。而且他的車車很先進,還裝了鏡頭可以看到洞裡面,有時還會看到類似臥室的構造呢。但是由於這種動物的洞穴並不是只有在同一個平面上彎彎曲曲的前進而已,裡面的「通路」還會往下再往上,這種對動物很簡單的事情,遙控車卻做不到,每次到了那類的地點,遙控車就會像是跌到陷阱裡面一樣出不來。於是他只能拉著綁在遙控車上的繩子回收遙控車。當然,論文還是得做,於是最後他就只好把題目改成測量這種動物的洞穴方位角度、溫度濕度等等。而他的論文內容,也被節錄放在動物園的解說牌上。大家有到臺北動物園的話,可以到臺灣動物區的保育廊道去看一看。
這樣,有猜到是誰住在洞裡面了沒?
對了,在這本書的後面有許多動物介紹,也請對著臺灣的野生動物圖鑑看一看喔。
推薦文
走入林子裡,重拾赤子之心
文/黃美秀(黑熊媽媽、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位居亞熱帶的台灣,生物多樣性豐富,蓊鬱的森林是很多野生動物的家。相較於開放地區的環境,森林性的動物一般多隱密而羞怯,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是,看似安靜的森林卻從不會人們的忽略或未察覺而沉靜。俯身而視,瞧瞧那地上、樹上、草叢裡和空氣中,那麼多蛛絲馬跡和線索,因為動物走過必留下痕跡。舉凡腳印、排遺、食痕、巢穴、爪痕等等,都是追蹤動物出沒的線索。無怪乎有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ck)「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作者序
有從形的洞到無形的洞
文/鄭潔文
洞是一個帶點神祕色彩的未知,
它令人好奇、令人想探索、
卻也令人緊張甚至帶點恐懼。
洞只存在於自然界裡?
還是也存在於人與人相處之間?
也存在於求新知的過程?
書裡的洞設定很單純,就是穿山甲的居住洞。
主人翁是大大的黑熊,他進不去小小的洞裡,
所以他憑藉著動物的五感,去探索、去挖掘,
嗯.......雖然過程中他有搞砸了一些事情啦,
但他不逃避的態度,也讓他認識了一個,
看似和他完全不同,但卻一樣會挖掘、會爬樹、
甚至還會游泳的新朋友。
那面對生活裡的洞呢?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像書裡的黑熊一般,
用樸質的真誠去面對?
我認為是可以的,
所以我開始著手繪製這一本書,
但排山倒海的問題馬上就出現了,
穿山甲的洞長什麼樣子啊?
牠為什麼要挖洞、在哪裡挖洞?
好多的問號,是在網路上找不到答案的,
所以我特別感謝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和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老師,
他們提供了我很多生態上的資訊,
讓我更進一步的發現,
動物的每個行為,其實和人非常的相似,
例如:
穿山甲會更換洞裡用來當床墊的葉子,
因為葉子用久了會發霉。
這不是和我們要清洗被單是一樣的道理嗎?
動物很有趣!
只是由於物種的不同,
使人和動物之間產生了一個洞。
如果這本書能讓那個洞,
稍微變小一點,那就真是太好了。
有從形的洞到無形的洞
文/鄭潔文
洞是一個帶點神祕色彩的未知,
它令人好奇、令人想探索、
卻也令人緊張甚至帶點恐懼。
洞只存在於自然界裡?
還是也存在於人與人相處之間?
也存在於求新知的過程?
書裡的洞設定很單純,就是穿山甲的居住洞。
主人翁是大大的黑熊,他進不去小小的洞裡,
所以他憑藉著動物的五感,去探索、去挖掘,
嗯.......雖然過程中他有搞砸了一些事情啦,
但他不逃避的態度,也讓他認識了一個,
看似和他完全不同,但卻一樣會挖掘、會爬樹、
甚至還會游泳的新朋友。
那面對生活裡的洞呢?
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