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畫、賞文物、做設計必備知識
外行終於入門,專業豁然開朗
●全面梳理中國色彩的發展脈絡●
▌東方色彩美學奧祕,就在這一本 ▌
只會配色還不夠,更要知曉色彩寓意?背後學問大
前人如何運用?為何如此搭配?
▌從古畫、器物、服飾、妝容、文學 ▌
●全面圖解中國色彩的永恆時尚●
10大色系,快速看懂故宮文物書畫的東方色彩
▌認識中國色彩中的10大關鍵色 ▌
如何用在古畫器物上,這些色彩的產地在哪?
古往今來的畫家、藝匠如何使用?
在典籍中如何被描述流傳?
看懂這些,終於看懂故宮文物色彩神髓
更學會在今天繼續運用設計▌有趣典故、脈絡、故事,說給你聽
你知道嗎?色彩名稱大有學問,不同朝代流行什麼顏色?比起純粹的美感,其實中國人更偏愛有憑有據的「漂亮」?中國不講三原色而是五行色?「玄」、「纁」、「緅」、「緇」到底是什色?最有東方感的又是什麼色?哪個顏色貴族專屬?哪個顏色最貴?什麼樣的素衣,連婚紗女王Vera Wang都難企及?天青色、秋香色、柳綠色、藕荷色、黛青色……老祖宗也太會取名字,太詩意了!為何中國人對紅色如此熱愛?關於留白,傳統色如何詮釋?這些有趣的典故、來由、技術,在書中都一一告訴你。深入研究書畫文物的作者,利用大量圖片,解釋這些你在故宮文物中看到的顏色由來,及脈絡分析,每篇文末更提供過去與今天的時尚設計案例。讓你不只看懂這些過去在古典文學中讀到的色彩名詞,更能在今天繼續活用。
▌色彩名稱有學問,解析名字密碼定義一種色彩,首先從名字說起。色彩的名稱是代碼,有著各自不同的來源:
●「赤」、「黑」都與火有關。
●「丹」是指紅色石頭,朱來自赤心朱木。
●「藍」、「芸」等的艸則顯示其草本植物的屬性。隨著染織的普及,更多織物相關的色名出現並廣泛應用,如「紅」、「縹」、「紫」、「絳」等等。
●「白」部中相關的字均來自物像顯現出的「白」。月之白的「皎」、日之白的「曉」、膚之白的「皙」、老人之白的「皤」,霜雪之白的「皚」、草花之白的「皅」(ㄆㄚ)、玉石之白的「曒」(ㄐㄧㄠˇ)、顯露之白的「皛」(ㄐㄧㄠˇ)等。
●粉紅的女性化,唐代女性化妝表現力驚人,喜歡在兩頰大面積塗紅,從淡到濃有「桃花妝」、「曉霞」、「醉妝」。另外,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真會玩。在唐代,有一種色,不是那麼紅,叫退紅(也叫褪紅),跟今天的粉紅類似。
●柘黃有帝王氣。
●白素具潔淨感。
●青黛、秋香、藕合、月白等色,單從字面上看就美得如詩如畫。
▌10大主力關鍵色,探尋傳統色彩美學◆白,既是白色也是無色
五行中,白色屬金,指代西方,是中國傳統五色體系中的正色之一。舊時表現白的辭彙不少,如絲織品本色狀態的縞、練、素等,也有色相深一點的皟、脂白的膏,其他還有皚、皓、皎等。
◆赤,是血液、是火焰、是太陽
赤色是遠古人類對於自然和生命所萌發出的原初想像,觸發了祖先對於「美」最初的探索。在五行中,赤對應火,指代南方和夏季,也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色彩之一。
◆紅,其實並不紅
舊時的「紅」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紅色,而是「間色」的紅,所謂「按赤白相間為紅,赤青相間為紫」。現在最常用的「粉紅」也是古代紅色系中的一員,但直到兩宋時才普及使用。
◆橙,赤與黃之間
在古代「橙色」並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立色系,而是分散在赤、紅、黃等大類中,主要借助「纁」、「緼」、「韎」(ㄇㄟˋ)、「緹」等古老色名表示,甚至有時直接使用「赤黃」二字。
◆黃,在正中間
在五色系統中,黃色為正色,象徵土地。唐代以來逐漸成為皇家專用的色彩,被列為禁色,普通百姓不能再使用。大多植物染料中所含的黃色色素純度較低,只能得到偏暗赭黃,而少數幾種植物染料如薑黃、黃檗等染出的黃色相對比較明亮。
◆綠,自然的顏色
傳統綠色無法輕易得到,必須費力將藍、黃兩種染料分層次染出,過程複雜,色相也不太好控制。「綠」字的出現比甲骨文中就有的「藍」晚很多,因此以前綠的表達基本上和藍混為一談。
◆青,在這本書裡是藍
五行中的「青」作為代表東方的正色而區別於作為間色的「綠」,在舊時的實際使用中,青卻可以指代藍、綠或黑色,常讓現代人迷惑於「青」究竟是指什麼顏色。複雜的青在唐代以後更多地指向藍色系。
◆紫,有一點善變
舊時要從自然界中獲得紫色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紫色一直也是貴族階級的專屬。紫色系的可變範圍值較大,偏紅的可被稱為緰、絳紫、蘇方等,偏青的可被稱為紒、或青蓮,而較為鮮明的新紫、真紫等一般可被認為是本紫的表現。
◆黑,是一個相對概念
「黑」在《說文》中即指焚火生煙燻出的顏色。正色「黑」指代北方、冬天,還包含「無光」,也就是「暗」的意思。其實在古代即使經過繁複的染色過程也只能製造出近似的黑,而得不到真正的黑,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金,有光亮
廣義的金原是金屬五色的統稱,「五金」就包括金黃、銀白、銅赤、鉛青以及鐵黑。狹義的金,其色相主要來自黃金,特指黃金的黃亮之色,價值也最高。銀在舊時稱為白金,散發的是亮白的光澤,而銅、鐵在特定的階段也曾散發著十分迷人的光澤。
▌色彩分等級、分階級周代尚赤,秦代尚黑,唐代則更偏愛黃色,也正是從唐代起黃色成為皇帝的專用色。中國式的審美時常遊走於感性的無限與理性的極致之間。比起純粹的美感,中國人更偏愛有憑有據的「漂亮」。自古,每朝每代都有自己崇尚或偏愛的顏色。色彩也與政治「德行」共舞,不同朝代會匹配不同的色彩制度,從人們穿衣、出行、用物時的色彩,甚至是一根絲绦,一條束帶的顏色都必須符合規矩,一旦僭越,換來的便是皇帝生氣,後果嚴重。
▌色彩規則的源頭來自五行?最早,關於色彩的規則來自先秦以後的「五色」體系。五色,即是指中國古代最上位的五種顏色──青、赤、黃、白、黑。五色的形成與五行相關。就連「五」這個數字也具有無比非凡的意義。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臟(心、肝、脾、肺、腎)、五音(宮、商、角、徵、羽)、五色等等都源於五行,均能與「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同時,每個「五」又互相關聯,形成一張連動的網絡。比如,赤的紅色來自火,指示南方,代表夏天,自然也與太陽相關。
五色也有「正色」與「間色」之分。青、赤、黃、白、黑即為「正色」,而「間色」簡單來說就是「五正色」之間過渡的顏色。譬如青與黃的過渡為綠,赤與黑的過渡為紫等等,也就有了間色是「綠、紅、碧、紫、流黃」或者「紺、紅、縹、紫、流黃」的諸多論法。
▌色彩的產地與技術探尋傳統色,絕對離不開染料和顏料。舊時的染料一般取自植物,比如藍草、紅花、黃檗等我們至今仍在使用。顏料則來自礦物,比如朱砂、石青、石綠等,起初也可以用於織物染色,但隨後被更加便利的植物染所替代。與植物色相比,礦物色的濃度和固色性更勝一籌,但汲取也更加困難。另外,還有一些較為稀有的動物染料,如胭脂蟲、貝紫以及傳說中的猩猩血。中國的染織工藝起源很早,基本是在繅絲之後進行織或染,其中絹、綾、羅、紗等單色織物均是先織後染,稱為「素織」;而錦、毯等織物則是先染後織,稱為「色織」。本書也引入日本傳統色彩中的諸多案例,以便大家進行對照解讀。常用的植物染常識,如:
●朱砂、茜草染赤
●藍草染青
●紺,梔子、黃櫨染黃
●橡斗染皂
●紫草染紫
●藎草染綠等,已經採取媒染方法,媒染劑則視情況多用草木灰或涅礬。
作者簡介:
曲音
中日傳統色彩研究者,獨立策展人,「若啃肉文化」創始人,先後畢業於中央美院附中、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色彩及古代繪畫史;多次策劃大型國內外展覽活動;在《美術》、《美術觀察》、《日本色彩學會誌》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多篇論文;曾為「三聯節氣」公眾號撰寫傳統色彩專欄。
章節試閱
青出於藍
藍色是大多數人喜愛的顏色。最早,「藍」僅是指染青用的藍草,所謂「藍,染青草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了菘、蓼、馬、木、莧這五種不同科的藍草,均可用來染色。而《荀子.勸學》中「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的文句常常被人引用。
●民藝藍染的興起
隨著近些年「民藝」的興起,藍染工藝似乎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新風尚。藍染並不複雜,不太受空間限制,在家庭中也可染製。藍染中的致色元素主要是從藍草葉莖中提煉出來的靛藍素。
藍染時要先經過水浸藍草這一發酵工藝,過濾後提取藍草中的藍汁,再透過石灰來製造合適的酸鹼條件,最終在空氣中重新氧化成靛藍而固著於纖維上。在家中設置一口小染缸,完成重要的工序便可將之擱置一旁去閒談說笑,獨一無二的藍染圖案很快就能誕生。
●開啟青轉藍的唐朝
雖然染出藍色並不難,但若要製造出富於變化的「藍」則是對匠人技藝與審美的考驗。專家透過對吐魯番出土絲綢的研究發現,唐代利用藍草染出的青藍色,就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和藏青六種。經過分析,大致可知染青藍色要用菘藍、木藍兩種藍草。唐代染色與印花是在不同的機構,唐代官設的染織署就專門針對色彩進行劃分,「青」的染色過程應該就在染織署內完成。而內廷的染坊則既可染色也可染花紋。唐代流行的印花方式有絞纈、夾纈、蠟纈、灰纈的防染法,也有直接利用型板或手繪的印花方法。雖然唐代的印花極具特色,但藍色並不是這類花紋中最為常用的色彩。不過唐代卻開始了藍色色名從「青」到「藍」的轉變。
在唐代,青用於服飾中基本上指的是藍色。《舊唐書》中記載著皇后褘衣「以深青織成為之」、皇太子妃服則以「青質」,顯然「深青」地位更高。龍朔二年,從司禮少常伯孫茂道「舊令六品、七品著綠,八品、九品著青,深青亂紫」的奏報來看,唐代的「青」中綠色成分相對較少,應該是類似如今寶藍的顏色。而此時的唐詩中已經出現了代表色彩的「藍」字。比如白居易的「春來江水綠如藍」、杜甫的「藍水遠從千澗落」,而韋應物「長懷舊卷映藍衫」中的藍衫與《琵琶行》中的青衫雖無實質差別,但也可以看出藍此時已作為獨立色名存在了。
●善變的青,剪不斷、理還亂的藍青關係
五代和凝的《河滿子》中有「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的句子,指向性更為明確。宋時,藍的使用已經很普泛,在詩文中多用於形容水色。比如王安石的「柔藍一水縈花草」、黃庭堅的「山潑黛,水挼藍」。還有類似「揉藍衫子杏黃裙」等展現藍色與其他顏色搭配的描述。宋代王道志的《絕句》中還出現了「雨過天青似蔚藍」這樣以色彩互為解釋的文字。蔚藍一詞雖也出現在杜甫的詩句中用來形容天色,但宋代時,除蔚藍外,對於藍色也有了深藍、淺藍、藍青的細化與梳理,在唐代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說到底,藍是從青中生發出的枝椏,但二者的關係卻剪不斷、理還亂。清代陳瀏《匋雅》中有記:「藍色之最淡者,曰天青。青色之較濃者,曰天藍。」這個描述乍看令人迷惑,但也可以理解為清代的藍較青更為濃重。我們可以認為,實際使用中的青和藍在指代藍色的色相時並沒有明顯差異,只是根據使用者不同的習慣來命名罷了。
●從景泰藍看出藍深於青
只不過「青」這個詞太過於善變,是藍、是綠還是黑,一定要分語境解讀才好辨明。比如清代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專門談到了「青、藍」之別,曰:「記予幼時觀場,凡遇秀才趕考及謁見當塗貴人,所衣之服,皆青素圓領,未有著藍衫者……近則藍衫與青衫並用,即以之別君子小人。」在李漁看來,即使是戲劇,以「青、藍」服飾劃分角色人品乃是衣著惡習。這裡的青是「青素」,所以既不是藍也不是綠,而是黑。而成語「青紅皂白」則根據黑白的對應關係來表義,「青紅」應當是指綠和紅,也並非藍。
再來看看「景泰藍」。現在常被人們用來裝點家庭生活的景泰藍,舊時可是帝王家的奢侈之物。景泰藍工藝大約是在元代時從今天的阿拉伯地區遠道而來。名稱中的藍,起初是因為這種「掐絲琺瑯器」的主體釉色基本以藍色為主,故以「琺藍」、「發藍」稱之,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琺瑯,再加上明朝「景泰」的年號,故得此名。雖然清代的景泰藍中藍色的使用並不比其他色彩多,色相也無特殊之處,但對比景泰藍工藝最常用的六種藍色中最深的「深藍」與最淺的「亮青」,便可以看出清代的「藍」的確是深於「青」的。
當然,在數位化時代,一種顏色是藍還是青其實已不那麼重要。現代工業文明將種類更豐富、色澤更鮮豔的化學染料輸入並應用,而延續千年的天然染料、顏料,包括藍染在內的許多手工藝已不再為製造而存在。「手作」的興起也並不能帶來所謂的復興。不過出於好奇也好,興趣也罷,若能在眼睛習慣了色相穩定、著色均勻的機器色的同時,重新尋味天然色彩的偶然與變化,也不失為一種奇妙的體驗。
青出於藍
藍色是大多數人喜愛的顏色。最早,「藍」僅是指染青用的藍草,所謂「藍,染青草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了菘、蓼、馬、木、莧這五種不同科的藍草,均可用來染色。而《荀子.勸學》中「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的文句常常被人引用。
●民藝藍染的興起
隨著近些年「民藝」的興起,藍染工藝似乎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新風尚。藍染並不複雜,不太受空間限制,在家庭中也可染製。藍染中的致色元素主要是從藍草葉莖中提煉出來的靛藍素。
藍染時要先經過水浸藍草這一發酵工藝,過濾後提取藍草中的藍汁,再透過石灰來製造合...
作者序
前言
色彩無處不在,尋常卻又神祕。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顏色,並大致知道它們的名字,但似乎又對它們一無所知。直到西方物理學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解答,讓我們瞭解了光與色的關係,知曉了色彩存在的原理。但是,人們對於視覺中的五彩繽紛,仍有太多解答不了的未知之處。
隨著近些年對傳統手工藝的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目光開始投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色彩,一波色彩的「懷舊」熱潮席捲而來。其實,每一個「舊」也曾是閃閃發亮的「新」,對「舊」的認識與回溯同時也是對「新」的反思與展望。存在於「舊時」的文化,不僅包含了匠人精神、集體智慧,更關乎一個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
原版書名《舊時色》,指的是中國傳統色彩。這些誕生於中華大地的色彩,在歷經數千年生長、傳承與演變後,逐漸聚集形成一個體量龐大、結構繁複的家族,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如同一個鮮活的生命體,有著自己的前世今生。
一、色彩的名字從何而來
定義一種色彩,首先得從名字說起。舊時的色彩原本附著在服飾、器物、裝飾、繪畫或建築中。然而在飽經風霜後,當年繽紛的色彩也隨時間變得黯淡。所以,舊時色的留存還需要其他的載體,漢字特殊的「象形」結構也成為一種特殊的色彩表達方式。
色彩的名稱是代碼,有著各自不同的來源,如「赤」、「黑」都與火有關,「丹」是指紅色石頭,「朱」來自赤心朱木,「藍」、「芸」等的艸則顯示其草本植物的屬性。隨著染織的普及,更多織物相關的色名出現並廣泛應用,如「紅」、「縹」、「紫」、「絳」等等。正因為漢字造字的特性,我們很容易找到這些色名誕生的由來。
東漢的許慎在這方面可謂貢獻卓越。他所編撰的《說文解字》算得上是最早的漢語字典,系統地展現了舊時色彩誕生及演變的過程。在許慎搜羅的二百多個顏色詞中,不僅有現今仍在使用的,還包括當時使用而後消失不見或解作別義的。這其中,許慎對顏色詞的記述重點顯然放在色彩的載體物上。比如,其中的「白」部中相關的字均來自物像顯現出的「白」。月之白的「皎」、日之白的「曉」、膚之白的「皙」、老人之白的「皤」,霜雪之白的「皚」、草花之白的「皅」(ㄆㄚ)、玉石之白的「皦」(ㄐㄧㄠˇ)、顯露之白的「皛」(ㄐㄧㄠˇ)等。
這樣的記述方法充分契合「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原則。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舊時色正是初生於「物」,逐漸抽離才最終轉化成為抽象形態的色彩。因此,我們在分析中國色彩時,不能將色彩的外觀與內面割裂開來,否則便可能無法觸及這些色彩發生時最原初的部分了。
二、色彩分等級
中國式的審美,時常遊走於感性的無限與理性的極致之間。比起純粹的美感,中國人更偏愛有憑有據的「漂亮」。自古,每朝每代都有自己崇尚或偏愛的顏色。一般認為,周代尚赤,秦代尚黑,唐代則更偏愛黃色,也正是從唐代起黃色成為皇帝的專用色。加之,色彩與政治「德行」的共舞,色彩用來對應等級的現象也變得順理成章。不同朝代會匹配不同的色彩制度,從人們穿衣、出行、用物時的色彩,甚至是一根絲絛,一條束帶的顏色都必須符合規矩,一旦僭越,換來的便是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最早,關於色彩的規則來自先秦以後的「五色」體系。五色,即是指中國古代最上位的五種顏色──青、赤、黃、白、黑,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色的形成與五行相關。相傳,舜帝時初有了五行,後經夏、商、周三代的不斷完善,至孔子的時代,已是一個完善的邏輯體系貫穿於當時生活的各個層面,就連「五」這個數字也具有無比非凡的意義。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臟(心、肝、脾、肺、腎)、五音(宮、商、角、徵、羽)、五色等等都源於五行,均能與「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同時,每個「五」又互相關聯,形成一張連動的網絡。比如,赤的紅色來自火,指示南方,代表夏天,自然也與太陽相關。
然而,這五種顏色究竟為何能被選入「五色」?這一問題至今仍被廣泛討論,也並沒有一個最終的結論。但不難發現,其實「五色」與西方的色彩「三原色」相比只不過多了黑、白。但如果將白算作色彩混合的起點,黑作為色彩混合的終點,中國的五色體系與西方的三原色可謂完美契合。
五色也有「正色」與「間色」之分。青、赤、黃、白、黑即為「正色」,而「間色」簡單來說就是「五正色」之間過渡的顏色。譬如青與黃的過渡為綠,赤與黑的過渡為紫等等,也就有了間色是「綠、紅、碧、紫、流黃」或者「紺、紅、縹、紫、流黃」的諸多論法。這裡我們先不去論證其合理性,但可以確定的是,正色的存在較為穩定,而間色則是可以不斷變化的。
不過,五正色觀念也隨著人們色彩感性的覺醒而逐漸弱化。甚至到了清代,以乾隆為首的皇帝更是對「五德」(古時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剋相生的順序,交互更替,週而復始。)嗤之以鼻。看似並沒有「正統」地位的間色,卻在不斷的裂變與更新中大大地豐富人們的視覺體驗,也使得唐宋以後的色彩數量劇增,各種「高級灰」開始邁入殿堂,大放異彩。這些新晉的流行色脫胎於等級,用之於大眾,也是本書探尋的主要對象。
三、染料與顏料
探尋舊時色彩,絕對離不開染料和顏料。舊時的染料一般取自植物,比如藍草、紅花、黃檗等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用植物染色的過程也可以稱為「染草」或「草木染」。《周禮》中就記載了掌管染草的官職,說明當時的染色已是植物染為主。顏料則來自礦物,比如朱砂、石青、石綠等,起初也可以用於織物染色,但隨後被更加便利的植物染所替代,基本只作為繪畫或塗裝的顏料。與植物色相比,礦物色的濃度和固色性更勝一籌,但汲取也更加困難。另外,還有一些較為稀有的動物染料,如胭脂蟲、貝紫以及傳說中的猩猩血。
從《詩經》、《說文》等史料中的記述來看,最早先民常用朱砂、茜草染赤,藍草染青、紺,梔子、黃櫨染黃,橡斗染皂,紫草染紫,藎草染綠等,已經採取了媒染的方法,媒染劑則視情況多用草木灰或涅礬。至唐代,染料的種類增加到三十餘種,大大擴展了色域的豐富程度。植物染主要用於織物及服飾。中國的染織工藝起源很早,基本是在繅絲之後進行織或染,其中絹、綾、羅、紗等單色織物均是先織後染,稱為「素織」;而錦、毯等織物則是先染後織,稱為「色織」。
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可謂成果豐厚。上村六郎、吉岡幸雄等先驅對中、日兩國的傳統染織色彩的細緻梳理與分析,為後學的我們提供了太多寶貴的素材及經驗。眾所周知,漢唐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生成影響深遠,七世紀以來,在中日頻繁的接觸性交流中,染料不斷地傳入日本,為其染織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雖然對中國織物色彩的借鑒只是其中一個細微動作,但這些色彩卻在受容與變遷中逐漸成為日本傳統色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我們反觀自身、探源傳統的絕佳例證。鑒於筆者的研究領域,本書也引入日本傳統色彩中的諸多案例,以便大家進行對照解讀。
當然,通用漢字的中、日在染織色彩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也十分類似。比如各類絲織物及其色名在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稱呼,常有同名異實或同實異名的情況,有些也不能確知到底為何。這是由於古人對織物色彩分類的標準和現代大有不同,用於織物的染料及色名時常含混不清,甚至還常有幾種色彩相互解釋的情況。指向性不明確,加之古代文人在寫作中對色彩名稱的濫用,造成更大的混淆,大家在閱讀與分析中需要格外注意。
四、舊時色與新風尚
所謂風尚,是一段時間內流行的風氣和習慣。它們往往充滿變化、反映著一個時代的氣質。風尚中也包含時尚,這似乎與傳統的「舊」有所違背,但卻不影響其作為認識傳統文化的一個入口。把傳統文化寫成時尚,一直是筆者想要嘗試的一條道路。
當然,時尚也分狹義和廣義,狹義的時尚可以理解為流行的裝扮,譬如化妝、服飾等。而根據德國社會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 1858-1918,形式社會學主要開創者)的觀點,社會學中的時尚概念則有更廣泛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一種源自階級分野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產物。簡單來說,時尚並不是單純為了「美」而創造。我們會發現,其實許多所謂的時尚並不具備普世意義的美感,甚至還時常令人匪夷所思。所以,時尚的話語權其實只被特定人群所掌控,即一小部分人創造的時尚為一大部分人挪用。
古代中國的皇帝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規定和使用的色彩,大眾也會無理由地效仿,試圖以靠近話語的中心。比如:齊桓公「惡紫」的故事就是一個關於時尚的例證。所以,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部分傳統色彩,其實在當時都在時尚的前沿。如今,風尚的話語導向更為多元,流行色的普及與應用使得色彩在時尚中的位置更加清晰。而不論是曾經的風潮還是現在的流行,色彩始終從不同層面、不斷地引領人們對於風尚的思考。
本書每一章的最後一篇都以時尚為題,探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風尚。從化妝、美容、穿衣,到喝茶、郊遊、斷捨離等生活方式,這些本不在舊時色彩探討範疇之內的內容,卻永遠都離不開色彩。或者說,很多時候是色彩指引了它們的發生。雖然現在我們還不能作出「舊時色」與「新風尚」之間確切關聯的定論,但與其盲目地崇拜傳統或追隨時尚,倒不如試著從時尚的角度觀看傳統,或許能從中獲得更多共鳴與啟示。
五、為色彩畫像
在色彩研究中,判定某種顏色的具體色相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其實很早以前,各大研究機構就開始了以機器取樣等方法對傳統色彩進行檢測與分析,從而判斷這些色彩始於何時、出自何種染料或顏料。然而,文獻中的「玄」、「纁」(ㄒㄩㄣ)、「緅」(ㄗㄡ)、「緇」等色到底是何模樣,我們仍然不得而知,要想一睹它們的真容,除非能練就穿越時空的本領。
可能源於長期從事繪畫相關的工作,筆者對舊時色彩的視覺部分始終無法忽視,也逐漸找到一條以視覺為先導的研究路徑。所以,本人寫色彩某種程度上是在為色彩畫像。這樣的工作有時與藝術家的創作十分類似,需要源源不斷注入想像力,賦予色彩靈魂,才能獲得最鮮活的「色彩像」。比如粉紅的女性化,柘黃的帝王氣,白素的潔淨感等。還有舊時色中的青黛、秋香、藕合、月白等色,光是從字面上看就已經美得如詩如畫,神祕的氣質和詩意的美感也成為了描繪它們的基調。
但無論如何,定義一種色彩無法做到絕對的「像」。色彩的情感表現是靠人的聯想得到的,色彩有時只是大腦在解讀外部訊息的一種內在反應,每個人看到的色彩都不太一樣。所以,給色彩的畫像可能就有那麼點表現主義的意思,雖有具體形象,卻沒有標準答案。
一種色彩,在今天可能是一個色名或一個數值,一件物品或一種技術,一個故事或一段歷史,當然也可能僅出自某種感性,但或許也可以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法。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出現了幾百個色彩詞彙,如果我們從色彩的角度去發現它,定能尋到很多不一樣的情結吧。色彩知識並不是唯一,對色彩的感受其實更加關鍵。期盼大家以色彩為媒去重識傳統,在生活中感悟色彩,在色彩中體味人生,或許就會為自己打開一扇門,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世界。
前言
色彩無處不在,尋常卻又神祕。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顏色,並大致知道它們的名字,但似乎又對它們一無所知。直到西方物理學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解答,讓我們瞭解了光與色的關係,知曉了色彩存在的原理。但是,人們對於視覺中的五彩繽紛,仍有太多解答不了的未知之處。
隨著近些年對傳統手工藝的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目光開始投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色彩,一波色彩的「懷舊」熱潮席捲而來。其實,每一個「舊」也曾是閃閃發亮的「新」,對「舊」的認識與回溯同時也是對「新」的反思與展望。存在於「舊時」的文化,不僅包含了匠人精...
目錄
前言
白,既是白色也是無色
本來色
素面朝天的勇氣
白色時尚:空出無限大
赤,是血液、是火焰、是太陽
從岩壁到畫紙
太陽的顏色
茜草,紅花
相對浴紅衣
赤色時尚:紅妝為何人
紅,其實並不紅
退紅不肯紅
夏日蓮粉最清新
粉紅時尚:當「弱」成為一種力量
橙,赤與黃之間
落日餘暉叫作纁
關於緼的一點質疑
柑橘紅了
赤黃時尚:溫婉的華麗
黃,在正中間
古代帝王喜歡穿黃色
秋色漸,秋香溢
流黃云云
黃色時尚:茶褐悠然
綠,自然的顏色
萬條垂下綠絲绦
這種綠色不一般
翠羽花冠
綠色時尚:遊山玩水賞綠色
青,在這本書裡是藍
青出於藍
晴空與月光
濃淡總相宜
青色時尚:正在讀取中
紫,有一點善變
紫色的壞名聲
紅得發紫是蘇方
紫色時尚:本來不是人間色
黑,是一個相對概念
高級的黑色
黎民百姓的黑髮
遠山與眉毛
近墨者,黑?
黑色時尚:最黑的黑
金,有光亮
「破銅爛鐵」也發光
銀是不同質感的白
金色時尚:最耀眼的光芒
後記
前言
白,既是白色也是無色
本來色
素面朝天的勇氣
白色時尚:空出無限大
赤,是血液、是火焰、是太陽
從岩壁到畫紙
太陽的顏色
茜草,紅花
相對浴紅衣
赤色時尚:紅妝為何人
紅,其實並不紅
退紅不肯紅
夏日蓮粉最清新
粉紅時尚:當「弱」成為一種力量
橙,赤與黃之間
落日餘暉叫作纁
關於緼的一點質疑
柑橘紅了
赤黃時尚:溫婉的華麗
黃,在正中間
古代帝王喜歡穿黃色
秋色漸,秋香溢
流黃云云
黃色時尚:茶褐悠然
綠,自然的顏色
萬條垂下綠絲绦
這種綠色不一般
翠羽花冠
綠色時尚:遊山玩水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