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銷累計13萬冊的「真心話」系列第二彈!
一年開200台刀、日本現役外科醫師實話實說,
一本用真心面對癌症患者與家屬的書。
從手術、藥物、生活到醫病關係,公開所有「盡早知道會更好」的癌症知識,
為你解開真假不明的說法,從得知罹癌時的焦慮不安中解脫!
◎別讓無知害了你!門診醫師在癌症患者前沒說出的真相
「癌症」是什麼?為什麼罹癌的是我?
手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方針是醫師依喜好決定的嗎?
為什麼醫師無法肯定的說「開刀切除就會好」?
傳聞喝「蔬菜汁」可以抗癌,這是真的嗎?
該找「最好的醫院」嗎?要聽「第二意見」嗎?
◎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每個家庭必備的抗癌書
罹癌的你應該看
→本書告訴你與癌奮鬥的方法,從挑選醫院、與醫師溝通的技巧,到了解各種治療法與目的等等。
有家人罹癌的你也應該看
→書中會告訴你如何面對與鼓勵患者,理解他們的苦惱,並給予最適切的協助與關懷。
關注癌症的你更應該看
→一生中罹癌率近50%的現代,你可能就是下一個病人!最新醫學研究與預防知識一定要具備。
本書特色
特色1:日本癌症外科醫的現身說法,解答患者在門診無法獲得的事實!
當你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想必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吧!要動手術還是做化療?民間療法可以同時進行嗎?應該看第二個醫師嗎?作者中山祐次郎是專門研究癌症的外科醫師,由於站在醫療第一線,親身體會到患者與家屬在看診時的擔憂與急迫,但礙於時間有限或醫師本身個性,往往一股腦兒的問題都無法得到詳細的答案。有鑑於此,本書以病患立場提問,醫師角度回答,說出那些關於癌症的真相。
特色2:以簡單明瞭的詞彙解說,一般大眾都能輕易讀懂的醫療知識!
本書內容雖然含括醫學研究報告,但幾乎沒有使用到艱澀高深的醫學詞彙,在內容上結合了作者本人在臨床上的各種經驗,與多年來在醫院觀察到的現象,因此也不會像醫學教科書一樣嚴肅。說話口吻就像醫師站在民眾面前一般,力求用淺白、易懂的字句去說明清楚。
特色3:破除對癌症存有的誤解,避免患者病急亂投醫、認真面對癌症!
對抗癌症沒有捷徑,認真的面對自己身體、信任醫師才是真正的好方法。本書會為你解開流傳於網路上或鄰居間關於癌症的各種傳言,例如,「一千名醫師都這麼做的事情」就可以相信嗎?「醫師自己都不用抗癌藥」是真的嗎?聽說不去理會,癌細胞也可能自己好?藉由迷思的破除,希望能讓病患看對醫師,找到對自己最好的方式治療癌症。
作者簡介:
中山祐次郎
1980年出生。聖光學院高等學校畢業後重考兩次,考上鹿兒島大學醫學部。於都立駒込醫院實習後,在同所醫院擔任大腸外科醫師一職十年。2017年2〜3月擔任福島縣高野醫院院長,接著,擔任福島縣郡山市綜合南東北醫院外科主任。天天為病患施行大腸癌腹腔鏡手術、擴大手術等。
具備消化器外科專門醫師、內視鏡外科技術認定醫師(大腸)、外科專門醫師、感染管理醫師、乳房X光攝影影像認定醫師、癌症治療認定醫師、醫師臨床實習指導醫師等資格。
座右銘是「無論什麼時候死,都要不後悔地活著」。「日經商務online」和「Yahoo!新聞」等多家媒體都有專欄連載。共榮獲4次「Yahoo!新聞」個人連載的Most Valuable Article獎。於NHK「News Watch 9」提出關於在大學醫院的無給職醫師問題應以實名建議等醫療問題。
著作有熱銷超過13萬本的《外科醫師的真心話》(中文版由世茂出版)等。
譯者簡介:
王淳蕙
日本草苑日本語學校、東吳大學日本語學科畢業。曾任職日商公司日本語教師、出版社日文編輯。
鍾雅茜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曾旅居日本一年,喜歡獨自探險與學習新事物。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多部日劇以及書籍。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好評‧真心推薦──
「作者是一位從醫多年,具有實戰經驗的治癌醫師,本書站在病人的立場,道出許多人內心的困惑,讓患者從焦慮不安中解脫。是每一位癌友或家屬都應該詳讀的一本書!」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 教授
「書中有關癌症的資訊非常多,無論是臨床經驗、研究結果,或是身為醫生的真心話,作者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苦於癌症治療的患者,帶來一絲希望。誠摯推薦本書給關注癌症的你!」
──抗癌名醫 陳衛華 醫師
「這本書挑戰了許多過去禁忌的話題,卻是癌症患者最渴望知道的知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婦癌召集人 劉偉民 醫師
「本書收錄了許多癌症的相關知識,文字淺顯易懂、貼切,說出許多癌症病友會有的疑問以及焦慮,是每一個關注癌症的你,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書!」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劉博仁 醫師/博士
◎大眾讀者‧讚聲不斷──
正確醫療才是最好的選擇,所有跟癌症有關的人都該讀的一本書。──書蟲
讓我對癌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是本用心良苦的書。──日本八景
有很多以前從沒發現過的事,值得推薦。──IKKO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罹癌,這本書都很有幫助。──myasset
可以充分理解身為醫生和病人的不同觀點。──Cute
名人推薦:◎專家好評‧真心推薦──
「作者是一位從醫多年,具有實戰經驗的治癌醫師,本書站在病人的立場,道出許多人內心的困惑,讓患者從焦慮不安中解脫。是每一位癌友或家屬都應該詳讀的一本書!」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 教授
「書中有關癌症的資訊非常多,無論是臨床經驗、研究結果,或是身為醫生的真心話,作者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苦於癌症治療的患者,帶來一絲希望。誠摯推薦本書給關注癌症的你!」
──抗癌名醫 陳衛華 醫師
「這本書挑戰了許多過去禁忌的話題,卻是癌症患者最渴望知道的知識。」...
章節試閱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我偶爾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事實上,醫師不會一開始就直接判斷「把它切除吧!」或是「給這名病人抗癌藥物試試看吧?」
如同我在第一章談過的,切除手術的前提必須是「切掉後能痊癒嗎?若是能延長壽命的話就切除」。什麼情形的患者需要開刀?什麼情形的患者不需要開刀而是投以抗癌藥物治療?這些都是按照「指引」來決定。絕對不會是看醫師的心情或行事風格而決定。
因此,投以抗癌藥物的治療也不會是按醫師的喜好來決定。而是根據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研究結果來決定「這名患者是否適合抗癌藥物?如果適合,最好的抗癌藥物是什麼?」
本章節將一五一十地跟大家談談癌症的治療方法是如何決定的?首先,先介紹癌症療法的種類。
談到有關癌症的治療,所有相關書籍一定會羅列「三大療法」,並以這三大療法做為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
1.手術
2.抗癌藥物(=化學療法)
3.放射線治療
除此之外還有「內視鏡治療」和「免疫療法」等各種治療方法,為了讓各位更容易了解,就以前述三種療法來思考。
以下先簡單說明三種療法的差異。
「手術」顧名思義是指「開刀切除不好的部分」,「抗癌藥物」則是以藥物消滅癌細胞,而「放射線」即是照射放射線消滅癌細胞。無論是哪一種治療方法都各有利弊,不過,接下來我將談談最重要的部分。
那就是,「將這三種治療方法互相搭配使用時,根據癌症的種類不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搭配方法」。再者,「也會根據癌症發展到哪個階段進而改變其治療方式」。由於很少看到有相關書籍談論到這一點,因此,我想在這裡跟各位談一談。
◎什麼是癌症的期數?
在具體舉例說明之前,先解釋在醫學上用來表示癌症發展到哪個階段的「期數」。當我們罹患癌症時,一定會聽到醫師跟你說「你的某某癌是第X期」。期數的意思就是指「發展程度」,分0∼4期,0是最早期,4是末期。為方便讀取,通常會用阿拉伯數字的「1」「2」來記錄,不過最常用的還是羅馬數字的「Ⅰ」「Ⅱ」「Ⅲ」「Ⅳ」。
一般人可能都不清楚,其實,期數會根據癌症的種類而有完全不同的規則。換言之,大腸癌有大腸癌專用的期數,胃癌有胃癌專用的期數。絕大部分都是世界通用的期數。
◎早期癌症如何治療?
那麼,「將這三種治療方法互相搭配使用時,根據癌症的種類不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搭配方法」是什麼意思呢?我以我的專門領域「大腸癌的治療」來說明。
假設某位病患檢查出罹患了最早期的0期大腸癌。他的癌細胞只生長在大腸的最裡面(稱做黏膜的地方)。在淋巴結或是其他臟器都沒有發現癌細胞。
因此這名病患的首要治療選項是「內視鏡治療」,這是一種利用大腸鏡進行治療的方式。內視鏡起初只是一種查看腸子內部的細長型鏡頭,而現在的內視鏡搭載多項功能,其功能之一就是從鏡頭的旁邊伸出一個像是圈圈的東西,從這裡釋放出電流並切除癌細胞或是瘜肉。這個圈狀物也能再收回到鏡頭旁邊。
這名病患的癌症治療就到這裡結束。之後則是每隔數個月到一年再接受大腸鏡或是CT檢查來看看是否再度復發。
◎第Ⅲ期癌症又該如何治療?
至於大腸癌第Ⅲ期的患者又該如何進行治療呢?如圖所示,癌細胞已經深深地長進大腸壁裡,而且也已轉移到旁邊的淋巴結。順道一提,轉移到旁邊的淋巴結時,通常是不會做遠端轉移治療。
當被診斷為第Ⅲ期時,無論是要在日本還是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接受治療,醫師會建議採取的方式是手術。
那麼,為什麼不能做跟第0期一樣的內視鏡治療呢?關於這個問題有兩個理由。第一,因為癌細胞太過深入到大腸壁裡面,若是以內視鏡切除的話,會使腸子出現孔洞。腸子一旦破洞,腸子裡面的糞便會跑到整個腹腔造成腹膜炎。腹膜炎的病患,肚子會劇烈疼痛且發燒,放著不理會有致命的危險。
第二個理由是,內視鏡無法切除遭到癌細胞轉移的淋巴結。但,淋巴結若是在癌細胞附近,開刀的時候就會一併摘除。如果轉移在可切除的範圍內,屬於第Ⅲ期;若是更遠的淋巴結轉移就是第Ⅳ期。
手術結束後,醫師會將切除下來的腫瘤拿去做病理化驗。當化驗確定為第Ⅲ期時,會在術後的一、二個月,等身體恢復元氣時再開始使用抗癌藥物。這是因為「使用抗癌藥物會降低復發的機率」,此法也是透過大規模研究獲得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哪一間醫院哪一個醫師,通常都會使用抗癌藥物。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不想使用抗癌藥物的患者、癌症之外還有其他疾病導致全身狀況不佳的患者。
前面已舉出大腸癌第0期與第Ⅲ期的具體例子,若是其他癌症又另當別論。像這樣的治療組合,主要還是依「指引」來進行。
「不理會癌症」也沒關係?
關於癌症治療,也有醫師大膽斷言「放著就好不用理它」。
在這裡我必須要說,由於證據薄弱,此說法不值得相信。
的確,要是早期發現的癌症,即使放著不去理會也有治好的可能。但是機率不明確,我也沒看過相關的研究文獻,而且案例為「極少數」,更沒辦法保證不必治療就會好的那個人就是你。直到撰寫完這本書的時間為止我還是認為,放著癌症不管,原本能治的也會變得不能治。
現今的治療法是世界上所有的醫師,近百年來不斷煩惱著該用哪種治療法對病人才好而誕生的結果。
首先,就是手術的誕生。由於當時的麻醉技術未臻成熟,不僅無法減輕病人的疼痛,有的病人也因麻醉藥而死亡。再加上對感染症的知識與理解不夠充分,手術後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也不在少數。於是在犧牲了那麼多人之後,才有今天的手術治療法。
癌症已經進入「治癒」的時代。早期的腫瘤基本上都能藉由手術切除。
但話說回來,我卻常在醫院見到很多因相信「不用理會」而變成非早期癌症的患者,又或是已經被醫院診斷為癌症之後,仍舊相信「不用理會」而造成棘手情況的非早期癌症患者。
這不構成犯罪嗎?
不算過失致死嗎?
針對是否有罪這問題,我查了很多資料,都顯示因為是「建議擱置治療」,決定權在患者本人,所以很難定罪。
◎另類療法也應該有數據支持
除了「擱置療法」,治療癌症的另類方法還有很多,例如:「水」、「用棍棒摩擦」、「氣」、「維生素」、「飲食」等等。
在這裡,我想要向那些對癌症患者進行這些治療方法的人說,如果有效的話,請提出研究數據並在醫學會上發表,如果做不到,就請不要利用書報雜誌、廣告甚至是口耳相傳等管道來建議客人(很難說他們是患者)採用。
這是因為以現代的醫療立場來看,即使對腫瘤沒有直接的作用,但若是有其效果,也是會納入治療的。例如緩和療法。
對於飽受身體上疼痛與精神上折磨的患者,這療法有舒緩痛苦的效果。緩和療法是由專門醫師或是治療癌症的專科醫師進行,他們也會使用止痛藥物。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盡早開始緩和療法(由緩和療法專家進行)的患者,與沒有使用的患者比起來,壽命得以延長。這療法引發的成效在世界上也造成衝擊。
緩和療法通常不包含抗癌藥物、手術與放射線等對癌症有效果的治療。它充其量不過是減輕症狀帶來的痛苦,卻很明顯地延長了壽命。
而日後的幾份研究報告也都指出,緩和療法確實能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換言之,「從過程來看,即使對癌症沒有直接的作用,但能延長壽命。」
由此來看,我們不得不慎重地說,除了醫療現場使用的方法之外,或許世界上存在著其他能夠延長患者壽命的方法。如果有的話,請務必進行相關研究並提出數據證明。
想要找到「最好的醫院」?
許多患者一聽到要做癌症檢查就開始不安了起來,而產生「我要有最好的治療」、「我要找最好的醫師」等想法。不過,由於現在網路資訊氾濫,真假怪奇的資訊都搜尋得到,有時反而會增加心理上的不安。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常被熟人問到:「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醫院來治療癌症呢?」
幾乎每個月都有人這樣問我,是真的,我沒開玩笑。原來有那麼多人都為此而煩惱。
藉此機會,我仔細地和各位說說我的想法。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點來思考。
1.醫院設有治療此方面癌症的專科嗎?
2.醫院的規模如何呢?
3.往返醫院的交通便利嗎?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那家醫院能治療你所罹患的那種癌症嗎?透過醫院的官網或是醫院設立的癌症中心,能了解到該院是否有專精該癌症的醫師或整合性醫療團隊。另外也有癌症專門醫院,幾乎所有的癌症都能在這樣的醫院診療。
其次則要考量醫院的規模。這裡所謂的「規模」,不單單是指建築物有幾層樓高、病床數有多少。我重視的是「有所有科別的醫師嗎?」還有,除了醫師以外的醫療相關人員多不多?這才是「醫院規模」的具體意義。
你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治療癌症需要各種科別的人員。
以大腸癌的治療為例。第Ⅲ期手術後,要有外科醫師、消化器內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做診斷。為了進行手術則需要麻醉科醫師,還需要復健科醫師與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在手術後為病患進行復健。因副作用導致皮膚出現問題時需要皮膚科醫師,或是當患者情緒極低落進入憂鬱狀態時,就要找精神科醫師諮詢。另外還有宛如病人嚮導的個案管理師。
癌症治療就是像這樣需要多科別醫師和人員共同參與的治療。甚至,安寧照護團隊、社工都非常重要。
最後一個重點是「往返家裡與醫院之間的交通便利性」。離家近嗎?一班公車就能抵達嗎?交通的便利性很重要。
「總之我要全國最好的醫院!」常看到許多不遠千里去求診的病患。我非常能夠體會這些病患的心情,但請容我實說,「只要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醫院,他們的治療方法幾乎都相同。」
我在第二章裡談過,癌症治療是手術、抗癌藥物、放射線的一連串過程。其中,有關抗癌藥物,無論是哪位醫師,他們的治療方法幾乎一樣。治療計畫可能有些微的不同,但不會因為醫師不同,患者被預估的生存期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理由是,癌症治療是國際認可的大規模研究結果的方法。這方法不是一個月使用一次抗癌藥物,而是以二個小時注射體表面積需要○○毫克的抗癌藥物點滴,接著是注射另一種已經決定好藥量與速度的抗癌藥物,如此每四週一次,共進行六次才結束……醫師們就是像這樣來決定抗癌藥物的使用方法。
因此,會因醫師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是,副作用對策是否完善、與其他科別醫師一起研究下次治療時程如何安排等等計畫層面。
再來是關於放射線,這就某部分來說需要相當專業的技術,因此原則上不太會有「那醫師做的放射線對任何人都沒有效果」、「那醫師做的放射線可以治好」等差異。
◎需要等名醫嗎?
接下來是關於手術。我是這方面的專家,可是想在這業界待下去,要寫些什麼實在有點為難……。例如,無論是有名的醫院還是出過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醫師的醫院,都會有手術不是那麼高超的外科醫師。相反的,就算不是有名的醫院,也是會有醫術卓越的外科醫師。像這樣「手術高不高明」,也只有同為外科醫師的我們才會知道。而且,也要在同一領域有十年左右經驗的外科醫師才會曉得。我的專業領域是消化器官,所以我可以辨別一台胃腸的手術高不高明。然而,如果我去看腦外科醫師或骨科醫師的手術,我也只看得出來「好棒的手法」而已。
順帶一提的是,我去過很多醫院並實際進到手術室去參觀。除了日本國內多數的知名醫院外,也各在美國UCLA的附屬醫院、韓國的峨山醫院(Asan Medical Center)和三星醫院(Samsung Medical Center)參訪過一週以上。
所以,我想說的是,「手術高不高明,只有專業領域範圍內的同行才清楚。」或許「哪家醫院都好」的說法粗糙了些,但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日本的消化器官外科醫師的醫術各個都很高超,因手術致死的危險性也遠比許多國家要低得多。因此,「那個醫師沒有把我治好」是幾乎不會發生的事,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治療癌症與治療其它疾病有兩點不同之處。一是時間長,幾乎每個月都要進出醫院。二是在身體狀況極差的情況下又必須前往醫院。從這兩點來看,「往返家裡與醫院之間的交通便利性」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正在閱讀本書的各位,一定也有人是不遠千里前往你們心目中的理想醫院吧。老實說,我覺得沒有非要到其他都市的醫院待上幾個月接受手術和治療的理由。當然,對於住在非大都市的病患來說,會感到不安是人之常情,那麼,把手術選在稍有規模的大醫院進行,抗癌藥物的治療則到就近的醫院接受治療,也是方法之一。
「一千名醫師都這麼做」就可以相信嗎?
前陣子我久違地回去老家,看見冰箱上貼著一張紙,是我母親手寫的字條。那張標題名為「一千名醫師為了健康都這麼做」的紙條上寫著:
‧吃納豆
‧多走路
‧多喝水……
裡面就是諸如此類的列表。我嚇了一跳,既然是關於健康的事情,來問當醫師的兒子不就好了嗎?我的父母親都不是醫護相關人員,大概是看到電視節目或雜誌之類的醫師問卷調查,特地節錄出來的吧。
這種內容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若要直接問我答案,我認為此份問卷「可信度不高,只能做為參考」。第一個原因,「我們不知道這一千名醫師是誰」。假設填寫問卷者都是專攻心臟疾病的醫師,他們便會相對關注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的問題,然後用預防此類疾病的知識來回答問卷。而像我這樣專攻癌症治療的醫師,就會傾向談論防癌知識。
還有另一個原因,「醫師本來就不太清楚該怎麼做才能促進健康,也就是預防疾病的做法」。至少我這個世代的醫師(一九八○年生)在就讀醫學系時期,大多也只有學習各疾病的名稱、病徵、診療方式以及治療方法,記住超過千種以上的疾病之後,就開始任職醫師。成為醫師後,大家幾乎都會先到醫院臨床實習兩年,在第一線學習如何給病患看診。很遺憾地,我們通常不會學到預防疾病的知識。
到了第三年,大部分醫師會決定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就是外科、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項目。等待被派屬到各專門領域,才終於能稍微接觸到預防疾病的做法,不過主要也是針對自己專業領域的疾病去研究。例如,我主要是看消化道外科,所以會注重預防大腸癌、胃癌的方法,若是內科醫師就會傾向著重在預防糖尿病與高血壓。
換句話說,我們成為醫師之後只會學習各專攻疾病的知識,絕大多數的醫師對於「維持健康的方法」這種概括性主題都不太了解,所以即便找來一千位醫師,也不能保證得到的結果具有高度可信度。與其去找醫師,也許請現年破百歲的人來填寫問卷會更有效果。
大家應該會想問:「那我們該拿什麼當參考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看大型研究統整後的結果。本章節接下來要談論的主題正是「癌症預防」。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我偶爾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事實上,醫師不會一開始就直接判斷「把它切除吧!」或是「給這名病人抗癌藥物試試看吧?」
如同我在第一章談過的,切除手術的前提必須是「切掉後能痊癒嗎?若是能延長壽命的話就切除」。什麼情形的患者需要開刀?什麼情形的患者不需要開刀而是投以抗癌藥物治療?這些都是按照「指引」來決定。絕對不會是看醫師的心情或行事風格而決定。
因此,投以抗癌藥物的治療也不會是按醫師的喜好來決定。而是根據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研究結果來決定...
作者序
為什麼癌症這麼地令人害怕?
為什麼癌症如此困擾著我們?
為什麼人類會罹患癌症?難道沒有可以避開的方法嗎?
大家好,我是外科醫師中山祐次郎。執醫十三年,專業領域為大腸癌。至今參與過的手術已超過二千件。診療過無數患者,除了開刀,也為他們開立抗癌藥物及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等。對大腸癌的研究也從未間斷。
自五年前開始,我多了另一個「作家」的身分,已經出版過三本著作。在「Yahoo!新聞」和「日經商務周刊」等網站也刊登了我寫的醫療專欄。所以,如果說我的專長之一就是「用簡單明瞭的詞彙告訴大家難懂的醫療」,應該也不為過吧!
本書的系列前作《外科醫師的真心話》一出版即受到廣大的回響,成為熱賣超過十三萬本的暢銷書。身為作者的我當然非常欣喜,但更讓我感到驚訝。竟然有這麼多讀者想看這樣的書,證明了大家都不了解醫師是什麼樣的一份職業,而且不知道如何跟醫師溝通的患者更不在少數。
不止如此,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出版社編輯們給了我這本書的企畫案,而大綱中有好幾條衝擊性的項目。
「癌症真的能只靠飲食治好嗎?」
「只要把腫瘤切掉就行了嗎?」
這些問題太令我震驚了。我寫得出來嗎?我應該寫出來嗎?話說回來,目前市面上也沒有解答這些疑惑的書籍。仔細想想,這些內容不外乎就是患者們在診間詢問我的問題,或是熟人提出的疑問。
既然如此,為什麼之前從沒看過這一類的書呢?
能被稱為癌症專家的人,通常都是中年以上的醫師,在醫院也身兼數個要職。我本人三十九歲,是醫院的外科主任。在業界要找到一個能以這樣的年齡及職位的醫師,寫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書,機率微乎其微。因為寫書既無助於醫師的出人頭地,其所能得到的版稅,也只要做好醫師本職就能賺到。再說,大部分醫師除了論文之外,平常也沒有寫寫東西的習慣。
我想了想,除了我之外,沒有人能寫了吧!因為我本來就有寫作的習慣,而且我不僅是癌症專家,還是外科專門醫師,並且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決定動筆寫下這本書。
書中收錄了相當多有關癌症的資訊。我既然身為癌症醫師,當然會關注世界上的最新研究數據,因此我將它們彙整後再以淺白易懂的語句翻譯在這本書中。
不過,光以醫學論文的資訊是不足以說明有關癌症治療的現狀、醫師與患者的苦惱,以及該如何做適當的處理。這方面也只有在醫院面對各種癌症治療情況的現役醫師才寫得出來。我這個每天與患者們的病灶格鬥的「當事人」,將把自己所知道的不管好或壞都一五一十地寫出來。
換言之,結合「醫學研究結果」、「臨床經驗」,再加上「醫師的真心話」,架構成這一本具有深度資訊的書籍。
本書寫給關注癌症的你。罹患癌症的人數眾多,以一生中罹患癌症的機率來看,男性為六〇%,女性為四七%。現在正在寫書的我,或是正在看書的你,我們其中一個都有可能在未來罹患癌症。而在確定罹癌之前,你必須先知道:癌症是在某種程度下可以預防的疾病。本書會以淺顯易懂的詞句介紹癌症預防的最新情報。
此外,也寫給有家人或是好友罹患癌症的你。書中會介紹許多該如何面對及鼓勵癌症患者的方法。
最後,寫給正罹患癌症的你。你不是一個人。罹癌也不是人生的終點。
你在變成一名癌症患者前,僅是一個普通人。而我,在你治療癌症的時候,想透過本書好好地陪在你身邊。因為,與癌奮鬥是有方法的。從選擇醫院、與主治醫師溝通的方法,以及癌本身的意義、為什麼抗癌藥物有副作用等等,所有在門診和病房無法跟病人說得完整的事情,我統統寫在這本書中。這不是一本理想論,而是現今日本是如何進行癌症治療的真相,全都實話實說地寫在書裡面。
身穿白袍在醫院的時候,我總是淡然地為患者進行手術與治療,幾乎不帶多餘的情感。可是,記憶卻深似海。有時我會後悔得夜不成眠,有時又恐懼得須借酒入眠,也曾經歷過重要的人被癌症奪走的痛楚。因此平常在醫院不能吐露的心事、對癌症的感受,也都在本書中暢所欲言。
衷心期盼本書能為懼於癌症的你、苦於癌症治療的你、或惱於與醫護人員之間關係的你,帶來一線希望。
為什麼癌症這麼地令人害怕?
為什麼癌症如此困擾著我們?
為什麼人類會罹患癌症?難道沒有可以避開的方法嗎?
大家好,我是外科醫師中山祐次郎。執醫十三年,專業領域為大腸癌。至今參與過的手術已超過二千件。診療過無數患者,除了開刀,也為他們開立抗癌藥物及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等。對大腸癌的研究也從未間斷。
自五年前開始,我多了另一個「作家」的身分,已經出版過三本著作。在「Yahoo!新聞」和「日經商務周刊」等網站也刊登了我寫的醫療專欄。所以,如果說我的專長之一就是「用簡單明瞭的詞彙告訴大家難懂的醫療」,應該也不...
目錄
第1章 醫師認為的「癌」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
「醫師想要切除惡性腫瘤」是真的嗎?
為什麼醫師無法斷言「開刀就好了」?
為什麼癌症會「復發」?
第2章 從手術到藥物療法,醫師怎麼看?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
治療策略是誰決定的?
如何面對抗癌藥物的副作用?
聽說醫師自己都不用抗癌藥?
「不理會癌症」也沒關係?
一邊尋求「民間療法」可以嗎?
【Column】進行十小時的手術時,醫師要怎麼上廁所或吃飯?
第3章 如何找對醫師和醫院,建立良好關係?
想要找到「最好的醫院」?
和主治醫師關係不好時該怎麼辦?
醫師不聽我說話,該找誰商量?
尋求「第二意見」,第一個醫師會生氣嗎?
當醫師說出「這句話」就要考慮轉院!
對無法治療的患者,就沒有興趣了嗎?
第4章 預防癌症,這些做法有用嗎?
「一千名醫師都這麼做」就可以相信嗎?
改善生活習慣真能預防癌症嗎?
酒是百藥之長?喝蔬菜汁有效嗎?
定期運動、控制體重有多重要?
應該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嗎?
關注遺傳跟體質有意義嗎?
第5章 該不該做癌症篩檢?
醫師是真心建議做癌症篩檢嗎?
做癌症篩檢有壞處嗎?
【Column】從幾歲開始該注意哪種癌症?
第6章 罹癌之後的生活該注意什麼?
網路消息的可靠度有多少?
「癌消失了!」為什麼有這麼荒謬的健康書?
宣稱是「醫師的建議」就能信任嗎?
經濟上的困難該跟誰商量?
【Column】「先進醫療」是必要的治療嗎?
終章 關於罹癌這件事
當家人有一天得到癌症……
當得知自己罹癌時……
「為什麼是我?」來自醫師的答案
【Column】探病時該注意的事
第1章 醫師認為的「癌」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
「醫師想要切除惡性腫瘤」是真的嗎?
為什麼醫師無法斷言「開刀就好了」?
為什麼癌症會「復發」?
第2章 從手術到藥物療法,醫師怎麼看?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
治療策略是誰決定的?
如何面對抗癌藥物的副作用?
聽說醫師自己都不用抗癌藥?
「不理會癌症」也沒關係?
一邊尋求「民間療法」可以嗎?
【Column】進行十小時的手術時,醫師要怎麼上廁所或吃飯?
第3章 如何找對醫師和醫院,建立良好關係?
想要找到「最好的醫院」?
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