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超過90本繪本,量身打造44個最適合全家一起玩的STEAM實驗
★44個實驗遊戲,輕鬆培養小科學家
★Reading+STEAM:透過閱讀繪本,玩出科學力
《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STEAM素養》四大特色
1.精選繪本:叫好叫座、學校圖書館推薦、孩子也喜歡的經典好書
2.分齡操作:從寶寶0歲到中年級都能玩
3.簡單實驗:材料簡單、步驟清楚,在家就可以動手做(部分附實驗影片)
4.跨領域學習:包含數學、科學、工程、自然、藝術等,從小培養STEAM素養
旅美親子作家曾多聞,在居家期間精選超過90本經典繪本,透過親子共讀引導,設計出44個適合全家一起玩的實驗活動,從寶寶數學、自然、科學,到兒童工程學、社會科學、藝術等,透過親子實際操作,將STEAM教育自然融入遊戲中,培養具備 STEAM 素養的小科學家!
孩子愈早接觸STEAM教育,愈能培養數理科學的好奇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更為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美國科學教師協會
作者簡介:
曾多聞/文
旅美新聞工作者,專長教養、教育、家庭生活,曾任編譯、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現職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特約專欄作家,並長期供稿美國婦幼人權團體MomsRising。
著有教育評論《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散文集《微足以道》、童書《那年的暑假》、《小紅的主播夢》等。
目前與先生和兩個兒子定居加州聖地牙哥。
Bianco Tsai/繪
平時做裝幀設計,偶爾也畫畫,常常罵小孩。裝幀作品曾獲金蝶獎。插畫散見《家常好日子》、《巷弄裡的台灣味》、《中年打工族》、《寶島暖實力》、《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Shopping Design》、《字字有來頭》等等。家有兩隻小孩加上兩隻貓的發胖婦女。 biancotsai.art
章節試閱
Ch.1 黑看白,白看黑
—— 打開寶寶視覺感官的啟蒙書
我是當媽媽以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媽媽的。
哥哥小小豬一歲時,我去上托嬰中心的親職課,講師是聖地牙哥雷迪兒童醫院(Rady Children's Hospital)的幼兒發展專家卡斯塔達(Kiley Castaneda)。她告訴爸爸媽媽們,在嬰兒視覺的發展上,對比強烈的黑與白最能吸引他們的視線,用黑白對比的常見圖形最能刺激寶寶的視覺感官,如果能運用黑白圖形設計一些活動,還可以引導寶寶初步探索STEAM。
我這才知道,從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看,嬰幼兒也能玩STEAM !認知發展是關於寶寶思考、探索,自己弄清楚一件事的過程。記住一件事、學會新資訊都是認知發展的一部分。
認知發展打從出生就開始運作,所以STEAM 各項目可以從寶寶出生就開始學習。美國科學教師協會指出,即使是小嬰兒,也有能力學會觀察、發現、探索周遭的世界;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在家跟寶寶一起探索STEAM,而利用繪本來引導是很適合的方式。
哥哥小小豬和弟弟迷你豬的啟蒙書,就是這樣一本完全沒有字的「無字天書」,只有印在白底上的黑色剪影圖案。書名叫做《白看黑》(Black on White),作者塔納.霍班(Tana Hoban)是在小小豬出生前七年就已經辭世的祖母級美國攝影師。我們家的《白看黑》是一本二手書,或者應該說是三手書甚至四手書,不知道已被多少小寶寶看過、玩過,來到我們手上時早就破破爛爛了。雖然是厚紙板書,但四角都已磨損,封面封底甚至還有寶寶的齒痕!
這本書初看時如此不起眼,我也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當小小豬滿六個月大,我開始按照專家所說的,每天陪著他親子共讀,而我都是挑一些自己喜歡、圖畫色彩繽紛的書,但小小豬總是一臉呆呆的坐在我腿上,或是東張西望、甚至把書拿起來撕咬。沒想到後來他自己在書堆裡發現了這本《白看黑》,常常爬著爬著就從書籃裡把它抓出來。
一開始我有些傷腦筋,這本書沒有字,要怎麼讀呢?只好自己看著剪影圖片亂編一通:「從前從前有一匹小馬,牠坐著一艘帆船,碰到一隻小鴨鴨……」
沒想到小小豬竟然會指著圖片,發出「嗎、嗎」,「呀、呀」的聲音,我好興奮呀,我八個月大的寶寶對書有反應!直到現在小小豬仍然記得《白看黑》是他閱讀的第一本書呢!
《白看黑》獲美國非營利讀寫教育研究機構「閱讀是基礎」(Reading Is Foundamental, 簡稱RIF)推薦為「刺激寶寶視覺感官的最佳啟蒙書」,也是RIF 推薦的該類繪本中,唯一有在國內出版的一本。
★ 推薦繪本
《白看黑》(Black on White),作者:塔納.霍班(Tana Hoban)。上誼文化出版,2001。
《黑看白》(White on Black),作者:塔納.霍班(Tana Hoban)。上誼文化出版,2001。
★ 好玩的STEAM活動
主題:寶寶和數學
作品:認識形狀
1. 用白紙剪出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簡單形狀,貼在黑紙上。
2. 把這張黑紙貼在寶寶的嬰兒床內側,與寶寶視線同高的地方。每天早晚跟寶寶一起玩「指物認形狀」的遊戲。
3. 過一段時間,把這張紙貼到別處與寶寶視線同高的地方,觀察寶寶會不會試著去找這張紙。
4. 重複上述步驟,可以逐步介紹星星、雪花等更複雜的形狀。
CH.2 我好愛好愛你
—— 寶寶探索人體的第一課
STEAM 是培養學習觀察、發現、探索周遭世界的能力;研究顯示,即使是小嬰兒,也有這種能力。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指出,愈早接觸STEAM 教育,愈能培養孩子對數理科學的好奇,以及對周遭環境的關注,也為入學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而探索世界得要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儘早教孩子認識身體部位,其實比我們以為的更重要。因為,認識自己的身體是「誠實性教育」的第一步。
串流媒體時代來臨以後,兒童性犯罪更形猖獗,甚至殃及嬰幼兒!美國非營利兒童心理健康機構(Child Mind Institute)指出,及早開始的性教育可以預防孩子免於被侵害,呼籲爸爸媽媽從小教育孩子認識身體各部位的正確名稱。
也許爸媽們會覺得這個任務有點難,那麼就推薦一本實用的繪本:《我好愛好愛你》(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
早在2005 年,這本書的原文書就出版了,但我們發現它的時間很晚,所以小小豬沒有讀過。這本書沒有得獎,也沒有獲得圖書館的推薦,一開始沒有引起我的注意。
其實我的選書原則很簡單:孩子們喜歡,我也喜歡就夠了,有沒有得很多獎、獲得很多推薦,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只是書海茫茫,參考獲獎和圖書館推薦書單還是一個比較安心的方式。
這本書是兩歲的迷你豬發現的,當時我正在上網找書,迷你豬湊在旁邊,他一看見亞馬遜網路書店上封面那隻橘色的小熊,就叫了起來:「這個、這個!」於是我們就一起讀了這本電子書。當我一開始讀,
迷你豬就咯咯笑了起來,大概是書名和第一頁的第一個句子「through and through」讀起來有一種奇妙的韻律感吧!朗朗上口、有節奏感的韻文,總是特別吸引孩子的注意,這一點從寶寶六個月大就看得出效果了。
《我好愛好愛你》這本書我和寶寶一起讀了好多遍。第一次他聽我讀,第二次,當我唸到「through and through」的時候,他會跟著我讀。有時候他會打斷我,說:「熊熊在這裡!」
我會回答:「是的,橘色的熊熊在這裡」或者「對呀,熊熊抓住自己的腳腳。」
不知道讀到第幾遍,迷你豬開始模仿書中的動作,抓住腳、張大嘴巴……於是我發現,這是一本用來教寶寶認識身體部位的好書!
市面上其實不乏各種教寶寶認識身體部位的繪本,爸爸媽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與寶寶共讀。而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的文字以愛為中心:「我愛你的上面」、「我愛你的下面」、「我愛你的裡面」、「我愛你的外面」……跟著書中暖心的文字與寶寶肢體互動,寶寶時期的迷你豬每次都笑得好開心呢!
★ 推薦繪本
《我好愛好愛你》(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作者:班娜迪特•蘇斯塔克(
Bernadette Rossetti-Shustak)。小天下出版,2017。
同類繪本
《十隻腳趾頭》(Ten Little Toes),作者:卡洛琳.珍.雀爾屈( Caroline Jayne Church)。小天下出版,2016。
★ 好玩的STEAM遊戲
主題:寶寶和科學
作品:認識身體
1. 開始跟著書的內容,指出身體的部位:讀到「耳朵」,就捏捏寶寶
的耳朵;讀到「鼻子」,就輕碰寶寶的鼻子。
2. 問問寶寶:「你有幾個鼻子?」(1 個。)「你有幾個眼睛?」(2個。)一直問到「你有幾根手指/腳趾頭?」(10 根!)
3. 終極挑戰,問寶寶:「你有幾根頭髮?」兩歲半的迷你豬非常努力的數到了28 根!
Ch.1 黑看白,白看黑
—— 打開寶寶視覺感官的啟蒙書
我是當媽媽以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媽媽的。
哥哥小小豬一歲時,我去上托嬰中心的親職課,講師是聖地牙哥雷迪兒童醫院(Rady Children's Hospital)的幼兒發展專家卡斯塔達(Kiley Castaneda)。她告訴爸爸媽媽們,在嬰兒視覺的發展上,對比強烈的黑與白最能吸引他們的視線,用黑白對比的常見圖形最能刺激寶寶的視覺感官,如果能運用黑白圖形設計一些活動,還可以引導寶寶初步探索STEAM。
我這才知道,從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看,嬰幼兒也能玩STEAM !認知發展是關於寶寶思考、探索,...
作者序
【推薦序】
推薦序 媽媽的Reading+STEAM教室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昭珍
「媽媽的工作是很專業的工作,媽媽的教室是全世界最棒的教室。」這是我讀完多聞新書《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STEAM素養》的深切感想!最了解孩子的莫過於父母,所以父母就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長都可以親自陪孩子閱讀和動手做,就是在帶孩子認識自我,豐富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孩子將來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時,擁有最雄厚、寶貴的資本。
繼《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兩本著作,多聞再次展現對親子閱讀教育的熱情投入。多聞在美國疫情期間完成了這本成果豐碩的新書,端看書中精選推薦的九十多本繪本書單,以及針對這些書的分齡設計與實驗主題分類,就能看出這是她在自己孩子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的教育研究實驗成果,絕非可以在短時間內倉促整理出來的內容。
STEM教育的理念起源於九○年代,美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及安全出發,希望藉著STEM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振興國內科技及經濟發展,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先優勢,同時希望透過STEM教育,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然而美國教育學家雅克曼(Georgette Yakman)認為因STEM關注在「做什麼」和「如何做」,而忽略對人本身的關注—即「誰來做」和「為什麼做」,也就是在跨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侷限,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趣味性—因此雅克曼融合了藝術(Art)與STEM,並在2006年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在STEAM教育理念中,以創造力為宗旨,並透過專題式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在設計美學、技術涵養、實作與合作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孩子發展自由的創意思維。
除了STEAM的核心概念之外,現在的課程內容已一步步發展到STREAM教育,STREAM的R指的是Reading & writing(閱讀與寫作),是結合科學、科技、閱讀、工程、藝術、數學的跨學科教育,由各科別老師統整及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協同教學,建構學生跨學科知識連結與整合的能力。透過STREAM教育,希望培養孩子具有提出問題的思辨力、更享受動手學習的過程,以及在藝術教育中更能擁抱創意。
這本書正是STREAM教育的最佳實踐,它依照孩子的學習年齡,分成學齡前0-3歲、幼兒4-5歲、低年級6-7歲、中年級8-9歲四階段,可以作為家長及老師的閱讀指導手冊,更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簡單的家庭親子STEAM活動。我很榮幸可以搶先閱讀這本書,在寫下這篇序的同時,也深深感到讀者能擁有這本書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前言】
前言 STEAM教育就在生活裡
STEM教育即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教育的通稱,已經風行多時。近年來,教育界又呼籲科技必須根植於人性,所以加上藝術(Art)項目,把STEM教育升級成STEAM教育。
崇尚STEAM教育的呼聲非常高漲,不但在美國如火如荼的推動,也在全世界發酵,家長們都趨之若鶩。在這一波熱潮中,身為一個資深教育記者的我,卻聽到另一種呼聲:STEAM教育應該是一種生活教育,而不應該是必須依賴炫目STEAM玩具才能達到的教育目標。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英國好好玩指南(Good Play Guide)創辦人阿曼達‧古莫(Amanda Gummer)博士就公開呼籲:「太多STEAM玩具的廣告詞都沒有經過實證……問題的根源在於每個人都走捷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但這不是STEAM教育的真諦!」
古莫博士的呼籲,恰恰呼應了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ational Science Teaching Association)一再強調的:STEAM教育的意義,是鼓勵孩子從生活中去觀察、發現、探索周遭的世界,而不是現在很多家長以為的:訓練讓孩子三歲學會算數、五歲學寫程式。
古莫博士的呼籲,也呼應了我的個人經驗:長子小小豬三、四歲的時候,我在與他共讀繪本《十隻小瓢蟲》時得到靈感,自己用紙卡做了一組小瓢蟲教具,教他「玩」數數。四年後,次子迷你豬也到了這個年紀時,我發現市面上有賣塑膠製的精美小瓢蟲數學教具,跟我自己用紙卡做的那組教具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售價不菲,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我採訪過許多專家,對照自己的育兒經驗,讓我開始思考:STEAM教育到底是什麼?怎麼用生活化又平易近人的方式,讓STEAM教育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STEAM教育其實就在生活裡,而繪本就是很好的引導方式——在親子共讀的同時,用繪本主題來設計教學活動,讀中玩、玩中學,可說是一舉數得。我家那位寫過一本無線感測網路教科書的工程師爸爸江小豬也是好玩之徒,自然成為我在發想STEAM教學活動時的最佳諮詢對象。
在外主跑教育新聞,在家跟江小豬腦力激盪,兩個寶貝一起共讀共玩,對於利用繪本來設計STEAM教案,我漸漸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當有機會跟小天下合作,把實驗心得形諸文字編輯成書出版,能與讀者們分享交流,當然要好好把握!
著手規劃本書時,我先參考《時代》雜誌及「紐約公共圖書館」的童書排行榜,挑選出合適的繪本,刪去尚未翻譯成中文者,與李黨總編輯和主編令葳討論後,選出國內讀者較為熟悉的好書,並納入本土自製的優質繪本,列出共計九十多本書單。
然後,我參考書籍出版者的建議,以及美國閱讀是基礎(Reading Is Fudamental)基金會的分級標準,把這些繪本分齡、分類。最後依序設計STEAM教學活動——活動設計需要很多心思,幸好選出來的這些繪本書單,真的都是有趣好玩的,且在小小豬小時候,我們多半都已經玩過一次,因此開始寫作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再現。
終於提筆時,正值COVID-19疫情爆發、全美發布居家令的時刻。我利用宅在家裡寫書的機會,跟兩隻小豬把這些繪本重玩一次,又獲得許多新靈感。好書不老,一本繪本的玩法也有百百種,期待有緣看到這本書的你們,都有機會帶孩子加入共讀、共玩、共學的行列。
【推薦序】
推薦序 媽媽的Reading+STEAM教室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昭珍
「媽媽的工作是很專業的工作,媽媽的教室是全世界最棒的教室。」這是我讀完多聞新書《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STEAM素養》的深切感想!最了解孩子的莫過於父母,所以父母就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長都可以親自陪孩子閱讀和動手做,就是在帶孩子認識自我,豐富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孩子將來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時,擁有最雄厚、寶貴的資本。
繼《美國讀寫教育改...
目錄
推薦序 媽媽的Reading+STEAM教室
前言 STEAM教育就在生活裡
Part1. 學齡前0-3歲
1. 黑看白,白看黑
打開寶寶視覺感官的啟蒙書
2. 我好愛好愛你
寶寶探索人體的第一課
3. 十隻小瓢蟲
數學恐懼症消失
4. 小毛,不可以!
最初的時間觀念
5. 晚安,猩猩
故事藏在細節裡
6. 好忙好忙的車子
寶寶重要的數學能力:分類
7. 自己的顏色
認識顏色,也認識自己
8. 愛花的牛
嗅覺大發現
9. 森林裡的小松鼠
觀察四季,愛上大自然
10. 彼得的口哨
聽覺大發現
Part.2 幼兒4-5歲
11. 小貓頭鷹的夜遊
從日月流轉看見宇宙
12. 月亮,晚安
來畫我的房間平面圖
13. 許什麼願望好呢?
認識動植物的生命週期
14. 戴帽子的貓
工程力學好有趣
15. 好多好多船
好厲害的浮力
16. 小房子
屹立不倒的工程學
17. 逃家小兔
無所不在的磁力
18. 麥基先生的請假的那一天
情緒智商背後的科學
19. 大海和天空相遇的地方
根與翅膀
20. 神奇大傘
下雨天專屬的實驗活動
21. 最了不起的東西
想像力與恆毅力的工程學
22. 讓路給小鴨子
鄉愁的迷宮
23. 豆腐從哪裡來?
豆腐乳又從哪裡來?
Part.3 低年級6-7歲
24. 如果你給老鼠吃餅乾
因果觀念的建立
25. 蠟筆想回家
利用蠟的熔點和凝固點做彩色蠟筆
26. 小火車做到了!
交通工具前進的動力
27. 奇妙的花園
植物栽種與社區改造
28. 綠火腿加蛋
食品添加物的真相
29. 野獸國
乘著自己的小船出發
30. 酷比的音樂會
樂器大挑戰
31. 老鼠郵差來了
動物的棲息地
32. 燈塔你好
發光發亮的電路實驗
33. 小黑魚
幾何與分數
34. 神奇的毛線
從STEM到STEAM
35. 車票去哪裡了?
會爬樹的公車
Part4. 中年級 8-9歲
36. 媽媽的紅沙發
「錢」的數學與科學
37. 北極特快車
重新思考氣候與生態
38. 我做得到!
科學家與工程師養成
39. 你要前往的地方!
熱氣球挑戰
40. 青蛙和蟾蜍
文氏圖的應用
41. 我們要去捉狗熊
看見聲音
42. 蛋頭先生不怕了!
紙飛機挑戰
43. 獅子與老鼠
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
44. 玩具診所開門了!
玩具劇場開鑼了!
推薦序 媽媽的Reading+STEAM教室
前言 STEAM教育就在生活裡
Part1. 學齡前0-3歲
1. 黑看白,白看黑
打開寶寶視覺感官的啟蒙書
2. 我好愛好愛你
寶寶探索人體的第一課
3. 十隻小瓢蟲
數學恐懼症消失
4. 小毛,不可以!
最初的時間觀念
5. 晚安,猩猩
故事藏在細節裡
6. 好忙好忙的車子
寶寶重要的數學能力:分類
7. 自己的顏色
認識顏色,也認識自己
8. 愛花的牛
嗅覺大發現
9. 森林裡的小松鼠
觀察四季,愛上大自然
10. 彼得的口哨
聽覺大發現
Part.2 幼兒4-5歲
11. 小貓頭鷹的夜遊
從日月流轉看見宇宙
12....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