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挖鼻孔!」還在用這樣的方式告誡孩子嗎?
此書用新方式讓孩子引導孩子學習不隨意挖鼻孔,培養好習慣!
主題貼近孩子生活,色彩明亮豐富。
訓練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這樣下去,你的鼻子會變很大喔!」蘇菲的爸爸媽媽這樣說,因為蘇非常常把食指放到鼻子裡。她不聽爸媽的話,直到有一些她的鼻子變得跟蘿蔔一樣大,她才發現大事不妙了。原來是她的食指提姆在鼻子裡建造了一個超級舒服的家。這下該怎麼辦才好呢?提姆願意搬出這個舒適又緩和的家嗎?
作者簡介:
作者◎寶拉・梅爾蘭
出生於西班牙比戈,法律系畢業後,從事多年教育相關的工作。於2012年出版第一本圖畫書,至目前出版作品已累積十本,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繪者◎戈梅茲
畢業於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美術系,曾在歐洲多家出版社工作。
譯者簡介:
周婉湘
台大心理研究所畢業,因喜愛圖畫書和兒童文學,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取得兒童文學領域博士。曾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教授幼兒文學、幼兒遊戲及幼兒媒體等課程,研究專長為幼兒圖畫書閱讀。譯有《阿菲的小鯊魚不見了》《阿菲,快一點!》《小黃點大冒險!》《彩色點點》《小黃點》《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早安,小雞》等書,也擔任信誼小太陽幼兒雜誌的特約翻譯。現居美國舊金山灣區,為「一起讀。一起玩。」部落格格主。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國小時老師常跟我們說「挖鼻孔鼻子會變大,挖完記得要捏一捏,才不會變大,可以保持原本的形狀。」老師只是開個玩笑,可是小時候的我們當真了!又想挖鼻孔,又怕鼻子變大,因此挖完之後真的會隨手捏捏,「塑型一下」自己的鼻子。挖鼻孔可說是小時候常常被大人禁止,卻又會忍不住一直想做的行為。這本書以手指頭的立場來敘述這件事情,充滿想像力和趣味性,書中的父母也不只是單單的告誡孩子「不能」挖鼻孔,而是能引導孩子學習獨立思考,解決自己鼻子變大的問題。如果孩子挖鼻孔的行為已經造成困擾,不妨試試讀這本書給他聽吧!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國小時老師常跟我們說「挖鼻孔鼻子會變大,挖完記得要捏一捏,才不會變大,可以保持原本的形狀。」老師只是開個玩笑,可是小時候的我們當真了!又想挖鼻孔,又怕鼻子變大,因此挖完之後真的會隨手捏捏,「塑型一下」自己的鼻子。挖鼻孔可說是小時候常常被大人禁止,卻又會忍不住一直想做的行為。這本書以手指頭的立場來敘述這件事情,充滿想像力和趣味性,書中的父母也不只是單單的告誡孩子「不能」挖鼻孔,而是能引導孩子學習獨立思考,解決自己鼻子變大的問題。如果孩子挖鼻孔的行為已經造成困擾,不妨試試讀這本書...
推薦序
給愛挖鼻孔的大小讀者:不說教的警世故事
文/周婉湘
(《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作者)
警世故事(cautionary tales)是最早的兒童故事類型之一,從19世紀的德國童書《披頭散髮的彼得》開始,大人創作了無數的故事,試圖教導孩子們什麼是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披頭散髮的彼得因為不肯梳頭髮,也不肯剪指甲,最後淪落到被當成搜奇展覽品的地步。這些故事從現代的觀點讀來,像是嚇唬小孩的恐怖故事(如虎姑婆),運用孩子的恐懼,來讓孩子就範。
然而,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孩子真的會覺得這些故事很恐怖嗎?亦或者,大人都太小看孩子了。當代的兒童觀相信孩子的主體性,視兒童為有能力辨別真偽的個體,或許很多孩子讀了這些故事,反而哈哈大笑,他們會說:「這都不是真的!」因為這些故事通常過於誇大違反規則的後果,反而產生了喜劇性的效果。西班牙裔童書作家寶拉・梅爾蘭的作品《鼻子裡的手指頭》延續了這個警世故事的傳統,用誇張又詼諧的方式,來跟孩子們討論「挖鼻孔」這件讓大人很煩惱的行為問題。
「如果你的食指經常待在鼻孔裡,會發生什麼事?」梅爾蘭沒有從大人最常說教的原因來告誡孩子,像是「你的手指有很多細菌,會生病喔!」、「你經常挖鼻子會讓鼻黏膜受傷。」或是「不要吃鼻屎,鼻屎臭臭髒髒!」;相反地,她用擬人化的方式,從食指提姆的角度來想像:如果手指頭會說話,當他進入陰暗潮濕的鼻子裡,會是什麼感覺?
梅爾蘭特別放「大」了這個挖鼻孔的經驗,插畫家在許多跨頁上畫出蘇菲鼻子裡外的大特寫。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與其用禁止、責罵的方式來教導孩子,不如同理孩子的身體經驗,仔細探究一下挖鼻孔這件事究竟為何令人上癮。其實很多大人也愛挖鼻孔,不是嗎?
喜歡挖鼻孔,是因為手指頭愛吃「鼻屎肉醬和鼻涕冰沙」嗎?還是鼻子裡溫暖又舒適?梅爾蘭將這些身體經驗幻化成孩子懂的語言,讓孩子在哈哈大笑的過程中,感到自己的身體經驗被理解了。就如同書中蘇菲的爸媽,他們讓蘇菲自己思考該如何解決鼻子變大的問題,大人們也該相信孩子有自我意識,也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能力。下一次,當孩子又挖鼻孔的時候,或許可以跟他說:「你的手指頭提姆又想去鼻子裡看書了嗎?要不要帶他去看我們家裡的故事書呢?」
給愛挖鼻孔的大小讀者:不說教的警世故事
文/周婉湘
(《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作者)
警世故事(cautionary tales)是最早的兒童故事類型之一,從19世紀的德國童書《披頭散髮的彼得》開始,大人創作了無數的故事,試圖教導孩子們什麼是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披頭散髮的彼得因為不肯梳頭髮,也不肯剪指甲,最後淪落到被當成搜奇展覽品的地步。這些故事從現代的觀點讀來,像是嚇唬小孩的恐怖故事(如虎姑婆),運用孩子的恐懼,來讓孩子就範。
然而,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孩子真的會覺得這些故事很恐怖嗎?...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