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米.諾特(Jamie Notter)和瑪蒂.葛蘭(Maddie Grant) 是「文化奏效」(Culture That Works)共同創辦人。兩人也是協助組織創造出色文化的知名策略專家,目標是在數位世代吸引最棒的員工和最忠實的客戶。 兩人有35年實務經驗,常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說,並與不同領域的大小企業合作,其中包括高科技、健保、零售、金融及非營利團體。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文學學士,傳播碩士。職場裡滾過,離巔峰就一步。記者、寫手、翻譯,其實最愛的是當讀者──欣賞前人與後浪的絢麗璀璨。在濤濤文字翰海中,如果有人曾因我而受益,也就值得了。 譯著有《這已是我全部的愛》、《A. J. 的書店人生》、《茱莉雅的私房廚藝書:一生必學的法式烹飪技巧與經典食譜》、《你比想像的更聰明:用對方法,開啟你的多元智能》等四十餘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強力推薦! 「作者們提出有力的見解,解釋為何可以將千禧世代視為解碼戒指,幫助我們理解在時下的商業氛圍中,到底是什麼在驅策客戶和員工?只要掌握四種能力:數位、資訊透明化、組織正常流動和決策迅速,就更能吸引菁英人才,留住客戶,維持競爭力。」
未來企業的能力 百年管理模式衰退,不過是逼著我們進行管理革命完美風暴的「鋒面」之一。第二道鋒面是社群網路。儘管有許多人只從改變行銷的層面來考量社群網路,但其實它的影響更為深入,是推動權力遠離中央體制,而朝個人化散布的重大轉化。在我們的第一本書《人性化:以人為尊的成功企業》(Humanize: How People-Centric Organizations Succeed in a Social World),詳加探索社群網路對領導統御和管理造成的衝擊。我們辨別出十二種不同的原則,以協助組織更能與現今的社群世界水乳交融:分散、系統思考、主宰權、透明度、真相、真誠、包容、合作、建立關係、學習、實驗,以及個人發展。 但從那本書出版之後,我們就發現,光是靠社群網路的力量、接觸面,以及潛力,絕不可能足以啟動革命管理。我們還需要其他元素,一個能把點連結成面的催化劑,以便讓迫切需要的管理革命開花結果。這個催化劑,就是我們完美風暴中的第三道鋒面:千禧世代。 在未來數年中,隨著千禧世代逐漸晉升到管理職位,他們會同時成為勞工中人數最龐大的世代。儘管千禧世代並不會正式「接管」(沒有任何世代能單憑自己就運作一切),他們會成為我們所有人某種解碼祕密的環節,協助釐清後革命時代未來企業的模樣。他們的人數,隨著社群網路改變的一切,會提供之前企圖管理革命時欠缺的元素。我們想改變已經想了數十年,但現在,感謝社群網路和千禧世代,我們終將改變。這些趨勢的匯流已然啟動。變革即將到來,而明智的機構,會從今天開始,就進行領先群倫所需的改變。 我們今天寫這本書,是為了提供那些想充分參與這場革命、不想成為改革對象的領導人一部指南。現在,企業界需要一套實際可用在這場管理革命中、開拓出自己道路的原則。沒有任何一套可告訴我們未來企業模樣的簡單答案,但從研究本書內容開始,就有信心可檢索出有助於協助我們在這革命階段所需的關鍵原則。以我們在《人性化》一書中有關社會企業的研究做為起點,我們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研究途徑,以呈現出整體景象。 首先,是深入挖掘、了解擁有非比尋常強大企業文化的公司。如果傳統管理正在崩壞,我們就更需要了解體系內的「正向異常」:那些發展極為良好、不但吸引員工投入,並擁有越來越多忠實客戶的組織。我們不試圖去證實到底什麼是鮮明的企業文化(實際上,我們認為定義一個一般的強大企業文化並不是重點),但基於擁有一般企業文化的公司,往往為「一般的」(也就是,糟糕的)員工投入所害,我們知道,必須要從不同的資料中,擷取出能擺脫傳統管理的枷鎖,並能在今日現況中真正運作的見解。透過通信、面談和實地採訪,我們調查了在不同產業中、十幾家因強大企業文化而獨樹一格的企業。 我們的第二種研究途徑,是盡可能訪談千禧世代,以發展出對他們面對管理時更精闢的認知。我們又一次避開尋求千禧世代對領導和管理的整體信念,是較正確或最有效的量化證據。我們尋求的,是有力的內省。我們尋找能幫助理解千禧世代注定要引導革命的線索。我們刻意追求開路先鋒,那些已在思考領導和管理議題的千禧世代,然後,我們要求他們反思在現今組織中工作的感受。我們訪談所有規模、營利與非營利、產業上中下游企業中的150名千禧員工。其實,我們的研究仍在進行中。如果你出生於一九八二~二〇〇四年之間,想分享你對職場中管理和領導的想法,可以(匿名)在以下的網址回答問卷:
我堅信,進步會改變意識,而當你改變群眾意識,他們對什麼是可能的警覺性,也會隨之改變:這是個良性循環。所以,把消息傳播出去很重要,告訴大家,讓人們明白什麼是有效的。就在創意合作,以及結合對未來的共識之間,我們見到了真正的成果。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 〈樂觀的理由〉(The Case for Optimism),《時代雜誌》
傑米.諾特(Jamie Notter)和瑪蒂.葛蘭(Maddie Grant) 是「文化奏效」(Culture That Works)共同創辦人。兩人也是協助組織創造出色文化的知名策略專家,目標是在數位世代吸引最棒的員工和最忠實的客戶。 兩人有35年實務經驗,常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說,並與不同領域的大小企業合作,其中包括高科技、健保、零售、金融及非營利團體。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文學學士,傳播碩士。職場裡滾過,離巔峰就一步。記者、寫手、翻譯,其實最愛的是當讀者──欣賞前人與後浪的絢麗璀璨。在濤濤文字翰海中,如果有人曾因我而受益,也就值得了。 譯著有《這已是我全部的愛》、《A. J. 的書店人生》、《茱莉雅的私房廚藝書:一生必學的法式烹飪技巧與經典食譜》、《你比想像的更聰明:用對方法,開啟你的多元智能》等四十餘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強力推薦! 「作者們提出有力的見解,解釋為何可以將千禧世代視為解碼戒指,幫助我們理解在時下的商業氛圍中,到底是什麼在驅策客戶和員工?只要掌握四種能力:數位、資訊透明化、組織正常流動和決策迅速,就更能吸引菁英人才,留住客戶,維持競爭力。」
未來企業的能力 百年管理模式衰退,不過是逼著我們進行管理革命完美風暴的「鋒面」之一。第二道鋒面是社群網路。儘管有許多人只從改變行銷的層面來考量社群網路,但其實它的影響更為深入,是推動權力遠離中央體制,而朝個人化散布的重大轉化。在我們的第一本書《人性化:以人為尊的成功企業》(Humanize: How People-Centric Organizations Succeed in a Social World),詳加探索社群網路對領導統御和管理造成的衝擊。我們辨別出十二種不同的原則,以協助組織更能與現今的社群世界水乳交融:分散、系統思考、主宰權、透明度、真相、真誠、包容、合作、建立關係、學習、實驗,以及個人發展。 但從那本書出版之後,我們就發現,光是靠社群網路的力量、接觸面,以及潛力,絕不可能足以啟動革命管理。我們還需要其他元素,一個能把點連結成面的催化劑,以便讓迫切需要的管理革命開花結果。這個催化劑,就是我們完美風暴中的第三道鋒面:千禧世代。 在未來數年中,隨著千禧世代逐漸晉升到管理職位,他們會同時成為勞工中人數最龐大的世代。儘管千禧世代並不會正式「接管」(沒有任何世代能單憑自己就運作一切),他們會成為我們所有人某種解碼祕密的環節,協助釐清後革命時代未來企業的模樣。他們的人數,隨著社群網路改變的一切,會提供之前企圖管理革命時欠缺的元素。我們想改變已經想了數十年,但現在,感謝社群網路和千禧世代,我們終將改變。這些趨勢的匯流已然啟動。變革即將到來,而明智的機構,會從今天開始,就進行領先群倫所需的改變。 我們今天寫這本書,是為了提供那些想充分參與這場革命、不想成為改革對象的領導人一部指南。現在,企業界需要一套實際可用在這場管理革命中、開拓出自己道路的原則。沒有任何一套可告訴我們未來企業模樣的簡單答案,但從研究本書內容開始,就有信心可檢索出有助於協助我們在這革命階段所需的關鍵原則。以我們在《人性化》一書中有關社會企業的研究做為起點,我們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研究途徑,以呈現出整體景象。 首先,是深入挖掘、了解擁有非比尋常強大企業文化的公司。如果傳統管理正在崩壞,我們就更需要了解體系內的「正向異常」:那些發展極為良好、不但吸引員工投入,並擁有越來越多忠實客戶的組織。我們不試圖去證實到底什麼是鮮明的企業文化(實際上,我們認為定義一個一般的強大企業文化並不是重點),但基於擁有一般企業文化的公司,往往為「一般的」(也就是,糟糕的)員工投入所害,我們知道,必須要從不同的資料中,擷取出能擺脫傳統管理的枷鎖,並能在今日現況中真正運作的見解。透過通信、面談和實地採訪,我們調查了在不同產業中、十幾家因強大企業文化而獨樹一格的企業。 我們的第二種研究途徑,是盡可能訪談千禧世代,以發展出對他們面對管理時更精闢的認知。我們又一次避開尋求千禧世代對領導和管理的整體信念,是較正確或最有效的量化證據。我們尋求的,是有力的內省。我們尋找能幫助理解千禧世代注定要引導革命的線索。我們刻意追求開路先鋒,那些已在思考領導和管理議題的千禧世代,然後,我們要求他們反思在現今組織中工作的感受。我們訪談所有規模、營利與非營利、產業上中下游企業中的150名千禧員工。其實,我們的研究仍在進行中。如果你出生於一九八二~二〇〇四年之間,想分享你對職場中管理和領導的想法,可以(匿名)在以下的網址回答問卷:
我堅信,進步會改變意識,而當你改變群眾意識,他們對什麼是可能的警覺性,也會隨之改變:這是個良性循環。所以,把消息傳播出去很重要,告訴大家,讓人們明白什麼是有效的。就在創意合作,以及結合對未來的共識之間,我們見到了真正的成果。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 〈樂觀的理由〉(The Case for Optimism),《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