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藝術家的腳步,踏上旅途尋找靈感
★ 看見藝術家眼前的景色,如何轉化為畫紙上的影像與色彩
★ 以地圖指引藝術家曾經踏上過的旅途,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循線前進
許多非凡的藝術作品靈感來源,往往都在藝術家遠離他們日常環境的時刻。有一些藝術家像候鳥一樣,不斷回到同一個地點。如知名的保羅.塞尚和文森.梵谷都深愛普羅旺斯,常在巴黎與此地往來,而成他們作為藝術家的成長關鍵。日後這些地方也成為藝術家的代名詞,更是他們創作上關鍵時期的特徵。
還有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卡拉瓦喬因為決鬥而難逃死罪,只好連夜逃亡馬爾他,卻在此畫下了著名的《殺死巨人歌利亞的大衛》;亨利.馬諦斯為了太陽而到摩洛哥,遇上惱人的乾旱卻是他心中最佳的作畫天氣,也找到讓他感興趣的主題;具有好奇和探險精神的葛飾北齋,以七十高齡開始創作的新系列,繼續圍繞著日本人心中的聖山富士山;畢卡索愛上法國南方;朵貝.楊笙風靡全球的「姆米」就跟她的家人一樣徜徉在小島的自然風光……
從史詩般的公路旅行,或者跋山涉水前往偏遠地區的艱苦,到深度文化之旅,甚至是入住最好的酒店高檔行程,這本書探討了三十位藝術大師的三十段極具影響力的旅程,並展現了這些旅行對藝術家的個人生活和文化探索的深刻影響。
屢獲殊榮的作家崔維斯.艾伯洛以引人入勝的視角,深入探討了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畫作背後的故事,讓藝術家的每一段旅行都栩栩如生,召喚讀者追尋大師的腳步上路去。
作者簡介:
崔維斯.艾伯洛(Travis Elborough)
著名作家和評論家,被譽為「英國最優秀的流行文化歷史學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入探討了懷舊文化以及倫敦的歷史、地理和其他各類主題。著作《消失的地方地圖集》榮獲二○二○年愛德華.斯坦福旅行寫作獎年度插畫書獎;《我們愛的巴士》,這是寫給倫敦雙層巴士的深切情書,該巴士定義了倫敦交通五十多年。其他作品包括《旅行者之年》、《倫敦之年》、《久別重逢》、《成為作家》和《在公園散步:人民機構的生活和時代》。艾伯洛同時也是英國第四廣播電台(Radio 4)和《衛報》的撰稿人,撰寫過有關旅行和文化各方面的文章,從加勒比海的海盜到英國海邊的驢子。也曾為《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新政治家》、《BBC歷史雜誌》和《Kinfolk》等雜誌撰稿,並且是威斯敏斯特大學的客座講師,教授創意寫作。目前定居於倫敦。
譯者簡介:
杜蘊慈
身兼作家與譯者,史地旅行著作有《地圖上的藍眼睛》、《迭里溫.孤山》。J.R.R.托爾金著作系列的詩歌譯者,參與譯作包括《魔戒》、《霍比特人》、《精靈寶鑽》、《貝倫與露西恩》、《剛多林的陷落》、《險境奇談》等。另譯有《止息盛怒:泰戈爾短篇小說選》、《俄羅斯美食史:包心菜和魚子醬》、《希臘美食史:眾神的禮物》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人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粉專主理人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Junie Wang
鄭開翔/城市觀察畫家
媒體讚譽
(艾伯洛)透過對世界上多幅著名畫作誕生的故事有迷人見解,讓每次旅行都變得栩栩如生。」──《藝術家雜誌》
讀者好評:
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藝術愛好者和旅行愛好者都會非常著迷。這本書巧妙地融合了藝術史和遊記,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塑造一些最具指標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旅行。──Amazon Vine Choice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巧妙地展現了藝術家所處的環境如何影響他們的藝術創作──具體來說,是藝術家遠離家鄉的他方。──Amazon Vine Choice
藝術作品常常是來自藝術家周遭環境的產物。縱觀歷史,靜物和自然世界可能是藝術家筆下最常見的主題。他們居住的地方或是旅行所到之處,很可能會在作品中呈現出來。本書作者艾伯洛特別切入這個角度,寫下三十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的簡略生平與旅行遊記,展現出「這些旅行對畫家個人生活和更廣泛的文化影響」產生何等的作用。──Goodreads
名人推薦:推薦人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粉專主理人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Junie Wang
鄭開翔/城市觀察畫家
媒體讚譽
(艾伯洛)透過對世界上多幅著名畫作誕生的故事有迷人見解,讓每次旅行都變得栩栩如生。」──《藝術家雜誌》
讀者好評:
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藝術愛好者和旅行愛好者都會非常著迷。這本書巧妙地融合了藝術史和遊記,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塑造一些最具指標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旅行。──Amazon Vine Choice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巧妙地展現了藝術家所處的環境如何影響他們的藝術創作──具體來說,...
章節試閱
保羅.克利被突尼西亞徹底改變
一九一四年四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三十五歲的保羅.克利(Paul Klee,一八七九-一九四○)造訪突尼西亞。雖然他在這個國家的時間不長,只有十二天,但是在藝術史家薩賓.雷瓦德(Sabine Rewald)看來,這趟旅行是克利人生與事業的轉捩點。
這趟旅行是典型的德國傳統「成長之旅」(Bildungsreise),即個人成長及探索發現。從突尼斯歸來的克利與一開始踏足突尼西亞的克利判若兩人,在當地的經歷豐富了這位藝術家,他再也不會是原來的他了。
克利出生在瑞士伯恩附近的明興布赫塞(Münchenbuchsee),父親是德籍音樂教師,母親是瑞士籍歌手,他是第二個孩子。在慕尼黑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Munich)學習之後,他按照許多藝術家繼續深造的道路,前往義大利進行漫長的遊歷。羅馬、那不勒斯、阿瑪菲海岸(Amalfi)的光線與色彩令他感動。二十世紀開始的十年裡,他在巴黎工作過一段時間,當時巴黎是立體主義的熔爐,充滿各種藝術可能性的新理論,這段經歷對他來說也很有教育意義。
不久之後,他回到慕尼黑,結識了「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的創始人之一瓦西里.康定斯基。藍騎士是一個鬆散的藝術團體,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前衛藝術家組成,包括德國畫家奧古斯特.馬克(August Macke,一八八七〜一九一四),後來他被稱為表現主義的先驅。康定斯基將成為克利的偉大導師,他在一九○四年已經在突尼西亞遊歷了兩個月,這一點多少推動了十年後克利的突尼西亞之行。
在此之前,克利與馬克的友人,瑞士貴族畫家路易.莫葉(Louis Moilliet)收到恩斯特.亞吉(Dr Ernst Jaggi)的突尼西亞之旅邀請。亞吉是是外科醫生,出身伯恩,患有嚴重氣喘,因此全家移居突尼西亞。馬克決定加入克利的探險,而這三人都被突尼西亞的藝術潛力所吸引。
克利把兒子安置在伯恩的父母家之後,於一九一四年四月五日,開始了旅程的第一階段。首先搭火車經過日內瓦與里昂,火車在里昂暫停,時間足夠克利進城遊覽,在一家專精隆河鮮魚菜餚的餐廳吃了午飯。第二天早上火車抵達馬賽,他在中午與馬克及莫葉會合,登上由大西洋海運公司(Compagnie Générale Transatlantique)營運的迦太基號,「一艘講究的大船」。「舒適乾淨的船艙」令克利滿意,他注意到艙內都貼心配備了「嘔吐用的小容器」。
一九一四年四月七日早晨,克利等人醒來的時候,已經可以望見薩丁尼亞島。幾個小時後,他們首次望見了非洲大陸。克利在日記中激動地描述了他們抵達的情況:
「到了下午,非洲海岸在望。然後,第一座非洲城鎮清晰可辨,那是賽伊迪布賽義德(Sidi Bou Said),有一座山脊,山脊上冒出的房屋形狀極有節奏。一個成真的童話故事……我們高大的輪船駛離開闊的海面。突尼斯的海港與城市在我們後方,已經稍微受到遮擋。首先我們通過一條長長的運河,在岸上,離我們很近的地方,是我們見到的第一批阿拉伯人。太陽有著黑暗的力量。岸上多彩的澄澈充滿了可能,馬克也感覺到了。我們倆都知道我們在這裡將會大展身手。我們的船停靠在這個簡陋黯淡的港口,過程卻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雖然船還在移動,各種不可思議的人物已經攀上繩梯。在下方,是我們的東道主亞吉醫生、他的妻子與小女兒。還有他的汽車。」
克利與莫葉第一夜住在亞吉家的的巴黎式公寓,位於突尼斯城的歐洲區,斯巴達路七號(rue de Sparte);馬克則住在法蘭西大飯店(Grand Hôtel de France)。不過在突尼斯的大部份時間裡,他們三人都受到吉亞醫生的款待,他是一位慷慨的東道主(克利提到他的餐點豐盛),兼任他們的導遊與司機。這天晚上,他帶領他們遊覽城中的阿拉伯區。
第二天早上,克利腦中滿是前夜的漫遊印象。他一點時間都沒有浪費,馬上帶著水彩顏料進城去畫畫,而且可說是從當時開始就一直沒有鬆懈。雖然如此,馬克在這裡創作的作品數量卻幾乎是他的兩倍。馬克估計自己在抵達後的三天內完成了七十五幅速寫,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
雖然馬克更多產,而且創作了《突尼西亞風景》(Tunisian Landscape)這樣的現代主義傑作,但是克利身為一位藝術家的成長卻更完整。突尼西亞為克利確立了方向,朝著抽象主義全面發展;當地街頭生活與充滿活力的建築及風景帶來了官能風暴,他身處其中,奮力尋找一些方法以發現客觀的事物,讓自己依託堅守。《突尼斯的街頭咖啡館》(Street Café in Tunis)是桌椅與火柴狀人物的繁複糾結;《突尼斯的清真寺前》(In Front of a Mosque in Tunis)描繪的是薩赫卜埃塔巴清真寺(Saheb Ettabaâ Mosque),是在哈爾法烏因廣場(Halfaouine Square)上畫的;《突尼斯的紅色與黃色房子》(Red and Yellow Houses in Tunis)是在古城區(the Medina) 一處小廣場上畫的,古城中有許多這種小廣場,塵土飛楊,只有幾棵樹遮蔭。克利以最簡潔的筆觸,成功傳達了這座城市的世界性,而非訴諸東方異國情調的陳腔濫調。
這一年的一九一四年四月十日,也是耶穌受難日,亞吉醫生開車帶著他們三人在酷熱中穿越鄉間,抵達他的別墅,位於聖傑曼(Saint-Germain),現在稱為埃茲札赫拉(Ez Zahra)。從這座海濱別墅的陽台,克利完成了至少十幅水彩,其中包括《突尼斯附近的聖傑曼海水浴場》(Bathing Beach of St Germain near Tunis)。在這裡,他喜歡去游泳,還為孩子們畫了復活節彩蛋,並在房子飯廳的灰泥牆上畫了兩個人物。亞吉的花園裡種著奇特的植物,混合了綠色、黃色與赤陶色,吸引克利的注意,當然他也將其入畫,完成《沙丘植物》(Dune Flora)與《突尼斯附近的歐洲區聖傑曼的花園》(Garden in St Germain, the European Quarters near Tunis)。
幾天後,他們返回突尼斯,繼而開車前往賽伊迪布賽義德,也就是當初他們從船上首次望見的小鎮。在這裡,克利畫了一幅從花園大門望向海洋的水彩海景速寫。接著他們繼續出發,探索羅馬時代的迦太基遺跡,克利認為遺跡的山景比突尼斯更美。
他們下一次出遊則是搭火車前往哈馬馬特(Hammamet)。他們即將抵達車站的時候,克利看見一頭單峰駱駝在田野中的蓄水池旁勞作。這座城「就在海邊,到處都是彎道和急轉彎」,華麗的花園以仙人掌為牆,耍蛇和手鼓表演使得街道氣氛活躍,克利認為這座城壯觀瑰麗。
離開哈馬馬特之後,他們步行到位於布瑞克巴村(Bir Bou Rekba)的火車站,搭另一班火車前往凱魯萬(Kairouan)。克利在這裡創作了他最著名的突尼西亞畫作《紅色與白色的穹頂》(Red and White Domes),畫中是賽伊迪阿莫拉阿巴達(Sidi Amor Abbada)的五個穹頂,此處又稱馬刀清真寺(Mosque of the Sabres),克利以此景作了數張畫。
之後他們又數次回到亞吉的聖傑曼別墅,並盡責地參觀了突尼斯的博物館,也許稍微讓克利感到惱火的是,博物館裡擺滿了羅馬時代的迦太基藝術。四月十九日,克利持三等艙船票,登上一艘「中下等的船」佩雷爾艦長號(Capitaine Pereire),航向巴勒摩。馬克與莫葉還要在突尼斯待上幾天,但是克利坦承自己已經感到焦躁、刺激過度。他在日記中寫道:「『大獵』已經結束。」現在他必須「拆解」。
他的回程是搭船到那不勒斯,轉火車從羅馬到伯恩。四月二十五日回到慕尼黑之後,他馬上全力投入在突尼西亞的作品。五月十五日,他已經準備發布兩幅突尼西亞主題水彩,就在漢斯.蓋爾茨(Hans Goltz) 的「新藝術」藝廊(New Art)舉辦的第一屆黑與白畫展上(Black and White Exhibition)。兩個星期之後,他的八張突尼西亞水彩就在慕尼黑新分離派(New Munich Secession)的第一次展覽上登場。
克利將繼續從自己的突尼西亞之行中取材直到一九二三年,但它的影響是一生的。對馬克來說,這趟旅程也同樣意義深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應徵入伍,在德國步兵團服役。遺憾的是,一九一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在因表現英勇獲頒鐵十字勳章六天之後,他陣亡於法國佩爾特萊敘爾呂(Perthes-lès-Hurlus) 附近的戰場上。
保羅.克利被突尼西亞徹底改變
一九一四年四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三十五歲的保羅.克利(Paul Klee,一八七九-一九四○)造訪突尼西亞。雖然他在這個國家的時間不長,只有十二天,但是在藝術史家薩賓.雷瓦德(Sabine Rewald)看來,這趟旅行是克利人生與事業的轉捩點。
這趟旅行是典型的德國傳統「成長之旅」(Bildungsreise),即個人成長及探索發現。從突尼斯歸來的克利與一開始踏足突尼西亞的克利判若兩人,在當地的經歷豐富了這位藝術家,他再也不會是原來的他了。
克利出生在瑞士伯恩附近的明興布赫塞(München...
作者序
瑞士藝術家保羅.克利曾說,畫圖,不過是帶一根線條去散個步。但是你散個步能走的距離也有限。克利為了拓展自己的地平線,踏上一趟成長之旅 (Bildungsreise,個人成長與發現之旅,搭乘火車、船、汽車,還得走不少路),這次旅行讓他的藝術有了突破。克利的旅程是一個典型例子,代表了這本地圖集的內容: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從事的旅行與造訪的地方。對於某些藝術家來說,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旅行是一個轉捩點,比如克利就是如此。
換一個地方、接觸不同的環境、熟悉陌生的面孔與風俗,都可以激發全新的創造力;旅程本身就是墊腳石,引領你以藝術的腳步走向某個地方。然而,畫家類似詩人,都善於遊歷。他們永遠在尋找新事物,以呈現在紙頁上或畫布上,而且都願意堅持到最後(無論是具體距離還是抽象比喻),以獲得訂單或出售自己的作品。因此本書中有幾位藝術家的探索,是由貴族或機構出錢贊助,或者是希望獲得商業利益。不過我們也將在更多例子中看到,無論在個人還是專業層面上,藝術家從事這類冒險的成本往往很高。
一直到不久之前的年代,旅行還經常是艱苦危險的。在過去的數百年裡,藝術家前往的地方也許只有粗略繪製的地圖,很少有人對這些地區感興趣;他們歸來之後,筆下描繪的偏遠地區與奇特生物,就像現代從月球傳回來的第一批圖像一樣激動人心。
在整片大陸陷入衝突的時期,如果有衣著古怪的外國人中途停下、為當地地標寫生,可能會遭遇懷疑或直接的敵意。反之,旅人抵達的目的地可能舒適、安全,是一個避風港,這樣的安慰就為繼續作畫提供了必要條件。
畫家們似乎總是在上流社會邊緣,過著頹廢的波西米亞式生活,在人生與藝術上都驚世駭俗,但是他們的日常工作卻往往出人意料地井然有序。本書中頗有一些藝術家像候鳥一樣,不斷回到同一個地點。日後這些地方就成為這些藝術家的代名詞,或者在後人看來,是他們創作上關鍵時期的特徵。
地圖是畫出來的,就和大多數繪畫及圖片一樣,都是嘗試在平面上表現三維現實事物。(不過本書中一些藝術家也從事雕塑及概念式創作。)所以這本地圖冊似乎也是一種理想形式:藝術家幫助我們以不同眼光觀看世界與自身,那些地點激發了他們的靈感,而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正可以用這種理想形式來檢視。在本書的地圖上,無論藝術家們是步行、騎馬、航行、搭火車、開車,還是搭飛機,我本人與製圖師以線條表示他們的足跡,座標則以他們旅行的方向為準。本書記錄的路線是自然形成的,貫穿了藝術家有時任性的生活與更寬廣的文化景觀,我們希望,這些旅途本身與最終目的地都能讓您感到趣味盎然。
瑞士藝術家保羅.克利曾說,畫圖,不過是帶一根線條去散個步。但是你散個步能走的距離也有限。克利為了拓展自己的地平線,踏上一趟成長之旅 (Bildungsreise,個人成長與發現之旅,搭乘火車、船、汽車,還得走不少路),這次旅行讓他的藝術有了突破。克利的旅程是一個典型例子,代表了這本地圖集的內容: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從事的旅行與造訪的地方。對於某些藝術家來說,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旅行是一個轉捩點,比如克利就是如此。
換一個地方、接觸不同的環境、熟悉陌生的面孔與風俗,都可以激發全新的創造力;旅程...
目錄
引言
尚–米榭.巴斯奇亞在象牙海岸與貝寧尋找連結
卡拉瓦喬逃亡馬爾他
瑪麗.卡薩特在巴黎留下印象
保羅.塞尚深愛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鎮
薩爾瓦多.達利挾超現實主義席捲曼哈頓
馬塞爾.杜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迷上西洋棋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在荷蘭的精采尋鯨之旅
海倫.佛蘭肯瑟勒沉浸在普羅威斯頓鎮
卡斯巴.大衛.弗雷德里希在呂根島補充能量
大衛.霍克尼覺得洛杉磯好得不得了
葛飾北齋攀登富士山
朵貝.楊笙在佩林基群島度夏
芙烈達.卡蘿與迪亞哥.里維拉在庫埃納瓦卡城度蜜月
瓦西里.康丁斯基在沃洛格達州聽見藝術的呼喚
亞歷山大.克爾林斯在約克郡與蘇格蘭畫了國王的所有城堡
保羅.克利被突尼西亞徹底改變
古斯塔夫.克林姆在阿特湖繪製風景
奧斯卡.科克西卡在波爾佩羅村避難
亨利.馬諦斯在摩洛哥擺脫了雨
倫敦給克洛德.莫內留下極大印象
貝絲.莫莉索在諾曼第接受求婚
愛德華.孟克在奧斯格斯特蘭的海邊度夏
野口勇的環球之旅意義非凡
瑪麗安.諾斯到南方繪製印度植物
喬治亞.歐姬芙到西部去
巴布羅.畢卡索愛上法國南方
約翰.辛格.薩金特沉溺在威尼斯
華金.索羅亞.巴斯蒂達長途穿越西班牙
J.M.W.透納的最後一次瑞士之旅
文森.梵谷在普羅旺斯度過精彩的一年
引言
尚–米榭.巴斯奇亞在象牙海岸與貝寧尋找連結
卡拉瓦喬逃亡馬爾他
瑪麗.卡薩特在巴黎留下印象
保羅.塞尚深愛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鎮
薩爾瓦多.達利挾超現實主義席捲曼哈頓
馬塞爾.杜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迷上西洋棋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在荷蘭的精采尋鯨之旅
海倫.佛蘭肯瑟勒沉浸在普羅威斯頓鎮
卡斯巴.大衛.弗雷德里希在呂根島補充能量
大衛.霍克尼覺得洛杉磯好得不得了
葛飾北齋攀登富士山
朵貝.楊笙在佩林基群島度夏
芙烈達.卡蘿與迪亞哥.里維拉在庫埃納瓦卡城度蜜月
瓦西里.康丁...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