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意見不合、各說各話、爭論不休時, 有人會翻臉、暴怒或冷處理, 這樣只會讓關係決裂, 其實,真正成熟的溝通高手, 懂得善用辯論技巧,當成化解衝突的手段! ★ Amazon.com溝通技巧類暢銷榜No. 1
★ Amazon Kindle非文學類優良圖書
★《出版人週刊》、《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大推
★《逆思維》作者、哈佛大學教授、聯合國官員、普立茲獎得主、澳洲前總理⋯⋯各界讚譽
► 每一次意見交流,都是一場辯論
也許有人會認為,辯論必須爭得你死我活,
或是只在比賽場合,才派得上用場,
但無論是提案、說服、溝通、談判……
只要是意見交流,每一次都是一場辯論。
► 不愛衝突的好好先生,竟兩度榮奪世界辯論冠軍
徐輔賢9歲時,跟隨父母從韓國移民到澳洲,由於語言和文化的不同,
導致他不喜歡跟人起衝突,習慣展現笑容,讓人覺得有親和力。
在因緣際會下,老師指派他去參加辯論比賽,
過程中,他體悟到,雖然自己不愛衝突,但如果保持沉默,
反而無法解決問題,更無法達成共識和目標。
最後,他靠靈活的辯論技巧,兩度榮獲世界辯論冠軍,
甚至擔任哈佛大學辯論聯盟教練。
► 懂思辯,讓你的觀點更有說服力
徐輔賢認為,有意見總比沒意見好,意見不合反而好處多多,包括:
可以捍衛自己的立場、達成目的、減少未來衝突、共創雙贏、讓世界變更好……
因此,他提出辯論五大基本要素,讓我們說服別人、化解衝突、找出解決方案──
.主題:如何找出意見分歧的核心,不再各說各話?
.立論:讓論點有說服力的五大步驟
.反駁:懂得聆聽,如何揪出謬誤,快速反擊?
.修辭:怎麼表達,才能打動人心,讓人心服口服?
.靜心:心平氣和、不急躁,抓準提出爭論的時機
► 在生活四大場景,落實思辯溝通
徐輔賢主張,辯論的本質,不是非贏不可,而是最好的談判、溝通工具,
不只能上場比賽,更可以運用在生活四大場景──
.日常溝通:如何對付擅長轉移焦點、扭曲事實、唱反調、說謊、愛吵架的人?
.教育學習:增進知識研究、團隊合作、邏輯推理、寫作和表達能力
.人際關係:人與人相處難免有衝突,如何溝通,避免決裂?
.科技領域:如何論辯思考,才能判斷假新聞、不怕被AI取代?
本書還有更多思辯技巧、實際案例和作者奪冠的精采故事,
讓我們在充滿紛爭的世界裡,
能夠客觀理性分析事件、快速產出觀點、加強說服力,
即使意見不合,也能傾聽對方,找出彼此的優缺點、化解衝突,
一起思考好策略,達成共識,創造利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
徐輔賢(Bo Seo) 兩度在世界辯論大賽奪冠,曾在澳洲國家辯論隊和哈佛大學辯論聯盟擔任教練。 在國際辯論界是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曾經贏得世界中學辯論大賽(World Schools Debating Championship)與世界大學辯論大賽(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他為《紐約時報》、《大西洋》(The Atlantic)、CNN等媒體撰稿,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擔任全國記者,也是黃金時段澳洲辯論節目《鼓》(The Drum)的固定評審。 徐輔賢畢業於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目前是哈佛法學院法律博士(Juris Doctor)候選人。
譯者簡介:
謝佳真 自由譯者,譯有《預見療癒》、《每一天愛自己》、《臣服之享》、《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與成功對頻》、《調校心態》等書。賜教信箱:oggjbmc@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李崇義|薩提爾模式對話溝通講師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許皓甯|中醫師、前市議員參選人、《引書店》Podcast主理人 陳睨|表達顧問、講師暨辯論選手 石智英|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 路易斯.梅南德|普立茲獎得主 吉莉安.崔格斯|聯合國助理祕書長 陸克文|澳洲前總理 麥克.柯比|澳洲高等法院前任大法官 亞當.葛蘭特|《逆思維》作者 約翰.海利|《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作者 角谷美智子|《大說謊家時代》作者 傑伊.海因里希斯|《說理》作者 牙買加.金凱德|《憶今昔》作者 蘇世民|《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作者 「沒有思辯的學習,會茫。這話是孔子說的,被他說中了。兩千年後的我們,娛樂與學習並存,滑臉書看長文章,滑短影片學穿搭,書籍、講座、電影、影集,還有線上課程和網路家教,這是學習資源超載的黃金年代。當代此刻,或許我們都需要這本書。本書作者是兩屆世界辯論冠軍,但這並不是一本吵架之書,更多談的是安靜與思考。諸如如何界定主題?如何找出論點與打動人心?什麼時候該提出不同意見?要怎麼將辯論技術應用在社群、教育、政治、科技上?願你我都能在衝突驟起的生活中,或選項超載的內心裡,用思辨技術爬梳洞見,提供自己或這個世界,一份面面俱到的有據(reference)指引。」──許皓甯,中醫師、前市議員參選人、《引書店》Podcast主理人 「辯論在台灣長期被誤解成一種很政治或是很負面的表達方式,許多人想像的辯論是叛逆、是吵架也是口水戰,忽略了背後在訓練的邏輯思考還有資訊整合的能力。這本書從剛剛認識辯論的小學生視角,一路到解析到作者在舞台上靠自己的能力鋒芒畢露的過程,中間不時穿插的教學內容敘述了如何把辯論這項能力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各式各樣不同的面向上,清晰的透過例子介紹概念和作法筆記,對於想要提升自己思辨能力或者希望更了解『如何建立觀點』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絕佳的入門書籍。如果你對辯論有點好奇的話,作為第一本入門的思考書籍,其中窺視大腦般的說明和歷程讓這本書非常值得你來一試!」──陳睨,表達顧問、講師暨辯論選手 「這本書不只是徐輔賢如何兩度在世界辯論大賽奪冠的精采故事,也是二元對立世界的使用手冊。你可以學會砥礪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加速你重新思考的速度、鍛鍊你打開別人心胸的能力,我想不出比這本書更不可或缺的資源。本書相當難得,具有讓你變聰明的潛力,同時讓你身邊的每個人更明智。」──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逆思維》(Think Again)作者 「這本書敘述一個年輕人如何從畏懼衝突與爭執,走向擁抱美好的異議與爭論,我非常善愛這個美麗的故事。在這部動人的回憶錄中,辯論不僅是一項活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已經生病的社會中,辯論或許是我們治癒社會的希望所在。本書是必讀之作!」──石智英(Jeannie Suk Gersen),哈佛大學法學院小約翰.H.華森教授(John H. Watson Jr. Professor) 「本書是製造輿論、假新聞、政治正確、混亂思維的解毒劑。徐輔賢教我們在健康的民主體制下及餐桌上,要如何聆聽,並讓別人聽見自己的心聲。」──吉莉安.崔格斯(Gillian Triggs),聯合國助理祕書長 「在這個世界上,國家內部與國際之間的分歧日漸加劇,徐輔賢以清晰的思路展開對『更優質的異議之道』的人性思索,沒有比這更及時、更可貴的了。」──陸克文(Kevin Rudd),澳洲前總理 「徐輔賢在哈佛念書時,我們談論過許多政治及社會議題,而我連一秒都不曾覺得他好辯,甚至不覺得他喜歡爭論。那些談話反而相當愉快。現在我知道原因了:因為徐輔賢是辯手,事實上,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辯手之一。如果你想知道辯論可以如何協助你更投入對話,思想更開闊,甚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必讀本書。」──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普立茲獎得主 「這部優秀的作品從一位舉家從南韓移民澳洲的小學男生說起,我們看到了他所面臨的挑戰。在他的祖國文化中,有規章架構的辯論有時會被視為無用又無禮的比賽,不明白辯論是在召喚我們透過別人的眼光,發掘看待世界的新角度。徐輔賢從校園辯論,再到大學時期的對談與見證全球政治衝突,發現人類必須透過辯論與議論,才能互相了解。良性的議論帶來團結。自蘇格拉底的時代以來,到赫魯雪夫(Khrushchev)與曼德拉(Mandela),還有俄羅斯總統普丁(Putin)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Zelinsky),一向如此。他主張辯論對人類的自由很重要,即使我們的世界面臨人類存亡的嚴峻挑戰也一樣。學會辨別『優質的議論』與難以服人的口水戰,對人類的存亡與大愛,是從所未見的關鍵。」──麥克.柯比(Michael Kirby),澳洲高等法院前任大法官 「徐輔賢以巧妙的技法讓人心悅誠服,將清晰的邏輯、迷人的故事與一位討人喜愛的可靠敘事者共冶一爐。他的書能讓最害羞、內向的人想成為辯手,書中的論點本身便極具說服力:文明的異議可以拯救我們紛紛擾擾的文明。」──傑伊.海因里希斯(Jay Heinrichs),《說理》(Thank You for Arguing)作者 「在兩極化與狂怒的時代,我們都要學會妥善表達不同意見,這是一部重要、令人信服、睿智的書,一語道破了我們該怎麼做。」──約翰.海利(Johann Hari),《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Stolen Focus)作者 「兩度拿下世界辯論大賽冠軍的辯手徐輔賢暢談辯論的藝術,洋洋灑灑地分享縝密、有教育意義的深思結果,並說明辯論的核心──調查事實、邏輯思考、說服並傾聽對手。在如今假消息與極端情緒橫行的危險社會中,是有多麼寶貴。當徐輔賢一家人從南韓移民到澳洲,他是內向、避免跟人起衝突的八歲小孩,擔心自己格格不入,而在本書,他講述辯論不僅協助他跨越語言的藩籬,更給了他自信心,有了自己的聲音。」──角谷美智子,《大說謊家時代》(The Death of Truth)作者 「在這個越來越支離破碎的世界,本書來得正是時候,每個人都必讀。書中主張你先是跟自己吵架,然後對人抒發出來,你才會開始尊重並聆聽眼前的人。徐輔賢在書裡逼迫我們先思考再開口,因為他知道哲學家就在每個人的舌尖上。這本書極為出色,讀起來很愉快;最後,他叮囑我們不要求勝,而是要說服對方,然後出人意料地傳授起說服之道,因為言語是愛的武器。」──牙買加.金凱德(Jamaica Kincaid),《憶今昔》(See Now Then)作者 「如今,我們看得空前清楚,將異議引導到有益的方向很重要。徐輔賢運用自己身為冠軍辯手的深厚經驗,在他的新書本書和我們分享在引導異議的時候,每個人都用得上的技巧。」──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What It Takes: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作者 「詳盡介紹正式辯論的風格、功能與類型……充滿有趣的歷史剪影與實用的建言,探討為什麼善意的議論可以凝聚人心,而不是製造分裂,引人深思。」──《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對如何提出異議的省思,在惡毒的時代尤其重要。」──《科克斯》(Kirkus)書評 「作者清楚描述自己親身經歷的辯論小故事與心得,帶領讀者踏上振奮人心的新奇旅程,很有啟發性,檢視了賽場辯論的迷人世界,引人深思。」──《書單》(Booklist)雜誌
名人推薦:【強力推薦】 李崇義|薩提爾模式對話溝通講師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許皓甯|中醫師、前市議員參選人、《引書店》Podcast主理人 陳睨|表達顧問、講師暨辯論選手 石智英|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 路易斯.梅南德|普立茲獎得主 吉莉安.崔格斯|聯合國助理祕書長 陸克文|澳洲前總理 麥克.柯比|澳洲高等法院前任大法官 亞當.葛蘭特|《逆思維》作者 約翰.海利|《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作者 角谷美智子|《大說謊家時代》作者 傑伊.海因里希斯|《說理》作者 牙買加.金凱德|《憶今昔》作者 蘇世民|《蘇世...
章節試閱
辯論,是讓人好好溝通的工具 不到九歲生日,我便喪失了表達不同意見的能力。這種能力漸漸磨蝕殆盡,沒有確切的消失時刻,只有緩慢而穩定的淡去。儘管話語卡在喉嚨,我會設法吐露我的反對。 可是爭執要花力氣,有風險,還得曝露自己的真心,久了便厭倦了。於是,我開始在言談間的沉默裡駐足徘徊,一旦陷入沉默,我便告訴自己,我可以在安全又隱密的沉默中找到生存之道。 二○○三年七月,父母跟我從南韓前往澳洲。為了追求生活、工作、教育的新鮮機會,才決定移民,原本令我振奮,結果我卻覺得格格不入。 對於我的怨言,雖然父母同情,但他們卻不為所動。他們一再地說這只是過渡期,於是我明白了他們的態度。 我的父母兩人迥然不同。我父親來自人丁興旺的保守家庭,成長於朝鮮半島最東端的鄉鎮。我母親是首爾人,由溫文爾雅的改革派人士養育長大。我父親謝絕物質享受;我母親則生性奢華。他喜愛結交朋友;她重視觀點。但移民的各個階段凸顯了他們共同的特質:熾烈的獨立自主與實現夢想的決心。 在雪梨的最初幾週,父母開車在城裡四處奔波,將待辦事項一一辦妥,每件事都將我們與這座城市更緊密地綁在一起,卻無法增進歸屬感。我問爸媽有沒有我能效勞的事,他們說我只有一項任務:「適應學校的生活,好嗎?」 我註冊的小學在郊區,稱為「荒野學校」(Bush School)。學校的四周是自然保護區,一叢叢的灌木攀附著教室窗戶,跟耳朵一樣大的菇類在無人的露天廣場座位上欣欣向榮。我念三年級的第一天,年輕的霍爾小姐招招手,示意我進教室,我拖著腳步到教室前方,她以完美的草書在黑板寫下:「徐輔賢,南韓人。」差不多三十個人看到這出乎意料的文字組合,紛紛瞪大了眼睛。 在那一整週,我成為全班的關注焦點,我發現博得最多笑聲的是戲謔的鬥嘴。 班上一位同學會讚揚西方文明的成就:「白麵包很不錯吧?」我則搬出自己會的數十個英文單字回應:「才不呢,米飯更好!」其他同學會搖搖頭,卻掩飾不住他們對衝突的喜聞樂見。 一個月下來,同學對我的新鮮感漸漸消退,我跟他們的分歧就變了個樣。當我們在運動場上或是在做分組作業時起衝突,我會遲疑不決地嘗試為自己說話,一邊感到惱怒,閃現怒氣。我察覺身為異類,很容易引起糾紛,只要一個手勢、幾句話被誤會或曲解,就能把人逼到崩潰。 跨越語言藩籬最艱難的部分,是適應跟人的實際對話,也就是習慣對話迅速而多層次的節奏,還有許多說變就變的觀點。這些難處會在爭吵時加劇,言語會變得沒那麼精確,而壓力會壓制一個人的能力。不嚴謹的言語與殘破的句子,就像是支離破碎的殘渣會絆倒我,我始終沒有辯出什麼名堂。 有些同學沒什麼惡意,就是憑著他們的優勢,他們會皺起臉,詢問有沒有人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其他人會拚命打圓場,卻又無法堅定當個和事佬,最後撇下一句懦弱的「算了」便走人。連續好幾個月,我努力不要屈服,奮戰的我、討價還價的我、懇求的我,每個我都在盡本分。 二○○三年十一月,在學年即將結束時,我不想再跟人理論了。任何問題或原則,似乎都不值得我付出爭吵的代價,要是我試圖推翻別人的見解,我的腿、胃、喉嚨至少有一個會造反。 因此,我學會了露出疏遠的笑容。即使語言能力有了進步,我最常用的詞彙範圍縮減到了「是」和「好」。 升上五年級後,我已經懂得如何讓自己的親和力發揮最大的效益。學校成績單上的評語稱讚我性格開朗、肯聽話。在朋友之間,我會調停衝突,引導眾人對話,讓大家達成共識。我父母跟南韓的親戚說,我適應得相當不錯。 我的確適應良好。在爭執中,啞口無言曾經令我覺得丟人,但那時的我認為真正丟人的是選擇了跟人理論,吵得面紅耳赤、口沫橫飛,是怎麼辯都沒用。我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能夠平安渡過童年的妙法。 二○○五年三月某天下午,發生了一件事,瓦解我建構近兩年的生活習慣。 不喜歡爭執,卻參加了辯論比賽 午休後,我走進禮堂,一邊咒罵我背叛了自己。三天前,我的五年級老師萊特女士(Ms. Wright)號召自願者參加學校的新活動:「辯論,是一種有組織架構的議論,由兩支隊伍爭取觀眾在情感與思想上的認同,彼此鬥智!」幾乎每個人都敬謝不敏,我走出教室,老師向我招手,為了不跟老師爭執,便答應了她的請求,選擇參加辯論。 辯論的規則很簡單:中立的第三方會指定一道辯題,例如:「我們應該全面禁止動物園存在」,不管個人的實際信念是什麼,直接指派三個人擔任正方的隊伍,另外三人是反方的隊伍。正方的第一位辯手開啟辯論,然後雙方輪流上陣,直到每一位辦手都用完分派到的時間(四分鐘)。 辯論結束後,代表中立的評審,通常是辯論的老手會裁定哪一方獲勝。他們評量每一位辯手的標準有三項:說話風格、論述內容、發言的手段或策略。但他們最終極的評判的標準,會思考一個問題:「哪一方說服了他們?」 前一天晚上,我沒睡好。正規的辯論隊準備論據的時間有限(從十五分鐘至一小時不等),學校卻給了我們好幾天,實在很好心。對我來說,平常鬧意見的惱人之處,就是得當場回應。我真的恨不得發生口角時能讓時間靜止,即使只停個一時半刻,我也能整理思緒,挑出適當的言語。 既然正方的第一位辯手是我,我便可以預先規劃好一切,埋頭研究題目,寫稿寫到三更半夜。 舞台上有兩張桌子,每張桌子有三個席位,台下坐著大概六十位學生。我避開他們注目的視線,兩位隊友走在後方。 我們的對手是五年J班,他們已經就坐,向我們亮出嘲諷的臉色。他們隊伍裡的兩位女生很快便恢復閒聊。但是第三位成員亞瑟(Arthur)一直看著我們這邊,平時他就讓我傷透腦筋,因為對於各種主題,他都能飛快拋出論述,還一直打斷別人,讓人說不了話。 可是在這座舞台,每個人的發言時間與考核標準都一樣。 在舞台中央,萊特女士以宏亮的嗓音開啟辯論比賽:「午安,歡迎各位!你們即將看到的是一場辯論。在辯論比賽中,在一個人發言的時候,不管這個人是誰,其他人都要靜靜地聽。」她以長達二十秒的「噓」引導觀眾安靜下來。 接著,萊特女士拿起一本筆記說:「把你們的筆記本橫放,在頁面上畫出六個欄位,每個辯手一欄。我要你們在欄位裡,寫下每個辯手提出的全部論點。辯論賽的規則是每一個論點都要有一個回應,因為有人提出了那個論點。辯論完畢後,判斷贏家的基準並不是我們抱持的立場,也不是看辯手是誰,而是根據論點的品質。有問題嗎?」 然後,我聽到辯題──「我們應該全面禁止動物園存在」,隨後是我的名字。我成了禮堂裡眾所矚目的焦點,心情不禁沉重起來。我收拾好索引卡,走向舞台中央。 從台上邊緣看去,是我前所未見的景象。觀眾席的每一雙眼睛都盯著我。每一張嘴巴都開開的,卻沒有出聲。評審是一位六年級的老師,他握著筆,筆下是空白的筆記本,準備寫下我的主張。從我搬到澳洲以來,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或許會有人聽見我說的話。 幾年來,我都在閃避爭執,但沒有奔向爭執是不是錯了? 好好議論,是社會應有的本質 在二○○五年那個決定性的日子之後十七年,我依然朝向良性的異議邁進。在這條路上,我抵達了幾座里程碑,但沒有終點。我兩度贏得世界辯論大賽的冠軍,擔任過兩支世界頂尖辯論隊的教練:澳洲中學辯論隊(Australian Schools Debating Team)與哈佛大學辯論聯盟(Harvard College Debating Union)。我輾轉世界各地,從南韓到澳洲,還去了美國和中國,在每個地方追求更精妙的異議之道。 這本書總結了我在短暫歲月中的省思,包括兩種形式的辯論。 一種是賽場辯論,這是正式的比賽,對立的雙方要在公正的評審面前,依據他們分派到的主題發表論述。這種競賽的起源要回溯到古代,也就是古希臘的修辭教育,還有早期佛教徒的宗教訓練,而辯論賽的演進則與議會民主制度的發展交織。如今,賽場辯論在世界各國的中學與大學欣欣向榮,多到誇張,就連前總統與首相、最高法院法官、產業領袖、得獎記者、知名藝術家、公民社會領袖,都曾經是辯手。辯論是相當容易上手的活動,學童和總統候選人都可以參與。 另一種形式的辯論,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意見不合。沒幾個人會加入辯論隊,但每個人在大部分的日子裡,都會經歷到某種形式的爭辯,光是討論都能引發衝突。在各執一詞中,我們試圖說服別人、找出解決方案、測試信念、捍衛自尊。我們正確判斷出自己的個人利益、職業利益、政治利益,不但要仰賴我們贏得這些爭執的能力,也要仰賴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勝出。 我的主張是辯論可以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更好的方式提出不同意見。擅長異議之道的好處多多──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減少未來的衝突、維繫與對手的關係……這些都會在本書一一介紹。但我要以更謙和的言詞定義異議的宗旨:我們提出異議的方式,應該達成一個有意見比沒意見更好的結局。 為此,我在本書提供了一套工具,並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本書的前半部,我會介紹賽場辯論的五項基本要素:主題、立論、反駁、修辭、靜心,也會說明操作每一項要素所需的技巧與策略。我相信這些要素是日常爭論的根本道理,總結來說,辯論比形式邏輯更容易理解,應用範圍也比談判還廣。 本書的後半部,則是將賽場辯論的方法活用到四個生活場景──日常溝通、人際關係、教育學習、科技領域,並且提出充分的理由,說明辯論為什麼可以改善私人與公共領域的生活。在此,我主張已有千年歷史的傳統賽場辯論,可以讓我們更有凝聚力,而不會因為杜絕議論,社會才能運作順暢。我主張辯論可能開創出更好的局面:我們的生活與社會,會因為良好的異議而更豐富多彩。 我明白在這種時機寫一本探討良性議論的書很怪。這年頭,沒有多少人會直接向政治對手開戰,但分歧造成彼此的猜疑、蔑視和仇恨,更勝以往。在隨之而來的爭論中,我們各說各話。正是在這種時候,爭辯頻率變多了,但維持對話所需的價值觀與技巧卻跌到最低點。這就是所謂「兩極化」(polarization)──問題不在意見不合,也不是我們有太多意見,而是我們表達不同意見的方式很拙劣:我們的爭辯,既痛苦又無效。 然而,對喪失溝通的信心,最嚴重後果是,連戀人、朋友、家人之間都保持沉默。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幾週,他們聚餐的時間縮短了三十至五十分鐘。 可惜,從來沒有比現在更適合辯論的時代。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擁有空前的個人自由、選舉權和全球連結。輿論更多元,公眾的對話也受到更多質疑,這是史無前例的現象。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我們還是會渴望萬眾一心。身為內向人的我,很常感受到羞怯本能的拉力,但我也親身經歷過排除異己的苦果。 在雪梨的童年歲月裡,有好幾年我都在消弭生活中的糾紛,試圖建立共識。但這樣的經歷讓我生活並不愉快,因為必須不斷妥協與自我背叛,更會侵蝕人際關係中最寶貴的特性,包括:直率、質疑、脆弱性。 我在世界各地的閱歷,讓我相信少了異議的政治,生活很匱乏。在自由開放的民主世界,進行良性的議論不僅是社會該做的事,也是社會應有的本質。 爭論,是重新打造世界的解藥 常有人問我,怎麼有辦法在論戰中抒發己見,這裡指的不是朋友間的鬥嘴,而是在競賽的壓力下。這個提問,讓我苦思答案多年。如今,我反而納悶為什麼不能抒發己見。雖然提出異議,不見得是回應衝突的最佳方式,但揭露的資訊卻可能是最豐富的。我們爭吵的時候必須講出自己的想法,這是鬥毆或忍耐做不到的。當我們跟世界起衝突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界線,看見自己的本性與信念。 我最終極的希望是說服讀者,爭論也可以是解藥,是重新打造這個世界的工具。
辯論,是讓人好好溝通的工具 不到九歲生日,我便喪失了表達不同意見的能力。這種能力漸漸磨蝕殆盡,沒有確切的消失時刻,只有緩慢而穩定的淡去。儘管話語卡在喉嚨,我會設法吐露我的反對。 可是爭執要花力氣,有風險,還得曝露自己的真心,久了便厭倦了。於是,我開始在言談間的沉默裡駐足徘徊,一旦陷入沉默,我便告訴自己,我可以在安全又隱密的沉默中找到生存之道。 二○○三年七月,父母跟我從南韓前往澳洲。為了追求生活、工作、教育的新鮮機會,才決定移民,原本令我振奮,結果我卻覺得格格不入。 對於我的怨言,雖然父母同情,...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 辦論,是讓人好好溝通的工具 Part 1 辯論五大要素,讓觀點更有說服力 第1章 主題:如何找到爭議之處 意見不合的三種類型 如何找出爭議核心,不再各說各話? 不需要完美陳述,也能搶得先機 有時為了贏,會扭曲定義 閃避爭論,是杜絕真正的交流 第2章 立論:如何提出論點 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會揭露許多資訊 掩蓋實情不但可疑,還必敗無疑 讓論點有說服力的五大步驟 回歸初階練習,以4W為核心架構 刻意練習,讓觀點和信心唾手可得 懂得回應別人的疑慮和不解之處 理想的論點,是各方影響力的交會點 第3章 反駁:如何還擊 避免衝突與理性辯論的矛盾 反駁是自信的表達,也在肯定對手 適時折斷可以逆轉情勢 爭論可以讓我們學到兩件事 反駁對方的論點,不代表能證明自己 憤怒,是迴避異議的表現 表達不同意見,不能只挑毛病 把批評轉化成正向主張 當個稱職的反對者 第4章 修辭:如何打動人心 涉及說服的所有元素 越來越不被重視的修辭學 嚴格的訓練總是令人挫敗 先放下說話技巧,之後才能派上用場 利用個人風格發揮說服效果 從自身的個人經驗出發 選擇認真看待字詞和談吐 第5章 靜心:如何判斷提出異議的時機 高速發言,存心壓制對手,而非說服 語速加快,是一種防衛姿態 判斷要不要爭論的四大條件 敏感議題,不適合公開議論 贏家不會為了芝麻綠豆傷腦筋 Part 2 在生活四大場景,落實辯論技巧 第6章 日常溝通:如何應付不講理的人 恫嚇對手、抹殺道理的人 以敵人的招數打倒敵人 詭辯方式百百種,略分四種人格 吵架的人目標不是以理服眾 避免爭論變吵架的三大對策 以說服力解決糾紛,而非暴力 第7章 教育學習:如何薰陶公民 辯論活動,是菁英教育的重頭戲 面對未來的爭戰做好準備 以優雅的身段回應輸贏 精益求精,向彼此學習 學會文化雙融,在分歧的環境中自處 第8章 人際關係:如何溝通,避免決裂 跟親友爭執,別只套用辯論技巧 模糊的交流,造成溝通不良 有同理心的交換立場,能避免誤解 促進多元觀點,也重塑自己的信念 退讓,是化解衝突的手段 放下歧見的兩個關鍵詞 第9章 科技領域:身處AI時代,如何議論 網路促成合作,也常造成衝突 人味,是AI比不贏的能力 線上議論的三大結構問題 反制假新聞、假消息、酸民的手段 AI始終來自於人性 結語 成為開放、互相理解的優雅辯手 謝詞 參考文獻
好評推薦 前言 辦論,是讓人好好溝通的工具 Part 1 辯論五大要素,讓觀點更有說服力 第1章 主題:如何找到爭議之處 意見不合的三種類型 如何找出爭議核心,不再各說各話? 不需要完美陳述,也能搶得先機 有時為了贏,會扭曲定義 閃避爭論,是杜絕真正的交流 第2章 立論:如何提出論點 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會揭露許多資訊 掩蓋實情不但可疑,還必敗無疑 讓論點有說服力的五大步驟 回歸初階練習,以4W為核心架構 刻意練習,讓觀點和信心唾手可得 懂得回應別人的疑慮和不解之處 理想的論點,是各方影響力的交會點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 ,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 ,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