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本緬甸語繁中化的短篇小說!
緬甸國家文學獎得主——努努伊・茵瓦,最具代表性作品,
入圍曼氏亞洲文學獎!
深入緬甸底層人民生活細節,窺探緬甸傳統神靈信仰、偽娘神婆不為人知的苦與樂。
神婆雖然生理上是個男性,但心理上卻全然是個女性——真正的女性。
想像女性那樣吃飯、穿衣、生活。
想像女性那樣說話、唱歌、思考。
也想像女性那樣有一個丈夫。節節衰退的社會經濟,撐起緬甸人民的生活的,
是圍繞著他們的神靈、佛塔,以及人神媒介的神婆⋯⋯
神婆們一整年都在四處跳神,一邊如找自家走失的丈夫那樣,瘋狂找著「德布耶」祭典的施主——這就是神婆的人生目標,這一生如果能夠上神祠舉辦德布耶祭典,胸口的大石才能落地。
無論怎麼打,我始終都是偽娘霸西。
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明白這些事情。
小時候為了讓偽娘霸西轉變成男人霸西,父母和親戚們誘哄著買給我一大堆長褲、夾克衣、小男生的玩具、手槍等等東西。但我想要的,卻是洋裝、長裙、女生玩過家家的秤、煮飯鍋、炒菜鍋等物品。大人們誘哄不了,就會罵我、打我。但都沒有用。無論怎麼打,我始終都是偽娘霸西。
雖然是個偽娘,但終究還是個男性⋯⋯
「你如果有感情,那為什麼不能和我待在一起?為什麼不能永遠待在一起?」
「你不是女人,你是有著一顆女人心的男人!我也是男人,要怎麼和你一輩子待在一起?你不會明白的。」
我們這些偽娘,總是在提心吊膽地等待這樣的事情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買來陪伴自己的「丈夫」何時會告訴自己要離開了、想娶老婆了。
我們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被人一腳踢開,然後不論死活地被遺留下來。
★吳曉樂專文推薦——
──讀《神婆的歡喜生活》,方知緬甸信仰人口在佛教之外,還有一繁麗大千世界。
納(Nat),又稱緬甸神靈,在緬甸人生活裡扮演要角,當崩神靈節更是緬甸人中最熱衷的祭祀活動之一。接連數天的儀式,有人尋求慰藉,有人為了商機,也有人貪圖熱鬧。宗教信仰往往是明鏡,鑑映一方水土,透過每個人對神靈低訴的話語,讀者聽見緬甸人民毫不遮掩的心聲。筆鋒一轉,故事的重頭戲──神婆黛西珍粉墨登場,她開宗明義,「神婆的生活,就是不停地繞著地獄這口大鍋的邊緣進行奔跑的生活」,頭銜鑲嵌了神,卻離地獄和業障更近,黛西珍三分張揚七分嬌嗔,娓娓道來「與神同行」的過程,節奏輕快,內容穠麗juicy,很容易讓讀者一晃神就錯過了話語底下隱藉的暗傷:有些人沒有辦法以自己本有的面貌活下去。
在緬甸,跨性別者唯有成為了美容師、時裝設計師或神婆,才能受到社會待見。人們渴望透過黛西珍去討神的歡心,黛西珍透過神成全了自己。神靈節上,性別界線糊散,神婆們如撲簌迷離的兔子,跟警察玩著捉迷藏,而當多數神婆都被抓入拘留所,黛西珍也為了和姐妹作伴,趕緊自投羅網,由此可知神婆們所追求者,無非歸屬二字。黛西珍個性爽辣,若有人喊她娘子,就甜嚷一句相公,但若被稱為人妖,也不跟人家祖宗十八代問好。緬甸以「煎人炒人」代指靈媒如何把人矇得暈頭轉向。黛西珍懂煎懂炒又懂撩,在信眾面前指點江山,卻在愛情摔了大跤。養男人是神婆的傳統,她們是坐在金山銀山等愛的孤兒。身為靈媒,一邊是人的悲喜一邊是神的旨意,黛西珍深諳萬般皆是命;身為偽娘,一半女兒命一半男兒體,黛西珍哀於半點不由人。我屢屢翻憶起作家林佑軒在2010年以跨性別者為主題的〈女兒命〉拿下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組首獎,得獎感言其中一句長存我心,「願天下父母,若孩子氣質、傾向、認同異於凡人,須知那孩子不是妖孽怪殘體,而是珠淚下凡身。」
努努伊茵瓦清楚交代神靈節的經濟模式,自神祠供品到支付給伴奏樂團的辛苦費,劃分井然有序,翔實還原緬甸民生風景;神婆風格各異,江山代有人出,也象徵社會風氣嬗遞,宗教與民間相互形塑彼此身影。努努伊甚至借神婆之口,幽幽分說宗教如何被政權所用,成了精神鴉片,人民飲鴆止渴,活得不知憂患。後續故事著力於黛西珍與小丈夫班紐的糾葛,黛西珍以五百緬幣從貧困婦女手上買下敏敏,兩人年紀間隔三十歲,跟著黛西珍吃好穿美的敏敏,成年以後愛上了歌唱乞討的小女孩班紐。性別與階級,新愁與舊恨,反覆交織,血性勃發,我一度懷疑努努伊預言了緬甸這十幾年來的國勢。後續四篇短篇小說各有看頭,其中〈我是小老虎〉,一名年幼的孩子陰錯陽差地參與了神婆的工作,收穫了豐富的酬勞與吃食,小孩因而讚道,「要我當什麼我就會當什麼。我什麼都會當的,我再也不會覺得丟人了」,此一場景是貫穿全書的隱喻:缺損的制度成為事實,變形就是義務。
緬甸原先是富饒之地,自一九六〇年軍人干政,打亂民生秩序,更引來國際制裁,緬甸人民承受著每況愈下的生活。書中,努努伊以信眾跟神婆的碎語,暗渡緬甸物價飛漲,人民收入停滯不前的浩劫。人事無籌,只能盡信天命,願望不可勝數,更讓人洞然苦海無涯。一九八八年軍政府上台,以鞏固政局為重,欠缺經濟管理的視野,人民承受著紛亂的政策與法規,更被嚴重的貪污腐敗給拖垮,一九九〇年議會選舉,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拿下多數,軍方卻罔視選舉結果,並軟禁了翁山蘇姬軟禁。此書成於一九九四年,努努依專注描繪底層人民的生活,刻寫社會不公,她的作品長期受到軍政府的嚴格審查與控管。二〇一一年,民主改革風雲再起,國際紛紛捎去祝福與援助,萬物乍看有了生機,可惜二〇二一年初,翁山蘇姬與軍方談判破裂,全球為了Covid-19而人心惶惶,緬甸人民同時也籠罩在獨裁陰霾,他們發動了一系列公民不服從運動,許多民眾在鎮壓中喪失了性命。此時此刻,烽火仍未有一瞬消停,《神婆的歡喜生活》是朵怒放的自由之花:有人以寫作進行反抗,願我們還之以注目。
★各界名人,一致推薦★
雖然書名是「歡喜生活」,不過書中每個角色都挺苦的:有錢有有錢的苦,沒錢有沒錢的苦,求之不可得的情愛之苦,望不見盡頭的生活之苦。如同主角自述:「神婆的生活,就是不停地繞著地獄這口大鍋的邊緣進行奔跑的生活。」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在軍政府極權統治之下,緬甸人民的生活長期處於艱難的困境,在充滿無能為力的生活中,宗教信仰與神靈信仰是人們心靈與精神的寄託。
而在諸多無奈的生活之中,生於相對傳統保守的緬甸跨性別者又更顯得艱辛,充滿束縛。書中主角黛西珍透過神婆的身份,尋找能夠自在地做自己的空間。
身而為人,我們都渴望自由、渴望被愛。但身在充滿禁錮的時代,人們在追尋愛情的同時,更努力尋找能呼吸到「自由」的縫隙,哪怕只是片刻瞬間。
楊萬利|鳴個喇叭緬甸街共同創辦人
《神婆的歡喜生活》是以緬甸曼德勒北部唐邦的神靈節(Nat Pwe)為背景寫成。神靈節中文文獻沒有太多資料,而風傳媒與東森新聞引用美國CNN報導,描繪那是少數緬甸LGBTQ族群能隨心所欲生活的時刻:或許是一種外人戴上濾鏡的視角,也可能採訪時間和篇幅的限制,讓讀者僅能窺探到緬甸LGBTQ族群的單一面向。
本書作者Nu Nu Yi的書寫彷彿一位攝影師般,讓人從他的文字裡讀到一幕幕神靈節的場景,那是一個信仰產業裡的芸芸眾生相,願望有沒有實現卻不是作者在意的事了。
陳翰堂|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研究員
許多人說緬甸人民的純樸歸因於他們對佛教的虔誠崇拜,但是沒有提到的是讓緬甸宗教獨樹一格的神靈崇拜,成就了緬甸與週邊佛教國家不同的信仰特色。藉著努努伊的鏡頭,可以看見這些負責與神靈溝通的神婆的跨性別/同性戀者,如何在在保守與壓迫的社會中鑿出「做自己」的空間,同時一窺1980/90年代緬甸人民的社經環境。
這本小說沒有一般人看到緬甸就聯想到的複雜政治與戰亂,但刻畫出的文化與生活樣貌一樣是緬甸之所以為緬甸最真實的元素。
劉忠恩|前駐仰光緬甸英文媒體記者
★口碑好評・一致推薦★
房慧真|報導文學作家
林佑軒|作家
阿 潑|文字工作者
高嘉謙|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張貴興|知名作家
盛浩偉|作家
陳 雪|作家
陳又津|小說家
陳雨航|作家
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Mingalarpar Culture Studio
劉忠恩|前駐仰光緬甸英文媒體記者
劉梓潔|作家
作者簡介:
努努伊・茵瓦Nu Nu Yi (Innwa)
緬甸小說家,畢業於緬甸曼德勒大學,現為專職作家。努努伊善於描繪軍政府統治下的底層人民生活,揭發社會不公不義,其小說在軍政府主政時期曾多次遭禁,但憑藉自身文學功力,其長篇小說《甘瑪育區的翠藍路》(Mya Sein PyarKamayut)於1993 年獲得緬甸國家文學獎(Myanmar National Literature Award)。1994年出版的《神婆的歡喜生活》於2007年被翻譯成英文並入圍第一屆曼氏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
譯者簡介:
罕麗姝
緬甸華人,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研究沈從文。留台時期,曾參與2018年「赤道二三五‧東南亞文學論壇」之緬甸讀本翻譯計畫,以及《緬甸詩人的故事書》之翻譯工作。目前定居於緬甸仰光,熱衷向中文讀者譯介緬甸文學作品。
章節試閱
第一受禮日
哇高月初八日
每到廟會開始的時候,當崩小路一帶就到處水濛濛的,讓人的心情也隨之憂傷不已。從曼德勒往馬德亞的公路岔出來的當崩小路上,形形色色的車輛排成的車隊,已經開始慢慢變長。
吹拂在小路上的哇梭、哇高風,十分張狂激動。
興奮的哇梭、哇高風,使得水位也跟著上漲。小路兩旁的溝壑之中,黃褐色的水流溢滿了四處。影影綽綽的水景、雨景和廟會景象,讓路人們的心情也變得激動、興奮和輕鬆。
小路上,既聽得到客運公車車頂上,年輕人們的興奮吼叫聲,也聽得到坐在擁擠車廂中大小婦女們的虔誠祈禱聲。
舒舒服服坐在自家小轎車中的大小婦女們,更是朝著神祠大概所在的方向,合十著雙手喃喃祝禱。
道路的左右,孩子排成兩排長長的隊伍,彷彿在迎接著車隊。
他們各個都有著長期承受日曬的黑色皮膚。
各個都穿著一身黑漆漆的髒衣服。
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沙啞聲音,不停叫喊著:「請撒點錢吧。」
他們用滿懷期盼的小臉,看著車上的人們。
他們圓睜著眼睛,用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張從車上飛落下來的紙鈔的眼神,盼望著。一旦有紙鈔從車上落下,他們便會一窩蜂地圍上去爭奪。
到了這種時候,灰塵就會覆蓋整條小路,車輛踩煞車的聲音以及人們因受驚而大喊的聲音,也會跟著響起。
緊握著皺成一團的鈔票,差一點點就滾到車輪下面的一些孩子們,則彷彿人沒事一般呵呵地笑著。然而他們身上卻有著不少擦傷,眼睛也還處於驚嚇之中。
還有幾個大人,也跟著孩子們一起叫喊著要錢。他們是一些醉漢,以及一群剛從路邊的田裡來到公路上的婦女們。
醉漢們伸出兩根食指,閉著眼睛在路中間搖晃著身體攔車。婦女們則將他們的披肩連成一條長繩進行攔截。車子一旦減速,他們便使勁地拍起手來舞蹈,並同時高喊:「請撒點錢吧。」
直到當崩小路已經走完,長長的孩子隊伍都還見不到盡頭。
小路的盡頭是當崩村,有舉辦廟會的大廣場。
然而前來參加廟會的人潮以及前來擺攤的商販覆蓋了整個村子,當崩小村也成為了廟會廣場。
從小路一點點開進村子裡的車隊,進入了各自的停車場地。私家小轎車們開往可供停車的大院子裡,載客的公車則向寬廣的車站開了過去。
甫一下車,就能望見萬應大佛塔的傘部頂座被各類擁擠攤位所包圍,但是在各種聲音交匯嘈雜到令人覺得恐怖的情況下,人們絕對不可能聽到佛塔上悅耳動聽的風鈴之聲。
據說當初蒲甘王阿努律陀在建造這座佛塔之時,王孫瑞彬吉、瑞彬雷兄弟,因為沒有盡到為佛塔捐獻兩塊磚的任務,被祖父下令處死。
被阿努律陀王處死以後,瑞彬吉、瑞彬雷兄弟的靈魂,在祖父乘坐御舫南行時,拉住了御舫,使之無法前行。兄弟倆向王進言,說他們之所以拉住御舫,是因為自己雖然一直在承擔王命,卻沒有享受過任何福利。於是王便命人在當崩地區的萬應佛塔附近,為他們建造了神祠,並以香火供奉。
萬應佛塔裡少了兩片磚塊的空缺之處被貼滿了金箔,人們爭先恐後地擠進人群中,只為了能夠拜祭此處。
當崩村中央的那條主幹道兩側,擠滿了衝著廟會前來擺攤的各種攤位。常見於廟會的米花糖、棕櫚糖蒸糕、豆沙糕等食鋪所散發出的食物香氣,混合著攤主小女生的胭脂味、口紅味和香水味,散佈於四處。
處處可見許多光是讀店名就已經讓人暈頭轉向的合法酒館——「暈陶陶曼德勒瓊漿」、「大酒鬼」、「混血女郎高雅妍」、「暈乎乎」、「朦朧感受」⋯⋯等等。
越過酒館,來到穿過鐵道的位置,人群把人們擠得絲毫動彈不得。火車的到來讓人們全擠在鐵門的兩側。停在突然變熱的太陽底下,人們流下來的汗水都足以匯集成一條小河。沿路跟隨在後的哇梭、哇高狂風,現下只怕都因為畏懼這些人群而跑回當崩小路上了吧。
火車緩緩駛進當崩火車站,曼德勒─馬德亞列車的車身都已經被車上的乘客們覆蓋得看不清楚,硬擠在列車頂上、軌道上、踏板上的乘客們的呼喊聲,立刻與廟會的聲音融為一體。
列車剛過,人群就順著廟會的主幹道繼續前進。奇特的是,移動的人群中,已經沒有男生會像以前那樣,呼妻喚妹地開女孩子們的玩笑了。以前但凡在人群中看到一個妙齡女郎,年輕男性們叫喊「喂,親親」的聲音便會響徹整個廟會。
「親愛的,我可是在這等你很久了,別那麼生分嘛。」
「別嘟著一張嘴啊親愛的,不漂亮,笑一個嘛,親親。」
「親愛的,相公來了,因為相公遲到所以在生氣嗎?別板著一張臉啦,相公會不自在嘛,親。」
少女們笑也不是,生氣也不是。一些腦袋稍微靈活、鬼主意多的「聰明人」,還會把一個洋娃娃送到少女們面前,說:「呀,你把孩子丟著跑來這邊開心喔,喏,你的孩子。」少女們的父母和兄長,他們也不會放過。呼叫「岳父」、「大舅子」的聲音此起彼落。如同詞曲家謬瑪能那首著名的〈當崩〉所唱:「啊,後方有人在喊大舅子,妾且忍耐,且忍耐,且像往常,快步走回家,孩子們都已在哭泣」。一直以來,少女們對此習俗都不能生氣,只能忍耐而已。現在,這個習俗似乎已經失傳了。在那個少男和少女很難有機會交往、很難有眼神交會的年代,大家所熱衷的口頭玩笑,這時代似乎已經沒有人熱衷了。只有一些經歷過當崩廟會過往盛況的老頑童們,還在傻呼呼地開著這樣的玩笑。
成衣店裡那些相互較勁的迎客聲和推銷物品的聲音,常會讓人走錯腳步。珠光寶氣燦爛輝煌的鍍金飾品店裡人頭攢動,讓人擠都擠不進去。
按照過去的習慣,每個前來參加廟會的人,都要買一些項鍊、手鐲、耳環、戒指回去當作伴手禮。除了當伴手禮以外,人們在逛廟會時,也喜歡戴上這些飾品來妝點自己。一條項鍊五塊,一雙手鐲四塊,一對耳環五塊,你就盡情買吧,盡情買吧。
如同這些假的金銀飾品,人群中最常見到,還有那些假的少女。無論看向廟會的哪一個角落,你都可以看到那些個穿著打扮和一個真正的女人無異的偽娘們。
從美食街傳來鋪天蓋地聲響,那是已經無法稱之為音樂的播放錄音帶的聲音。店家們都在相互比賽似的,開著超大的音響迎接食客。
穿過美食街,就可以看到一連串各個神婆們的神壇排成一排,還可以看到賣椰子、芭蕉以及已經配好椰子和芭蕉等祭祀物品的「甘朵布耶」供品商店。賣頭巾的店面,也販售著各個尺寸的包頭巾。
狹長型的神壇棚子,均被努力裝飾得光鮮亮潔。昏黃的燈光底下,金燦燦的神像似乎就要活了起來。神像前供奉著大量的水果、鮮花、糕餅、啤酒、萊姆酒、百事可樂、七喜汽水等等各類「嗄多沙」供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神婆,撥弄著放在鋪滿天鵝絨的小高檯上的幾顆瑪瑙貝,為貝殼占卜做著準備。
看,那邊,人們推搡著前往的兩位當崩神靈的金色神祠,已經看得見了。
在喧鬧嘈雜的各路聲響之中,神祠卻顯得如此莊嚴而安靜。
令所有走近神祠的人,都為之心頭一動的香味,不是別的,正是天星茉莉的香氣。在此季節開花的天星茉莉,有著能夠使人心情愉悅的獨特香氣。
神祠的周圍環繞著各種花店。伴隨著天星茉莉、蒲桃、玫瑰、班紐、野薑花等香味,賣花人的聲音也散布在整個神祠的四周。
人們在花店買了一些有各種花朵的花束,花束的上頭還恭恭敬敬地繞上一條頭巾。
來拜兩位神靈吧。今天是受禮的第一天,兩位神靈開始接受祭拜的日子。人們紛紛脫下自己的鞋子。
人們的腳掌,沉入到神祠前一個濕漉漉的泥坑之中。坑中的這些水,是從神祠另一入口處的老虎雕像那裡流過來的。作為兩位神靈的坐騎,人們正在餵那老虎雕像喝著水呢。
按照慣例,人們要向神靈的坐騎投餵飲水和食物。神祠外面有專門販售這些飲水和食物的商店。
為了能夠近距離祭拜兩位神靈的神像,來到神祠的人們都在你推我搡地往前擠進。
神祠裡的神座之上,穿戴著全套宮廷禮服的瑞彬吉、瑞彬雷兩位王子的神像,莊嚴地俯視著眾生。
戴著頭巾、耳飾、手鐲等全套飾品的神像,以右膝撐起,左膝落地,右手扛刀,左手支於大腿之上的姿勢,端坐在鑲滿水鑽的神座之上。兩尊神像的相貌和裝飾雖然一樣,但瑞彬雷小王子的神像,在尺寸上要比他哥哥的神像小上一些。
在神座的兩旁,神祠管事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接受著人們獻給神靈配戴的頭巾和花束,同時又要把此前已經獻過的供花拿下來分給群眾,每個人的雙手幾乎一刻都得不到空閒。
拿不到神靈配戴過的供花,前來的信眾們誰也不肯回去。這個供花,可是一整年都要放在身邊的。它可以保佑人逢凶化吉、財源廣進、萬事如意。
尤其是在神靈開始接受祭拜的頭一個受禮日就來供奉的人,神靈會因為更加滿意,心情更加歡喜,而對他更加保庇。
人們一個挨著一個地跪坐在神祠的地面上。
他們把拿到手的供花持好,雙手在胸前合十之後,以五體投地之姿,恭恭敬敬地行起了跪拜禮。
第一受禮日
哇高月初八日
每到廟會開始的時候,當崩小路一帶就到處水濛濛的,讓人的心情也隨之憂傷不已。從曼德勒往馬德亞的公路岔出來的當崩小路上,形形色色的車輛排成的車隊,已經開始慢慢變長。
吹拂在小路上的哇梭、哇高風,十分張狂激動。
興奮的哇梭、哇高風,使得水位也跟著上漲。小路兩旁的溝壑之中,黃褐色的水流溢滿了四處。影影綽綽的水景、雨景和廟會景象,讓路人們的心情也變得激動、興奮和輕鬆。
小路上,既聽得到客運公車車頂上,年輕人們的興奮吼叫聲,也聽得到坐在擁擠車廂中大小婦女們的虔誠祈禱聲。
舒舒服服...
目錄
推薦序——當缺損的制度成為事實,變形就是義務(吳曉樂)
作者序(繁體中文版獨家收錄)
✦神婆的歡喜生活
獨家收錄努努伊四篇短篇小說——
✧1惡靈祭品
✧2 綠玫瑰舞蹈表演
✧3我是小老虎
✧4請撒點錢吧
譯後記
推薦序——當缺損的制度成為事實,變形就是義務(吳曉樂)
作者序(繁體中文版獨家收錄)
✦神婆的歡喜生活
獨家收錄努努伊四篇短篇小說——
✧1惡靈祭品
✧2 綠玫瑰舞蹈表演
✧3我是小老虎
✧4請撒點錢吧
譯後記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