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是你我獲得幸福的至要關鍵——
☆現代生活最實用的關係療癒手冊☆
教你如何愛、去爭執、做出改變、獲得滿足
⇀拉近你與最重要之人的距離↼
全台狂銷50,000本・45國180萬讀者淚推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國際級心理治療師暖心新作
★蟬聯亞馬遜書店、《星期日泰晤士報》暢榜冠軍★
獻給——
經常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不懂得如何愛人、總是懼怕衝突、
找不到生命意義、卡在人生困境的每一個你
‧如何找到愛、保持愛?
‧如何更完善處理人際衝突?
‧如何從人生困境中解脫,應對變化和失去?
‧對你來說,什麼算是「活出滿足的人生」?
✺再珍惜的真誠關係,也不免會出現歧異、需要磨合
這是一本你會希望你愛的每個人都看過的書;因為人際關係不是光憑一方就成立,而是建立在雙向的連結上。事實是,沒有哪一段人際關係永遠一帆風順──有些討厭鬼,我們未必總是避得開;即使是相互在乎的、心愛的人,依然會有需要修復關係的時刻。
「關係中出現裂痕時,試圖修復永遠都不嫌晚。」本書陪伴你做好面對所有人際問題的準備:發展健康的自我意識,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更有效的溝通,令你與所愛之人更加親近。
✺人際卡關時,追問「為什麼」不太管用,解決的關鍵在於「如何」
菲莉帕・派瑞是英國超人氣國民心理治療師,她憑藉二十多年治療個案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溫暖回應讀者來函中的各種現代人際煩惱,包括:容貌焦慮、求職挫折、失親打擊、戀愛未果、友誼分手、婚內失戀等。
她給予這些真實生命故事的真誠支持與睿智建議,將讓我們一步一步學會:
如何去愛 ⇀與他人及自我建立穩固而有意義的連結
如何爭執 ⇀解決私人生活與工作中的衝突
如何改變 ⇀擁有開創新局的自信和能力
如何獲得滿足 ⇀找到內心的平靜、滿足與意義
✺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也取決於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在任何關係中,我們的喜怒哀樂總不免受他人影響;好消息是,當我們做出改變,同樣會影響他人,而這正是人際卡關時得以突破困局的關鍵。
本書沒有艱深詞彙或理論框架,而是提供簡單易懂的自救解方,教你善待所有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包括和自己的關係。請跟隨作者的建議:感受所有情緒(不論好壞)、思考內在渴望、大膽採取行動!
卡關時,請練習:
生氣時,對自己的反應負責⇀養成以「我」為開頭來陳述事情的習慣
焦慮時,找到自己的渴望⇀記下所有心中浮現的畫面或詞彙
爭吵時,跳脫「我對你錯」的遊戲⇀避免使用「應該」、「必須」等詞彙
悲傷時,不任由想法控制自己⇀以限定時間與地點的方式適當宣洩
(*書中還有更多練習!)
✺請謹記:原本的你就夠好了,你擁有強大力量且充滿愛,一路走來都在學習與成長
作者暖心提醒:放下完美的迷思,也別為自己設限、貼標籤;沒有人是完美的,你我都會犯錯,只要練習從錯誤中學習、再勇於犯下新的錯誤,就能不斷調整成為更好的自己。
即使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改變自己應對的方式。許多人不明白:我們掌握生活的力量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強大。嘗試改變吧!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本書特色
⏺︎每日箴言:摘錄處理各種關係的重點,作為每日自我反思的貼心提醒。
⏺︎不貼標籤:不急著診斷症狀、不設下自我認知的框架,主張感受先行。
⏺︎實用建議:融會多方心理研究,按情境提供簡單可行的關係療癒練習。
作者簡介:
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 1957- )
出生英國柴郡沃靈頓。擔任心理治療師二十餘年,是自由寫作者,電視與廣播節目主持人,也是雜誌《紅》(Red Magazine)、《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的煩惱答問專欄作家。
著有百萬暢銷書《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如何維持情緒健康》(How to Stay Sane),以及圖像小說《心理治療圖解》(Couch Fiction: A Graphic Tale of Psychotherapy)。
曾參與製作紀錄片,包括為BBC Radio 4製作的《兒童說謊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Children Who Lie)、《情感時代》(The Age of Emotion)、《屈辱》(Humiliation),以及為BBC 4製作的《性、謊言與吻痕》(Sex, Lies & Love Bites: The Agony Aunt Story)、《如何成為超現實主義者》(How To Be A Surrealist With Philippa Perry)。除此之外,也曾為《衛報》製作「知心阿姨煩惱相談室」系列動畫,並參與許多廣播和電視節目。
現與身為藝術家的丈夫葛瑞森・派瑞(Grayson Perry)一起住在倫敦,育有一名已經成年的女兒、同時也是插畫家的弗洛・派瑞(Flo Perry)。
譯者簡介:
張馨方
英國愛丁堡大學譯研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歐洲鬼地方》、《大腦如何辨識方向?》、《顛峰心態》、《做自己就好》、《親密關係暴力》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姚愛寗/演員
歐馬克/聲藝創辦人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誠摯推薦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決定了我們的生活過得如何。如何好命,如何擁有好的關係,從學習如何對自己與他人說話開始。」
——歐馬克/聲藝創辦人・《馬克信箱》主持人
「精神分析師菲莉帕・派瑞憑藉《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掀起了風暴。這部精彩的續作將視野擴大到家庭之外,提供了關於友誼、工作、愛情和約會的聰穎、人性化且實用的建議。她建議我們要追求滿足感、擁抱社群生活,不要被灌輸認為金錢、職涯成功或一座新的廚房會帶來幸福的想法。她說,重要的是,誰在廚房裡。很少有心理勵志書如此有智慧。」
——《泰晤士報》(The Times)・2023年度最佳書籍
「在這本書中根據與患者、來信讀者的互動,為個人發展提供指導、幫助讀者提升自我意識,以應對人生的考驗和困難。⋯⋯作者瞭解到個人面臨的各種問題,將本書分為四個章節:如何愛、如何爭執、如何改變,如何獲得滿足。她將滿足感定義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章節中穿插來自有著各種困擾的男女的信件,這些信件促使她分析那些破壞幸福的行為和觀點。整體而言,她強調理解和同理心,而不是責怪和怨恨。⋯⋯她用簡潔的語句提供了『日常智慧』。 ⋯⋯討論的問題包括愛情和婚姻中的失望;對工作的挫折;孤立和孤獨;壓力和焦慮;壓制內心的批判;以及面對失去、悲傷和衰老。她還提出了應對逆境的三種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動——並鼓勵讀者嘗試理解他人的觀點,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想法。⋯⋯這是應對生活挑戰的一本良伴。」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生活聖經來了:菲莉帕・派瑞明智(且風趣)的建議將促使您重新評估生活中所有的關係。」
——雜誌《時尚》(Stylist)
「我喜歡菲莉帕・派瑞,她非常具有智慧、相當出色。」
——貝拉・麥基(Bella Mackie)/暢銷小說《如何殺死你的家人》(How To Kill Your Family)作者
「菲莉帕・派瑞是我見過的最明智、最理智、最穩健的人之一。」
——迪卡・艾特肯黑德(Decca Aitkenhead)/記者・《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菲莉帕・派瑞是一位超級女英雄。」
——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好萊塢知名演員、漫威電影《美國隊長》主演
名人推薦: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姚愛寗/演員
歐馬克/聲藝創辦人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誠摯推薦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決定了我們的生活過得如何。如何好命,如何擁有好的關係,從學習如何對自己與他人說話開始。」
——歐馬克/聲藝創辦人・《馬克信箱》主持人
「精神分析師菲莉帕・派瑞憑藉《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掀起了風暴。這部精彩的續作將視野擴大到家庭之外,提供了關於友誼、工作、愛情和約會的聰穎、人性化且實用的建議。她建議我們要追求滿足感、擁抱社群生活,不要被灌輸認為金錢、職涯...
章節試閱
序
我擔任心理治療師多年,始終認為同業傾向關起門來空談學理的這種行為令人遺憾。我熱切希望這些原則能發揮效用,實際帶給人們幫助。我從讀者們來信訴說的困境與問題清楚瞭解到,關於如何過生活這件事人們想知道些什麼,並且試圖提供一些答案。因此,我一直努力將這些觀念與想法介紹給更廣大的人群,也在著作中致力透過簡單易懂的段落與文字分享這些知識,希望讓更多人從中獲益。
這本書集結了這些年我向寫信來求助的讀者們提供的解方,這些答案從我擔任治療師與答問專欄作家的工作、舉辦的多場座談與活動及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蒐集而來。我好愛你們提出的問題,因為從這些問題中,我認知到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雖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而讀者們提出的問題通常十分具體而明確,但我發現,這些差距之中存在著一些模式與共通點,而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普遍的常識與技巧來應對。每個問題都讓我學到了一些事情,而或許我給的答案,偶爾也有幫助你經歷了某些豁然開朗的時刻。
小時候,我們都會發展出某些信念與適應行為來解決自己在幼時環境中遇到的問題。通常,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根據這些體系行事、根據幼時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做決定與對待他人。隨著年紀增長、認識了新朋友與經歷了更多事情,這些信念體系與回應有可能不再像我們年幼時那樣管用了,反倒讓我們深陷於舊有的思想與行為模式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各位瞭解自己在生命早期所發展出的適應行為與信念體系,並且更清楚意識到自己都利用它們來解決什麼問題、以及如今它們需要調整的地方。發展自我意識,就好比知道自己處於地圖上哪個位置一樣: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起點,就無法得知如何才能抵達目的地。我們必須瞭解自己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在什麼情況下會發怒、如何假設他人的立場,以及如何與自我對話,因為在我們弄清楚自己的行為及行為模式之前,我們不會知道哪裡需要改變。
人們第一次來向我尋求治療時,往往都只想討論別人的問題。我告訴他們,我們無法改變其他人,但能夠控制自己。許多人都不明白自己擁有這種力量:我們可以改變應對的方式。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看待事情輕重緩急的標準,改變自己的信念與習慣採取的回應。改變需要時間,新的習慣也不是一夕之間就能養成。然而,我們可以嘗試改變,瞭解自己掌握生活的力量其實遠比你所知道的還要強大。尤其是,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想法,以及要它往哪個方向去。即使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候,我們依然有能力選擇如何思考、如何組織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連結。這裡說的「組織身體」,指的是知道自己的身體哪裡緊繃,哪裡鬆陷。假如你將注意力集中在下巴,感覺到那裡的肌肉是放鬆還是緊繃?如果你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吸入與呼出空氣的力道是深還淺?
有時我們會問自己錯的問題。我們永遠在問「為什麼」,因為人類是創造意義的生物,而且渴望敘事。「為什麼誰誰誰跟我分手?」、「為什麼我的孩子愛搗蛋?」、「為什麼我這麼不快樂?」滿滿的情緒全都裝載於為什麼的問題裡,因為我們喜歡說故事、喜歡解釋事情的源由。但是,問自己為什麼往往都不太管用;解決問題的關鍵通常都在於如何。我關注的是,你如何讓自己產生此時此刻的感覺,也就是你如何去愛、去爭論、做出改變與獲得滿足。這正是本書架構以「如何」為題區分為四大部分的原因。本書針對這四點分別進行探討,人們總認為它們個別存在,但其實它們互有關聯。
心理治療的工作讓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成長方式和宇宙,在那個世界裡,他們可以盡情做自己,可以嘗試變成各種可能的面貌(可能相對於某人或自己本身),瞭解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我採用的方法與這些原則一致。我對好建議的定義是:讓對方親口說出自己一直都知道、卻沒有說出口的事。沒有人永遠是對的,我也是如此。如果你遇到有人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就應該有所警惕,因為那種人會透過某種方式使我們也變成同類,而當情況演變成那樣時,並不是件好事。
如果我必須給你一項起頭的建議,那會是資深的心理勵志作家蘇珊・傑佛斯(Susan Jeffers)所說的:「原本的你就夠好了,你是一個有強大力量與充滿愛的人類,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在學習與成長。」換句話說,此時此刻的你就足夠了。生活順利的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而知道這一點是有幫助的。我們可能會讓自己受罪,這種情況很常見。每個星期我都會聽到病患說「我不擅長人際關係這檔事」、「我是個糟糕的朋友」、「我不聰明」、「我太害羞」等等這種自我貶低的話。其實,我們不需要如此評斷自己。沒錯,人都會犯錯,但我們本身並不是自己犯下的錯誤。我們應該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能繼續犯新的錯誤。我們對自己想要與需要的東西抱有幻想,而當我們實現夢想時,現實可能會讓我們意識到這個夢想是個錯誤,因此我們修正錯誤、習取教訓,然後繼續做出另一個決定,順利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需要再做調整。如此一直到生命結束,而在那之前,我們可以不斷抱持希望、嘗試與實驗。假如我們畫地自限、戴上那頂隱喻性的黑帽、宣告定讞及譴責自我,不論對自己或他人都沒有好處。暫時不下定論,幾乎往往都是個好主意。我們有許多共通點,都是脆弱的人類,也都必須瞭解到,承認自己的弱點要比硬撐著虛張聲勢強得多。
最後,我希望你讀這本書是為了享受其中的樂趣。這聽來或許微不足道,但享受生活應該是每個人的優先要務。除了過得開心之外,如果你在生活中找到共鳴,做起事來也得心應手(即使只有幾件事),那就很棒了。顯而易見地,這正是我希望藉由這本書達成的目的,不過,我是否能夠成功,就得由各位的經驗給出答案了。
序
我擔任心理治療師多年,始終認為同業傾向關起門來空談學理的這種行為令人遺憾。我熱切希望這些原則能發揮效用,實際帶給人們幫助。我從讀者們來信訴說的困境與問題清楚瞭解到,關於如何過生活這件事人們想知道些什麼,並且試圖提供一些答案。因此,我一直努力將這些觀念與想法介紹給更廣大的人群,也在著作中致力透過簡單易懂的段落與文字分享這些知識,希望讓更多人從中獲益。
這本書集結了這些年我向寫信來求助的讀者們提供的解方,這些答案從我擔任治療師與答問專欄作家的工作、舉辦的多場座談與活動及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蒐集而來...
目錄
序
一、 如何去愛
與他人及自我建立穩固而有意義的連結
我們為何渴望連結/關係有時令人受挫/如何形成連結/兩種不同的交友方式/完美的迷思/對永遠的恐懼/迷戀與愛情不能畫上等號/伴侶關係不只是性愛而已/順服的力量/保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二、 如何爭執
設法解決私人生活與工作中的衝突
爭論點#1:思考,感受,採取行動/爭論點#2:問題不在我,而是在你/爭論點#3:好人對上壞人/爭論點#4:事實對上感受/爭論點#5:卡普曼戲劇三角/爭論點#6:衝突趨避者/爭論點#7:無法克制衝動的時候/堅定立場/到此結束/關係的破裂與修復
三、 如何改變
設法開創新局,不論是好或壞
如何擺脫困境/改變讓人自由/如何改變舊習慣/有改變,就有失去/接受變老的事實/面對悲傷
四、 如何獲得滿足
找到內心的平靜、滿足與意義
處理壓力與焦慮/克服自我批評/找人當代罪羔羊/如何面對創傷/獲得滿足感/活出意義
後記
致謝
序
一、 如何去愛
與他人及自我建立穩固而有意義的連結
我們為何渴望連結/關係有時令人受挫/如何形成連結/兩種不同的交友方式/完美的迷思/對永遠的恐懼/迷戀與愛情不能畫上等號/伴侶關係不只是性愛而已/順服的力量/保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二、 如何爭執
設法解決私人生活與工作中的衝突
爭論點#1:思考,感受,採取行動/爭論點#2:問題不在我,而是在你/爭論點#3:好人對上壞人/爭論點#4:事實對上感受/爭論點#5:卡普曼戲劇三角/爭論點#6:衝突趨避者/爭論點#7:無法克制衝動的時候/堅定立場/到此結束/關係...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