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網路書店五星好評,《前言書評》、《學校圖書館雜誌》星級評論
首度探討潛藏於我們人心之中,最難以捉摸與抵抗的情緒
為什麼在愛情之中,我們會對第三人的出現懷有敵意?
在友情之中,會對知己產生莫名的占有欲?
在家庭之中,看到父母偏心會克制不了內心的不平衡?
在職場之中,無法忍受表現與自己差不多的同事受到重用……?
嫉妒,永遠是你我內心無法逃躲的黑洞,
它控制我們的行為思緒,也絕對不會讓你因此變成壞人,
但卻難免讓我們毀壞人生中重要的關係,
也讓我們處於焦慮、不安、沮喪、絕望等負面的情緒中!
本書中,耶魯大學博士、認知心理學權威羅伯特‧萊希,從專業的心理學觀點,帶領你我探討這個最深沉的情感效應,以及我們該如何與之共處。
諸如:
--嫉妒與羨慕的差別究竟為何?
--怎麼樣的環境會形成嫉妒?它跟自尊的關係是什麼?
--嫉妒如何與生俱來,甚至放諸四海皆然?
--不只人類會感到不平衡,狗、馬、貓、鳥這些寵物也會?
--嫉妒為什麼有好處?它如何保護我們的「基因投資」?
--容易嫉妒的人有什麼特質?如何克服這種情緒的產生?
--嫉妒如何讓我們警覺到關係中的威脅,觸發我們的心理變化?
--如果是受到嫉妒的人,應該怎麼回應?
讓你我全面認識這個有愛又恨的內心小惡魔,
並不讓它毀壞我們所重視的任何一段關係。
作者簡介:
羅伯特‧萊希ROBERT L. LEAHY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博士,紐約美國認知療法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Therapy)會長,以及康乃爾大學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精神科的臨床心理學教授。曾任行為與認知治療協會(Association for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y)、國際認知治療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gnitive Psychotherapy)會長,以及認知治療學會(Academy of Cognitive Therapy)會長。現為紐約認知行為治療協會(New York Cit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ssociation)終身榮譽會長,以及認知治療學會傑出人員。
近期因在認知行為治療領域的貢獻,榮獲 Aaron T. Beck的殊榮。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與《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固定寫作,並曾於全世界各地演講,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London Times、《華盛頓日報》(Washington Post)、PBS、BBC等。著作曾翻譯成二十種語言。
譯者簡介:
朱詩迪
政大俄文系畢業,曾任影展電影字幕翻譯,目前兼職自由翻譯工作。
李立心
台大財金系畢業,現為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口譯組學生。譯有《一擊奏效的社群行銷術》與《一次搞懂統計與分析》(合譯)。
章節試閱
被嫉妒心理綁架
嫉妒彷彿有自己的主見一般,總是不受控制。當我們心生妒意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各種念頭和情緒綁架,因而感覺整個人被推向死角、整個世界正在漸漸崩解,所以非得要馬上採取行動不可。我們亟需在當下獲得解答──如果不即刻消除這種種情緒,它們將氾濫成災;如果不立刻掌控局面,另一半就會無情背叛。頭腦裡發出的刺耳警報聲響就快把人逼瘋。我們被嫉妒的想法和感受全面劫持了!
我們產生的每一絲情緒都是為了傳達自我需要,以及提醒我們所面臨到的種種威脅。如同第一章所述,嫉妒是一種經過演化的複雜情緒,它之所以會留存至今,是因為人們需要保護在基因上的投資,以確保後代能獲得最妥善的保護和養育。然而,當嫉妒的念頭和感覺變得愈發強烈,我們殫心竭慮的並非是基因投資,搞不好是連事實根據都沒有的事情。我們只是對頭腦裡強大的原始警報做出回應。所以說,我們被嫉妒心理綁架了。
當嫉妒情緒產生時,頭腦裡的威脅偵測系統亦處於開啟狀態。我們會尋找另一半可能移情別戀或是有第三者出現的所有跡象。我們會把心中的可疑對象當成是步步進逼的威脅,而另一半的想法和感受也成為了不忠的潛在徵兆。頭腦命令我們得要揪出線索,任何一點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
本章將探究當我們處於「嫉妒模式」時,我們的頭腦會如何運作(通常是結合了想法、感覺、行為、策略及溝通的共同作用)。嫉妒模式之所以會開啟,是因為大腦裡的威脅偵測系統判定外在環境可能暗藏玄機,而一旦陷入嫉妒模式就難以全身而退,情緒也會隨之變得更加激動高漲。當嫉妒模式開啟並操縱一切後,亦會帶來戲劇化的影響,包括,把問題都解讀為與自己有所關連、臆斷對方的所思所想、料想悲劇的發生、為關係套上強人所難的標準與規則、杞人憂天、陷入無止盡的負面思考。因此,我們感到焦慮、激動、憤怒和沮喪。另外,本章也將探討既定的思考傾向會如何加劇嫉妒心理,並導致人們做出事後懊悔不已的行為。
嫉妒思維包含了四大部分──核心信念、標準守則、偏誤思考、憂慮與反芻思考。這四大要素環環相扣、相互增強,進而讓人困陷在某種思考套路:糾結、渲染最初感知到的威脅;放大事件的重要性與嚴重性;進一步印證內心的恐懼;反覆想像各種可能發生或是認定已經發生的事情。接下來,就讓我們來逐一檢視各項要素吧!
核心信念
我們都擁有某種主導嫉妒思維、對於自我及他人的核心信念。「核心信念」概括描述了我們是如何看待事物,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往往令人不自覺的慣性偏見。比方說,你對自己的核心信念是「我不討人喜歡」──我不夠有趣、沒有吸引力、缺乏魅力,或是無法留住他人的愛。而這一核心信念正是你用以觀看世界的鏡片,只是你鮮少意識到它的存在。不妨想像你無時無刻都戴著一副深色墨鏡,那麼想當然耳,映入眼簾的萬事萬物,都會比真實的樣貌還要來得黑暗,又假如你未察覺到自己是透過這副鏡片觀看世界,那你最終會相信這個世界恆常黯淡無光。這就是核心信念的作用──它就是介於你的視線之中,左右著你如何看待事物的鏡片。
或許你始終都透過帶有嫉妒色彩的鏡片瀏覽一切,是以幾乎看不見事物明亮或積極的一面。如此,你被困陷在自己的視角裡。
當信念看似事實……
我們經常會把自己的信念和想法誤以為是事實。從以下情節就可略知一二:假想你置身在一座陌生城市,深夜時分,你正獨自一人走在回飯店的路上。街上空無一人。忽然之間,你聽見背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發現有兩名男子緊緊尾隨在後。你猜想:「他們該不會是要搶劫吧?天啊,我會不會因此喪命?」油然生起的危機意識使你變得極度不安與害怕,於是你加快步伐,深怕自己無法平安抵達住所。
但等等,如果你不是這樣想,你的感受會有什麼不同呢?如果你心想:「這兩個人也同樣去參加了那場研討會,說不定我們都住同一間飯店耶。」你就不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還能感到些許放心,然後不疾不徐地走回飯店。
這兩種情況的初始事實相同,都是深夜街頭有兩名陌生人大步走在你身後。其不同之處在於你對這一事實,是有害抑或是無害的解讀。而我們的解讀有可能真實無誤,也有可能是大錯特錯。
當我們感到焦慮、憤怒或是悲傷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的想法當成事實來看待。某一想法浮現腦海,接著你旋即判定──另一半對某人的感情肯定不單純,他(她)將背棄你,而你將不再被愛或不再是對方心中的唯一。然而,並非所有想法都合乎實際狀況,在查驗事實、瞭解真相之前,你無從斷定虛實。
被嫉妒心理綁架
嫉妒彷彿有自己的主見一般,總是不受控制。當我們心生妒意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各種念頭和情緒綁架,因而感覺整個人被推向死角、整個世界正在漸漸崩解,所以非得要馬上採取行動不可。我們亟需在當下獲得解答──如果不即刻消除這種種情緒,它們將氾濫成災;如果不立刻掌控局面,另一半就會無情背叛。頭腦裡發出的刺耳警報聲響就快把人逼瘋。我們被嫉妒的想法和感受全面劫持了!
我們產生的每一絲情緒都是為了傳達自我需要,以及提醒我們所面臨到的種種威脅。如同第一章所述,嫉妒是一種經過演化的複雜情緒,...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