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矽谷工程師,都用「身體激盪」取代腦力激盪?
因為有些事情,人工智慧永遠無法取代你的身體,例如自動駕駛。
◎站在提款機前卻想不起密碼?但舉起手在空中比劃幾下……啊!想起來了。
◎你曾試圖描述「如何」騎腳踏車嗎?很多人不會說,但很會騎。
◎你比較相信谷歌地圖還是自己?了解世界不能只靠數據。
金頂電池為何要求所有主管都要去露營?
臉書工程師如何讓網速不穩定的地區也能輕易上網看臉書?
動畫團隊皮克斯還要求員工去浮潛、飛到巴黎品嘗米其林餐廳……。
因為這些企業越來越相信:
身體記憶,比大腦或市場調查更可靠。
用身體學習,比大腦學習更輕鬆有效。
本書作者賽門.羅伯斯為商業界頂尖的人類學家,
他曾與臉書、P&G、Google等全球五百大企業合作,開發新的產品。
本書中,他藉由真實案例和尖端科學,
告訴你,為什麼目前矽谷工程師,都用「身體激盪」取代腦力激盪。
因為有些事情,人工智慧永遠無法取代你的身體,例如自動駕駛。
◎身體怎麼學?我們為何應該相信身體?
工地師傅從來不教工人怎麼做,只要工人天天看,身體自己會偷學,
新手跟老手差在哪?只要練習夠多,老手就算久沒接觸也不會忘記,
當身體比大腦先反應,代表我們夠專精,開車、烹飪、考試都是如此。
而且研究證實:只用文字學(沒有動手做),反而記不住。
想知道為何滑世代(手機世代),缺乏同理心的酸民特別多?
問題都出在缺乏某種身體的記憶。
◎企業利用身體記憶的實際應用:
臉書工程師離開電腦,深入印度,研發出「2G星期二」,讓偏遠地區民眾也能上網;
金頂電池讓主管去露營,體驗到若電力不可靠,露營設備會有多糟;
皮克斯動畫為了拍電影《料理鼠王》,動畫師甚至窩在巴黎廚房兩週;
還有,因為產品經理在巴西被搶,居然讓摩托羅拉的手機成功打進巴西市場。
原來,「身體激盪」比腦力激盪更可靠。
進步的價值,就是有「身體」參與其中,本書有很多案例供你參考。
作者簡介:
賽門.羅伯斯(Simon Roberts)
全球頂尖的人類學者之一。他曾與全球重要的國際企業合作並提供建議,包括Intel、Facebook、P&G、Google和其他《財富》雜誌評為全球五百大的公司。
2002年他創立英國第一家專門的民族誌(運用實地考察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公司,並擔任駐地民族誌研究者。
目前在經營自己的顧問公司Stripe Partners,寫作和演講主題包括研究、創新和戰略等,文章曾登上《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BBC電臺和《每日電訊報》等媒體。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歡迎來信指教:r03147001@ntu.edu.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事務所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林承毅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宋世祥
紅面棋王/周俊勳
矽谷創業家、前臉書產品經理/矽谷阿雅
名人推薦:林事務所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林承毅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宋世祥
紅面棋王/周俊勳
矽谷創業家、前臉書產品經理/矽谷阿雅
章節試閱
「身體激盪」比腦力激盪更有用
2007年,電影《料理鼠王》(Ratatouille)的團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希望讓觀眾也能真實體驗到他們所創造出的食物和環境,帶來的多重感官享受。其中一個團隊花費兩個星期的時間,品嘗巴黎的米其林餐廳,進入他們的廚房訪問廚師。高級餐廳的廚房相當忙碌,充滿高壓的氣氛,吵雜又悶熱。沒耐性的主廚會用急促的動作和揚起的聲調,傳達急切感和對完美的追求。這樣的廚房結合工業的規模和自家的親密感。
專業廚房的中心是「料理站」,每一站都負責特定的任務,更精確來說就是做出特定的菜色。在《人人會做菜:料理鼠王的廚房》(Anyone Can Cook: Inside Ratatouille’s Kitchen)這本書中,電影的技術團隊成員解釋他們如何呈現廚房內部的運作:「我們以最簡單的法式料理概念『mise-en-place』(意思是各就各位),建構廚房的美學。各就各位指的是無論要準備哪一道料理,所有需要的材料和工具都必須先準備好,並放在固定的位置,才能開始料理。如此一來,當烹飪的壓力和急迫感如火如荼的出現時,才能找到所有必要的物品。這個概念簡單、實用,在廚師、廚房和食物之間,建立具體的連結。」
廚房的重製從料理站開始,團隊努力確保觀眾都能了解空間的劃分,以及空間如何隨著不同的場景改變,跟著主角小林和老鼠的腳步,在廚房中建立起自身的專業。除了場景配置外,廚房也為皮克斯團隊提供感知上的饗宴,廚房是多重感官的環境,也為我們身體提供豐富的刺激。生理上來說,我們應該能沉浸在廚房忙碌的氛圍,用化學、視覺和溫度的接收器,理解這個廚房。
這些感官的輸入,都成為團隊創意中的養分,讓他們思考該如何讓場景看起來更真實,也讓食物看起來更美味。對於製作團隊來說,廚房和食物都不只是場景設定或靜態的背景而已,相對的,他們彷彿將其視為角色之一,會隨著劇情改變。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們必須為觀眾編織這樣的體驗。
皮克斯團隊重現廚房場景的方式之一,就是讓廚房與用餐區形成強烈對比。前者充滿忙碌的活動,後者則是冷靜的對話場域。然而,最花功夫的是廚房細節的製作,故事的發展也以此為基礎,因此需要付出最大的關注。他們塑造米其林餐廳機械化的優雅,卻也加入幾分家的溫度。
工作時間,廚房呈現工業用洗碗機排放的蒸汽,每個料理站的中心都是黃銅製的爐火,搭配一套耐用的銅製平底鍋具,爐火和鍋具上都有精心安排的燒灼痕跡。然而,團隊也加入他們在巴黎餐廳觀察到的細節,例如精巧手繪的香料罐架子,或是裝滿新鮮香草的籐籃。
食物的重現是一大挑戰,畢竟不能只讓食物看起來可以吃而已,必須要讓觀眾垂涎三尺。技術團隊對於一盤水煮扇貝煞費苦心,因為這盤食物占據很多鏡頭。他們不只注重食物本身的細節,對於主廚輕柔將扇貝放到芹菜上方的動作也精雕細琢。
皮克斯的總裁艾德文.卡特姆(Ed Catmull)說,就是這樣的努力,區分出陳腔濫調和注重細節的電影。他又補充,有些人會認為觀眾並不知道巴黎頂級餐廳的廚房是什麼樣子,所以根本沒差。對於這一點,他的回覆是如果做對,觀眾會看得出來,因為感覺對了。其中一個注重細節的例子,就是某位角色手上看起來無關緊要的斑紋。仔細看樂樂(Colette)在廚房裡的幾個畫面,你會發現她的手腕上有烤爐的燒傷,團隊在研究時發現,這樣的傷痕在專業廚師身上很常見。
《料理鼠王》獲得最大的成就,是在2008年時,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和其他三項提名,全球票房超過6.2億美元,這告訴我們,在創意的領域中,親身體驗世界會帶來很大的不同。這使得創意不會落入刻板印象,在創作時能帶入現實世界的情緒、能量和細節。
皮克斯展現的是,假如我們希望在創作時重現或詮釋某個環境,就必須掌握多元感官的深度和豐富。
至少在創作這個部分,皮克斯的團隊不太使用投影片簡報。他們傾向親身體驗,將場景的點子表演給彼此看。關於每一幕,團隊都透過故事板對話,充滿活力和戲劇張力。他們在這些「批判」會議中加入動作、情緒和表情。從田野調查到影片本身,皮克斯都用獨特的觀點體現他們想要重現的環境。
在蒐集和發展靈感時,他們都以表演為中心,使得影片能取得亮眼的票房。這類的表演(無論是否經過縝密規畫)也出現在其他領域,說明對於細節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成功。
電池業的露營之旅,掌握戶外活動客群的需要
想像一下加州某個機場在2014年11月的景象。有個來自紐約的團隊,似乎還沒準備好去露營。他們大部分都拖著一個行李箱,卻完全不知道我和同伴為他們安排什麼。雖然聖地牙哥比他們居住的地方更溫暖,但他們的衣著看起來還是太輕薄。他們是商務旅行者,來自電池製造商金頂(Duracell)的北美總部,一副就是缺乏準備的模樣。
我們直接前往市郊的戶外用品店,與三組當地戶外活動愛好者碰面。他們都很樂意加入我們的旅行。第一項任務是確保新來的人為今晚做好準備。其中一位露營愛好者告訴他們,山上在太陽下山後會非常寒冷。在店裡購物時,他們推薦外套和睡袋,並向新手解釋這些產品的價格會反映保暖的程度。我們也添購許多火把,接受關於產品特性和亮度的專業建議。
產品展示架上寫的是產品特性,很快的,我們就要體驗這些內容的意義。
國家公園距離墨西哥邊界只有幾公里,我們還有兩個小時的路程,途中為了取得釣魚許可,在沃爾瑪超市停留,卻耽誤時間。抵達目的地時,白天的暖意已經消散,我們必須在黑暗降臨前,盡快安頓好營地。經驗的不足,很快展現在選擇排水不佳的紮營地,相對的,戶外活動愛好者的豐富經驗,則反映在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其中一位在水箱下挖一個洞,預防洗碗溢出的水在周遭形成泥巴坑。另一人則給我們看他的保溫杯,可以安全將水煮沸,相形之下,我們放在爐火上的軍用飯盒顯得不可靠。
營地的其他地方,露營者都準備得差不多。我們驚訝的觀察著專業露營者如何安排他們的環境和設備。身為新手,從錯誤中學到的比指導更多。舉例來說,公園的警衛因為我們在營地附近蒐集柴火,而不是從他的辦公室購買一整捆而責罵我們。稍晚,當我們圍坐在火堆周圍,也開始了解為什麼戶外用品店有這麼多的火源可以選擇,顯然,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公園裡,照明不是小問題。
其中一位露營者指著一組掛在低垂樹枝上的LED燈具,告訴我們這是他的竅門,可以提供舒適微弱的照明,又不會和營火互相衝突。我們從親身體驗中,學到頭燈和提燈的不同。頭燈刺眼的強光適合用於烹煮食物或在黑暗的帳篷找尋工具,但在營火邊聊天,卻會讓穿戴者看起來像審問者。多重光源一開始聽起來像多於的奢侈品,如今看來卻是個好點子。
和其他露營者交流一個晚上,並把行李箱都擺在帳篷入口外,露營新手準備就寢。雖然營地的角落傳來打呼聲,不習慣露營的人覺得不適應,但大部分的人都睡得不錯。隔天早上,露營老手第二次輕鬆的在爐火上煮早餐和咖啡。從我們的行為可以明顯看出缺乏露營的經驗,所以我們決定透過學習來彌補。
太陽從某座山峰後方露臉時,我們回顧前一天在戶外用品店的討論。許多當時認為是過度設計的產品細節,如今看來都有道理。前一個晚上氣溫就開始驟降,我們回到帳篷裡多穿一件衣服。大衣和睡袋的保暖評價突然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具備實質的重要性。當凌晨3點氣溫低於零度,在帳篷裡發抖時,不同評分代表的意義就很明顯。
半夜到樹叢裡走一趟,就會明白沒有任何燈光的晚上,擁有好的頭燈有多重要。用功能區分頭燈的亮度或設計似乎很合理。在實務的環境中使用這些產品,理解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的優勢後,我們對於老經驗的露營者如何準備和使用工具,具有第一手的了解。
早餐過後,有些夥伴出發健行,其他人則去釣魚。健行的夥伴們說著裝備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不小心脫離路線的時候。他們提醒我們,意外會發生,如果想依賴手機告訴我們所在的位置,或是打電話求救,都是沒有用的。假如想離開主要道路,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定位設備。雖然我們的露營之旅只是在國家公園裡的公共露營區,對於老手來說不過是愜意的旅行,卻向我們展現充分準備和精良配備的重要性。
金頂電池團隊的人越來越能體會,認真看待戶外活動的人,會將他們的安全和舒適性交付給配備,而配備的好壞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電池。如果電池不可靠,設備就不可靠。
我的公司Stripe Partners帶這些主管去露營,是相當罕見的事。一般來說,當主管想要了解一個主題,就會找人研究,並等待報告出爐。但金頂電池的團隊想要了解戶外活動的世界,這是電池生意的重要領域,他們願意嘗試不一樣的方法。我們不再相信發展知識最好的方法是閱讀其他人的經驗報告,於是決定另闢蹊徑。我們問自己,如果讓主管親身體驗露營,幫助他們獲得相關的體現知識,又會如何呢?
帶著金頂電池的團隊去露營其實有風險。這間公司正準備賣給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雖然當下仍正常營運,卻已經在發展新的行銷策略。面對以節儉出名的新老闆,風險可是相當高。對我的公司來說,這趟露營之旅也是大膽的一步。我們的客戶很可能整晚睡不好,或許會決定中止體驗露營的實驗,回到紐約舒服的家。開心的是,他們沒這麼做。
表面上看來,或許最大的風險是顛覆商業研究的常規。一般來說,如果想得到相關的資訊,會是在遠離國家公園,安全、舒適、溫暖的室內進行訪問,再加上參觀露營者車庫裡的相關用品,討論發現到的結果。我的客戶或許也參加類似的訪問,但這安逸的過程絕對無法創造出露營之旅的寒冷、不適和脆弱感。
金頂電池的團隊想要得到的,是戶外世界的精髓。的確,他們想知道電池在這些活動中扮演的角色,但他們也想知道是什麼感覺。到底是什麼動機讓人們離開市郊的家,來到樹林中?身處在美國的國家公園裡,又會帶來怎樣的共鳴?他們準備好邁出的一大步,就是用身體和經驗學習。這讓他們不只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傷害,也容易受到彼此的傷害。露營是很親密的活動,如果和工作的同事在這樣的環境相處,會打破職場的常規。在帳篷中過一個晚上,可是沒有任何飯店的紅利積分可拿。
當天稍晚,我們拔營回到聖地牙哥,花幾天的時間討論露營期間的觀察和體驗。我們探索學習到的事物,以及這對市場有什麼意義。我們發展出一套溝通計畫,後來成為商業史上最成功的計畫之一。
受到這次露營啟發而拍的廣告,在戶外活動社群中盛行,很快就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八百萬的瀏覽次數。廣告中,徒手攀爬的凱文.喬格森(Kevin Jorgeson),在黑暗中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黎明之牆(The Dawn Wall)向上攀登。喬格森是廣受推崇的攀岩家,但他對於配備和身體關係的看法和經驗,和我們在露營之旅的體驗相去不遠。他評論道:「當你在戶外,光線和電池都成為經驗的一部分。你相信它們,你知道它們有用。多數時候,你相信自己的配備,將注意力放在動作而非配備上。對電力來源也是如此。」
喬格森廣告的行銷總監傑夫.賈勒特(Jeff Jarrett)也是露營之旅的成員,他認為廣告如此成功的原因,是團隊都「知道」戶外活動是什麼樣子。他們親身體驗戶外活動愛好者的動力和熱情、戶外活動對他們的意義,以及人們在自然中經歷的風景。這些都轉化為廣告吸引人的氛圍,可以直接和目標觀眾對話。如同賈勒特說的:「語調、傳達的訊息和使用的語言,都和戶外完美結合。」
「身體激盪」比腦力激盪更有用
2007年,電影《料理鼠王》(Ratatouille)的團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希望讓觀眾也能真實體驗到他們所創造出的食物和環境,帶來的多重感官享受。其中一個團隊花費兩個星期的時間,品嘗巴黎的米其林餐廳,進入他們的廚房訪問廚師。高級餐廳的廚房相當忙碌,充滿高壓的氣氛,吵雜又悶熱。沒耐性的主廚會用急促的動作和揚起的聲調,傳達急切感和對完美的追求。這樣的廚房結合工業的規模和自家的親密感。
專業廚房的中心是「料理站」,每一站都負責特定的任務,更精確來說就是做出特定的菜色。在《人人會做...
推薦序
推薦序一
進步的價值,就是有「人性」參與其中
林事務所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林承毅
過去三十年來,顧客導向、人本設計,以及由美國知名設計顧問機構IDEO所提倡之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思維及做法,一時蔚為風潮。這可說是從美國揭竿而起,擴散到歐洲,並在全球蔓延,成為跨領域、跨學科的人們,在迎向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路上,必須經歷過的一門必修課。
仔細探究其核心,會赫然發現這樣的觀念一點也不新奇,「以人為本、行為至上、經驗共感、打破框架、實踐主義……」,這不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會再度引起一波關注?關鍵在於,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與價值的渴望,早已不同以往。從過去只求「有」,到「有,還要更好」的階段,而屬於人的真實感受或互動過程中,所應獲得的「體驗感」,這些較為細緻的獲得,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因此,該如何創造一個真正能滿足人們期待的產品和體驗?這命題背後的關鍵是,你能否掌握人們真實的渴望。如此一來,不就又回到初心。如同石器時代的祖先,透過「以身為度」的方式,從身體感知出發進行創造,為了自己、熟悉的他人,創造屬於他們需要的物品,這樣的價值傳遞與交換歷程,讓「創造」變得真實、令人有感。
隨著人類發展的軌跡,像是蒸汽機的發明,讓社會快步邁向工業化時代,科技也成為驅動成長的催化劑,帶來高效率、便利性、專業分工等文明化的象徵。這背後相對也帶來限制,或許可以這麼說,因為依賴,讓人類走得更快,同時也讓人們走向更深的舒適圈,因此喪失與生俱來的能耐。
也許就像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言:「直覺是上天的恩賜,理性則是忠實的僕人。然而我們營造的社會,卻把榮耀歸給僕人,遺忘恩賜。」進步,讓人們喪失對環境變遷的感知能力、事物互動的分析能力,對於脈絡無感,取而代之的是用數字理解事物。究竟哪一種路徑,才能堪稱是「進步」?
所謂理性、公正,憑藉的是一個透過客觀條件下的計算,透過數字、文字作為一種公平的衡量工具。這樣的評量模式,背後到底存在多可靠的真實性?當人們找到一個看似合理的丈量方式,通常會忘記自己的本能。
以我自己過去幾年的真實經驗,每當我需要協助政府機構進行各式各樣的審查,比起書面審查的紙上談兵、當面審查的互動,我更喜歡直接前往現場,像是真的站在屏東的大太陽底下,看著實踐者如何在現場實做,這樣的真實,勝過在臺北的辦公室,無論看過多少資料,依舊是隔靴搔癢的那種模糊感。
身處急遽發展的時代,有太多的可行性存在,也因為如此,我們更該相信「科技始於人性」的道理。別被方法綁架,也別讓看似理所當然的一切限縮你的格局,而是要回到最單純的樣貌,帶著好奇心、熱情、同理心,最後就能循著脈絡找到問題的解答。
起身出發,實踐「現場主義」的精神,讓交流產生、讓互動串流、讓人重拾身為人的溫度。因為我始終相信,唯有親身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接觸。在科技時代,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人性,讓身體的感知、人類的潛能再度被開發,這樣的體現知識才更令人期待。
這是一本值得深讀的著作,讓我們再度看見身體感知背後,無限的創造力,也讓我們深信,人類才是最棒的武器!
推薦序二
滑世代更需要透過身體學習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宋世祥
作為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我發現「滑世代青年」(在2000年以後出生,童年已經開始面對無線網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對於知識有著和之前世代完全不同的態度。
滑世代青年比千禧世代更容易獲得網路上的知識,他們就是法國哲學家米榭.賽荷(Michel Serres)所說的「拇指姑娘」,只要打開手機連上網路,就能擁抱各式各樣的知識,也習慣運用即時通訊軟體來聯繫朋友,或是在Instagram上面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
但是,我觀察到滑世代也因此遭遇各種學習與生活的挑戰。他們雖然擁有可以任意取得知識的工具,卻很少把重要的事記在自己的大腦裡。滑世代傾向用網路溝通,擅長用通訊軟體聊天或是拓展人際網絡,然而,當需要面對面溝通的人站在眼前,或是在一個需要社交互動的場合裡,他們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YouTube雖然有很多人示範各種生活技巧,但滑世代很少自己動手做,面對簡單的生活問題,卻沒能力自行解決。在我看來,隨著科技越來越便利,特別是即將到來的5G時代,這些問題將會從這個世代蔓延開來,我們需要在獲得知識之外,重新擁抱自己的身體。
作者藉由這本書提醒現代人,在透過網路擁抱海量的資訊與知識時,不要忘記身體的重要性。雖然這不是一本針對人類學撰寫的學術專著,卻延續二十世紀末,人類學家對於身體經驗的關心。
在「身體人類學」的學術討論中,就是從法國現象學家梅洛.龐蒂的觀點出發,指出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與行動,不能忽略的身體基礎與媒介。這一派學者強調Embodiment理念觀念的重要性,可以翻譯為「體現」或是「具身化」,即反思過往對於文化的研究都過度強調觀念的層面,但文化生活其實需要身體的學習,也需要身體的實踐。
若讀者對於本書談到「體現」的內容有興趣,也請不要忽略臺灣近年來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余舜德老師所組建的「物與身體感」研究群,近年來有很多精彩的研究成果,例如《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與《身體感的轉向》,都是值得拜讀的相關好書。
更值得一提的是,賽門.羅伯斯不光是一位人類學家,更是一名商管顧問,曾任職於強調人類學與現象學方法的知名國際顧問公司ReD Associates,曾幫助Intel、Facebook、Google等國際企業解決商業難題。本書集結他對於人類從身體出發的認知與行為的關心,也濃縮他在商業領域發揮人類學專長,協助企業解決難題的經驗,以及研究透過身體經驗解決商業瓶頸的豐富案例。擁有人文社會背景,但有意跨領域走入商業的讀者,更可以從書中看到作者走出學術象牙塔的廣博知識與經歷,以及自己可以精進的方向。
推薦序三
不同經歷碰撞出的新想法,就連電腦也計算不來
紅面棋王/周俊勳
2016年,圍棋圈以橫空出世的AlphaGo,擊敗世界冠軍李世乭,重創圍棋人多年來尊從先人、諸位棋聖和棋賢所流傳下來的傳統與棋路,我們也開始省思:「人類要被AI統治了嗎?千年無同棋,如此深奧迷人的圍棋,居然已經被電腦程式擊潰?」
當年,圍棋圈確實低迷了一陣子,我們引以為傲的精密邏輯計算與過人記憶力,似乎顯得不再珍貴。
不過,人性不易屈撓的特性也因此而生,我們很快知道可以「借力使力」,透過跟電腦的練習,來幫助棋士進步。每次棋局後的研究會,也會繼續探討創新的棋路。
本書在第三部提到「體現的價值,機器人也無法取代」,正是圍棋人在遭受世紀重創後的反饋。電腦無法彼此討論,但人類可以,每個人藉由不同的生活感受,在經過反覆討論後,所衍生出的新方法,這是電腦計算不來的。
身體也是,都會在透過刻意練習後形成熟悉的習慣,每次走在路上或捷運上會發現,眾人通常都在低頭滑手機,鮮少有人望向窗外、放鬆小憩,更別說好奇的觀察路人了。
曾在和商務人士交流時,聽到有句話說:「離辦公室越遠,才能離市場更近。」鼓勵從事業務、行銷人不能只是坐在辦公室看著網路資訊,而忘記走入人們的生活,觀察人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近幾年在帶領圍棋精銳隊與道場的經驗中,發現棋士因為太投入圍棋,缺少圍棋以外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開始安排戶外運動,像是健行、跑步、口語表達課程,甚至還有電影欣賞,都是為了刺激棋士的五官感受,並學習心智合一的口語表達。
此刻開始,你也可以培養閱讀習慣,或是收聽Podcast,讓身體習慣閱讀與聆聽,漸漸的,你會發現自己比較不會依賴手機。
當然,如果還能加入運動行列,增加體力與免疫力,在疫情時代中,會對你的健康更有幫助。
謝謝大是文化出版這本書,這是現代人都應該閱讀的一本好書,生命本該有更多五官的體驗,思緒也得有更豐沛的刺激。一直沉迷在電腦網路的世界,看盡的也是背後操控者試圖影響你的內容。
人們如果缺乏思想、忘記如何表達,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與人互動,就會失去身而為人的意義。
透過這本書來提醒自己,無論你現在是什麼年紀、正在經歷哪個人生階段,請記得適時放下手機、離開網路,讓自己的身心實際去感知這個真實世界吧!
推薦序一
進步的價值,就是有「人性」參與其中
林事務所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林承毅
過去三十年來,顧客導向、人本設計,以及由美國知名設計顧問機構IDEO所提倡之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思維及做法,一時蔚為風潮。這可說是從美國揭竿而起,擴散到歐洲,並在全球蔓延,成為跨領域、跨學科的人們,在迎向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路上,必須經歷過的一門必修課。
仔細探究其核心,會赫然發現這樣的觀念一點也不新奇,「以人為本、行為至上、經驗共感、打破框架、實踐主義……」,這不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為什...
作者序
前言
身體的記憶,人工智慧很難複製
我們每天都會得到體現知識,並經常使用它。你是否曾站在提款機前面,想不起密碼,
但雙手在空中按了幾次之後,卻發現自己可以想起來?你是否能不參考任何食譜,甚至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能做出美味的料理?你是否能正確判斷人群的情緒或氣氛?你是否曾在面對困難的抉擇時,發現自己想著:「我的直覺是……」?假如你對其中一項提問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因為你擁有身體,因為大腦連著具有觸覺和受器、可以自由行動的身體,所以能與周圍互動。如果你的大腦沒有連接身體,就不可能出現這些了不起的智慧、記憶、回想、理解或知識學習的能力了。
我們通常會想像智慧存在肩膀以上,而忽視肩膀以下的部分。一旦身體了解環境,並知道該如何反應,就能在沒有大腦的指令下做出潛意識的行為。這也提醒我們,人體與環境的交流是認識世界的關鍵,並不需要刻意的心智參與。在這個相信數據代表一切,認為人工智慧就是未來的時代,體現知識的概念提醒我們,智慧必須依賴身體對世界的理解。
但是,這本書也不是要我們忽略大腦,或是把對大腦的關注全部轉移到身上。相反的,對於智慧的來源和儲存之處,我們應該重新取得平衡。我希望能重新讓人們注意身體,了解身體的貢獻。
本書探索以大腦為優先的極限,以及隨之而來受到侷限的世界觀。我提出了解人類智慧的新出發點:身體。你將會發現,為什麼我們應該相信身體,甚至主動運用身體來學習,相信身體的感受。
第一部將鋪陳整個架構,我會說明心智如何成為知識的主流。我們將學習首次把心智抽離身體的哲學理論,並了解心智如何成為理性和智慧的根基。我們會探索這個觀點如何顯現在現代世界的「智慧科技」中,這個趨勢推崇理性至上,鼓勵我們抽離情感。我們將了解這個觀點如何透過衛星定位系統和大數據等發明得到宣揚,並左右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我將列舉這類「心智優先」的觀點將造成的後果。
第二部將說明身體如何在知識學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探索體現知識的獨特之處和可能性:
‧觀察:透過身體的融入和模仿來學習知識。
‧練習:身體會透過反覆演練精熟一項能力。
‧即興:體現知識屬於實用性知識,幫助我們面對不熟悉的情境。
‧同理心:我們透過身體了解其他人的意圖、情緒和感受。
‧保存:我們的身體可以保存並回想起知識。
第三部則聚焦於體現知識的實務面,涵蓋商業、政治、政策、設計、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層面。首先,我們會發現商業和管理團隊如果能專注於經驗帶來的體現知識,而非執著於大數據,企業將能興盛發展。接著,我們將探索政策制定者如何透過體現方式,了解民粹主義,以及難民危機等全球性問題。我們習以為常的日用品和生活經驗形塑社會,這部分也告訴我們,體現知識如何以創意和設計的形式呈現。最後,我們將了解體現知識的理論,如何替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背書,同時了解其被設下的限制。
在人生的許多層面,我們都被鼓勵要忽視經驗和直覺,只相信具體的數據,因為前者只是「感覺」,後者卻具備無法辯駁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受到教育影響,我們認為「可以被運算」的知識更可靠,來自身體經驗和互動的知識卻容易誤導我們。因此,我們會試圖控制感官、情緒和感覺。
電腦運算的興起加深這個趨勢。不幸的是,隨著人工智慧占據各種版面,我們對於人類本身的信心卻日益薄弱。雖然機器及人工智慧漸漸取代人體,但我們和它們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體現知識,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更了解何謂體現知識,我們又該如何在生活的每個層面(家中、工作和社會)運用體現知識。我並不是說體現知識的概念是解決一切的靈丹妙藥,可以對抗大數據、冰冷的理性主義。然而,我希望透過對於這個概念的定義、描述以及實務探討,能幫助我們更相信自己透過經驗所學到的一切。同樣的,因為體現知識來自與社會的互動,這本書也強調身體在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若要說這本書最重要的核心,那就是我們應該更注重身體在學習和理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這代表我們應該「捲起袖子」,親身參與,更實際的「做中學」,而不是從理性抽離。
如果我們積極開發體現知識,在面對未知時就能從容應對,也能根據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做出更適當的決定。長久以來,我們太依賴肩膀以上的部位看世界,是時候了解我們的所知、所想,其實都來自心智、身體、環境和經驗的互動。我們應當重視並善用體現知識這項超能力,並慶幸自己身而為人。
前言
身體的記憶,人工智慧很難複製
我們每天都會得到體現知識,並經常使用它。你是否曾站在提款機前面,想不起密碼,
但雙手在空中按了幾次之後,卻發現自己可以想起來?你是否能不參考任何食譜,甚至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能做出美味的料理?你是否能正確判斷人群的情緒或氣氛?你是否曾在面對困難的抉擇時,發現自己想著:「我的直覺是……」?假如你對其中一項提問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因為你擁有身體,因為大腦連著具有觸覺和受器、可以自由行動的身體,所以能與周圍互動。如果你的大腦沒有連接身體,就不可能出現這些了不起的智慧...
目錄
推薦序一 進步的價值,就是有「人性」參與其中/林承毅
推薦序二 滑世代更需要透過身體學習/宋世祥
推薦序三 不同經歷碰撞出的新想法,就連電腦也計算不來/周俊勳
前言 身體的記憶,人工智慧很難複製
第一部 笛卡兒的二元論,改變人的思考模式
第一章 一句我思故我在,讓身體長期被忽略
第二章 你比較相信谷歌地圖,還是自己?
第三章 章魚的大腦,居然長在身體裡
第二部 身體怎麼學習?我們為何應該相信身體?
第四章 眼見為憑,身體會偷學!
第五章 只要練習夠多,久沒接觸也不會忘記
第六章 即興發揮不難,只是你不信身體記憶
第七章 身體先參與,大腦才會產生同理心
第八章 明明沒來過,卻覺得這個地方好熟悉
第九章 當身體知道該忙什麼,就能專注在更重要的事
第三部 利用身體記憶的實際應用
第十章 放下數據和民調吧!你要做的是走入市場親身體驗
第十一章 互相理解的唯一方式是透過相遇
第十二章 「身體激盪」比腦力激盪更有用
第十三章 再先進的機器,也無法在短時間累積身體經驗
致謝
參考資料
推薦序一 進步的價值,就是有「人性」參與其中/林承毅
推薦序二 滑世代更需要透過身體學習/宋世祥
推薦序三 不同經歷碰撞出的新想法,就連電腦也計算不來/周俊勳
前言 身體的記憶,人工智慧很難複製
第一部 笛卡兒的二元論,改變人的思考模式
第一章 一句我思故我在,讓身體長期被忽略
第二章 你比較相信谷歌地圖,還是自己?
第三章 章魚的大腦,居然長在身體裡
第二部 身體怎麼學習?我們為何應該相信身體?
第四章 眼見為憑,身體會偷學!
第五章 只要練習夠多,久沒接觸也不會忘記
第六章 即興發揮不...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