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只要有了這本書,人人都可以寫論文。
——不論你的論文是量化、質化、還是火星話。
這是一本讀起來輕鬆的小書,裡面包含了十三個介紹論文寫作的章節,從指導教授的選擇,到論文各章節的撰寫,作者用幽默且清晰的方式,說明學位論文寫作的要領。本書同時提供了可以讓研究生直接套用的寫作格式範例,只要依樣畫葫蘆,把素材填入範例格式中,就可以輕鬆的完成論文的撰寫。那些深受研究生論文折磨的指導教授,在看到本書之後,會有一種深得我心的感覺;而研究生本人讀了之後,則會有一種:「誰A走我這本書,我就跟他翻臉」的心情……
作者簡介:
顏志龍,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現任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教授。曾任國防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在大學部教授「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法」,在研究所開設「研究方法論」課程;這輩子一直在幫別人改論文。多次在論文指導過程中血壓飇升,幾近中風。於是痛定思痛,寫出本書;一方面希望能拯救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研究生,二方面希望多多少少補貼一些家用,看能不能因本書而提早退休……
另著有《傻瓜也會跑統計I》、《傻瓜也會跑統計II》、《給少年社會科學家》。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指導教授的選擇
論文的誔生並不是從你在鍵盤上打下第一個字開始的,而是從你選擇指導教授的那一天開始的。對研究生而言,就讀研究所期間最重要的人,不是家人、不是情人,甚至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指導教授。指導教授就像研究生學業上的父母(雖然有不少像繼父和後母),指導教授如同研究生的天(雖然天偶爾會塌下來)。指導教授的選擇對研究生來說格外重要,它決定了你能不能畢業、多久畢業,以及是優雅的畢業或是連滾帶爬的畢業。
1.1選擇指導教授的When:何時該開始找指導教授
什麼時候該開始找指導教授呢?有些學生急著在一考上研究所,還沒入學前就開始到處找,這是有很大風險的;不論你看了多少資料,問過多少人,沒有真正相處過就不能預想彼此是否契合,就像你不會只看一個人的外表,就決定和某個人結婚,也不會聽別人說說,就決定把一生託付給誰;同樣的,你也不應該在完全沒有和老師互動過的情況下,將學位和論文託付給他。因此選擇指導教授的時間點並不是用物理式的時間(一學期?兩學期?)來決定的,而是用事件式的時間—有沒有足夠的互動經驗—來決定的。只有在修過課,或當過他的助理,有實際相處的經驗,真正感覺過彼此的互動頻率後,才適合把某個人當作指導教授的考慮對象。如果你是「血統純正」的研究生,大學在這個系唸,直接升上了同一個系的研究所,自認為在大學時對老師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因此一上研究所很快的決定找某個老師指導,那麼你可能有一些誤解;老師對大學生和對研究生的互動及要求,有時有很大的落差,以大學時期對老師的印象作為選擇指導教授的依據未必合適。因此,有沒有在研究所修過老師的課、有沒有實際相處過的經驗,彼此互動過程中感覺如何,才是選擇指導教授比較合理的判準。
1.2選擇指導教授的How:個性和思考風格是重點
「個性合不合」是選擇指導教授最重要的考慮。很多學生在選指導教授時,考慮老師的專長符不符合、跟著這個老師有沒有助理費可以領、將來畢業找工作時老師能不能幫上忙等等;但這些都是次要條件,個性合不合才是最重要的考慮。這有點像在找伴侶:對方長得很好看,但你們處不來,沒有用;對方家財萬貫,但你們處不來,也沒有用;對方很體貼賢慧,但你們處不來,還是沒有用。學術活動理論上應該是完全理性的,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情感的流動,有情感流動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江湖是險惡的。老師也是人,就算老師再怎麼偉大,努力想去做到有教無類,他終究還是會受到情感影響的凡人;如果他看你不順眼、不喜歡你,這些情緒感受很難不影響到他對你的指導,以及對你論文的判斷。個性合不合是選擇指導教授最重要的考慮。簡單來說,如果你有著楊過那種放蕩不羈的個性,就不應該拜一板一眼的郭大俠為師;如果你是光芒耀眼的哈利波特,千萬不要找個性陰沈的石內卜當老板。
除了彼此的個性契合外,選指導教授的另一個重要考慮是思考風格的同質性;指導教授和學生的關係畢竟是建構在論文上的,因此在一起吃飯逛街的時間少,討論論文的時間多,如果彼此的思考無法對焦,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那會是很慘烈的事。要如何才能知道你和某個老師思考的方式是否契合呢?大概有幾個指標可以考慮:(1)你能很快的理解他所說的事情。(2)你覺得他講的東西都很有道理。(3)你覺得自己再多唸個幾年,應該也可以講出和他差不多的東西。如果你常常發現,老師講了一個他自覺很得意或很有趣的東西,但你卻完全不知道那裡有趣時,這可能表示你們思考事情的方式非常不一樣;如果你找這樣的人當指導教授,應該會很淒慘。學生和指導教授之間的思考風格是否類似,對於論文能否順利進行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彼此不能理解對方為什麼這樣想事情,論文會很難進行下去。因此,如果你自覺是個像郭靖一樣是不太聰明的人,就不要找像黃蓉這種反應快的人當指導教授;信仰「劍宗」的令狐沖,要找同是「劍宗」的風清揚當師父,在「氣宗」的岳不群門下他過得很慘。
1.3選擇指導教授的Who:專長和名氣沒有想像中重要
老師的專長是什麼、熟悉的主題為何,聽起來似乎是找指導教授時很重要的考慮,但卻是相對上較不重要的條件。有些人認為選擇指導教授時,老師的專長對博士生來說是最重要的考慮,但未必如此;簡單來說,如果和老師合不來,思考方式不對盤,那麼不管老師的專長再符合你的需求,你要取得學位的過程也比較可能一波三折;如果你拿不到學位,那麼學不學得到東西,在現實中的意義也就不大了。況且,當你和老師在個性和思考上不合時,躲都來不及了,又如何能期望從老師身上學到你當初在乎的專業知識?對博士生如此,對碩士生更是如此。碩士論文是一種比較初階的學術作品,指導者所需要對論文主題的熟悉性,其實遠比想像中來得低;除非你所作的主題真的太特別了,否則通常同一學科的大部份老師,都有能力可以指導你。因此老師的專長固然可以是選擇指導教授時的考慮,但相對來說,它其實沒那麼重要。
在選擇指導教授時,還有一個考慮條件是指導教授的年紀:「什麼!萬一我的論文還沒作完,老師就掛了怎麼辦?」我指的不是這個年紀,而是資深或資淺的問題。有些人會迷信呼風喚雨的大師或光芒萬丈的學術明星,當大師的學生很虛榮,但卻不切實際。對博士生而言,選擇在領域中孚有眾望的大師的確是可以考慮的,畢竟大師在思考很多研究議題上的深度,並非年輕學者所能比擬;而在現實中,大師所擁有的資源和影響力,也可望讓未來有志走向學術之路的博士生事半功倍(如果你們最後沒有翻臉的話,是事半功倍;如果翻臉的話,就會是事倍功半),但這個考慮還是必須建立在你們彼此個性和思考風格契合的前題下。而對碩士生來說,以大師作為選擇指導教授的目標,就比較沒必要了;因為大師很忙,大概沒什麼時間管小小的碩士論文,所以能分給你的時間也很少,通常是把你託付給博士生,但博士生的能力良莠不齊,而且常常自顧不暇,於是你的論文能獲得的協助相對上就少了。相對於大師或忙䘵的學術明星,資淺的學者,尤其是剛取得博士學位擔任教職的年輕學者,其實是很不錯的選擇。由於他們才剛開始收學生,指導學生對他們來說還算是新鮮事,因此會付出比較多的時間在學生身上;而由於師生之間年齡相近,因此距離感比較小,有可能形成亦師亦友的關係。所以成為某位老師門下的大師兄、大師姐,不只在名號上很嚇人,在實質上也有不少好處。
1.4選擇指導教授的What:老師在想什麼?
指導教授的選擇是一件權力不對等的事,畢竟僧多粥少—老師的人數少,而研究生的人數多。因此研究生常常處於擔心被老師拒絕的莫明焦慮中,要對老師說出:「我想當你的學生」,就像要對心儀對象說出:「請你以結婚為前題和我交往」一樣,難免怕會被拒絕。學生是這樣的心情,那麼老師呢?老師對收學生的態度又是如何?收學生對老師來說是件弔詭的事,是一種介於要和不要之間的兩難。絕大部份的老師都不喜歡指導學生:要把一個完全不懂學術研究的學生,教到能寫出一本像樣的論文,實在是件非常耗費心力和時間的事(好在,本書誕生了…)。從現實面來說,老師能從指導學生中獲得的實質好處非常少,只有幾千塊的指導費,以及教師節的小卡片和幾句感謝的話(也有可能是幾句三字經)。因此客觀來說,老師們都不太喜歡收學生,能躲就躲、能逃就逃,最好一輩子都不要指導論文,落得一身輕。但另一方面,老師在心理上卻是需要學生的;如果年年泛人問津,甚至學生避之惟恐不及,老師也會覺得受到打擊:我作錯了什麼?是我教得不好嗎?我那麼不討人喜歡嗎?因此,當有很多學生舉手搶著大喊:「選我、選我、選我」時,對老師來說是一種肯定,多少滿足了一些虛榮心;當老師在抱怨「每年都一堆學生要找我指導,好煩啊」的同時,心中多少還是有一種被學生肯定的喜悅。所以,只要你很確定想找某個老師,就不要想太多,不管有多少人搶著要,你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不要怕被拒絕,去談就有機會;即使被拒絕了也不是什麼壞事,老師會因此知道你是欣賞他的,這對你們的關係來說也是件好事。
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學生找老師,但有時也可能倒過來,某個老師對你很有興趣;有時不是你主動想選某個老師,而是老師看上了你,頻頻暗示你要選他。這種情形通常有一部份是學生的誤解或過度詮釋:老師其實沒那麼喜歡你,你會錯意的可能性蠻高的。老師當然有可能喜歡某些學生,希望他能進入自己門下;但這種期望多半並不強烈,老師的心情通常是:「我覺得這學生不錯,如果找我當指導教授我會喜歡,但是他沒來找我,也無所謂。」因此,即使你感覺某個老師希望你成為他的學生,也不必過度詮釋;學生會強烈地想成為某人的學生,但老師並不會強烈地渴望收某個學生。此外,就算某個老師真的很想收你,你也不必有必須找他指導的壓力。你不會因為「不好意思」、「怕得罪人」而和某個人結婚,因為你知道結婚這件事滋事體大,關係到你一輩子的幸福,「不好意思」、「怕得罪人」不能作為結婚與否的決定條件。同樣的,指導教授對研究生來說很重要,「不好意思」、「怕得罪人」不宜作為選擇指導教授的考慮因素,決定的要素在於前面說的:個性和思考風格的契合性。
1.5你在選人生最後一個老師
以上談的關於選擇指導教授的大原則,都有一個重要的前題:你有選擇的空間;有時當僧多粥少到一定的程度時,你其實也沒有太多選擇,只能「將就將就」了。如同本章一開始提到的,論文是從選擇指導教授之後開始的,因此愈晚選,論文起步就愈晚,當然畢業時間也會愈晚,因此也不宜東挑西撿拖太久。指導教授和你之間的關係是長久的;我們的一生中遇過無數個老師,有些你記憶深刻、偶爾會想起,有些則像路人甲、你對他沒什麼印象;指導教授絕對是刻骨銘心的那種,他通常是你人生最後一個正式的老師。選擇指導教授,是論文的第一步;在形式上,這個關係隨著論文最終版交出而結束,在心理上,這個關係會伴隨你一生。
第一章 指導教授的選擇
論文的誔生並不是從你在鍵盤上打下第一個字開始的,而是從你選擇指導教授的那一天開始的。對研究生而言,就讀研究所期間最重要的人,不是家人、不是情人,甚至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指導教授。指導教授就像研究生學業上的父母(雖然有不少像繼父和後母),指導教授如同研究生的天(雖然天偶爾會塌下來)。指導教授的選擇對研究生來說格外重要,它決定了你能不能畢業、多久畢業,以及是優雅的畢業或是連滾帶爬的畢業。
1.1選擇指導教授的When:何時該開始找指導教授
什麼時候該開始找指導教授呢?有些學生急...
作者序
序章:通往口試的十三道門
就讓我們乘著時光機,來到口試的那一天,一起感受這對你別具意義的重要時刻。
口試時,口試委員和被口試的學生通常不會坐在同一側,這種座位安排多少反映了彼此的相對關係;口委和學生之間有某種對立關係—儘管很多口委會說他是來協助學生的,要幫助學生提昇論文品質,但這種委婉的說法並無法否定他作為論文最終「審判者」的本質;就像歌唱比賽中的評審,不論他評論時的出發點有多麼溫和善意,最後終究得打分數、決定是否淘汰。
如果口試委員和學生的座位反應出他們的相對關係,那麼指導教授選擇坐的位置,也多少反應出他自己和學生的相對關係。當你看到自己的指導教授和口委坐在同一側時,可能表示他是和口委站在同一邊的,帶著「打自己的孩子給外人看」的心情;如果他和你坐在一起,或是自己獨自坐一邊,表示他和學生是同一陣線,或至少是中立的;他可能是與你一起拿刀和口委對砍的戰友,也或許是在必要時才會丟出流星鏢的蒙面人。
口委桌前的蛋糕、水果和飲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口試場合中的權力結構。口委和學生之間的權力關係是極不對等(學位在人家手上,你還想幹嘛?),在這種情況下,真理(如果你的論文中有的話…)也就會淹沒在這種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中了。因此如果你的指導教授不適時跳出來幫你講講話,還三不五時在那邊幫著口委敲邊鼓(一邊吃著你準備的蛋糕,一邊說:「當初我就跟他說過了…」、「我也覺得這個地方有問題…」),那對你來說的確是相當的晚景(畢業前的)淒涼?
無論這過程是平順或慘烈,戰況如何驚心動魄,當口委最後說出:「恭喜你通過口試了」時,你心中那塊大石終於放下,整個人輕鬆了下來。你覺得開心,但也百感交集,然後就像很多經歷過瀕死經驗的人所說的那樣,這兩三年來所有的甘苦回憶,如同投影片般一幕幕從眼前掠過。回首這一切,你突然覺得有些迷惘:「我到底是怎麼走到這一天的?」你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卻又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你作了那些事,才得以站上論文口試這人生的小小巔峰。在這過程中,你開啟了通往口試的十三道門,也就是本書作主為體的十三個章節,從指導教授的選擇、文獻的閱讀、題目的決定、乃至於論文中各個章節的撰寫,直到最後你終於能在口試的舞台上粉墨登場;你必須逐一地完成每一項試鍊。這旅程一開始讓人望而怯步,出發後有些崎嶇難行,但其實它可以更簡單。在大部份的情況下,學位論文寫作有固定的法則可循,理解這些法則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去建構論文。在某些情況下,學位論文寫作甚至有很固定的格式,只要依樣畫葫蘆,把你的素材填進去,就可以輕鬆的完成論文的撰寫。
本書有十三個主要章節,這是通往口試的十三把鑰匙。這些原則不只能讓你寫「完」論文,也能讓你寫「好」論文。看完這本書,口試結束時你的口委不會說:「恭喜你通過口試了」,而是會說:「恭喜你『高分』通過口試了」,然後他可能會再補上一句:「咦,你論文寫這麼好,想必你書架上也有一本《傻瓜也會寫論文》!」
序章:通往口試的十三道門
就讓我們乘著時光機,來到口試的那一天,一起感受這對你別具意義的重要時刻。
口試時,口試委員和被口試的學生通常不會坐在同一側,這種座位安排多少反映了彼此的相對關係;口委和學生之間有某種對立關係—儘管很多口委會說他是來協助學生的,要幫助學生提昇論文品質,但這種委婉的說法並無法否定他作為論文最終「審判者」的本質;就像歌唱比賽中的評審,不論他評論時的出發點有多麼溫和善意,最後終究得打分數、決定是否淘汰。
如果口試委員和學生的座位反應出他們的相對關係,那麼指導教授選擇坐的位置,...
目錄
序 章 通往口試的十三道門
第一章 指導教授的選擇
第二章 論文主題的形成與文獻閱讀
第三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的撰寫
第四章 〈文獻探討〉的撰寫
第五章 研究架構圖
第六章 〈研究方法〉的撰寫
第七章 〈研究結果〉的撰寫
第八章 〈討論〉的撰寫
第九章 〈摘要〉與〈論文題目〉
第十章 質化論文寫作:觀念篇
第十一章 質化論文寫作:操作篇I
第十二章 質化論文寫作:操作篇II
最十三章 其他溫馨小提醒
附錄一 學位論文常用APA格式
附錄二 學位論文常用統計表格
附錄三 傻瓜也會作簡報
附錄四 勇闖藏經閣─如何作文獻檢索
附錄五 關於論文的排版
附錄六 新手論文寫作的步驟
附錄七 研究新手不知道的學術真相
序 章 通往口試的十三道門
第一章 指導教授的選擇
第二章 論文主題的形成與文獻閱讀
第三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的撰寫
第四章 〈文獻探討〉的撰寫
第五章 研究架構圖
第六章 〈研究方法〉的撰寫
第七章 〈研究結果〉的撰寫
第八章 〈討論〉的撰寫
第九章 〈摘要〉與〈論文題目〉
第十章 質化論文寫作:觀念篇
第十一章 質化論文寫作:操作篇I
第十二章 質化論文寫作:操作篇II
最十三章 其他溫馨小提醒
附錄一 學位論文常用APA格式
附錄二 學位論文常用統計表格
附錄三 傻瓜也會作簡報
附錄四 勇闖藏經閣...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