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音樂與神經科學的精彩合奏
揭開藝術與科學之間的聯繫,
展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如何與音樂互動,
說明我們為什麼需要音樂、如何使用音樂,
提供欣賞與學習音樂的全新方法。為什麼人會創作與演奏音樂?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隨節拍舞動?
為什麼小調讓人悲傷,大調讓人歡快?
音樂偏好與人格特質有關?
音樂真能活化大腦、促進身心健康?
什麼是音樂?音樂又為何存在?
人與音樂互動時,無論是學生練習鋼琴音階、爵士樂手即興演奏旋律、少年因悲傷歌曲情不自禁落淚,還是在舞池上盡情跳舞,大腦中的無數神經元都在快速運作,讓不同腦區可以執行功能並彼此溝通。
演奏樂器需要動員神經系統的認知、感知和運動功能;作曲和即興演奏是大腦創造力的卓越展現;即便只是聆聽一首曲子這看似簡單的行為,也牽涉到多數人未曾發覺的心智能力。
神經科學家及音樂教育家攜手合作,以行為、細胞和神經科學為依據,透過古箏作曲、鋼琴家從讀譜到彈奏出音符的過程、悲傷音樂對心理的影響等例子,說明我們在創作、練習、表演與聆聽音樂時,大腦如何運作、變化與回應,音樂又是如何影響大腦。
兼具知識且貼近生活的內容,適合喜歡音樂與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所有人。
作者簡介:
賴瑞‧S‧薛曼(Larry S. Sherman)
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神經科學教授,四歲起便對演奏鋼琴充滿熱忱,著作甚豐,包括腦部之發展、老化、相關疾病等領域,並在世界各地講授有關音樂與大腦的課程。
丹尼斯‧普萊斯(Dennis Plies)
曾在華納太平洋大學(Warner Pacific University)擔任音樂教授多年,一生都和音樂分不開,自七歲起便為聽眾演奏馬林巴琴,也上過電視,並錄製過多張專輯,樂風橫跨福音、古典、爵士。
【繪者簡介】
蘇西‧B‧戴維斯(Susi B. Davis)
還是青少女時便開始使用水彩作畫,目前仍持續於奧勒岡州波特蘭的工作室以水彩及壓克力顏料創作,同時也開班教授繪畫。已為多本書籍繪製插畫,包括和動物有關的各式童書以及一本介紹太平洋西北區花花草草的健行指南。
譯者簡介:
楊詠翔
師大教育系、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畢。
每天都要睡到自然醒、喝手搖杯、大聲聽重金屬音樂的自由譯者。
譯作包括小說《七殺簡史》、《黃色臉孔》、《Dark Souls 思辨的假面劇》、《四十我就廢》、《巴別塔學院》(合譯),非虛構著作《聽見生命之聲》等,共二十餘本,陸續增加中。 譯作賜教、工作邀約:bernie5125@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陳麗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蔡振家/台大音樂學研究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師
謝仁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龔俊嘉/成功大學心理學系與成功大學心智影像研究中心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音樂與神經科學的碰撞成果!音樂人與科學家的閒暇交流,無心插柳的累積成就了此書。對於許多有趣的現象,如絕對音感,音樂家的腦,不同的器樂訓練影響不同認知功能等,有不少精采的介紹。值得推薦!」──龔俊嘉教授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
陳麗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蔡振家/台大音樂學研究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師
謝仁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龔俊嘉/成功大學心理學系與成功大學心智影像研究中心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音樂與神經科學的碰撞成果!音樂人與科學家的閒暇交流,無心插柳的累積成就了此書。對於許多有趣的現象,如絕對音感,音樂家的腦,不同的器樂訓練影響不同認知功能等,有不少精采的介紹。值得推薦!」──龔俊嘉教授
章節試閱
序曲
本書涉及兩個少了彼此就無法存在的世界相撞:人腦的世界以及大腦創造、演奏、享受的音樂世界。這是個有關神經細胞和迴路的故事,這些東西讓從「菲董」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到蘇聯作曲家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的音樂家可以創作並演奏他們的音樂作品;這同時也是每一位音樂學生和老師的故事,老師試圖讓學生在演奏樂器或歌唱時臻至完美;這還是當你聽到巴西傳奇歌手艾莉絲.芮吉娜(Elis Regina)或非裔美國作曲家史考特.喬普林(Scott Joplin)的歌曲時,會讓你的身體不由自主隨著節拍舞動的故事;或是當你聽到葡萄牙法朵(Fado)音樂傳奇女聲阿瑪麗亞.蘿德里桂(Amália Rodrigues)或鄉村天后暨小提琴家艾莉森.克勞斯(Alison Krauss)的歌曲時,會讓你崩潰大哭的故事。等到這趟旅程結束時,你將更加了解人類是如何創作、練習、表演、聆聽音樂的,你也會深入得知這類活動背後的神經科學,幫助你欣賞自身創意的起源、啟發教學及學習的方式、並揭開欣賞你身邊音樂和其他藝術的全新方法。
在開始撰寫本書之前,我們開發出了一份問卷,寄給超過一百名作曲家、音樂家、愛樂人士,以試圖了解人們體驗還有和音樂互動的各種方式(見附錄A)。對於問卷豐富又充滿啟發的回覆,指引了本書每一個樂章的撰寫。丹尼斯透過他做為老師、音樂家和終身音樂學生的經驗來檢視答案,賴瑞則負責撰寫當我們創作、練習、表演和聆聽音樂時,發生在我們腦中的過程及變化。因此,在接下來的各樂章中引導你的,便是結合了這些問卷的答案,以及丹尼斯跟賴瑞的經驗、想法、相關研究和文獻的回顧。
這趟旅程從第一樂章展開,我們在此探討何謂音樂、音樂的起源、音樂存在的原因和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使用音樂的方式。
接下來,第二樂章著重的是人腦如何創造出音樂。我們聚焦在即興創作及作曲的過程,並討論其異同,我們也檢視了負責控制從同理心和衝動到基本決策等功能的腦區,是如何在創作音樂上扮演要角的。我們還探討了大腦如何獨自創作音樂或是好幾個部分一起,以及在創作音樂時哪些腦區必須和彼此溝通,不管是在撰寫鋼琴或是古箏的曲子都一樣。
之後三個樂章集中討論我們如何教授音樂、怎麼學會演奏樂器或歌唱,以及在我們練習時腦中必須和彼此溝通的各式迴路。我們跟隨的路徑是從樂譜上反射的光線,到譯解樂譜上所寫為何的腦區,再到控制我們動作的大腦部分,最後才是演奏或唱出一個音符。我們也會討論優質音樂學生及音樂老師的特質,還有充滿動機的音樂學生在學習演奏樂器或歌唱時,是如何真的重新連結他們的大腦的。
第六樂章我們檢視的是投資在練習音樂上的努力,如何於演出時開花結果、登峰造極。我們會討論為自己表演以及為聽眾表演,在學習、表演、練習的過程上有何差異,我們也指出大腦對於表演音樂的環境會有什麼反應,以及上台怯場時大腦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此外,我們也探討了音樂家和聽眾之間的關係,還有他們的大腦怎麼與彼此互動,進而影響一場演出。
我們將第七和第八樂章獻給大腦如何聆聽音樂,以及大腦是如何喜歡或討厭不同的樂風。我們探討了音樂的來源,無論是樂器、人聲、錄音,是怎麼改變進入耳朵的空氣分子移動的方式,並刺激通往大腦許多不同部位的特殊神經細胞,進而協助我們去感知所謂的音樂。我們也探究了這些振動的空氣分子,是怎麼對我們的情緒和幸福感,擁有強大的效果,最後回到音樂為何存在這個大哉問。
我們撰寫《大腦喜歡你玩音樂》是為了啟發你去思考音樂,就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在人類的大腦中是如何受到創造和感知的。我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協助你去思考,對你的大腦來說,學會某件涉及動作、感官、認知的新事物,並導致不只是你的大腦結構,還有你身為人類對自己的認知出現重大的改變,是多麼充滿挑戰性的一件事情。現在,用兩位美國作曲家麥克.大衛(Mack David)和傑瑞.李文斯頓(Jerry Livingston)的話來說:「好戲上場:這就來啦!」
序曲
本書涉及兩個少了彼此就無法存在的世界相撞:人腦的世界以及大腦創造、演奏、享受的音樂世界。這是個有關神經細胞和迴路的故事,這些東西讓從「菲董」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到蘇聯作曲家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的音樂家可以創作並演奏他們的音樂作品;這同時也是每一位音樂學生和老師的故事,老師試圖讓學生在演奏樂器或歌唱時臻至完美;這還是當你聽到巴西傳奇歌手艾莉絲.芮吉娜(Elis Regina)或非裔美國作曲家史考特.喬普林(Scott Joplin)的歌曲時,會讓你的身體不由自主隨著節拍舞動的故事;或是當你...
作者序
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走進(酒吧)健身房
在進入序曲之前,請先讓我們介紹一下自己是誰以及這本書是怎麼誕生的。一切始於某天清晨,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在健身房相遇。丹尼斯是一名職業音樂家、音樂老師,曾任教於奧勒岡州波特蘭華納太平洋大學(Warner Pacific University);賴瑞是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教授。丹尼斯先是在賴瑞的講座「音樂與大腦」上看到身著正裝登場的他,後來又在早上六點的健身房更衣室碰見他。經過多次在更衣室的討論後,我們因對歷史、文學、科學、以及有關音樂的一切知識及學習的熱愛而結為朋友。
這個看似不可能的開端引領我們來到此處,向你呈現《大腦喜歡你玩音樂》這本書。我們在書中探討人腦如何透過全心全意地聆聽、歌唱、以及最有效率地,透過學習演奏樂器,來與音樂互動。
所以說我們到底是誰呢?
丹尼斯
說我熱愛音樂還算是輕描淡寫勒,三歲時,我就是個認真的聽眾、哀求要上鋼琴課。我六歲開始上馬林巴琴課,八歲加上鋼琴,並在十歲又加上小喇叭,而我整個青少年時期也都持續學習、練習、演奏這三種樂器。大學時,我主修管風琴,最終我發覺幫助他人了解和演奏音樂,特別是古典和爵士樂風,就跟登台、上電視、上電台表演一樣充滿收穫。於是,我成了華納太平洋大學的教授,我熱愛在那裡教授聽覺技巧及鋼琴,並指揮爵士樂團裡各個歌手和樂手,總計超過三十七年時間。簡而言之,我愛死創作音樂、教授音樂、演奏音樂,以及在台上為聽眾表演。
賴瑞
本書是我十多年來講授音樂神經科學課程,以及我自己進行的實驗室研究的自然而然的延伸。身為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的教授,我研究的是如何修復多發性硬化症及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患者的腦傷。精確來說,我研究的是髓鞘化、神經新生、神經元的運作等過程,在人類的發展和患病過程中是如何調節控制的。上述這些都是本書涵蓋的主題。
我在加州的拉荷亞(La Jolla)長大,從小就喜歡擺弄鋼琴。六歲時,父母帶我去聖地牙哥巴博亞公園(Balboa Park)的星光劇場看了一場《蓬島仙舞》(Brigadoon)的現場演出,那是個超棒的音樂劇戶外場地。回家後,我直接走到鋼琴前並開始憑記憶演奏其中的旋律。我上了好幾年鋼琴課,直到我的老師因為我比較喜歡用耳朵聽來彈,而不是閱讀樂譜演奏的傾向感到受挫,建議我「去外頭玩個樂團或做些別的什麼」。我接受了這個建議,在青少年期間和成人之後都斷斷續續在玩搖滾和藍調樂團。我最終將我對神經科學和音樂的熱情結合,發展出一套課程,現在又和丹尼斯合作完成一本書,有關音樂和大腦。
我們希望音樂經驗、音樂教學、神經科學的交織,能為讀者提供和音樂、教學、學習、創意的藝術相關的獨特洞見。比起帶來樂理或音樂神經科學的廣泛回顧,我們希望《大腦喜歡你玩音樂》能夠當成這些領域中各個大哉問的入門,並且對所有愛音樂,也有興趣深入了解我們是怎麼創作音樂、教授和學習音樂、演出和聆聽音樂的人帶來收穫。不過,你也可以把接下來所有樂章中的討論,應用到人類廣義上是如何教學及學習的,還有創意的潛在本質上。最後,我們也希望本書能顯示,為什麼你永遠都不應該害怕沒穿衣服站在早上六點的更衣室中,跟其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走進(酒吧)健身房
在進入序曲之前,請先讓我們介紹一下自己是誰以及這本書是怎麼誕生的。一切始於某天清晨,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在健身房相遇。丹尼斯是一名職業音樂家、音樂老師,曾任教於奧勒岡州波特蘭華納太平洋大學(Warner Pacific University);賴瑞是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教授。丹尼斯先是在賴瑞的講座「音樂與大腦」上看到身著正裝登場的他,後來又在早上六點的健身房更衣室碰見他。經過多次在更衣室的討論後,我們因對歷史、文學、科...
目錄
前言
序曲 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走進(酒吧)健身房
第一樂章:何謂音樂,音樂又為何存在?
第二樂章:你的大腦如何創作音樂?
第三樂章:練習音樂I:充滿動機音樂師生之間的合作關
第四樂章:練習音樂II:了解背後的神經科學
第五樂章:練習音樂III:改變你的大腦以正確弄懂
第六樂章:你的大腦如何表演音樂?
第七樂章:你的大腦如何聆聽音樂?
第八樂章:你的大腦為何喜歡音樂?
終曲:跟丹尼斯和賴瑞來場最後即興:一場反思的即興演出
致謝
附錄A:問卷一
附錄B:問卷二
註釋
參考書目
前言
序曲 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走進(酒吧)健身房
第一樂章:何謂音樂,音樂又為何存在?
第二樂章:你的大腦如何創作音樂?
第三樂章:練習音樂I:充滿動機音樂師生之間的合作關
第四樂章:練習音樂II:了解背後的神經科學
第五樂章:練習音樂III:改變你的大腦以正確弄懂
第六樂章:你的大腦如何表演音樂?
第七樂章:你的大腦如何聆聽音樂?
第八樂章:你的大腦為何喜歡音樂?
終曲:跟丹尼斯和賴瑞來場最後即興:一場反思的即興演出
致謝
附錄A:問卷一
附錄B:問卷二
註釋
參考書目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