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贈「行動力訓練手札」
★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心理學家、行為分析博士設計
1~13歲聰明又散漫的孩子適用!全方位11項執行力訓練計畫!★
★ No.1,美國AMAZON教養暢銷榜經典巨作
★ No.1,行動力訓練專書
你家孩子有這些「特質」嗎?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太散漫了?(散漫的面向太多,需細分)
老是叫不動(任務啟動慢),動作拖拖拉拉,(時間管理差)
做事常分心 (反應抑制弱),動不動就愛哭(情緒控制低)
專注力不持久、組織力太弱、堅持力不夠……
到底問題出在哪?
其實,這些孩子有資質、有潛力、有動機,缺乏的只是成熟的大腦執行技巧或能力,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這些執行能力恰與兒童大腦發展息息相關!
作者35年來的研究與諮詢訓練經驗證明:
父母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孩子的執行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父母「剛剛好的支持」:監督、提醒、鼓勵──>讓孩子自己跨越障礙
──>累積成功經驗──>才能真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學會獨立自主
根據兒童發展最新研究顯示,很多有能力的孩子,都出現「執行能力不足」情形。
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心理學家、行為分析博士教你:
配合兒童大腦發育、生心理發展,針對不同年齡層,
運用4階段兒童執行能力評量表,找出孩子的強項、弱項;
輔以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技巧,提升孩子的11項執行能力,
搭配27個實際教養案例,分析問題根源,
輕鬆解決讓父母頭痛20項日常生活大小事。
【6步驟完成執行力訓練】
6步驟完成執行力訓練
Step 1:確認想解決的問題行為
Step 2:設定目標
Step 3:父母主導=代替孩子的額葉做決定(父母提供誘因,孩子有成功表現時鼓勵他。)
Step 4:規畫步驟=以任務清單提醒孩子做事流程(和孩子說:「去看你的那張表。」)
Step 5:詢問與提醒=將責任交給孩子(父母提醒:「你現在需要做什麼呢?」)
Step 6:轉換與內化=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孩子會對自己說:「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
【輕鬆解決20個父母最頭痛的問題】
起床後上學前準備工作˙整理房間˙收拾個人物品˙做家事˙才藝練習˙準時就寢˙整理書桌˙寫作業˙收納筆記或作業˙寫報告˙準備考試˙處理開放性任務˙處理耗費心神任務˙長期計畫˙控制脾氣˙控制衝動行為˙管理焦慮˙應對計畫變動˙不要動不動就哭˙學習解決問題
執行力=生活能力╳學習力╳解決問題能力╳夢想實踐能力
執行力訓練計畫=大腦反應機制的模擬訓練
作者簡介:
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心理學家、行為分析博士
佩格.道森博士(Peg Dawson, EdD)
美國新罕布夏州樸茲茅斯(Portsmouth, New Hampshire)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The Center for Learning and Attention Disorders) 的心理學家;為全美學校心理輔導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以及國際學校心理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的前任主席,並曾獲得全美學校心理輔導師協會終身成就獎的殊榮。
理查.奎爾博士(Richard Guare, PhD)
神經心理學家暨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主任。其研究和著作主要偏重在學習與專注力困難以及神經障礙的了解和治療。奎爾博士擁有行為分析師資格,經常為各大學校和機構提供諮詢服務。
譯者簡介:
胡玉立
長期浸淫文字領域,喜歡為兒童朗讀繪本;兼事翻譯,譯有多本與親子教育相關書籍。現旅居加拿大,持續投身新聞媒體工作。
黃怡芳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畢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主修市場行銷學,曾任職於外商科技及資產管理公司。譯作包括《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川普、清崎點石成金》、《2秒優勢力》、《談判游擊戰術》、《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行動力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李崇建(作家、老師、教育者)
楊俐容(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親職教育專家)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3個孩子的媽)
張正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翁菁菁 (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
名人推薦:【行動力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李崇建(作家、老師、教育者)
楊俐容(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親職教育專家)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3個孩子的媽)
張正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翁菁菁 (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
章節試閱
【前言】
█從小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學會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眼看著資質中上的孩子為了日常生活小事拖拖拉拉,是為人父母再沮喪不過的事了。別的孩子可以好好寫完功課、記得把課本帶回家、在上床睡覺前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為什麼自己的女兒偏偏做不到?幼稚園裡多數小孩都能好好圍坐在圈圈裡至少十分鐘,為什麼獨獨自己的兒子連十秒鐘也待不住?家裡八歲的小兒子兩三下就可以把房間整理好,為什麼對十二歲的大兒子來說,每個禮拜整理一次房間卻好像要他的命?
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或女兒資質不錯,有希望贏得成功的人生,但是老師、朋友、父母,甚至連自己腦海裡都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說:這個孩子總是心不在焉。能試的都試過了──好說歹說、威脅利誘、講道理,說不定連體罰都用上了,希望他能專心,做他們那個年齡該做的事,把自己管理好。結果呢?完全沒效!
其實,孩子可能缺少的是一些「技巧」或能力。他們有動機,但缺乏技巧;這好比還沒學會走路,就不可能要求他們跑跳一樣。孩子或許非常「想要」,也有潛力去做別人要求的事,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而已。
●研究兒童腦部發展的科學家發現,絕大多數聰明卻散漫的兒童,所欠缺的只是某些特定的心智習慣,這些心智習慣稱為「執行能力」(executive skills)。●這些非常根本、有賴大腦基礎的能力,要求的是「執行任務」:條理分明、做計畫、開始工作、持續下去、控制衝動、規範情緒、適應環境、具變通力──這全是一個小孩上學、居家、與朋友相處等日常生活所需的能力。有些孩子缺乏特定的執行能力,或是發展比較落後。
所幸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本書將說明如何調整兒童日常生活經驗,幫助四歲到十四歲的孩子建立執行能力,讓他們步上常軌,把事情做好。大腦中執行能力的發展基礎是在出生之前就打下的,這種生物能力沒有辦法預先控制。但如今神經科學家已了解這些能力會逐漸發展,而且在人生前二十年有明顯的進展。如果孩子欠缺這樣的能力,在他整個童年時期,父母都有無限的機會來激發他的執行能力。
本書裡的方法,對成千上萬兒童的學校和家庭生活都發揮了效用。這些策略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持之以恆,但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很難學會或難以接受的,有些方法或許還很有趣。毫無疑問,這些替代方案取代了沒完沒了的嘮叨、哄騙、監督,讓家庭生活變得更有趣。
本書教你找到孩子散漫的問題點擬定策略練習「確實做到」累積成功經驗
從某個角度來看,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在為有條理、自制力、與人和睦相處而奮戰。世界上沒有哪個十三歲大的孩子能天天迅速完成所有功課,而且一絲不苟、完美無瑕。但有些孩子需要別人持續監督和幫助的程度,似乎遠超過同儕。你或許會納悶,要到什麼時候,你才能像其他父母一樣真正功成身退?什麼時候才能不需一再地對兒女耳提面命?
指望一個晚熟孩子的發展出現大躍進,可能得歷經很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果。過程中,孩子的自尊有可能受損,你也會不斷地擔憂、沮喪。所以,若孩子的執行能力不符一般的合理期待,最好現在就採取行動,協助他跟上進度。
執行能力被認為是每個孩子因應童年時期種種要求的基礎。對於將來要勇闖世界的兒童來說,隨著父母的監督和指引逐步減少,這種來自大腦的能力會愈來愈重要;它是成人不可或缺的成功法門。從現在開始,幫助孩子增強執行能力,可以讓他輕鬆面對未來的難題。
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經營孩子的執行能力,在他升上高中之前,等於已經把學習與社交生活的成功之鑰,交給了他。屆時,你會發現他的自制力更強、決斷力更好、解決問題的技巧更佳,他所具備迎接未來的能力,可能是你出乎意料的。本書描述國中生的許多情況,對高中的兒女可能也會有用。但是高中階段的孩子所面臨與執行能力相關的要求很不一樣,他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反應,和年齡較小的孩子差別也很大,所以此書不針對這個年齡層深入討論。
●研究發現,所有類型的孩子都可能為執行能力薄弱所苦,你得依據兒童的年齡、發展階段的不同,來決定提供什麼幫助。●此外,你也得參考自己的優缺點。如果目標抓準了、策略也選對了,就可以對孩子產生長遠的正面影響,協助他發展執行能力。
【第一部目標】
釐清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其中第一章到第四章是概觀執行能力的全貌:執行能力如何發展?如何在常見的考驗中展現出執行能力?要發展堅定的執行力,你和周遭環境可以做什麼?來自各方的科學家和臨床醫師用不同的方法將執行能力分類、命名。但我們這行的人都同意,這些能力是一種認知過程,需要(1)計畫和指揮行動,包括開始進行和透析這些行動。(2)規範行為舉止、抑制衝動,做出好的選擇;在行為無效時改變策略,管理情緒和行為,以達成長期目標。如果把大腦看成是組織輸入和輸出,那麼執行能力就是在協助我們管理輸出功能。也就是說,它協助我們接收大腦從感官、肌肉、神經末稍等地所收集到的資訊,然後選擇該如何回應。
在第一章,你將了解執行能力的每一項功能,此外,你還會學到大腦發展的知識,尤其是兒童的執行能力如何在出生時就開始發展。你會對執行能力的功能有些概念,明白為何欠缺執行能力或執行能力薄弱,會在許多方面局限兒童的發展。為了認清你的孩子有什麼特別突出或不理想的執行能力,你應該要了解不同的能力應該在什麼時候發展。多數家長其實對執行能力的發展都有一種直覺;雖然我們不會刻意把孩子各種不同執行能力的關鍵標示出來,但我們和學校老師還是會依據孩子發展出的獨立能力,調整對他們的期待。
第二章將更進一步檢視發展軌道,羅列童年不同的階段,有哪些常見的發展任務需要運用執行能力。你會發現,一個人執行能力的強弱往往有跡可循;不過,仍然有人可以發展出相當全面的執行能力。你可以用簡短的測驗,初步描繪出孩子的優缺點,而這幅圖像將幫助你辨識可以介入和干預的目標;我們將在第二部和第三部,對此進行探討。
之前我們提過,孩子發展執行能力的生物能力,在出生前就已經決定了。不過,能否發揮這些潛能,環境的影響也很大。身為父母的你,占據了兒女世界的大部分。這不是在怪你、或要你為孩子薄弱的執行能力負責,而是明白你自己執行能力的優缺點,可以讓你在建立孩子執行能力時,事半功倍。同時,還能減少親子衝突。
例如,你的小孩做事非常沒有條理,而你也是如此。這不只會讓你在教導孩子組織力時覺得特別棘手,也會大大增加因混亂而發生衝突的機率。這時,認清你們這個相同點,會很有幫助。你們倆共同為此努力,既能讓孩子保有自己的自尊,還能相互合作勉勵。想像一下,你披露了與孩子之間的大不同:光是明白自己天生是個有條不紊的人,而你的孩子卻沒什麼組織能力,就足以讓你對孩子更多一點耐心,幫助他建立組織技能。因為,他並不是故意找麻煩,而是你們兩人的執行能力不同。本書的第三章,將幫助你了解自己執行能力的強項和弱項何在,以及如何運用這項理解,幫助你的孩子。
你和孩子之間的配合,不會是唯一的關鍵;孩子與周遭環境的配合也很重要。你將會明白,當你開始運用策略,增強孩子的執行能力時,首要之務是設法改變環境。你當然不可能永遠這麼做,但做父母的在孩子的童年乃至青春期,的確正在改變環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第四章,我們將告訴你如何檢視孩子的環境以配合他的執行能力,以及在孩子仍需要周遭環境的支援時,可以做哪些安排。
【第二部目標】
從調整環境開始,一一拔除讓孩子散漫的因子!
一旦理解孩子的優缺點何在、清楚親子之間是怎樣的組合、明白孩子與環境的關係時,你就為建立執行力做好準備了。為什麼我們認為介入和干預是有效的?因為:(1)這些干預和介入是自然地運用在孩子身上。(2)你可以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出擊;這些選擇可以讓你為孩子量身打造適合他的作法,在A計畫不太成功時,換成B計畫。
本書第五章將提供一套原則,在遇到特定任務,或孩子需要某種特定的執行能力時,可以據此擬出最佳的出擊角度。這些原則中,有三項是最根本的架構,我們在第六章至第八章將逐一說明:(1)調整環境,讓孩子和他所面臨的任務配合得更好。(2)教導兒童如何進行需要執行能力的任務,或(3)激勵孩子運用已經掌握的執行能力。
【第三部目標】
從最常見的問題,歸納11種執行力訓練,各個擊破孩子的散漫態度!
我們將在第九章整合這些執行能力。同時,父母可以決定自己是採用循序漸進的鷹架學習法,還是運用第二部所建議的方式,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不著痕跡地激發孩子的執行能力。
第十章針對家長在臨床實驗過程中最常提出的一些問題,提出教導原則。這些原則都有一套流程可循,幫助孩子學習管理每天的活動。許多父母發現用這些原則來展開行動最容易,因為這些原則是直接針對引發每日衝突的導火線,而且提供符合大家需要的步驟和工具。你或許會發現,這是熟悉與建立執行能力的最佳方式,也是能觀察到結果的最快途徑。
第十一章到第二十一章,我們會逐一說明每項執行能力的典型發展過程,同時也會提供簡易的評分表,用來確定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如果覺得孩子的能力總體是足夠的,但還可以多一點刺激,父母可以依列出的通則來進行。如果發掘到更明顯的問題,可以把重點放在臨床實驗中最常出現的問題上,根據所提供的介入方法,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我們相信,父母一定可以根據書中提供的不同選擇,找出幫助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原本薄弱的執行能力愈來愈堅強。只不過,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所以在第二十二章,我們列出了一些疑難雜症的建議,包括你應該反身自問,試過的方法出了什麼問題,以及應該在什麼時候、如何尋求專業協助。
為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運用執行能力完成家庭作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但不可能跟著孩子進入教室。絕大多數散漫的孩子在學校裡遇到的問題和在家裡一樣多;事實上,也許正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讓父母注意到孩子的執行能力不佳。第二十三章是針對如何與老師和學校合作,以確定孩子無論在學校或家裡,都得到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包括如何避免和學校老師對立?如何取得更多支持?以及必要的話,如何運用特教資源等等。
孩子在父母的協助之下建立的能力,應該可以幫助他在學校表現更理想,但國中畢業後該怎麼辦?對漫不經心的孩子來說,高中和其他看似遙遠的挑戰,往往更加嚇人,而你則會更在意他們能否愈來愈獨立自主。本書最後一章所提供的指南,即是在幫助孩子掌握前方的人生新階段。
想像孩子長大以後的事,難免令人擔憂。我們在大兒子上國中時,就曾有過許多無眠的夜晚,擔心他能不能撐過高中,更不敢想像他高中以後的日子。現在,我們寫下這本書是向你保證,孩子「真的」會長大成人,而且會學著靠自己長大成人──我們的孩子做到了,你的孩子也能。多年的臨床實證和教養經驗,都呈現在這本書裡。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讓父母們覺得受用無窮。
第一部
為什麼我的孩子聰明又散漫?
孩子吸收資訊,在學校裡學習數學、語言和其他科目都沒有困難,這讓你以為他們對於整理床舖、輪流排隊這些看來更簡單的工作,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情況卻非如此。因為你的小孩可能智力無虞,但缺乏讓智力發揮最佳效果的執行能力。
█第1章 聰明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散漫?
【教養案例1】孩子容易分心,整理房間拖拖拉拉,已經過了半小時,卻一事無成……
凱蒂,八歲。星期六上午,媽媽請她整理自己的房間,還警告她除非把房間整理好,否則不能去找朋友玩。凱蒂心不甘情不願地上樓,在門口看了房間一眼:芭比娃娃躺在角落,其他娃娃和衣服首飾散在另一頭;書架上的書東倒西歪,有的還掉到地板上;衣櫃是開著的,衣服從衣架上掉下來,在衣櫃下方堆成厚厚一疊,蓋住了幾雙鞋子和最近很少玩的遊戲盒、拼圖。
凱蒂嘆了口氣,才開始把兩個娃娃放在玩具架子上,再把第三個娃娃撿起來。忽然覺得娃娃的衣服不好看,轉而翻找比較中意的服裝。就在她為娃娃扣上最後一顆鈕扣時,媽媽從門口探頭:「已經過了半小時了,你怎麼還沒開始整理呢?」媽媽走進來,和凱蒂一起整理娃娃。
很快整理好玩具後,媽媽站起身,準備離開,「現在,就看妳怎麼整理那些書啦。」她說。凱蒂走到書架前,開始擺放書本。她在地板上的那堆書裡,找到了最新一集《魔法校車》,這本書她剛讀了一半。她跟自己說:「我看完這一章就好。」等她看完,才可憐兮兮地大喊:「媽!實在太難整理了啦!我可不可以先去玩,等一下再回來整理?拜託!」
【專家分析】孩子散漫,是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出了問題!
我們在前言中提過聰明的孩子會變得散漫,是因為他們缺乏以腦為基礎的技能;每個人都需要靠這些技能來進行規畫、指揮活動和規範行為。他們接收整理從感官得來的輸入訊息,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智能」,並沒有任何問題。說他們聰明,他們當之無愧。他們可以輕鬆理解分數、除法或是學會拼字。
●問題在於他們需要組織統整──決定什麼時候、怎麼做,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達成目標。●他們吸收資訊,在學校裡學習數學、語言和其他科目都沒有困難,這讓你以為他們對於整理床舖、輪流排隊這些看來更簡單的工作,應該易如反掌。但情況卻非如此。因為你的小孩可能智力無虞,但缺乏讓智力發揮最佳效果的執行能力。
即使是日常小事,都需要執行能力才能順利完成!
我們得先釐清一個可能的誤解:當人們聽到「執行能力」(Executive Skills)這個詞時,以為指的是傑出企業執行長所應具備的全整套職場技能,如理財能力、溝通能力、策略性規規能力和決策能力等等。但是執行能力這個用詞其實是神經科學用語,指的是以腦為基礎的技能,人類需要靠它們來確實執行任務。
●孩子和你一樣,需要執行能力來確立行動計畫,包括為了展開任務所需的基本計畫。●
有些事情其實簡單到只是從廚房拿一杯牛奶,但他得在他覺得口渴的時候,決定站起身來、走進廚房、打開櫥櫃、拿出杯子、把杯子放在流理台上,然後打開冰箱、拿出牛奶、關上冰箱、倒出牛奶、把牛奶放回冰箱,然後把杯子裡的牛奶喝掉,或是走回他原來的房間。
要執行這麼簡單的任務,他必須在看見櫥櫃裡的洋芋片時,抗拒抓一把來吃的衝動──因為那只會讓自己更口渴;而在開冰箱時,他也得克制自己伸手去拿汽水。如果他發現牛奶杯沒有了,他得知道去洗碗機找,而不是去拿價值不斐的水晶杯。當他發現牛奶所剩不多時,他必須平撫自己的沮喪情緒,並且在認定是妹妹把牛奶喝到幾乎不剩時,克制去找妹妹算帳的想法。此外,如果他不想讓自己以後被禁止在房間裡吃零食,他也必須確定桌上沒留下什麼牛奶痕跡。
●對執行能力薄弱的孩子來說,喝杯牛奶不成問題,但他可能會分心、做出不太好的選擇、很難控制自己情緒或行為●:沒關上冰箱門、在流理台和地板上留下牛奶的痕跡、把牛奶忘在流理台上,變成餿牛奶,然後還把妹妹給搞哭了。就算他順利倒了牛奶,但你仍然能猜到,當他面對生活中更複雜、更需要規畫能力、注意力、組織力、自制力等狀況時,仍會有問題。
有良好的執行力,孩子才有落實夢想的基本配備
孩子要實現任何希望和夢想,所需要的技能就是執行能力。在青春期後期之前,孩子一定要達到一個基本狀態:他們必須能夠相當程度的獨立運作。這不是說他們不能經常要求協助或徵求意見,但這的確意味他們不再依賴我們去計畫或整理他們的生活、告訴他們什麼時候開始做事、在忘東忘西時替他們把東西送過去,或是提醒他們上學要專心聽講。當孩子到達這個階段,我們所扮演的教養角色也才真正到了下台一鞠躬的時候。我們和孩子說話時,把他們當成行事獨立的成人,帶點欣慰,並獻上祝福。
要達到獨立階段,孩子必須發展執行能力。就如小嬰兒看著媽媽離開房間,等了一小段時間之後開始大哭,要媽媽回到身邊;三歲大的女兒,用父母說話的語氣對自己說,不可以做某某事;九歲大的兒子,一路追著球往外跑,碰到馬路時,確實會停下來左右察看……這些,都是執行能力發展良好的最佳案例。
執行能力區隔愈細,愈能精準找到解決方案
我們早在一九八○年代,就開始進行執行能力研究。在評估和治療腦部受創的兒童時,我們看到許多在認知和行為方面的問題,是根源於缺乏執行能力。我們也注意到,有明顯注意力缺失問題的兒童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沒有那麼嚴重。由此,我們開始大規模調查兒童的執行能力發展。和其他體系的執行能力研究不同的是,我們的模式設計想達到一個特定的目標:找出方法,讓父母和老師得以協助表現不佳的孩子發展執行能力。
我們的模型是基於兩個前提:
一.大多數人都具備某些強項的執行能力和某些弱項的執行能力。事實上,我們發現執行能力的強弱似乎有共通之處。小孩(和成人)在某些特定能力比較強的話,往往在其他特定能力會比較弱,這種模式是可以預知的。我們想要建立一個模型,可以辨別出那些模式,據此鼓勵孩子善用強項,協助他們面對並強化弱項,以改善整體功能的運作。我們也發現,協助父母辨識自己的優缺點是很有用的,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幫手。
二.辨識弱項的主要目的,是要能夠設計出引導的方法,並加以練習。我們想幫助兒童建立執行能力,或者是去調整環境,將引發執行能力薄弱的癥結減到最少,或預防這些問題發生。這些能力分得愈細,就愈容易釐清它們的運作功能。而當這些能力可以被操控運作,要設計改善方法,也就更容易了。愈明確定義問題所在,就愈能找出解決的策略。
我們歸結出十一種能力:
.反應抑制力
.工作記憶力
.情緒控制力
.持續專注力
.任務啟動力
.優先順序規畫力
.組織力
.時間管理力
.目標堅持力
.變通力
.後設認知力
這些能力可以用兩種方法來排列分類:發展性(兒童發展這些能力的順序)和功能性(這些能力幫助兒童做些什麼)。●了解這11種執行能力在嬰兒期、幼兒期和在嬰幼期之後顯現的順序為何,有助於父母和孩子的老師明白某個年齡的孩子應有的表現。●
幾年前,我們帶過幼稚園到八年級老師的研習營,要求老師們提出兩到三種他們最希望學生具備的能力。低年級老師都把焦點放在「任務啟動」和「持續專注」方面,而國中老師則著重於「時間管理」、「組織」,以及「優先順序規畫」的能力。有趣的是,每個年級的老師都選了「反應抑制」這一項,說他們的學生當中,很多人都欠缺這個能力。一旦你清楚這些技能的發展順序,就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期望七歲大的兒子做好十一歲才能掌控的事情。
P16 ■ 執行能力的發展進程(表1-1)
執行能力 定義
案例
反應抑制力
(Response inhibition) 三思而後行的能力。這項能力可以讓孩子避免立即說出或做出什麼事的衝動,讓他有時間評估狀況、推斷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 ˙年幼的孩子可以等待一小段時間而不搗亂。
˙青少年可以接受裁判的裁奪而不爭辯。
工作記憶力
(Working memory) 進行複雜任務時,記住訊息的能力。這項能力讓人得以汲取過去的學習或經驗,應用於眼前的狀況,或是投射在未來的處境上。 ˙年幼的孩子可以把一或兩個步驟的指示,記在腦子裡然後照做。
˙中學生記得住多位不同老師的期盼和要求。
情緒控制力
(Emotional control) 管理情緒以達成目標、完成任務,或控制指揮行為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失望的情緒中恢復過來。
˙青少年可以管控自己對比賽或考試的焦慮,持續進行比賽或考試。
持續專注力
(Sustained attention) 在注意力被分散、疲勞或無聊的時候,仍然能持續對某個狀況或任務保持專注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偶爾可以在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完成五分鐘的家務。
˙青少年可以用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專心做功課,中間有短暫的休息。
任務啟動力
(Task initiation) 有效率或及時展開既定計畫、不致過分拖延的能力,為了達成目標或完成任務,而設計出藍圖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指令下達之後,隨即開始被派遣的工作。
˙青少年不會等到最後一分鐘才開始進行計畫。
優先順序規畫力
(Planning/prioritization) 可以針對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出決策。 ˙年幼的孩子在有人指導的狀況下,能夠思考哪些選項可以平撫同儕之間的衝突。
˙青少年可以為找工作擬定計畫。
組織力
(Organization) 可以創造和維持有系統的方法,掌握訊息和物件動向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有人提醒下,把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
˙青少年可以整理運動器材並歸位。
時間管理力
(Time Management) 這項能力讓人可以估算出自己有多少時間、如何分配時間,以及如何不超過既定的時間限制或截止期限。它也涉及到能夠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成人所要求的一定時限內,完成一個簡短的工作。
˙青少年可以設定出符合任務所要求期限的時間表。
目標堅持力
(Goal-directed persistence) 這項能力讓人有目標、並持續完成這項目標,不會被抵觸目標的其他興趣分心或拖延。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以為了能夠在下課時間出去玩而完成工作。
˙青少年可以持續打工存錢,好去買一個重要的東西。
變通力
(Flexibility) 面對障礙、挫折、新消息或錯誤時,可以調整計畫的能力。它也和配合狀況改變的適應能力有關。 ˙年幼的孩子可以對計畫中的一項改變做出調整,而不會覺得很受挫。
˙青少年可以接受替代方案,像是第一選擇不可得時,改換別的工作。
後設認知力
(Metacognition) 退一步看,站在宏觀角度面對自己的處境,觀察解決問題之道的能力。它也包括了自我檢視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問自己:「我現在好不好?」「我做得如何?」) ˙年幼的孩子可以因應大人的回饋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青少年可以藉由觀察其他能力表現更好的人,檢視和判斷自己的表現,進而予以改善。
上頁的表格列出各項能力顯現出來的順序,以及它們的定義,並且舉例說明各項技能表現在幼小的孩子和大孩子身上,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表1-1)
●研究嬰兒發展讓我們知道,反應抑制、工作記憶、情緒控制和專注力,全都在人生最初的六到十二個月就開始發展了。當一名兒童發現可以得到他想要東西的方法時,就開始發展規畫的能力;小孩會走路的時候,情況更顯著。變通力則展現在兒童對改變的反應上,這可以在一歲到二歲的嬰幼兒身上見到。至於其他能力,像是任務啟動、組織、時間管理,及以目標堅持力,發展得比較晚,分布於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的階段。●
明白每一項能力是如何運作的,了解它影響的是孩子的思考還是行為,能讓你知道介入的目標是去幫助孩子轉換不同的思考,還是轉換不同的行動。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情緒控制不佳,在他發現弟弟坐在自己的模型飛機上時,你就設法幫助他用言語而不是拳頭來解決問題。事實上,思考和行動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我們經常是在教導孩子如何運用思想來控制行為。
思考技能是被設計來選擇和達成目標、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能協助兒童想像出目標和通往目標的路徑,也為兒童提供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資源。思考能力也幫助孩子記住目標的圖像,即使目標還非常遙遠,而且可能有其他事件使他分心,占去他的記憶空間。但為了達成目標,孩子就得去使用第二套技能,讓孩子去做為了完成自己所設定的任務而需要做的事。第二套技能與行為結合,在兒童向目標前進的路途中,指引他的行動。這個組合架構將在下面的表格中陳述。
■ 執行能力的兩種面向:思考和行為
涉及思考的執行能力(認知) 涉及行為的執行能力(行為)
工作記憶力
優先順序規畫力
組織力
時間管理力
後設認知力 反應抑制力
情緒控制力
持續專注力
任務啟動力
目標堅持力
如果在早期兒童階段開始的執行能力都如期發展,我們就能釐清想做的事是什麼?該做的事又是什麼?從而計畫或組織任務,抑制會干擾計畫的想法或感受,為自己打氣加油,就算遇到障礙、誘惑或使人分心的事,也還是會把目標謹記在心,因應情況而改變路徑,堅持努力下去,直到達成目標為止。這可以是在限制時間內完成十片拼圖,或是大到改建住家的大工程。不管我們是三歲或三十歲,都是用同一套以腦為基礎的執行能力,來達到目標。
隨著孩子成長,這些執行能力不斷進步。孩子兩歲時,走在人行道上得緊緊握著他的手;四歲時,只需要輕握牽手;再過幾年,就會讓他自己過馬路了。在每個階段,你會留意到孩子的執行能力(邁向獨立的能力)一路都在成長。但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跟不上呢?為什麼無法發展到足以掌控自己的行為,或是在無人指引下解決所有面臨的問題?
遺傳、環境與生長經驗,都會影響執行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執行能力是怎麼來的?和許多我們所擁有的能力一樣,執行能力主要是靠生物學演化和經驗的累積。從生物學來看,執行能力的潛能是天生的,在出生時就存在了,但這只是一種潛在的能力。意即大腦中存有讓這些能力發展的生理裝備,但影響這些能力發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兒童腦部受到重大創傷或生理上的創傷,尤其是額葉部位受創,都會讓技能發展受到影響。
孩子從父母親遺傳的基因,也會影響這些技能。如果父母的專注力不佳或組織力不好,小孩也有可能會在這些領域出問題。如果「環境毒素」對孩子生理上形成毒害,從鉛中毒到受虐都算,那麼孩子為執行能力所苦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不過,假設孩子的生理裝備正常合理,也沒有基因或環境上的創傷,他的腦發展就可以如預期進行。
▲ 腦神經的成長+修剪=執行能力
小孩剛出生時的頭腦重量約為三百六十八公克。到了青少年後期,腦的重量會增加到將近一.三六公斤,這個數字的增加涉及到很多轉變:
首先,腦神經細胞快速成長,如果要進行思考、感覺或行動,這些神經細胞必須進行傳輸,才能「彼此交流」,神經細胞發展出分枝,即軸突(axons)和樹突(dendrites),在嬰幼兒時期生長得特別快速,而能輸送和接收其他神經細胞的訊息。
同樣在最早期發展的階段,一種名為髓鞘(myelin)的物質開始在軸突周圍形成一層脂肪膜,形成讓承載神經訊息的分枝,讓神經細胞之間更快、更有效地「溝通」。髓鞘形成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後期乃至成年期初期,組織成「白質」(white matter)。白質含有許多束軸突,能連接腦部不同區域,相互交流。
接下來談的是「灰質」(gray matter)。灰質是由神經細胞或神經元所構成,它們之間的連接稱為突觸(synapses),這一類的腦物質發展比較複雜一點。
懷孕五個月起,腹中胎兒的腦神經元估計約有一千億個,和成年人的平均腦神經元數量相當。幼兒期的腦內突觸數量(大約一千兆)大大超越成年人腦內突觸量。如果灰質照這種步調發展,成年人的腦會變得非常巨大,不過,灰質的增加在五歲到達頂峰,然後就逐漸減少,或對神經元連接進行「修剪」。灰質的增加,起始於幼兒期快速學習體驗的階段,最近的腦部研究指出,這種學習和技能發展會愈來愈有效率,額外增加的灰質反而會削弱新的學習。
透過不斷地修剪多餘或用過的灰質連結,兒童建立了心智技能。這段鞏固期會一直持續到十一、二歲(第二個灰質明顯成長期),這段成長期被認為是另一波快速學習和發展的開端。在灰質增加之後,緊接著又會在青少年階段歷經另一波的修剪。
研究顯示,在青春期到來之前的執行能力發展關鍵期,成長的迸發主要是在額葉(frontal lobes)。科學家大多同意,前腦在執行能力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所以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包括額葉外皮和腦前額葉外皮在內,以及其鄰近相連的區域,構成了執行能力在大腦的基礎。情況顯示,在前春青期,大腦為了發展執行能力,以及因應這個階段對執行能力的重大需求,正在做著準備。下面的圖片是人腦主要功能的分布概況,執行能力位在腦前額葉外皮一帶。(圖1-1)
■ 人腦主要功能分布概況(圖1-1)
執行能力
肌肉運動
感覺訊息
視覺訊息
動作計畫
知 覺
知 覺
聽覺訊息
▲額葉功能與執行能力的發展
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也認為,在這段期間,在額葉部位可能也出現一種「用進廢退」的過程;使用過的神經連結會被保留下來,沒有用到的就會被丟棄。若情況確實如此,勤於練習執行能力就相當重要。這表示勤於運用執行能力的孩子,不但是在學習自我管理(獨立),同時也處於腦結構發展的過程之中,使得執行能力發展得以邁入青春期後期和成年期。
練習執行能力很重要的另一個理由,是運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術)進行腦研究的研究者發現:兒童和青少年在進行那些需要運用執行能力的任務時,大都依賴腦前額葉外皮做好所有工作,較少把工作量分配到腦內的其他專門區域去。腦內的特定區域像杏仁核(amygdala)和島葉(insula)會在安全和生存受危害必須快速做出決定時(「戰或逃」的反應),被刺激運作。成年人則恰恰相反,他們可以把部分的工作量分出去;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神經通路已有多年練習,所以才能夠這麼做。兒童和青少年要強化執行能力,投注的努力要比成年人多更多,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們平常做事時,比較不會用到自己的工作記憶。
這就是父母和孩子的老師可以介入協助的地方。童年時期顯然是師長強化兒童執行能力發展和學習的重要機會。
大腦是非常複雜的器官,而從腦部顯影研究得到的證據也不斷指出,除了腦前額葉外皮之外,還有其他區域涉及執行能力的發展。但腦前額區是大腦完全發展的最後區塊之一,它們在青春期後期或成年期初期發展,而且是掌管訊息、決定行動的共同最終路徑。額葉的功能既然那麼重要,腦內結構對執行能力發展的重要性當然也就不在話下:
1. 額葉指揮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決定應該注意什麼、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例如:一名七歲的孩子看到哥哥在看電視,他想坐下來和哥哥一起看,但決定應該先把手上的雜事做完,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做完的話,爸爸會不高興。
2. 額葉與行為相連結,所以我們可以運用過去的經驗來引導行為,並且為未來的事預做決定。例如:一名十歲的孩子記得上星期清理過自己的房間後,媽媽准許她帶一個朋友回家吃披薩。這次她決定先把房間給整理好,這樣就能再請朋友來家裡吃披薩。
3. 額葉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和行為,在我們為了滿足需要和想望而工作的時候,它能把內外在的約束和限制一併考慮。藉由規範情緒和社交上的互動,額葉幫助我們在滿足需求的同時,既不給自己,也不給別人找麻煩。例如:一名母親告訴她六歲兒子,可以在遊戲販賣部買一款電動遊戲,但是他想要的遊戲店裡沒有賣。他雖然生氣,但並沒有在店裡鬧脾氣,是因為想讓媽媽答應他可以去別家店買。
4. 額葉觀察、評估、微調,讓我們糾正自己的行為,或是根據回饋選擇新的策略。例如:一名十二歲男孩沒參加班上的戶外教學,因為他忘了交家長同意書。他下一次會記得要爸媽在同意書上簽名,而且會在同意書要交回學校的前一天晚上,確定把它放在書包裡。
生物學對兒童的影響不曾消失,但發展執行能力有賴更多的努力。因為,第一,我們知道執行能力對獨立生活極其重要,所有的父母都會把獨立自主當成孩子成長的基本目標。第二,剛出生時,執行能力還只是一種潛能,新生兒並不具有實際的執行能力。第三,額葉和隨之而來的執行能力,需要十八年到二十年,或更久的時間來發展齊備。基於這些因素,兒童不能單單只靠自己的額葉來規範行為。要怎麼做呢?把我們的額葉借給他們用。
在孩子還無法自主時,父母把自己的額葉借給他!
在人生最初階段,孩子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父母正是孩子的額葉。父母替孩子籌畫安全而合適的環境,監督孩子的情況(睡眠、飲食)、展開互動交流、在孩子受挫時解決問題。孩子在新生兒階段沒什麼行為可言,充其量就是哭和睡,這就是他過日子的方式,他完全活在當下。不過,到了五、六個月大時,小寶寶開始發展一些終將導向獨立的技能──寶寶更有意識了,雖然這些早期出現的轉變不是一眼看得出來,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強而有力的變化。
▲父母的提醒結合孩子的工作記憶,讓執行能力逐漸鞏固、內化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是在五、六個月大時發展出來的一項新技能。還沒有得到這項能力之前,小寶寶只能回應當下所看到、聽到、觸摸到、嘗到的事物,一旦他會認人、記得住事情或物件,即使時間很短暫,但寶寶的世界變大了。只要他醒著,這項能力就伴隨著他。他可以開始做選擇和「下決定」。比方說,如果媽媽離開以後沒有立刻回來,寶寶可能會哭著望向原來他見到媽媽的地方,媽媽也許就會回來。如果媽媽回來了,寶寶在某種程度上就會「了解」到:「如果媽媽走開,我又想要她回來,那麼我哭,她就會回來。」
隨著資訊和經驗增加,工作記憶讓孩子得以回想過去,套用在現況裡,並猜測會發生什麼事。例如,假設孩子現在十一歲,他可能會對自己說:「上星期六我幫忙洗衣服以後,媽媽和我就有時間去泳池玩。我要去問她,如果今天我幫她做家事,可不可以比照辦理。」如果是十七歲的孩子,可能就會說:「如果老闆要我明晚來上班,我得說我不能來。上次我在學校考試前一天上班,沒時間複習功課,結果考得很糟。」
小寶寶把媽媽叫回來的工作記憶,和十一歲或十七歲大孩子的工作記憶相比,顯然差得很遠。不過,他能夠把媽媽的影像記在腦海裡,讓我們看到了控制的開端。為了幫他發展出工作記憶這項的能力,父母可以提供孩子一些特定類型的經驗,例如,給小嬰兒那種用手操控的「因果」玩具,只要他做個動作,像是打打玩具,玩具就會動一動或是發出聲響;也可以把玩具變「不見」了,要寶寶找找玩具在哪裡,等到他可以爬或走時,就可以要他把玩具拿回來,或是找尋一些東西。●當孩子開始懂得語言,藉由記住父母的指示,重複地向他說明規定,他就能夠開始管理自己的行為。再過一段時間,問他一些問題,像是「你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或是「上一次你是怎麼做的?」●
很明顯地,在幫助孩子獲得技能的早期階段,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父母來做;包括給小寶寶玩玩具、設計他可以參與的遊戲和活動。等孩子動作更豐富、會說話,比較不那麼依賴,父母也就不必亦步亦趨。事實上,透過把父母的話和行動結合成工作記憶,孩子已經開始內化執行能力!
▲反應抑制保護了小孩的安全、也比較不會分心
隨之而來的,是在嬰兒期大約同一時間開始發展的另一項關鍵技能:反應抑制(Response Inhibition)。這個要不要回應某人或某事的能力,是規範行為的核心。我們都很清楚,如果孩子想都沒想就去做了什麼,會惹麻煩;若看到有些孩子面對誘人的東西,卻沒有立即動手碰觸或拿走,我們會很佩服他們的自制力。
和工作記憶相同的是,當嬰兒在大約六個月左右開始發展這種技能時,我們其實看不出什麼明顯改變。但是在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之間,小寶寶抑制反應的能力驚人成長:九個月大的寶寶爬向在隔壁房間的媽媽,如果是一兩個月以前,他爬到半途可能就會因為看到一件喜歡的玩具而分心,現在的他會忽略玩具,一路向媽媽那兒爬去。同樣是在這個階段,寶寶開始保留了某些情緒反應,看情況才表現出來給人看。
我們大多遇過和這種年紀的小嬰兒交手的經驗:他們可以完全不回應你,有時候甚至還調頭走開。這像不像是在拒絕你呢?正是在這麼幼小的年齡,小寶寶開始學到回不回應特定的人或情況所產生出的強大效果。三、四歲的孩子碰到玩伴搶玩具時,改用「動口不動手」的方式,就是顯現反應抑制的能力。至於九歲的孩子追球追到馬路前方會停下來左右看看,這也是反應抑制。而十七歲大的孩子顯現的反應抑制,則可能是朋友提了「看看這玩意兒能跑多快」的建議時,自己仍能把車速控制在時速限制範圍之內。
做父母的我們都很清楚反應抑制的能力有多麼重要:要是沒有它就會很危險,也常會和權威的一方起衝突。當孩子還是小嬰兒,尤其開始會爬以後,父母會把額葉借給他,用門、柵欄和兒童安全鎖,或把危險物品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為他設定界限,貼身監督他的一舉一動。毫無疑問地,你用一些字眼—大叫「不可以!」或「小心燙!」,在某些情況下你還可能會讓他自己承擔一下結果,看看他會不會學乖。也有些情況是你根本措手不及的,像是孩子突然碰到了很燙的東西,或是從沙發上跌下來。隨著孩子發展,有些風險會減低;例如,他發展出可以安全上下樓梯的能力,樓梯的危險就小了些,但出事的機率還是有的。
除了設定界限,我們也開始教導孩子替代行為(摸貓咪而不是抓牠尾巴、用說的而不是用打的)。在工作記憶的幫助下,兒童開始模仿父母的言行,把它們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父母依據自己的觀察,開始從遠一點的距離監督他,把限制放寬,增加說話的詞彙,並開始尋找學習機構,例如學校,協助教導他這項技能。因為我們知道,獨立和自我管理是最終的目標,所以會不斷嘗試在自由和監督之間求取平衡。不過,●把額葉借給小孩這件事,包含了兩種元素:建構環境和直接監督孩子。●
小孩藉由觀察父母的行為,學著照著做,並且一再重覆,他會開始學習和接受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持續,加上對他抱持著合理的期待,這些都很有幫助。我們也會指導孩子使用語言,隨著時間的累積,孩子學會運用它。剛開始他會自言自語,好規範自己的行為。過了幾年,經驗多了,這些話會變成他內在的聲音,只有他自己才聽得見。我們並不打算永遠充當孩子的額葉,當他們發展出內在的聲音,內化了這些技能,我們的角色分量會自然減少。
▲為什麼有的孩子缺少特定的執行能力?
一個可能性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如果你的孩子被診斷是過動兒,你大概已經知道孩子是哪些執行能力受損嚴重。研究人員漸趨一致的論點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乃是執行能力失調。其中,羅素.巴克里(Russell Barkley)認為,過動症是自我規範能力不足;而在諸多受影響的執行能力中,反應抑制是最主要的一項,它還會影響到其他執行能力的發展。其他研究者雖然研究重點不同,但也都同意●過動症兒童的某些執行能力會受損,而主要受損的執行能力是反應抑制、持續專注、工作記憶、時間管理、任務啟動和目標堅持。●雖然其他的執行能力也可能會受影響,但是在過動症兒童成長到青春期之前,父母和老師可能會發現他們這些能力明顯比較差。
基於這些新發現,腦研究逐漸相信,過動症兒童前腦組織的物理及化學結構與一般兒童不同樣。有些過動症兒童是「發展落後」,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讓他(和他的腦)成熟,有的可能比同儕晚了兩三年。但是部分過動症兒童卻可能永遠不會發展成熟,他們這方面的缺陷會持續到成年。
●很重要而且需要釐清的一點是,即使未被診斷為過動症或其他臨床問題,兒童的執行能力發展情況也會有所不同。無論是哪一組執行能力組合,每個人通常都是有強也有弱。●你一定見過那些老是忘了自己東西在哪裡的「糊塗大師」吧?像這樣的優缺點模式,其實是極其正常的發展變化。但如果這種事影響了孩子在學校、家裡、與人交往、競賽,或任何造成兒女成長的阻礙,我們就有理由採取一些行動。要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獲得成功,執行能力顯得愈來愈重要,所以,若你的孩子和本章一開始提到的凱蒂很像,或者在別的方面漫不經心,就值得你花時間去激發孩子的執行能力,而且你將發現這些努力是值得的。
小孩子散漫的方式林林總總。患有過動症的兒童和那些組織、工作記憶、時間管理較差的兒童,都「散漫」得非常明顯;他們似乎迷失在時空之中,或總在某個時空裡忘了什麼,做起事來就是很沒效率。有些孩子是情緒性散漫,感覺支離破碎,偏離了情緒的常軌,阻擋了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或者他們對周遭的事情反應太過衝動,以致無法好好把手邊的工作做完,這些孩子也很散漫。他們需要有人協助他們管好情緒、回歸常軌,把事情做完。
【摘文2】
生活常規2整理房間 空白表格請參見《行動力訓練手札》P353
˙執行能力:任務啟動力(第十五章)、持續專注力(第十四章)、工作記憶(第十二章)、組織力(第十七章)。
˙適用年齡:七到十歲,若要調整為給更小和更大的孩子執行,只需改變任務的複雜度。
1. 和孩子一起列出整理房間的步驟,例如以下這些工作:
.把髒衣服丟到洗衣籃
.把乾淨衣服收到衣櫃裡
.把玩具收到玩具箱/玩具桶
.把書收到書架放好
.整理桌面
.倒垃圾
.把東西歸位
2. 把工作清單編列成檢核表的格式。
3. 判斷什麼時候可以完成這件家事。
4. 判斷孩子在開始工作之前和工作期間,需要什麼樣的提醒。
5. 判斷孩子一開始需要什麼程度的幫忙。
6. 決定如何判斷工作的品質。
7. 按照你和孩子約定好的提醒和協助頻率,一步步完成例行工作。
▲ 逐漸減少監督的程度
1. 提醒孩子開始工作並從旁監督,時常給予讚美和鼓勵,並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2. 提醒孩子開始,確定他著手進行每個步驟,然後離開一下,等到下個階段再回來。
3. 提醒孩子開始,定期查看他的狀況(起初每隔兩個步驟看一下,接著每隔三個步驟看一次即可)。
4. 提醒孩子開始,最後要他向你報告進度。
▲ 修改/調整工作清單
1. 如果有需要,加強孩子達成目標之誘因。例如,一旦完成家事,就給孩子去做某件很想做的事情,或是孩子每完成一個步驟就給點數,讓他從獎勵清單中挑選想要兌換的獎品。每完成一項任務且提醒次數少於一、兩次,就獎勵你的孩子,也是另一種設計獎勵機制的方法。
2. 假如你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不斷給提示和讚美,但他仍然無法把這件工作完成,就改變方式──跟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完成每項工作。
3. 如果這樣標準還是太高,你可以試試「後向連鎖法」,由你來打掃整個房間,只保留一小塊區域,讓孩子在你的監督和讚美下進行清潔工作。慢慢增加孩子打掃的面積,直到孩子能夠完成整個房間的清潔工作為止。
4. 改變環境──讓房間變得比較容易整理。多利用孩子可以把玩具「丟」進去的收納箱,並且幫每個箱子貼上標籤分類。
5. 為「乾淨的房間」拍張照片,當孩子完成任務的時候,你可以把照片和實際成果拿來對比,要他為自己的表現打分數。
6. 如果是年紀比較小的兒童,每項工作都可以用圖片取代文字,盡量減少步驟,並且要假定孩子需要協助,不要期望他會獨自完成工作。
■ 整理房間檢核表
任務 提醒的次數
可用正字或畫斜線註記 完成(V)
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籃
把乾淨的衣服收到衣櫥/衣櫃
把玩具收起來(收到玩具架或玩具箱)
把書收到書架放好
整理桌面
倒垃圾
把東西歸位(例如功課、杯子、毛巾、運動用品等)
【摘文3】
常規6、準時就寢 空白表格請參見《行動力訓練手札》P351
˙執行能力:任務啟動力(第十五章)、持續專注力(第十四章)、工作記憶力(第十二章)。
˙適用年齡:七到十歲,若要調整給更小和更大孩子執行,只要改變任務的複雜度即可。
1. 和孩子討論應該幾點上床睡覺。列出就寢前必須完成的所有工作清單,包括收拾玩具、準備隔天要穿的衣服、確定書包已經整理好了、把睡衣穿好、刷牙、洗臉或洗澡。
2. 把這份工作清單編輯成檢核表的格式,或以圖畫方式表示進度。
3. 和孩子討論要花多少時間,完成工作清單上的每項任務。如果你認為有必要,你可以使用碼表記錄每項工作幾點開始和結束,這樣就能明確知道每一項任務需要花多少時間。
4. 把完成所有任務需要的時間加總起來,再從上床時間往前推,如此便知道孩子應該幾點開始進行就寢前的例行工作。
5. 提醒孩子在約定好的時間開始進行例行工作。
6. 監督孩子進行每項任務,鼓勵他去確認一下檢核表,了解接下來要做什麼。同時只要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就給予讚美。
▲ 逐漸減少監督的程度
1. 提醒孩子開始進行例行工作並從旁監督,時常給予讚美和鼓勵,並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2. 提醒孩子開始,確定他著手進行每個步驟,然後離開一下,等到下個階段再回來。
3. 提醒孩子開始,定期查看他的狀況。
4. 提醒孩子開始,最後要他向你報告進度。
▲ 修改/調整工作清單
1. 建立獎懲制度。比方說,如果孩子能夠在約定的上床時間,準時或提早完成例行工作,他就可以在熄燈前贏得額外的時間。如果孩子不能在上床之前完成例行工作,那麼隔天晚上他就必須提早十五分鐘開始做例行工作。
2. 設定計時器或給孩子一個碼表,協助他記錄每項任務要花多少時間。
3. 換掉檢核表的形式,改成在不同的卡片寫下要做的工作,讓孩子每次完成一個步驟就交出一張卡片,同時跟你換一張下個步驟的卡片。
4. 如果是年紀較小的孩子,以圖片提醒代替文字,並要假定孩子需要你的提示和監督。
■ 就寢時間例行工作的檢核表(表10-7)
任務 提醒的次數
可用正字或畫斜線註記 完成(V)
收拾玩具
確定書包已經整理好了
擬訂隔天務必要做的工作清單
準備隔天要穿的衣服
把睡衣穿好
洗臉或洗澡
刷牙
【摘文4】
第13章 改善情緒控制力
──給孩子平撫負面感覺、找到正向情緒的力量
●情緒控制力(Emotional Control)是為了實現目標、完成任務,或是控制和導引行為時管理情緒的能力。●如果情緒控制是你的強項,表示你不僅能輕鬆應付日常生活的情緒起伏,在遇到情緒比較激動的狀況下,仍能保持鎮靜。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意謂著你不只能夠控制脾氣,也能處理諸如焦慮、挫折和失望種種不愉快的感覺。此外,●能夠控制情緒,也代表你能開拓正向的情緒,幫助你克服障礙,或是在經歷困難時仍能勇往直前。●不難看出,情緒控制技巧對於兒童時期和其後的成功,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有些人在某些場合會展現情緒控制力,不過偶爾還是會有失控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有「公我」(public self)和「私我」(private self)兩個面向,這些性格似乎受到不同原則的主宰。孩子在學校是否循規蹈矩,一回家便原形畢露?你在工作時沉穩冷靜,但是在家人面前便卸下心防?這種性格的轉換並不奇怪,而且向來就不是問題,不過有時還是可能會搞砸事情。
如果父母或孩子覺得壓力實在太大了,一旦回到家以及在家人面前,實在很難再裝下去的時候,孩子因為欠缺某種執行能力,導致躊躇不前,對你構成大問題,那就表示父母和孩子應該把提升情緒控制力列為優先要務。事實上,如果父母和孩子在情緒控制方面都感到吃力,父母可能要運用第三章的小祕訣,再以本章為基礎,構思出一套指導方法以改善管理情緒。若父母發現是因為自己本身的情緒控制力不足,而造成孩子的問題時,可能要考慮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協助。
【生心理發展】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面臨情緒控制的挑戰!
嬰兒階段 嬰兒出生後,就會期待父母回應他們的生理需求,當這些需求獲得一致且符合預期的滿足,一般來說,小嬰兒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總是會有大人無法立即提供慰藉的時候,因此小嬰兒便逐漸學會自我安慰。大多數的嬰兒似乎都能突破這個階段,學習自我安慰的技巧。
幼兒階段 ●然而,在學步期和學齡前的階段,你就會開始看到情緒管理能力的個別差異。●有些小小孩在經歷「可怕的兩歲」時,只會稍微耍一點小脾氣,但有些孩子卻有情緒失控的問題,那種令人抓狂的頻率或強度,即便對處變不驚的父母,都是一大挑戰。到了三歲左右,大部分的孩子都會發展出固定的作息,例如就寢時間,他們會對於井然有序的上床步驟有所預期。不過,你會注意到有些孩子能夠適應例行工作的改變,但是有些孩子一旦作息被打亂就會非常激動,因此情緒控制力不佳的孩子可能會顯得非常倔強。如果你的孩子符合這樣的描述,閱讀第十九章或許會很有幫助,情緒控制力和適應技巧有很多雷同的地方。
小學階段 ●到了小學,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孩子,經常會碰到同儕相處問題●:他們可能不願分享玩具、無法接受比賽或遊戲輸人、不願意在扮演遊戲中任人擺佈。你會注意到擁有良好情緒控制力的孩子,他們能夠妥協、平靜地接受比賽結果的輸贏,並可能在同儕間發生口角時扮演和事佬的角色。
青少年階段 與許多執行能力一樣,青春期也會對情緒控制帶來新挑戰,處理壓力的能力比較容易出問題。青少年是依靠前額葉皮質區告訴大腦的其他部位如何應對進退。面對壓力時,借用某位大腦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就像發狂似地,在消耗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這表示當青少年在同一時間要設法抑制反應、運用工作記憶力和控制情緒,大腦負責管理執行能力的前額葉皮質區負荷會變得過重,因此青少年經常會做出遲鈍或不好的決策。●在情緒控制發展落後的青少年,若經歷超過負擔能力的情緒波動,將處於更大的不利局勢。
了解這點,父母就能盡一切所能,降低導致孩子不良決策的壓力,以保護好家裡的國中生孩子。同時,父母也可以運用本章的策略,幫助孩子提高他的情緒控制力。這絕對值得父母付出努力,●能夠管理情緒的青少年,比較不會和老師或教練起爭執,他們不需過度焦慮,就能應付需要表現的場合(比賽、考試等),並且可以迅速從挫折中站起來。●
■ 測試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評分說明
0-做不到或很少做到 1-表現普通(大約25%的時間可以做到)
2-表現相當不錯(大約75%的時間可以做到)3-表現非常棒(每次或幾乎每次都可以做到)
學齡前/幼稚園階段
__ 能從失望中快速復原,或適應計畫的改變。
__ 當其他孩子拿走他正在玩的玩具時,能夠採取身體以外的方法尋求解決。
__ 能不過度亢奮地和大家一起玩。
國小低年級階段(一~三年級)
__ 能接受大人的批評(例如:學校老師的責難)。
__ 能不過度生氣地去處理感受到的「不公平」事件。
__ 能視狀況快速調整行為(例如:在休息後冷靜下來)。
國小高年級階段(四~五年級)
__ 對於輸掉比賽或沒有獲選某個獎項不會過度反應。
__ 和團隊一起合作或遊戲時,可以接受自己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__ 對於他人的嘲弄表現克制。
青少年階段(六~八年級)
__ 能「解讀」朋友的反應並隨之調整行為。
__ 能預期結果,並對於可能的挫折有心理準備。
__ 能適度展現自信(例如:請老師幫忙、在學校舞會邀請某人跳舞等)。
───────────────────────
【專家建議】改善孩子情緒控制力的5個建議
●.如果是年紀比較幼小的孩子,環境必須加以調整。●父母可以藉由建立常規的方式,減少孩子情緒失控的可能性,尤其是用餐時間、午睡時間和就寢時間。避免讓孩子置身於可能受到過度刺激的情境,或者當父母意識到孩子要開始失控時,找出迅速把他帶離那些情境的方法。
●.如果孩子開始覺得應付不來時,和孩子聊聊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他可以做些什麼,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雖然有些困難的情境勢不可免,但父母可以預先準備以緩和緊張的感覺。
●.教孩子應對策略。●你提供孩子什麼樣的喘息選擇?較小的孩子或許能和老師或其他監護人達成協議,說好代表他需要休息的徵兆;在家裡,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好,當事情因為太棘手很難處理時,孩子可以說:「我需要回房間一個人靜一下。」讓父母知道他需要休息。有一些簡單的自我安慰策略,包括去抱他最喜愛的填充玩偶(針對比較年幼的孩子),或是聽聽有撫慰效果的音樂(針對比較年長的孩子)。或者讓孩子學習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以及交替收縮和鬆弛身體主要肌肉群的漸進式放鬆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
●.給孩子一套遇到困難情境時的腳本。●這個腳本不一定要很複雜,只要簡短有力,讓孩子跟自己說說話,並且幫助他控制情緒就可以了。將這類的自我陳述予以模式化是很有用的。比方說,當回家作業看起來很困難時,如果孩子連試都沒試就放棄,或許父母可以告訴他:「在你開始寫作業之前,我希望你對自己說這段話:我知道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難,但是我要繼續試;如果我努力後仍然毫無進展,我會尋求協助。」當孩子被迫繼續進行他們感到挫折或困難的任務時,情緒控制力不佳的孩子,比起同儕更可能嚎啕大哭或耍脾氣。
●.閱讀故事書,引導孩子向主人翁學習父母希望他展現的行為。●《小火車做到了》(華提.派普爾Watty Piper著,小天下/出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要傳達的是情緒控制力不佳的孩子,通常很難掌握的正面情緒(在該書中,作者不斷以「我知道我可以的!我知道我可以的!」來展現決心)。
如果這些努力都不能緩和問題,父母可能要和顧問或受過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訓練的心理治療師合作。除此之外,我們也推薦兩本書,說明遇到特定的情緒控制問題時,如何運用這個治療方法來因應:《擔心太多了怎麼辦:幫助孩子克服焦慮問題》以及《抱怨太多了怎麼辦:幫助孩子克服負面思考》(丹.修本那Dawn Huebner著,書泉/出版),專門為了親子共讀而撰寫,書中包括設計給孩子的練習,以幫助他們了解問題和發展應對策略。
【教養案例13】很有責任感的小孩,但一遇考試就焦慮……
珂特妮是十四歲的國二學生,她在家中排行老大,是非常有責任感的女孩,但必須付出很多心血來維持學業成績表現,尤其是數學。
珂特妮即將有一個數學大考,她很認真地複習,並且找朋友解答她所不了解的數學題。現在,珂特妮覺得自己都已經搞懂了,但在考試前一晚徹夜難眠,考試時,整個胃翻騰糾結。前面幾題她還會回答,可是寫到其中兩道題目時,珂特妮的腦筋突然「一片空白」。後來考試成績公布,珂特得了個D。珂特妮很沮喪,因為她知道她會寫,但驚慌害了自己。
珂特妮和爸媽共同擬定計畫:珂特妮建議利用一到十分的評量表,如果她的焦慮感超過四分,就表示需要協助。珂特妮表示,如果她可以吐吐苦水,跟父母說她在煩什麼會很有用;但如果爸媽只是施加壓力,或制式回應:「妳要更認真準備才行!」這樣是沒有用的。珂特妮的父母同意會好好傾聽,詢問可以幫什麼忙,並試著不要給她壓力。如果他們的表現與承諾背道而馳,他們請珂特妮提醒他們。
爸媽知道只要珂特妮事先擬好計畫,她對自己表現的擔心程度就會下降。珂特妮同意爸媽的看法,並提出以下的計畫,來因應自己對考試的焦慮。
.只要是任何她會擔心的科目,考試前先去找老師,向老師解釋自己有時候會對考試感到焦慮,並詢問老師是否能推薦具體的學習技巧。
.假如她在某一科目持續遇到困難,她應該設法安排時間,定期和老師一起複習。
.尋求顧問的協助,看是否有任何策略可以管理壓力和煩惱。
父母認為這是很好的計畫。珂特妮從下次的數學考試開始啟動這項計畫,爸媽比較不那麼緊迫盯人,果然珂特妮更能自在地參加考試,老師也看到她的努力,給她額外的作業當作加分題。
【成功關鍵】別做太多,只須給孩子主動提出的支持即可!
●.給予支持。●除非父母在應付考試焦慮方面有專長,否則不要提出太多意見,只須專注於傾聽以及給孩子主動提出的任何協助。做太多,或是建議他應該做什麼,對於一個已經感到憂心忡忡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會增加壓力並且造成反效果。
●.盡可能向老師、學校的心理諮詢顧問尋求具體協助。●珂特妮覺得當老師可以在身邊給她鼓勵,並提供具體的學習竅門時,對她的幫助很大。校方的輔導老師應該會有一些有用的策略,可以用來幫助飽受考試焦慮之苦的孩童。如果孩子說輔導老師幫不上忙,請你的家庭醫師介紹適當的人選,讓孩子可以在短期間內找他尋求應付焦慮的策略。
■父母引導訓練「情緒控制力」步驟表──────────────────
步驟一:建立行為目標
期望孩子培養的執行能力:情緒控制力
具體的行為目標:珂特妮的考試成績進步到C或更高。
步驟二:設計引導方法
需要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支持,來達到期望的目標?
.衡量焦慮的評量表。
.父母不予批判的支持。
.請老師協助複習教材。
.運用考試焦慮策略給予輔導支持。
要教孩子什麼具體技巧?由誰來教?採取什麼程序來教?
技能:情緒控制力(降低焦慮)
誰負責教:老師、輔導老師、珂特妮
步驟:
1.珂特妮和老師見面,學習具體的學習策略。
2.針對珂特妮最不拿手的科目,定期和老師會面複習教材。
3.珂特妮和輔導老師會面,請教壓力管理策略。
要使用什麼誘因,激勵孩子使用/練習這項技能?
.成績進步。
.降低焦慮。
─────────────────────────────────────────
【教養案例14】比賽輸了就大哭大鬧……
麥克就讀小學二年級,是家裡的老么,對體育特別擅長。他對於能夠參與「真正的」團隊十分興奮。不過,當自己或隊友有疏失,他就會大發雷霆、抱怨、哭泣、有時還會亂摔器材。
每次麥克情緒失控,教練就會要他坐到一邊,或是由爸媽帶開。過一陣子,麥克會冷靜下來,不過這樣的行為卻反覆發生。麥克父母曾考慮要他停止參與所有的體育活動,但是球賽對麥克來說太重要了;更明白若麥克學不會忍受失誤和輸掉比賽,將失去教育麥克的好機會。
爸媽和教練及其他父母討論過後,他們擬了一個計畫。首先,他們向麥克說明,如果他想繼續參與體育活動,就必須想辦法改變行為:
.當麥克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時,他可以用約定好的行為表達挫折,如握緊拳頭、兩臂交叉抱胸和用力捏,然後安靜地重複他選擇的動作。如果麥克的挫折感是來自隊友,他說出來的話都必須帶有鼓勵性質(例如:「做得好!」「還不錯喔!」等等。)
.麥克和爸媽針對曾經發生的幾種狀況,一起寫下應對的方案。用新的策略取代舊的行為。
.麥克和爸媽運用角色扮演模擬狀況,讓麥克真的「失誤」看看。例如沒把球投進籃框或漏接,然後採取新策略,再稱讚他策略運用得很好。
.在每次比賽或練習前,由爸媽和麥克一起複習規則和策略,並要求麥克練習反應。比賽/練習結束時,如果麥克沒有失控,他就可以贏得點數,以去看他最愛的職業比賽當作獎勵。
.麥克同意,感到挫折時,盡量不要發脾氣、尖叫、講不尊重別人的話或摔東西。一旦出現這些行為,他就得立刻退出比賽或練習,並禁止參加下次排好的比賽或練習。
麥克在前幾個星期並沒有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過麥克的教練和父母注意到,麥克失控的次數已經大為減少,他們確信自己用對了方法。
【成功關鍵】嚴格落實和孩子討論的替代策略!
嚴格執行參賽不耍脾氣的計畫,這個策略要一舉成功,必須持續遵守以下步驟:
1. 提供孩子在可接受範圍內表達挫折的方法。
2. 和孩子一起列舉最可能發生失控行為的情境。
3. 進行狀況模擬(角色扮演),並提醒孩子合宜的行為表現。
4. 在情境即將發生前,向孩子提醒你對他的期望。
5. 如果有必要,將孩子帶離發生情境的地方。
●跳過以上任一步驟,會讓孩子很容易再次失控,因為對幼童來說,要他們在挫折的情境「快速思考和反應」,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父母引導訓練「情緒控制力」步驟表──────────────────
步驟一:建立行為目標
期望孩子培養的執行能力:情緒控制力
具體的行為目標:麥克在比賽中失誤或輸掉比賽,不隨便耍脾氣。
步驟二:設計引導方法
需要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支持,來達到期望的目標?
.以可接受的行為作結的故事。
.清楚說明和寫下對麥克行為的規範/期望。
.情境發生前,父母預先給予提醒。
要教孩子什麼具體技巧?由誰來教?採取什麼程序來教?
技能:情緒控制力(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表達憤怒/挫折)
誰負責教:父母
步驟:
1.麥克和爸媽一起閱讀典型的情緒控制問題、最後結局圓滿的故事情節。
2.麥克和爸媽進行失控情境的角色扮演,並練習新策略。
3.比賽開始前,麥克和爸媽一起復習並預演對行為的預期/規範。
4.比賽結束後,麥克和爸媽檢討麥克的表現。
5.若麥克出現有問題的行為,就要接受禁止練習或比賽的懲罰。
要使用什麼誘因,激勵孩子使用/練習這項技能?
.麥克可以繼續參與體育活動。
.去看他最愛的職業球隊比賽。
────────────────────────────────────────
【前言】
█從小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學會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眼看著資質中上的孩子為了日常生活小事拖拖拉拉,是為人父母再沮喪不過的事了。別的孩子可以好好寫完功課、記得把課本帶回家、在上床睡覺前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為什麼自己的女兒偏偏做不到?幼稚園裡多數小孩都能好好圍坐在圈圈裡至少十分鐘,為什麼獨獨自己的兒子連十秒鐘也待不住?家裡八歲的小兒子兩三下就可以把房間整理好,為什麼對十二歲的大兒子來說,每個禮拜整理一次房間卻好像要他的命?
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或女兒資質不錯,有希望贏得成功的人生,但是老師、朋友...
目錄
前言 從小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學會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第一部 為什麼我的孩子聰明又散漫?
目標:釐清孩子哪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第1章 聰明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散漫? 030
【教養案例 1】孩子容易分心,整理房間拖拖拉拉,過了半小時,卻一事無成……
【專家分析】孩子散漫,是大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出了問題!
執行能力區隔愈細,愈能精準找到解決方案
【執行力發展順序對照表】
遺傳、環境與生長經驗,都會影響執行能力發展
在孩子還無法自主時,父母把自己的額葉借給他!
第2章 辨別孩子的強項和弱項,發現需要協助的地方 050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執行能力發展的重點
如何判斷孩子的執行能力是否到位?
【兒童不同年齡層須具備的執行能力任務對照表】
【教養案例 2】有條有理但容易生氣的哥哥,和拖拖拉拉但有創意的弟弟……
【專家分析】明白執行能力的彼此關聯,有助於擬訂協助孩子的方法
第3章 了解親子執行能力的強弱項關係,才能找出合作的方式 064
【教養案例 3】雜亂無章的兒子和沒有時間感的爸爸⋯⋯
【專家分析】親子強弱項相同,容易同理孩子,但效率不是更好就是更差;
親子強弱項若相反,雖容易親子衝突,但更懂得如何互補孩子的弱項
父母愈了解自己的執行能力強弱項,愈能找出親子合作的方法!
父母變通力強,是親子強弱項組合相反的解藥
【教養案例 4】迷糊媽媽和迷糊女兒⋯⋯
【專家分析】當負荷過重、壓力太大時,先調整好自己的狀況!
第4章 依孩子的能力克服障礙,完成任務! 076
【教養案例 5】孩子不喜歡師長指派的任務……
【專家分析】依孩子的特質,陪伴孩子迎向障礙、克服障礙,發展自信!
【教養案例 6】缺乏變通力、情緒控制力不佳的孩子不愛寫作文……
【專家分析】弄清楚孩子抗拒任務的原因為何,了解障礙在哪裡?
只給孩子需要的支援,累積成功經驗,才能增強自信心!
第二部 奠定孩子思考習慣的十大原則與三大法門
目標:從調整環境開始,一一拔除讓孩子散漫的因子!
第5章 掌握改善孩子執行能力的十大原則 088
與其盼望孩子透過觀察獲得欠缺的能力,不如直接教導他們
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是正視執行能力弱項的第一步
由外在事物改變開始,逐步內化
外在改變包括:改變環境、調整任務、改變和孩子互動的方式
順勢運用孩子爭取主控權的內在驅力,不要與之對抗
把工作任務調整成符合孩子的能力
運用誘因鼓勵孩子
提供剛好足以讓孩子成功的支持
持續提供支持和監督,直到孩子能成功掌控任務
決定停止支援、監督和獎勵時,最好逐漸放手,別突然中斷
養成執行能力的三道門:前因、行為、後果
第6章 第一法門:幫孩子調整環境──A前因(Antecedent) 101
【教養案例 6】孩子總在餓了、累了或興奮過頭時發脾氣……
【專家分析】孩子還小時,要先開始調整「環境」而不是改變「孩子」!
改變實體或社交環境,減少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把任務變成孩子想去做的事
改變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第7章 第二法門:直接教導孩子執行的技能──B行為(Behavior) 113
【教養案例 7】上學前拖拖拉拉,媽媽總要呼來喝去……
【專家分析】善用教導和激勵,幫助孩子更有能力
改用「鷹架用語」溝通,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教養案例 8】 剛升上七年級,學校作業進度跟不上……
【專家分析】逐漸減少監督孩子的步驟
訓練四階段:父母主導、規畫步驟、詢問與提醒、轉換與內化
第8章 第三法門:激勵孩子運用執行能力──C後果(Consequence) 134
【教養案例 9】小孩玩具亂放、電玩超時、迷上滑雪且忽略課業……
【專家分析】激勵,能讓孩子產生動機
用讚美來加強執行能力
在終點給些甜頭,讓孩子覺得付出有回報
使用正向激勵的話語,別用負面措辭
必要時,運用比較正式的獎勵制度
運用激勵計畫,通盤強化執行能力
第三部 11種執行力訓練應用,讓孩子學會獨立
目標:從20個最常見的問題,歸納11種執行力訓練,各個擊破孩子的散漫態度!
第9章 事先規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144
起初只提供最低限度的引導
奠定有效策略的原則
解決特定的日常例行事務
鎖定特定的執行能力弱項
成功設計引導策略的原則:以孩子為中心,保持修改彈性
訓練計畫如何按部就班進行?
【父母引導說明參見頁碼表】
第10章 20項生活常規的執行力訓練計畫 153
父母的的引導,應視小孩的年齡與發展而定
1.起床後上學前的準備工作/2.整理房間/3.收拾個人物品/4.完成家事/5.才藝練習進度
6.準時就寢/7.整理書桌/8.收納筆記、作業/9.管理開放式任務/10.長期計畫
11.撰寫報告/12.準備考試/13.管理耗費心神的任務/14.整理筆記或作業/15.學習控制脾氣
16.學習控制衝動行為/17.學習管理焦慮/18.學習應付計畫的變動/
19.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哭/20.學習解決問題
第11章 提高反應抑制力──讓孩子學會思考後再行動 202
反應抑制力會在青春期再次受到挑戰!
【教養案例10】父母講電話,小孩頻頻打斷……
成功關鍵:找出孩子真正想要的,主動滿足他!
【教養案例11】哥哥希望有個人空間與時間,對弟弟沒耐心,兄弟吵吵鬧鬧……
成功關鍵:父母堅守立場一致、說到做到!
第12章 強化工作記憶力──協助孩子練習記下任務的方法 214
孩子的工作記憶力會隨著年齡慢慢增強
【教養案例12】老是忘記自己該做什麼,換衣服拖拖拉拉……
成功關鍵:一旦訓練啟動,須切實貫徹監督、提醒的動作
【教養案例13】常常忘記提前確認該帶的體育用具……
成功關鍵:只聽孩子說好不準,必須看到實際行動!
第13章 改善情緒控制力──給孩子平撫負面感覺、找到正向情緒的力量 223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面臨情緒控制的挑戰!
【教養案例14】很有責任感的小孩,但一遇考試就焦慮……
成功關鍵:別做太多,只須給孩子主動提出的支持即可!
【教養案例15】比賽輸了就大哭大鬧……
成功關鍵:嚴格落實和孩子討論的替代策略!
第14章 強化持續專注力──讓孩子學會專心完成一件工作 235
隨著年齡增長,持續專注力也會慢慢增強
【教養案例16】做功課無法一鼓作氣,容易分心……
成功關鍵:持續專注力訓練最好能持續一整年=兩個學期
【教養案例17】寫功課拖拖拉拉,寫不完……
成功關鍵:適時獎勵的刺激,能讓孩子更積極掌握時間
第15章 學習任務啟動力──讓孩子學會做好分內事,不按喜好挑著做 244
要讓孩子自願做不喜歡的事,得從生活常規做起
【教養案例18】老是要媽媽不停地碎碎念甚至發飆,才會動起來……
成功關鍵:確實做到訓練機制,並持之以恆,才能讓孩子養成習慣
第16章 磨練優先順序規畫力──讓孩子學會計畫未來,從思考流程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250
讓孩子熟悉計畫全貌,先從完成小任務累積,慢慢學會規畫力
【教養案例19】好學生遇到長期作業,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況……
成功關鍵:父母若都不善於規畫,須尋求老師協助
【教養案例20】臨時決定找朋友來家裡玩,結果不是朋友有事,就是媽媽有事……
成功關鍵:根據孩子的能力高低給予適當協助
第17章 培養組織力──讓孩子學會分類、收納、有效率地做事 260
從小建立規則,培養分類與收納習慣,奠定組織力基礎
【教養案例21】作業、個人用品經常遺失……
成功關鍵:一次只挑一個問題,集中火力訓練!
第18章 灌輸時間管理力──讓孩子學會預估、分配,做時間的主人 268
孩子學會看時鐘後,就能慢慢將管理時間責任交給他
【教養案例22】總是很難準時出門……
成功關鍵:記錄提醒次數,確實掌握訓練的進展
【教養案例23】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動工……
成功關鍵:確實的監督與確認孩子的任務品質同樣重要!
第19章 加強變通力──讓孩子學會因應變化,隨時調整步伐 277
孩子隨年齡不斷提升變通力,調整自己適應生活
【教養案例24】行程稍有變動,便大哭大鬧……
成功關鍵:務必要讓孩子對新變化有心理準備
第20章 提升目標堅持力──讓孩子練習實踐夢想的步驟與過程 285
持續鼓勵孩子完成任務=目標堅持力養成訓練
【教養案例25】喜歡嘗試新事物,但很快就半途而廢……
成功關鍵:調整任務的順序,讓孩子先完成任務,再做喜歡的事
【教養案例26】小孩一有錢,就想把它花掉……
成功關鍵:讓孩子看得到每次的進展,才能刺激達成目標的動力
第21章 養成後設認知力──讓孩子學會分析資訊、綜觀全局的洞察力 295
因果關係、概念統整,各階段都有不同任務
【教養案例27】小博士型的孩子,經常糾正別人,自以為是……
成功關鍵:透過記錄讓孩子練習到能自我提醒!
【教養案例28】小孩做事還算認真,但成果品質不夠好……
成功關鍵:提供具體改進建議,孩子才能明確知道自己疏忽的地方
第22章 如果父母的指導沒效果,該怎麼辦? 306
再次確認自己的訓練目標、執行態度是否明確
再次確認和孩子討論規畫的訓練步驟是否如實做到
若問題實在棘手,務必尋求專家協助
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接受檢測?
──檢測結果並不能找到改善方法,除非父母有特殊需求時才須檢測
小孩應該接受藥物治療嗎?
──建議先嘗試以非藥物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或兩者並行,減低藥物劑量
第23章 採非對立的方法, 和學校老師攜手合作 316
第24章 支持、鼓勵與愛,陪孩子面對青春期的挑戰 324
國中階段的任務與活動增加,執行能力強弱的分野更明顯
讓青少年主動參與解決問題,有助孩子轉型為有責任感的成人
不要怕讓孩子遇到拒絕或失敗,父母只須給予重新振作的支援
讓孩子真實地體驗挫折,從中得到教訓
後記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啦啦隊! 331
前言 從小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學會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第一部 為什麼我的孩子聰明又散漫?
目標:釐清孩子哪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第1章 聰明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散漫? 030
【教養案例 1】孩子容易分心,整理房間拖拖拉拉,過了半小時,卻一事無成……
【專家分析】孩子散漫,是大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出了問題!
執行能力區隔愈細,愈能精準找到解決方案
【執行力發展順序對照表】
遺傳、環境與生長經驗,都會影響執行能力發展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