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限量贈褚士瑩人生金句刮刮卡(5款隨機送)★★
★★邀您與褚士瑩面對面,談談你未來要做什麼★★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很糟糕嗎?非主流人生代表褚士瑩,想對迷茫年輕人說: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褚士瑩從17歲時開始旅行,學習當世界公民,如今已經前往世界超過100個國家,包括到南極洲裸泳、南冰洋划獨木舟。他是NGO工作者,也從事哲學諮商,多年來不斷跟不同世代年輕人對話,如今以21則人生提案分享:如何真正做自己,而且是快樂的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自己。他的觀念非主流,但經得起辯證,有趣、微嗆辣又具有說服力。
全書分成三個改變未來的行動:「認識自己的本質」、「看見未來的自己」以及「培養自己的方法(技術篇)」,分別跟年輕讀者討論「此刻我是誰」、「未來我想成為誰」以及如何「成為那個我喜歡的自己」。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作家、國際NGO工作者、哲學諮商工作者。
17歲時開始旅行,學習當世界公民,已經前往世界超過100個國家,包括到南極洲裸泳、南冰洋划獨木舟。
2015年起從事哲學諮商,並以法國「哲學踐行學院」(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的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er)為師,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後記】21世紀的言靈師
文/褚士瑩
這一本書中,我們使用的對話方式,是將近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的所謂「蘇格拉底對話」(Socratic Dialogue)。蘇格拉底式對話是一種採用對談,澄清彼此觀念和思想的方法。蘇格拉底認為,透過對話可以讓對話者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談論的課題清晰。尤其,只要一直修正不完全、不正確的觀念,便可讓人靠近「真理」,進而建立一個更有效能的個人思考系統。
作為一個非哲學專業出身的NGO工作者,我之所以喜歡「蘇格拉底對話」這套方法,甚至到法國去學習這套思考、對話的踐行,是因為這套方法對於我,無論在工作或是人生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問我,這套從古希臘流傳至今兩千五百年的古老方法,有什麼魔力,能讓我如此臣服?我的回答都是:「因為蘇格拉底提問的藝術,在工作上,幫助我作為和平工作者,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衝突解決,在私下的日常生活中,也幫助我認識問題的本質,透過提問,讓問題變小,甚至不見。」
聽起來很神奇吧?要把蘇格拉底對話靈活應用,雖然是一門技術,必須經過嚴謹的學習,但是蘇格拉底對話的基本態度,即使沒學過這套對話技巧,也是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活用的。
「蘇格拉底對話」、「哲學諮商」,聽起來都是陌生而遙遠的西方概念,但是隨著踐行的時間越長,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其實與古老日本文化中「言靈(ことだま,Kotodama)」的概念,是共通的。
言靈作為概念,可以追溯到約一千三百年前,在日本最古老詩歌集《萬葉集》中飛鳥時代的歌人柿本人麻呂,他曾寫到日本是一個「言霊の幸(さき)わう国」,意思是「透過言語的力量帶來幸福的國家」,這種觀念認為言語中蘊藏著力量。每個人所說的話語中,都存在著「言靈」,而且這些言語能夠影響現實,導致與所說話語一致的結果。根據言靈的思想,使用不吉利的語言會引來不好的結果。
在日本,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也是一個相信言靈力量的人,並且踐行在商業之中。正因為他深知言語的力量,所以他說過「負面的言詞,只會產生負面的結果」、「不能使用否定別人的話」、「我的辭典裡本來就沒有否定的話」這些關於「言詞」的觀點,稻盛先生在第一線遇到疲累的員工,會先說出具有「力量」的言詞,讓員工心中產生意識改革,行為有所變化,困難的現實也會逐漸好轉。京瓷和日本航空兩家企業,也是因為實踐了言靈概念,而產生了奇蹟般的變化,這就是哲學踐行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哲學諮商中,特別關注客戶的遣詞用句,比如一個強調自己想要「脫貧」、「階級翻轉」的客戶,往往不知道自己正在對自己下咒語,不斷地在暗示自己是貧窮的、在社會底層不得翻身。當我們經過使用「蘇格拉底對話」的十種態度仔細檢驗之後,客戶往往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富裕而自由的,一直以來禁錮他的,是那些加在他身上、充滿負面暗示的言語。
但我也要強調,「哲學諮商」所使用的語言,並不是所謂的「正向肯定語」(affirmation),或是坊間流行的「正向教養」,因為刻意使用肯定的或否定的語言,其實都是不真誠的謊言,所以我們會強調把語言中的褒意和貶意都拿掉,中性的看待,才能看到真實。
所謂的「真實」,就是看見「貪婪」和「積極進取」的本質是一樣的,沒有好、壞,對、錯的區別,都應該用同樣的中性態度來面對,才能獲取語言背後「如實」的力量。有趣的是,在古代日本「言靈信仰」的神祇,是跟《萬葉集》同時代的《古事記》裡出現的「一言主神」。這位有趣的大神,介紹自己的時候也這麼說:「我是壞事也一言,好事也一言的神(「吾は悪事も一言、善事も一言、言い離つ神。」)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一言主神的這個「一言」就是我們說的如實、沒有善惡好壞的中性「概念」。
回到《萬葉集》,其中就描繪了人們試圖從路人的隨口言語中,借助言靈的力量來實現自己願望的場景。這反映了日本人自古以來信奉言語力量、重視言語使用的生活態度,這和蘇格拉底每天吃完早餐後,穿著粗布衣服、赤腳走上雅典街頭人來人往的路口,廣場或神殿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抓住人就開始提問,想要藉由一問一答的過程,讓人們對自己的無知產生自覺,其實是如出一徹的。而這個透過嚴謹提問,來幫助缺乏自我覺察的人,將他們從無知黑暗中拉出來的過程,就是「哲學諮商」的原型,根本上就是透過邏輯,正視語言本身不可輕視的的力量。
而將那種力量以自己的意志行使的人,在古希臘被稱為「哲學家」,在古代日本就被稱為「言靈師」,而在今天就被稱為「哲學諮詢師」。基本上,都是將語言從無意識的存在中喚醒,提醒我們去呼喚萬物的真名,這就是哲學的力量。這力量往往幽微卻如此容易激怒人,往往被忽視,卻又不容置疑。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後記】21世紀的言靈師
文/褚士瑩
這一本書中,我們使用的對話方式,是將近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的所謂「蘇格拉底對話」(Socratic Dialogue)。蘇格拉底式對話是一種採用對談,澄清彼此觀念和思想的方法。蘇格拉底認為,透過對話可以讓對話者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談論的課題清晰。尤其,只要一直修正不完全、不正確的觀念,便可讓人靠近「真理」,進而建立一個更有效能的個人思考系統。
作為一個非哲學專業出身的NGO工作者,我之所以喜歡「蘇格拉底對話」這套方法,甚至到法國去學習這套思考、...
章節試閱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有一次趁著回臺灣的難得機會,我受邀到某個相當偏僻的私立職校去進行生涯工作坊。看著臺下嚼著泡泡糖的、拿著小鏡子在化妝的、滑手機的、打線上遊戲的、睡覺的、聊天的學生們,我想了一分鐘,決定關掉背後的投影設備,放棄我原本準備的簡報檔案,然後走到教室四周,把視聽教室所有的窗簾通通拉開。
瞬間,陰暗的視聽教室灌滿了午後明亮的陽光。老師跟學生們都露出困惑的樣子,不曉得臺上這個大叔在發什麼瘋?是不是要準備發飆了?前排嚼著泡泡糖的青少女,繼續嚼著,一副等著看好戲的備戰狀態。
其實我並沒有生氣。我深呼吸,重新調整自己,然後帶著微笑看著青春正盛的臉龐。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沒有人有任何反應。
我又說了一遍:「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漸漸的,一隻手、兩隻手,怯生生地舉起來。我帶著鼓勵的微笑,環顧著每一張以自己的方式美麗著的臉,然後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手舉起來。過了一分鐘,除了少數幾位用懷疑的斜眼瞪著我之外,幾乎所有學生都舉手了。
「恭喜你們!」我為他們拍手,絲毫沒有諷刺的意味。今天會是一個很棒的下午,我知道。
我開始解釋,「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並不是像很多老師、家長、父母說的,是一件壞事,相反的,這可以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
你以後最想做的工作,搞不好現在根本還沒被發明出來!」
那些上一代人無法想像的職業
作為一個注重邏輯的人,我認為「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可以是很棒的事,必須有根據。
為了證明這個「偏激」的觀點不是空穴來風的信念,我請臺下的學生一起來想想,他們心目中有哪些工作,是現下年輕人認為「當然是真正的工作」,但是「老人」根本不懂的。
很快的,我們有了一長串有趣的名單:
.直播主
.經營網路商店
.代購
.Airbnb
.設計LINE貼圖
.網紅
.YouTuber
.韓國藝人
.叫車平臺司機
.平臺送餐外送員
……
我在身後的黑板把大家的答案寫下來以後,轉過來面對學生們:「你們的家長認為這些工作是真正的職業的,請舉手!」
全場只有兩三個學生舉手。
「你們認為這些工作,當然是真正的職業的,請舉手!」
幾乎所有學生都舉手了。
不知道比較好?
在場的職校年輕人都很清楚,身邊的大人之所以認為這些工作「不好」,或者「不是真正的工作」,只是因為他們成長的時候,身邊沒有這些工作罷了;簡單來說,就是「無知」,並非這些工作不是真的,或是比較不好。
其實不管是老人或年輕人,常常都會犯同樣的錯誤:以為已知的比較好,未知的比較不好。這解釋了為什麼老人家很容易一口咬定:新開的餐廳不好吃、新來的員工不好用、去國外生活不自在、新產品不耐用、新科技不安全。
你在健身房裡,是不是還看過堅持在跑步機上用有線耳機的人?他們不相信無線藍牙耳機更好。
你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堅持要在電視上看連續劇的人?他們不相信用手機追劇更好。
這是多麼可笑啊!
其實知道或不知道,跟一個東西好不好,在邏輯上是無關的。
有線的耳機沒有比較好,用電視看影集也沒有比較好,但對於活在「已知」的人來說,比較熟悉、有安全感罷了。
未知的東西,當然有可能要比已知的更好。工作也一樣。那些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工作,有可能更適合我們。是不是真的,等到這些工作出現以後、等嘗試做過以後,我們就會知道了,不是嗎?何必現在杞人憂天呢?
從小就知道自己要當醫生、當老師的孩子,對於要如何成為一個直播主、YouTuber,可能並不關心,畢竟,人是不可能去做連聽都沒聽過的工作。我記得BBC的新聞主播克里夫.米里(Clive Myrie)回憶他為什麼會立志進入新聞界,是因為在他從牙買加移民到英國,身為黑人而受到排擠的童年,原本他不相信自己會有什麼美好的未來,但突然有一天,ITV電視臺出現了一個叫做特雷弗.麥克唐諾(Trevor McDonald)的黑人主播,而且瞬間成了全村的希望。不誇張,全英國的黑人家庭每到新聞時間,就會聚精會神聚到電視前,只為了能夠看見一個跟他們同樣膚色的人,竟然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播報員。
「你不可能成為你沒看過的人。」克里夫.米里在採訪中說了這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
國際NGO的工作,讓我有機會造訪世界各地許多偏鄉、部落的小學,當時我對這一點有特別強烈的感受。那些孩子,成績好的都想成為老師,成績不好的都說長大以後要去工地當打零工的建築工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於老師或建築工人有什麼熱情,而是因為這只是他們在封閉生活環境裡,唯一看過的兩種職業。
「知道」會限制我們的想像。但是「無知」卻反而可能拓寬我們的想像。
只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沒有一定非做什麼不可的人,在遇到一個未曾出現的新行業時,才會去嘗試、追求,所以就會變成一個比較有趣的人。古希臘哲學教父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就是要提醒我們,其實我們對未來都是無知的,不要假裝知道!這位老爺爺說的話,還真有道理!
「如果你現在去為未來的自己選職業,就算再新,無論是直播主或YouTuber,也是現在已經存在的、你已經知道的,那就跟堅持只用有線耳機、堅持只看電視的老人,有什麼兩樣呢?」
我聽到學生當中開始發出了笑聲。
「所以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是不是比較好呢?」
臺下原本黯淡的眼神,慢慢地露出了亮光。
現在的問題,就是未來的工作
我看到的這群學生,並不是老師們看到的「不知進取」的「迷惘年輕人」,而是學校並沒有教他們如何趁在學時做準備,才能成為一個「知道如何擁抱未知」的人。
我轉而又問:「但是!有沒有可能等你們出社會的時候,這些現在覺得很『新』、或是很想做的工作,到時候已經不夯、不想做了呢?」
想了想後,很多人都點頭。
「那怎麼辦?」我把這個問題丟回給在場的學生們。
一個人要如何透過「學校」、「教育」、跟「學習」,準備好自己去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一個世紀以前,世界上大部分的職業都是農業相關的工作,但這些工作到今天,已經消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說不定現在去學習寫程式、學財務會計,未來十年都會被AI、機器人取代,就像機器取代插秧跟收割一樣革命性呢?
「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對問題保持好奇心。」我只給學生們這兩個建議。
多去看外面的世界,是因為你最想做的工作,搞不好已經被創造出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比如我在30歲去學習航海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已經有護士靠著在郵輪上開「海上洗腎中心」,一面賺錢,一面幫助別人,一面爽爽地環遊世界。
至於對問題保持好奇心,是因為我們雖無法預測未來的「職業」,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已經存在的問題,就一定有被解決的需要,只是解決的辦法,目前還沒出現而已。無論是上網速度太慢、癌症沒辦法被治癒、年輕人買不起房子、騎摩托車太危險,或者獨居老人越來越多等等,這些雖然現在看起來無法解決,但現在的問題一定會轉變成未來的工作。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有一次趁著回臺灣的難得機會,我受邀到某個相當偏僻的私立職校去進行生涯工作坊。看著臺下嚼著泡泡糖的、拿著小鏡子在化妝的、滑手機的、打線上遊戲的、睡覺的、聊天的學生們,我想了一分鐘,決定關掉背後的投影設備,放棄我原本準備的簡報檔案,然後走到教室四周,把視聽教室所有的窗簾通通拉開。
瞬間,陰暗的視聽教室灌滿了午後明亮的陽光。老師跟學生們都露出困惑的樣子,不曉得臺上這個大叔在發什麼瘋?是不是要準備發飆了?前排嚼著泡...
作者序
【序】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很糟糕嗎?
文/褚士瑩
我最近為一個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泰國上班族朋友Joy做了哲學諮商,他的「症狀」很典型:因為公司方向的改變,工作不順,卻又捨不得貿然辭去這份在科技公司、薪水相當不錯的工作,所以開始去補習英語,準備考語文檢定去澳洲念書,期待畢業以後轉換跑道,進入醫療照護產業。他看到媒體報導說,這是未來高齡化社會一個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的職業,但是他又不敢真的踏出這一步。
「這是我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他強調了三次。
當然,這不可能是真的,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他應該早就去做了 ——就像是真的很想、很想、很想去吃的那家餐廳,上周就已經排隊去吃了。
「很想、很想、很想」,不過是用「對未來的期待」,來當作「對現在的慰藉」而已,通常都不是真的。
「所以等你五十歲終於拿到了澳洲的看護師執照的時候,毫無工作經驗,背負著一大筆學貸,跟二十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醫院的工作機會,那時你作為一個外國人,舉目無親,在異鄉競爭職場表現,競爭升遷加薪,同時承受高風險的感染環境,整天面對痛苦跟死亡,這就你說的那件『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嗎?你對人類那麼有大愛嗎?」
Joy沉默了,表情甚至有點憤怒,好像我毀了他的完美人生計畫。
這就如同我們聽到很多公務員說:「繼續好好忍耐二十年,退休以後就可以過好日子了!」同樣不是真的。這種人一定不曉得什麼叫做好日子,更別說知道該如何過好日子。
你也是那個把「期待」跟「現實」混淆的人嗎?
真正的現實,必須像走路一樣。不能只是向前移動左腳一步,然後停下來一年、兩年,才思索下一步。
你的右腳要立刻跟上。
然後左腳接著邁出下一步。
下一步是右腳。
下一步又是左腳。
必須這樣,保持著節奏和韻律,才算走路。
思考是重要的,行動也是重要的,一連串有思考的行動,才能引導我們走向我們想要去的方向(或是我們認為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如果我們在某個時刻,持續的思考讓我們意識到,當下腳的行動並不會引領我到想去的地方,那麼,要不是改變期待(覺察到這樣也很好,然後繼續安心的往前走),要不然就得轉動一下左腳,然後轉動一下右腳,持續這樣做,直到我們朝著新的方向前行。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往往是因為飄在空中的期待。期待不是壞事,所有農夫播種之後,對於收成都有期待,但是農夫一定也知道,所有的期待都必須從播種的土地上長出來,而現實就是這片土壤。夢想的種子必須播種在現實的土壤,才會長出合理的期待。但是「向宇宙下訂單」的人,只能不斷地捕捉天上的雲朵跟彩虹,並且妄想著把雲朵和彩虹拉到自己站立的土地上。這樣的人生,當然是無止境的失望。
或許,改變的時候到了。你準備上路了嗎?
【序】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很糟糕嗎?
文/褚士瑩
我最近為一個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泰國上班族朋友Joy做了哲學諮商,他的「症狀」很典型:因為公司方向的改變,工作不順,卻又捨不得貿然辭去這份在科技公司、薪水相當不錯的工作,所以開始去補習英語,準備考語文檢定去澳洲念書,期待畢業以後轉換跑道,進入醫療照護產業。他看到媒體報導說,這是未來高齡化社會一個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的職業,但是他又不敢真的踏出這一步。
「這是我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他強調了三次。
當然,這不可能是真的,如果真...
目錄
目錄
〔作者序〕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很糟糕嗎?
跨出第一步:認識自己的本質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擔心之前先想想,人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我應該順從父母的期望,選擇自己的未來嗎?…………
人生冒險家:行動的原點,是我們對這世界的好奇心…………
什麼才叫「做自己」?──15個打開感官的練習,和10個讓你忠於自我的提醒…………
什麼樣的人不認識自己?…………
今天,你用看陌生人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了嗎?…………
跨出第二步:認識未來的自己
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談競爭力之前,先想想你到底在跟誰競爭?…………
到底,什麼才是你的成功人生?…………
你到底想當狼,還是狗?(還是雞?羊?)…………
找到「非做不可,不做會死」的那件事!…………
找答案不如找路──不想當「失敗者」的人,真正想要什麼?…………
追求快樂有什麼不對?思考過後,再為自己的人生提案…………
跨出第三步:培養自己的方法(技術篇)
我是沉溺在物質享受中嗎?──如何用哲學諮商對自己近身觀察…………
迷惘時,就用問題來回答問題吧!——蘇格拉底的哲學方法…………
抓住自己的狐狸尾巴──找出那些你沒看見的自我特質…………
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先吃「一點」麥當勞,這樣好嗎?…………
為什麼要學語言?──鈔票和AI不能幫你翻譯的…………
社畜人生只想說聲「我就廢」?──莊子告訴你,耍廢、無用其實不簡單…………
培養你的「全視之眼」…………
〔後記〕21世紀的言靈師
目錄
〔作者序〕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很糟糕嗎?
跨出第一步:認識自己的本質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擔心之前先想想,人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我應該順從父母的期望,選擇自己的未來嗎?…………
人生冒險家:行動的原點,是我們對這世界的好奇心…………
什麼才叫「做自己」?──15個打開感官的練習,和10個讓你忠於自我的提醒…………
什麼樣的人不認識自己?…………
今天,你用看陌生人的眼光重新打量...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