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專家推薦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大師、《語言本能》作者
亞當.高普尼克(Adam Gopnik),《巴黎到月球》作者
琳達.巴特舒克(Linda Bartoshuk),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院士&嗅覺與味覺研究科學家
瑪琳.朱克(Marlene Zuk),加州學河濱分校生物學教授、《物競性擇》作者
媒體好評
《科克斯書評》、《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一致推薦
══════════════
✯✩✯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
年度最佳科學著作獎決選書
══════════════
探索頻道、《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專業諮詢嗅覺心理學科學專家
可口可樂、全球香水企業蔻蒂集團專業諮詢顧問經典力作
受《感官之旅》作者黛安.艾克曼啟蒙的嗅覺感官與神經科學之作
諾貝爾物理獎萊納.魏斯(Rainer Weiss)TEDxNatick 2019同場演講學者
溫佑君(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
當嗅覺這種感官知覺復甦以後,
\ 人們理解世界和自己的眼光都會大大地改變。/
亞洲芳療專家✐專文推薦
何欣潔Poky(拾心香氣研究室創辦人)
由科學家帶領,走讀氣味在生活中不同維度的時空,
\ 試圖拼湊出這個神祕感官可能的樣貌。/
香氣聞學家✐品味導讀
══════════════════════
將氣味喚起記憶的「普魯斯特現象」帶入實驗室,
一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狂想報告書。
══════════════════════
╭ ╮╭ ╮╭ ╮╭ ╮╭ ╮╭ ╮
生物 免疫 社會 文化 品牌 未來
演化 基因 學 史 行銷 科技
╰ ╯╰ ╯╰ ╯╰ ╯╰ ╯╰ ╯
◌ 健康的免疫系統,好聞的體味
◌ 氣味成了區分窮人與富人的標誌
◌ 植入虚構的記憶,可能有助於控制食慾
◌ 古埃及與羅馬、中世紀歐洲香水簡史
◌ 你偏好的香水跟你的免疫基因有關
◌ 對手機呼吸一口氣能檢測出癌症?
「閱讀本書,你不僅能對自己驚人的嗅覺擁有更多感激及認識,
還能瞭解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利用嗅覺改善及豐富生活。」
──瑞秋.赫茲博士@2019TEDxNatick
🅥嗅覺和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五感中只有嗅覺能與情緒及記憶的大腦連結
🅥57歲以上若嗅覺退化後在五年內死亡率高於其他人4倍
{ 避孕藥讓妳的基因選錯人嗎?}
▪基因、體味與性吸引力之間的聯結,除有生物學上的重要性外,同時具有社會意涵,而現代生活卻可能將這一切搞砸。
▪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會偏愛基因與自己相似的男性的氣味,也就是生物學上較不合適的男性。
▪不孕症診所的病歷資料顯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基因越類似的夫婦,受孕的困難度就越大。
{ Netflix影集《First Love初戀》喚醒初戀的味道?}
▪氣味所喚起的記憶常又稱作「普魯斯特式回憶」(Proustian memories),或是「普魯斯特現象」(Proust phenomenon)。
▪氣味被譽為追尋往事的「最佳線索」
▪氣味記憶具有強烈的情緒本質,這些記憶總是出其不意地來到
{ 確診後喝咖啡就像在喝水?}
▪後疫情時代仍難免COVID-19帶來的後遺症
▪少了嗅覺,吃薯條就像啃食油膩濃鹹的硬紙板一樣。
▪失去嗅覺,在醫學上稱為嗅覺缺失症(anosmia,簡稱為嗅盲)。
▪嗅覺功能障礙發生率驚人的高,且是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之一。
{ 芳香療法的療癒魔力?}
▪吸入「好聞」氣味的人表示較能忍受疼痛
▪維也納醫學大學的約翰.萊納已證實,牙醫診所候診患者暴露於薰衣草或柳橙氣味心情明顯改善,焦慮也減輕許多。
▪香氣的正向療效並不侷限於情緒,還能夠影響生理狀態。
作者簡介:
瑞秋.赫茲博士(Rachel Herz, Ph.D.) 心理學博士與認知神經科學家(Cognitive neuroscience),是全球公認頂尖的嗅覺心理學科學家。1994年起加入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進行氣味、情緒和認知的相關研究。教學領域遍及心理學、生物學、精神病學、人類行為與神經科學。 赫茲博士也為許多跨國企業的提供專業諮詢,包括可口可樂、日本花王企業,香辛料公司味好美(McCormick & Company Inc.)和香水公司蔻蒂集團(Coty Inc.)等。不僅將多年研究編著成書,赫茲博士更致力於推廣關於化學感官的知識,常於探索頻道(Discovering Channel)、英國廣播公司(BBC)及《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等媒體接受專訪。2019年受邀在TEDxNatick演講對嗅覺感官的各種實驗,新冠疫情後與世界味覺和嗅覺協會(WTSDA)進行線上學術講座,持續透過行動宣導嗅覺與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要。
譯者簡介:
李曉筠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完成住院醫師、總醫師訓練,以及取得精神科專科醫師執照。曾專職從事健康醫療領域之翻譯、編譯及寫作,現為兼職譯者。一九七八年生,熱愛旅行、芳香療法與狗兒。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 各界一致好評 「這本書就像是瓶蘊涵各種香料的香水,調入許多迷人的實例與誘人假說。」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大師,《語言本能》、《理性:人類最有效的認知工具,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採取更正確的行動》與《再啟蒙的年代》作者。 「如果赫茲沒有告訴我們,誰想像得到鼻子的美感與生理機能,其華麗和複雜程度竟不下於眼睛、嘴巴及心臟?本書關注一個重要卻備受忽視的主題,是部饒富魅力、使人增廣見聞的著作。」 ──亞當.高普尼克(Adam Gopnik),《巴黎到月球》、《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作者 「赫茲藉由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籍,說明嗅覺如何在生活各個層面發揮作用,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喚醒自己的感官。她讓複雜的科學知識變得容易理解,魅力十足卻又不失精準。這真是迷人、詼諧又充滿智慧的一本書。」 ──琳達.巴特舒克(Linda Bartoshuk),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院士、心理學家、嗅覺與味覺研究科學家 「本書充滿吸引人的真實故事,分享嗅覺的奧祕,戳破人們對嗅覺的迷思,以及說明我們為何對氣味偶爾產生出乎意料的情緒化反應。如今臭鼬與玫瑰對我而言再也不同以往。」 ──瑪琳.朱克(Marlene Zuk),加州學河濱分校生物學教授、《物競性擇》作者 「一次生動、有魅力地探究人類嗅覺的感知……這本書融合了私密趣聞、廣博的流行文化與科學知識,令人感到驚豔。」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啟發性十足,充滿說服力地告訴我們,人類從未正視嗅覺所產生的影響。」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可說是千載難逢,作者不僅有高明的寫作功力,並且具有深厚的科學研究基礎。」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令人著迷……一本認真的著作,卻帶有許多令人歡欣的氣味。」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讀過本書後,你將無法再把自己的鼻子視為理所當然。」 ──《今日美國》(USA Today)
名人推薦:★ 各界一致好評 「這本書就像是瓶蘊涵各種香料的香水,調入許多迷人的實例與誘人假說。」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大師,《語言本能》、《理性:人類最有效的認知工具,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採取更正確的行動》與《再啟蒙的年代》作者。 「如果赫茲沒有告訴我們,誰想像得到鼻子的美感與生理機能,其華麗和複雜程度竟不下於眼睛、嘴巴及心臟?本書關注一個重要卻備受忽視的主題,是部饒富魅力、使人增廣見聞的著作。」 ──亞當.高普尼克(Adam Gopnik),《巴黎到月球》、《吃,為什...
章節試閱
序言 你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氣味的原因 我對嗅覺的迷戀從五歲開始,那是一個星期日早晨,法國吐司及楓糖漿的香味把我拉下床……雖然很想這麼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五歲的某個夏日午後,我們全家出門兜風。陽光明媚,知了鳴唱,大家都心情愉悅,輕風陣陣撫上我的臉頰。我記得自己往車窗外看,凝望油綠草原周圍樹尖頂入藍天,突然間卻聞到一股奇特而刺鼻的氣味。幾乎同一時刻,我聽見母親歡呼:「我愛這個氣味!」「那是什麼?」我問道。母親微笑回答:「臭鼬。」從那天起,我便愛上了臭鼬的氣味。直到約莫一年後在校園玩耍,告訴某些朋友我對這個氣味的偏好時,才知道這不大尋常。原以為他們會點頭稱善,或分享幾個田原歷險故事,結果我天真的想法卻遭受譏笑。「妳真古怪!那很噁心耶!」他們一邊同聲喊叫,一邊跑遠了。 為何同學們認為這氣味可怕至極,我卻恰恰相反?很快地我瞭解到,大多數人的反應和那些同學沒有兩樣,因此最好不要承認這項特殊的氣味偏好。然而當年歲稍長,發現某些人招認他們同樣是臭鼬氣味的愛好者時,我鬆了一口氣。為何我與一群靦腆的少數人所喜歡的氣味,大多數人卻覺得臭不可聞?是什麼造成你我在這方面的差異?還是你其實跟我臭味相投。為什麼每個人會偏偏喜歡某一種獨特氣味,而非其他氣味?從本書能發現的諸多事情之一,就是對於世界上種種氣味,你之所以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 氣味是記憶的最佳線索? 其實在童年那次兜風發覺臭鼬香氣的喜悅之前,我早已對氣味,甚至所有「感官的」事物著迷。我從不甘於僅是觀看事物,總是忍不住觸摸和聞一聞──至少在合乎社交禮儀的範圍內。另外,我對聲音非常敏感。我雖然熱愛許多事物,唯獨太大的噪音令我無法消受,因此只喜歡遠遠觀賞煙火。的確,觀看舞蹈、煙火、星空、青山與湛藍海洋,都屬於我對感官的熱情。我對享受美食的貪戀也可想而知,幾個崇尚美食主義的友人與我,還成立了自稱「品嚐風味」的俱樂部。然而相較於其他感官,嗅覺對我始終就像謎一般,具有獨特的誘惑力。氣味不只令我,或許也令你陶醉,同時還是少數留待解惑的科學謎題之一。人類的嗅覺仍有許多科學無法觸及的層面,在我的專業生涯中,解開嗅覺的心理謎團成為我的主要研究目標。 直到多年後我才明白,早在思索氣味偏好與他人不完全相同時,我就已經開始企圖解開嗅覺謎團。當我還是大學生時,有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也為我之後的研究生涯奠定了基礎。那是大學的最後一年,我正為研究生入學考試(GRE)做準備。在學習指南裡的一般心理學,我不經意瀏覽到一篇文章,其中針對某問題指出「氣味是記憶的最佳線索」。「為什麼呢?」我納悶。「這是真的嗎?」我諮詢我的榮譽指導教授。他坦承不清楚此說法的緣由及真實性,但他肯定這項公認的見解,並相信其原理與腦部的神經聯結有關。這份好奇被收藏到我腦中偽意識(pseudo-conscious)的角落,直到好幾年之後才被喚醒。 演化學論點成了嗅覺謎團的明燈 蟄伏多年後,在研究所的課堂上,我的好奇心甦醒了。那是一門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討課程,當時我偶然讀到一篇論文,裡面的研究人員選擇出乎意料的創新方式來操縱心情。捨棄以往標準的口語或想像技巧,他們選擇的竟是氣味。以杏仁等令人愉快的氣味,做為好心情的暗示;以氮苯等強烈酸腐的氣味,做為壞心情的暗示。研究人員主張嗅覺與情緒息息相關,這個相關性具有生物學與演化學的證據,他們的演化學論點尤其讓我折服。在鑽研氣味前我曾誤打誤撞研究過動物行為,說誤打誤撞是因為我的心思根本不在那上面,但研修動物行為讓我學到了演化理論,並在之後致力研究這個學說。演化理論對我而言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在嗅覺謎團中追尋的意義及方向。你會發現,演化理論及生物學觀點在這整本書中不斷被提及。 發現這篇論文的演化學論點,及發現其中採用氣味來誘發情緒的出色技巧,這一切實屬僥倖,但深深觸動我心底的共鳴,喚醒那塵封的記憶。在黑暗中,我突然看見一線曙光,為了尋找真正具啟發性的博士論文題目,那段時期的辛苦在這一刻終於苦盡甘來。我就這麼開始第一項嗅覺任務,便是查明GRE那篇文章的說法到底正不正確。氣味是記憶的最佳刺激物嗎?這到底代表什麼意思?我開始釐清氣味、情緒與記憶之間的關係。 被學術與文化忽略的第五感官 決定研究氣味這條學術之路並不好走,學術界因為與文化緊密嵌合,一直都不認為嗅覺有值得研究的重要性。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對這個第五感官不僅忽略,更視為理所當然。我很幸運,在研究所期間有位思想開放的指導教授,他教導我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沒有任何人或任何理論可以完全解答任何問題。這是在研究嗅覺時必須採取的定位,因為不像其他感官已被洞悉基本的作用機轉,嗅覺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尚待解讀,唯有彙整各門學科的研究方法與理論觀點,才有全然理解的可能。 另外,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當研究生時,我閱讀了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以華麗文筆書寫的《感官之旅》(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儘管學術的象牙塔不怎麼重視嗅覺的奧祕,黛安.艾克曼卻將書中五分之一獻給這個神奇的感官系統,總算讓嗅覺得到平反;艾克曼熱情與精彩的散文在我心中播下種子,希望總有一天能與他人分享我的嗅覺感官之旅。 我的博士論文並沒有經過太多苦思摸索,便成功尋得氣味喚起記憶之獨特性,接下來的文章中將能瞭解到那些特徵。取得博士學位後,我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那裡發現如何利用氣味協助人們記憶各式各樣的資訊。完成博士後研究,我到美國費城的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開始教職生涯,並持續了六年。接著自二○○○年起,移居至美國羅德島州,於布朗大學擔任終身教職至今。 如何利用文字產生嗅覺假象等研究 近乎二十年的嗅覺研究裡,我發現人們喜愛或厭惡氣味的原理和成因,及相較於其他知覺經驗,氣味喚起的記憶有何特殊與迥異之處。也發現對於氣味、氣味學習及氣味記憶而言,情緒具有重要且根本的影響力。另外,我還探討氣味與情緒之間的密切聯結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我的其他研究面向,包括如何利用文字產生嗅覺假象,還有氣味如何能夠點燃或澆熄性吸引力。本書將為你一一揭露這些嗅覺的奧祕。 我於科學期刊發表逾五十篇原創性論文,也曾為大學教科書及學術文集撰寫一些章節。同時,我活躍於香料及食品圈,是食品科技學會(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著名的講者,同時從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成為香精香料產業的諮詢顧問。 我何其幸運,能有機會成為小池塘裡的一條大魚。過去十年來,有關嗅覺的分子及生化研究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其中最具突破性的發現,就是琳達.巴克(Linda Buck)與理查.阿克塞爾(Richard Axel)於一九九一年找到嗅覺受器(olfactory receptors)的基因序列,這項發現於二○○四年榮獲諾貝爾獎。相形之下,嗅覺心理學研究仍像一塊非常狹小但極其豐饒的園地,而我在裡頭辛勤耕耘。 「嗅覺缺失症」:沒有了嗅覺,人生意義盡失 尤其幸運的是,我並非透過悲慘經歷才得以瞭解嗅覺是多麼神奇的感官。幾年前我認識一位女性,當時她剛從一場殘酷的車禍失去嗅覺。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認識到這位女性──潔西卡.羅斯(Jessica Ross),她的故事正是促成我寫這本書的靈感之一。她和大多數人一樣,將嗅覺視為理所當然,一旦失去,她才發現嗅覺難以置信地與生活一切事物皆有關聯,沒有了嗅覺,整個生活被改變,人生意義盡失,再也無法挽回。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相同,那麼你大概不曾認真看待自己的嗅覺。一項由賓州大學保羅.羅津(Paul Rozin)教授設計的問卷調查發現,當要求受測者評比失去各種生理特質所代表的重要性時,嗅覺幾乎墊底。人們評比喪失大腳趾與喪失嗅覺的等級相當,這實在是大錯特錯,接下來我將為各位證明,嗅覺對於生活中許多重要的層面是如何的舉足輕重。 想知道嗅覺有多麼的重要,就必須先設想沒有嗅覺的生活會是如何。對於「嗅覺缺失症」(anosmia)患者而言,這種毀滅性的疾病讓一切轉變。嗅覺是人性所不可或缺,無論在情感、生理、性愛或社會層面上。少了嗅覺,我們辨識自己與他人的能力變得模糊,我們的情感世界麻痺遲鈍或紛擾不安,我們喪失享受美食的能力,我們的健康及性慾可能衰退,甚至我們辨認誰是生物學上合適配偶、能夠繁衍最佳後代的本能也嚴重減弱。其實嗅覺缺失症並不罕見,之所以看起來寥寥無幾,是因為這種疾病的診斷率不足,且醫療對此通常漠不關心。根據患者資料保守估計,每二十位美國人就有一位罹患嗅覺缺失症,但許多嗅覺障礙患者卻沒有就醫。實際上,嗅覺功能障礙(olfactory dysfunction)發生率驚人的高,且是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之一。不管嗅覺是在短暫時間內突然喪失,還是多年來一點一滴逐漸流逝,對患者接下來的人生不僅造成本質上的影響,也帶來戲劇性的轉變。 少了嗅覺便嚐不出蘋果和馬鈴薯的差別 嗅覺就像五官中遭受遺棄的孤兒。有關視覺的書籍數以百計,圖書館架上陳列一部部聽覺及觸覺方面的著作,由於和食物的關聯性,味覺相關的藏書也十分豐富。但直到最近幾乎還是沒有關於嗅覺的書籍,特別是專業領域外,滿足一般讀者好奇心的書籍。盼望每位閱讀本書的人,不再將自己的嗅覺視為理所當然;也期盼在讀完本書後,永遠都會真誠地騰出時間好好聞一聞玫瑰或培根,細細品味嗅覺所賦予你的一切美妙及天賦。 藉由本書,你將發現嗅覺對我們的舉止、反應、品味、思考、行為及情愛,影響多麼深遠。你將驚訝於嗅覺對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左右我們挑選想看的電影及想買的商品。你將發現芳香療法(aromatherapy)及費洛蒙(pheromones)暗藏的真相與迷思。你將瞭解狗如何利用嗅覺拯救人類的性命,以及得知不遠的未來有哪些前衛發明正恭候我們,例如「嗅覺暨視覺傳播」(Smell-O-Vision)及「黃蜂獵犬」(wasp hounds)。你也將獲悉許多驚奇、實用又有趣的事實,例如嗅覺在睡眠中停止反應,還有少了嗅覺便無法嚐出蘋果與馬鈴薯之間有何差異。 本書安插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以說明有關嗅覺的突破性發現。比方說,心理學家麥克.奧馬漢尼(Michael O’Mahoney)曾於廣播節目進行實驗,告訴聽眾某個人耳無法聽見的音波頻率其實會刺激嗅覺。該廣播節目結束後,電台接獲許多聽眾的電話,抱怨他們聞到奇怪的氣味,甚至還起了過敏反應。這個現象證明透過暗示,可以如何輕易地捉弄及操縱嗅覺,同時示範了產生氣味假象的其中一種方法。 嗅覺與情緒、記憶、行為及健康緊密結合,氣味影響人際關係及家庭連結,激起我們對人和對食物的熱情。藉由閱讀本書,你不僅能對自己驚人的嗅覺擁有更多感激與認識,還能瞭解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利用嗅覺改善及豐富生活。認識到自己的嗅覺是多麼難能可貴,會賦予你更深摯及感性的生活體驗。這是我的榮幸,能夠與各位分享我所瞭解最神祕、與情緒最緊密聯結的感官──我們的嗅覺,這個令人驚奇的慾望感官。
序言 你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氣味的原因 我對嗅覺的迷戀從五歲開始,那是一個星期日早晨,法國吐司及楓糖漿的香味把我拉下床……雖然很想這麼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五歲的某個夏日午後,我們全家出門兜風。陽光明媚,知了鳴唱,大家都心情愉悅,輕風陣陣撫上我的臉頰。我記得自己往車窗外看,凝望油綠草原周圍樹尖頂入藍天,突然間卻聞到一股奇特而刺鼻的氣味。幾乎同一時刻,我聽見母親歡呼:「我愛這個氣味!」「那是什麼?」我問道。母親微笑回答:「臭鼬。」從那天起,我便愛上了臭鼬的氣味。直到約莫一年後在校園玩耍,告訴某些朋...
推薦序
推薦序 存在的氣味 溫佑君 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 著有《新精油圖鑑》和《療癒之島》等書 一九九五年在英國舉辦的第二屆芳療國際會議上,奧地利大學的藥學教授Gerhard Buchbauer幾乎成了與會芳療師們的「人民公敵」,因為這位科學家在他的演講裡宣稱,「芳香療法」這個字眼根本是謬誤的,精油能發揮的療效,不是靠吸聞就能達成的,換言之,「芳香」並不能治療,是芳香分子由其它管道進入血液才達成療效。本書一百三十二頁也提及「然而目前仍無科學證據顯示,吸入檀香氣味後能從血液偵測到檀香精油—這是精油產生藥理作用的必要條件」。可是Buchbauer教授在二○○○年以後,卻開始在個人簡歷上為自己的學術專長加進「芳香療法」一條(雖然他註明是「科學的」芳香療法),另一方面,日本東邦大學的鳥居鎮夫教授早在八○年代就已研究出吸聞檀香、薰衣草、橙花等香氣之後,人類腦波產生的變化,以及對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所以,芳香療法的療癒作用,並非僅是「心理性」的,即便本書作者也肯定「心理性」的作用有其價值。 這本專論嗅覺的書籍在處理「芳療」時雖出現這樣的認知侷限,我還是願意向我的芳療學生們,與所有曾被徐四金的「香水」魅惑的讀者,大力推薦這一本有趣的科普讀物。我們這個時代有嚴重的知識傾斜症,主要就是因為太過低估與忽視嗅覺的存在。當這種感官知覺復甦以後,人們理解世界和自己的眼光都會大大地改變。我有一個個案,在蒸蒸日上的事業發展期間,突然喪失了對一切事物的興味,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的意義。家人與同仁要求他去接受憂鬱症的診治,他也十分抗拒。後來在接受芳療按摩時,聞到桔葉、黑雲杉、穗甘松、熱帶羅勒、甜橙這幾種精油的組合,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療程結束後急著追問那些香氣是什麼植物,回家後用天天用它們泡澡,不到一個月,迷航的船艦又重新回到人生的汪洋破浪前行。這個幸運的案例不一定能成為所有人的範本,可是它和許許多多類似的故事提醒了我們:除了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之外,還有一種感官知覺,能幫助我們找到存在的氣味。至於該如何解釋這樣奇妙的經驗,答案就在本書中! 推薦導讀 深呼吸,嗅覺就在那裡 何欣潔 Poky 拾心香氣研究室創辦人。研究天然精油在嗅覺感官、身體照護、氣味創作與島嶼文化的觸角,著有氣味書寫《植物芬芳的日常異想》、線上課程「鼻子的第一堂練習課」。 人類每天平均呼吸兩萬三千次,嗅覺全開放給每個時間的你。 鼻子在眼睛底下、嘴巴上方,兩個黝黑的小洞,深不見底。生活大抵以視 覺為先、吃喝靠味覺,那鼻子呢?或許是偶爾用一下,平常則「負責呼吸」吧? 我這樣給鼻子找了個台階。不過真是這樣嗎?看起來很美,但不好聞的物件, 會放下;沒有滋味的東西,會吃不下;忍受不了味道的地方或人,會想離開。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閉上嘴巴,但只要呼吸沒有停止,就會一直感知下去。 這是一本有關鼻子的科學小品,專注凝視的感官是「嗅覺」。作者瑞秋是研究嗅覺的專家,她研究氣味如何讓人們想起遙遠的記憶而淚流滿面、如何驅使 吃東西與購物的衝動、如何引發恐懼與喜悅。這個研究氣味的情緒、思考、行 動的領域,稱為嗅覺心理學。她曾任職的莫內爾化學感官研究中心位於美國東 部費城,是一個獨立特殊的學術單位,專門在味覺與嗅覺這兩個感官。單位名稱有點科技感,研究主題卻生活化而五花八門,研究結果也常被國家地理頻道等科普平台上引用。諸如舌頭上探查酸甜苦鹹的區域、人體臟器有嚐味道的受器存在、貓科動物似乎無法識別醣類化合物等。研究員們也在國際知名的咖啡 展與品酒大會上時常露臉,以感官顧問的身分或評審參與其中。 書裡的一百個小段落,像是一百張嗅覺小紙條,由科學家帶領,走讀氣味在生活中不同維度的時空,試圖拼湊出這個神祕感官可能的樣貌。 是衝動慾望的感官。在飲食與性的章節,感受嗅覺的原始、任性、直覺、 無法抗拒,提供龐大又立體的愉悅感,是生物性初始活下去的動力。用氣味擇 偶不僅僅是一種生物直覺,更是免疫基因的高端運作,而氣味在性愛上,則是 無可取代的關鍵鑰匙。 是深層情思的感官。在情緒與記憶的章節,閱讀到一塊瑪德蓮蛋糕或朋友 家洗碗精的氣味,瞬間、無預警、依附強大情感渲染力與逼真性的,調閱出久 遠的記憶片段。這些悠遠綿長的瞬間,賦予人生細緻又精神性的滋養。 是高靈敏與超越距離的感官。在未來科技的章節,看到嗅覺超越肉眼所見 的直線距離,探查到事物的趨勢或微小消息。運用在偵測地雷、癌症氣味、鯨魚糞便、地雷,甚至是冷藏室裡沙朗牛排是否壞掉。 是可能會被欺騙的感官。在氣味治療與氣味偏好的章節,意識到這樣肉眼看不見的感官類型,容易讓語言或視覺有操弄暗示的空間,產生嗅覺幻象與幽靈氣味。 是彼此共享的感官。在他人氣味的章節,理解到嗅覺的界線是模糊交錯的。有時清晰精準,就像寶寶認出媽媽的氣味。在公領域時,卻是完全無法隔絕,因為大家一起呼吸共享著空氣。 當然,這不是一本嗅覺科幻書,而是一本扎實的嗅覺短篇論文集,有理性分析與科學研究視角的論述,並非只是天馬行空的泛想。我們可以看作者如何捕捉到生活中的嗅覺事件,提出質疑與探討。而蒐集文獻像是偵查過程,思辨與實驗是氣味展演,有時找一群人來驗證,有時運用小鼠或狗。她從社會學的觀察出發,以科學的邏輯前進;又走到哲學的思考,抽絲剝繭前進。在閱讀章節行進的脈絡時,去探查作者的思路,也練習著自己的思辨。例如〈第三章 光陰的氣味〉裡,她從小瑪德蓮蛋糕引起的普魯斯特現象,到提出嗅覺記憶依附情 緒感染力的特質,發現氣味記憶會改變,可能無預警引發創傷,到運用氣味幫助學習。 科學研究是一種像螞蟻般前行的過程,低下身子、以微觀的角度去觀看, 謙卑與眞誠的把所有的消息蒐集起來,試圖串連、理解、預測出可能的趨勢與結論。我常覺得科學家一定有某方面的偏執,但也因為這樣的偏執,有了釐清事情真相的可能。 捷運車廂釋放著巧克力的香氣。等等要去的醫院有香草的氣味。 清潔人員正在用麝香與薰衣草調和出的香水灑掃城市。 我摸著肚子,想像寶寶出生後的氣味胎教,可能喜歡吃綠豆糕。 摸一摸鼻子,知道原來相信它尋找到另一半,不是任性。 最後,我走進一間法國蛋糕店,買一小塊瑪德蓮蛋糕,想帶回家泡進菩提花茶裡。我猜這無法喚起自己哪一年的夏天記憶,氣味太私密又獨一無二了。 不過倒是可以透過它,體驗雷布貢的夏天,想想我的夏天該是什麼樣的氣味。 嗅覺這麼浪漫,充滿異想空間,在時間的刻度上快速移動;嗅覺這麼神祕,肉眼幾乎看不見,卻如此明確的存在。有時候覺得隱晦不明、模糊遙遠,有時候又覺得無比赤裸,那麼貼近真誠與本質。 我喜歡這本書聊得如此生活,卻也分析的理性且深入。在每一頁的故事、實驗、 筆記裡,覺得過癮。這幾年,我恣意的在嗅覺裡玩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邀請你透過這本書,在平日感受性加入學理,展開更多的思考與可能。在不斷呼吸的時刻裡,從生存的慾望、探索體驗的慾望,走到享受與創造的慾望。 謝謝我的鼻子,那兩個黝黑的、看不見底的小洞。我們會一起共舞下去。
推薦序 存在的氣味 溫佑君 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 著有《新精油圖鑑》和《療癒之島》等書 一九九五年在英國舉辦的第二屆芳療國際會議上,奧地利大學的藥學教授Gerhard Buchbauer幾乎成了與會芳療師們的「人民公敵」,因為這位科學家在他的演講裡宣稱,「芳香療法」這個字眼根本是謬誤的,精油能發揮的療效,不是靠吸聞就能達成的,換言之,「芳香」並不能治療,是芳香分子由其它管道進入血液才達成療效。本書一百三十二頁也提及「然而目前仍無科學證據顯示,吸入檀香氣味後能從血液偵測到檀香精油—這是精油產生藥理作用的必要條...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存在的氣味(溫佑君) 推薦導讀 深呼吸,嗅覺就在那裡(何欣潔 Poky) 序言 你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氣味的原因 氣味是記憶的最佳線索? 演化學論點成了嗅覺謎團的明燈 被學術與文化忽略的第五感官 如何利用文字產生嗅覺假象等研究 「嗅覺缺失症」:沒有了嗅覺,人生意義盡失 少了嗅覺便嚐不出蘋果和馬鈴薯的差別 致謝 我的導師嗅覺心理學研究之父特里格.恩根 感謝任職美國嗅覺協會與香水基金會的泰莉.莫納 獻給愛犬茉莉,牠敏銳的嗅覺為我帶來靈感 第1章 慾望的感官 我居然連我女朋友的味道都嚐不到了! 嗅覺缺失症可能造成麥克.赫金斯自殺 我有辦法證明潔西卡嗅覺喪失的殘疾是多麼嚴重嗎? 潔西卡告訴我,她與她的自我也失去連結 憂鬱與嗅覺之間的神經迴路 對氣味的敏感度也會隨著月經週期變化 在車廂噴巧克力味,降低乘客推擠碰撞率 靠近好聞的事物,像接近開心事物的本能 用文字表達情緒,和描述嗅覺一樣難 藏在汗水裡,恐懼的氣味分子 人類的嗅覺神經傳導路徑 專家與一般人的鼻子,唯一的差別是訓練 從維多利亞時代逆襲的氣味研究 人類為何有高達七成的嗅覺基因無作用? 氣味分子與嗅覺受器的形狀理論 振動頻率相仿的氣味分子氣味相同嗎? 第2章 氣味偏好大不同 天生就有「命中注定」的氣味喜好? 「氣味胎教」對口味養成的影響力 世界公認「令人厭惡的氣味」真的存在? 散發香草味的醫院還會讓人焦慮嗎? 用氣味聯結學習理論來解析喜歡或討厭 氣味體驗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差異 你的「知覺詞典」中備存的文化記憶 三叉神經的溫度覺、觸覺及痛覺 大腦隨時在聯結氣味意涵以利於活下去 紅色的波爾多白酒騙過了紅酒專家 沒有命名的真實氣味也可能會消失 氣味體驗可以徜徉在沒有言語的嗅覺境界裡 第3章 光陰的氣味 小瑪德蓮蛋糕泡在菩提花茶裡 將氣味喚起的記憶帶入實驗室 氣味喚起的記憶具有情緒感染力 伴隨特定記憶的情緒就像一個函數 氣味真有辦法喚回已經遺忘的記憶嗎? 無法預防喚起創傷記憶的氣味突擊 氣味學習:不犯法的「作弊」祕訣 沒有任何感官在睡眠時罷工,只有嗅覺 第4章 芳香與治療 隱藏在芳香療法背後的真相 化學家將灼傷的手泡在薰衣草精油竟迅速痊癒 在牙醫診所候診時聞柳橙香氣減輕焦慮 心理暗示能讓幽靈氣味影響心跳 「惡臭」的氣味讓你生病嗎? 造成健康問題的是言語而非氣味 氣味幻象:只要相信,就能致病 牛排、蘋果、洗碗精衍生的氣味黑名單 嗅覺與情緒之間的「制約」實驗 消極時感覺聞到的氣味是有害的 佛洛伊德的鼻子與性理論 第5章 氣味與性 對氣味著迷到靠鼻子決定終身大事 對肉體或心靈出軌的傾向來自基因設定? 你獨有的免疫基因形成專屬的氣味指紋 和小白鼠一樣避免近親繁衍的人類 在體味的國度裡,沒有所謂的布萊德.彼特! 心理學影響演化,基因影響性傾向? 基因讓我們偏好某些香水來強化體味 健康的免疫系統,好聞的體味 避孕藥讓妳本能召來波瀾不斷的婚姻? 費洛蒙的迷思與真相,消失的犁鼻器 跟室友借本書,月經週期就同步了 第6章 他人的氣味 沒有任何人能夠擺脫「自己的氣味」 「有媽咪氣味的兩用罩衣」緩解分離焦慮 媽咪的氣味其實很像她寶寶的氣味 一個屋簷下的家人可以「聞」出彼此 穿過的衣物帶來「嗅覺慰藉」 老奶奶的氣味令人熟悉嗎? 歐洲人的濃厚體味來自清潔劑效能不佳 氣味成了區分窮人與富人的標誌 因遺傳而遭到訴訟的體味 城市發展中的各種除臭技術 古埃及與羅馬、中世紀歐洲香水簡史 科隆之水、香奈兒五號,香水的性別 乳酪香水:香水與食物的聯姻 第7章 渴癮 想吃炸雞翅或藥物上癮時,海馬迴都會發光 渴望食物的慾望其實就是性慾 味覺的科學:灑鹽能讓葡萄柚變甜 味覺是天生,嗅覺則靠後天學習 成為一個愛酒人的關鍵是對苦味不敏感? 代糖反而讓我們吃更多糖之謎 只要「嚐到鹽」就能抑制鹽份攝取過量 食物的美味取決於嗅覺 從香料到合成調味料,顛覆烹飪史 美國兒童喝葡萄汁,英國兒童愛黑醋栗 喪失嗅覺也讓提示用餐時間的氣味信號失靈 植入虛構的記憶,可能有助於控制食慾 第8章 未來嗅覺科技新探 手機表示「您現在的口氣難聞…」 精準分析沙朗牛排冷藏室微生物的電子鼻 呼吸一口氣,看看身體健康嗎? 嗅出戰爭的氣味 探測地雷的警犬與蜜蜂 機場安全的偵測員「黃蜂獵犬」 雪納瑞狗醫師嗅出癌症的氣味 鯨魚糞便偵查犬是保育專家 公車候車亭飄出餅乾味並不加分 高級飯店與購物中心的香氛效果不同 香氣與商店主題概念一致才誘人購買 設計「兩性化」香氛的氣味行銷實驗 電影的氣味:「嗅覺電影」實驗簡史 焚燒屍體、血液及穢物,模擬戰爭情境 能存入九十六種化學物質的氣味辭典 嗅覺是種緩慢的知覺,追不上視覺的腳步 鼻子的明日遠景 註解
目錄 推薦序 存在的氣味(溫佑君) 推薦導讀 深呼吸,嗅覺就在那裡(何欣潔 Poky) 序言 你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氣味的原因 氣味是記憶的最佳線索? 演化學論點成了嗅覺謎團的明燈 被學術與文化忽略的第五感官 如何利用文字產生嗅覺假象等研究 「嗅覺缺失症」:沒有了嗅覺,人生意義盡失 少了嗅覺便嚐不出蘋果和馬鈴薯的差別 致謝 我的導師嗅覺心理學研究之父特里格.恩根 感謝任職美國嗅覺協會與香水基金會的泰莉.莫納 獻給愛犬茉莉,牠敏銳的嗅覺為我帶來靈感 第1章 慾望的感官 我居然連我女朋友的味道都嚐...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 ,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 ,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