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友善城市、日常空間&場所精神的 101 課
景觀∣建築∣都市計劃∣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科學∣社會學
關心城市文化∣都更議題∣公共政策
釐清核心價值、系統學習、進入專業的快速鍵
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城市生活品質不只是城市規劃師的事!
你的都市生活是你的選擇,還是無意識的慣性?
都市設計並非建築的「放大版」
「空間」才是優先考慮的對象
給所有人的第一堂日常空間教育課
像城市規劃師一樣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城市
教你看穿城市日常空間規則
找出友善城市、優質空間體驗的關鍵要素
本書濃縮城市規劃師的思考方法與實戰心得,提供大家快速參照的經驗法則。本書焦點放在都市主義最尋常的一些面向:對所有的都市場所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是一般人在尋常生活裡的「日常經驗」。例如:可以讓人賺錢的好設計,比較可能實現;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讓行人順路穿越公園,會是互動好設計,我們愛看人卻又不想被看,這之間需要巧妙的安全感設計。
◎城市生活大解密,有我們不自覺的慣性?
路線這麼多,為何你偏好走這一條?為何有些店家我們總是光顧,有些路段甚至讓我們樂意「繞路」多走,有些地方卻只讓人想快步通過?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們竟一次「順路」辦好其他事,各種行動一次搞定?這些並非巧合。當我們僅僅只是朝某個目的地前進,一連串都市體驗的「慣性」便已牽引著我們的行為與選擇。
本書告訴我們:
●都市居民已經習慣了靠近和熱鬧,也珍視這種特質。
●當一條街甚至一棟建築是「多孔的」,會給人充滿魅力與希望的感覺,讓人願意親近。
●路上的建築物或店家若未讓我們察覺裡面「有東西在等我們」,那我們就不會費事進入。
●有些公共設施成為蚊子館,可能是因為無法讓人清楚看到對面的出口,「我們一進入,就會找出口」是人性本能。
●城市的一切相比於郊區鄉間總是「特大號」,並非鋪張浪費,而是出於「尺度、比例」的人性直覺需求。
●郊區居民走垂直線,都市居民走平行線──郊區的土地是根據目的做規劃,因此郊區經驗通常是選擇性的、單一變數的、以目的地為導向的;都市的經驗則是連續的、斜線的、偶然的。它是同時一起,而非一次一件。
「當都市主義打造出一段與目的地同樣吸引人的路程時,它就發揮了功效。」─Paul Goldberger
◎為何有的街景,就是特別迷人,讓人流連?
在大自然中,我們能夠享受遼闊的風景;但在都市中,大多數人反而會避開寬廣開放的空間,選擇棲息在界限明確並具有高度圈圍性的戶外空間。
●在城市中,人們喜歡「圍起來的空間」。
●當你在路上行走,比起行經一棟30公尺寬的建築,你會更樂意行經五棟共30公尺寬的建築,因為你可以一次獲得五種空間體驗。
●有些樹木特別「都會」,它們的形狀與擺放方式,決定了它是區隔功能的「標的樹」,還是讓人流連聚集「空間樹」。
●如果街道通往一個空蕩或令人困惑的景緻,會減弱街道的體驗感。
●有時你不走直線,樂意穿梭一旁公園,是因為公園內步道巧妙延續了週邊街道。
●廣場上低於人行道的階梯,可能創造意料之外的寧靜,高架於地面的公園,可提供令人欣喜的放鬆舒緩,暫離都市的擁塞。
被特別打造出的地景藝術可能沒人去,但這些充滿日常生活嗡嗡聲的街區生活卻生氣勃發──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大家都該有的城市設計關鍵概念
▌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
測試一下你的生活空間,年輕人和老年人是否同樣覺得超值?適合短暫還是長期停留?是否一年四季都能留住愛曬太陽的人們?一、二樓的居民,是否會忽略正在進行的活動?
▌在城市,「效率」才是一切?如何讓居民產生「城市漫遊」的念頭?
我們很懶……除非有獎賞──人們通常會尋求最簡單的路徑通往目的地;都市設計者的工作,常常就是要誘使人們付出額外的力氣,多走一些路,豐富個人的體驗,並促進社會與經濟的互動。
▌為「效率」而生的建設,本身也有成本/效率曲線的限制
蓋得越高效率越高,但要在一定的高度內。鋼筋混凝土建物越高越便宜,但只限於某個高度。當建物超過三十層樓,每平方呎的造價就會增加。
▌短街廓適合城市漫遊,長街廓適合住宅區
街廓越短,人們越容易探索,越容易挑選喜歡的遊走路線;長街廓則適合住宅區,躲過商業大道的極度喧囂。
▌玻璃越多未必越開放
全部以玻璃為覆面的建物,看起來是將開放性極大化。但在真實經驗裡,全玻璃的建物反而容易增加我們的隔離感;玻璃牆並未讓我們感覺更連結,反而帶給我們被剝奪感。
◎好的城市設計,能讓城市生活大不同
城市的肌理,可依市中心距離、商業活動、收入等級、人口結構,層層建構出來;將公園樹種在公園外面,更能將居民圈圍進來;在住宅區引進非住宅性用途的設施要考量「大小」,大小適宜,就能以令人滿意甚至富有魅力的方式與住宅區結合。讓每個城市深受喜愛的做法,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簡介:
維卡斯.梅塔 Vikas Mehta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都市╱環境設計傑出學者和都市主義副教授。著有《公共空間》(Public Space, 2015)和《街道:最典型的社會公共空間》(The Street: A Quintessential Social Public Space, 2013),後者獲得2014年環境設計研究協會(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書卷獎。
繪者簡介
馬修.佛瑞德列克 Matthew Frederick
暢銷作家、建築師、城市設計師、設計及寫作指導,著有《建築的法則:101個看懂建築,讓生活空間更好的黃金法則》,是廣受讚譽的「我學到的101件事」(101 Things I Learned)系列的創造者、編輯和插畫家,現已出版《建築的法則》、《商業的法則》、《裝扮的法則》、《工程師的思考法則》、《法律人的思考法則》、《主廚的料理法則》、《廣告人的行銷法則》、《好產品的設計法則》、《好電影的法則》、《心理學的法則》(皆為原點出版)。現居於美國麻州波士頓區。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好電影的法則》、《建築的法則》、《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浮與沉》、《解讀攝影大師》、《建築語言&法則》、《當代建築剖面學》、《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包浩斯關鍵故事100》、《保羅.蘭德談設計》、《路康談建築的光與影》、《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譫狂紐約》、《理察.羅傑斯的建築夢想》、《誰的博物館?》、《瘋狂美術館》、《觀看的方式》、《持續進行的瞬間》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語 ▌
「作者以精準的文字表達都市設計專業知識背後的基本觀念,提高了一般性讀者及初學者對都市設計的認識及素養。」──吳光庭
「101系列的書籍以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的方式,釐清特定領域的核心價值及操作原則,很值得學生參考。」──康旻杰
「僅是建築無法構成都市,都市設計要考量與連結的是建築、土地、環境、人文、地景紋理、交通、流動等……既邏輯、理性又感性的藝術,本書提供與以往計量式的都市理論,稍微不同的觀點及有趣的思考及切入,非常值得深入理解研究、咀嚼再三。」──吳書原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口語的文字與繪圖搭配表達複雜的空間概念,創造出從非專業者、初學者到專業者都能產生共鳴的好書。」──趙子元
▌專業一致推薦
吳光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吳書原|太研規劃設計顧問總監
林靜娟|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康旻杰|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陳宇進|中原大學建築系主任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成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終身講座教授
曾 瑋|東海建築學系系主任
張 樞|張樞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都市設計與永續發展研究室負責人
趙子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
名人推薦:▌推薦語 ▌
「作者以精準的文字表達都市設計專業知識背後的基本觀念,提高了一般性讀者及初學者對都市設計的認識及素養。」──吳光庭
「101系列的書籍以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的方式,釐清特定領域的核心價值及操作原則,很值得學生參考。」──康旻杰
「僅是建築無法構成都市,都市設計要考量與連結的是建築、土地、環境、人文、地景紋理、交通、流動等……既邏輯、理性又感性的藝術,本書提供與以往計量式的都市理論,稍微不同的觀點及有趣的思考及切入,非常值得深入理解研究、咀嚼再三。」──吳書原
「這是一本用...
章節試閱
2、你有 85% 的時間是與其他人 85% 相似的。
You’re 85% like everyone else 85% of the time.
研究都市設計的基本工具,就是你和你的城市或鄉鎮,這些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皆能取得的。檢視一下你在都市場所裡的行為,你大致就能了解哪些東西對其他人有用,以及原因何在。你喜歡走在某些街道勝過其他街道,或喜歡走在街道的某一邊勝過另一邊嗎?你會走某條路去朋友家,然後走另一條路回家嗎?你會在城裡的某個區塊迷失方向嗎?你在某些場所與陌生人在一起感覺自在,但在其他場所卻覺得不舒服嗎?最重要的是,你能具體指出這些場所的哪些屬性影響了你的行為和體驗嗎?
12、小街廓比較友善。
Small blocks are friendlier.
街廓越短,人們越容易探索,越容易挑選喜歡的遊走路線,或是繞著街廓散步。在最宜走的都市場所,街廓的尺度至少有一個方向會小於 275 呎(84 公尺),也就是一般行路人一分鐘可以走完的距離。反之,街廓也可能較長,但如果超過 600 呎(183 公尺),就應該用一條中間捷徑將街廓打破,例如人行道、小型公園或穿堂。
短街廓意味著有更多交叉路口,可為更多商家提供更高的可見度。長街廓往往會較安靜,對街廓中段的商家比較不利。不過,長街廓對住宅區有利,特別是在大城市裡。曼哈頓東西向的超長街道可以讓它最內裡的部分得到緩衝,躲過商業大道的極度喧囂。商業大道沿著比較短的南北向穿越街廓。
22、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
Citizens, not the police department, make streets safe.
使用和觀察某一空間的人數越多,而且各自的關注興趣越多樣,該空間往往會越安全。
為你提議的每個空間做一項用途測試(Use Test),看看是否有許多理由讓不同的民眾使用它。替該空間做時間線測試(Timeline Test),判斷民眾是否會一週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使用該空間。執行年齡測試(Age Test),了解年輕人和年長者是否都覺得該空間很超值,並做在地人–訪客測試(Native-Visitor Test),衡量在地人與外來者的使用情況。執行路徑–目的地測試(Path-Destination Test),看看民眾是否會在前往該區其他部分時偶爾穿越該空間。用坐–站–靠測試(Sit-Stand-Lean Test)判定該空間的形式和邊緣是否適合短暫和長期停留。進行陽光–陰影測試(Sun-Shade Test),了解該空間是否一年四季的白天都能留住喜歡曬太陽的人。執行八卦鄰居測試(Nosy Neighbor Test),了解待在家裡的居民,特別是一、二樓的居民,可否輕鬆忽視該空間正在進行的活動。公共空間若能通過上述所有測試,很可能就是最安全的空間。
26、日常生活不無聊。
Ordinary life isn’t boring.
最真實的都市文化不存在於特殊事件,而存在於街頭生活──活動的嗡嗡聲讓沒有異常事件上演的街道和區域充滿生氣。
街頭生活無法以線性方式創造;並不是努力創造就能產生街頭生活。它是隨著日常活動成長的次發性現象。都市居民以行人身分所從事的主要活動,是送小孩去上學,去搭車,去工作,購物,上圖書館等。這類基礎活動可能會促使其他人在該區尋找純粹的樂趣。在這個意義上,街頭生活並非街頭生活;它是有閒情逸致的人所觀察到的日常生活。
當你負責打造某項都市專案時,請擁抱日常。設計一些場所容納和讚揚日常生活。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34、激活,激活,激活。
Activate, activate, activate.
要讓郊區購物中心活躍起來,可以在中心的每一端擺設一些錨點(anchor)──大型百貨公司。錨點天生就能吸引大量購物者,其中許多人會逛到另一個錨點。在這過程中,他們不僅讓購物中心的公共空間充滿活力,還可能光顧沿途的小店家。
錨點可用來激活許多都市空間。例如,如果把辦公大樓和停車場擺在同一個基地上,就只會產生單個活動場所。但如果讓它們相隔一或兩個街廓,那麼每個上班日至少會有兩次徒步活動在兩者之間登場。這將帶動對乾洗店、咖啡館、餐廳、藥房和銀行的需求,造福主要計畫之外的大樓、商業和民眾。
幾乎任何兩個大型、相關的用途,都可當成錨點加以運用:一個住宅計畫和超市,一棟旅館和購物區,一個活動場館和轉運站。不過,錨點之間的萬有引力有其限制。如果讓它們相隔太遠,就無法有效激活兩者之間的空間。
2、你有 85% 的時間是與其他人 85% 相似的。
You’re 85% like everyone else 85% of the time.
研究都市設計的基本工具,就是你和你的城市或鄉鎮,這些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皆能取得的。檢視一下你在都市場所裡的行為,你大致就能了解哪些東西對其他人有用,以及原因何在。你喜歡走在某些街道勝過其他街道,或喜歡走在街道的某一邊勝過另一邊嗎?你會走某條路去朋友家,然後走另一條路回家嗎?你會在城裡的某個區塊迷失方向嗎?你在某些場所與陌生人在一起感覺自在,但在其他場所卻覺得不舒服嗎?最重要的是,你能具體指出這些場所的哪...
作者序
都市設計的學生活在矛盾裡。在每學期的設計實習課中,他們要負責設計城鎮裡的重要區塊,儘管他們幾乎沒有設計經驗,對都市主義也了解有限。對於該如何達成目標,他們只得到最低限的指導;他們必須從做中學。這種做法或許有其必要,身為指導老師,我們也不敢說自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但它要求學生得同時朝兩個相反的方向移動:要前進,去完成專案,同時要後退,去理解讓專案更加完善的相關知識。
學生該怎麼調解這種矛盾?你要如何在對某樣東西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設計它?你該從哪裡起步──先理解或先行動?有沒有什麼具體的策略可以讓你倚靠,又能讓你隨時對更廣闊的學識保持警醒?
答案不太可能在教科書或正式的教案中找到。但它們還是存在於設計實習裡,通常是在指導老師為了拯救卡關學生,噓走他們的任性妄為,或提點與激勵他們時,所提供的說明按語與即席觀察。一旦這些按語偏離了正軌,指導老師就會回歸教案──也就是形式上的「真正」教學。但我們認為,這些按語更常是真正的教學。所以,我們會在接下來的篇幅裡精選出其中的101則,而我們發現,這真是一項教人既怯步又解放的任務。怯步,因為都市設計是人類最大規模的實體工作,你不可能把它塞進一本小書裡。但也解放,因為我們真正的目標,就是要陪著學生度過設計實習的種種難關。
我們會把焦點放在北美都市主義最尋常的一些面向上。我們不會去追求某些教學、運動,以及建立在某些都市設計規劃上的專案:像是超級城市的規劃;在城市與自然之間做大規模、基礎性的介入設計;傳統都市主義的再創造:或「戰術性」都市主義的巧妙應用。上述每一項都有許多東西可以學習,但我們認為,對所有的都市場所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是一般人在尋常生活裡的日常經驗。
基於這個理由,我們認為這本書對設計實習課外的其他許多讀者也很實用。事實上,站在真實世界都市設計最前線的那些人,包括城鎮行政人員、專業設計師和規劃師,以及一般市民,他們也跟學生一樣進退兩難:儘管有更大的問題需要探索,但還是期盼或希望能快速找到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採用別人消化整理過的設計準則,像是「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處方和其他預製好的解決方案,彷彿都市設計有一套可普世通用的標準答案。普世原則無疑可套用到所有都市場所。但讓每個場所根深柢固、保持原味和深受喜愛的做法,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正是都市設計無法採用線性教學的原因所在。有些東西是普世的,有些是獨特的,雖然有些應該比其他先學,但又沒有一個起點。對不同的人而言,全面了解都市設計的切入點都是不同的。我們希望以下這些原則有些是適合你的。
都市設計的學生活在矛盾裡。在每學期的設計實習課中,他們要負責設計城鎮裡的重要區塊,儘管他們幾乎沒有設計經驗,對都市主義也了解有限。對於該如何達成目標,他們只得到最低限的指導;他們必須從做中學。這種做法或許有其必要,身為指導老師,我們也不敢說自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但它要求學生得同時朝兩個相反的方向移動:要前進,去完成專案,同時要後退,去理解讓專案更加完善的相關知識。
學生該怎麼調解這種矛盾?你要如何在對某樣東西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設計它?你該從哪裡起步──先理解或先行動?有沒有什麼具體的策略可以讓你...
目錄
作者序
1、關係才是重點,不是個別部分
2、你有 85% 的時間是與其他人 85% 相似的
3、我們喜歡圍起來的空間
4、翻轉思維
5、空間並不創造空間;形式創造空間
6、城市未必是都市,市郊未必具是郊區
7、都市設計並非建築的放大版
8、榮耀街牆
9、編織一些紋理
10、設計街道,而非街廓
11、街道不是從路緣到路緣
12、小街廓比較友善
13、如果每棟建物都是地標,地標就沒意義
14、郊區街道層層集聚;都市街道平等互聯
15、郊區居民走垂直線;都市居民走平行線
16、讓路程與目的地同樣吸引人
17、窄邊臨街
18、將大多數建物設計成 18 公尺寬的條狀
19、連棟透天厝:深度不超過三個房間
20、潦草畫,經常畫
21、如何繪製街道的單點透視圖
22、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
23、在四樓,我們往往會失去對街道的認同
24、相同密度,不同結果
25、城市屬於熟人和陌生人
26、日常生活不無聊
27、設計公園時,也將鄰近設施的使用者考慮進去
28、人們想要的社會秩序是什麼?
29、城市有能力為每個人提供某樣東西……
30、多孔性=可能性
31、隨機假設:玻璃越多未必越開放
32、我們很懶……除非有獎賞
33、建物中若沒東西在等我們,我們不會費事走進
34、激活,激活,激活
35、界定用途和活動
36、讓停車場很大或很小
37、將正面移到汽車停放處
38、由乘客上車方式所驅動的運輸系統
39、仿效勝過仿造
40、你不想看起來像你的英雄,你想跟他們擁有一樣的視野
41、基地不是平的
42、善用洪泛區
43、架高榮耀;降低謙卑
44、並非每一邊都可當正面
45、有些樹木比其他樹木更都會
46、你需要的空間比你以為的更多或更少
47、大小很重要
48、用自己當量尺
49、簡單,不簡化
50、複合,不複雜
51、蓋得越高效率越高……在一定的高度內
52、避免空洞
53、為鄰里賦予特色
54、找路
55、秩序渴望變化
56、統合元素是什麼?
57、如何接地?
58、如何頂天?
59、看與被看;注視但不被注視
60、我們一進入,就會找出口
61、邊緣搞砸,空間也會搞砸
62、讓中央可供使用
63、將公園樹木種在公園外面
64、一次勾引一點
65、為每小時 4.8 公里的速度做設計
66、人車分離有風險
67、可以讓人賺錢的好設計比較有可能實現
68、公園是通路上的小村落
69、如果有 46 公分高,民眾就可坐在上頭
70、要融合不要附加
71、將街道設計成高阻力
72、占領漂流物
73、城市需要後院
74、根據大小而非用途分類
75、畫出街道的另一邊
76、讓你的直升機降落
77、垂直 30 公分=水平 90 公分
78、零售店很挑剔
79、利用工具協助思考
80、資訊太多或太少都會癱瘓設計
81、用衝動發想;用直覺設計;用數據驗證
82、愚人靠想像而無知識;學究靠知識而無想像
83、別光設計;要做出回應
84、以融合打敗妥協
85、讓每個決定至少達成兩項訴求
86、大多數時候,你需要把「每件事」做到夠好
87、人們如何移動,移去哪裡?
88、別怕去做顯而易見的事
89、會去煩惱原創性的人,沒有一個真的原創……
90、在大計畫中考慮細節;鑽牛角尖時請謹記全貌
91、解決棘手問題的關鍵是收手,不要試圖解決它
92、沒有危機,就沒有突破
93、一個設計方案就是一場論證
94、自我批判不留情
95、場所>空間
96、重寫本
97、改變是常態
98、都市是人們生活的方式,而不僅是生活的地方
99、若現在無法成為都市,讓它未來能輕鬆變都市
100、他們不打算照你畫的蓋
101、你的作品會在你之後繼續發展
作者序
1、關係才是重點,不是個別部分
2、你有 85% 的時間是與其他人 85% 相似的
3、我們喜歡圍起來的空間
4、翻轉思維
5、空間並不創造空間;形式創造空間
6、城市未必是都市,市郊未必具是郊區
7、都市設計並非建築的放大版
8、榮耀街牆
9、編織一些紋理
10、設計街道,而非街廓
11、街道不是從路緣到路緣
12、小街廓比較友善
13、如果每棟建物都是地標,地標就沒意義
14、郊區街道層層集聚;都市街道平等互聯
15、郊區居民走垂直線;都市居民走平行線
16、讓路程與目的地同樣吸引人
17、窄邊臨街
18、將大多數建物設...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