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是近年來國內外大學興起的大規模線上開放式課程,以小單元的分段影片課程,在段落間配合即時線上討論與回饋、線上同儕合作學習與討論、虛擬線上實驗及線上練習與評量的課程,學生可以依自己學習的速度安排學習進度。
想要全校性推動磨課師課程,需要集結全校各行政單位與教學老師的共同合作與配合。本書一方面由各大學行政單位主管與專案經理,分別撰寫各章,說明在行政支援方面各單位的規劃、支援與協助。另方面則採訪多位曾拍攝經營磨課師課程的大學老師,分享其在拍攝經營磨課師時碰到的難關、克服方式與心得。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依撰寫章節順序排列)
方國定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管系教授、副校長
俞慧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教學卓越中心主任
林芳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學卓越中心專員
林宗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中心視訊組組長
胡詠翔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學卓越中心教師發展組組長
楊智傑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副教授
方濟龍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碩士生
章節試閱
一 名詞
「磨課師」,在中國稱之為「慕課」,源自英文MOOC或是MOOCs之音譯,代表著「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其前身又稱「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OCW)或是「線上課程」、「線上教學」、「線上教育」。以上這些名稱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必須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課程教學,因此成為新興的學習模式,而讓「翻轉教學」(Flip teaching)、「翻轉學習」(Flip learning)或「反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之名不脛而走,目的即是說明新型態的教育方式足以改變世界。
翻轉課堂的兩大關鍵點在於:其一、老師會在上課前,將講授內容錄製成影片並上傳至學習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其二、上課時老師會回應學生在自學過程所遭遇的問題,並透過討論指導學習。
相對於MOOCs這個概念,另有一個概念稱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譯為「小規模限制性線上課程」),該詞是由柏克萊加州大學Armando Fox教授於2013年提出。SPOC是由MOOC衍生的一種開放式課程形式,其Small意指小量(學員數止於數百人),Private意指修課者為開課學校的校內學生,或依課程特性有人數限制的線上學生,亦即課程非大規模地開放給所有人,以期具體提升學習參與度及課程完課率。SPOC的上課形式多採取課堂面對面與線上自學的混成方式進行,與MOOC的完全線上形式不同。簡言之,SPOC的基調就是「MOOC + Classroom」,也就是一種善用MOOC資源融入翻轉教學的混成課程。
二 大規模開放課程發展歷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於1999年提出「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 OCW)的概念,希望透過「鬆綁知識」與「充實心靈」這兩大理念來讓所有人藉由新興科技—網際網路來接觸到知識。該校不但於2002年建置了「MIT Open Course Ware」網站,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超過兩千門課程被放置上線,供大眾無條件地註冊學習。該組織也影響了後來臺灣各大專院校,於2007年成立「臺灣開放式課程聯盟TOCWC」,成為臺灣開放式線上教育的先驅。
2008年,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教授開設「關聯主義與連結知識」(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課程率先提出「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磨課師)概念。該課程從原本傳統教室中只有25人修課的規模,改制於線上課程後即擴增為超過兩千人,正說明了磨課師的特色:「可大規模」—網路科技允許超過千人參與修課與「開放式」—不限身分,任何人只要經過註冊即可修課。
然而南亞地區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ic)是在磨課師教育史上,另外一個異軍突起的代表。孟加拉裔美國人Salman Khan原是在美國從事金融工作,但是為幫助遠在故土的親人,遂自行錄製教學影片並上傳至知名影網站「Youtube」。由於製作內容大受好評,因此激發Khan先生於2009年創辦「可汗學院」,並於2009年辭去原本的職務,專心致力於線上教學的推廣,目的是讓南亞地區貧困的學子,得以藉由網路平臺來進行自我教育。此一善行日後也獲得知名企業家Bill Gate所屬慈善基金會與Google等大公司進行資金挹注進而擴增其規模。同時亦激勵了日後知名磨課師網站「Coursera」的成立。
2011年11月美國史丹佛大學Sebastian Thrun因為受到「可汗學院」的影響,與Andrew Ng(吳恩達)教授,分別推出「人工智能導論」(Introduction to 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課程於網上,推出後便大受歡迎並造就破十萬人次的註冊上課盛況。因此,兩位教授分別集資成立磨課師網站「Udacity」與「Coursera」,與美國東岸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同成立的磨課師網站「edX」同場較勁。目前世界知名磨課師網站均以美國為主導,其中又以前述三大品牌為最具代表性。因此也讓2012年有著譽為「磨課師元年」的美名。
2013年更是磨課師開枝散葉的一年,隨著三大磨課師網站的擴張,同時也吸引了許多位於亞洲的學校加入上線的行列,例如該年中國北京大學加入「Coursera」的行列。除了國際性的結盟外,本土性質的磨課師網站,亦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例如像中國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網站、臺灣「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臺」、「學聯網Sharecourse」、教育部磨課師計畫等等。
三 教育部推動磨課師計畫
我國的磨課師課程起源於2008年年底成立的「臺灣開放式課程聯盟TOCWC」,其中以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師範大學等等國立一流學府為前鋒,日後更多達27所大專院校及一所市立高中參與其中。
我國教育部為推動數位化學習,於2013年規畫為期四年(2014-2017)的全面化數位學習推動計畫」,目的是希望藉由網際網路的開放空間,創造「更符合個人化的學習管道」。透過教育部提撥每年經費一百萬元為上限,委託重點發展大學,例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規劃產製18週課程合計18小時的「教育部磨課師計畫」或是僅6至15分鐘長度,亦為6至18週課程的「微型磨課師計畫」,因此讓各大專院校磨課師課程製作儼然成為當前顯學。
四 以學習者為中心—新教學思維
過去傳統教室是一個以教師為中心的場域,任何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從教師的角度思考,因此,課堂時間主要是老師授課,而課後時間主要是學生做功課(homework at home,lecture in class)。以傳統演講教學模式上課時,學生是單向及被動的接受由教師口頭教授的內容,師生互動不多,缺乏學習指導,也造成了學習成效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而新的教學思維,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翻轉式學習及翻轉程序,執行方式為:(一)課前時間:學生看線上影片預習並完成線上練習;(二)課堂時間:老師學生互動討論、個別指導、小考、重點教學;(三)課後時間:學生與同學、助教等線上互動學習(Lecture at home, homework in class)。因此,原來由老師主導的教室,舞臺已轉移到以學生為主,另外,原先被動接受指導及學習的情形,轉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必須改變新的教學思維並養成新的教學能力,教師不再是單一角色的演講者,每節課都是由教師主導,用教學演講主宰全部教學時間;而是要扮演多元角色,除了講演者外,亦是促進者:因學生事先看過教學內容,上課時老師可採用小組學習方式,以組內學生的問題和心得為核心,讓他們彼此交換己見並互補長短,也可促進概念學習的深度及廣度。亦是協助者;經由教學討論議題的設計,老師可以協助學生在翻轉教學的過程中,個別提供同學的學習協助,另外搭配教學短片,學生可以控制學習時間、學習過程、步調快慢等,以進一步深度理解。亦是鼓勵者:在小組共同解決問題過程中,鼓勵每位學生得以注入自己的想法並表達自己的意見,藉由團隊合作促進並達到學習目標。
一 名詞
「磨課師」,在中國稱之為「慕課」,源自英文MOOC或是MOOCs之音譯,代表著「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其前身又稱「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OCW)或是「線上課程」、「線上教學」、「線上教育」。以上這些名稱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必須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課程教學,因此成為新興的學習模式,而讓「翻轉教學」(Flip teaching)、「翻轉學習」(Flip learning)或「反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之名不脛而走,目的即是說明新型態的教育方式足以改變世界。
翻轉課堂的兩大關鍵點在於...
推薦序
教育部為推動數位化學習,於2013年公布2014-2017四年期「全面化數位學習推動計畫」,本校即於2014年積極投入數位學習磨課師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推動計畫,在第一年獲教育部審核通過補助4門課程,為全國技職體系第一名,2015年數位課程申請5門課程全數審核通過補助,課程內容設計與品質獲各界肯定,今年也有3門課程補助。目前本校與台灣地區合作的平台包括育網(ewant)、學聯網(ShareCourse)、中華開放教育平台(OpenEdu)、台灣全民學習平台(TaiwanLife)等,與大陸合作的平台有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將本校優質課程推動到全世界。本校老師對數位課程製作與用心,深獲學生喜愛,其中劉威德教師「當代應用心理學」(2015.03~2015.05),被中國約15所重點大學學生選為學分課程,加上選修人數,約有四千位報名學習,於「好大學在線」平臺當季選修人數最多之課程,課程品質與影響力被評為上海交通大學「好大學在線」平臺2015年上半年大中華區最優質課程。顯見本校數位學習課程已累積一定的經驗與水準,課程製作精良,教師群用心投入及後勤製作團隊努力,這些都要感謝本校磨課師團隊的付出。
為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透由翻轉教學改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教學思維,本校在各學院增設許多妙思空間,並於104年12月22日成立全國第一個「虛實整合學習與體驗示範基地」,示範online虛擬教學,特別建置有:仿造美國哈佛大學OCW開放教學教室、連線全校OCW教室的教育雲系統、提供師生自製影片的TPCK實驗室、研究教學現場大數據的學科教學實驗室。也規劃有全新近300坪的空間,提供老師與助教進行offline線下的課業輔導。更在資訊管理學系成立「資訊科技服務管理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提供社會人士選讀取得學位。積極推動磨課師課程,讓數位課程學習成立本校教學特色。
感謝楊能舒副校長、方國定教務長、校內教師群與行政團隊的努力與付出,短短三年推動數位學習磨課師,已累積豐富成果與經驗。特將本校推動磨課師架構與推動策略及課程老師在製作數位學習課程的經驗與心得,集結成書,分享本校推動經驗予各界參考,及提供有意參與磨課師課程的教師參考,尚祈諸位先進不吝指教。
侯春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前校長
教育部為推動數位化學習,於2013年公布2014-2017四年期「全面化數位學習推動計畫」,本校即於2014年積極投入數位學習磨課師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推動計畫,在第一年獲教育部審核通過補助4門課程,為全國技職體系第一名,2015年數位課程申請5門課程全數審核通過補助,課程內容設計與品質獲各界肯定,今年也有3門課程補助。目前本校與台灣地區合作的平台包括育網(ewant)、學聯網(ShareCourse)、中華開放教育平台(OpenEdu)、台灣全民學習平台(TaiwanLife)等,與大陸合作的平台有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中國大學M...
作者序
雲科大自103年起,響應教育部計畫,拿到四門磨課師課程補助,成績優異。本人忝為雲科大磨課師計畫主持人,委由方國定教務長擔任計畫執行長,整合校內不同行政單位與教學單位,共同執行此一全校性計畫。在方教務長的推動與整合下,各行政同仁齊心戮力,教學老師付出心血,最終產生優質的磨課師課程,也在後續104年、105年,陸續拿到教育部多門課程補助,成績優異。
本校推動磨課師課程,整合了所有相關的學校行政團隊,並輔助教學優良教師,進行製作,各團隊間之分工合作、各單位推動上之困難及經驗,均值得與各界分享。因此,本校教務處出版組規劃此一《推動磨課師》專書,邀請參與磨課師製作的所有行政單位,撰寫製作時的心得;另外,出版組也委由校園記者,採訪並記錄各磨課師教師的理念與困境。
如今這本著作在多人共同努力下,終於完成,即將面市,甚感欣慰。本書一方面對於雲科大在這三年內投入推動磨課師工作,留下一寶貴記錄。二方面可供外界參考雲科大經驗與突破,瞭解製作磨課師的行政整合、後勤支援、個別教師製作課程、經營課程的困難。
最後期望各界一起加入推動磨課師課程的製作,也期望各界持續給雲科大指導。
楊能舒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
雲科大自103年起,響應教育部計畫,拿到四門磨課師課程補助,成績優異。本人忝為雲科大磨課師計畫主持人,委由方國定教務長擔任計畫執行長,整合校內不同行政單位與教學單位,共同執行此一全校性計畫。在方教務長的推動與整合下,各行政同仁齊心戮力,教學老師付出心血,最終產生優質的磨課師課程,也在後續104年、105年,陸續拿到教育部多門課程補助,成績優異。
本校推動磨課師課程,整合了所有相關的學校行政團隊,並輔助教學優良教師,進行製作,各團隊間之分工合作、各單位推動上之困難及經驗,均值得與各界分享。因此,本校教務處出...
目錄
第一篇 推動磨課師
第一章 磨課師理念
第二章 全校推動架構
第三章 課程徵集與輔導
第四章 影片製作
第五章 課程品質檢核
第六章 智慧財產權議題
第七章 學校輔導與獎勵搭配
第八章 磨課師推廣策略
第二篇 雲科大特色課程
第一章 陳世昌、楊晰勛老師與《2D動畫製作》
第二章 何肇喜老師與《場域活化設計》
第三章 劉威德老師與《當代應用心理學》
第四章 陳斐娟老師與《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
第五章 簡端良老師與《公民社會的哲學思考》
第六章 洪肇嘉老師的《化化世界》
第七章 黃永廣老師與《微算機處理與應用(II) 》
第八章 張慶龍老師《嵌入式系統(II) 》
第一篇 推動磨課師
第一章 磨課師理念
第二章 全校推動架構
第三章 課程徵集與輔導
第四章 影片製作
第五章 課程品質檢核
第六章 智慧財產權議題
第七章 學校輔導與獎勵搭配
第八章 磨課師推廣策略
第二篇 雲科大特色課程
第一章 陳世昌、楊晰勛老師與《2D動畫製作》
第二章 何肇喜老師與《場域活化設計》
第三章 劉威德老師與《當代應用心理學》
第四章 陳斐娟老師與《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
第五章 簡端良老師與《公民社會的哲學思考》
第六章 洪肇嘉老師的《化化世界》
第七章 黃永廣老師與《微算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