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劉進慶教授逝世十周年。本書是為紀念劉進慶教授而特意編輯出版的論著文選。本書所收著作,以能夠體現劉進慶教授一生「抵抗」與「學問」之軌跡的文章為主。一方面力求反映劉進慶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儘量反映他所經歷的重大事件。
本書所收劉進慶著作可分三類:
(1)劉進慶親自以漢語書寫或漢譯的許多論文,
(2)此次首次公開發表的劉進慶內部文稿,以及
(3)此前從未漢譯的數篇論文。
由他人所漢譯並已發表的劉進慶日語著作,或已收錄在《人間台灣政治經濟叢刊》等專書中的漢語論文,本書均不收錄。
作者簡介:
劉進慶(1931-2005)
台灣著名進步經濟學家與中國統一運動參與者,出生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1956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經濟學系,1972年取得東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戰後台灣經濟分析》是台灣第一本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戰後台灣經濟的作品。1975年起服務於東京經濟大學,並曾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等校客座。此間曾因積極參與左翼的中國統一運動而遭到台灣當局吊銷護照以及日本當局的長期監視,長期無法返台。2001年退休之後,由東京經濟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退休後的劉進慶投注全部心力於中國統一運動。2005因病過世。
章節試閱
劉進慶:我的抵抗與學問
人生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古稀的大節日。一想起幼年時想像七十歲老人的樣子,就自覺到自己竟然已活到今天這樣的高壽。回顧過去自己七十年的人生之路到底是什麼?在這期間,充滿著波折發生無數的事情,真是一言難盡。而且,人一生的評價應該留給後世,自己去總結似乎有點奇怪。雖然如此,作為以研究學問為職業的人,有能力去分析別的事或別的人卻無法分析自己,這也是有點奇怪。我試著把自己當做客體,捨棄諸事的表象,歸納出貫穿自己一生的最普遍的單純的性格規定,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樣仔仔細細地思考後,便想出了今天的這個題目。
一直把學問當做職業的人,談談研究的事也是應該的。但是,「抵抗」到底是什麼?首先,它意味著被壓抑者對壓抑的反抗,以及被支配者對支配的抵抗。對我而言,這個最根本意涵的「抵抗」的意識形態,在無意識中溶入了我的生活,職業甚至研究的道路,以有形或無形的各種形式貫穿了我的一生,從根柢上規定著我的一生。像我這樣的生存方式,我嘗試用「抵抗」這個用語來總括它。這是使自己也感到驚訝的,七十歲的道路的性格規定。
我是誕生在日本開始發動侵華戰爭之年的1931年9月,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中部鄉下「斗六街」。人生有所謂的「命運」,有人說「運」可以變,那麼「命」就不可能變了。說到自己誕生的時代和地方,那是20世紀30年代「戰亂的星空」下一個叫做「台灣」的殖民地社會,我是作為一個殖民地人而出生。這個人生被賦予的條件的確是要變也無法變,這也是作為「被支配者」的我的「命」。但是,以個人來說,我是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一點也沒有「被支配者」的陰影。
父親從年輕起便從事碾米、肥料和木炭的事業,在他手中賺了大錢成了斗六地方(嘉南平原北方的穀倉地帶)的大地主和豪商。我家是三代同堂的大家族,我是有八男五女的十三個兄弟姊妹的第六個男孩。母親是作為四個異母兄弟的繼母,一生在盡力維持多達三百四十人的龐大家族的和氣,是一個有大氣度且心地善良的女性。我們兄弟個個都有高學歷,是一個極為圓滿的家庭。
我家周圍也有一個極為優美的環境,眼前就是市街中心──「郡役所」(鎮公所);沿著我家後院小道有小河流過,後門的旁側有一座木橋,橋的對岸是有山有水的美麗公園。然而,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我家右鄰有一個日本人經營的很大的日本和服店,老闆是日本人來台灣的第二代,他們的第一代是早期日本侵台時來台灣的,一直到日本戰敗投降為止的五十年間都是我們的鄰居。很可惜,兩鄰父母之間彼此並沒有來往,也沒有說過一句話;鄰居的小孩上的是與我們不同的只收日本人子弟的「小學校」。和服店老闆有根深柢固的支配者意識,經常以高姿態對待鄰居,十分討厭自己的孩子和當地人家的孩子一同玩耍,如果當地人小孩在他店前玩耍的話,經常會遭他大聲怒罵。而當時感受性十分強的我也在其中,大人的兇暴深深刺傷了小孩的心。
我的公(小)學時代(1938至1944),正是皇民化教育雷厲風行的時期。我不知不覺中被教育成一個優等的「軍國少年」。六年級的某一天,級任老師告訴我已被推薦進「少年飛行兵學校」。在兩百名的同級生中,只選了三名是相當光榮的事。我滿心喜悅地把推薦狀拿回家,得意洋洋地面交父親,以為會大受褒獎,沒想到卻被父親大罵:「傻瓜!我們跟他們不一樣!」父親是地方上的名人,也擔任家鄉的「保正」,然而心中也認為我們殖民地人到底是與他們「不同」的。我的「軍國少年」美夢也在此一舉覺醒。在這前後,有一次在學校有學生家庭原籍貫的調查,父親告訴我們,我們祖先是從中國大陸的廣東省饒平縣領腳鄉出來的。還有,我記得敦厚的父親最激動悲憤的事,就是在戰爭末期,全鎮的媽祖像被集中在公園一角焚毀的時候,父親眼中含著淚水。那是我正開始懂事的時候,這些事就成了觸發我民族感情的原點。1945年的8月15日中午,從所謂「玉音放送」知道日本戰敗的消息時,內心覺得無比暢快,臉上露出幸好沒戰死的歡喜表情。
戰後台灣復歸中國。我打從內心高興台灣脫離了日本的殖民統治,但是,這也只是短暫的一年多的時間。1947年2月,發生了震撼全島的228事件,由於新政權的腐敗和惡政,把台灣民眾從希望的高峰推落到絕望的深淵所引起的怒火爆發了出來。其結果是,軍隊在各地對民眾進行了鎮壓和殺害。在車站前的廣場,被處刑後的許多地方領導者的遺體,曝屍示眾好幾天的情景,真是十分悽慘。我的兩位同班同學也在事件中喪生,這期間,我逃到鄉下親戚家各處躲避危機。那是初中二年級的春天。對國民黨軍事獨裁政權的恐怖和厭惡的感情,這十幾歲的原始體驗的陰影,一生在我內心底燃燒。從殖民地解放出來的戰後台灣社會,再度出現了壓抑和被壓抑,支配和再支配的構造,我再度被迫處於被壓抑的處境,這個原初體驗正是貫穿我抵抗的一生的原點。
劉進慶:我的抵抗與學問
人生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古稀的大節日。一想起幼年時想像七十歲老人的樣子,就自覺到自己竟然已活到今天這樣的高壽。回顧過去自己七十年的人生之路到底是什麼?在這期間,充滿著波折發生無數的事情,真是一言難盡。而且,人一生的評價應該留給後世,自己去總結似乎有點奇怪。雖然如此,作為以研究學問為職業的人,有能力去分析別的事或別的人卻無法分析自己,這也是有點奇怪。我試著把自己當做客體,捨棄諸事的表象,歸納出貫穿自己一生的最普遍的單純的性格規定,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樣仔仔細細地思考後...
目錄
劉進慶文選上卷
許介鱗=憶劉進慶兄的人生哲學
──抵抗與學問(Resistance and Learning) /I
陳仁端=寄予劉進慶文選 /V
曾健民=一頁還未翻過去的歷史/IX
林啟洋=弔 劉進慶學長、同志/XIII
編輯凡例 /I
六十年代旅日台灣留學生的反政治迫害運動
劉進慶致蔣經國信/3
(1967年11月29日 未公開手稿)
劉進慶致宋越倫信/5
(不早於1968年8月 未公開手稿)
劉顏事件備忘錄/7
(1972年8月 《暖流》)
關於陳中統事件 /13
(1972年8月 《暖流》)
七十年代留日台灣學生的政治集結與統獨分化
一九七二年有關台灣問題之內外情勢的展望 /21
(1972年1月15日 台灣問題研究會成立後首次演講會)
附錄:劉進慶的發言大綱 /24
從個人的經驗談到台連會當前的問題 /26
(1972年12月25日 《台生報》)
〔資料I〕劉進慶與台灣問題研究會/30
台灣問題研究會成立沿革/30
(1972年1月15日 《改造》)
台灣問題研究會會刊《改造》第一號節選/32
(1972年1月30日 《改造》)
〔資料II〕台灣問題研究會對於
〔資料II〕島內外「革新保台」運動的見解/37
國是建議書/38
(1971年12月25日 留日學生五團體)
關於島內兩份「國是」聲明的報導/39
(1972年1月30日 《改造》,留日學生五團體)
在日學生團體共同發表〈國是建議書〉/40
(1972年2月27日 留日學生五團體)
談〈國是建議書〉與〈國是諍言〉/41
(1972年3月1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東西留日同學交流記/42
(1972年3月1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國民大會與封建性法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43
(1972年4月2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資料III〕台灣問題研究會對於
〔資料III〕東亞各「分斷國家」的看法/46
從南北朝鮮的和談公報
談台灣問題解決之途徑/46
(1972年7月15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資料IV〕劉進慶與保釣運動
釣魚台列嶼問題研究會成立宣言/50
(1972年6月25日 《改造》)
劉進慶與七十年代在日中國統一運動
從台灣雜誌看邱永漢/55
(1974年9月 《洪流》)
附錄:邱永漢是帝國主義者嗎?/60
〔資料I〕《洪流》與中國統一促進會/61
《洪流》發刊詞/61
(1972年10月)
呼籲:
愛國留日學生聯合起來!
成立「中國留日同學會」/62
(1972年10月 本刊同人)
台灣人與祖國/64
(1972年10月 李小東)
現階段留日學生應有的基本認識/69
(1972年10月 淡水河)
台灣人民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77
(1972年12月 本誌評論員)
中國統一促進會會章/79
(1973年 內部文稿)
寫在《洪流》復刊之前/83
(1974年9月)
〔資料II〕旅日僑生的大陸見聞/86
汪義正的大陸見聞報告/86
(1973年11月4日 《台生報》)
〔資料III〕回憶70年代在日統運/95
林啟洋回憶錄(節選)/95
(2007年11月)
從70年代台灣留日學生
反獨促統運動談起(節選)/99
(2001年7月 林啟洋)
台灣經濟的基本性質
從中樞衛星關係的觀點看台灣政治經濟的演變和展望/103
(1983年8月10日 香山會議)
附錄:劉進慶回憶「香山會議」/125
從歷史觀點探討台灣經濟成長問題/135
(1987年11月 《台灣學術研究會誌》)
附錄:發起成立台灣學術研究會趣旨書/153
台灣資本主義性格的探討與國家權力/154
(1994年3月26日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附錄: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章程前言/163
台灣資本主義特性與未來走向
──國際比較研究(節錄)/164
(1994至1995年 《台灣研究》)
恐怖政治下的搜刮經濟與其反動性格/171
(1997年2月23日 東亞冷戰與國家恐怖主義研討會)
兩岸經貿交流與台灣前途
台灣的經濟結構與一國兩制/203
(1986年8月11日 台灣同學會)
兩岸政經關係與和平統一/210
(1994年8月2日 第四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兩岸經貿前進的十年 兩岸合作光明的前景
──從台灣經濟觀點說起/228
(1997年7月29日 第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邁向二十一世紀兩岸經貿一體化的展望/242
(1998年8月5日 第七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附錄:中國第三次思想解放對經濟的影響/258
亞洲經濟危機對兩岸經濟之影響和
兩岸經貿協作之啟示/267
(1999年7月 第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等)
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經濟的影響/278
(1999年7月27日 跨世紀亞洲人民反帝運動國際研討會)
當前台灣的經濟困境與勞動處境及其未來出路/281
(2001年4月 《勞動前線》)
中國和平統一的物質基礎
──兩岸經貿一體化動態/292
(2001年7月16日 全球中國和統會新世紀東京大會)
從兩岸經貿十年交流看三通政策與台灣經濟
──兼談世貿、三通對勞工的衝擊/300
(2002年7月28日 新民主論壇)
劉進慶文選下卷
美日帝國主義與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最基本的關鍵在中美關係/307
(1997年8月25日 開創與前瞻──後九七兩岸關係論壇)
台灣民眾對「周邊」規定的迷惑/312
(1999年3月2日 《朝日新聞》等)
日美安保新指針的霸權本性/315
(1999年7月26日 跨世紀亞洲人民反帝運動國際研討會)
日美霸權主義的防盾TMD之虛實/328
(1999年7月26日 跨世紀亞洲人民反帝運動國際研討會)
從亞太經濟危機看
經濟全球化與美日帝國主義關係
以及亞洲勞動人民之受害/337
(1999年7月27日 跨世紀亞洲人民反帝運動國際研討會)
反獨促統運動
台灣新政權上台與兩岸關係的反思/341
(2000年8月10日 《海峽評論》)
一個中國的方向才是台灣長榮久安的大道
──給總統當選人陳水扁先生的建言/354
(2000年4月 《海峽評論》)
關於台灣問題/359
(2000年4月5日 日本參議院會館)
全球華僑歷史性愛國主義運動的第三次熱潮
──新世紀東京大會「總結報告」/364
(2001年7月17日 全球中國和統會新世紀東京大會)
中美關係的演變和本質
──以台灣問題為中心/371
(2000年9月 《現代中國》)
一國兩制與高度自治提法的探討/392
(2002年5月23日 一國兩制與中國統一研討會)
汪辜會談十週年座談會的發言要旨/396
(2003年4月24日 中國駐日大使館汪辜會談十周年座談會)
九二共識的含義與汪辜會談的意義/399
(2003年6月14日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第2次研究會)
中國‧台灣的政治經濟問題之展望/402
(2004年6月16日 早稲田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國際關係公開講座)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與台灣研究
台灣問題懇話會、台灣之未來研究會成員名單/409
(2002年7月9日 內部文稿)
附錄:關於開展台灣問題研究活動的構想/410
關於建立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的構想/413
(2002年11月 內部文稿)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
籌備成立之邀請函與通知書/415
(2002年11月 內部文稿)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的工作重點/418
(2002年12月3日 內部文稿)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宗旨/419
(2002年12月15日)
附錄: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議程表 /420
附錄:成立大會的賀信名單 /421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
關於協助台灣抗擊SARS疫情的倡議/422
(2003年6月)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2003年度活動報告/425
(2003年12月22日 內部文稿)
台灣民意與選情的調查研究
2002年2月28日至3月7日間的調研/431
(2002年4月20日 內部文稿)
2002年7月28日至8月9日間的調研/435
(寫作日期未註明 內部文稿)
2003年1月16日至1月23日間的調研/439
(2003年2月8日 內部文稿)
一年來的台灣民情調查之研究報告(序論)
──從兩岸關係的觀點/442
(2003年3月15日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第一次研究會)
2003年3月27日至4月9日間的調研/448
(2003年5月17日 台灣問題懇話會)
關於台灣公投問題的看法和對策之管見/451
(2003年7月29日 8月2日,內部文稿)
2003年8月28日至9月6日間的調研/456
(2003年10月8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2003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間的調研/461
(2003年11月10日 內部文稿)
台灣選舉的看法和建言/466
(2004年2月10日 內部文稿)
2004年2月29日至3月7日間的調研/476
(不早於2004年3月7日 內部文稿)
附錄:考察台灣大選期間訪問人士名單/479
我們以理性的態度堅決反對台灣「320違法公投」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日本)的聲明/482
(2004年3月11日)
台灣大選、公投結果的分析/484
(2004年4月17日 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第5次研究會)
兩岸關係與台灣民意之研究(1)/490
(2004年8月3日 第13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台灣史與台灣人
敬祈平反之日來到/507
(1995年3月27日 《海峽評論》)
歷史悲情與歷史認識的自我檢討
──剖析台灣媚日反華分離主義者的奴性史觀/508
(1997年12月 《海峽評論》)
序論台灣近代化問題
──晚清洋務近代化與日據殖民近代化之評比/528
(2003年3月29日 夏潮台灣史學術研討會)
李登輝先生的價值觀與政績之功過/542
(2003年10月25日)
鶴望台灣完全光復半個世紀的心路歷程/562
(2002年10月25日 紀念台灣光復57周年演講會)
我的抵抗與學問/571
(2003年2月 《東京經大學會誌》)
辭世感言/591
(2005年10月23日)
劉進慶教授學經歷 /593
我們的抵抗與學問──編後記/595
劉進慶文選上卷
許介鱗=憶劉進慶兄的人生哲學
──抵抗與學問(Resistance and Learning) /I
陳仁端=寄予劉進慶文選 /V
曾健民=一頁還未翻過去的歷史/IX
林啟洋=弔 劉進慶學長、同志/XIII
編輯凡例 /I
六十年代旅日台灣留學生的反政治迫害運動
劉進慶致蔣經國信/3
(1967年11月29日 未公開手稿)
劉進慶致宋越倫信/5
(不早於1968年8月 未公開手稿)
劉顏事件備忘錄/7
(1972年8月 《暖流》)
關於陳中統事件 /13
(1972年8月 《暖流》)
七十年代留日台灣學生的政治集結與統獨分化
一九七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