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11~2005.4)生於江蘇吳江縣城。1920年入振華女校(今蘇州第十中學)。1928年夏天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第一附屬高中,秋天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0年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學士學位。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獲碩士學位。1936年秋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人類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8年秋回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系。1940-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並主持雲南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人類學教授。1980-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5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人類學教授。作為社會活動家,曾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1980年接受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頒發的馬林諾斯基名譽獎;1981年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1988年在聯合國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書”獎;1993年獲日本亞洲文化獎;1994年接受菲律賓馬克賽賽社區領袖獎。
目錄
個人‧群體‧社會——一生學術歷程的自我思考(代序)
上編
我的第二次學術生命
經歷·見解·反思——費孝通教授答客問
論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觀
從馬林諾斯基老師學習文化論的體會
重讀《江村經濟》序言
中國文化與新世紀的社會學人類學——費孝通、李亦園對話錄
論西部開發中的文化產業
關於“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態失衡問題”的談話
三位外國老師和三位國學大師
應該多讀點歷史中編開創學術新風氣反思·對話·文化自覺人文價值再思考從反思到文化自覺和交流文化三論民族生存與發展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文化論中人與自然關係的再認識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的思考下編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對“美好社會”的思考東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紀和平中華文化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三級兩跳”中對文化的思考創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新世紀新問題新挑戰人類學與二十一世紀進入二十一世紀時的回顧和前瞻“美美與共”和人類文明附錄費孝通論人·社會·文化篇目編後語……
個人‧群體‧社會——一生學術歷程的自我思考(代序)
上編
我的第二次學術生命
經歷·見解·反思——費孝通教授答客問
論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觀
從馬林諾斯基老師學習文化論的體會
重讀《江村經濟》序言
中國文化與新世紀的社會學人類學——費孝通、李亦園對話錄
論西部開發中的文化產業
關於“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態失衡問題”的談話
三位外國老師和三位國學大師
應該多讀點歷史中編開創學術新風氣反思·對話·文化自覺人文價值再思考從反思到文化自覺和交流文化三論民族生存與發展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