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梳理了當代史學發展及其與新中國成長歷程相適應的四個階段,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歷史研究與歷史教育進入的新時期,並通過國史研究、農業農民與鄉村研究、城市史、文化認同、上海史等層面的論述,多角度展示60年來中國歷史變遷與歷史學的發展。
章節試閱
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之所以被置於國家行為這一重要地位,出於構建和新生的中華人 民共和國相適應的統一意識形態的需要,出於清除長時間來唯心史觀在思想文化領域廣泛影響的需要,也是出於總結和吸取優秀歷史遺產服務於新中國的鞏固和建設這一需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41條規定:“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第44條又專門規定: “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家事務。”這兩條規定明確指出了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的時代使命和神聖職責。
正因為用科學的歷史觀研究和解釋歷史及經濟、政治、文化及國家事務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新中國建立不久,便在全國干部與群眾中普遍開展了社會發展史教育。1950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對知識分子,要辦各種訓練班,辦軍政大學、革命大學,要使用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改造。要讓他們學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等幾門課程。就是那些唯心論者,我們也有辦法使他們不反對我們。他們講上帝造人,我們講從猿到人。”①當時在廣大工人中開展的社會發展史教育,重點是教育工人們樹立勞動創造人,勞動光榮,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觀點。
1950年春,中共中央成立了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著手編輯《毛澤東選集》。從1951年7月開始,毛澤東親自審定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一批文章在《人民日報》提前刊載,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週年。1951年10月,第1卷出版,1952年4月,第2卷出版,1953年4月,第3卷出版。結合《毛澤東選集》的陸續出版,學習毛澤東著作和中國共產黨黨史不僅在幹部中,而且在知識分子中廣泛展開。
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之所以被置於國家行為這一重要地位,出於構建和新生的中華人 民共和國相適應的統一意識形態的需要,出於清除長時間來唯心史觀在思想文化領域廣泛影響的需要,也是出於總結和吸取優秀歷史遺產服務於新中國的鞏固和建設這一需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41條規定:“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
目錄
第一章革命布新與人的解放:史學責任新擔當
第一節為新中國建立和鞏固而奮鬥
第二節在階級鬥爭擴大化絕對化的年代裡
第三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歷史學的新發展
第四節人的全面發展:新世紀的史學職責
第二章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國史視域新拓展
第一節國史研究的基本概況
第二節維護國家獨立、統一與安全
第三節中華民族的團結
第三章農業、農民與鄉村社會:農耕文明新審視
第一節農業生產力研究
第二節傳統經濟再評價
第三節農民、鄉村社會的過去與未來
第四章城市化、工業化與城市史研究
第一節中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
第二節中國城市史研究概況
第三節中國城市起源、特徵與分類
第四節秦漢至明清城市及江南市鎮
第五節單體城市、類型城市與區域城市
第六節“衝擊一反應模式”與口岸城市
第七節城市社會生活史研究與城市精神
第八節城市比較、通論性研究與中外學術互動
第五章現代化過程中的文化認同
第一節毛澤東時代及其歷史文化背景
第二節改革開放前十五年
第三節90年代中期以後的新趨勢
第四節普世的現代性與特殊的文化認同
第六章歐洲中心與全球視野:史學體系新構建
第一節“歐洲中心論”在中國
第二節重構世界史的探索之路
第三節全球視野下的歷史:從“現代化”論到“全球史觀”
第七章與共和國同行的上海史學家
第一節史壇重鎮
第二節“左”的干擾下艱辛耕耘
第三節敢為天下先的建樹
後記
第一章革命布新與人的解放:史學責任新擔當
第一節為新中國建立和鞏固而奮鬥
第二節在階級鬥爭擴大化絕對化的年代裡
第三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歷史學的新發展
第四節人的全面發展:新世紀的史學職責
第二章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國史視域新拓展
第一節國史研究的基本概況
第二節維護國家獨立、統一與安全
第三節中華民族的團結
第三章農業、農民與鄉村社會:農耕文明新審視
第一節農業生產力研究
第二節傳統經濟再評價
第三節農民、鄉村社會的過去與未來
第四章城市化、工業化與城市史研究
第一節中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
第二節中國城市史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