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轉軌
第一節外因促進了天文學體系的變化
中國古代天文學萌芽於新石器時代,經過夏、商、週三代的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進入理論化和數量化的階段,以後不斷地繁榮、發展、完善,到宋元時期達到鼎盛。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天文學形成極具特色的體系,並與中國古代社會自洽。它滿足了社會對天文學的需求,它的發展又不斷促進整個社會科學文化的進步。
13世紀末,經郭守敬、王恂、札馬魯丁等一批元代天文學家的努力,在天文觀測與恆星測量、四海測驗、曆法計算和天文儀器等諸多方面,使中國天文學達到世界最高水平。但此後,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就比較緩慢了,未有超出郭守敬水平的成果問世。 14世紀後半葉明王朝建立以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天文學仍然發展緩慢,曆法研究水平遠落後於元初。明代多次出現的改歷呼籲,即是當時天文學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反映。 16世紀末,鼓動改歷和鑽研曆法的人多了,中國天文學研究開始復蘇,但由於製歷理論的研究停滯多年,人才斷檔,方法失傳,因此重振中國天文學十分困難。
歐洲古代天文學有過古希臘天文學的輝煌,但它早於中國8個多世紀就出現長時期的停滯與倒退。教會對《聖經》的詮釋代替了往昔對天體運動的追求,對上帝的信仰使人們遺忘了古希臘那些智慧的先驅;在測量過地球周長幾百年後,教會又使人們相信大地是平的。更有甚者,6世紀的一本《基督教地形學》,附會大地形如基督教聖殿中桌面的形狀,是東西方向長於南北方向的長方形。在被稱做“黑暗時期”的5-10世紀,歐洲人的天文學觀念大大落後。教會壓制了科學,不但進一步加強了宗教勢力,也使星占學有了良好的發展條件,人們把生活包括死後的希望寄託於上帝,也寄託於星占家的預言。天象不能用於解釋自然,就被用於星占,一種將黃道十二宮和星辰運行與人相聯繫的占星術發展起來。
……
第一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轉軌
第一節外因促進了天文學體系的變化
中國古代天文學萌芽於新石器時代,經過夏、商、週三代的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進入理論化和數量化的階段,以後不斷地繁榮、發展、完善,到宋元時期達到鼎盛。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天文學形成極具特色的體系,並與中國古代社會自洽。它滿足了社會對天文學的需求,它的發展又不斷促進整個社會科學文化的進步。
13世紀末,經郭守敬、王恂、札馬魯丁等一批元代天文學家的努力,在天文觀測與恆星測量、四海測驗、曆法計算和天文儀器等諸多方面,使中國天文學達到世...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轉軌
第一節 外因促進了天文學體系的變化
第二節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特徵
一、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
二、地域需要
三、實用性明顯
四、社會地位重要
五、有兩個重要分支
六、整體觀念強
七、天文資料積累豐富而連續
八、成就突出
九、使用赤道坐標體系
十、重視實測
第三節中國古代天文學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中外天文學交流的歷史回顧
第五節 中國天文學發展進入低谷
第六節中國古代天文學轉軌的歷史必然性
第二章西學東漸與中國天文學的逐漸變化
第一節 天文學觀念的逐漸轉變
第二節 曆法計算中數學方法的變化
第三節 宇宙觀念的多樣化與轉變
第四節 天文儀器的變化
第五節 中國天文學向近代天文學過渡
第三章 歐洲天文學的革命
第一節歐洲古代天文學體系的形成及特點
一、歐洲古代天文學體系的形成
二、托勒密數學天文學的主要特點
三、亞里士多德與托勒密宇宙學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哥白尼對歐洲古代天文學體系的繼承與發展
一、哥白尼時代的歐洲天文學
二、哥白尼的宇宙學革命
三、哥白尼的數學天文學改革
四、哥白尼學說的繼承性
第三節“二說”並馳,“五天”沸騰
一、“日心地動說”的早期傳播
二、第谷的目心-地心體系
三、隆哥蒙塔奴斯體系及其“平權說”
四、開普勒的天體運動理論
第四節 望遠鏡給天文學帶來了新動力
一、望遠鏡天文新發現
二、對亞里士多德宇宙學的全面清算
三、天文觀測水平的迅速提高
第五節 近代天文學體系的初步形成
一、開普勒學說的傳播
二、天體運動力學機制的探尋
三、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與近代天體力學的建立
第六節 天文學革命所導致的宗教紛爭
第四章 明末西方天文學的傳入
第一節 耶穌會士來華的背景
一、耶穌會的由來
二、護教措施
三、耶穌會的東來及其所面對的中國
四、對華傳教方略的確立
第二節 入華耶穌會士的早期天文活動
第三節西學東漸的客觀條件與不利因素
一、傳教士方面——欲傳秘法的願望與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二、中國方面——推崇與拒斥的對立
第四節 《崇禎曆書》的編纂
一、歷局的設立與耶穌會士的入局
二、徐光啟的改歷方針
三、新曆書的誕生
……
第五章 西方天文學的早期譯著
第六章 《崇禎曆書》研究
第七章清代前期中國天文學體系的逐漸轉變
第八章西方天文學知識在民間的傳播和研究
第九章 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孕育
第十章 傳教士中的天文學家
第十一章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中央觀像台
第十二章 青島觀像台
第十三章徐家匯觀像台和佘山觀像台
第十四章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第十五章紫金山天文台和鳳凰山天文台
第十六章中國近代天文學的主要成就
第十七章 天文學術團體和出版物
第十八章 近代天文教育機構
參考文獻
總跋
補記
第一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轉軌
第一節 外因促進了天文學體系的變化
第二節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特徵
一、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
二、地域需要
三、實用性明顯
四、社會地位重要
五、有兩個重要分支
六、整體觀念強
七、天文資料積累豐富而連續
八、成就突出
九、使用赤道坐標體系
十、重視實測
第三節中國古代天文學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中外天文學交流的歷史回顧
第五節 中國天文學發展進入低谷
第六節中國古代天文學轉軌的歷史必然性
第二章西學東漸與中國天文學的逐漸變化
第一節 天文學觀念的逐漸轉變
第二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