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的核心思想在論證一切外境外法與識的關係,認為一切諸法乃識之變現,阿賴子耶識是生死輪迴的主體,是萬物生起的種子。經中還提出了著名的“三性”、“三無性”問題,並深入地論述了一切虛妄分別相與真如實性的關係。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專業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難閱盡所有經典。加之,佛典有經律論、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經又有節譯、別譯等多種版本,因此,大藏經中所收錄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種譯本都非讀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閱藏知津”一說,意謂閱讀佛典,如同過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標,才能順利抵達彼岸或避免走彎路;否則只好望河興嘆或事倍功半。 《佛教十三經》編譯的初衷類此。面對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經典應該先讀,哪些論著可後讀?哪部佛典是必讀,哪種譯本可選讀?哪些經論最能體現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隨機方便說?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響著人們讀經的效率與效果。為此,我們精心選擇了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舉凡欲學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從“十三經”入手,之後再循序漸進,對整個中國佛教作進一步深入的了解與研究。近幾十年來,中國佛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其特殊的文化、社會價值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研究佛教者也日漸增多。而要了解和研究佛教,首先得研讀佛典。然而,佛教名相繁複,義理艱深,文字又晦澀難懂,即便有相當文史基礎和哲學素養者,讀來也頗感費力。為了便於佛學愛好者、研究者的閱讀和把握經中之思想義理,我們對所選錄的十三部佛典進行瞭如下的詮釋、註譯工作:一是在每部佛經之首均置一“前言”,簡要介紹該經之版本源流、內容結構、核心思想及其歷史價值;二是在每一品目之前,都撰寫了一個“題解”,對該品目之內容大要和主題思想進行簡明扼要的提煉和揭示;三是採取義譯與意譯相結合的原則,對所選譯的經文進行現代漢語的譯述。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它對原典的閱讀和義理的把握能有所助益。當然,這種做法按佛門的說法,多少帶有“方便設施”的性質,但願它能成為“渡海之舟筏”,而不至於淪為“忘月之手指”。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專業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難閱盡所有經典。加之,佛典有經律論、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經又有節譯、別譯等多種版本,因此,大藏經中所收錄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種譯本都非讀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閱藏知津”一說,意謂閱讀佛典,如同過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標,才能順利抵達彼岸或避免走彎路;否則只好望河興嘆或事倍功半。 《佛教十三經》編譯的初衷類此。面對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經典應該先讀,哪些論著可...
章節試閱
卷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勝義諦相,勝義與世俗相對,勝指勝智,義指義境。以真如理為勝智的境義稱為“勝義”。諦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不捨離於所說義之義,諦在這裡與語言有關,另一方面是觀察以上所說義到究竟清淨義稱為“諦”,這裡含有清淨真如的意思。相是體相、相狀的意思。本品即是講勝義諦的真如有離言等五種自體相狀。本品與後面三品共同組成“境、行、果”中的所觀“境”。所觀境就是指佛教行者所觀照的對象,這裡有“世俗境”和“勝義境”之分(後面四、五兩品分為有性境和無性境)。大乘佛教中所觀“境”面對的是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了有為法和無為法,本品開始就分析了一切法,指出一切法中的有為法和無為法都是假名安立的,一切法的本質是無二,即非有為非無為。這就是“勝義諦境”所討論的問題。但是要怎樣來表示“勝義諦”呢?本品認為勝義諦相超過了我們一切的意識尋思境界,其無相所行,不可言說,絕諸表示,不是通過諍論來獲得的,是聖者的內證境界。 “勝義諦相”奧義微細甚深,其與一切行相的關係,既不是相同也非不同,超過或“一”(相同)或“異”(不同)的行相境界,此中的偈頌說明:要真正了知“勝義諦相”的奧義,獲得解脫,須要勤修止觀。這也就是第六品所說的。本品還說“勝義諦相”於一切處中是同一味相。於如在蘊處所獲得的勝義諦相和於其他處如“緣起”、“食”、“四諦”、“三十七道品”等處所獲得的“勝義諦相”是相同的。
卷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勝義諦相,勝義與世俗相對,勝指勝智,義指義境。以真如理為勝智的境義稱為“勝義”。諦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不捨離於所說義之義,諦在這裡與語言有關,另一方面是觀察以上所說義到究竟清淨義稱為“諦”,這裡含有清淨真如的意思。相是體相、相狀的意思。本品即是講勝義諦的真如有離言等五種自體相狀。本品與後面三品共同組成“境、行、果”中的所觀“境”。所觀境就是指佛教行者所觀照的對象,這裡有“世俗境”和“勝義境”之分(後面四、五兩品分為有性境和無性境)。大乘佛教中所觀“境”面對的是一切法...
目錄
卷一
序品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心意識相品第三
卷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無自性相品第五
卷三
分別瑜伽品第六
卷四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卷五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附錄
卷一
序品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心意識相品第三
卷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無自性相品第五
卷三
分別瑜伽品第六
卷四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卷五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附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