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其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系統深入地闡述了有關國家的刑事立法和各種理論觀點,然后比較優劣,評論得失,發表已見。闡述各種觀點盡可能引用原文,書中引用各種資料一百余種,在比較刑法學方面,這樣規模宏大的著作為國內前所未有。此書由刑法的基礎理論、犯罪論、刑罰論三編組成。第一編包括三章,比較研究了刑法的概論、機能和種類以及罪刑法定主義,論析了近代刑法學說的歷史發展。第二編包括七章,比較研究了犯罪的概念和種類、構成要件理論、違法性論、責任論、未遂犯論、正犯與共犯、罪數論。第三編包括六章,比較研究了刑罰的概念、目的和機能,刑罰的體系和種類,刑罰的適用,刑罰的執行,刑罰的消滅和保安處分。后兩編以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總論為主,兼及英美刑法規定,學說和規范廣及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前蘇聯、俄羅斯、荷蘭、瑞士、韓國、泰國、西班牙、奧地利、越南、美國等代表性國家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堪稱比較刑法研究之集大成者。本書的主要特色在于:1、采各國刑法理論體系之長,取舍合理,結構嚴謹,內容全面。2、研究了國內學者較少涉及的理論,擴大了讀者的視野。舉其要者:(1)在刑法學說的歷史發展部分,評析了格拉馬蒂卡、安塞爾的新社會防衛論;(2)在罪刑法定主義一章,論析了當代罪刑法定主義的理論基礎與學者新提出的罪刑法定主義的派生原則——明確性原則和實體適當原則;(3)在構成要件論一章中,評述了不作為犯中的保證人說,闡述了西方因果關系理論的沿革,評析了客觀歸屬論;(4)在違法性論一章,研究了可罰的違法性理論,闡述了荷蘭的世界上第一個安樂死法,并與日本的安樂死理論作了比較;(5)在責任論中,探討了期待可能性理論,并比較研究了德國與日本關于超法規的期待可能性的觀點;(6)在正犯與共犯一章中,介紹了共犯處罰根據的各種學說——責任共犯說、社會的完全性侵害說、行為無價值惹起說、惹起說并逐一加以評論,對共犯的脫離也作了適當的論析;(7)在罪數論中,概述了法條競合種類的新見解即三分法——特別關系、補充關系,吸收關系,探析了擇一關系的歷史源流和它的否定說的主張。如此種種,不便盡述。這些理論觀點均為國內著作所未見或少見,有助于深化我國的刑法理論研究。3、評議各種立法和學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論述有關刑法制度和概念時,往往引述有關國家刑法的規定或者刑法理論上的各種學說,然后在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引下進行分析和評價,表明作者的看法,思辨色彩濃厚,哲理韻味悠長,這基本上形成了本書的寫作體例。例如,關于正當防衛的概念,在引述了俄羅斯刑法典、意大利刑法典、日本刑法典的規定后加以比較,在指出它們的基本內容相同外,特別分析存在的差別,說明俄羅斯刑法典規定防衛的內容比較廣泛,并規定防衛行為的特征——“對加害人造成損害”;日本刑法明文規定防衛行為是“不得已而實施的行為”,為俄、意兩國刑法所未載;最后指出,了解它們的共性和特性,有助于對正當防衛的研究。綜上所述可看出,本書學術上的創新在于:1.體系新穎;2.重視引用第一手資料,并注明出處,以便讀者查對;3.論述深入,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全書注釋多達1600個),篇幅宏大(80萬字),這樣的著作在比較刑法學方面為國內前所未有,國外也屬少見,其學術價值自不待言。 社會反映:該書出版時,正值中日刑法學研討會和2002年中國刑法學年會召開之際,與會專家學者對此書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比較刑法的“圣經之作”、比較刑法研究最權威的范本、是我國刑法領域全面比較介紹外國刑法理論的全方位創新之作。中外學者一致贊揚武漢大學出版社為刑法學界做了一件好事。該書初版5000冊不到半年即銷售一空。
作者簡介:
馬克昌,1926年8月生,河南省西華縣人,1950年武漢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主要著作有《刑法學》(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論(上)》(副主編)、《論共同犯罪》(與人合著)、《犯罪通論》(主編)、《刑罰通論》(主編)、《中國刑事政策學》(主編)、《刑法學全書》(第一主編)、《刑法理論探索》、《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略》(主編)、《經濟犯罪新論》(主編)、《刑法學》(主編之一)等,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馬克昌
優惠價: 5 折, NT$ 234 NT$ 468
本商品已下架
本書是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其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系統深入地闡述了有關國家的刑事立法和各種理論觀點,然后比較優劣,評論得失,發表已見。闡述各種觀點盡可能引用原文,書中引用各種資料一百余種,在比較刑法學方面,這樣規模宏大的著作為國內前所未有。此書由刑法的基礎理論、犯罪論、刑罰論三編組成。第一編包括三章,比較研究了刑法的概論、機能和種類以及罪刑法定主義,論析了近代刑法學說的歷史發展。第二編包括七章,比較研究了犯罪的概念和種類、構成要件理論、違法性論、責任論、未遂犯論、正犯與共犯、罪數論。第三編包括六章,比較研究了刑罰的概念、目的和機能,刑罰的體系和種類,刑罰的適用,刑罰的執行,刑罰的消滅和保安處分。后兩編以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總論為主,兼及英美刑法規定,學說和規范廣及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前蘇聯、俄羅斯、荷蘭、瑞士、韓國、泰國、西班牙、奧地利、越南、美國等代表性國家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堪稱比較刑法研究之集大成者。本書的主要特色在于:1、采各國刑法理論體系之長,取舍合理,結構嚴謹,內容全面。2、研究了國內學者較少涉及的理論,擴大了讀者的視野。舉其要者:(1)在刑法學說的歷史發展部分,評析了格拉馬蒂卡、安塞爾的新社會防衛論;(2)在罪刑法定主義一章,論析了當代罪刑法定主義的理論基礎與學者新提出的罪刑法定主義的派生原則——明確性原則和實體適當原則;(3)在構成要件論一章中,評述了不作為犯中的保證人說,闡述了西方因果關系理論的沿革,評析了客觀歸屬論;(4)在違法性論一章,研究了可罰的違法性理論,闡述了荷蘭的世界上第一個安樂死法,并與日本的安樂死理論作了比較;(5)在責任論中,探討了期待可能性理論,并比較研究了德國與日本關于超法規的期待可能性的觀點;(6)在正犯與共犯一章中,介紹了共犯處罰根據的各種學說——責任共犯說、社會的完全性侵害說、行為無價值惹起說、惹起說并逐一加以評論,對共犯的脫離也作了適當的論析;(7)在罪數論中,概述了法條競合種類的新見解即三分法——特別關系、補充關系,吸收關系,探析了擇一關系的歷史源流和它的否定說的主張。如此種種,不便盡述。這些理論觀點均為國內著作所未見或少見,有助于深化我國的刑法理論研究。3、評議各種立法和學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論述有關刑法制度和概念時,往往引述有關國家刑法的規定或者刑法理論上的各種學說,然后在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引下進行分析和評價,表明作者的看法,思辨色彩濃厚,哲理韻味悠長,這基本上形成了本書的寫作體例。例如,關于正當防衛的概念,在引述了俄羅斯刑法典、意大利刑法典、日本刑法典的規定后加以比較,在指出它們的基本內容相同外,特別分析存在的差別,說明俄羅斯刑法典規定防衛的內容比較廣泛,并規定防衛行為的特征——“對加害人造成損害”;日本刑法明文規定防衛行為是“不得已而實施的行為”,為俄、意兩國刑法所未載;最后指出,了解它們的共性和特性,有助于對正當防衛的研究。綜上所述可看出,本書學術上的創新在于:1.體系新穎;2.重視引用第一手資料,并注明出處,以便讀者查對;3.論述深入,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全書注釋多達1600個),篇幅宏大(80萬字),這樣的著作在比較刑法學方面為國內前所未有,國外也屬少見,其學術價值自不待言。 社會反映:該書出版時,正值中日刑法學研討會和2002年中國刑法學年會召開之際,與會專家學者對此書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比較刑法的“圣經之作”、比較刑法研究最權威的范本、是我國刑法領域全面比較介紹外國刑法理論的全方位創新之作。中外學者一致贊揚武漢大學出版社為刑法學界做了一件好事。該書初版5000冊不到半年即銷售一空。
作者簡介:
馬克昌,1926年8月生,河南省西華縣人,1950年武漢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主要著作有《刑法學》(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論(上)》(副主編)、《論共同犯罪》(與人合著)、《犯罪通論》(主編)、《刑罰通論》(主編)、《中國刑事政策學》(主編)、《刑法學全書》(第一主編)、《刑法理論探索》、《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略》(主編)、《經濟犯罪新論》(主編)、《刑法學》(主編之一)等,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