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像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合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樑,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了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像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產、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了有效的追踪。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本書從整體上也構成了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合與再生,凸顯想像他者與自我(再)想像之複雜關係的精彩“傳說”。
作者簡介:
胡纓(1962—),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後,赴美國深造,並先後取得布林莫爾學院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比較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開始擔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東亞語言文學系中國文學副教授至今。旅美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晚清女性研究,成果豐碩,除專著《翻譯的傳說》(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0)外,更有十多篇論文收錄於中、美核心學術期刊及論文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胡纓
優惠價: 5 折, NT$ 75 NT$ 150
本商品已下架
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像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合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樑,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了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像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產、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了有效的追踪。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本書從整體上也構成了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合與再生,凸顯想像他者與自我(再)想像之複雜關係的精彩“傳說”。
作者簡介:
胡纓(1962—),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後,赴美國深造,並先後取得布林莫爾學院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比較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開始擔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東亞語言文學系中國文學副教授至今。旅美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晚清女性研究,成果豐碩,除專著《翻譯的傳說》(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0)外,更有十多篇論文收錄於中、美核心學術期刊及論文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