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倫理觀
倫理和法治
古在我國,過去個人的私心不被承認,它只能在各種冠冕堂皇口號的掩飾下表現出來。"文革"時你死我活的奪權鬥爭,背後還是私心在起作用。
交換的倫理學價值
*在可以想像的人類社會發展階段,必須有交換和價格的存在,很難想像能存在一個沒有價格的富裕社會。
*只有窮人的所有權得到了保護,窮人可以通過勤奮變為中產階級,社會才能避免革命。這樣,問題的根本在於窮人的所有權是否能得到保障。一旦窮人的財產權得到了嚴格的保護,窮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成為中產階級的一員。應用倫理學的主要問題
*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可以由孔子的思想來代表。在他的那個時代,不論中外,即使最聰明的哲學家也無法想像如果賦予每個人自由和平等,這個國家怎麼能夠得到治理。所以古代哲學家所能夠想像的理想社會必然是一個等級嚴格的由權威治理的社會。
*因為我有我的正義,你有你的正義。大家對正義的理解不同就會打起來。而這種戰爭實際上是愚蠢的。道德、信用與市場經濟
*有很多交易中的成本,是一種非生產性的,是彼此抵消力量的成本。凡是破壞誠信所發生的交易費用,比如說打官司,就屬於這一類。有時候這個成本非常大。
市場經濟中的利益和信用
*社會要建立起一個信心,就是要讓人們相信:我要是老老實實做事,我會得到保護的,相反,我要是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我遲早要倒霉。我們現在離這個社會還有相當距離。誠信與政府責任。
*如果一切用毀信來損人利己的行為都能得到公正司法的處理,社會信用自然會提高。可是我們的司法系統遠遠不能做到這一點,枉法的事相當普遍。司法公正是主持正義所必要的,它是政治改革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又是改善信用水平直接相關的。
分工與職業道德
*任何一個人如果他的道德能提高一點點,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肯定也能提高一點點。每個人的道德不提高而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卻能得到提高,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道德這件事,必須是從每個人自己做起,除此以外別無它法。
機構投資者與信用觀念
*中國過去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改革以後逐漸開放,但是信息流通障礙仍然很多。特別是虛假信息充斥,使人莫辨真偽。在這種環境下資本的利用效率很低,經濟發展必然受阻。人才缺乏也增加了信息溝通的障礙,而金融業最需要低成本的信息溝通。
經濟繁榮與社會公正
*所謂自由並不是為所欲為,而恰恰是每個人約束自己不侵犯別人的自由。因為人人都不侵犯別人的自由,從整體來看,每個人都能生活在沒有人侵犯其自由的環境中,這才使每個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創造寬容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