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韓先生的《國學常識》一書,最初由上海文光書店於1947年2月刊行。2002年,時隔55年之後,三聯書店將其納入“三聯精選”書係出版發行。在2002年版中,糾正了1947年版中的明顯錯訛,將原來的繁體直排改為簡體橫排。為便利讀者,在舊式註音符號後加了漢語拼音註釋,刪去原版書後所附索引。此外,對原書個別處因成書年代早而陳舊過時或不甚準確的提法,也以加註的方式做了說明。此次收入“中學圖書館文庫”,即以“三聯精選”版為底本,重加修訂、編輯,改版發排,對其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或加以更正,或加註說明。
《國學常識》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作者以淺顯流暢的文字,對中國的語言文字、哲學、歷史、文學、科學、藝術及其代表性的學人、源流、派別及學術觀點,一一做了評述。讀者可以憑藉此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對於國學的完整概念;對於有志於深入研究的朋友,《國學常識》可以作為進入國學之門徑。
作者簡介:
曹伯韓(1897-1959),湖南長沙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著有六部語言學專著以及20餘部歷史,地理、國際關係、青年修養等社會科學方面的通俗讀物,其中《國學常識》 、《民主淺說》、《通俗社會科學二十講》等文化普及讀物,均曾產生過較大影響。
章節試閱
六四學術史
學術史是四庫史部中所沒有的類名,但著作中除《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可作學術史讀外,仍不缺乏完整有體系的學術史。清初黃梨洲(宗羲)所著的《明儒學案》是最初的一部良好學術史,就明代各學派源流、代表人物及其學說內容,作一有系統的敘述,對於王(陽明)學各派,尤其說得精彩,如姚江、江右王門、泰州、東林、蕺山等案都是。梨洲對於各家的不同或相反意見,都能用客觀的態度來敘述。這部書寫成以後,黃氏又寫《宋元學案》,未完成而逝世,經全祖望、王梓材兩次續成。《宋元學案》的編制方法更進步,每一學案之前,先列一個表,詳細說明那一派的師友弟子的關係,其次就是各代表人物的小傳,再次就是學術精義的摘要敘述。不過這書末了所附《王安石新學略》不大好,因為編者含有門戶之見,不能客觀地敘述。清朝為學術發達時期,前半期的學術史,有江藩所著《國朝漢學師承記》及《國朝宋學淵源記》兩書,至於全期學術史則梁啟超及今人錢穆各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編著,梁氏還有一種《清代學術概論》,內容比較簡單。錢氏頗讚揚宋學,對宋學一派敘述特詳,梁氏的敘述比較完全,因為他很欽仰漢學家的考證工作,對今文派尤其說得有聲有色,因為他自己出身於今文派。
六五史評
過去所謂史評,包括三種著作:(一)如劉知幾的《史通》,章學誠的《文史通義》,是評論作史方法的,可說是史學方法論;(二)如王船山的《宋論》、《讀通鑑論》,是評論史事的,就是藉史事的討論來表現他對於時事的意見,這可說是史論,(三)如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趙翼(甌北)的《廿二史札記》,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等書,以考證史書記載的異同,論述各時代史實的特徵為主要內容,這種可說是史的考證學。
史論雖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那些評論對象的內容,但這一點無關重要,還不如把它當做研究作者思想的資料。史的考證學對於史實的了解及史書的閱讀都給予了實際的幫助,是我們讀史的重要參考書。至於史學方法論著作,是關於史的本身的討論,是我國固有的科學之一部門,而且是社會科學裡面的一個重要部門,雖然還沒有多大的發展,那僅有的幾冊書也值得閱讀。
劉知幾是唐朝的史官,根據他的專門研究及工作經驗,著《史通》一書,詳論作史方法,分內外篇四十餘篇,有獨到的見解與銳利的批評。內篇開始的兩篇,《六家》及《二體》,分析唐以前史書有六種體例,即尚書家、春秋家、左傳家、國語家、史記家、漢書家,而其中只
……
六四學術史
學術史是四庫史部中所沒有的類名,但著作中除《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可作學術史讀外,仍不缺乏完整有體系的學術史。清初黃梨洲(宗羲)所著的《明儒學案》是最初的一部良好學術史,就明代各學派源流、代表人物及其學說內容,作一有系統的敘述,對於王(陽明)學各派,尤其說得精彩,如姚江、江右王門、泰州、東林、蕺山等案都是。梨洲對於各家的不同或相反意見,都能用客觀的態度來敘述。這部書寫成以後,黃氏又寫《宋元學案》,未完成而逝世,經全祖望、王梓材兩次續成。《宋元學案》的編制方法更進步,每一學案之...
目錄
編例
第一章概說
一所謂國學
二國學在清代
三國學的分科
四國學的派別
五進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容
六歐美學術的影響
七“五四”以後的國故整理
八國學與世界學術
九專門研究與基本知識
一○研究的態度及準備工作
第二章語文
一一研讀古籍的階梯
一二所謂小學
一三六書
一四字形的演變
一五字義的演變
一六訓詁學
一七文法學的先驅及其發展
一八方言學
一九字音的變遷
二O語言和文字的分離
二一雙聲疊韻
二二反切
二三四聲
二四聲韻學
二五字母
二六韻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古物
二八金石之學
二九殷墟發掘
三O甲骨之學
三一古物與社會學
三二無文字的古物
三三古物與考證學
三四古物與古書
第四章書籍
三五傳寫本與刻本
三六版本之學
三七校讎之學
三八章句之學
三九目錄之學
四O圖書分類法
四一輯佚及辨偽
四二類書及叢書
四三考證學與讀書法
第五章經學
四四五經、十三經、四書
四五《易經》
四六《書經》
四七《詩經》
四八三禮
四九《春秋》
五O 《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五一經之傳授
五二今文經學與讖緯
五三古今文學派的鬥爭
五四漢以後的經學
五五清代的經學
五六經學的揚棄
第六章史地
五七所謂正史
五八正史的內容
五九編年史
六O紀事本末
六一別史
六二政書
六三雜史傳記及其他
六四學術史
六五史評
六六地理
六七歷史哲學
六八新史學的產生
六九新史學的業績
第七章諸子
七○諸子的學術派別
七一儒家
七二道家
七三墨家
七四別墨及名家
七五法家
七六兵家及其他
七七王充之學
七八魏晉時代的玄學
七九子學之興起與消沉
第八章佛學
八○初期的佛教
八一佛教的中國化
八二流傳中國諸宗派
八三小乘諸宗
八四傳自印度的大乘諸宗
八五中國獨創的大乘諸宗
八六佛學與儒學
八七因明學
八八唯識論中的心理學
八九現時佛學的趨勢
第九章理學
九○宋明理學的產生
九一周敦頤與邵雍
九二張載及二程
九三集宋學大成的朱熹
九四陸象山與楊慈湖
九五浙東學派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學
九七王陽明之學
九八清初各大師對於理學的批判
九九理學批判的最高發展
一○○宋明理學的沒落與新理學的產生
第十章詩賦詞曲
一○一文學的範圍與類別
一○二最早的詩總集
一○三楚辭
一○四賦
一○五樂府
一○六五言詩
一○七陶淵明與南北朝詩
一○八唐詩
一○九李白、杜甫
一一○唐以後的重要詩人
一一一詞
一一二重要詞人
一一三散曲
第十一章散文和駢文
一一四散文和駢文的分別
一一五散文與駢文的分合
一一六周秦漢的散文
一一七六朝文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明清兩代的古文家
一二○所謂古文義法
一二一駢文的標準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八股文及對聯
一二三文藝論評
一二四文體解放和文學觀念的變動
第十二章新被重視的文學
一二五戲曲的搖籃期
一二六戲曲的成長期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說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說
一二九清代的小說
一三○寶卷、彈詞、鼓詞
一三一中國文學與東方諸民族的相互影響
一三二中國文學與西洋文學的關係
第十三章科學及藝術
一三三自然科學在國學中的地位
一三四天文學和曆法
一三五數學
一三六物理學及化學
一三七醫學
一三八應用技術
一三九科學與迷信
一四○藝術
一四一繪畫及書法篆刻
一四二音樂
本書參考書目
編例
第一章概說
一所謂國學
二國學在清代
三國學的分科
四國學的派別
五進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容
六歐美學術的影響
七“五四”以後的國故整理
八國學與世界學術
九專門研究與基本知識
一○研究的態度及準備工作
第二章語文
一一研讀古籍的階梯
一二所謂小學
一三六書
一四字形的演變
一五字義的演變
一六訓詁學
一七文法學的先驅及其發展
一八方言學
一九字音的變遷
二O語言和文字的分離
二一雙聲疊韻
二二反切
二三四聲
二四聲韻學
二五字母
二六韻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古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