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曲學方面的論文集,記錄了作者從碩士研究生開始在戲劇歷史與理論領域耕耘至今的部分歷程。具體內容包括《戲曲服飾藝術論》《目連故事與儒家倫理在社會上盛衰之關係》《論戲曲對〈儒林外史〉創作的影響》《京劇名角所演新編劇目之研究》等。集內的論文先後發表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戲劇藝術》、《戲劇》、《文獻》、《明清小說研究》、《藝術百家》、《南京大學學報》等雜誌上。
章節試閱
佛教自東進之後,與中國本有的儒學、道教,形成了中國三大哲學思想體系,共同參與構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殿堂,在這一殿堂中生活的人們與他們的一切社會實踐,無不刻上了儒、佛、道的思想印記。戲曲自然也不例外,從內容到形式,都受到這三者的影響。這方面的情形,前賢時彥皆有論述。然而關於佛教對中國戲曲影響的評述,稍嫌粗略,未能對兩者之間的關係作詳細的歷時的描述,對一些現像也缺乏深刻而能揭櫫本質的分析。本人長期從事佛教劇《目連救母》的研究,對此問題一直注意蒐集資料,今不揣淺鄙,將自己對佛教給予戲曲影響的認識公佈於同好,以求教正。
一、佛教音樂對戲曲音樂的影響
佛教音樂是佛教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佛僧、佛經一起傳人中國。佛教僧侶無論是自修還是傳道都要念經,而“念”並非是平常的唸書,實際上是一種歌唱,“念”是唱誦之意。最早的佛教歌唱的主要方式是“唄贊”,“唄”是梵語的音譯,又譯稱“婆陟”、“唄匿”。在古代印度,僧俗歌詠十二部經,不管是長行的散體內容,還是有韻的詩體形式的偈頌,都稱為“唄”。唄的特點是歌唱合於管弦,也就是說,唱誦時有管弦的樂器伴奏。佛教傳人中國後,歌唱方式又新創了“轉讀”,其原因是梵語佛經經過漢譯後,文體改變,經文較為整飭的形式有了較大的改變,變得散漫而不易於配樂歌唱,於是各地僧侶們便採用隨口令式的民歌小調來唱誦佛經。所謂“其浙左、江西、荊、陝、庸、蜀,亦頗有轉讀,然止是當時詠歌,乃無高譽,故不足而傳也”。
佛教自東進之後,與中國本有的儒學、道教,形成了中國三大哲學思想體系,共同參與構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殿堂,在這一殿堂中生活的人們與他們的一切社會實踐,無不刻上了儒、佛、道的思想印記。戲曲自然也不例外,從內容到形式,都受到這三者的影響。這方面的情形,前賢時彥皆有論述。然而關於佛教對中國戲曲影響的評述,稍嫌粗略,未能對兩者之間的關係作詳細的歷時的描述,對一些現像也缺乏深刻而能揭櫫本質的分析。本人長期從事佛教劇《目連救母》的研究,對此問題一直注意蒐集資料,今不揣淺鄙,將自己對佛教給予戲曲影響的認識公佈於同...
目錄
文通朝野學貫古今〈序言〉
一、儺歌儺戲探析
江淮儺歌“神書”
江蘇儺戲概論
二、戲曲史論
隊戲源流及在各個時代的藝術表現
論佛教對中國戲曲的影響
戲文《宦門子弟錯立身》產生於元代考
民間小戲產生的途徑與形態特徵
推進與製約:民俗與戲曲之關係
戲曲服飾藝術論
明代雜劇的發展軌跡
明末清初優伶的世界——從戲曲材料學的角度看李漁小說《曲終死節》
清代戲曲班社概論
名角在京劇改良中的作用
三、目連戲研究
目連故事與儒家倫理在社會上盛衰之關係
南音《目連救母》的道德敘事
辰河高腔目連戲第五本王桂香三世修故事為《竇娥冤》的仿作
四、戲曲劇目創作論
民間小戲的劇目特色
孟姜女戲劇瑣談
三種宋元戲文本事考
戲曲與賦
《竇娥寶卷》與北雜劇《竇娥冤》之比較
早期章回小說《水滸傳》中的戲曲質素
戲曲藝術對小說《西遊記》創作的影響
論戲曲對《儒林外史》創作的影響
《西廂記》語言的動作性
論雕蟲館版臧懋循評改《牡丹亭》
作品的缺陷與評論的缺陷——讀湯顯祖的《牡丹亭》及其評論
論明清時事劇與時事小說
清代戲曲抄本敘錄
京劇名角所演新編劇目之研究
評田漢的《白蛇傳》
論新時期的戲曲劇本創作
五、學界銓衡
南戲研究的百年回顧
論民國年間的崑劇研究
後記
文通朝野學貫古今〈序言〉
一、儺歌儺戲探析
江淮儺歌“神書”
江蘇儺戲概論
二、戲曲史論
隊戲源流及在各個時代的藝術表現
論佛教對中國戲曲的影響
戲文《宦門子弟錯立身》產生於元代考
民間小戲產生的途徑與形態特徵
推進與製約:民俗與戲曲之關係
戲曲服飾藝術論
明代雜劇的發展軌跡
明末清初優伶的世界——從戲曲材料學的角度看李漁小說《曲終死節》
清代戲曲班社概論
名角在京劇改良中的作用
三、目連戲研究
目連故事與儒家倫理在社會上盛衰之關係
南音《目連救母》的道德敘事
辰河高腔目連戲第五本王桂香三世修故事為《竇娥冤》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