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期的羅馬史學
公元前30年,羅馬結束了幾百年兵戈擾攘的局面,地中海沿岸地區形成了一個龐大和統一的羅馬帝國。政治的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奧古斯都執政時期的羅馬猶如伯里克利當政時的雅典,是羅馬的“黃金時代”。在史學領域,帝國各地湧現出一批史學家和篇幅巨大的史學著作,羅馬史學呈現出成熟繁榮的景象。
帝制初期最著名的史學家是李維〈公元前59一公元17年〉,他出生於意大利東北部帕多瓦城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代受過良好的教育,30歲之前一直住在家鄉,公元前29年移居羅馬,從事學術活動,並很快與維吉爾、賀拉斯等文學家過從甚密,得到屋大維和其他權貴人士的賞識和供養,並且受聘為屋大維的外孫、後來成為羅馬皇帝克勞狄的老師。從此,李維在羅馬安富尊榮,過著一種平靜的書齋生活。他深居簡出,專心致志地從事於學術活動,潛心研讀過皮克托、加圖、波里比阿和撒路斯提烏斯等人的著作,熟悉羅馬早期的歷史。他集畢生之精力,苦心孤詣,寫成了一部有通史規模的《羅馬史》〈全名為《羅馬自建城以來的歷史》〉。這部在時間跨度上近八百年且融會上下古今的著作,創立了通史體例,在當時的西方不失為一個偉大創舉。
《羅馬史》始自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止於奧古斯都時代的公元9年。全書共142卷,從內容及時間看,李維是詳今略古。全書的重點是記敘從第二次佈匿戰爭開始後的歷史事件,尤其是公元前1世紀的意大利同盟戰爭,內戰是全書所注目的中心。可惜的是,這部卷帙浩繁的歷史著作在公元7世紀以後的戰禍中散佚甚多,現僅存35卷以及陸續發現的少數殘篇。
李維強調寫作歷史的目的在於垂訓後世,因此其《羅馬史》的字裡行間皆褒貶分明,意存勸誡。他將歷史當作一面鏡子,認為“史學之獨特功用”就在於可以從中得出教訓,用以指導當前和未來的行動。李維儘管受到了奧古斯都的知遇之恩,並且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私人關係上都擁護奧古斯都的統治,但他決無趨炎附勢之徒的媚世之態。他雖然在政治上追隨奧古斯都,但在其著作中評價歷史人物時卻能堅持實事求是和公允的態度。例如龐培是凱撒的主要政敵,但李維在記述龐培的生平事蹟時,卻對他讚頌有加,由此可見,李維雖然有奧古斯都的支持,但他並沒有賣身投靠,而是心口如一,以個人之能致力於世界上最優秀民族業績的記述,並以此為樂。實際上,李維的思想還是偏於保守的,在政治上擁護的是共和製。但他的著 述,歌頌的是羅馬人的光榮和偉大,而奧古斯都要進行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