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我和我的書》是不錯的,但必須換一種寫法──袁氏製造的,袁氏風格的,別什麼記者採訪,假情假意的哈!或褒或貶,變著法子逼迫我另寫,而且還要什麼風格的!害得筆者豬年春節不得安寧,老想怎樣完成這個頗為刁鑽的任務。
作者簡介:
袁偉時,男,1931年12月生,廣東興寧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一萬米路,幹八小時活;冷看歷史波濤,笑評人間是非,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身心兩健,自得其樂。
章節試閱
19世紀中西哲學和文化交流的幾個問題
19世紀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時期。關於這個時期的中西文化和哲學交流,海內外已有不少質量很高的論著論及。但在筆者看來,仍有若干問題尚待澄清。
“道同理一”論及其影響
人們熟知,在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以後,中國上層社會(官僚及士人)回應西方文化挑戰的第一個完整理論是“中體西用”論。即馮桂芬所說:“愚以為在今日,又宜日鑑諸國。諸國同時並域,獨能自致富強,豈非相類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較著者。如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不更善之善者哉!”從19世紀60年代提出這個理論之日起,就明確地包含著學習西方和實行中西文化結合的思想。那些推行洋務運動的官僚們把這個原則奉為圭臬。史家們也已指出,這個理論的負面影響,在於把學習西方限制在一個比較狹窄的範圍,乃至被一些人用以反對深入系統地進行改革。
但迄今為止,史家們對19世紀的中困社會精英回應西方文化挑戰的另一重要理論--“道同理一”論卻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這個理論是王韜首先明確地提出的。1867年,他在牛津大學同該校學生討論中西學術時說:“夫天道無私,終歸乎一。由今日而觀其分,則同而異;由他日而觀其合,則異而同。前聖不云乎:'東方有聖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方有聖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請一言以決之日:其道大同。”①心同理同這個古老的命題在新的形勢下被用作評論中西文化現狀和未來的重要依據。如果把他的論斷同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聯繫起來考察,其含意的深邃就顯露出來了。“嚴夷夏之大防”,不准“以夷變夏”,乃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上層中為數眾多的人物所固守的觀念。他們關注的是中西文化的差異,並力圖使之固定化。這是冀圖拒西方文化於門外的理論屏障。在香港生活了多年的王韜,親身到歐洲考察後,對中西文化的差異,自然有深刻的感受。然而他卻在異中看到了同:這是同一人類文化的分支,而展望未來則又是百川歸海,世界人類文化共同繁榮。
他曾多次重申這一觀點,並以古老的理一分殊說作為另一論據。他說:“閒賞論之,天下之理一本散為萬殊,萬殊歸於一本。五千年前全地球由合而分,五千年後全地球由分而合。”②同上述論斷一樣,這裡運用的思維方法仍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屢見不鮮的弱點--由直觀、體驗中直接得出結論,缺乏嚴密的論證和分析。史家已經證明,人類文化的產生是多元的,人類文明史並非他所猜想的一分為多的過程。可……
19世紀中西哲學和文化交流的幾個問題
19世紀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時期。關於這個時期的中西文化和哲學交流,海內外已有不少質量很高的論著論及。但在筆者看來,仍有若干問題尚待澄清。
“道同理一”論及其影響
人們熟知,在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以後,中國上層社會(官僚及士人)回應西方文化挑戰的第一個完整理論是“中體西用”論。即馮桂芬所說:“愚以為在今日,又宜日鑑諸國。諸國同時並域,獨能自致富強,豈非相類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較著者。如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不更善之善者哉!”從19世紀60年代提出這...
目錄
我和我的書——《中國現代思想散論》新版代序
自序:說真話,說自己的話
19世紀中西哲學和文化交流的幾個問題
“道同理一”論及其影響
第一個被介紹到中國的西方近代哲學家
中西文化互補和融合論的影響
儒學歷史命運論綱——從19、20世紀看21世紀
走向困厄的幾條途徑
在社會大變動中的建樹
對新世紀的展望
魏源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的開端
國門洞開前的傳統哲學
傳統哲學的發展趨勢與公羊學的歷史作用
華夏中心思想與對異文化的寬容
歷史大轉折中的遲滯——兩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嶺南文化
嶺南文化範圍如何界定
《海國圖誌》何以不是出自嶺南人
開放與封閉交織的奇怪圖景
嶺南文化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三岔分流的文化意蘊——洋務運動時期的嶺南文化
康樑的求知經歷說明什麼
孫文的求學道路又說明什麼
西學輸入優勢地位的喪失
宮紳們可悲的文化取向
社會整合危機的開端
附錄一愛國主義:“革命路線”·學術研究——答李錦全教授
“誤導”之一:近代嶺南文化真相
“誤導”之二:“非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路線”
走上學術討論的正軌
附錄二學術研究與討論的基本準則必須遵守——再答李錦全教授
治學必先立德,學德的核心是不作偽
概念必須明晰
弄清基本事實,是討論歷史問題的基礎
林樂知在華活動罪名辨
他究竟乾了些什麼
催人奮進還是誘人墮落
釋幾個誤解
西化·現代化·政治家·知識分子——甲午戰爭百年祭
甲午戰敗的主要教訓
政治家的畸形實踐
知識分子的思維誤區
慈禧、康有為的兩面性及其啟示——戊戌維新百年祭
從誰是罪魁禍首談起
愚昧吞噬了生機
教主與維新領袖的內在矛盾
建立現代文化教育制度
《萬身公法書籍》與康有為前期思想
疑難的由來
80年代的追求
公車上書前的思想特點
甲午戰後的高峰
畢生上下求索的啟示——梁啟超與中西文化
中西結合
向西方學習什麼
繼承什麼,如何繼承
嚴復思想遺產三問
嚴復與自由主義
嚴復與民族主義
為何有兩個嚴復
晚清官員貪污的特點與根源
貪污受賄是晚清官場無所不在的風氣
製度缺陷是貪污成風的主要根源
改革中的無序狀態
專制主義的必然惡果
晚清四失機遇的啟示
晚清的四次機 遇
推行官辦路線
堅持中世紀政治體制
吞下文化封閉的苦果
近代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對抗”論獻疑
誰是中國民族主義的代表
“被污衊的口岸華人”
政權與現代化力量的排拒和結合
《刑法》的變遷與20世紀中國文化的若干問題
一個奇特的歷史現象
共同的現代性
創造性轉化的開端
走出宗法關係羅網的曲折歷程
歷史的啟示
從《盛世危言》到《人權論集》
大清帝國的病情和救治方案
自由知識分子的正義呼聲
知識分子的歷史承擔
五四怨曲試析
歷史的進步與價值觀念的轉變
反傳統與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現代中國災難重重的思想文化根源
胡適與所謂“中國意識的危機”
罕見的指責
“全盤西化”再咀嚼
“全盤性反傳統主義”獻疑
與文化革命“密切聯繫”辨
“危機”來自何方?
章太炎與中國的民主主義
政治思想的基本性質
為何反對代議制
追求什麼樣的中國化?
羅素在中國
從《新事論》看馮友蘭的文化觀
九死一生的中國現代化
後記
我和我的書——《中國現代思想散論》新版代序
自序:說真話,說自己的話
19世紀中西哲學和文化交流的幾個問題
“道同理一”論及其影響
第一個被介紹到中國的西方近代哲學家
中西文化互補和融合論的影響
儒學歷史命運論綱——從19、20世紀看21世紀
走向困厄的幾條途徑
在社會大變動中的建樹
對新世紀的展望
魏源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的開端
國門洞開前的傳統哲學
傳統哲學的發展趨勢與公羊學的歷史作用
華夏中心思想與對異文化的寬容
歷史大轉折中的遲滯——兩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嶺南文化
嶺南文化範圍如何界定
《海國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