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禮器》說:“天道至教。”明代大儒、心學大家王陽明則直說:“道即是教。”《禮記》和王陽明所說的這一些話,都揭示出中國古代儒家宗教思想理想的“聞道”、“知道”、“求道”、“行道”的基本特點。
將“道”理解為人的本性,給人超越現實世界的種種局限提供了深刻的形而上根據。正面看,人性和“道”為一的思想,可以給每一個現實的人超越現實,上達無限,以致與天合一,成為聖人(或佛或神仙等)一種最理想的、最典型的、真正的人,提供永恆的信念支柱,給以無限的自信心。
本書是《西部人文講座叢書》系列之一的《中國思想文化十八講》分冊,書中具體包括了:佛教的傳入及其中國化、中國佛教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信仰是天人合一的綜合表現、中國古代關於“神”的觀念等內容。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章節試閱
那麼,“超人間超自然”是什麼意思呢?從中國歷史上關於神與現實世界的關係看,可以概括地回答:“超”是超切、超越而非超脫,超越者並不脫離自然、人間等被超越者。“超人間超自然”就在人間、自然中存在,不脫離人間、自然而存在;並且就在人間、自然中超越人間,超越自然。只有具體理解了神與現實世界(“人間”、“自然”等)的這種辯證關係,才可能準確理解“超人間超自然”的意義。
根據中國古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宗教思想看,“天”(神)或道即是自然、真理、理想等道體的人格化,故“天”(神)絕對、無限、永恆。根據基督宗教神學家或宗教界人士公認的看法,上帝(至上神)是現實世界的創造者、主宰者、拯救者,故神崇高、神聖、莊嚴;上帝至真、至善、至美,故神實在、博愛、和諧;上帝是最有力量者,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故神全能。神乃是統一真、善、美、用、信等真理在內的絕對大全。
三、人們所意識到的“神”
在歷史上,人們意識到的“超人間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有哪些呢?從歷史上人們意識到的神和現實世界的關係看,歸納起來,“神”的意義,無非以下幾類:一是物力崇拜,人們所崇拜的對象,就是“物”或者“物”的力量。這些“物”或者“物”的力量包括:
其一,自然物: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樹、土地等物;
其二,動物:虎、狼、牛、馬、豬、蛇、鳥等;
其三,社會物,如金錢、權力、名聲的載體物:富翁、政治家,以及歌星、影星等明星。
原始人或有原始思維的人,都誤以為某些具體物擁有某種超人間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如天象、氣候、地貌的改變等,往往導致人生活的重大變化,甚至引致人的生或死;兇猛狡猾的動物能致人死命,有些動物又使人得以為生;現實社會中,有些人能運用其財力 、權力、名譽救人,有些人則用它們害人、殺人。這些擁有決定人們生死力量的具體物,在人的意識中成為支配人們生產、生活的外在力量,很容易演變成為人們的崇拜對象。圖騰崇拜、巫術是其集中表現。
表面看,人們崇拜的對像是物,其實是崇拜這些物背後的神秘力量,所以,可以將這類崇拜稱為物力崇拜。祥瑞或災異觀念、拜金主義思潮、權力至上觀念、名譽就是生命、“識時務者為俊傑”觀念等等,或者可以說是物力崇拜的表現,或者留下了物力崇拜的痕跡。
物,總是具體的,處在演變中,依附於物的力量也在變化中。崇拜對象的易變,決定了物力崇拜具有認識上的表象性、行為上的 盲目性、信仰上的動搖性等特點。
……
那麼,“超人間超自然”是什麼意思呢?從中國歷史上關於神與現實世界的關係看,可以概括地回答:“超”是超切、超越而非超脫,超越者並不脫離自然、人間等被超越者。“超人間超自然”就在人間、自然中存在,不脫離人間、自然而存在;並且就在人間、自然中超越人間,超越自然。只有具體理解了神與現實世界(“人間”、“自然”等)的這種辯證關係,才可能準確理解“超人間超自然”的意義。
根據中國古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宗教思想看,“天”(神)或道即是自然、真理、理想等道體的人格化,故“天”(神)絕對、無限、永恆。根據基督宗教神學...
目錄
前言
引言
第一講課程的內容和意義
一、課程主要內容
二、中國宗教概況
三、美國宗教概況
四、宗教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五、宗教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講宗教的定義
一、國內流行的通俗解釋
二、宗教的科學定義(從人的經驗角度看)
三、宗教的人學定義(從人的本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角度看)
四、宗教的神學定義(從“天”的高度看)
第三講祖先崇拜
一、祖先崇拜的基礎
二、原始社會的祖先崇拜
三、夏朝的祖先崇拜
四、商朝的祖先崇拜
五、周朝的祖先崇拜
六、祖先崇拜的原因
第四講儒家的“天命”觀
一、儒家“天命”觀的淵源
二、孔子的“天命”觀
三、孔子“天命”觀的特點
四、墨子的“非命”論
五、孔子“天命”觀對古代中國人信念的影響
六、儒家“天命”觀的神學化
七、儒家“天命”觀的形而上學化
八、儒家“天命”觀的意義
第五講陰陽五行說的宗教化
一、陰陽說
二、五行說
三、“五德終始”說
四、“五帝”崇拜
五、太一神
六、董仲舒“天人感應”論
第六講道教
一、道教概況
二、道教的淵源
三、道教的產生
四、道教的發展
五、道教的興盛
六、王重陽與全真道
第七講佛教的傳入及其中國化
一、佛教概況
二、佛教傳人中國
三、佛教的流傳
四、佛教的中國化
五、佛教思想的中國化
第八講中國佛教宗派
一、唐代佛教繁榮的條件
二、三論宗
三、天台宗
四、唯識宗
五、華嚴宗
六、禪宗
七、其他主要佛教宗派
八、中國佛教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第九講信仰及其產生
一、信仰的定義
二、信仰是天人合一的綜合表現
三、信仰產生的路徑
四、人性信
五、缺乏——信仰產生的事實的前提條件
六、缺乏感——信仰產生的心理原因
七、信念和信賴——信仰自覺與建立的標誌
八、自信心和滿足感——信仰的功能
第十講信仰的發展
一、信仰發展的理性原因
二、本能信仰
三、迷信
四、理智信仰(信念)
五、理性信仰(信念)
六、“天”的信仰
第十一講中國古代關於“信仰”的觀念
一、古代漢語中“信”字的五種意義
二、古代漢語中“仰”字的意義
三、“信仰”的意義
第十二講“神”是什麼
一、認識“神”概念意義的方法
二、“超人間超自然”的意義
三、人們所意識到的“神”
四、“神”概念的定義
第十三講神存在的證明
一、討論神存在問題的意義
二、證明神存在的方法
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神存在的樸素論證
四、本體論證明
五、現象論證明
六、墨子對鬼神存在的證實
第十四講中國古代關於“神”的觀念
一、“神”是“道”的人格化
二、“神”(“天”)的地位
三、中西“神”論的異同
四、對“天”(“神”)的理性理解
五、古代中國“神”(“天”)論的特點
第十五講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神學
一、週人對殷人“上帝”觀念的改造
二、先秦儒家對周人天人關係觀念的理性改造
三、王充對兩漢宗教思想的批評
四、宋明理學家以“道” 、“拒神怪”、“絕神姦”
第十六講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的特點
一、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的一般特點
二、“道”的信仰占主導地位
三、“敬道”禮儀
四、墨子“天志”“鬼神”思想的世俗功利化
五、“神道設教”
六、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特點的意義
第十七講培育和弘揚宗教精神
一、外來宗教中國化的限度
二、中國文化宗教化的限度
三、賀麟論“宗教精神”
第十八講信仰與誠信
一、信仰與誠信的關係
二、出現了“誠信”問題
三、何謂“誠信”
四、“誠”是誠信的基礎
五、誠信的辦法:從我開始
參考書目
後記
前言
引言
第一講課程的內容和意義
一、課程主要內容
二、中國宗教概況
三、美國宗教概況
四、宗教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五、宗教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講宗教的定義
一、國內流行的通俗解釋
二、宗教的科學定義(從人的經驗角度看)
三、宗教的人學定義(從人的本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角度看)
四、宗教的神學定義(從“天”的高度看)
第三講祖先崇拜
一、祖先崇拜的基礎
二、原始社會的祖先崇拜
三、夏朝的祖先崇拜
四、商朝的祖先崇拜
五、周朝的祖先崇拜
六、祖先崇拜的原因
第四講儒家的“天命”觀
一、儒家“天命”觀的淵源
二、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