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樂是孿生姊妹,音樂與文學同根同源。本書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對詩歌在宋代的入樂問題進行了文獻梳理與理論論證。通過宋代聲詩概念的界定,揭示了宋人聲詩觀同傳統禮樂觀的關聯;通過對圍繞聲詩而展開的社會活動的考察,論述了宋代聲詩的類別、功能及其特點;通過對“樂語口號”的全面分析,考察了近體詩在走向歌舞場所時的豐富變化。本書立足於文學本體探索詩樂關係,研究音樂在文學發展中的意義,努力把麵向文學存在背景和存在方式的研究,轉變為面向文學本體的研究。
作者簡介:
楊曉靄,女,甘肅秦安人。1984年西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於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10月入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做研究工作。2000年獲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專業技術榮譽稱號,2001年入選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2003年晉升為教授。曾獲“優秀共產黨員”、“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榮譽稱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詩與樂是孿生姊妹,音樂與文學同根同源。本書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對詩歌在宋代的入樂問題進行了文獻梳理與理論論證。通過宋代聲詩概念的界定,揭示了宋人聲詩觀同傳統禮樂觀的關聯;通過對圍繞聲詩而展開的社會活動的考察,論述了宋代聲詩的類別、功能及其特點;通過對“樂語口號”的全面分析,考察了近體詩在走向歌舞場所時的豐富變化。本書立足於文學本體探索詩樂關係,研究音樂在文學發展中的意義,努力把麵向文學存在背景和存在方式的研究,轉變為面向文學本體的研究。
作者簡介:
楊曉靄,女,甘肅秦安人。1984年西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於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10月入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做研究工作。2000年獲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專業技術榮譽稱號,2001年入選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2003年晉升為教授。曾獲“優秀共產黨員”、“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榮譽稱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