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當代英美哲學中研究黑格爾哲學的鴻篇巨制。作者對黑格爾哲學進行了作面、細緻而且富有創建的探討。作者認為,雖然黑格爾哲學一再遭到拒斥,但是其普遍性話語在當代世界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黑格爾哲學所揭示的時代中。
作者簡介:
查爾斯‧泰勒,加拿大哲學家,晚近英語哲學的關鍵人物之一,社群主義的主將。曾任牛津大學齊切裡哲學與倫理學講座教授,現任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哲學與政治科學教授。20世紀70年代以來,泰勒以其對黑格爾哲學的再解讀、對原子主義式的消極自由的批評、對社群價值的強調、對西方文化中自我認同觀念發展的梳理、對承認的政治的研究以及對文化多元論的論證,強烈地影響著西方思想界。主要著作有《黑格爾》、《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
章節試閱
在現像中,主要的發展是關係的念。在這裡,“現象”的確切含義:我們把事物看做顯露的、被設定起來的、通過必然性而得到展現,而不是只把事物看做“直接地”存在著。把事物看做現象,就是不僅把它們看做基於自身而且看做較大整體的環節,因而就是把它們看做與他者必然相關。
被視為現像有實在,是高於直接的、獨立的存在的某物。這使普通意識感到驚奇,但這是因為它把現象理解成實在面前的帷幕。實際上,現象之後無物存在。說本質是現象,就是說它必在的本質展現。把實在看做現像對於黑格爾來說是把它看做內在必然性的“顯露”或看做已展開的東西,以便展現由成為充分顯露的本性所決定的必然性。所以關於範疇現象的觀點是黑格爾的中心觀點:實在不僅“存在著”,而且被設定起來、被展開於理性公式的完成中。在這裡,展開著的東西因而是必然性的本質這一概念的發展;必然性必然在外在實在中達到充分的展現。這將成功地展現於本質的第3部分,黑格爾稱這一部分為現實。在這裡,我們將通過必然聯繫這一理念為它奠定基礎。
我們所討論的必然聯繫,介於這樣兩種聯繫之間:第一,必然最終展現必然性的、總體的不同要素間的聯繫;第二,潛在實在與要素的外在總體之間的聯繫。這兩種形式的聯繫共同發展;按照這兩種聯繫,必然性在外在實在的總體中顯露得愈少,我們就愈必然把外在實在和潛在本質區別開來;在外在實在中,一切事物都處於統一中。換句話說,因為我們最終論述必然關的總體,所以外在實在中必然性的非展現性必定伴隨著區分外在實在與潛在本質。相反,必然性較為充分的展再次地伴隨著實在與本質的較為充分的同一。這兩種發展在本節中將同時發生。
由於現象,我們再次從本質與展現之間的假定區分開始,並將揚棄這一區分。但和較早階段不同,我們現在論停作為總體的實在,論述作為相關總體的實在,論述作為這樣一種總體的實在:它不僅是要素的穩定共存,而且經歷變化、發展,並具有內在對立面。所以,這一內在本質不再是似物的實在,正如自在之物的情況一樣。它倒是聯繫的內在公式。可是作為聯繫的內在公式,它仍然與然與外在實在相分離,因而是聯繫的內在公式,尚不是我們將在現實中所要看到的、現實係統的本質的展現。我們必須揚棄內與外的對立;這種對立實際上將是本節的最後的對立,而其他一切由於它而建立。
為了設置思考必然聯繫這一階段,黑格爾帶領我們涉獵在邏輯學》和《小邏輯》中有著不同表現的、先前的辯證法。在後者中,他借助討論內容與形式——在《邏輯學》的較早部分所出現的實體——把我們引到辯證法。在《邏輯學》的較早部分中,辯證法的序幕通過討論規律而揭開。
在這兩種情況中,這一序幕的關聯是相同的:就傳統哲學而言,現象與較為基本的某物形成對比。但是在現像這一階段,像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這一較為基本的某物不可能是似物的,而必然是潛在的聯繫。所以我們在這一階段所論述的是兩種可選擇的方法:把潛在聯繫想像成超越外在實在或構成外在實在的基礎。這樣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異質的外在實在的雜多性和構成這一雜多性基礎的規律的內在聯繫形成對比。我們把規律的王國看做“實存世界或顯露世界的穩定形象。”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直觀的內容和形式形成對比,而且通過形式,直觀的異類雜多被看做相關聯的。前者是《邏輯學》的方法,後者是《小邏輯》的方法。
在這兩種情況下,邏輯學的任務是證明這種區分不可能站得住腳:形式與內容是相聯的;每一方總是轉變成另一方,或規律的內在統一或規律的內在聯繫不可能與真實的外在雜多性分開。在第一種情況下,黑格爾關於“形式”與“內容”這兩個術語的解釋足以確保這種過渡。在《邏輯學》中,為黑格爾的另一主題——可能性規則的非適當性——提供了參照系。 我們將用三個部分來詳細地描述生命。首先,我們到達作為整體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整體是有機體,而實際上還不是活的有機體,“只是生命過程的屍骸。”它並未真正地複歸自身。它對自身來說是外在的。它在其細節方面實際上屬於先前的形式;但是作為整體,它顯露出順序並且這是概念的順序,所以在這裡整體值得思考。黑格爾在下面這一標題下思考整體:世界史及其地理展開與地質現象和大氣、海洋以及陸地的作用。 但是作為生命,世界必須返回到現實的生命。因而必然存在著現實的、活的個體。現實生命是這樣一種生命:在他那裡,內在必然性表現於有關實在中;概念統一性對將要作出的解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活的有機體作為質料借助概念法則而運作,並且不只以描述順序而告終,因為順序不僅最終與概念相關聯,而且我們能夠借助概念法則理解它,但概念法則與這內在統一自身無關。活的有機體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由於它們的形式的緣故我們只能把它們所產生的東西和它們所是的東西解釋成發生。 因此必然存在著活的有機體。有機體在三個方面與它的無機基脂相關聯。首先,生物是有機物,因為在某種意義上生物自在地具有它自己的無機基脂。似乎通過它自身的消化過程,它不斷地擴展它自身。它系統化自己成為一些器官,並保持這些器官於同一生命過程中。其次,有機個體必然與無機基脂相比照,即它擺脫無機基脂。它知道無機基脂是可有可無的;但這描述了一種逆轉,因為整體支撐有機個體,而整體主要是無機基脂。於是第三,我們到達我們已經看到的繁殖過程。有機個體一分為二,並消亡於新的個體的產生過程中。 第2章接著討論現實有機生命的最低形式——植物。黑格爾說,這些植物生長,展開自身,但缺乏向自身復歸的要素。它們漫無邊際地生長。它們逐漸枝繁葉茂起來,但不能夠使雜多成為統山。它們不具有內在種類的真正區分。例如,內臟。沒有這一區分和伴隨該區分的統一這個環節,它們就不可能發展,它們就不具 有自我覺知,而且它們就只是與元素相關聯,而不是與事物相關聯。它們的自我並不是真正地客觀的。它們是內,而也是外。黑格爾當時所舉的植物這個例子貫穿於上面所解釋的三個過程—形成過程、同化過程和遺傳過程或繁殖過程—的始終。 另一方面,動物是在他自身內得到反映的自我,動物的自我性的統一達到主觀普遍性。動物在它的器官相關性方面保持著這種統一。因此動物具有獨立運動的能力。動物具有發聲音的能力並且聲音表現它的靈魂和展開“它自身中的”自由“振動”。動物具有動物的熱,這種熱就是始終保持動物自己的內聚力的不斷消解過程和它的新成員的生產。動物能夠突然中斷進食;最重要的是它具有知覺,知覺是動物的純個體性。它同樣是與物體相關聯的,而不是與元素相關聯的。因此獸類也具有關於事物的假設關係,並且在他的想像事物的本能方面,獸類也具有關於事物的假設的和實際的關係之統一。 於是,黑格爾完成了論述動物的三個過程。感受性、應激性和繁殖仍然具有它們的地位。但是繁殖過程與死亡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一個重要議題。類是動物在其他性活動方面所追求的;它們感覺到它們的不足,正是這一點導致它們的死亡。因而類意味著個體的死亡,最低等的動物有機體常常在交配行為結束之後就立即死亡。只有精神能夠使類的責任不致消亡。 因此自然哲學以精神走出生物的死亡這段而告結束。“動物不符合於普遍性,這就是動物原初就有的疾病和與生俱來的死亡的萌芽。”個體試圖在它自身中實體化普遍的東西—例如,純習慣、規律性的死亡,而它只能以抽象的方式做到這一點。但是生命要求我們不斷地揚棄差異。支撐生命的緊張的結束伴隨著返回到規律性的多樣性的消失,因而伴隨著衰老和死亡。疾病自身實際上構成生命系統的一部分;當系統受到外界衝突刺激時,它堅持它自己的活動,並與整體相對抗。從而疾病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因為死亡恰恰是以生命的緊張為背景的這樣一種硬化,像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 精神因此從自然中產生。動物通過運動自身來擺脫引力,通過知覺而感知他自己,借助聲音來聽到他自己。但在這全部過程中,類仍然僅僅通過個體的無止境進展而存在著。所以,“理念必須突破這一範圍,打碎這一不符合的狀態而自由呼吸。”下一梯級是精神;像意識一樣,精神能夠產生統一的整 個理念。自然的目的就是死亡,或是像火鳳凰那樣焚燒自身,以便精神能夠復活。 精神從自然中產生。它同樣先於自然,但它讓它自己從自然中產生。它的無限自由借助它的內在必然性而讓自然自由地解脫,像我們在《邏輯學》結尾看到的那樣。但是精神要藉助在自然中意識到自己來達到自由。這就是自然哲學的工作。我們的目的就是迫使自然的普洛托斯僅僅在外在性中展現我們的反映,或產生對精神的自由反思。這並非易事,因為概念沉淪於許多難以駕馭的細節中。 但是理性自身必須有自信。我們不可能推演出一切事物;“所以這裡就沒有必要到處去尋找概念的規定,雖然它們的痕跡無處不有”。我們可能希望發現“隱藏在無窮多外在形態之下的真正概念形態”。 自然哲學由於精神的出世而結束。現在讓我們轉向其他領域。在那裡,精神的作品更透明地得到了呈現;首先讓我們轉向歷史—精神在時間中的展開。 ……
在現像中,主要的發展是關係的念。在這裡,“現象”的確切含義:我們把事物看做顯露的、被設定起來的、通過必然性而得到展現,而不是只把事物看做“直接地”存在著。把事物看做現象,就是不僅把它們看做基於自身而且看做較大整體的環節,因而就是把它們看做與他者必然相關。
被視為現像有實在,是高於直接的、獨立的存在的某物。這使普通意識感到驚奇,但這是因為它把現象理解成實在面前的帷幕。實際上,現象之後無物存在。說本質是現象,就是說它必在的本質展現。把實在看做現像對於黑格爾來說是把它看做內在必然性的“顯露”或看做已展開...
目錄
前言與致謝
第一部分思辯理性的主張
第1章新紀元的目標
第2章黑格爾的旅程
第3章自我設定的精神
第二部分現象學
第4章意識辯證法
第5章自我意識
第6章精神的形成
第7章通往實證宗教之途
第8章作為解釋性辯證法的現象學
第三部分邏輯學
第9章概念辯證法
第10章存在
第11章本質
第12章概念
第13章自然中的理念
第四部分歷史與政治學
第14章倫理實體
第15章理性和歷史
第16章得到實現的國家
第五部分絕對精神
第17章藝術
第18章宗教
第19章哲學
第六部分結論
第20章今日黑格爾
附錄1黑格爾小傳
附錄2參考書目
附錄3主要術語索引
附錄4主要話題索引
附錄5人名對照索引
譯後記
前言與致謝
第一部分思辯理性的主張
第1章新紀元的目標
第2章黑格爾的旅程
第3章自我設定的精神
第二部分現象學
第4章意識辯證法
第5章自我意識
第6章精神的形成
第7章通往實證宗教之途
第8章作為解釋性辯證法的現象學
第三部分邏輯學
第9章概念辯證法
第10章存在
第11章本質
第12章概念
第13章自然中的理念
第四部分歷史與政治學
第14章倫理實體
第15章理性和歷史
第16章得到實現的國家
第五部分絕對精神
第17章藝術
第18章宗教
第19章哲學
第六部分結論
第20章今日黑格爾
附錄1黑格爾小傳
附錄2參考書目
附錄3主要術語索引
附錄4主要話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