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治學,以博觀約取、博古通今為準則;今人治學,則進而求融合中西,以一己之心思才力,涵詠古今中外之心思才力,以求創獲。讀者乃治學之基礎,治學必由讀書以知曉學術流變。前輩學人治學方法的借鑒、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圖書文物的利用以及治學的思維諸方面都於國學治學關係甚大,本書在這些方面皆論列詳備,而尤能提綱挈領,不陷於冗累,可謂國學入門的上佳讀物。循此可一窺國學治學門徑。
作者簡介:
杜松柏,文學博士。台灣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
目錄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治學應具備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治學當前學術範圍
第三節治學之二要與三事
第四節治學之十要目及其程序
第二章讀書與治學
第一節中國典籍之亡佚概況及其影響
第二節知書、藏書及讀書之程序
第三節一般讀書方法的介紹
第四節經史子集之研讀法
第三章資料蒐集與圖書文物利用
第一節資料蒐集與引證
第二節圖書資料之蒐集與利用
第三節文物資料的蒐集與利用
第四節資料的登錄及管理
第五節資料之考證
第四章思維術與治學
第一節構成思想的要素
第二節思維術的建立
第三節分析、綜合與推論
第五章治學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批判法
第二節歸納法
第三節演繹法
第四節宗派法
第五節時代法
第六節問題法
第七節比較法
第六章學術論文寫作
第一節學術論文之體例與寫作之基本原則
第二節學術論文寫作的程序
第三節學術論文體例之決定
第四節徵引與附註附錄
第七章工具書的分類介紹
第一節工具書概說
第二節查書的工具書
第三節查文字、辭語的工具書
第四節查人名、地理、年曆的工具書
第五節查名物製度的工具書
主要參考書目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治學應具備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治學當前學術範圍
第三節治學之二要與三事
第四節治學之十要目及其程序
第二章讀書與治學
第一節中國典籍之亡佚概況及其影響
第二節知書、藏書及讀書之程序
第三節一般讀書方法的介紹
第四節經史子集之研讀法
第三章資料蒐集與圖書文物利用
第一節資料蒐集與引證
第二節圖書資料之蒐集與利用
第三節文物資料的蒐集與利用
第四節資料的登錄及管理
第五節資料之考證
第四章思維術與治學
第一節構成思想的要素
第二節思維術的建立
第三節分析、綜合與推論
第五章治學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批判法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