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風的轉變與盛世拜相
漢隋之間,天水趙氏以擅長軍事知名於世,其家族人員如趙遷、趙煲、趙芬等以軍功獲得了準宰相的高位,而到了隋唐時代,隨著統一局面的出現以及選官制度的變化,朝廷崇尚文事。雖說沒有形成如西方的文官制度,但文官的作用大大地加強了,其地位自然得以上升。趙氏家族適時地調整生存方式,既延續趙氏傳統的崇武風尚,又致力於文事。隋唐兩代,天水趙氏出現了不少文官,更出現了好幾個位極人臣的宰相。在唐代,趙氏居相職者共有5位,而出於天水趙氏則佔了3位,他們是趙仁本、趙憬和趙彥昭。
趙仁本,唐高宗時宰相。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趙仁本為趙公輔直系後代,其五世祖趙瑤,曾任北魏河北太守。趙瑤是趙融的七世孫,而趙融則是趙公輔的十二世孫。趙仁本的祖父趙乾贊,隋時任幽州刺史,封陽武公。父親趙玄極,為忻州刺史。
趙仁本自幼記憶過人,長於文書,貞觀(627—649)初,累遷至殿中侍御史。自隋恭帝義寧以來.朝廷的詔書敕文多出自其手,每遇重大事件他都細心觀察。暗自記錄,不僅唐太宗很器重他,連一些大臣對他也佩服三分。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君,自登基以來.求賢若渴。任賢使能,用人之長,避其所短,從諫如流,聞過則改,嚴於律己,躬自節儉。在他的治理下,唐代國力迅速增長。是以貞觀之治,至今為人歌詠。唐太宗又推行友好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外交政策,致使四方各國頻繁來朝。有來有往,這是起碼的禮節。一次,太宗擬派一名御史遠使外廷。因風聞彼國內部矛盾重重,王好殺戮,加上路途艱遙。御史們多有難色。趙仁本毛遂自薦,越級出使。臨行前他對治書侍御史馬周說:“食當朝俸祿。就要為皇上分憂。我雖知此行路途遙遠,頗多凶險,但為國為君.我在所不辭。”後來他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務,安全回到長安。唐太宗非常高興,升他為吏部員外郎。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趙仁本升遷東台侍郎。同東西三品,旋轉為司列少常伯,參知政事,但由於與右僕射許敬宗有些怨隙,為其所讒,被罷知政事,改授尚書左丞。因此,趙仁本在宰相位置上的時間並不很長,加上唐代太宗、高宗兩代,政事堂會議是朝廷的決策機關,所以他當時的權力並不是很大,但他還是做了不少有功與朝廷的事,史書說他與當時的另兩位宰輔孫處給、樂彥瑋“並有名跡”咸亨(670—673年)初,趙仁本卒於任上.趙彥昭。字奐然.祖父趙子遷,隋時官至鷹揚郎將.父親趙武孟,少時不喜讀書,常與不良少年上山打獵。一次打獵回家……